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缩胀的微创椎间成型融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8775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缩胀的微创椎间成型融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压缩的微创椎间成型融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脊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日益增多,研究人员经过长期的研究,发明了一些人造椎间盘或可替代的椎间支撑物或者填充物。但是目前现有的椎间融合器很难在微创手术通道中植入椎间隙内并保持椎间隙稳定的支撑性,常常需要联合后路的钉棒螺钉固定系统,椎体终板之间植入楔形椎间融合器,该方案中,椎体前部和后部均需要固定,工作量大,手术时间长,手术区域大,创伤较大,费用高,病人术后所需恢复期长,不利于病人快速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缩胀的微创椎间成型融合装置,适于在微创椎间盘、椎体手术中使用,可压缩性好,可以在脊柱微创手术通道中植入,创伤小。由于自身几何结构的优势展开后的支撑性更好、更稳定,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钉棒固定,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病人快速康复。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缩胀的微创椎间成型融合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可缩胀的支撑件;支撑件具有一围在周围的侧壁、位于侧壁上下两端的上顶面和下底面,侧壁围成的内部空间具有多个隔板,由隔板将内部空间分隔成各个纵向的腔室;

部分隔板上设置有通孔,使其中的腔室相互连通形成一个或多个贯通区;

支撑件的侧壁上开设一可与导管连通的口部;

贯通区还至少具有一块带有通孔的隔板,使导管经支撑件侧壁口部能与贯通区连通。

进一步地,隔板将侧壁围成的内部空间分隔成横截面为蜂窝状的各个腔室。

进一步地,隔板将侧壁围成的内部空间分隔成横截面为多边形的各个腔室。

进一步地,所述贯通区为2个,即第一贯通区和第二贯通区;

第一贯通区和第二贯通区分别经导管与支撑件侧壁口部形成连通。

进一步地,贯通区用于容纳经导管注入的液体、气体、骨水泥和/或骨填充物。

进一步地,压缩的支撑件可由充入的液体、气体、骨水泥和骨填充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撑开。

进一步地,第一贯通区位于第二贯通区的外部、内部或间隔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一体成型,或者所述支撑件的侧壁与隔板一体成型,或者所述支撑件的侧壁、隔板及上顶面一体成型,或者所述支撑件的侧壁、隔板及下底面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上顶面或/和下底面采用网状的面或分布有小孔。

进一步地,上顶面或/和下底面外表面为平面、凹凸不平的面或具有多个凸起部的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可缩胀的微创椎间成型融合装置,可以用于微创椎间盘、椎间融合手术中,可压缩性好,可以压缩为非常小的体积通过微创手术中的小切口进入人体任意两个相邻的椎体之间;经注入的气体或液体展开,展开后的蜂窝状支撑件的支撑性更好、更稳定;增加了植骨面积和植骨空间,使植骨量增加,能促进椎间隙融合更好、更快的融合。手术操作时间短,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蜂窝状微创椎间成型融合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第一贯通区与第二贯通区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可缩胀的微创椎间成型融合装置,包括导管2和与导管连接贯通的支撑件1。支撑件1通过开设在侧壁11上的口部111与导管2连通。

支撑件1包括一围在周围的侧壁11、位于侧壁上下两端的上顶面(为显示内部结构图中未示出上顶面)和下底面12,侧壁11围成的内部空间具有多个纵向设置的隔板13,侧壁与隔板一体成型,由隔板13将内部空间分隔成横截面为蜂窝状的各个腔室131,蜂窝状可以为六边形,也可以为其他多边形的横截面形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隔板也可以将内部空间分隔成多层的蜂窝状的各个腔室。

部分隔板上设置有通孔132,使其中一部分的腔室连通形成第一贯通区,剩余的另外全部腔室形成第二贯通区。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两个贯通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一个贯通区或者多个贯通区。通孔设置在隔板靠近上顶面的边沿处或靠近下顶面的边沿处,或者设置在隔板的中部区域不同的高度,形成上下错开的排列方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通孔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

第一贯通区和第二贯通区内均具有一块朝向支撑件侧壁口部111的带有通孔的隔板13a、13b,使导管经支撑件侧壁口部可以分别与第一贯通区或第二贯通区形成连通。通过导管可分别向第一贯通区内注入骨水泥、向第二贯通区内注入骨填充物。

导管与第一贯通区或第二贯通区的连通,可以借助从导管插入的注射管实现,即从导管插入的注射管分别插入抵达第一贯通区或第二贯通区内的朝向支撑件侧壁口部的具有通孔的隔板上的通孔内,以便可以对应向第一贯通区内注入骨水泥,而向第二贯通区内注入骨填充物。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管与第一贯通区或第二贯通区的连通,也可以采用一分二的三通管等方式,即三通管的一个入口与导管连接,另外两个出口分别与第一贯通区和第二贯通区对应连接。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侧壁、隔板及下底面一体成型,之后再与上顶面连为一体;或者将侧壁、隔板及上顶面一体成型,之后再与下底面连为一体。

支撑件为可压缩结构,可以压缩为非常小的体积通过微创手术中的小切口进入人体任意两个相邻的椎体之间。通过导管向支撑件内充液体或气体,将压缩的支撑件逐渐展开,展开后的支撑件形成蜂窝状的支撑,逐渐扩张撑开终板,恢复椎间高度。

较佳地,容纳骨水泥的第一贯通区位于容纳骨填充物的第二贯通区的外部,使注入第一贯通区的骨水泥可以在外围进行更好地支撑,而注入第二贯通区的骨填充物可与椎体终板更好融合。在图2中以实线示出了经过第一贯通区内各带通孔的隔板的填充轨迹,以虚线示出了经过第二贯通区内各带通孔的隔板的填充轨迹,箭头表示注入填充方向。

上顶面或/和下底面分布有小孔,或采用网状的面,以利于第二贯通区内填充的骨填充物可与椎体终板更好的融合。

也可以将上顶面或/和下底面与椎体终板接触的一面设置成凹凸不平的面或具有多个凸起部的面,以利于第二贯通区内填充的骨填充物可与椎体终板更好的融合。

所述支撑件采用适于留置在人体内的材料。

所述支撑件采用具有一定柔性的材料,使其可以被压缩成较小的体积,通过微创手术中的小切口置入人体中后,再对其施加外力,使其受力膨胀被撑开。

较佳地,支撑件与导管连接的口部设置一扎口结构,在植骨后,可将支撑件在口部处扎起形成封闭。

可压缩的微创椎间成型融合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置入压缩的支撑件:压缩的支撑件体积很小,通过微创手术中的小切口进入人体任意两个相邻的椎体之间。

2.将压缩的支撑件展开:通过导管向支撑件内充液体或气体,液体或气体在支撑件内的第一贯通区、第二贯通区流动,将压缩的支撑件逐渐展开,展开后的支撑件形成蜂窝状的支撑,逐渐扩张撑开终板,恢复椎间高度。

3.注骨水泥:在导管内插入一注射管,注射管直接抵达朝向支撑件侧壁口部的第一贯通区的具有通孔的隔板的通孔内,沿注射管向支撑件内的第一贯通区内注入骨水泥,由骨水泥留置在支撑件内对椎间进行支撑。

4.植骨:在导管内插入一注射管,注射管直接抵达朝向支撑件侧壁口部的第二贯通区的具有通孔的隔板的通孔内,沿注射管向支撑件内的第二贯通区内注入骨填充物,蜂窝状的独立空间中可填充进去更多的骨填充物,使其与椎体终板能更好、更快的融合。

注入骨水泥和骨填充物时,将会同时替换出内部的液体或气体。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先排出液体,再注入骨水泥和骨填充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