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颈椎固定带,特别是一种带有保健功能的颈椎固定带。
背景技术:
目前,颈椎问题已经成为了不少人的痛苦,为此,社会上出现许多颈椎牵引固定器,不少人使用后都有可观的改善。然而,人的脊椎为完整的一根,很多人的颈椎问题,其实都是由胸椎的曲度等其他椎骨的问题所致,因此,不少颈椎问题有所改善的人,在不适用颈椎牵引固定器后不久,颈椎问题又旧病复发了。想要彻底解决颈椎问题,应该从最初的问题入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有保健功能的颈椎固定带,包括脖套,脖套包括套身、设置在套身的上下端的套托、设置在套身的两端的脖套背胶魔术贴,所述套身内设置有气囊,套身上设置有按摩层,按摩层上设置有按摩泡,按摩泡为空心半圆形状,按摩泡的顶部连接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与按摩层的底部连接;还包括设置在脖套下面的背套,所述背套的两端设置有臂口,背套的下端设置有腰套,腰套上设置有腰套背胶魔术贴。
优选的,所述套身上设置有透气孔。
优选的,所述脖套背胶魔术贴由涤纶和尼龙制成。
优选的,所述气囊通过橡皮管连接有单向充气球囊,橡皮管上设置有止气阀。
优选的,所述背套和腰套的面料为拉架弹力面料。
优选的,所述腰套背胶魔术贴由涤纶和尼龙制成。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带有保健功能的颈椎固定带,可根据使用者自身需求调整,带按摩功能,能够从根源上解决使用者的颈椎问题,矫正使用者的姿势,并且使得使用者在长时间使用后导致的不透气、闷热等现象能够得到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是其脖套的内部层图;
图中标记:1-脖套;11-套身;12-套托;13-透气孔;14-按摩层;141-按摩泡;142-弹簧;15-脖套背胶魔术贴;16-单向充气球囊;17-止气阀;2-背套;21-臂口;22-腰套;221-腰套背胶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结合图1、图2所示,一种带有保健功能的颈椎固定带,包括脖套1,脖套1包括套身11、设置在套身11的上下端的套托12、设置在套身11的两端的脖套背胶魔术贴15,所述套身11内设置有气囊,套身11上设置有按摩层14,按摩层14上设置有按摩泡141,按摩泡141为空心半圆形状,按摩泡141的顶部连接有弹簧142,,弹簧142的另一端与按摩层14的底部连接;还包括设置在脖套1下面的背套2,所述背套2的两端设置有臂口21,背套2的下端设置有腰套22,腰套22上设置有腰套背胶魔术贴221。
在使用过程中,脖套1的上下端设置有套托12,使得使用者的脖子能够更好的被固定;套身11的两端设置有脖套背胶魔术贴15,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脖子的大小,来调整脖套1的松紧,并且十分好用;套身11内设置有气囊,人的颈部是弯曲的,每个人的弯曲程度不同,气囊能够使得不同使用者的颈部都与套身11契合;套身11上设置有按摩层14,按摩层14上设置有按摩泡141,按摩层14内设置有弹簧142,弹簧142的一端与按摩泡141的顶部相连,弹簧142的另一端与按摩层14的底部连接,套身11上设置的按摩层,使得使用者在疲劳时能够得到放松,对肌肉僵硬起到缓解的作用;脖套1下面设置有背套2,背套2的两端设置有臂口21,背套2的下端设置有腰套22,背套2采用三点发力式,能够矫正使用者的姿势,从而从源头上解决颈椎问题,腰套22上设置有腰套背胶魔术贴221,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调整大小。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做进一步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套身11上设置有透气孔13。
在使用过程中,套身11上设置有透气孔13,使得使用者在长时间使用后导致的不透气、闷热等现象能够得到改善。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2做进一步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脖套背胶魔术贴15由涤纶和尼龙制成。
在使用过程中,脖套背胶魔术贴15由涤纶和尼龙制成,使得脖套背胶魔术贴15能够长期使用,易清洗。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3做进一步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气囊通过橡皮管连接有单向充气球囊16,橡皮管上设置有止气阀17。
在使用过程中,气囊通过橡皮管连接有单向充气球囊16,橡皮管上设置有止气阀17,使得使用者根据自身感觉打气和放气,十分容易操作。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4做进一步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背套2和腰套22的面料为拉架弹力面料。
在使用过程中,背套2和腰套22的面料为拉架弹力面料,使得使用者穿着贴身、透气、舒适。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5做进一步改进,如图1所示,所述腰套背胶魔术贴221由涤纶和尼龙制成。
在使用过程中,腰套背胶魔术贴221由涤纶和尼龙制成,使得腰套背胶魔术贴221能够长期使用,易清洗。
如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