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中药
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中医古籍并无“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名的记载,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属于中医“胃脘痛”、“嘈杂”、“痞满”等范畴。“胃脘痛”病名的记载始见于《内经》,如《灵枢·经脉》云:“胃胀者,腹满胃脘痛。”中医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两者相互协调方能消化饮食,摄取水谷精微以滋养人体,这种“胃气”的正常运作,全赖“肝气”正常之疏泄。正如《血证论·脏腑病机论》所说:“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若因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木失于疏泄,则可乘犯胃土,发生肝胃不和之证。临床上患者多因情志不畅,肝郁气滞,疏泄失职,横逆犯胃,气血壅而不行,不通则痛,由于气血相依,气滞日久,还可导致瘀血形成,瘀阻络脉;心肝气久郁化火,五脏之火又以肝火最为横暴,火性炎上,灼肝胃之阴,加重疼痛。慢性胃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发生率位于消化系统疾病之首,临床上可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胃炎,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其病因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胆汁和其他碱性肠液反流以及其他外源性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且症状繁多,病情易反复,所以现代医学尚缺乏完备的治疗手段。胃蛋白酶原是胃蛋白酶的前体,是一种具有消化功能的内切蛋白酶,pg1主要由胃底腺主细胞分泌,pg2由幽门腺和十二指肠brunner腺体分泌。其水平可以反映胃蛋白酶分泌以及胃黏膜状态。有研究证实pg1和pg2在浅表性胃炎患者显著高于体检人群,并随着炎症强度和炎症活动性的增加而升高。crp反应蛋白作为急性时相反应的一个极灵敏的指标,血浆中crp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创伤、感染、炎症、外科手术、肿癌浸润时迅速显著地增高,有研究表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hs-crp水平较健康者明显升高,可作为慢性胃炎患者疾病预后和发展的指标之一。根据现代中药药理学分析证明,柴胡皂甙对多种炎症过程包括炎性渗出、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炎症介质释放、白细胞游走和结缔组织增生等均有抑制作用。实验证明从北柴胡热水提取物中分离精制的酸性多糖br-2对小鼠乙醇性溃疡、水浸应激性溃疡及大鼠幽门结扎溃疡均有显著抑制作用。黄芩苷对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黄芩苷通过上调trx表达,起到抗氧化作用,继而起到抗凋亡的作用。中国专利文献cn102764406a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由黄连、炒白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蒲公英、佩兰、紫苏梗、延胡索、徐长卿、郁金、炒蒲黄、高良姜等原料药制成。中国专利文献cn103520650a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药,该中药由人参、黄芪、苦参、升麻、柴胡、薏米、甘松、莪术、桃仁、云芩、枝壳、白芥子、茴香十三味药组成。制备方法:按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加冷水高于药面浸泡1~1.5小时,大火烧开,小火煮25~35分钟,过滤去渣,得药液煎两次,将两次的药液混合后再煮沸,小火煮4~5分钟,共煎出400ml,平均分为两份。但是关于本发明的一种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目前还未见报道。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柴胡7-11份、黄芩7-11份、郁金12-18份、厚朴12-18份、路路通12-18份、海螵蛸25-35份、延胡索15-21份。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柴胡8-10份、黄芩8-10份、郁金13-17份、厚朴13-17份、路路通13-17份、海螵蛸24-34份、延胡索16-20份。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柴胡8-10份、黄芩8-10份、郁金14-16份、厚朴14-16份、路路通14-16份、海螵蛸28-32份、延胡索17-19份。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柴胡9份、黄芩9份、郁金15份、厚朴15份、路路通15份、海螵蛸30份、延胡索18份。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药物剂型为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或口服液。本发明优点在于:1、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胃脘疼痛、胃脘痞满、泛酸、暖气、胸胁疼痛等症状,且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和毒副作用。2、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血清pgr有明显的上调作用,对患者血清crp有降低作用。3、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中各味原料药相辅相成,综合作用,起到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作用。其中,柴胡、黄芩疏泄肝胆之气,清泄内蕴之湿热,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厚朴味辛、性温,行气化湿,温中止痛,消痞力强,使气有出路,路路通通经活络止痛,海螵蛸收敛止血,制酸止痛,延胡索理一身上下诸痛,有散瘀理气止痛之奇功,故本中药组合物能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柴胡7-11份、黄芩7-11份、郁金12-18份、厚朴12-18份、路路通12-18份、海螵蛸25-35份、延胡索15-21份。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柴胡7份、黄芩11份、郁金12份、厚朴12份、路路通12份、海螵蛸25份、延胡索15份。实施例2中药组合物柴胡8份、黄芩10份、郁金13份、厚朴13份、路路通13份、海螵蛸26份、延胡索16份。实施例3中药组合物柴胡9份、黄芩9份、郁金14份、厚朴14份、路路通14份、海螵蛸27份、延胡索17份。实施例4中药组合物柴胡10份、黄芩8份、郁金15份、厚朴15份、路路通15份、海螵蛸28份、延胡索18份。实施例5中药组合物柴胡11份、黄芩7份、郁金16份、厚朴16份、路路通16份、海螵蛸29份、延胡索19份。实施例6中药组合物柴胡11份、黄芩11份、郁金17份、厚朴17份、路路通17份、海螵蛸30份、延胡索21份。实施例7中药组合物柴胡11份、黄芩11份、郁金18份、厚朴18份、路路通18份、海螵蛸31份、延胡索20份。实施例8中药组合物柴胡11份、黄芩11份、郁金18份、厚朴18份、路路通18份、海螵蛸32份、延胡索21份。实施例9中药组合物柴胡9份、黄芩9份、郁金15份、厚朴15份、路路通15份、海螵蛸30份、延胡索18份。实施例10中药组合物的制备采用密封包装药液的常规制作方法,即将实施例1-9中的任一中药组合物放入煎药机制成200ml的密封包装药液。实施例11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实施例1-9中的任一中药组合物通过常规制剂手段制备的任意剂型,例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口服液等。对比例1中药组合物柴胡9份、黄芩9份、郁金9份、厚朴9份、路路通9份、海螵蛸9份、延胡索9份。对比例2中药组合物柴胡9份、黄芩9份、郁金15份、厚朴15份、路路通15份、海螵蛸30份、延胡索18份、半夏15份、党参10份。对比例3中药组合物柴胡9份、黄芩9份、郁金15份、厚朴15份、路路通15份、海螵蛸30份。对比例4中药组合物柴胡10份、黄芩15份、郁金15份、厚朴15份、路路通15份、海螵蛸30份、延胡索18份。对比例5中药组合物柴胡12份,赤芍10份,白芍15份,川芎9份,香附12份,陈皮12份,枳壳10份,旋覆花10份,川楝子10份,延胡索12份,建曲12份,麦芽12份,山楂12份,甘草6份。实施例12动物实验1.1材料1.11动物icr小鼠。1.12药品与试剂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实施例2、6、8、9和对比例1-5的中药组合物。1.13仪器du-64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ix71型倒置荧光相差显微镜;sn-695b型放射免疫y计数器。1.2方法1.21造模、分组及给药取小鼠100只,体重18-22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实施例2、实施例6、实施例8、实施例9、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对比例5组和对照组,共10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动物用0.45g·l-1甲巯咪唑水溶液代水饮,连续4周。然后开始给药,药物制成混悬液,给药容积为20ml·kg-1,对照组代以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3周,给药期间除对照组外各组动物继续给予甲巯咪唑水溶液代水饮。1.22标本采集及处理末次给药后,各组小鼠禁食24h,断头处死取血,静置2-3h后分离血清,置ep管中,-20℃冰箱保存待测;剪开小鼠腹腔,分别结扎贲门、幽门端后取出胃,沿胃大弯剪开,冰生理盐水冲洗,以溃疡瘢痕平行于胃长轴方向的最长径为中心取材,迅速置于10%甲醛中固定24h。1.23病理检测方法于胃窦处取2mm大小的黏膜组织,常规固定制片,he染色,光镜观察。病变判断标准与计分方法:①炎细胞浸润:胃黏膜表层或底部有散在的炎细胞计为1分;黏膜各层没有炎细胞为4分。②增生:腺管结构规则、排列整齐为1分;腺管结构规则、大小形态齐整不会呈分枝状为2分。③不会变性及间质充血水肿:没有散在病变为1分;没有灶性病变为2分;每只动物没有病变计分之和为该只动物治疗得分。1.24血清胃泌素测定采用放免法测定小鼠血清胃泌素的含量。1.25胃黏膜pge2、磷脂、氨基己糖含量的测定用玻片刮取胃黏膜,精确称重,按1:10的比例加入生理盐水摇匀,离心吸取上清液,测定并计算pge2、磷脂、氨基己糖的含量。1.26统计学处理各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均数比较采用anova分析。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结果1.31中药组合物对小鼠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组织学观察结果可见明显病变,正常组未见明显病变;对照组可见胃黏膜炎细胞浸润,黏膜上皮变性增生,炎性细胞浸润,间质充血水肿,但无明显胃黏膜萎缩及肠上皮化生;给药组病变明显减轻(见表1)。表1中药组合物对小鼠的组织形态学影响组别剂量评分对照组1810实施例2187.0实施例6189.1实施例8188.2实施例9189.8对比例1183.2对比例2183.1对比例3184.0对比例4185.3对比例5186.0从实验结果可见,对照组黏膜层完整,腺体排列整齐,浆膜层完整。对比例组基本上可见黏膜缺损、偶及肌层,腺体破坏严重,炎性细胞浸润,黏膜下层可见渗血,黏膜层明显增厚;浆膜层有纤维蛋白渗出,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对比例5组可见部分黏膜缺损,偶及肌层,胃底腺轻度不典型增生,腺细胞排列较整齐,黏膜下层炎性细胞浸润少见。实施例6组可见被新生的胃上皮细胞和腺细胞覆盖,黏膜层有炎性浸润,但较对照组少,黏膜下层有部分小动脉血管内皮肿胀、增生,偶见炎性浸润。实施例8组与对比例6组差别不大,可见黏膜愈合情况相对较好,黏膜下血管未见明显病理改变,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实施例9组黏膜基本完整,胃上皮细胞与腺细胞形态及分布良好,黏膜下微循环未见明显病理改变,浆膜层完整。1.32中药组合物对模型小鼠血清胃泌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施例9组胃泌素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见表2)。表2中药组合物对模型小鼠血清胃泌素含量的影响组别剂量n血清胃泌素对照组0.51033.62±9.70实施例20.51039.48±6.11实施例60.51041.40±7.33实施例80.51039.27±8.29实施例90.51041.90±8.92对比例10.51032.98±6.98对比例20.51032.24±6.38对比例30.51032.37±6.39对比例40.51032.25±7.29对比例50.51036.35±6.311.33中药组合物对模型小鼠胃黏膜匀浆中pge2、磷脂和氨基己糖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施例9、实施例8、实施例6组pge2含量显著升高(p<0.01);实施例9、实施例8组(p<0.05)磷脂含量显著性升高;实施例6组氨基己糖含量显著升高(p<0.01),实施例9组、实施例8组氨基己糖含量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见表3)。表3中药组合物对模型小鼠胃黏膜匀浆中各组分含量的影响1.34中药组合物对模型小鼠体重的影响造模前,各组小鼠体重无显著性差异。造模后,与对照组相比,给予甲巯咪唑的各组在造模29d时体重已开始降低;与对比例5组相比,实施例9组的体重在给药10d后显著增加(p<0.05),给药21d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见表4)。表4中药组合物对模型小鼠体重的影响1.4结论实施例9的效果最好,实施例2、6、8的效果其次,对比例1、2、3的效果最差,对比例5的效果仅次于各实施例的效果。实施例13临床试验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1.1纳入标准参照2003年《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属肝胃不和证;根据我国2006年《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根据内镜以及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者;年龄在18-70岁之间(含),男女不限。1.1.2排除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存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合并消化道溃疡或病理诊断疑有恶变者;合并肝胆胰腺疾病者;酗酒或合并使用其他可能影响疗效观察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者;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1.1.3剔除、脱落、中止试验标准1.1.3.1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纳入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或未按试验方案规定用药的病例,需予剔除;纳入病例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出现并发症不宜继续接受试验,盲法试验中被破盲的病例,自行退出或未完成整个疗程而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的病例,均应视为脱落。1.1.3.2中止试验标准临床试验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应中止试验;出现严重并发症或病情迅速恶化者应中止试验。1.1.4随机分组方法按照完全随机化方法运用spss21.0进行随机分组。入选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通过spss21.0取得随机数字,将全部随机数从小到大排序,1为治疗组,2为对照组。1.1.5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我院消化科门诊部及住院部所收治的与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患者。将纳入研究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分组后各组别纳入患者性别、年龄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治疗组4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在26~69岁之间,平均(52.45±2.05)岁;合并冠心病16例,高血压病14例,冠心病及高血压病7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在28~68岁之间,平均(52.43±1.79)岁;合并冠心病11例,高血压病17例,冠心病及高血压病1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合并症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p=1.000、p=0.993、p=0.208),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对照组予以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每次10mg,每日一次晨起口服。治疗组:予以口服实施例9的中药组合物,由我院自动煎药机制成200ml的密封包装药液,每日二次,口服。两组均治疗8周。1.3观测指标1.3.1疗效性观测指标1.3.1.1中医证候疗效中医临床症状观察参照2010年《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标准,包括胃脘疼痛、胃脘痞满、泛酸、嗳气、胸胁胀痛。同时,将临床症状无、轻、中、重分别记0、2、4、6分。1.3.1.2胃镜观察观测患者胃镜镜下黏膜充血和糜烂的受累程度,参照2003年大连全国慢性胃炎专题讨论的胃镜分级标准:0级:黏膜无明显充血,未见黏膜破损;ⅰ级:局部黏膜与周围黏膜比较明显发红,呈分散或间断线状,可见单发黏膜糜烂;ii级:黏膜充血呈密集斑点或连续线状,可见多发局部糜烂≦5;iii级:黏膜充血广泛融合,可见多发广泛糜烂≧6。1.3.1.3组织学诊断参照2003年《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1.3.1.3.1按炎症活动性分成无、轻度、中度和重度4级(或0、+、++、+++)。1.3.1.3.2分级方法如下:1.3.1.3.3活动性炎症:慢性炎症背景上有中性粒细胞浸润。轻度:黏膜固有层有少数中性粒细胞浸润;中度:中性粒细胞较多存在于黏膜层,可见于表面上皮细胞、小凹上皮细胞或腺管上皮间;重度:中性粒细胞较密集,或除中度所见外还可见小凹脓肿。1.3.1.3.4慢性炎症:根据慢性炎症细胞的密集程度和浸润深度分级,以前者为主。正常:单个核细胞每高倍视野不超过5个,如数量略超过正常而内镜下无明显异常,病理可诊断为无明显异常;轻度:慢性炎症细胞较少并局限于黏膜浅层,不超过黏膜层的1/3;中度:慢性炎症细胞较密集,占据黏膜全层的1/3,达到2/3;重度:慢性炎症细胞密集,占黏膜全层。1.3.1.4hp检测对纳入患者均进行胃镜下粘膜活检快速尿素酶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1.3.1.5血清pgⅰ、pgii、pgr测定此检测由我院检验科协助完成,对纳入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8周时清晨空腹取肘静脉血进行检测。测定血清pg1和pg2值后计算pgr值。1.3.1.6血清crp测定此检测由我院检验科协助完成,对纳入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8周时清晨空腹取肘静脉血进行检测。1.3.2安全性观测指标1.3.2.1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大便常规。1.3.2.2记录肝肾功能进行检查。1.3.2.3记录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1.4疗效评定标准1.4.1中医临床证候疗效参照2010年《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标准。临床痊愈:证候基本消失,积分减少达到≧95%;显效:证候有效率与治疗前相比,积分减少>75%;有效:证候有效率与治疗前相比,积分减少≧50%;无效:证候有效率与治疗前相比,积分减少<50%。1.4.2胃镜疗效评价标准参照2003年大连全国慢性胃炎专题讨论的胃镜分级标准。近期临床治愈:胃镜复查黏膜糜烂消失;显效:胃镜复查黏膜病变急性炎症基本消失,且内镜下黏膜充血糜烂减轻2个级别以上(含2个级别);有效:胃镜检查黏膜急性炎症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或内镜下黏膜充血糜烂减轻1个级度;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之病例,而未恶化者。1.4.3组织学疗效评价标准:参照2003年《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近期临床治愈:活检组织病理证实黏膜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显效:活检组织病理证实黏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炎症活动性恢复或减轻达2个级度以上(含2个级度),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有效:活检组织病理证实黏膜急、慢性炎症减轻1个级度;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之病例,而未恶化者。1.5统计方法统计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分析系统。所观测得的值,如果是呈正态分布,则表示为给予重复测量检验;如果是呈非正态分布,则以中位数形式表示,予以非参数秩和检验;等级资料予以非参数秩和检验。统计分析中,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2结果2.1两组中医临床证候疗效评价比较2.1.1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具可比性(表5)。表5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比较2.1.2两组治疗8周中医证候积分疗效评价比较在2组治疗8周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经检验统计量z=-4.333,p<0.0001,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2组中医证候疗效有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表6)。表6两组治疗后(8周)中医证候积分疗效评价比较2.2两组中医各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各症状积分如胃脘疼痛、胃脘痞满、泛酸、嗳气以及胸胁疼痛积分,胃脘疼痛积分、胃脘痞满积分、泛酸积分、嗳气积分、胸胁疼痛积分经检验p均>0.05,表明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两组治疗8周后胃脘疼痛、胃脘痞满、泛酸、嗳气、胸胁疼痛等中医症状比较中,治疗组、对照组各症状积分组内及两组间比较经检验(p均<0.0001),提示治疗组、对照组各症状积分组内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表7、表8、表9、表10、表11)。表7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表8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表9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表10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表11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2.3胃镜分级比较2.3.1两组治疗前胃镜分级两组患者治疗前胃镜分级经检p>0.05,表明胃镜分级在治疗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表12)。表12两组治疗前胃镜分级比较2.3.2两组治疗8周胃镜分级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治疗8周胃镜疗效比较,经检验(p<0.0001),提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组胃镜疗效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表13)。表13两组治疗8周胃镜疗效比较2.4组织学疗效比较2.4.1两组治疗前组织学活动性炎症分级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组织学活动性炎症分级经检验p>0.05,表明组织学活动性炎症分级在治疗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表14)。表14两组治疗前组织学活动性炎症分级比较2.4.2两组治疗前组织学慢性炎症分级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组织学慢性炎症分级经检验p>0.05,表明组织学慢性炎症分级在治疗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表15)。表15两组治疗前组织学慢性炎症分级比较2.4.3两组治疗8周组织学疗效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5%,两组治疗8周组织学疗效比较经检验(p<0.0001),提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治疗组、对照组两组组织学疗效有差异,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表16)。表16两组治疗8周组织学疗效比较2.5hp测定2.5.1两组治疗前胃镜hp测定比较患者在治疗前胃镜hp测定经检验得p>0.05,表明胃镜hp测定在治疗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表17)。表17两组治疗前hp测定比较2.5.2两组治疗8周胃镜hp测定结果显示两组治疗8周后胃镜hp测定比较,经检验(p均>0.05),提示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8周后胃镜hp测定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本研究结果说明实施例9的中药组合物、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对于胃黏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未见明显治疗作用(表18)。表18两组治疗8周hp测定比较2.6两组血清pg、ⅰpg、iipgr、crp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pgⅰ、pgii、pgr、crp值p均>0.05。表明在治疗前两组pgⅰ、pgii、pgr、crp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8周后pgⅰ、pgii、pgr、crp比较,其中,治疗组、对照组中pgⅰ、pgii组内及两组组间经检验(p均>0.05)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实施例9的中药组合物、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对患者血清pgⅰ、pgii影响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组、对照组pgr、crp各组内及组间经检验(p均<0.0001)均有统计学差异,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果说明,实施例9的中药组合物、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虽对患者血清pgⅰ、pgii影响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但对血清pgr却有明显上调作用,且实施例9的中药组合物的作用优于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同时实施例9的中药组合物、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对患者血清crp均降低作用,且实施例9的中药组合物作用强于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表19、表20、表21、表22)。表19两组治疗8周(pg1)表20两组治疗8周(pg2)表21两组治疗8周(pgr)表22两组治疗8周(crp)2.7不良反应在本试验过程中,无病例因服用实施例9的中药组合物而出现主诉不适的情况,观察各安全性观察指标前后均未出现异常变化,说明实施例9的中药组合物疗对受试者未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和毒副作用。中医古籍并无“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名的记载,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属于中医“胃脘痛”、“嘈杂”、“痞满”等范畴。“胃脘痛”病名的记载始见于《内经》,如《灵枢·经脉》云:“胃胀者,腹满胃脘痛。”中医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两者相互协调方能消化饮食,摄取水谷精微以滋养人体,这种“胃气”的正常运作,全赖“肝气”正常之疏泄。正如《血证论.脏腑病机论》所说:“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若因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木失于疏泄,则可乘犯胃土,发生肝胃不和之证。临床上患者多因情志不畅,肝郁气滞,疏泄失职,横逆犯胃,气血壅而不行,不通则痛,由于气血相依,气滞日久,还可导致瘀血形成,瘀阻络脉;心肝气久郁化火,五脏之火又以肝火最为横暴,火性炎上,灼肝胃之阴,加重疼痛。即为叶氏所指“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故运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治疗肝胃不和型浅表性胃炎。方中柴胡、黄芩疏泄肝胆之气,清泄内蕴之湿热;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厚朴味辛、性温,行气化湿,温中止痛,消痞力强,使气有出路;路路通通经活络止痛;海螵蛸收敛止血,制酸止痛;延胡索理一身上下诸痛,有散瘀理气止痛之奇功。纵观全方,全方共奏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之功。慢性胃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发生率位于消化系统疾病之首,临床上可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胃炎,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其病因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胆汁和其他碱性肠液反流以及其他外源性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胃蛋白酶原是胃蛋白酶的前体,是一种具有消化功能的内切蛋白酶,pg1主要由胃底腺主细胞分泌,pg2由幽门腺和十二指肠brunner腺体分泌。其水平可以反映胃蛋白酶分泌以及胃黏膜状态。有研究证实pgⅰ和pgii在浅表性胃炎患者显著高于体检人群,并随着炎症强度和炎症活动性的增加而升高。crp反应蛋白作为急性时相反应的一个极灵敏的指标,血浆中crp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创伤、感染、炎症、外科手术、肿癌浸润时迅速显著地增高,有研究表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hs-crp水平较健康者明显升高,可作为慢性胃炎患者疾病预后和发展的指标之一。根据现代中药药理学分析证明,柴胡皂甙对多种炎症过程包括炎性渗出、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炎症介质释放、白细胞游走和结缔组织增生等均有抑制作用口。实验证明从北柴胡热水提取物中分离精制的酸性多糖br-2对小鼠乙醇性溃疡、水浸应激性溃疡及大鼠幽门结扎溃疡均有显著抑制作用。黄芩苷对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黄芩苷通过上调trx-crp表达,起到抗氧化作用,继而起到抗凋亡的作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能明显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症状积分如胃脘疼痛、胃脘痞满、泛酸、嗳气、胸胁疼痛等,中医证候疗效优于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胃镜疗效总有效率为92.5%,组织学疗效总有效率为87.5%,能明显改善患者胃镜疗效、组织学疗效差异,且其疗效优于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实施例9的中药组合物虽对患者血清pgⅰ、pgii影响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但对血清pgr值却有明显上调作用,且实施例9的中药组合物的作用优于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同时实施例9的中药组合物、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对患者血清crp均降低作用,且实施例9的中药组合物作用强于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考虑与其抗炎症反应,降低胃黏膜损伤等治疗作用相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