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73381发布日期:2019-01-02 23:20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小儿迁延性腹泻,即小儿久泻不止,或反复发作,病程日久,以致患儿面黄、消瘦、腹胀、纳呆、乏力,或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舌淡苔白、脉濡无力等,以致影响小儿生长和智力发育而成疳证。具体表现为小儿排便次数增加和大便性状改变并持续2周至2月不等,是一种消化道综合征。此病为我国婴儿常见疾病,尤其是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较高,此病通常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小儿迁延性腹泻比较常见,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体质因素,婴幼儿肠道发育不够成熟,消化酶的活性较差,但营养需要相对多,胃肠道负担重,同时,婴幼儿免疫功能不够成熟,对细菌病毒的抵抗力较差;二是较长时间使用抗生素,肠道菌群失调,病原菌繁殖;三是部分细菌抗药性增强,对抗生素不敏感。西医对于本病通常使用促进肠道菌群恢复的药物、消化道黏膜保护剂和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药物通常较为昂贵,长期服药副反应大,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影响推广使用。而中药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具有良好的效果,患儿痛苦轻,无毒副作用,费用低,疗效高,使用方便,家属乐于接受,易于推广。

本病从中医角度看: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一旦寒温失调、喂养不当,或乳食失节、损伤脾胃,致脾胃功能失职、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水食合污于大肠,腹泻即作。若治不得法,或复感外邪,或又伤积滞,脾胃更受克伐,清浊失位,而成久泻。久泻不愈,责之脾虚,脾虚日久,累及于肾,终至脾肾阳虚,久泻不愈。因而中医治疗本病可分型论治,分为脾胃虚弱型小儿迁延性腹泻和脾肾阳虚型小儿迁延性腹泻。本发明中药主要是针对脾胃虚弱型小儿迁延性腹泻进行对症治疗,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消食化积、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活血祛瘀、渗湿利水、涩肠止泻之功效,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对脾胃虚弱型小儿迁延性腹泻治愈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中药制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消食化积、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活血祛瘀、渗湿利水、涩肠止泻之功效,治病求源标本兼治,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胃虚弱型小儿迁延性腹泻均具有很好的疗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中药制剂,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兰花参30~60份、菱壳30~60份、黄毛榕30~45份、谷芽30~45份、

鸡屎藤20~40份、粳米20~40份、灰树花15~30份、茯苓15~30份、

山茴芹15~25份、甘草15~25份、六神曲15~25份、槠子10~25份、

扁豆花10~25份、矮杨梅皮9~15份、师实9~15份、香桂皮6~15份、

毛木树皮6~15份、川芎3~10份、小草寇3~10份、假蒟子2~7份。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兰花参50份、菱壳45份、黄毛榕40份、谷芽35份、

鸡屎藤30份、粳米30份、灰树花25份、茯苓20份、

山茴芹20份、甘草18份、六神曲18份、槠子15份、

扁豆花15份、矮杨梅皮12份、师实12份、香桂皮10份、

毛木树皮10份、川芎7份、小草寇7份、假蒟子4份。

一种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兰花参、菱壳、黄毛榕、谷芽、粳米、灰树花、山茴芹、六神曲、槠子、扁豆花、师实、香桂皮、毛木树皮、小草寇、假蒟子洗净晾干后混合均匀,放入容器中,在容器中加入6~8倍量的水,加热煮沸2~3小时,冷却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4~6倍量的水,加热煮沸1~2小时,冷却后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5~1.25的稠膏,备用;

(2)将鸡屎藤、茯苓、矮杨梅皮放入容器中,加入3~5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凉,继续浸泡3~5小时,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2~4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凉,继续浸泡2~4小时,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蒸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0~1.20的稠膏,备用;

(3)取净甘草片,加入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拌匀后稍闷,置炒制容器内,文火炒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4)取川芎片用黄酒喷洒均匀,稍闷,置锅内炒至微焦为度,取出放凉,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5)将步骤(1)、步骤(2)所得的稠膏,与步骤(3)、步骤(4)中所得的细粉混合,加辅料蔗糖和糊精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后,封装成每袋6g的中药冲剂。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兰花参: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经。益气健脾;止咳祛痰;止血。主治:虚损劳伤;自汗;盗汗;小儿疳积;妇女白带;感冒;咳嗽;衄血;疟疾;瘰疬。《闽东本草》:解表清热,化痰止嗽。治风热喘嗽,咳血,衄血,小儿惊风,跌打损伤。

菱壳:味涩;性平。涩肠止泻;止血;敛疮;解毒。主治泄泻;痢疾;胃溃疡;便血;脱肛;痔疮;疔疮。《纲目》:止泄痢。

黄毛榕:味甘;性平。益气健脾;祛风除湿。主治气虚;阴挺;脱肛;便溏;水肿;风湿痹痛。《新华本草纲要》:根皮:味甘、性平。有健脾益气,活血祛风的功效。用于气血虚弱、子宫下垂、脱肛、风湿痹痛、泄泻等症。

谷芽:味甘;平。归脾;胃经。消食化积;健脾开胃。主治:食积停滞;胀满泄泻;脾虚少食;脚气浮肿。《本草经疏》:蘖米即稻蘖也。具生化之性,故为消食健脾、开胃和中之要药,脾胃和则中自瘟,气自下,热自除也。

鸡屎藤:味甘酸;性平。归心;肝;脾;肾经。祛风除湿;消食化积;解毒消肿;活血止痛。主治治风湿痹痛;食积腹胀;小儿疳积;腹泻;痢疾;中暑;黄疸;肝炎;肝脾肿大;咳嗽;瘰疬;肠痈;无名肿毒;脚湿肿烂;烫火伤;湿疹;皮炎;跌打损伤;蛇蛟蝎螫。《重庆草药》:健脾除湿,益气补虚。常用于小儿瘦弱,脾弱气虚,食积疳积,及成人气虚浮肿,臌胀,耳鸣,腹泻,遗尿,妇女虚弱白带,干病。并虚弱劳伤,虚痢,痒子瘰疬之由于气虚不愈者。

粳米:味甘;性平。归脾;胃;肺经。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止泻痢。主治脾胃气虚;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心烦口渴;泻下痢疾。《滇南本草》:治诸虚百损,强阴壮骨,生津,明目,长智。

灰树花:味甘;性平。益气健脾;补虚扶正。主治脾虚气弱;体倦乏力;神疲懒言;饮食减少;食后腹胀;肿瘤患者放疗或化疗后有上述症状者。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肺;肾经。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渲;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别录》载:“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茯苓具有强心、利尿、抗菌、降低血糖、抗肿瘤的作用,并对消化系统有一定的影响,能降低胃酸。

山茴芹:味甘辛,性温。入脾、胃、大肠经。温中散寒,驱风下气,活血镇痛,健胃止痢。治脘腹胀满,肠炎,痢疾。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本草纲目》载:“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本毒,调和从药有功。”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甘草有较强的解毒作用,还有抗溃疡、抗炎症、镇痉镇咳、降血压、降血脂、抗癌作用,广泛用于治疗咽喉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咳嗽、咳血等疾病,此外还具有抗胃溃疡、抗胃炎作用。

六神曲:味甘;辛;性温;无毒。入脾;胃经。健脾和胃;消食化积;主治饮食停滞;消化不良;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泻痢。《本草正》载:“味甘气平,炒黄入药,善助中焦土脏,健脾暖胃,消食下气,化滞调中,逐痰积,破癥瘕,运化水谷,除霍乱胀满呕吐。其气腐,故能除湿热,其性涩,故又止泻痢。疗女人胎动因滞,治小儿腹坚因积。”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六神曲含多量酵母菌和b族维生素,能增进食欲,维持正常消化机能,同时还能帮助矿石类药物消化吸收。

槠子:味甘;苦;涩;性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主治泄泻;痢疾;津伤口渴;伤酒。《本草拾遗》:止泄痢,食之不饥,令健行,能除恶血,止渴。

扁豆花:味甘淡;性平;无毒。归脾;胃;大肠经。解暑化湿,和中健脾。主治夏伤暑湿,发热,泄泻,痢疾,赤白带下,跌打伤肿。《四川中药志》:和胃健脾,清热除湿。,消暑热神昏,湿滞中焦,下痢脓血,夏日腹泻及赤白带下。

矮杨梅皮:味酸;涩;性凉。涩肠止泻;收敛止血;通络止痛。主治痢疾;泄泻;脱肛;崩漏;消化道出血;风湿疼痛;跌打伤痛;外伤出血;黄水疮;疥癣;水火烫伤。

师实:味甘;性平。归脾;胃经。健脾益气;降逆止呕。主治脾胃虚弱;呕吐呃逆。《海药本草》:主补虚赢乏损,温肠胃,止呕逆,久食健人。

香桂皮:味辛;性温。归胃;脾;肝经。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活血通脉。主治胃寒疼痛;胸满腹痛;呕吐泄泻;疝气疼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血痢肠风。

毛木树皮:味涩;性平;有小毒。涩肠止泻;驱虫;截疟;收敛止血。主治泄泻;痢疾;蛔虫腹痛;疟疾;子宫脱垂;鼻出血。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主治癓瘕肿块;胸胁疼痛;头痛眩晕;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痈疽疮疡。《本草正》载:“散风寒,治痛,破瘀蓄,通血脉,解结气,逐疼痛,排脓消肿,逐血通经。”现代医学科学研究发现,川芎提取液对抑制白血病细胞有一定作用,制剂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尤其是对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绿脓杆菌及致病性皮肤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川芎所含的川芎嗪、阿魏酸纳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可扩张冠状动脉,增进冠脉流量,缓解心绞痛,并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所含的川芎内酯有平滑肌解痉和抑制肠肌、子宫收缩等作用。

小草寇:味辛;性温。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主治胃寒气滞;腹胀痛。《新华本草纲要》:果实:治胃寒腹痛胀满等症。

假蒟子:味辛;性温。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化湿消肿。主治脘腹胀痛;寒湿腹泻;风湿痹痛;疝气痛;牙痛;水肿。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选用药材君、臣、左、使诸理皆备,药性相适相辅,针对病因对症下药,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消食化积、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活血祛瘀、渗湿利水、涩肠止泻之功效,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对脾胃虚弱型小儿迁延性腹泻治愈率较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兰花参30~60份、菱壳30~60份、黄毛榕30~45份、谷芽30~45份、

鸡屎藤20~40份、粳米20~40份、灰树花15~30份、茯苓15~30份、

山茴芹15~25份、甘草15~25份、六神曲15~25份、槠子10~25份、

扁豆花10~25份、矮杨梅皮9~15份、师实9~15份、香桂皮6~15份、

毛木树皮6~15份、川芎3~10份、小草寇3~10份、假蒟子2~7份。

本发明药物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为:

(1)将兰花参、菱壳、黄毛榕、谷芽、粳米、灰树花、山茴芹、六神曲、槠子、扁豆花、师实、香桂皮、毛木树皮、小草寇、假蒟子洗净晾干后混合均匀,放入容器中,在容器中加入6~8倍量的水,加热煮沸2~3小时,冷却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4~6倍量的水,加热煮沸1~2小时,冷却后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5~1.25的稠膏,备用;

(2)将鸡屎藤、茯苓、矮杨梅皮放入容器中,加入3~5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凉,继续浸泡3~5小时,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2~4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放凉,继续浸泡2~4小时,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蒸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0~1.20的稠膏,备用;

(3)取净甘草片,加入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拌匀后稍闷,置炒制容器内,文火炒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4)取川芎片用黄酒喷洒均匀,稍闷,置锅内炒至微焦为度,取出放凉,粉碎研末,过10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5)将步骤(1)、步骤(2)所得的稠膏,与步骤(3)、步骤(4)中所得的细粉混合,加辅料蔗糖和糊精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后,封装成每袋6g的中药冲剂。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以开水冲服,5天为1个疗程。

实施例2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兰花参50份、菱壳45份、黄毛榕40份、谷芽35份、

鸡屎藤30份、粳米30份、灰树花25份、茯苓20份、

山茴芹20份、甘草18份、六神曲18份、槠子15份、

扁豆花15份、矮杨梅皮12份、师实12份、香桂皮10份、

毛木树皮10份、川芎7份、小草寇7份、假蒟子4份。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确诊的脾胃虚弱型小儿迁延性腹泻患者45例临床观察,其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1岁以下21例,1~3岁24例。腹泻次数均>5次/天,病程均>2周。

2、患者服用本发明药物,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以开水冲服,5天为1个疗程。

3、疗效判定标准:参照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技术研讨会制定的迁延性与慢性腹泻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治疗5天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

有效:治疗5天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

无效:治疗5天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

4、治疗结果

经服用本发明中药1个疗程后,患儿45例,显效29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

典型病例举例:

1、齐××,男,2岁。该患者腹泻3周,腹泻6~7次/天,色淡黄稀水便,食后即泻,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诊断为脾胃虚弱型小儿迁延性腹泻,经服用本发明中药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正常,1周后随访未复发,已痊愈。

2、何××,女,2岁半。该患者腹泻半个月,每日腹泻5~8次,食后即泻,多食多泻,便色白,排便无力,面黄消瘦、精神倦怠、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诊断为脾胃虚弱型小儿迁延性腹泻,经服用本发明中药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正常,1周后随访未复发,已痊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