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鼻用中药复方散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19462阅读:10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鼻用中药散剂。



背景技术:

周围性面瘫为现代医学病名,又称面神经炎或面神经麻痹,中医学称之为口喎、偏风口喎、口僻、吊线风、歪嘴风等。本病常急性发作,主要表现为患侧额横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等症状。西医认为该病由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导致,多以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配合康复理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但临床效果欠佳。若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易致患者病情经久不愈,甚至留下永久性后遗症。目前,市面上尚无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特效药。

与传统西医疗法相比,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有其独到之处,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因人体正气不足,卫外功能不固,脉络空虚,外邪乘虚而入,伤及头面阳明脉络,使颜面一侧营卫不和,气血痹阻,经脉失养而发病。中医疗法确有效果,但也存在以下问题:(1)针灸治疗单次治疗时间长、易给病患带来疼痛或不适感、病人依从性差,更有损害面部神经的风险,使病情迁延不愈。(2)外敷、膏药治疗局部刺激性大,易发生皮肤过敏反应。(3)内服中药起效慢,疗程长,胃肠反应多,病情易反复。

中药鼻腔给药历史悠久。中医认为,鼻与五脏六腑及经脉都有密切联系,如《素问.五脏别论篇》云:“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本草纲目》中“用巴豆油纸拈,燃烟熏鼻”,治疗中风痰厥、气厥、中毒等病症;元代医学家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记载用细辛末吹鼻,治疗暗风卒等。表明鼻腔给药治疗全身疾病早已有之,并且发挥了良好的治疗作用。西医解剖学表明,三叉神经的眼支及上颌支、嗅神经和面神经分支等3对脑神经分布于鼻腔黏膜,药物经鼻后可刺激鼻内神经,产生反射性调节而达到治疗作用。水溶性大、胃肠道难吸收的极性药物,通过鼻黏膜也会有较好的吸收。鼻腔给药具有以下优点:①不经肝肠循环,从而避免了口服药物的首过效应,同时也避免了药物对肝脏的损害;②鼻腔黏膜水解酶的活性比胃肠道低;③患者可自行给药,不需要专业设备和医护人员;④单次用药过量的风险较小。⑤生物利用度高,毒副作用小。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传统治疗面瘫的中西医治疗手段,本发明提供一种鼻用中药复方散剂能治愈周围性面瘫且对症性强,疗效确切,治愈率高,安全性高,成本低廉。

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鼻用中药复方,其包括:川乌、草乌、白附子、白芷、细辛和皂矾。

其中,所述中药复方中各原料药用的用量为川乌0.4~0.8g草乌0.4~0.8g白附子0.1~0.2g白芷0.1~0.2g细辛0.1~0.2g皂矾0.2~0.4g。

其中,所述中药复方中各原料药用的用量为川乌0.6g草乌0.6g白附子0.1g白芷0.1g细辛0.1g皂矾0.3g。

其中,所述中药复方剂型为外用散剂。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中药复方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第1步,将川乌研碎,过100目筛得细粉a,装瓶备用;

第2步,将草乌研碎,过100目筛得细粉b,装瓶备用;

第3步,将白附子研碎,过100目筛得细粉c,装瓶备用;

第4步,将白芷研碎,过100目筛得细粉d,装瓶备用;

第5步,将细辛研碎,过100目筛得细粉e,装瓶备用;

第6步,将皂矾研碎,过100目筛得细粉f,装瓶备用;

第7步,精密称取混合细粉按比例混合均匀,即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复方的使用方法,用消毒纱布包裹,制成球状,用线扎紧,用剪刀剪平,塞进患侧鼻孔,每12小时换一次。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鼻用散剂,其包括:川乌、草乌、白附子、白芷、细辛和皂矾。

其中,所述鼻用散剂中各原料药用的用量为川乌0.4~0.8g草乌0.4~0.8g白附子0.1~0.2g白芷0.1~0.2g细辛0.1~0.2g皂矾0.2~0.4g。

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组方使用鼻腔给药方式,药物经鼻粘膜吸收后迅速进入体内循环,避免了口服药物在胃肠道中酶的破坏和肝脏的首过效应,剂量小,起效快,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是中医内病外治的有效手段。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鼻用中药散剂,其包括:川乌、草乌、白附子、白芷、细辛和皂矾。

进一步,所述中药散剂仅由上述这些原料药制备而成。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二药皆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具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功效。多用于治疗口眼歪斜、风寒湿痹等病症。川乌、草乌为方中君药,同属祛风寒湿药,功效相同。川乌辛热升散苦燥,善于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被广泛用于治疗口眼歪斜(周围性面瘫)的方剂中,其与青矾粉末配伍吸鼻可治口眼歪斜(《箧中秘宝方》),与天南星、五灵脂配伍治疗左瘫右痪,口眼喎斜(《魏氏家藏方》),与五灵脂、龙脑、麝香制成神验乌龙丹,治瘫缓风,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履步不正(《梅师集验方》)。本品含多种生物碱:主要为乌头碱,次为乌头碱、新乌头碱等,相比于其他祛风寒湿药如独活、威灵仙、蚕沙等中药,川乌中主要药效成分生物碱类分子量<1000,脂溶性好,更易通过鼻黏膜吸收发挥作用。

白附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辛,温;有毒。归胃、肝经。具祛风痰,解毒散结之功效。多用于中风痰壅,口眼喎斜,语言謇涩等病症。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辛,温。归胃、大肠、肺经。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之功效。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根和根茎。味辛,性温。归心、肺、肾经。具解表散寒,祛风,通窍之功效。

皂矾为硫酸盐类矿物水绿矾的矿石。主含含水硫酸亚铁(feso4·7h2o),具燥湿、补血、解毒之功效。

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乃六淫之首,风邪侵体一旦发病,邪积于体,人体经筋失养而气血痹阻,本病多因风邪乘虚人中经络,气血痹阻而致。方中川乌、草乌为君药,二者均为温热之品,具祛风、温经、散寒之功效。二药联用,祛风除湿、温经散寒功效显著,亦有温阳通脉、行气活血之作用。皂矾为臣药,可补血、燥湿、生血,有效改善神经组织缺血,滋养经筋。皂矾补血、燥湿,生血活血以滋养经筋,改善神经组织缺血。白附子解毒散结,祛风痰,明显改善风邪侵体所致口僻症状,白芷解表祛风,燥湿消肿,祛风之力弱于川乌、草乌,白芷消肿作用强,白附子、白芷合用可有效改善神经、粘膜水肿,保护鼻黏膜,合为佐药。细辛通窍、祛风,可促进分布于鼻黏膜中脑神经对药物的吸收,增进药效,为使药。诸药合用,可祛风固表,滋养经筋,从而治愈本病。

所述中药散剂中各原料药用的用量为川乌0.4~0.8g草乌0.4~0.8g白附子0.1~0.2g白芷0.1~0.2g细辛0.1~0.2g皂矾0.2~0.4g。

进一步优选,各原料药用量如下:川乌0.6g草乌0.6g白附子0.1g白芷0.1g细辛0.1g皂矾0.3g。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散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第1步,将川乌研碎,过100目筛得细粉a,装瓶备用;

第2步,将草乌研碎,过100目筛得细粉b,装瓶备用;

第3步,将白附子研碎,过100目筛得细粉c,装瓶备用;

第4步,将白芷研碎,过100目筛得细粉d,装瓶备用;

第5步,将细辛研碎,过100目筛得细粉e,装瓶备用;

第6步,将皂矾研碎,过100目筛得细粉f,装瓶备用;

第7步,精密称取混合细粉按比例混合均匀,即得。

将本发明提供的鼻用散剂,混匀后用消毒纱布包裹,制成球状,用线扎紧,用剪刀剪平,塞进患侧鼻孔,每12小时换一次。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中药散剂

川乌0.6g草乌0.6g白附子0.1g白芷0.1g细辛0.1g皂矾0.3g

将川乌0.6g研碎,过100目筛得细粉a,装瓶备用;将草乌0.6g研碎,过100目筛得细粉b,装瓶备用;将白附子0.1g研碎,过100目筛得细粉c,装瓶备用;将白芷0.1g研碎,过100目筛得细粉d,装瓶备用;将细辛0.1g研碎,过100目筛得细粉e,装瓶备用;将皂矾0.3g研碎,过100目筛得细粉f,装瓶备用;精密称取细粉按比例混合均匀,即得。

毒理学实验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选择体重18~22g健康spf级小鼠100只,分为5组,雌雄各半,设定口服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散剂剂量为2.4、3.9、5.6、7.5、9.6g/kg,当于人体用药量的100~400倍。试验前动物禁食15h,以0.2ml/10g体重一次性经口灌胃。灌胃后,自由饮水和进食,连续观察14d,除小鼠出现活动量减少外无其他不适反应,后恢复正常,未出现死亡。

完整皮肤刺激试验

选择体重约1.9~2.1kg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4只,试验前24h剪去试验动物背部脊柱两侧毛,不损伤皮肤,范围各约3cm×3cm。取实施例1制备的散剂2.4g涂抹在一侧皮肤上,另一侧作为对照,在涂抹后4h,用水除去残留物。每天涂抹1次,连续涂抹14d,每次涂抹后24h观察涂抹部位皮肤。大白兔在涂抹受试物一侧皮肤未见出现红斑、水肿等刺激性症状,并与相应脊背另一侧皮肤无可见不同,对完整皮肤无刺激性。

亚急性毒性试验

选择体重68~100gspf级sd大鼠64只,分为4组,每组16只,雌雄各半。根据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设213、640和1920mg/kg(体重)3个剂量组,另设阴性对照组。采用灌胃给药,连续灌胃28d,自由摄食和饮水。在试验剂量条件下以该散剂连续灌胃大鼠28d,各实验组动物体重增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各组动物生长发育良好。各剂量组动物红细胞计数、白细胞总数以及血红蛋白含量、生物化学指标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剂量组动物大体检查均未见异常,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未发现病理性改变。同时,各剂量组肝/体比、肾/体比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临床案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68例患者,男性32例,女性36例,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38.6岁,病程1~5天。

诊断标准

参照《神经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患者急性出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闭目、露齿、鼓颊等症。可伴有味觉丧失,唾液减少,听觉过敏,患侧乳突部疼痛,耳郭和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疱疹。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病程1~5天;未接受其他治疗者;年龄16~65岁。

排除标准

hunt综合征;中枢性面瘫。

治疗方法

精密称取该混合细粉1.8g,其中含川乌0.6g,草乌0.6g,白附子0.1g,皂矾0.3g,白芷0.1g,细辛0.1g,混匀,用消毒纱布包裹,制成球状,用线扎紧,用剪刀剪平,塞进患侧鼻孔,每12小时换一次,10日为一个疗程。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痊愈:症状和体征消失,面肌功能恢复正常,口角对称,眼睑闭合良好,鼓腮、耸鼻、皱额等动作与健侧对称;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口角对称,眼睑闭合良好,鼓腮、耸鼻、皱额等动作与健侧略有不对称;有效:症状与体征减轻,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有一定程度缓解,完成耸鼻、皱额仍较困难;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变。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治疗,治愈49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

典型病例

姜某,男,41岁,患者就诊前2天前因吹风扇出现右侧口眼歪斜,症见右侧额纹变浅,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低垂,诊断为周围性面瘫。取混合细粉1.8g(川乌0.6g,草乌0.6g,白附子0.1g,皂矾0.3g,白芷0.1g,细辛0.1g),混匀,用消毒纱布包裹,制成球状,用线扎紧,用剪刀剪平,塞进患侧鼻孔,每12小时换一次,疗程为10天。治疗5天后症状好转,9天后痊愈。

所有上述的首要实施这一知识产权,并没有设定限制其他形式的实施这种新产品和/或新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利用这一重要信息,上述内容修改,以实现类似的执行情况。但是,所有修改或改造基于本发明新产品属于保留的权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