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经鼻气管插管的防脱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2111发布日期:2019-05-15 23:08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经鼻气管插管的防脱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药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经鼻气管插管的防脱位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临床外科多采用经口气管插管,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术区涉及口腔及面部,经口气管导管影响手术操作。而经鼻气管插管占据颌面部术区空间小、不影响口内操作的优点得到了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广泛应用,然而口腔颌面部手术头位变动频繁鼻腔插管易脱出声门,导致患者通气暂停,需立即停止手术以重新插管,此过程易污染手术术区、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风险。为了预防气管脱管临床多采用胶带固定,固定效果差且存在消毒区域死角,一旦术中胶带松脱则污染术区;还有方法是采用缝栓气管导管于鼻根部加以固定,固定效果尚可,但对患者造成了额外创伤,术后患者多有人中嵴疼痛症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经鼻气管插管的防脱位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提供便捷、高效、稳定的防导管脱位功能。通过防脱位装置对气管插管的卡抱、弯钩和插管对侧鼻翼的卡抱起到稳定的防脱位效果,其制作迅速、安装简便、效果良好,是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手术防脱管的有效方式。

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基于经鼻气管插管的防脱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环抱体、弯钩和延伸体,弯钩与环抱体连接,延伸体与弯钩连接,延伸体呈弧形、其形态与鼻腔走形相贴合。

所述环抱体为管柱形,1/4侧面开口,开口作为气管插管的安置口。

优化方案中所述装置还设有卡抱体,位于环抱体内壁上。

所述卡抱体为三棱柱形卡抱体,三棱柱锐角边朝向环抱体中心,以获得更加的固位效果。

所述弯钩180°延伸于管状体末端1/4部份,为勾住插管另一侧鼻翼,弯钩表面为弧面,其形态与鼻翼形态贴合。

所述卡抱体≥2对,优化方案中卡抱体=3对,每对对称位于环抱体内侧上,并靠近开口处。

所述管状环抱体的内径8.2-8.8mm,与经鼻气管插管的外径一致;高度1.5-2.5cm。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防脱位装置对气管插管的卡抱、弯钩和插管对侧鼻翼的卡抱起到稳定的防脱位效果,其制作迅速、安装简便、效果良好,是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手术防脱管的有效方式。经过20台全麻手术实验证明有效,20台手术术中均数次变换头位,手术部位涉及下颌、上颌、颧骨颧弓等颅颌面部位,均效果满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卡抱体局部图

图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装置与经鼻气管插管、鼻的结合图

1. 环抱体,2.卡抱体,3.弯钩,4.延伸体,5. 经鼻气管插管,6.鼻,7.鼻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设有环抱体、弯钩和延伸体,弯钩与环抱体连接,延伸体与弯钩连接,延伸体呈弧形、其形态与鼻腔走形相贴合。环抱体为管柱形,1/4侧面开口,开口作为气管插管的安置口。弯钩180°延伸于管状体末端1/4部份,为勾住插管另一侧鼻翼,弯钩表面为弧面,其形态与鼻翼形态贴合。管状环抱体的内径8.2mm,与经鼻气管插管的外径一致;高度1.5 cm或2.5cm。

优化方案中所述装置还设有卡抱体,位于环抱体内壁上。

所述卡抱体为三棱柱形卡抱体,三棱柱锐角边朝向环抱体中心,以获得更加的固位效果。

所述卡抱体≥2对,优化方案中卡抱体=3对,每对对称位于环抱体内侧上,并靠近开口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设有环抱体、卡抱体、弯钩和延伸体,弯钩与环抱体连接,延伸体与弯钩连接,延伸体呈弧形、其形态与鼻腔走形相贴合,卡抱体位于环抱体内壁上。环抱体为管柱形,1/4侧面开口,开口作为气管插管的安置口。弯钩180°延伸于管状体末端1/4部份,为勾住插管另一侧鼻翼,弯钩表面为弧面,其形态与鼻翼形态贴合。管状环抱体的内径8.8mm,与经鼻气管插管的外径一致;高度2cm。卡抱体为三棱柱形卡抱体,三棱柱锐角边朝向环抱体中心,以获得更加的固位效果。卡抱体为3对,每对对称位于环抱体内侧上,并靠近开口处。

本实用新型中防脱位装置的制作方法,采用三维建模软件及3D打印设备即可完成,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测量经鼻气管插管的直径,一般临床多用内径6.0mm、外径8.2mm,或内径6.5mm、外径8.8mm的气管插管。

步骤二、于建模软件中创建管状环抱体,管状环抱体的内径与配套气管插管的外径一致,切削管状体侧面1/4作为气管插管的安置口,修改管状体高度参数2cm。

步骤三、设置三对卡抱体,卡抱体原型设置为三棱柱,嵌入管状环抱体内壁,三棱柱锐角边朝向管状体中心以获得更加的固位效果。

步骤四、设计180°弯钩延伸于管状体末端,设计目的为勾住插管另一侧鼻翼,弯钩表面设计为弧面以更贴合鼻腔形态。

步骤五、弯钩末端加设延伸体,延伸体弯曲方向与弯钩弯曲方向相反、与鼻腔走形相适应,表面亦设计为弧形。

步骤六、将完整模型以STL格式文件保存,导入至3D打印机中,推荐使用光固化3D打印机,其打印件表面光滑抗折力强。若使用熔融沉积3D打印机则需打印完成后充分抛光。

步骤七、打印完成后使用打磨工具(细砂纸、临床常用的打磨机、涡轮机等)稍稍修整打印件各个锐角即可完成。

试验例1

患者男,36岁,因双侧上颌骨、颧骨颧弓骨折行“颌面部多发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麻醉选用6.5号经鼻气管插管,手术全麻起效后,将弯钩伸入对侧鼻腔中调整至适宜鼻腔深度,把气管插管嵌入至管状环抱体中即完成气管插管固定。消毒铺巾后于双侧上颌前庭沟做切口,剥离骨膜暴露双侧上颌窦前壁,期间头位变换幅度约60°,再于左侧耳前做颧骨颧弓局部小切口,变换头位150°至右侧做切口,暴露完成后分别于各个骨折部位以钛板固定,核对咬合关系及骨折线复位情况,分层缝合各个手术切口,期间头位变换大于90°共计17次,手术全程未发生气管插管脱位。术后患者鼻腔、鼻翼及上唇未诉有任何不适。

试验例2

患者女,45岁,因颏部正中及双侧下颌角骨折行“颏部及双侧下颌角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麻醉选用6.0号经鼻气管插管,手术全麻起效后,将弯钩伸入对侧鼻腔中调整至适宜鼻腔深度,把气管插管嵌入至管状环抱体中即完成气管插管固定。消毒铺巾后于右侧下颌做颌后及颌下切口暴露右侧下颌角骨折线区域,向右转动头位150°至左侧,于左侧下颌角区做颌下切口,再将头位转至正中,于口内做下颌前庭沟切口,剥离骨膜暴露颏部骨折线,于各个切口充分松解骨折断端。恢复患者咬合关系,在口内双侧上颌、下颌植入共计10枚颌间牵引钉,分别固定各个骨折断端,再次核对咬合关系,分层缝合各个手术切口,术中变换头位共计16次,手术全程未发生气管插管脱位。术后患者鼻腔、鼻翼及上唇未诉有任何不适。

试验例3

患儿男,4岁,因下颌颏部及左侧髁突基底部骨折行“下颌颏部及左侧髁突基底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麻醉选用5.0号经鼻气管插管,手术全麻起效后,将弯钩伸入对侧鼻腔中调整至适宜鼻腔深度,把气管插管嵌入至管状环抱体中即完成气管插管固定。消毒铺巾后于下颌前庭沟做切口,剥离骨膜暴露颏部骨折线,转动头位90°至左侧,于左侧耳前做局部小切口,暴露髁突基底部骨折线,松解各个骨折断端并拼对咬合关系,分别固定两处骨折断端,分层缝合各个手术切口,术中头位变换11次,均超过60°。手术全程未发生气管插管脱位,术后患者鼻腔、鼻翼及上唇未诉有任何不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变更,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