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中药配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头疼的中药药方。
背景技术:
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首,其位最高;脑为元神之府,其用最灵。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内而脏腑,外而经络,统帅全身。若遇外感诸邪,上犯巅顶,经络之气失于舒展,则为头痛。又或内伤诸不足,精血无以上荣于脑,或瘀滞、痰浊,壅阻不通,或情志不遂、肝阳上扰,均可引起头痛。
外感头痛,多由感受外来之邪所引起,以风寒、风热、湿邪三种为常见。风寒之邪伤于络脉,营血失和则头痛作。风热之邪易于化火,邪火热毒侵扰清空则发头痛。风湿之邪易蒙清阳,浊阴不降而头脑胀痛。更有邪火热毒上冲于脑也会头痛。
内伤头痛以肝、脾、肾三脏病变为多。肝主情志,为情志不悦,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上犯巅顶而头痛。肝肾阴血不足,肝失濡养,肝阳易于上亢亦会头痛。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失和,易致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脑,则发生头痛。脾失健运,又易聚湿生痰,痰湿上扰,清阳被遏,亦会头痛。肾主藏精。肾精耗失太过,或者素来禀赋不足,精髓不足,脑海空虚,则耳鸣头痛。还有外伤跌仆,以及久病气滞、血瘀,头部经络被阻,既所谓“久病入络”,亦可发生头痛。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头疼的中药药方,所述中药的组成和重量比为:荆芥10-14克,防风10-14克,连召10-14克,黄芩10-14克,天冬16-24克,麦冬16-24克,沙参12-18克,黄连8-12克,蝉蜕10-14克,桔梗8-12克,薄荷5-7克,木香7-11克,香附7-11克,熟地16-24克,当归8-12克,生地16-24克,玄参16-24克,辛夷10-14克,豆豉10-14克,牛子10-14克,甘草5-7克,白芍10-14克,桑叶10-14克,菊花8-12克,川芎7-11克。
优选地,荆芥12克,防风12克,连召12克,黄芩12克,天冬20克,麦冬20克,沙参15克,黄连10克,蝉蜕12克,桔梗10克,薄荷6克,木香9克,香附9克,熟地20克,当归10克,生地20克,玄参20克,辛夷12克,豆豉12克,牛子12克,甘草6克,白芍12克,桑叶12克,菊花10克,川芎9克。
药理作用:
荆芥,又名假苏、鼠蓂、鼠实、姜芥,祛风解表,理血止血。治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中风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痈肿,疮疥,瘰疬。
防风,又名山芹菜、白毛草、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韭、百种、屏风、关防风、川防风、云防风,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连召,又名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
黄芩,又名山茶根、土金茶根,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天冬,又名天门冬,养阴润燥,清肺生津。
麦冬,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凉血止血。
沙参,又名知母、白沙参、苦心、识美、虎须、白参、志取、文虎、文希、羊婆奶、南沙参、铃儿参、泡参、桔参、山沙参、沙獭子,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用于阴虚久咳,痨嗽痰血,燥咳痰少,虚热喉痹,津伤口渴。
黄连,又名味连、川连、鸡爪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蝉蜕,又名蝉退、蝉衣、蝉壳、蚱蟟皮,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急慢惊风,破伤风证,小儿夜啼不安。
桔梗,又名符蔰、白药、利如、梗草、卢茹、房图、荠世纪、苦梗、苦桔梗、大药、苦菜根,宣肺祛痰、利咽排脓。主治:咳嗽痰多,咳痰不爽,胸膈痞闷,咽喉肿痛,肺痈咳吐脓血。蒙药治肺热,肺脓疡,肺痨。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主治外感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温病初起,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木香,又名云木香、广木香、蜜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胁、脘腹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
香附,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熟地,又名熟地黄、伏地,具有补血滋阴功效,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
当归,又名干归、秦哪、西当归、岷当归,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抗癌、抗老防老、免疫的功效。
生地,又名生地黄、野地黄、山烟根,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玄参,又名浙玄参、黑参、重台、鬼藏、正马、鹿肠、端、玄台、元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
辛夷,又名木兰、紫玉兰、木笔、望春,发散风寒,通鼻窍。用于风寒感冒,鼻塞,鼻渊。
豆豉,又名淡豆豉、香豉,解表、发汗、除烦。
牛子,又名山牛蒡、蒡翁菜、东洋参、牛菜、大力子、老母猪耳朵、黑萝卜、白肌人参,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具有治疗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抗癌等作用。
甘草,又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炙甘草能补脾益气。主治咽喉肿痛,咳嗽,脾胃虚弱,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炎,癔病,痈疖肿毒,药物及食物中毒。
白芍,又名青羊参,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菊花,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川芎,又名山鞠穷、芎藭、香果、胡藭,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治疗头疼的中药药方,所述中药的组成和重量比为:荆芥10-14克,防风10-14克,连召10-14克,黄芩10-14克,天冬16-24克,麦冬16-24克,沙参12-18克,黄连8-12克,蝉蜕10-14克,桔梗8-12克,薄荷5-7克,木香7-11克,香附7-11克,熟地16-24克,当归8-12克,生地16-24克,玄参16-24克,辛夷10-14克,豆豉10-14克,牛子10-14克,甘草5-7克,白芍10-14克,桑叶10-14克,菊花8-12克,川芎7-11克。
优选地,荆芥11-13克,防风11-13克,连召11-13克,黄芩11-13克,天冬18-22克,麦冬18-22克,沙参13-17克,黄连9-11克,蝉蜕11-13克,桔梗9-11克,薄荷5-7克,木香8-10克,香附8-10克,熟地18-22克,当归9-11克,生地18-22克,玄参18-22克,辛夷11-13克,豆豉11-13克,牛子11-13克,甘草5-7克,白芍11-13克,桑叶11-13克,菊花9-11克,川芎8-10克。
优选地,荆芥12克,防风12克,连召12克,黄芩12克,天冬20克,麦冬20克,沙参15克,黄连10克,蝉蜕12克,桔梗10克,薄荷6克,木香9克,香附9克,熟地20克,当归10克,生地20克,玄参20克,辛夷12克,豆豉12克,牛子12克,甘草6克,白芍12克,桑叶12克,菊花10克,川芎9克。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头疼的中药药方,组成和重量比为:荆芥12克,防风12克,连召12克,黄芩12克,天冬20克,麦冬20克,沙参15克,黄连10克,蝉蜕12克,桔梗10克,薄荷6克,木香9克,香附9克,熟地20克,当归10克,生地20克,玄参20克,辛夷12克,豆豉12克,牛子12克,甘草6克,白芍12克,桑叶12克,菊花10克,川芎9克。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头疼的中药药方,组成和重量比为:荆芥10克,防风10克,连召10克,黄芩10克,天冬16克,麦冬16克,沙参12克,黄连8克,蝉蜕10克,桔梗8克,薄荷5克,木香7克,香附7克,熟地16克,当归8克,生地16克,玄参16克,辛夷10克,豆豉10克,牛子10克,甘草5克,白芍10克,桑叶10克,菊花8克,川芎7克。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头疼的中药药方,组成和重量比为:荆芥14克,防风14克,连召14克,黄芩14克,天冬24克,麦冬24克,沙参18克,黄连12克,蝉蜕14克,桔梗12克,薄荷7克,木香11克,香附11克,熟地24克,当归12克,生地24克,玄参24克,辛夷14克,豆豉14克,牛子14克,甘草7克,白芍14克,桑叶14克,菊花12克,川芎11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