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疼痛的新型针灸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3969发布日期:2019-02-22 22:14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疼痛的新型针灸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疼痛的新型针灸针。



背景技术:

目前,针灸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目前的针灸针针柄和针体多为光滑面的,这样在操作时手握针柄易打滑,不便于操作,针体面全部光滑,在针刺入穴位时,刺入的深浅不易撑控,达不到针体在穴位捻转与提插的最佳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疼痛的新型针灸针,该针灸针是由针柄、针体和针尖组成,针柄和针体为焊接,针体和针尖为一体,所述在针柄上设置有多条竖直的凹槽,在针体上端设置有螺旋粗纹,在针体的中部设置有浅槽,在针体下端及针尖上端处设置有螺旋细纹。

所述针柄上的凹槽为4-6条。

所述针柄上的凹槽、针体上端的螺旋粗纹、针体中部的浅槽以及针体下端的螺旋细纹均为雕刻。

所述针尖长度为1-2cm,针体下端的螺旋细纹的长度为1.5-2.5cm,所述针体中部的浅槽长度为1.5-2.5cm。

所述针尖长度为1.5cm,针体下端的螺旋细纹的长度为2cm,所述针体中部的浅槽长度为2cm。

本实用新型针灸针是根据中医针灸通过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刺激人体特定部位而设计的,与传统的针灸针相比,传统的针灸针针柄和针体均为光面,手持针柄易打滑,导致扎针不稳,光滑的针体在针尖刺入穴位时不易掌握刺入的深浅,刺入的深浅不准确,易产生反复刺入的风险,还易给患者带来疼痛。本实用新型的针灸针在针炳处设置有多条竖直的凹槽,这样能够达到防滑作用,使手持针柄时不易打滑,针尖刺入穴位更稳固;本针灸针还在针体的上端设置有螺旋粗纹,便于手握针体螺旋粗纹处根据螺纹进行正反的捻转及提插。本实用新型将针尖快速刺入穴位,待刺入至针体螺旋细纹处时停滞进行缓慢捻转及提插,这样螺旋细纹处的针体不仅会减缓针体的刺入的速度,还会增加针体与穴位的摩擦力,增强针体的针感作用,达到针灸的最佳治疗效果,待针体缓慢捻转至针体浅槽处时停顿10分钟后再进行捻转及提插,直至针体浅槽全部没入穴位后停止,待10分钟后拔出针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针柄上设置有多条竖直的凹槽可以避免在操作时手滑导致扎针不稳,针体上的螺旋粗纹在针灸刺入穴位进行捻转及提插时不易打滑,还会增强手感,针体上的螺旋细纹竖纹会减缓针体刺入速度,并进行缓慢捻转及提插,还会增加针体与穴位的摩擦力;针体上的浅槽主要是让针针缓慢刺入浅槽处时捻转及提插的速度较刺入螺旋细纹时的速度还会缓慢,并将针体浅槽部位全部没入穴位后便停止捻转及提插,以达到针灸的最佳治疗效果。本实用新型还可根据针体的结构来控制针体进入穴位时的速度及深浅,避免了针体光滑不易撑握刺入穴位的速度及深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中:1、针柄 2、针体 3、针尖 4、凹槽

5、螺旋粗纹 6、浅槽 7、螺旋细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限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治疗疼痛的新型针灸针,该针灸针是由针柄1、针体2和针尖3组成,针柄1和针体2为焊接,针体2和针尖3为一体,所述在针柄1上设置有4-6条竖直的凹槽4,这样能够达到防滑作用,使手持针柄1时不易打滑,针尖3刺入穴位更稳固;在针体2上端设置有螺旋粗纹5,便于手握针体2螺旋粗纹5处根据螺纹进行正反的捻转及提插;在针体2的中部设置有浅槽6,在针体2下端及针尖3上端处设置有螺旋细纹7,所述针柄1上的凹槽4、针体2上端的螺旋粗纹5、针体2中部的浅槽6以及针体下端的螺旋细纹7均为雕刻。将针尖3快速刺入穴位,待刺入至针体2螺旋细纹7处时停滞进行缓慢捻转及提插,这样螺旋细纹7处的针体2不仅会减缓针体2的刺入的速度,还会增加针体2与穴位的摩擦力,增强针体2的针感作用,达到针灸的最佳治疗效果,待针体2缓慢捻转至针体浅槽处时停顿10分钟后再进行捻转及提插,直至针体2浅槽6全部没入穴位后停止,待10分钟后拔出针即可。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治疗疼痛的新型针灸针,该针灸针是由针柄1、针体2和针尖3组成,针柄1和针体2为焊接,针体2和针尖3为一体,针尖长度为1.5cm,所述在针柄1上设置有5条竖直的凹槽4,这样能够达到防滑作用,使手持针柄1时不易打滑,针尖3刺入穴位更稳固;在针体2上端设置有螺旋粗纹5,便于手握针体2螺旋粗纹5处根据螺纹进行正反的捻转及提插;在针体2的中部设置有2cm长的浅槽6,在针体2下端及针尖3上端处设置有2cm长的螺旋细纹7,所述针柄1上的凹槽4、针体2上端的螺旋粗纹5、针体2中部的浅槽6以及针体下端的螺旋细纹7均为雕刻。将针尖3快速刺入穴位,待刺入至针体2螺旋细纹7处时停滞进行缓慢捻转及提插,这样螺旋细纹7处的针体2不仅会减缓针体2的刺入的速度,还会增加针体2与穴位的摩擦力,增强针体2的针感作用,达到针灸的最佳治疗效果,待针体2缓慢捻转至针体浅槽处时停顿10分钟后再进行捻转及提插,直至针体2浅槽6全部没入穴位后停止,待10分钟后拔出针即可。

实验例

1、临床观察

200例患者均为风湿类风湿疼痛、骨质增生、肩周炎和颈肩腰腿痛患者,平均分为2组,本发明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00例。

本发明组使用本发明针灸针(按照实施例1方法制备),对照组使用苏州东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针灸针。

2、疗效评定

采用VAS评分法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剧列疼痛。同时采用加权法对患者的VAS评分进行处理,根据患者治疗前后VAS变化率来对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进行评估,VAS变化率≥75%为显效,≥50%为有效,≥25%为部分有效,≤25%为无效。

3、治疗结果

4、结论

本发明治疗组分别服用本发明胶囊剂治疗骨质增生(按照实施例1方法制备)三个疗程(每个疗程9天),总有效率为98%。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