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榫卯式人工椎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5020发布日期:2019-05-31 21:37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榫卯式人工椎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工假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榫卯式人工椎体。



背景技术:

椎体肿瘤、严重粉碎性骨折以及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等常引起椎体的破坏,并可能导致脊髓、神经损害或出现椎节的塌陷及脊柱的成角畸形。神经功能障碍或成角畸形明显者常需行椎体切除术。

人工椎体的出现为脊柱肿瘤、脊柱结核及外伤患者提供了一种较为可靠的治疗方法。目前的人工椎体替代物大致可分为填充型,例如骨水泥,和支撑性,例如钛网,以及支撑固定型。由于设计的不同,其生物力学稳定性亦有不同。通过生物力学实验评价和临床应用显示,常规人工椎体在轴向压缩机弯曲方向会造成椎体中板坍塌,并且会使用户的活动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榫卯式人工椎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榫卯式人工椎体,所述人工椎体包括呈中心对称的上下两个连接体和设置于两个连接体之间的至少一个支撑体;连接体与支撑体之间、相邻的支撑体之间均通过榫卯连接。

所述连接体为上下端均敞口的中空立方体,其前壁体顶端形成板状榫头,左壁体与后壁体以及右壁体与后壁体形成的拐角顶端均形成折角型角榫头,两个角榫头之间的间隙形成榫槽,左壁体与右壁体下端面形成多个齿牙。

所述连接体四壁均形成连接体通孔。

所述连接体四壁之间圆弧过渡连接。

所述支撑体为上下端均敞口的中空立方体,其前壁体底端和后壁体顶端均形成板状连接榫头,前壁体与左壁体、右臂体连接处的拐角顶端形成折角型上连接角榫头,后壁体与左壁体、右臂体连接处的拐角底端形成折角型下连接角榫头;两个上连接角榫头之间,以及两个下连接角榫头之间的间隙形成榫头槽;上连接角榫头与上方连接榫头之间,以及下连接角榫头与下方连接榫头之间的间隙形成角榫头槽。

所述支撑体四壁均形成支撑体通孔。

所述支撑体四壁之间圆弧过渡连接。

所述榫头槽的形状、尺寸与榫头配合,角榫头槽的形状、尺寸与角榫头配合。

所述连接体和支撑体的长度、宽度及壁厚相同。

所述榫头和连接榫头的形状大小相同;角榫头、上连接角榫头和下连接角榫头的形状大小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榫卯结构的人工椎体,稳定性高,且应不同用户,可以选用不同数量的支撑部件,形成合适的长度与原有椎骨更加契合,避免固定位置出现应力集中导致连接失效,提高人工椎体与人体的契合度以及可靠性,并且可以减少人体椎骨上的负荷,减少人体椎骨节段退变等并发症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体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体的后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体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体的右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体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体的俯视图。

其中:

1 连接体 2 支撑体

3 连接体通孔 4 榫头

5 角榫头 6 齿牙

7 榫槽 8 支撑体通孔

9 连接榫头 10 上连接角榫头

11 下连接角榫头 12 榫头槽

13 角榫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榫卯式人工椎体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10所示,一种榫卯式人工椎体,所述人工椎体包括呈中心对称的上下两个连接体1和设置于两个连接体1之间的至少一个支撑体2;连接体1与支撑体2之间、相邻的支撑体2之间均通过榫卯连接。

所述连接体1为上下端均敞口的中空立方体,其前壁体顶端形成板状榫头4,左壁体与后壁体以及右壁体与后壁体形成的拐角顶端均形成折角型角榫头5,两个角榫头5之间的间隙形成榫槽7,左壁体与右壁体下端面形成多个齿牙6。

所述连接体1四壁均形成连接体通孔3。

所述连接体1四壁之间圆弧过渡连接。

所述支撑体2为上下端均敞口的中空立方体,其前壁体底端和后壁体顶端均形成板状连接榫头9,前壁体与左壁体、右臂体连接处的拐角顶端形成折角型上连接角榫头10,后壁体与左壁体、右臂体连接处的拐角底端形成折角型下连接角榫头11;两个上连接角榫头10之间,以及两个下连接角榫头11之间的间隙形成榫头槽12;上连接角榫头10与上方连接榫头9之间,以及下连接角榫头11与下方连接榫头9之间的间隙形成角榫头槽13。

所述支撑体2四壁均形成支撑体通孔8。

所述支撑体2四壁之间圆弧过渡连接。

所述榫头槽12的形状、尺寸与榫头4配合,角榫头槽13的形状、尺寸与角榫头5配合。

所述连接体1和支撑体2的长度、宽度及壁厚相同。

所述榫头4和连接榫头9的形状大小相同;角榫头5、上连接角榫头10和下连接角榫头11的形状大小相同。

所述连接体1用于连接人体骨架内的上下两个相邻的椎体。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参照图1、2将上连接体、支撑部件、下连接体的顺序装配;装配时,榫头4或者连接榫头9插入相对应的榫头槽12中;角榫头5、上连接角榫头10或者下连接角榫头11插入相对应的角榫头槽13中;

参照图1 、2根据不同用户需求,选用适当数量的支撑部件,形成合适的长度;

参照图1、2最后在人工椎体中间空隙中加入植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榫卯结构的人工椎体,稳定性高,且应不同用户,可以选用不同数量的支撑部件,形成合适的长度与原有椎骨更加契合,避免固定位置出现应力集中导致连接失效,提高人工椎体与人体的契合度以及可靠性,并且可以减少人体椎骨上的负荷,减少人体椎骨节段退变等并发症的发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