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齿面电动牙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32003发布日期:2019-06-28 22:46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全齿面电动牙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动牙刷,特别涉及一种全齿面电动牙刷。



背景技术:

已知的电动牙刷具有各种可移动或转动的毛刷块,是用一束束刷毛嵌在单面块状物上,通过一簇簇毛束在牙面上来回摩擦来清刷牙齿,且是对牙齿一小块一小块地各个面逐一进行清洁,由于毛刷有一定的硬度,一簇毛束不一定对准未刷的牙面,容易刷到牙龈,会造成牙龈出血,损害牙齿的健康。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牙刷,专利号为us3732589,该专利的刷头主要由左、右两个相对的可旋转的嵌有毛束板块构成,两旋转板块之间由一圆管连为一体,所述硬体圆管的外壁也设有刷毛,圆管的管孔还内穿设有刷轴,所述刷轴的一端固定于刷杆的端头,为了实现其所述功能,板块、圆管与刷轴必须是硬性材料,这种结构的电动牙刷,可以洗刷上下牙齿的刃部,而牙根与牙龈的结合部刷洗却不理想,该专利还存在如下缺陷:由于结构的限制,刷头的体积较大,质量也较大,电机带动费电,而且贯性也大,在刷牙拉动过程中容易敲击牙齿,又有较多硬物放在嘴里很不舒服且移动不灵便,影响刷牙效果。中国专利局公布了一种全方位牙刷,专利号为2012105025345,刷头由左、右两个相向固设于刷轴上的旋转毛刷构成,这个专利上述专利牙刷来说虽有改进,但存在缺陷,这两个相向的旋转毛刷也都附着在硬板上,而硬板在刷牙时对于牙面并不产生压力,且刷牙时容易被牙齿咬住刷毛,刷洗牙面也不全面,牙齿的中间的咬合面也得不到有效的清刷,同时对牙面的压力不够,摩擦力缺失,因此该方法也不太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以上缺点,目的提供一种更简便,更有效,更柔软,洗刷更彻底,速度更快,在嘴里移动方便,不伤牙龈的全齿面电动牙刷,所谓的“全齿面电动牙刷”是指对上、下牙齿排列的内、外及咬合面共六面能同时刷洗,并且包含牙齿根部、牙龈根部、舌面等部位的刷洗,并且刷头既可采用连接刷柄的手持式结构,还可采用头柄分离感应式结构。

(多个)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质上仅为示例性的,而绝不旨在限制本发明、其及应用或用途。

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说明性实施例的描述旨在结合附图进行阅读,附图将作为整个书面描述的一部分。在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描述中(包括权利要求书部分),对零件的方向或定向的任何引用或称谓只是为了描述的方便,而并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例如,含有上、下、左、右、内、外、远、近等的相对性术语应理解为是指随后的描述附图中的处向。这些相对性词语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而并不要求设备特定方向构造,除非明确指出。另外为了描述引用大众熟知的物件的形状或形态,例如哑铃形,还有其中的零件,如“哑铃片”、“连接柄”等,都是为了形象地描述,并非真正与哑铃本身有关联。传统的牙刷是布满“毛束”的,但本发明中的“毛束”不一定是毛束,本发明优选实例中采用软胶,包括硅胶、硅橡胶及橡胶。因此本文中改“毛束”为“刷束”,刷束也就是相当于传统牙刷的毛束。普通牙刷的毛束固定的地方,有人称为“毛簇块”,在本文中称之为“刷基片”。

根据一个实例,一种自动牙刷,所述刷头为柔性且富有弹性材料构成的哑铃形整体,排除使用硬性零件,不对牙龈造成伤害;所述左刷基片正面设有内刷束,所述右刷基片正面设有外刷束,中通轴上设有中刷束;所述刷头部件含左刷基片、内刷束、右刷基片、外刷束、中通轴、中刷束,所有这些零件可以连成一个整体,剔除一些不必要的部件以免造成体积过大,在不同外力作用下整体或局部发生包括弯曲、扭转、凹陷,撒除外力能回复原状的变形;所述右刷基片的右侧设有刷头接口,连接驱动机构,在其驱动下,带动刷头绕纵向轴作往复旋转运动、振动及其复合运动。刷头整体材料包括所述左刷基片、右刷基片、外刷束、内刷束、中通轴及中刷束均为软胶构造,中通轴不含硬性材料,其接触牙齿也可对其擦洗,不让牙齿接触到硬物而感不适,软胶包括硅胶、橡胶及其复合材料。之所以将刷头设计成为柔性且富有弹性材料构成的哑铃形整体,是由于刷头用于人体口腔中,只有柔性材料才会感觉舒适。在实施例中,内刷束与外刷束邻近端距离优选范围在3mm至8mm内,这个宽度小于牙齿的宽度。刷牙时将上、下牙齿轻轻咬住哑铃形整体中的手柄上,咬入深度刚好一个牙齿外露的长度,刷牙时可感觉到刷到牙根部即可,由于中通轴是柔性的,当还没达到牙根部时可继续咬进直到合适位置,因此可以保持基本不刷到牙龈又能彻底刷净牙齿,这里的左、右刷基片相当于左、右哑铃片,中通轴相当于哑铃的手柄,刷牙时,牙齿的外侧面与右刷基片上的外刷束相紧密接触,牙齿的内侧与左刷基片的内刷束相紧密接触,相当于牙齿是卡在内、外刷束之间,由于内、外刷束具有弹性,加上左、右刷基片的弹性,形成合力对牙齿夹紧,这种合力在实施例中可以调整相应零件的弹力而设置成合适的力度,驱动轴转动时产生摩擦力对上、下牙齿内、外面刷洗,当牙齿轻轻咬住中通轴时,中通轴上也设有中刷束,由于轻咬,中通轴与中刷束形成合力对牙齿的上、下咬合面(或称中间面)产生压力,运动时产生摩擦力对上、下牙齿的上、下咬合面进行刷洗,当力度适中,刷头可以在牙齿轨迹上顺畅地来回移动。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刷束”,相当于普通牙刷的“毛束”,但不局限于毛束,可以是软胶,包括硅胶和橡胶,硅胶或橡胶材料在刷束长度较短时也具有柔软性,此外为了对牙面有更好的清洁,外刷束、内刷束、中刷束构成的材料里掺有磨擦剂,如碳酸钙、磷酸氢钙、二氧化硅、氢氧化铝等。对牙面既能产生摩擦力,又有舒适感。这里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柔性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刷头的左、右刷基片上、下端设有向内弯曲的左、右端刷束。上、下端面可以增加刷束,主要针对齿根部的刷洗,由于齿根与牙龈相接触,且每个人牙齿的生长情况不一样,长短也不一定一致,所需要的力度也不尽相同,因此设有端刷束,端刷束是内、外刷束的补充,当内、外刷束不能达到牙根部时,可以控制外力使刷头稍稍向牙齿的内或外侧倾斜,用根刷束来刷洗,因此在实施例设计时,端刷束比内、外刷束长度可弱短些,方向也不尽相同,两者之间设有适当夹角。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刷头的左刷基片的背面设有舌面刷束。口腔的清洁,不仅仅对牙齿清洁,舌面的舌苔也需要清洁,因此在左刷基片的背面设有舌面刷束,主要用于清刷舌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刷头的左刷基片、所述右刷基片、中通轴内分别设有左空腔、右空腔及中空腔。左空腔、右空腔及中空腔可于内部连通为一体的可充气的封闭空腔。为了增加左、右刷基片及中通轴的柔性及弹性,同时减少材料本身的用量,节约用材,减少刷头的质量及惯性,最终使电机的功耗降低,节约用电,减少磨损,可避免在刷洗变换方向过程中有较大敲击牙齿的力,还有利于刷头在口腔中牙齿轨迹上移动,因此有必要设置上述空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带有刷柄,所述右刷基片的背面设有接口,驱动机构是通过头座连接刷头柄,再连接刷柄,在刷柄内设有电机,电机输出有驱动轴,驱动轴置于驱动轴套内,驱动轴套带动摆杆,摆杆套在槽孔内带动头座底盘转动,头座底盘与头座连为一体,头座套在刷头接口内,电机接通电源能带动刷头旋转、振动和摆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为感应驱动机构,所述右刷基片背面设有刷头接口,其内设有感应片,感应片对应感应体,感应体内设有感应线圈,线圈磁场变化带动刷头在牙齿轨迹上移动,绕纵向轴线作扇形往复旋转运动、振动及其复合运动。感应片一般意义上指的是磁铁,这个实例完全脱离了传统刷头连接刷柄用手操作的概念,只有刷头在口腔中独立运动,通过磁场的感应控制刷头在牙齿轨迹上实施移动、往复旋转、摇摆、倾斜等复合运动来对牙齿进行清刷。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刷头正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向对称分开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偏右侧视立体图;

图4是图1偏左侧视立体图;

图5是左、右刷基片受外力作用后发生弯曲示意图;

图6是刷头连接刷头柄示意图;

图7是刷头到刷柄整体示意图;

图8是刷头到刷柄整体剖视图;

图9是图8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刷头在感应驱动机构中运动一个摆放位置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感应驱动机构剖开示意图。

见图1至11,各部件的名称如下:

刷头1、刷头接口2、左刷基片3、右刷基片4、舌面刷束5、感应片6、内刷束7、外刷束8、左端刷束9、右端刷束10、左刷基片正面11、右刷基片正面12、左刷基片背面13、右刷基片背面14、左刷基片侧面15、右刷基片侧面16、左刷基片端面17、右刷基片端面18、中通轴19、中刷束20、左空腔21、右空腔22、中空腔23、刷头柄24、杆25、刷头柄接口26、外接液体管27、头座底盘外壳28、头座29、外接液体管接口30、刷柄31、电源开关32、充电插孔33、线圈34、电池35、电路板36、隔室37、电机38、防水装置39、驱动轴40、液体腔室41、喷孔42、驱动轴套43、摆杆44、头座底盘45、感应驱动机构46、手柄47、感应头48、触摸开关49、左端头50、右端头51、充电孔52、内置电池53、控制电路板54、感应线圈55、导线56。

优选实例中,组成刷头1哑铃形整体,见图1,左刷基片3与右刷基片4相对设立,分别设有内刷束7、外刷束8,通过中通轴19相连接,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绕主轴线vc旋转。刷牙时,上、下牙齿可轻咬入内刷束7与外刷束8之间,外刷束8接触牙齿的外面,内刷束7接触牙齿的内面,牙齿的咬合面接触中通轴19上的中刷束20,上、下牙齿的六个面同时与刷束端头接触,由于牙齿的挤压可以造成图5中左刷基片3与右刷基片4的变形,牙膏可以涂抹在各刷束端面上,这样在刷头1旋转作用下,可快速对整口牙齿进行清刷。图中的左刷基片正面11、右刷基片正面12、左刷基片背面13、右刷基片背面14、左刷基片侧面15、右刷基片侧面16、左刷基片端面17、右刷基片端面18的每个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如隆起、凹陷等,并且两相邻面可以合并成一个面,全部或部分合并。三个相邻面也可合并成一个面,全部或部分合并。中通轴19的截面大体外观可以是圆形、随圆形或其它形状,也就是整个刷头的外形是可变的,因此其它形状的变化都是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图中的刷头接口2是一个凹槽,也可以是突起,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多边形或其它形状。左端刷束9与右端刷束10针对牙齿根部进行刷洗,弯曲的左、右端刷束指向牙根部,在刷牙时当刷头1向内或外侧倾时即可刷到上、下牙齿的根部。左刷基片背面13设有舌面刷束5,刷牙后可用之刷洗舌面的舌苔。

优选实例中,见图2,左刷基片3设有左空腔21,右刷基片4设有右空腔22、中通轴19内设有中空腔23,所有空腔既可与外界连通,也可充满气体,优选例中充以空气。左空腔21、右空腔22及中空腔23可于内部连通为一体的可充气的封闭空腔。所有空腔形状不予限定。见图6至9,右刷基片背面14设有接口2,通过头座29连接刷头柄24通过杆25的刷头柄接口26再连接电动刷柄31,在刷柄内设有电机38,电机输出有驱动轴40,驱动轴40置于驱动轴套43内,驱动轴套43带动摆杆44,摆杆44带动头座底盘45,头座底盘45连接头座29,头座29套在刷头接口2内,电机38接通电源开关32带动刷头1旋转、振动和摆动。头座底盘外壳28内有液体腔室41,液体腔室41外接液体管27,外接液体管27的未端设有外接液体管接口30,外接液体管接口30接入水或液态牙膏,可通过喷孔42对刷头1上的各刷束喷水或牙膏。其中充电插孔33为无线充电插孔,线圈34是无线感应充电线圈,电池35是充电电池。这里的供电方式也可以是其它充电方式或直接使用普通电池。电路板36控制电机的转速、电源开关32及充电。隔室37隔开电机38与电池35,防水装置39用以防止水或液态牙膏进入刷柄31内。刷头1与刷头柄24合为一体作为可更换件。

优选实例中,与传统意义上的刷牙方式不同,刷头1完全独立,相当于刷头1与刷柄完全分离,刷头1相对于感应驱动机构46完全独立在口腔中,驱动机构46相当于刷头1的遥控器,原理如下,右刷基片背面14设有刷头接口2,其内设有感应片6,感应片6对感应驱动机构46,感应驱动机构46设有感应线圈55,感应线圈55磁场变化带动刷头1在牙齿轨迹上移动,绕纵向轴vc作往复旋转运动、振动及其复合运动。具体结构是感应驱动机构46包含感应头48、触摸开关49、左端头50、右端头51、充电孔52、内置电池53、控制电路板54、感应线圈55、导线56。感应头48根据人类牙齿排列轨迹设计,左端头50、右端头51对应左、右牙齿的最内一颗,使用时,刷头1涂抹好牙膏后,上、下牙齿轻咬刷头1内,均与内、外、中刷束相接触,然后启动触摸开关49,控制电路板54开始工作,控制感应线圈55中的每个线圈中电流的大小、方向及变化频率,控制刷头发绕纵向轴作往复旋转运动、振动及其复合运动来对牙齿进行刷洗,其中感应驱动机构46的外形还可以是其它形状,比如直棒式、月牙式、锅形等都包含在本发明范围内。

虽然已对包括实施本发明的目前优选方式的具体示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存在上述技术的许多变通和置换。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畴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其它实施例,并且可以进行结构和功能上的修改。因此,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应如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的那样被广义地理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