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氟比洛芬巴布剂。
背景技术:
氟比洛芬(cas:51543-40-9,flurbiprofen)氟比洛芬是一种用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疾病治疗的等含氟非甾体抗炎药。但传统的口服给药方式在治疗外伤及关节、软组织、肌肉的炎症产生的疼痛时,因需要服药量较大,造成副作用较大,且无法控制药物释放,难于对患处进行持久有效的镇痛消炎效果。虽然采用外用制剂可以降低口服给药的副作用并加快药物起效速度。但传统外用方式起到持续定量给药的技术效果。与常规外用制剂相比,巴布剂(cataplasm)具有载药量大,促进药物经皮透过,且对皮肤无过敏反应和刺激作用,剥离时无拉痛感且无残留等优点。现有市售的氟比洛芬巴布剂产品,如日本三笠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的氟比洛芬巴布剂,其规格为40mg/12g。根据该药品说明书公开的药代动力学数据,该巴布剂在进行敷贴时,起效时间较长,其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13.8h。结合用药的临床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快速起效,并实现持续长时间稳定释药的氟比洛芬巴布剂成为现有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前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氟比洛芬巴布剂,所述巴布剂由背衬层、药物储库和保护层组成,其特征是所述药物储库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作为活性成分的氟比洛芬0.2~0.5%;
油相成分5~10%,所述油相成分由1:0.08~0.12的蓖麻油和苯甲醇组成,所述氟比洛芬先溶于苯甲醇后再分散于蓖麻油中;
作为水相成分的部分中和聚丙烯酸钠5-10%,丙三醇15-20%,甘羟铝0.2%~0.4%,依地酸钙钠0.1~0.3,%卡波姆9341%~1.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1.5~3%,ph调节剂、结冷胶0.05~0.1%,l-甘氨酸1%~1.5%;填充剂1~3%以及余量的水,水相成分与水形成水凝胶,填充剂分散填充于水凝胶中,油相成分乳化分散于水凝胶中形成药物储库。所述部分中和聚乙烯酸钠为np700。所述ph调节剂为将水相成分ph调节至5~6.5的氢氧化钠溶液,所述填充剂为高岭土。
在研究中发现,将氟比洛芬溶解在油相成分后再乳化分散于水凝胶中形成药物储库,既可以持续快速释药,又可以控制释药速度,从而显著提高巴布剂的活性成分透皮吸收速度,能够实现有效成分的快速和持续稳定释放。且在研究中我们进一步发现,该效果依赖于油相成分的组成配比及水相成分中特定比例结冷胶与甘氨酸的加入,油相成分中的的苯甲醇和蓖麻油为我们在多种常用油脂和溶剂中筛选得到,改变成分与配比均会显著影响有效成分的释放速度,而水相成分中的特定比例的结冷胶与甘氨酸则可以使后期保持较高的释放速度。三者匹配,使得到的氟比洛芬巴布剂能够兼顾快速与持续释药性能。在处方筛选时我们进一步发现,结冷胶与l-甘氨酸的选取与比例确定具有特定性,无论是减少其中任何一种成分,或者改变其用量,均会显著影响到的巴布剂的释药性能,且上述处方仅在活性成分为氟比洛芬时效果明显,改变活性成分制得的巴布剂,其释药性能明显低于本发明提供的氟比洛芬巴布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氟比洛芬巴布剂按照以下方法制备
1)油相成分配制,将油相成分的原料加热至50-70℃,加入氟比洛芬微粉,搅拌分散得到油相液(1)
2)将水相成分散于水得到水凝胶,将水凝胶加热至50~70℃后在用均混器搅拌的同时加入温度为50-70℃的油相液(1),油相加入后再加入填充剂后搅拌均匀;经静置真空脱气后得到膏状的药物储库;
3)将药物储库涂布于背衬层上,并在上表面贴附保护层。得到氟比洛芬巴布剂。得到的氟比洛芬巴布剂的规格为3g药物储库/34cm2背衬层
所有实施例及对照例中,部分中和聚丙烯酸钠为np700(showadenkokk生产),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加入量为2%,填充剂为2%高岭土。
实施例1~6的配方见下表
对照例中1~6的配方见下表
与实施例1~6相比,对照例1~6的配方中部分将蓖麻油替换为大豆油(对照例3、4),部分将苯甲醇替换为丙二醇(对照例3、5),改变结冷胶与甘氨酸加入量(对照例6),仅加结冷胶与甘氨酸中的一种(对照例1、2),或者不加入结冷胶与甘氨酸加入量(对照例6)
通过对实施例1~6得到的巴布剂进行考察,可知其外观平整、均匀,药物储库膏体光滑;成型性、含膏量、初粘力、粘附性以及膜残留量均符合要求。
药理实施例1体外释放实验
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第二部附录xd中释放度测定法中第三法(桨碟法,用于透皮贴剂)中提供的方法对实施例1~6得到的巴布贴紧急释放度测定。具体方法如下
试验以生理盐水为释放介质,将释放介质加入溶出杯内,预温至(32±0.5℃)将巴布剂除去保护层,裁剪成2.5cmx7.5cm大小,平放入透析袋(截留分子量14,000)中,释放面朝上,置于两层碟片之间,使碟片边缘夹住透析袋两端,再用皮筋缠绕固定,以固定碟片。于10min、20min、30min、45min、60min、90min、2h、2.5h、3h和4h分别从溶出杯内取样6ml,并补充等体积(32+0.5)℃新鲜释放介质,平行试验6片,取平均值计算。经过检测表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巴布剂的体外释放度均在2h达到90%以上。
药理实施例2,体外透皮实验
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离体3月龄大鼠腹部皮肤为屏障,用实施例1~6及对照例1~6制备得到的巴布贴剂进行进行体外透皮试验。具体实验方法为:
取3月龄健康大鼠麻醉处死后,用剪刀除尽腹部毛,取下无损伤的皮肤,除去皮下组织,洗净后分别固定于franz扩散池的释放口,接受室中加入ph7.4磷酸缓冲液作释放介质,保持内皮层与溶液密切接触。将揭去保护层的巴布剂贴于皮肤上,调节水浴使外层套层温度恒定于(32±0.5)℃,搅拌速度为100rpm,分别于0、1h、2h、4h、6h、8h、12h小时吸取释放介质4ml,同时补加等量pbs液。计算累计吸收百分数(即累计透过的氟比洛芬占药物储库中氟比洛芬总量的百分比分数)结果如下表
上述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氟比洛芬巴布剂,在进行体外透皮吸收实验时,12h的累计药物透过率均高于70%,且药物释放率随时间增加速度较为均匀、说明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分别优选油相成分与水相成分的组成,既提高了氟比洛芬巴布剂的透皮吸收速度,又能够控制药物在整个敷贴时间段内较为均匀的释放,实现了两种特性的平衡。在处方筛选时我们发现油相成分优选蓖麻油与苯甲醇的组合,水相成分优选结冷胶与l-甘氨酸的组合,仅有同时具备处方范围内的上述成分,才能实现氟比洛芬快速均匀释放的效果。通过以对比例的对照实验表明,采用其他常用油性成分如大豆油、丙二醇进行简单替换(对比例3-5),或者仅加入结冷胶与甘氨酸中的一种,或者改变结冷胶与甘氨酸的配比,均会影响的氟比洛芬释放效果,且在进一步实验中我们还发现,该辅料配方与氟比洛芬均有关联性,当改变活性成分时,即使采用同样的辅料配方,也会无法产生本发明提供的氟比洛芬巴布剂具有的快速均匀释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