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腔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66420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腹腔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腹腔引流管用于将人体腹部组织间或腹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现有的引流管一般仅有引流管头部和引流管身,无防逆流瓣,因此,在临床应用中极易产生已引流出并积蓄于引流袋内的液体逆向流动进入腹腔的情况,由此可产生导管源性逆行腹腔内细菌感染,严重影响手术效果,不利于病人的康复。而且现有的腹腔引流管从腹腔插入后因为引流管壁光滑容易脱落,脱落和再次插入容易对病人造成再次伤害,不能顺利完成引流治疗,再次插入费时费力;为避免腹腔引流管脱落,有时选择将引流管与皮肤缝合固定,但缝合固定势必给病人造成新的伤害和痛苦,伤口愈合慢。因此亟需一种在使用过程中不易脱落的腹腔引流管。同时引流管壁光滑与引流袋的袋口管管壁同样光滑,这样连接容易脱落,脱落会导致感染、影响康复及病情观察,也会对床单或地面造成污染。现有冲洗腹腔需要另外单独插入一根冲洗管,这样势必给病人造成更多的伤害和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腹腔引流装置。

一种腹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袋、袋口管、卡片、引流管、卡齿、防逆流瓣、导气管、冲洗管、气囊,所述引流袋上设有袋口管,袋口管内壁上设有卡片;所述引流管一端外壁设有卡齿;引流管内设有防逆流瓣;所述引流管中部至另一端内壁设有导气管和冲洗管,导气管和冲洗管一端延伸出引流管中部,导气管另一端与气囊相连;冲洗管另一端插入体内。

所述引流管分为插入体内部分和体外部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可有效避免引流液逆流引起的术后感染,同时设有气囊结构,在患者体内将引流管固定住而不脱落,免去了缝合固定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气囊在自然状态下呈皱缩状,并不增加管壁厚度,不会增加插管难度;引流管壁的卡齿与引流袋袋口管管壁的卡子,能有效防止引流管与引流袋之间的脱落;冲洗管由于设于引流管内减少了因单独再插管,便于冲洗及防止管腔堵塞,给病人造成更多的伤害和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腹腔引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引流袋、2-袋口管、3-卡片、4-引流管、5-卡齿、6-防逆流瓣、7-导气管、8-冲洗管、9-气囊、10-插入体内部分、11-体外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腹腔引流装置,如图1所示:它包括引流袋1、袋口管2、卡片3、引流管4、卡齿5、防逆流瓣6、导气管7、冲洗管8、气囊9,所述引流袋1上设有袋口管2,袋口管2内壁上设有卡片3;所述引流管4一端外壁设有卡齿5,引流管4壁的卡齿5与引流袋1上袋口管2管壁的卡子3,能有效防止引流管与引流袋之间的脱落;引流管4内设有防逆流瓣6,防逆流瓣6可有效避免引流袋2中的液体逆流腹腔内引起的术后感染;所述引流管4中部至另一端内壁设有导气管7和冲洗管8,导气管7和冲洗管8一端延伸出引流管4中部,导气管7另一端与气囊9相连,将引流管4插入体内后通过导气管7向气囊9内打气,从而实现引流管4固定住而不脱落的目的,将气囊9放气后呈皱缩状,并不增加管壁厚度,不会增加插管难度;冲洗管8另一端插入体内,冲洗液从冲洗管8中进入,从引流管4中引流出,冲洗管8由于设于引流管4内减少了因单独再插管,给病人造成更多的伤害和痛苦。所述引流管4分为插入体内部分10和体外部分11,插入体内部分10和体外部分11分别设为两种不同的颜色,便于医护人员区分引流管4的插入体内部分和体外部分11。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如氧气管、尿管等的管与管之间的连接方式,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