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加湿器的导气组件、加湿器和呼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46322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用于加湿器的导气组件、加湿器和呼吸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呼吸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加湿器的导气组件、具有该导气组件的加湿器以及具有该加湿器的呼吸机。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呼吸机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如严重程度的打鼾)等疾病的主要手段。其中,加湿器是呼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加温、湿化空气,增加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使使用者吸入体内的气体温暖、湿润,减少寒冷干燥气体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现有的呼吸机一般包括主机和加湿器,进入主机的气体经主机加压后流入加湿器,经过加湿器湿化后再返回主机,进而被输送给使用者。但是现有的呼吸机在使用过程中,当呼吸机(包含加湿器)发生移动、倾斜、晃动等不稳定情况时,由于加湿器部分没有防倒灌设计,加湿器中的液体会倒灌至主机或者喷溅至输出管路中,使得呼吸机的电路板、电子元器件以及风机等重要零部件被液体浸润,从而发生部分电子元器件损坏、风机损坏、患者呛水等现象,诸如此类的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危及使用者的生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防倒灌功能的加湿器以及呼吸机,以解决现有呼吸机存在的液体倒灌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加湿器的导气组件、具有该导气组件的加湿器以及具有该加湿器的呼吸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加湿器的导气组件,该导气组件包括隔板、位于所述隔板上方并沿所述隔板延伸的出气管路以及位于所述隔板下方并沿所述隔板延伸的进气管路。

优选地,所述导气组件包括导气管,所述隔板沿所述导气管的轴向插设在所述导气管上以将所述导气管的内腔分隔为所述进气管路和所述出气管路。

优选地,所述导气管为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直管,所述进气管路的进气口和所述出气管路的出气口位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进气管路的出气口和所述出气管路的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二端部。

优选地,所述隔板的位于所述第二端部的一端伸出于所述第二端部外;和/或

所述隔板包括方形的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边缘突出的突出部,所述导气管设置有从所述第二端部向所述第一端部的方向延伸且终止于所述第二端部和第一端部之间的插槽,所述主体部的所述边缘插入所述导气管并止挡于所述插槽的末端,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导气管内并延伸至与所述第一端部齐平。

优选地,所述导气管的轴向与所述隔板的长度方向成夹角β,所述夹角β满足30≤β<90°。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加湿器,该加湿器包括内部限定有空腔的本体,所述本体内设置有以上所述的导气组件,所述本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进气管路的进气口和所述出气管路的出气口经所述第一开口与外部连通。

优选地,所述隔板将所述空腔分割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出气管路位于所述上腔室,所述进气管路位于所述下腔室,其中,所述下腔室为储液室,所述储液室的最高液位低于所述进气管路的下表面。

优选地,所述本体包括设有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一侧以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隔板设置为从所述第一侧斜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二侧。

优选地,所述隔板斜向下倾斜的角度α满足1≤α<90°。

优选地,所述隔板的邻近所述第一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隔板的邻近所述第二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优选地,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大于2mm,所述第二间隙的宽度小于2mm。

优选地,所述本体包括限定所述空腔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可拆卸地或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下壳体,所述导气组件安装于所述上壳体,所述下壳体内部形成为储液室。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呼吸机,该呼吸机包括主机和以上所述的加湿器,所述主机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进气管路的进气口和所述出气管路的出气口经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伸入所述主机内。

本发明的导气组件在安装于加湿器时,隔板能够将出气管路与加湿器的储液室隔开,从而阻止储液室内的液体与出气管路接触,这样即使加湿器出现移动、倾倒、晃动等不稳定情况,液体也不会从出气管路的出气口流出而倒灌至呼吸机及输出管路中。此外,由于出气管路和进气管路分别位于隔板的上下两侧,能够使得气体在加湿器内的流动路径延长,从而提高气体的湿化效果。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导气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呼吸机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爆炸图;

图4是图2的主视图,其中下腔室内示出了液体;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图4的呼吸机向前倾倒的示意图;

图7是图4的呼吸机侧立后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导气组件11隔板

111主体部112突出部

12导气管121进气管路

122出气管路1211进气管路的进气口

1212进气管路的出气口1221出气管路的进气口

1222出气管路的出气口20本体

21第一侧211第一开口

22第二侧23上腔室

24下腔室30主机

31第二开口d1第一间隙

d2第二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水平、竖直”通常是指在装配使用状态下的方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加湿器的导气组件,参见图1,该导气组件10包括隔板11、位于所述隔板11上方并沿所述隔板11延伸的出气管路122以及位于所述隔板11下方并沿所述隔板11延伸的进气管路121。

通过上述方案,当将所述导气组件10安装于加湿器时,隔板11能够将出气管路122与加湿器的储液室隔开,从而阻止储液室内的液体与出气管路122接触,这样即使加湿器出现移动、倾倒、晃动等不稳定情况,液体也不会从出气管路122的出气口流出而倒灌至呼吸机及输出管路中。此外,由于出气管路122和进气管路121分别位于隔板11的上下两侧,能够使得气体在加湿器内的流动路径延长,从而提高气体的湿化效果。

上述中,出气管路122和进气管路121可以分别由任意形状的管道形成。例如方形管、圆形管,直管、弯管等。而且,所述出气管路122和进气管路121可以平行设置,也可以交叉设置。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导气组件10包括导气管12,所述隔板11沿所述导气管12的轴向插设在所述导气管12上以将所述导气管12的内腔分隔为所述进气管路121和所述出气管路122。这样,通过一根导气管12与隔板11的组合,不仅能使导气组件10的结构简单化,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能够便于导气组件10与加湿器的安装。

其中,作为优选,所述导气管12为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直管,所述进气管路121的进气口和所述出气管路122的出气口位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进气管路121的出气口和所述出气管路122的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二端部。也就是,进气管路的进气口1211与出气管路的出气口1222在所述第一端部上下对应,进气管路的出气口1212与出气管路的进气口1221在所述第二端部上下对应(参见图1和图4)。

根据本发明中隔板11的一种实施方式,隔板11的位于所述第二端部的一端伸出于所述第二端部外。例如图4所示,隔板11的右端伸出进气管路的出气口1212和出气管路的进气口1221的端部外。当将上述隔板11安装于加湿器时,隔板11的右端与加湿器的右侧(即下文中提到的第二侧22)之间可以具有间隙,也可以为零间隙。当隔板11的右端与加湿器的右侧之间具有间隙时,能够使得当加湿器倒置或者倾斜而导致液体进入到隔板11的上方时,液体能够通过该间隙及时排至隔板11的下方;当隔板11的右端与加湿器的右侧之间为零间隙时,不仅能够阻止从进气管路的出气口1212出来的气体直接向上进入到隔板11的上方,从而缩短气体的流动路径,还能够保证从进气管路的出气口1212出来的气体的气阻小。

根据本发明中隔板11的又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隔板11包括方形的主体部111和从所述主体部111的一侧边缘突出的突出部112,所述导气管12设置有从所述第二端部向所述第一端部的方向延伸且终止于所述第二端部和第一端部之间的插槽,所述主体部111的所述边缘插入所述导气管12并止挡于所述插槽的末端,所述突出部112位于所述导气管12内并延伸至与所述第一端部齐平。这样,既能够保证隔板11将进气管路的进气口1211与出气管路的出气口1222隔开,又能使得导气组件10安装于加湿器时,隔板11的所述边缘与加湿器的左侧(参见图5)之间形成用于供气流通过的间隙。

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导气管12的轴向与所述隔板11的长度方向成夹角β,例如图5所示,这样能够使导气管12在加湿器中沿水平方向具有一定的斜度的同时使导气管12进入加湿器的管路部分尽量长,从而有效防止加湿器内的液体倒灌。上述中,所述夹角β可以是0°至90°之间的任意角度,本发明优选为30≤β<90°。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加湿器,该加湿器包括内部限定有空腔的本体20,所述本体20内设置有以上所述的导气组件10,所述本体20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开口211,所述进气管路121的进气口和所述出气管路122的出气口经所述第一开口211与外部连通。

进一步地,如图2-图4所示,所述隔板11将所述空腔分割为上腔室23和下腔室24,所述出气管路122位于所述上腔室23,所述进气管路121位于所述下腔室24,其中,所述下腔室24为储液室,所述储液室的最高液位低于所述进气管路121的下表面。

通过上述方案,导气组件10在为进入加湿器的气体提供通道的同时又能够把所述加湿器的空腔分割成上下两部分,其中,下部分(即下腔室24)既是储液室,同时也是气体通道;上部分(即上腔室23)作为气体通道,这样进入加湿器的气体先经进气管路的出气口1212进入下腔室24进行湿化后再越过隔板11进入上腔室23内从出气管路的进气口1221进入出气管路122后排出,从而能够加长气体在加湿器中的流程,增加气体的湿化效果。

为了进一步加强本发明加湿器的防倒灌效果,根据本发明加湿器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本体20包括设有所述第一开口211的第一侧21以及与所述第一侧21相对的第二侧22,所述隔板11设置为从所述第一侧21斜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二侧22。这样当储液室内的液体进入进气管路121或出气管路122时,进气管路121或出气管路122中的积水能够自动流回到储液室内,从而避免液体倒灌进入呼吸机的主机内。

上述中,所述隔板11斜向下倾斜的角度α满足1≤α<90°。该角度α可根据加湿器的实际容积进行调整。

本发明中,为了延长气体在加湿器内的流动路径,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所述隔板11的邻近所述第一侧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21之间具有第一间隙d1,所述隔板11的邻近所述第二侧2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22之间具有第二间隙d2。其中,所述第一间隙d1和第二间隙d2的宽度应设置为能够使位于隔板11下方的气体的大部分从所述第一间隙d1进入隔板11的上方,从而使所述第一间隙d1构成通气气道。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间隙d1的宽度大于2mm,所述第二间隙d2的宽度小于2mm。其中,所述第一间隙d1构成主要的通气通道(即供大量气体通过的通道)。所述第二间隙d2可以构成次要的通气通道(即只供少量气体通过的通道),此时所述第二间隙d2的宽度在0至2mm之间,其能够使得当加湿器倒置或者倾斜而导致液体进入到隔板11的上方时,液体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间隙d2及时排至隔板11的下方;所述第二间隙d2也可以构成非通气气道,此时所述第二间隙d2的宽度为0mm,其能够避免从进气管路的出气口1212出来的气体直接通过该间隙向上进入到隔板11的上方,从而缩短气体的流动路径,同时还能够保证从进气管路的出气口1212出来的气体具有较小的气阻。另外,在本发明中,如图5所示,隔板11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本体20的前后两侧之间的间隙d4和d3最好为零,以防止隔板11下方的气体通过该两个间隙进入隔板11的上方而缩短气体的流动路径,同时还能避免储液室内的液体经上述间隙进入隔板11的上方。

根据本发明中对所述本体20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本体20可包括限定所述空腔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可拆卸地或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下壳体,所述导气组件10安装于所述上壳体,所述下壳体内部形成为储液室。当需要向储液室内加液时,打开所述上壳体即可实现。当然,所述本体20还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结构,其可通过在本体20的上部或侧部设置进液口来实现储液室的加液。

此外,本发明的加湿器还包括用于加热所述储液室以使液体蒸发的加热装置,由于本发明的改进点不在于此,因此不对所述加热装置进行详述,所述加热装置可以是任意能够对储液室加热的装置。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呼吸机,该呼吸机包括主机30和所述加湿器,所述主机30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211相对应的第二开口31,所述进气管路121的进气口和所述出气管路122的出气口经所述第一开口211和第二开口31伸入所述主机30内。

根据本发明呼吸机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在使用过程中,进入主机30的气体经主机30加压后从进气管路的进气口1211进入进气管路121,然后经进气管路的出气口1212进入到加湿器的下腔室24内,大部分气体经第一间隙d1进入到隔板11的上方,最后由出气管路的进气口1221进入出气管路122后从出气管路的出气口1222排至主机30内被输送给使用者。

此外,本发明的呼吸机还可包括位于主机30内的电路板、电子元器件以及风机等零部件,由于本发明的改进点不在于此,因此不对上述零部件进行详述。

图6和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呼吸机可能出现的两种不同的倾倒状态,由此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呼吸机(包含加湿器)在发生移动、倾斜、晃动等不稳定情况时,能够有效防止加湿器中的液体倒灌至主机或者喷溅至输出管路中,从而避免呼吸机的电路板、电子元器件以及风机等重要零部件的损坏。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