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用小鼠灌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4091发布日期:2019-07-13 08:45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用小鼠灌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药学实验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验用小鼠灌胃器。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大部分药物都是通过口服的方式使用的,药物经过肠系膜/肠壁/腹腔壁上的毛细血管或淋巴管管吸收后,回流至门静脉--肝或经乳糜池入淋巴系统回流,肠系膜上段静脉血液回流至门静脉,有首过效应;下段有血液经直肠下段静脉直接进入体循环,回流门静脉--肝脏后某些药物要经过首关消除。这些过程都会导致药物的损耗,一般认为在静脉注射的80%左右。因此,在药剂的上游研发阶段中,通过腹腔灌胃的给药方式对小鼠等动物进行药理实验,对于首过效应的研究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灌胃器是用注射器配以端部呈球形的针头,由此可以避免针头对小鼠的胃肠道造成损伤;但灌胃时往往需保持单一姿势和单一角度,因此仍然可能由于局部药剂浓度过高而对小鼠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验用小鼠灌胃器。

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验用小鼠灌胃器,包括针筒,所述针筒内插设有芯杆,所述芯杆尾部伸出所述针筒;所述针筒头部设有针头座,所述针头座连接灌胃针,所述灌胃针端部设有呈球形的针头;所述针头座顶部设有与所述针筒连通的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与所述灌胃针连接,所述针头座外壁设有环形的凹槽,所述针筒头部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卡接环,所述卡接环嵌入所述凹槽内,所述针头座底部设有软性密封环,所述针头座与所述针筒内壁之间通过所述软性密封环紧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针头侧壁设有多个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灌胃针包括短针和长针,所述长针插设在所述针头座上,所述短针连接所述针头,所述长针和所述短针通过软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灌胃器还包括可伸缩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针头座与所述芯杆尾部,所述针筒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芯杆头部设有挡块,所述挡块外壁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包括两根横杆和连接两根所述横杆的纵杆,两根所述横杆分别连接所述针头座与所述芯杆尾部,所述纵杆包括第一纵杆和中空的第二纵杆,所述第一纵杆的外径不超过所述第二纵杆的内径,且所述第一纵杆远离所述横杆一端插接在所述第二纵杆远离所述横杆的一端内、并可在所述第二纵杆内抽拉。

进一步地,所述芯杆尾部设有手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验用小鼠灌胃器,针头座侧壁设有凹槽,针筒头部设有卡接环,将卡接环嵌入凹槽中,即可使针头座绕卡接环旋转,从而使灌胃针旋转,在灌胃时可以一边推药一边旋转灌胃针,使推出的药液可以均匀浸润胃内的各个部位,从而避免单一位置药液浓度过高或压力过大导致小鼠胃部损伤、降低小鼠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为避免针头座与针筒之间密封不良、破坏针筒的真空环境,导致无法吸取药液,在针头座底部与针筒内壁之间设置软性密封环,既能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又因其良好的弹性使针头座可以顺利旋转,从而保证了灌胃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实验用小鼠灌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实验用小鼠灌胃器中针头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实验用小鼠灌胃器中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实验用小鼠灌胃器中灌胃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所述的一种实验用小鼠灌胃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针筒;11、卡接环;2、芯杆、21、挡块;22、手柄;3、针头座;31、出液管;32、凹槽;33、软性密封环;4、灌胃针;41、针头;42、通孔;43、短针;44、长针;45、软管;5、连接杆;51、横杆;52、第一纵杆;53、第二纵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实验用小鼠灌胃器,包括针筒1,所述针筒1内插设有芯杆2,所述芯杆2尾部伸出所述针筒1;所述针筒1头部设有针头座3,所述针头座3连接灌胃针4,所述灌胃针4端部设有呈球形的针头41;所述针头座3顶部设有与所述针筒1连通的出液管31,所述出液管31与所述灌胃针4连接,所述针头座3外壁设有环形的凹槽32,所述针筒1头部设有与所述凹槽32相适配的卡接环11,所述卡接环11嵌入所述凹槽32内,所述针头座3底部设有软性密封环33,所述针头座3与所述针筒1内壁之间通过所述软性密封环33紧密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验用小鼠灌胃器,针头座3侧壁设有凹槽32,针筒1头部设有卡接环11,将卡接环11嵌入凹槽32中,即可使针头座3绕卡接环11旋转,从而使灌胃针4旋转,在灌胃时可以一边推药一边旋转灌胃针4,使推出的药液可以均匀浸润胃内的各个部位,从而避免单一位置药液浓度过高或压力过大导致小鼠胃部损伤,降低小鼠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为避免针头座3与针筒1之间密封不良、破坏针筒1的真空环境,导致无法吸取药液,在针头座3底部与针筒1内壁之间设置软性密封环33(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既能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又因其良好的弹性使针头座3可以顺利旋转,从而保证了灌胃的成功率。

实施例2

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实验用小鼠灌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41侧壁设有多个通孔42。

推注药液时,药液可以从多个通孔42中沿不同方向流出,在旋转状态下可以进一步扩大药液浸润胃部的面积,进一步提高药液的均匀程度、降低其对小鼠的伤害。

所述灌胃针4包括短针43和长针44,所述长针44插设在所述针头座3上,所述短针43连接所述针头41,所述长针44和所述短针43通过软管45连接。

通过软管45将长针44和短针43连接,由于软管45可以弯曲,因此灌胃针4可以在软管45处弯折呈各种角度,在灌胃过程中软管45可以随肠道的性状而改变角度,从而使灌胃针4可以顺利伸入小鼠胃中,由此降低灌胃针对小鼠的伤害、提高灌胃的成功率。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实验用小鼠灌胃器,还包括可伸缩的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针头座3与所述芯杆2尾部,所述针筒1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芯杆2头部设有挡块21,所述挡块21外壁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连接杆5包括两根横杆51和连接两根所述横杆51的纵杆,两根所述横杆51分别连接所述针头座3与所述芯杆2尾部,所述纵杆包括第一纵杆52和中空的第二纵杆53,所述第一纵杆52的外径不超过所述第二纵杆53的内径,且所述第一纵杆52远离所述横杆51一端插接在所述第二纵杆53远离所述横杆51的一端内、并可在所述第二纵杆53内抽拉。

通过连接杆5的上述结构,将芯杆2与针头座3连接起来,使二者可以同步转动;将纵杆分成第一纵杆52和中空的第二纵杆53,并且第一纵杆52可以插入第二纵杆53中并沿第二纵杆53上下抽拉,从而在抽吸或推注药液时使纵杆可以随芯杆2的移动而灵活改变长度。使用时,旋转芯杆2可通过连接杆5带动针头座3旋转,同时挡块21旋转也随芯杆2旋转,由于挡块21与针筒1内壁通过内外螺纹相配合,因此挡块21在旋转过程中可逐渐向针筒1内推进,从而将药液推出出液管31、并从灌胃针4送入小鼠胃内。通过上述结构,可以通过旋转芯杆2同步实现推注药液和旋转针头座3两项功能。

为方便使用,在所述芯杆2尾部还可设置手柄22,通过手柄22控制芯杆2的旋转。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