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针尖可旋回的体腔穿刺针。
背景技术:
胸腹腔或心包腔穿刺术是临床上一项常规诊疗技术。通常应用的体腔穿刺针,其针尖锐利,进行操作时易损伤腔内脏器,如肺脏、肠管、心脏等,可导致气胸、肠穿孔等并发症,尤其在穿刺抽吸少量积液、积气时。有时为便于更好抽吸体腔液体或气体,需要调节穿刺针方向以及在体腔内的深度,此时更易刺伤体腔内器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且能够避免损伤体腔内器官的体腔穿刺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针尖可旋回的体腔穿刺针,包括针体和塑料套管,所述针体包括针尖、针杆和针尾,针体套装在套管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杆的中段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套管的内表面配套设有内螺纹,使用时,固定塑料套管逆时针旋转针体可将针杆部分旋出塑料套管外,相应的针尖进入塑料套管内。所述塑料套管,质地稍硬,不易弯折或折断,套管头端圆钝,塑料套管的内径与针杆的外径紧密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针杆的后段外表面设有刻度,从而可准确判断针杆旋出塑料套管的长度;针杆后段外表面上的刻度为15mm,刻度标注为15、10、5、0;塑料套管尾端在针体的位置刻度为0。
进一步的,所述塑料套管的长度为从针尖与针杆交接处到针杆上0刻度处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穿刺针进入体腔后,固定塑料套管逆时针旋转针体将针尖旋入塑料套管内,此时可调整穿刺针在体腔内的位置以便抽液或抽气,塑料套管头端圆钝,因而可防止刺伤体腔内脏器;在针杆上设有刻度,能够准确判断针杆旋出塑料套管的长度,从而可确保针尖旋入塑料套管内;本产品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可以有效避免继发损伤,使用效果好,适合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针体、2. 塑料套管、3.针尖、4.针杆、5.针尾、6.导管夹、7.软塑料导管、8.外螺纹、9.内螺纹、10.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例包括针体1和塑料套管2。所述针体1包括针尖3、针杆4和针尾5,针体1紧密套装在塑料套管2内,针尾5套接带有导管夹6的软塑料导管7,作为抽液或抽气用;针杆4的中段外表面设有外螺纹8,塑料套管2的内表面有配套内螺纹9;所述塑料套管2质地稍硬,不易弯折或折断,塑料套管2头端圆钝,塑料套管2的内径与针杆4的外径紧密适配;使用时,固定塑料套管2,逆时针旋转针体1,可将针杆4部分旋出塑料套管2外,相应的针尖3进入塑料套管内。
进一步的,在针杆4的后段外表面设有刻度10;从而可观察到针杆4旋出塑料套管2外的长度;在针杆4后段外表面上的刻度10的总刻度长为15mm,刻度标注为15、10、5、0;塑料套管2尾端在针杆4处的位置刻度为0。所述塑料套管的长度为从针尖与针杆交接处到针杆上0刻度处的长度。
实施穿刺时,针尖3露于塑料套管2外,当穿刺针穿入体腔后,固定塑料套管2,逆时针旋转针体1,将针杆4部分旋出塑料套管2外10mm以上,从而确保针尖3位于塑料套管2内;然后调节穿刺针在体腔内的位置,并进行抽液或抽气,因塑料套管2头端圆钝,不会损伤腔内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