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口底盘塞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3927发布日期:2018-07-10 21:28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造口底盘塞盖。



背景技术:

肠造口术是指外科医生为了治疗某些肠道疾病(如直肠癌、溃性结肠炎等)而在腹壁上做人为开口,并将一段肠管拉出开口外,翻转缝于腹壁,从而形成了造口的一种医疗手段。造口的外侧设置有造口袋,肠管中形成的粪便可经过造口进入到造口袋中。

造口袋从结构形式上可分为一件式和二件式,其中,二件式造口袋由造口底盘和可拆卸的袋体组成。无论是一件式还是二件式造口袋,当肠道中的气体进入到造口袋中后,造口袋的袋体会膨胀,从而极大影响了使用者的感受,对使用者的出行造成了不便。

本领域需要一种能够提高使用者感受的造口底盘塞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口底盘塞盖,其能在不取下塞盖的情况下排出经由造口排出的肠道内的气体。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造口底盘塞盖,用于盖合在造口底盘上以封堵造口并使所述造口内的气体排出,所述造口底盘塞盖包括盖体和防水透气结构;

所述盖体包括基板和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设置于所述基板的边缘并朝一侧突出;所述基板和所述环形侧壁围成具有开口的腔体;所述环形侧壁具有用于与所述造口底盘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结构;

所述基板上开设有透气孔,所述防水透气结构固定设置于所述腔体中,并将所述透气孔和所述造口隔开。

所述的造口底盘塞盖,其进一步的特点在于,所述防水透气结构包括透气膜和软性隔板;在所述气体的排出方向上,所述软性隔板设置在所述透气膜的前侧,所述软性隔板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气体通过的通孔。

所述的造口底盘塞盖,其进一步的特点在于,在所述气体的排出方向上,所述软性隔板被设置成向前凸出,以用于与所述造口抵靠,从而封堵所述造口。

所述的造口底盘塞盖,其进一步的特点在于,所述软性隔板包括隔板本体和隔板边缘,所述隔板边缘与所述透气膜连接,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隔板本体上;在所述气体的排出方向上,所述隔板本体被设置成向前凸出,以用于与所述造口抵靠;

所述隔板本体与所述透气膜围成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通孔连通。

所述的造口底盘塞盖,其进一步的特点在于,所述隔板本体具有用于与所述造口接触以实现所述抵靠的设定区域,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设定区域以外的所述隔板本体的上方。

所述的造口底盘塞盖,其进一步的特点在于,所述防水透气结构还包括过滤层,在所述气体的排出方向上,所述过滤层设置在所述透气膜的后侧;所述过滤层用于吸收所述气体中的异味。

所述的造口底盘塞盖,其进一步的特点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环形卡槽,所述造口底盘上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卡槽用于可拆卸的套扣在所述环形凸起上。

所述的造口底盘塞盖,其进一步的特点在于,所述环形卡槽的槽底设置有密封圈。

所述的造口底盘塞盖,其进一步的特点在于,所述透气膜由透气防水面料制成。

所述的造口底盘塞盖,其进一步的特点在于,所述软性隔板为弹性硅胶隔板。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造口底盘塞盖,其内部设置有防水透气结构,防水透气结构固定设置于盖体内侧并将透气孔和造口 隔开,从而使得由造口排出的气体能够穿过防水透气结构并从透气孔排出,还使得由造口排出的液体或者固体能够被防水透气结构阻挡而停留在盖体的内侧。由于盖体上设置有透气孔,并且防水透气结构能够将经由造口的排出的排泄物中的气体分离出来并由该透气孔排出,所以肠道内的压力能够降低。本实用新型供的造口底盘塞盖,使得肠道内气体排出的过程可以自动实现,不需要将塞盖取下便能实现排气过程。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造口底盘塞盖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盖体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造口底盘塞盖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造口底盘塞盖内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图1至图4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本说明书中“前”、“后”、“上”、“下”已经标识在图1中,本实用新型中气体排出的方向为从前向后。

图1和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造口底盘塞盖,造口底盘塞盖盖合在造口底盘7上以封堵造口6。造口底盘塞盖包括盖体5和防水透气结构8。盖体5通常是类似于杯盖形状的扁圆筒状,包括基板51和环形侧壁52, 基板51通常为如图2所示的圆形,相应地,环形侧壁52则为圆环状侧壁。环形侧壁52设置于基板51的边缘并朝一侧突出;基板51和环形侧壁52围成具有开口的腔体。基板51和环形侧壁52可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制造。

环形侧壁52可以与造口底盘7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的形式包括卡扣连接和螺纹连接,视造口底盘7的形式而定。可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当采用卡扣连接时,环形侧壁52的连接结构包括环形卡槽52a,造口底盘7上设置有环形凸起7a,环形卡槽52用于可拆卸地套扣在环形凸起7a上。环形卡槽52的槽底还可以设置有密封圈1,例如O型橡胶密封圈,来对环形侧壁52与造口底盘7的连接进行密封。

防水透气结构8固定设置于上述具有开口的腔体中并将透气孔51a和造口6隔开,从而使得由造口6排出的气体能够穿过防水透气结构8并从透气孔51a排出,还使得由造口6排出的液体或者固体能够被防水透气结构8阻挡而停留在上述具有开口的腔体中。防水透气结构8可以有多种形式,只要能够透过气体,并且防止液体和固体通过即可。例如,防水透气结构8可以是采用防水透气面料,如由高分子防水透气材料(PTFE膜)与布料复合而成的材料,制作的防水透气层。防水透气层的边缘可以设置成与环形侧壁52的内侧面密封连接,从而将透气孔51a和造口6隔开。由于防水透气结构8只允许气体通过,所以能够将经由造口6的排出的排泄物中的气体分离出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造口底盘塞盖,由于其盖体5上设置有透气孔51a,并且防水透气结构8能够将经由造口6的排出的排泄物中的气体分离出来并由该透气孔51a排出,所以肠道内的压力能够降低。本实用新型供的造口底盘塞盖,使得肠道内气体排出的过程可以自动实现,不需要将塞盖取下便能实现排气过程。另外,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造口底盘塞盖来替换造口袋,避免了造口袋的袋体膨胀,从而方便了使用者出行。

可选地,防水透气结构8包括透气膜3和软性隔板2;在气体的排出方向上,软性隔板2设置在透气膜3的前侧,软性隔板2上设置有用于气体通过的通孔2a。透气膜3可由透气防水面料制成,软性隔板21为弹性硅胶隔板。在气体的排出方向上,软性隔板21设置在透气膜3的前侧。这样设计的好处在 于,避免透气膜3与随气体流出的液体和固体直接接触,从而避免液体和固体风干后造成透气膜3堵塞。

可选地,软性隔板2包括隔板本体21和隔板边缘22,隔板边缘22与透气膜3连接,通孔2a设置在隔板本体21上;在气体的排出方向上,隔板本体21被设置成向前凸出,以用于与造口6抵靠;

隔板本体21与透气膜3围成第一空间8a,第一空间8a与通孔2a连通。

可选地,在气体的排出方向上,软性隔板2被设置成向前凸出,以用于与造口6抵靠,从而封堵造口6。软性隔板2与造口6抵靠后,会在造口6外侧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形成如图1所示的第二空间8b和第三空间8c。当肠道内的压力大于软性隔板2的弯曲应力时,软性隔板2会发生形变,向后凹陷。肠道中需要排出的气体、液体和固体均会从造口6中流出。造口6中流出的气体由于密度较小,会进入位于造口6外侧的上部的第二空间8b中。造口6中流出的液体和固体由于密度较大,在重力的作用下会进入位于造口6外侧的下部的第三空间8c中,实现气体与液体、固体的分离。通孔2a被设置成与第二空间8b连通,从而使得第一空间8a与第二空间8b连通。

可选地,通孔2a设置在隔板本体21的上方。具体地,隔板本体21包括用于与造口6接触以实现抵靠的设定区域211,通孔2a设置在设定区域211以外的隔板本体21的上方(A-A线、B-B线上方)。如图4所示,设定区域211可以是一个虚拟的区域,设定区域211的面积能够使大多数(例如95%)的造口6与隔板本体21接触时产生的接触区域均位于设定区域211内。这样,造口6与隔板本体21接触时便不会干扰到上述通孔2a的排气功能。

可选地,如图2所示,盖体5上设置有箭头标识51b,箭头标识51b用于指示隔板本体21的上方,防止造口底盘塞盖出现安装方向错误。

可选地,防水透气结构8还包括过滤层4,在气体的排出方向上,过滤层4设置在透气膜3的后侧;过滤层4用于吸收所述气体中的异味。过滤层4可由活性炭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造口底盘塞盖,其内 部设置有防水透气结构,防水透气结构固定设置于盖体内侧并将透气孔和造口隔开,从而使得由造口排出的气体能够穿过防水透气结构并从透气孔排出,还使得由造口排出的液体或者固体能够被防水透气结构阻挡而停留在盖体的内侧。由于盖体上设置有透气孔,并且防水透气结构能够将经由造口的排出的排泄物中的气体分离出来并由该透气孔排出,所以肠道内的压力能够降低。本实用新型供的造口底盘塞盖,使得肠道内气体排出的过程可以自动实现,不需要将塞盖取下便能实现排气过程。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