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治疗骨缺损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对截骨后的骨折块,一般采用外固定架进行牵引搬运。这种搬运方式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骨折块方向无法准确控制,对骨折固定不稳定,外固定架针道容易感染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骨缺损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骨缺损的结构,包括至少两根钢针,伸缩装置,以及沿着骨头轴线方向插入骨头内的髓内针,髓内针沿其轴线方向设有滑槽,伸缩装置的两端分别固定有钢针,其中至少一根钢针的自由端于髓内针的滑槽内滑动。
一种优选方案是髓内针的两端分别设有锁定孔,髓内针通过锁定孔与骨头固定连接。
一种优选方案是伸缩装置包括设有内螺纹的螺管,以及设于螺管两端且与螺管螺纹连接的螺杆,螺管两端的螺杆分别固定连接有钢针。
一种优选方案是钢针的数量为2根,其中一根钢针的固定端与螺管一端的螺杆固定连接,钢针的自由端于髓内针的滑槽内滑动,另一根钢针的固定端与螺管另一端的螺杆固定连接,钢针的自由端于髓内针的滑槽内滑动或与髓内针固定连接。
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钢针沿着髓内针的滑槽内滑动,因此可以准确控制钢针移动方向;同时两根钢针,伸缩装置,髓内针和两根钢针形成环形的固定架,因此对骨折部位起到固定和稳定的作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髓内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治疗骨缺损的结构,包括至少两根钢针3,伸缩装置4,以及沿着骨头10轴线方向插入骨头10内的髓内针5,髓内针5沿其轴线方向设有滑槽8,伸缩装置4的两端分别固定有钢针3,其中至少一根钢针3的自由端于髓内针5的滑槽8内滑动。
如图1和图2所示,骨头10沿轴线方向依次包括搬运骨块1,截骨线2和骨质缺损区,髓内针5贯穿搬运骨块1,截骨线2和骨质缺损区11,其中一根钢针3的固定端与伸缩装置4的一端固定连接,钢针3的自由端插入搬运骨块1内并于髓内针5的滑槽8内滑动,另一根钢针3的固定端与伸缩装置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钢针3的自由端插入骨头10内并于髓内针5固定连接。当伸缩装置4缩短时,伸缩装置4带动钢针3沿着髓内针5的滑槽8内滑动,同时钢针3带动搬运骨块1移动至骨质缺损区11,由于钢针3沿着髓内针5的滑槽8内滑动,因此可以准确控制钢针3移动方向;同时两根钢针3,伸缩装置4,髓内针5和两根钢针3形成环形的固定架,因此对骨折部位起到固定作用。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髓内针5的两端分别设有锁定孔9,髓内针5通过锁定孔9与骨头10固定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伸缩装置4包括设有内螺纹的螺管7,以及设于螺管7两端且与螺管7螺纹连接的螺杆6,螺管7两端的螺杆6分别固定连接有钢针3。旋转螺管7可以调节螺杆6伸长量,因此通过旋转螺管7可以控制钢针3沿髓内针5的滑槽8内滑动。
如图1和图2所示,钢针3的数量为2根,其中一根钢针3的固定端与螺管7一端的螺杆6固定连接,钢针3的自由端于髓内针5的滑槽8内滑动,另一根钢针3的固定端与螺管7另一端的螺杆6固定连接,钢针3的自由端于髓内针5的滑槽8内滑动或与髓内针5固定连接,即至少一根钢针3的自由端于髓内针5的滑槽8内滑动。
其它实施例中,钢针3的数量还可以是多根。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