粉末药品吸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6619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粉末药品吸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一种粉末药品吸入器,用于输送粉末型药剂,尤其是用于输送治疗呼吸道疾病(例如哮喘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粉末型药剂。



背景技术:

已知,有各种不同种类的粉末药品吸入器。现有的粉末药品吸入器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储库型粉末药品吸入器,其内部有一个可以储存一定剂量粉末的储库,该粉末药品吸入器还有一个可以定量的部件,可在每次制动时从储库内分离出一定剂量的粉末,然后分离出来的粉末通过排除管道,被吸入患者体内。此类粉末吸入剂的缺点:一、每次递送粉末的量不稳定;二、此类粉末药品吸入器的密封性差,所以在较为潮湿的环境中粉末容易受潮,影响预期的效果;三、粉末在储库内分离的过程中,会有部分粉末残留到该粉末药品吸入器内部,会对该粉末药品吸入器造成污染,致使对使用者造成一定的危害。

第二类:多剂量型粉末药品吸入器,粉末是提前独立储存在泡罩带上的泡罩中,泡罩均匀分布在泡罩带上,泡罩带安装到粉末药品吸入器内部的转动盘上;每制动一次粉末药品吸入器便有一个泡罩被拨开,粉末通过排出管被吸入患者体内。此类粉末药品吸入器更好的保证了粉末的密封性;其缺点:一、重复性差,同一个粉末药品吸入器前、后递送到患者体内的存在差异;二、该粉末药品吸入器内部会有药粉残留,会对该粉末药品吸入器造成污染,致使对使用者造成一定的危害;三、泡罩内会有粉末残留,致使粉末的性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类:单剂量型粉末药品吸入器,粉末是提前独立储存在单个胶囊中,胶囊分布在胶囊板上,患者在使用的时候首先从胶囊板上取出胶囊,然后将取出的胶囊放入到粉末药品吸入器的胶囊室中,按动按钮胶囊被刺破,粉末通过排出管被吸入患者体内。现有此类产品的缺点:一、现有的粉末药品吸入器可靠性差;例如:①刺破过程中,刺破部件与按钮部件脱离;②按钮不能正常按启,都会使粉末药品吸入器不能正常使用;二、粉末药品吸入器不能得到充分的清理,容易造成污染;三、使用不够人性化,使用不够便捷;组装工艺复杂,不良率高,制造成本高。

更具体地,现有粉末药品吸入器存在以下缺点:

1.采用了额外的主轴,增加了一部分产品成本。组装麻烦,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这个主轴完全可以不要。

2.采用了一对透明的窗口,其窗口的实际大小受到部件强度的制约,无法做得很大,也就并不适宜患者观察内部情况,很有可能导致患者误判内部的情况,造成后期服药时,吸入额外的药物甚至脏污。两个窗口之间连接的筋位极细,所以不便于注塑(注塑成本相对较高)。

3.围绕胶囊室的,位于底板上的3个小孔,连通至下壳腔体,然后才连通大气。并且胶囊室的主要气流也是先连通至下壳腔体,然后才连通大气,这导致下壳腔体内的气流是否洁净,都会对这两股气流的洁净情况有影响。

4.目前的现有技术,胶囊室设有两个尖稍且可相反与弹簧移动推动按钮,这个按钮装在胶囊室上及其不便,一对尖稍直接嵌入按钮内,这个按钮直接装在胶囊室上及其不便,并没有获得很好的质量管理条件,会发生掉落的情况。

5.底板上设定小于1mm的孔,这个孔位置边缘距离胶囊室很近,造成零件结构薄弱,不仅产品容易损坏,模具也容易损坏。

6.在接近主轴的底板上有减少的宽度形成的狭缝,造成主轴这一侧的底板相对较弱。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更为巧妙的粉末药品吸入器。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粉末药品吸入器,包括:

承载板,其上贯通开设贯通孔;

吸嘴,其连接在所述承载板的上方、且位于所述贯通孔处;

胶囊室,其连接在所述承载板的下方、且位于所述贯通孔处;以及

上壳,其下部为敞口结构,并且该上壳的下部敞口边与所述承载板枢转连接,借助该上壳的枢转运动而能够选择性地罩住/露出所述吸嘴;

所述承载板的侧部一体成型有两个间隔分布的承载板凸耳,这两个承载板凸耳相互靠近的内侧一体成型有同轴布置的内凸台,这两个承载板凸耳相互背离的外侧一体成型有同轴布置的外凸台;

所述吸嘴的侧部一体成型有两个间隔分布的吸嘴凸耳,这两个吸嘴凸耳开设同轴布置的且与所述内凸台相匹配的吸嘴转孔,这两个吸嘴转孔分别旋转套设在内凸台外,如此实现吸嘴和承载板的枢转连接;

所述上壳的下部敞口边上一体成型有一个上壳凸耳,该上壳凸耳的左右两侧一体成型有同轴布置的左凸台和右凸台,左凸台和右凸台分别旋转套设在吸嘴上的两个吸嘴转孔中,如此实现上壳和承载板的枢转连接。

本申请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

还包括上部为敞口结构的下壳,所述承载板连接该下壳的上部敞口处,并且该下壳将所述胶囊室收容于其内。

所述下壳的上部敞口边一体成型有两个间隔分布的下壳凸耳,这两个下壳凸耳开设同轴布置的下壳转孔,这两个下壳转孔分别套设在外凸台外,如此实现下壳和承载板的枢转连接。

所述下壳和承载板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接结构。

所述下壳上两下壳凸耳的相对内侧成型有承载板安装引导槽。

所述承载板凸耳上一体成型有与下壳摩擦配合的承载板翻转角度定位凸起。

所述内凸台和外凸台同轴布置。

所述吸嘴上两吸嘴凸耳的相对内侧成型有上壳安装引导槽。

所述上壳凸耳上一体成型有与下壳摩擦配合的上壳翻转角度定位凸起。

所述吸嘴凸耳上一体成型有与下壳摩擦配合的吸嘴翻转角度定位凸起。

本申请的优点是:

1、上壳、吸嘴、承载板、下壳之间的枢转连接不需要额外设置专门的转轴部件,不仅减少了产品的生产和管理成本,而且简化了该粉末药品吸入器的装配。

2、按钮和下壳之间设置特殊的导向结构,不仅能够引导按钮的按压方向,防止按钮偏移,而且可以对按钮进行翻转,非常方便地使得承载板与下壳脱离,进而对下壳和胶囊腔进行清理。

3、下壳壳壁上开设有自该下壳上部敞口边一直延伸至该下壳底部的豁口,豁口处布置有一个上端与承载板枢转连接的转动窗口。一方面,可通过该透明材质的转动窗口十分方便地观察胶囊在胶囊室内的状态。另一方面,更容易清洗下壳,不易残留、容易干燥。在使用完该粉末药品吸入器后,可翻转打开转动窗口,而通过下壳上的豁口用清水冲洗下壳内部和胶囊室,清洗掉使用过程中残留的粉末,以此保证粉末药品吸入器在下一次使用时处于干净清洁状态。

4、下壳一侧的壳壁上开设有一条u字型的豁缝,该条豁缝贯通下壳的底壁,并且豁缝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下壳两相对侧的侧壁处。豁缝处设置有一个与下壳固定连接的观察窗口。可见,观察窗口具有很大的长度尺寸,豁缝由下壳一侧的侧壁经下壳底壁后再延伸至下壳另一侧的侧壁处,如此可通过该透明材质的观察窗口非常方便地观察胶囊在胶囊室内的状态。并且观察窗口内侧一体成型有导气墙,可优化进入胶囊室的气流走向。

5、下壳的上部敞口边上开设有向下凹陷的且与下壳内腔相连通的进气豁口,上壳的下部敞口边上成型有向下凸出的且与所述进气豁口相匹配的密封凸板。当上壳闭合时,密封凸板刚好遮挡住进气豁口,以防止外物从该进气豁口进入下壳内污染胶囊室内的胶囊药物。当上壳打开后,密封凸板脱离进气豁口,外界空气可从该进气豁口进入下壳内,进而进入胶囊室,在使用者吸力作用下,形成由进气豁口至下壳内腔,再至胶囊室,然后经吸嘴流入使用者体内的气流。结构巧妙,而且不会降低下壳的结构强度。

6、下壳的底部为较大的椭圆形敞口结构,该底部敞口处固定设置大面积的观察窗口。如此更加有利于使用者观察底部的清洁情况,也更有利提高产品强度,同时有利于降低下壳和观察窗口成型模具的设计及成型难度,提升生产效率。

7、上壳和吸嘴均通过一体设置的c型翻转扣枢转连接在承载板的两根转轴上,并且这两根转轴垂直布置。当使用者翻转上壳时不会产生干扰吸嘴翻转的力,对吸嘴进行翻转时,也不会受到上壳的空间限制。大大方便了该药品吸入器的使用。

8、吸嘴上设置了固定筛网的筛网嵌装槽,而无需额外设置筛网座,省去了筛网座结构的同时也保证了筛网装配位置的稳定性,节省了产品制造成本,使产品的制作更加简单,达到了高效品质管理。

9、胶囊室顶部开设多个通气孔,这些通气孔与进入胶囊室内的主气流相互作用而形成湍流,使得粉末药物在湍流气体的带动下能够充分散开而依次通过筛网和吸嘴进入使用者体内,保证粉末药物能够被使用者顺利吸出。

10、承载板和胶囊室为一整体结构,二者一体成型。相比现有技术减少一个部件的单独制作,且在该药品吸入器装配时可减少一道压合的工序。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传统粉末药品吸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粉末药品吸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粉末药品吸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粉末药品吸入器的局部结构剖面图;

图6为图5所示结构件的立体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粉末药品吸入器的局部结构拆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粉末药品吸入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粉末药品吸入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粉末药品吸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吸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吸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下壳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观察窗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四中承载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四中承载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五中胶囊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六中胶囊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七中胶囊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八中粉末药品吸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八中粉末药品吸入器的局部结构剖面图;

图26为本申请实施例九中粉末药品吸入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申请实施例十中粉末药品吸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申请实施例十中粉末药品吸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1-承载板,2-筛网,3-吸嘴,4-胶囊室,5-按钮,6-尖销,7-弹簧,8-下壳,9-上壳,10-转动窗口,11-筛网座,12-观察窗口;

1a-贯通孔,1b-筛网座卡槽,1c-通气狭缝,1d-转轴,1f-第二转轴,1g-承载板卡块,1h-承载板凸耳,1j-内凸台,1k-外凸台,9f-左凸台,1p-进气槽,1q-进气孔,1r-上壳卡座,1s-承载板翻转角度定位凸起;

3a-吸嘴凸耳,3b-吸嘴转孔,3c-吸嘴翻转角度定位凸起,3d-上壳安装引导槽,3e-筛网嵌装槽,3f-吸嘴翻转扣;

4a-导移孔,4b-导向限位板,4c-通气孔,4d-胶囊室进气孔;

5a-导移板,5b-防脱落限位块,5c-上壳开启斜面,5d-导向滑槽,501-尖销座;

8a-豁口,8b-下壳翻转扣,8c-豁缝,8d-下壳凸耳,8e-下壳转孔,8f-进气豁口,8g-承载板安装引导槽,8h-导向凸起;

9a-上壳翻转扣,9b-上壳卡扣,9c-上壳凸耳,9d-上壳翻转角度定位凸起,9e-密封凸板,9f-左凸台,901-左半壳,902-右半壳;

10a-窗口翻转扣,10b-窗口卡扣;

11a-筛网座卡扣;

12a-导气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申请而不限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使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介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本文中记载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还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意合适的方式组合。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易于理解与本文提供的实施例有关的方法的步骤或操作顺序还可以改变。因此,附图和实施例中的任何顺序仅仅用于说明用途,并不暗示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除非明确说明要求按照某一顺序。

实施例一:

图2至图7示出了本申请这种粉末药品吸入器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与传统结构相同的是,其也包括:承载板1,筛网2,吸嘴3,胶囊室4,按钮5,弹簧7,下壳8和上壳9等结构件。其中:

承载板1上贯通开设有贯通孔1a。

筛网2设置于承载板1上的贯通孔1a处。

吸嘴3设置于承载板1的上方,而且该吸嘴3将筛网2收容于其内。

胶囊室4可拆卸地连接在承载板1的下方,而且该胶囊室也位于上述贯通孔1a处。胶囊室4为透明材质。

按钮5上连接有尖销6,该尖销6借助按钮5的按压动作而能够伸入胶囊室内,从而刺破放在该胶囊室内的胶囊。为了提高尖销6对胶囊室内胶囊的刺破程度,本实施例一共设置有两个尖销6,而且这两个尖销6相互平行布置。

弹簧7夹设于按钮5和胶囊室4之间,并对按钮5施加远离胶囊室4方向的弹力。

下壳8的上部为敞口结构,并且承载板1卡合固定连接该下壳8的上部敞口处,同时该下壳将胶囊室4收容于其内,以对胶囊室形成保护。

上壳9的下部为敞口结构,并且该上壳9的下部敞口边与承载板1枢转连接,借助该上壳的枢转运动而能够选择性地罩住/露出吸嘴3。

实际应用时,移除筛网2,在胶囊室4内放入装有粉末状药物的胶囊后,装上筛网2。按压按钮5,按钮带动尖销6伸入胶囊室内而将胶囊刺破(松开按钮5后,按钮5在弹簧7的弹力作用下复位,尖销6退出胶囊室)。将上壳9翻转打开而露出吸嘴3。使用者通过吸嘴3向上吸气,气流经过胶囊室4和贯通孔1a而进入使用者口部,胶囊室4内的粉末药物在气流的带动下而吸入使用者体内。

本实施例的关键改进在于,所述下壳8的壳壁上开设有一条自该下壳上部敞口边一直延伸至该下壳底部的豁口8a,该豁口8a处布置有一个上端与承载板1枢转连接的转动窗口10。而且该转动窗口10为透明材质。

可见,转动窗口10具有很大的长度尺寸,其由下壳8的顶部一直延伸至底部。一方面,可通过该透明材质的转动窗口10十分方便地观察胶囊在胶囊室4内的状态。另一方面,在使用完该粉末药品吸入器后,可翻转打开转动窗口10,而通过下壳8上的豁口8a用清水冲洗下壳内部和胶囊室,清洗掉使用过程中残留的粉末,以此保证粉末药品吸入器在下一次使用时处于干净清洁状态。

上述转动窗口10与承载板1的枢转连接是以这种结构形式实现的:承载板1上固定有一根水平延伸的转轴1d,转动窗口10的上端一体成型有两个旋转嵌套于转轴1d外的c字型的窗口翻转扣10a。当我们用力拉动转动窗口10时,利用c字型窗口翻转扣自身的变形能力,窗口翻转扣10a会从转轴1d上脱离,而使转动窗口10从承载板1脱离下来。装配时,将c字型的窗口翻转扣10a对准转轴1d后用力推动转动窗口10,利用c字型窗口翻转扣自身的变形能力,窗口翻转扣10a便卡在转轴1d外并且能够绕转轴转动。

为了防止在正常使用过程中转动窗口10绕转轴1d翻转移动,而影响该粉末药品吸入器的正常使用,本实施例在转动窗口10的下端设置一窗口卡扣10b,并在下壳8的底部设置有与窗口卡扣10b相匹配的窗口卡座。常态下,窗口卡扣10b与窗口卡座卡合固定,转动窗口10将下壳8上的豁口8a堵住,避免杂物进入下壳和胶囊室。将窗口卡扣10b从窗口卡座上解锁分离,便能够十分方便地将转动窗口10翻转打开。

本实施例的第二个关键改进点在于,按钮5上固定设置有直线延伸的导移板5a,胶囊室4上固定设置与导移板对应的导移孔4a,导移板5a活动穿设于导移孔4a中。如此来引导按钮5以及固定于该按钮上的尖销6的直线移动,防止使用者按压按钮5时按钮的移动方向发送偏移,进而导致尖销6不能准确刺向胶囊,甚至产生尖销6被折弯或折断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按钮5和尖销6直线移动的导向性,上述导移板5a和导移孔4a分别设置有两个,且这两个导移板5a平行布置。

更进一步地,胶囊室4上固定设置有位于上述两个导移孔4a外的两个导向限位板4b,上述两个导移板5a滑动贴合布置在这两个导向限位板4b的内侧。导向限位板4b与导移板5a面接触,完完全全消除了导移板5a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的可能性。

并且,导移板5a的前端一体成型有防脱落限位块5b。在图2中,当导移板5a向右后退时,防脱落限位块5b会挡在导移孔4a的左侧,从而阻止导移板5a完全脱离导移孔4a,如此避免按钮5从该粉末药品吸入器上脱落。

考虑到筛网2与承载板1不好直接固定,对此本实施例专门设置了一个筛网座11,以借助该筛网座11将上述筛网2固定于承载板1上的贯通孔1a处。装配时,先将筛网2装入筛网座11中,再将筛网座11固定在吸嘴3上。

上述筛网座11与承载板1的具体装配关系为:承载板1上开设有位于贯通孔1a径向两侧的两个筛网座卡槽1b,所述筛网座11上一体成型有分别卡嵌固定于前述两个筛网座卡槽1b中的两个筛网座卡扣11a。

本实施例的第三个关键改进点在于,所述承载板1的下表面开设有延伸至所述贯通孔内的两条通气狭缝1c,并且通气狭缝1c位于筛网2下方,同时这两条狭缝1c对称布置在贯通孔1a的径向两侧。

实际应用时,一部分空气通过这通气狭缝1c流入贯通孔1a,经过筛网后再由吸嘴吸入使用者体内。从这两个通气狭缝1c流入贯通孔1a的气流汇入从胶囊室底部的空气主进入口(胶囊室底部的空气主进入口为胶囊室自有结构,也即图中的胶囊室进气孔4d)流入胶囊室内的主气流,并且相互作用而形成湍流,如此使得粉末药物在湍流气体的带动下充分散开而依次通过筛网和吸嘴进入使用者体内。

因为筛网座11和承载板1之间难免存在一定的缝隙,在使用时,会有少量的气流从筛网座11与承载板1之间缝隙流入而汇入主气流,这样导致粉末药品吸入器的流动阻力与设计预定的流动阻力值产生偏差。而本实施例,可通过调整这两条通气狭缝1c的尺寸,使平均流动阻力和湍流效果分别等于设计预定的流动阻力和湍流效果。

当然,上述通气狭缝1c的数量也可以是三条或四条等等,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若通气狭缝1c设置成三条,那么这三条通气狭缝1c最好均匀分布在贯通孔1a的四周。

本实施例的第四个关键改进点在于,上壳9与承载板1采用这种结构形式枢转连接:上壳9的下部敞口边上一体成型有两个旋转嵌套于上述转轴1d外的c字型的上壳翻转扣9a。

此外,上文提到了的转动窗口10和承载板1枢转连接的结构形也可视为本实施例第四个关键改进点的一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吸嘴3的底部与承载板1枢转连接。具体地,二者的枢转连接方式如下:

承载板1上固定设置一水平延伸的且与转轴1d垂直布置的第二转轴1e,吸嘴3的底部一体成型有两个旋转嵌套于所述第二转轴1e外的c字型的吸嘴翻转扣。

并且,吸嘴3与上述筛网座11卡合固定连接。在图2中,当我们向上翻转吸嘴3时,吸嘴3便会带动筛网座11及筛网2一起脱离承载板1。

上壳9的下部敞口边上一体成型有上壳卡扣9b,承载板1上一体成型有与上壳卡扣9b相匹配的上壳卡座1r,上壳卡座1r和转轴1d分布于该承载板1的两相对侧。当上壳9处于闭合状态时,上壳卡扣9b和上壳卡座1r卡合固定,以防止上壳9在承载板1上松动翻转。

按钮5上一体成型有与上壳卡扣9b相匹配的上壳开启斜面5c,当使用者按压按钮5时,该按钮5上的上壳开启斜面5c就会抵触上壳卡扣9b,而使上壳卡扣9b从上壳卡座1r上解锁分离,使上壳9能够自由翻转。

本实施例中,承载板1和下壳8是以这种结构形式固定连接在一起的:承载板1的四周一体成型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承载板卡块1g,下壳8的上部敞口内侧一体成型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承载板卡槽,承载板卡块1g卡嵌固定于承载板卡槽中。

实施例二:

图8和图9示出了本申请这种粉末药品吸入器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其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粉末药品吸入器的结构基本相同,二者的主要不同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本实施例中,上壳9不再是一整体式结构,而是由分体式的左半壳901和右半壳902构成,而且左半壳901和右半壳902分别枢转连接在承载板1的左侧和右侧,二者为对开式结构。

其次,在本实施例中,下壳8上不再开设自下壳上部敞口边一直延伸至下壳底部的豁口8a,自然也不会设置实施例一那种结构的转动窗口10。而是采用了这种结构形式:

下壳8的壳壁上开设有一条u字型的豁缝8c,该条豁缝8c贯通下壳8的底壁(即底部的壳壁),并且该豁缝8c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下壳两相对侧的侧壁处。豁缝8c处设置有一个与下壳8固定连接的观察窗口12,该观察窗口12与下壳8连接方式为不可拆卸的,当然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可拆卸连接方式,比如卡合连接。观察窗口12为透明材质。

可见,观察窗口12和豁缝8c具有很大的长度尺寸,豁缝8c由下壳8一侧的侧壁经下壳底壁后再延伸至下壳8另一侧的侧壁处,而且豁缝8c的两端非常接近下壳8上部敞口边。可通过该透明材质的观察窗口12观察胶囊在胶囊室4内的状态。

并且,观察窗口12内侧一体成型有导气墙,用以优化进入胶囊室的气流走向。

实施例三:

图10至图18示出了本申请这种粉末药品吸入器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其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粉末药品吸入器的结构基本相同,二者的主要不同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上壳9、承载板1、吸嘴3和下壳8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吸嘴3的底部与承载板1枢转连接。具体地,二者的枢转连接方式如下:

承载板1的侧部一体成型有两个间隔分布的承载板凸耳1h,这两个承载板凸耳1h相互靠近的内侧一体成型有同轴布置的圆柱形的内凸台1j,这两个承载板凸耳1h相互背离的外侧一体成型有同轴布置的圆柱形的外凸台1k。前述内凸台1j和外凸台1k也同轴布置。

吸嘴3的侧部一体成型有两个间隔分布的吸嘴凸耳3a,这两个吸嘴凸耳3a开设同轴布置的且与所述内凸台1j相匹配的吸嘴转孔3b,这两个吸嘴转孔3b分别旋转套设在内凸台1j外。如此实现吸嘴3和承载板1的枢转连接。

上壳9的下部敞口边上一体成型有一个上壳凸耳9c,该上壳凸耳9c的左右两侧一体成型有同轴布置的圆柱形的左凸台9f和右凸台,左凸台9f和右凸台分别旋转套设在吸嘴3上的两个吸嘴转孔3b中。如此实现上壳9和承载板1的枢转连接。

下壳8的上部敞口边一体成型有两个间隔分布的下壳凸耳8d,这两个下壳凸耳8d开设同轴布置的下壳转孔8e,两下壳凸耳8d上的共两个下壳转孔8e分别套设在外凸台1k外。需要对下壳8和胶囊室4进行清洗时,翻转打开下壳8即可,非常方便。

吸嘴3上两吸嘴凸耳3a的相对内侧成型有上壳安装引导槽3d,吸嘴3和上壳9装配时,左凸台9f和右凸台通过该上壳安装引导槽3d滑入吸嘴转孔3b内,实现吸嘴3和上壳9的枢转连接。

下壳8的上部敞口边一体成型有两个间隔分布的下壳凸耳8d,这两个下壳凸耳8d开设同轴布置的下壳转孔8e,两下壳凸耳8d上的共两个下壳转孔8e分别套设在外凸台1k外,如此实现下壳8和承载板1的枢转连接。需要对下壳8和胶囊室4进行清洗时,翻转打开下壳8即可,非常方便。

为了保证下壳8和承载板1能够处于相对稳定的翻转扣合状态,本例在下壳8和承载板1之间也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接结构。需要对下壳8和胶囊室4进行清洗时,首先使下壳8和胶囊室4的卡接结构解锁后,再翻转打开下壳8。

同样,下壳8上两下壳凸耳8d的相对内侧成型有承载板安装引导槽8g,承载板安装引导槽8g和承载板1装配时,外凸台1k通过该承载板安装引导槽8g滑入下壳转孔8e内。

进一步地,上壳凸耳9c上一体成型有与下壳8摩擦配合的上壳翻转角度定位凸起9d。当上壳9开启一定角度而使得所述上壳翻转角度定位凸起9d与下壳8相接触而产生摩擦干涉时,上壳9便会受到一定的转动阻力,使得上壳9不能依靠自重转动,消除使用者因上壳自重而旋转甚至关闭的困扰。

同理,吸嘴凸耳3a上也一体成型有与下壳8摩擦配合的吸嘴翻转角度定位凸起3c。当吸嘴3开启一定角度使得吸嘴翻转角度定位凸起3c与下壳8相接触而产生摩擦干涉时,使吸嘴3在该摩擦力作用下不会因自身重力自由转动。

同样地,承载板凸耳1h上也一体成型有与下壳8摩擦配合的承载板翻转角度定位凸起1s,当承载板1相对于下壳翻转开启一定角度而使得所述承载板翻转角度定位凸起1s与下壳8相接触而产生摩擦干涉时,使承载板1在该摩擦力作用下不会因自身重力自由转动。

当然,上述上壳翻转角度定位凸起9d、吸嘴翻转角度定位凸起3c和承载板翻转角度定位凸起1s的结构也可以应用在实施例一中。

由上可见,本实施例不再像传统技术那样需要单独设置一根与承载板1相连的转轴,省去了传统粉末药品吸入器中单独设置的转轴结构,部件降低了产品成本,而且简化了产品的装配工艺。

第二,本实施例中不再单独设置筛网座11的结构,而是直接利用吸嘴3来固定筛网2。吸嘴3上成型有与筛网2匹配的筛网定位结构,相当于把实施例一种的吸嘴2和筛网座11做成一体。吸嘴3与承载板1卡合固定。装配时,先将筛网2放置于吸嘴3中固定,再将吸嘴2与承载板1连接,如此实现筛网2在贯通孔1a处的固定。

上述吸嘴3上的筛网定位结构具体是一个筛网嵌装槽3e,装配时将筛网2嵌装定位在该筛网嵌装槽中,然后热熔,让筛网嵌装槽3e周围的壁熔融折弯后压合住筛网2(保证吸嘴3和筛网2的结合强度,防止筛网脱落),实现筛网2和吸嘴3固定。

承载板1上开设有吸嘴卡槽,吸嘴3上一体成型有卡嵌固定于吸嘴卡槽中的吸嘴卡舌,可参照图14所示(图中未标注)。正常使用时,吸嘴3和承载板1卡合固定,需要取出或放入胶囊时,则使吸嘴卡舌和吸嘴卡槽分离,翻转打开吸嘴3即可。

第三,本实施例中,下壳8的上部敞口边上开设有向下凹陷的且与下壳内腔相连通的进气豁口8f(承载板1未将该进气豁口8f完全封堵住),上壳9的下部敞口边上成型有向下凸出的且与所述进气豁口8f相匹配的密封凸板9e。

当上壳9闭合时,密封凸板9e刚好遮挡住进气豁口8f,以防止外物从该进气豁口8f进入下壳8内污染胶囊室内的胶囊药物。

当上壳9打开后,密封凸板9e脱离进气豁口8f,外界空气可从该进气豁口8f进入下壳8内,进而进入胶囊室,在使用者吸力作用下,形成由进气豁口8f至下壳内腔,再至胶囊室,然后经吸嘴流入使用者体内的气流。

第五,本实施例中,承载板1上贯通孔1a的上部孔沿处开设了三个向下延伸的进气槽1p。装配完成后,进气槽1p与吸嘴的外壁配合而形成与贯通孔1a连通的气体流通孔。实际应用时,一部分空气通过这三个进气槽1p(也即前述气体流通孔)流入贯通孔1a,经过筛网后再由吸嘴吸入使用者体内。从这三个进气槽1p流入贯通孔1a的气流汇入从胶囊室底部的空气主进入口(胶囊室底部的空气主进入口为胶囊室自有结构,也即图中的胶囊室进气孔4d)流入胶囊室内的主气流,并且这几股气流相互作用而形成湍流,如此使得粉末药物在湍流气体的带动下充分散开而依次通过筛网和吸嘴进入使用者体内。

上述三个进气槽1p沿圆周方向均匀对称分布,以提升贯通孔处气流的湍流效果。

第六,本实施例中,尖销6是通过塑料材质的尖销座501固定连接在按钮5上的。尖销6为金属材质,尖销座501与按钮卡钳固定。塑料材质的尖销座501在注塑成型时,金属材质的尖销6作为金属嵌件放入注塑模具中,从而使得尖销座501注塑成型后,尖销6与尖销座501结合成一个整体,二者不可拆卸组装。我们称这种结合方式为:尖销6和尖销座501注塑固定。

因为尖销6和尖销座501注塑固定,二者结合强度高,不会发生脱离。而尖销座501和按钮5卡合固定,在正常使用时也很难脱离。如此保证了尖销6和按钮5的连接稳定度。

尖销6一共设置有两个,而且这两个尖销6平行布置。为了保证两个尖销6的尖端角度保持一致,本实施例在尖销6的尾端设置有定位平面。以在对尖销6和尖销座501注塑固定时,定位平面可定位两个尖销6的周向位置,从而保证两个尖销6的尖端角度保持一致。

并且,下壳8上开设一用于布置按钮5的豁槽(图中未标注),豁槽两侧的槽壁上分别固定设置一个导向凸起8h(共两个导向凸起),按钮5的两侧上制有与所述导向凸起8h相匹配的导向滑槽5d。导向凸起8h滑动嵌设在导向滑槽5d中,以引导按钮5的按压移动。此结构可与实施例一中导移板5a、导移孔4a和导向限位板4b的结构配合使用,配合使用时,导移板5a设置在尖销座501上。

上述导向凸起8h和导向滑槽5d的配合结构,不仅对按钮5的按压移动具有导向作用,而且还存在下述技术效果:

当使用者向下按压按钮5的外侧端时,按钮绕导向凸起8h转动,而使得按钮5的内侧端向上“挑起”承载板1(如同杠杆,其中导向凸相对于杠杆的支点),使承载板1与下壳8卡合连接处分离,以便使用者对下壳8和胶囊室进行清洗。承载板1被“挑起”后,尖销座501和按钮5相互分离,尖销座501和尖销6与支撑座1连接在一起,而按钮5在导向凸起8h限制与下壳8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下壳8上也设置有与实施例二相同的观察窗口12,该观察窗口12内侧一体成型有导气墙12a,用以优化进入胶囊室的气流走向,如图18。从进气豁口8f进入下壳的气流在导气墙12a的导流作用下,再经胶囊室进气孔流入胶囊室内。

实施例四:

图19和图20示出了本申请这种粉末药品吸入器的第四个优选实施例,其结构与实施例三中粉末药品吸入器的结构基本相同,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承载板1上不再开设上述进气槽1p结构,而是在承载板1上开设进气孔以取代上述的进气槽,同样达到在贯通孔1a中形成湍流气流的效果,进而达到解聚或者分散活性药粉和载体的效果。具体如下:

承载板1的上表面开设了三个倾斜向下延伸至所述贯通孔1a内壁的进气孔1q。而且这三个进气孔1q在贯通孔1a周围沿圆周方向均匀对称分布。

实际应用时,一部分空气通过这三个进气孔1q(也即前述气体流通孔)流入贯通孔1a,经过筛网后再由吸嘴吸入使用者体内。从这三个进气孔1q流入贯通孔1a的气流汇入从胶囊室底部空气主进入口(胶囊室底部空气主进入口为胶囊室自有结构,为现有技术)流入胶囊室内的主气流,并且相互作用而形成湍流,如此使得粉末药物在湍流气体的带动下充分散开而依次通过筛网和吸嘴进入使用者体内。

实施例五:

图21示出了本申请这种粉末药品吸入器的第五个优选实施例,其结构与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中粉末药品吸入器的结构基本相同,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承载板1上既不开设实施例三种的进气槽1p结构,也不开设实施例四中的进气孔1q结构,而是通过在下方胶囊室4上开设三个通气孔4c的方式,达到在贯通孔1a中形成湍流气流的效果。具体如下:

胶囊室4的顶部开设了三个与所述贯通孔1a相连通的通气孔4c,而且这三个通气孔4c沿圆周方向均匀对称分布。

实际应用时,一部分空气通过这三个通气孔4c(也即前述气体流通孔)流入贯通孔1a,经过筛网后再由吸嘴吸入使用者体内。从这三个通气孔4c流入贯通孔1a的气流汇入从胶囊室底部空气主进入口(胶囊室底部空气主进入口为胶囊室自有结构,为现有技术)流入胶囊室内的主气流,并且相互作用而形成湍流,如此使得粉末药物在湍流气体的带动下充分散开而依次通过筛网和吸嘴进入使用者体内。

本实施例中,通气孔4c截面为圆形。

实施例六:

图22示出了本申请这种粉末药品吸入器的第六个优选实施例,其结构与实施例五中粉末药品吸入器的结构基本相同,唯一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胶囊室上通气孔4c的截面为椭圆形而非圆形。

实施例七:

图23示出了本申请这种粉末药品吸入器的第七个优选实施例,其结构与实施例五中粉末药品吸入器的结构基本相同,唯一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胶囊室上通气孔4c的截面为狭条形而非圆形。

实施例八:

图24和图25示出了本申请这种粉末药品吸入器的第八个优选实施例,其结构与实施例三中粉末药品吸入器的结构基本相同,唯一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胶囊室4和承载板1为一整体结构,二者一体成型。

相比现有技术可以减少一个部件的单独制作,且在该药品吸入器装配时减少一道压合的工序。

一体结构的上述胶囊室4和承载板1为透明材质,以方便使用者打开下壳8后观察胶囊室内情况。

实施例九:

图26示出了本申请这种粉末药品吸入器的第九个优选实施例,其结构与实施例三中粉末药品吸入器的结构基本相同,唯一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下壳8上观察窗口12的结构形式。具体地,下壳8的底部为大的椭圆形敞口结构(下壳8近似一筒形结构),该椭圆形敞口的口径至少为下壳8直径的二分之一,透明材质的大面积观察窗口12固定设置在该底部敞口处。如此更加有利于使用者观察底部的清洁情况,也更有利提高产品强度,同时有利于降低下壳和观察窗口成型模具的设计及成型难度,提升生产效率。

实施例十:

图27和图28示出了本申请这种粉末药品吸入器的第十个具体实施例中,其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本例中吸嘴3和上壳1具有相同的枢转方向。具体如下:

承载板1上固定设置有一根水平延伸的转轴1d,上壳9的下部敞口边上一体成型有两个旋转嵌套于转轴1d外的c字型的上壳翻转扣9a,如此实现上壳9与承载板1的枢转连接;吸嘴3的底部一体成型有一个旋转嵌套于转轴1e外的c字型的吸嘴翻转扣3f,如此实现吸嘴3与承载板1的枢转连接。转动窗口10上端一体成型有一个旋转嵌套于转轴1d外的c字型的窗口翻转扣10a,如此实现所述转动窗口10与承载板1的枢转连接。

上述窗口翻转扣10a和吸嘴翻转扣3f紧挨布置在两个上壳翻转扣9a之间。

并且,下壳8的上部敞口边一体成型有两个旋转嵌套于转轴1e外的c字型的下壳翻转扣8b,如此实现下壳8和承载板1的枢转连接。当然,本实施例中,下壳8也与承载板1卡合连接,只有当下壳8和承载板1间的卡合固定解锁后,下壳8才能够相对于承载板1翻转运动。

当然,上述各个实施例只为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人们能够了解本申请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申请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