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改良型手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1269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医用改良型手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医用改良型手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脑卒中患者常存在肢体偏瘫,上肢肢体偏瘫最常见,患者良肢位摆放在早期康复护理中尤为重要。常规采用“医用分指板”来维持患者手部的良肢位摆放,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医用分指板”通常采用材质较硬的塑料版面设计,通过尼龙魔术贴绑带固定手指及手腕部分,患者舒适感极差,佩戴不方便,依从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改进“医用分指板”材质及固定方式,达到方便穿脱、改善患者舒适度的目的,提供一种医用改良型手部固定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医用改良型手部固定装置,其中:包括固定底座、手部限位结构和外罩,固定底座的轮廓大于手掌轮廓,手部限位结构包括手掌固定部、手腕固定部和五个手指限位部,每个手指限位部后端均与手掌固定部连接,手掌固定部后端与手腕固定部连接,使得手部限位结构的轮廓呈手套状,手部限位结构由多孔透气网格编织而成,手掌固定部下表面以及五个手指限位部下表面均设置有魔术贴,固定底座的上表面与手部限位结构对应处设置有魔术魔术贴,魔术贴能与魔术魔术贴粘合固定,使得手掌固定部、手指限位部均与固定底座固定,手腕固定部后端伸出至固定底座的后端,固定底座下端设置有以记忆海绵为材料的束腕部,束腕部包括左束腕带和右束腕带,左束腕带和右束腕带能相互绑定,固定手腕固定部,外罩能罩在固定底座和手部限位结构外,外罩的下表面设置有隐形拉链,固定底座的下表面设置有拉链跑道,隐形拉链能与拉链跑道配合将外罩与固定底座固定。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外罩后端设置有弹性穿入口,手腕固定部的前端位于弹性穿入口内,后端位于弹性穿入口外,弹性穿入口通过自身弹性缩紧手腕固定部。

上述的手指限位部为能供手指穿入的筒状网格棉结构,手掌固定部为能供手掌穿入的网格棉结构,手腕固定部为能供手腕穿过的网格棉结构。

上述的每个手指限位部均设置有两个魔术魔术贴,且魔术魔术贴的走向与相应的手指限位部的走向相同,同一手指限位部上的魔术贴相互之间平行设置。

上述的每个手指限位部均设置有一个魔术魔术贴,且魔术魔术贴的走向与相应的手指限位部的走向相同。

上述的固定底座为抗压海绵,固定底座的厚度为2.5cm至3.5cm。

上述的外罩为透气棉材质。

上述的弹性穿入口内穿有用于调节弹性穿入口松紧度的弹性带。

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底座、手部限位结构和外罩三个主要结构,手部限位结构位于固定底座上,手部限位结构改良为棉质的网状面透气材料,并做成手套状,更加舒适也更加保暖,固定底座选用材质较硬的海绵材质,可塑性好,患者手指抓在固定底座上会较柔软,不会产生舒适感很差的硬质触感,同时海绵材质还具有一定的硬度,患者不能通过蜷曲手部将固定底座弯曲,手腕固定部后端伸出至固定底座的后端,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手腕固定部更长,能有效固定腕关节,外罩为透气棉材质,舒适性高,设置外罩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固定底座、手部限位结构不会因长时间使用而沾满灰尘,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外罩通过隐形拉链与固定底座可拆卸式的连接,方便取下外罩,定期清洗。外罩手腕部位设计弹性穿入口,有弹性带可以调节大小,解决了患者肢体痉挛期的穿脱问题,提高舒适度与良肢位摆放的依从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固定底座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图3是手部限位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后视图;

图5是外罩的示意图;

图6是手部限位结构固定在固定底座上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固定底座1、魔术魔术贴11、拉链跑道12、束腕部13、左束腕带13a、右束腕带13b、手部限位结构2、手掌固定部21、手指限位部22、手腕固定部23、魔术贴24、外罩3、隐形拉链31、弹性穿入口3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第一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改良型手部固定装置,其中:包括固定底座1、手部限位结构2和外罩3,固定底座1的轮廓大于手掌轮廓,手部限位结构2包括手掌固定部21、手腕固定部23和五个手指限位部22,每个手指限位部22后端均与手掌固定部21连接,手掌固定部21后端与手腕固定部23连接,使得手部限位结构2的轮廓呈手套状,手部限位结构2由多孔透气网格编织而成,手掌固定部21下表面以及五个手指限位部22下表面均设置有魔术贴24,固定底座1的上表面与手部限位结构2对应处设置有魔术魔术贴11,魔术魔术贴24能与魔术魔术贴11粘合固定,使得手掌固定部21、手指限位部22均与固定底座1固定,手腕固定部23后端伸出至固定底座1的后端,固定底座1下端设置有以记忆海绵为材料的束腕部13,束腕部13包括左束腕带13a和右束腕带13b,左束腕带13a和右束腕带13b能相互绑定,固定手腕固定部23,外罩3能罩在固定底座1和手部限位结构2外,外罩3的下表面设置有隐形拉链31,固定底座1的下表面设置有拉链跑道12,隐形拉链31能与拉链跑道12配合将外罩3与固定底座1固定。

实施例中,外罩3后端设置有弹性穿入口32,手腕固定部23的前端位于弹性穿入口32内,后端位于弹性穿入口32外,弹性穿入口32通过自身弹性缩紧手腕固定部23。

实施例中,手指限位部22为能供手指穿入的筒状网格棉结构,手掌固定部21为能供手掌穿入的网格棉结构,手腕固定部23为能供手腕穿过的网格棉结构。

实施例中,每个手指限位部22均设置有一个魔术魔术贴24,且魔术魔术贴24的走向与相应的手指限位部22的走向相同。

实施例中,固定底座1为抗压海绵,固定底座1的厚度为2.5cm至3.5cm。

实施例中,外罩3为透气棉材质。

实施例中,弹性穿入口32内穿有用于调节弹性穿入口32松紧度的弹性带。

第二实施例:

实施例中,每个手指限位部22均设置有两个魔术贴24,且魔术贴24的走向与相应的手指限位部22的走向相同,同一手指限位部22上的魔术贴24相互之间平行设置。

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每个手指限位部22均多设置了一道魔术贴24,这种左右平行的魔术贴24能更好地将手指限位部22固定在固定底座1上,限制手指限位部22左右晃动,同时还增加了手指限位部22与固定底座1的连接牢固度。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改良型手部固定装置,使用方式如下:使用时,患者将手穿入手部限位结构2,手腕位于手腕固定部23中,手掌位于手掌固定部21中,手指位于手指限位部22中,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显示的手指限位部22为半指形限位部,其实也可以为全指形。穿戴好后,将手部限位结构2按压在固定底座1上,使魔术贴24与魔术贴11相贴固定,然后用束腕部13绑紧手腕固定部23,再将外罩3罩在固定底座1和手部限位结构2外,通过隐形拉链31与固定底座1连接为一体。患者的手部就固定在本装置中了。当使用一段时间需要清洗时,将外罩3拆下清洗外罩3,减少固定底座1和手部限位结构2的清洗次数,可以有效增加装置的寿命。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