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信息测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71353发布日期:2019-10-29 02:55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血压信息测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于血压信息的测定的血压信息测定装置,更特定地涉及一种能通过使用流体袋压迫生物体来测定血压信息的血压信息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测定血压信息在了解被测者的健康状态方面非常重要。近年来,不限于测定以往作为健康管理的代表性指标其有用性被广泛认可的收缩期血压值(以下称为最高血压)、舒张期血压值(以下称为最低血压)等,尝试通过测定脉搏波来捕捉心脏负荷、动脉硬化度等。

血压信息测定装置是用于基于测定出的血压信息来获得这些用于健康管理的指标的装置,在循环系统疾病的早期发现、预防、治疗等领域中期待进一步的有效利用。需要说明的是,血压信息广泛地包括表示最高血压、最低血压、平均血压、脉搏波、脉搏、动脉硬化度的各种指标等循环系统的各种信息。

一般而言,在血压信息的测定中利用血压信息测定装置用袖带(以下也简称为袖带)。在此,袖带是指,包括具有内部空间的流体袋的带状或环状的构造物,并且能装戴于身体的一部分,通过将气体、液体等流体注入上述内部空间来使流体袋膨胀和通过将气体、液体等流体从上述内部空间抽出来使流体袋收缩而利用于血压信息的测定。需要说明的是,袖带也被称为臂带或上臂带(manchette)。

通常,袖带沿其长度方向卷装于测定对象部位(例如上臂)。如果袖带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称为袖带宽度)不适合测定对象部位的粗细,则有时无法进行准确的血压测定。

作为公开了判断测定对象部位的粗细来测定血压信息的血压信息测定装置的文献,例如,可列举出日本特开2012-147995号公报(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血压信息测定装置具备血压信息测定装置用袖带,该血压信息测定装置用袖带包括第一空气袋和内包于第一空气袋的第二空气袋。在通过血压信息测定装置来测定血压信息时,使用者预先输入测定对象部位是粗还是细,按照该输入信息对第一空气袋和第二空气袋中的任一方进行加压。在输入为粗的情况下,对第一空气袋进行加压,在输入为细的情况下,对第二空气袋进行加压。

在对第一空气袋和第二空气袋中的任一方进行加压时,计测达到规定的基准压力(在对第一空气袋进行加压的情况下为p1,在对第二空气袋进行加压的情况下为p2)为止的时间,在低于预先确定的阈值(在对第一空气袋进行加压的情况下为th1,在对第二空气袋进行加压的情况下为th2)的情况下,判断部判断为测定对象部位细,在该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部判断为测定对象部位粗。

在判断部的判断与初始的输入信息一致的情况下,继续对基于输入信息进行加压的第一空气袋和第二空气袋中的一方进行加压,来测定血压信息。在判断部的判断与初始的输入信息不同的情况下,停止对基于输入信息进行加压的第一空气袋和第二空气袋中的一方进行加压,对第一空气袋和第二空气袋中的另一方进行加压,来测定血压信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4799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血压信息测定装置用袖带中,如上所述,在使用者预先输入为测定对象部位“粗”,判断部判断为测定对象部位“粗”的情况下,仅使第一空气袋加压来测定血压信息。因此,第一空气袋中被供给了相当量的空气,无法较大地捕捉使用者的脉搏波,测定精度降低。

另一方面,在使用者预先输入为测定对象部位“细”,判断部判断为测定对象部位“细”的情况下,仅使第二空气袋加压来测定血压信息。由于第二空气袋容纳于第一空气袋内,因此,在不使第一空气袋膨胀而使第二空气袋膨胀的情况下,第二空气袋的外表面与第一空气袋的内表面摩擦,其结果是,第二空气袋无法顺畅地膨胀。这样的第一空气袋与第二空气袋的摩擦作为噪声叠加于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上。由此,测定精度降低。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具备第一流体袋和容纳于该第一流体袋的第二流体袋的构成中使测定精度提高的血压信息测定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基于本发明的血压信息测定装置具备:袖带,包括通过流体进出而膨胀收缩的第一流体袋和容纳于上述第一流体袋的内部并通过流体进出而膨胀收缩的第二流体袋;加压减压机构,对上述第一流体袋的内部空间和上述第二流体袋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减压;控制部,控制上述加压减压机构的动作;压力感测装置,感测上述第一流体袋的内压;以及运算部,在上述袖带装戴于测定对象部位的状态下,基于通过上述压力感测装置感测到的压力信息来计算出血压。在使用上述压力感测装置和上述运算部来计算出血压信息时,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加压减压机构的动作,由此,在对上述第一流体袋和上述第二流体袋中的一方的流体袋的上述内部空间进行加压使其膨胀而使上述一方的流体袋的内压达到规定的压力后,维持上述一方的流体袋的密闭状态,并且对上述第一流体袋和上述第二流体袋中的另一方的流体袋的上述内部空间进行加压使其膨胀。

在上述基于本发明的血压信息测定装置中,可以是,上述加压减压机构在对上述第二流体袋的上述内部空间进行加压而使上述第二流体袋的内压达到第二压力后,维持上述第二流体袋的密闭状态,并且对上述第一流体袋的上述内部空间进行加压。

在上述基于本发明的血压信息测定装置中,可以是,上述加压减压机构包括第一加压泵和第二加压泵。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上述第一加压泵对上述第一流体袋的上述内部空间进行加压,上述第二加压泵对上述第二流体袋的上述内部空间进行加压。而且,在该情况下,可以是,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加压减压机构的动作,以使在停止上述第一加压泵的状态下驱动上述第二加压泵,之后在停止上述第二加压泵的状态下驱动上述第一加压泵。

在上述基于本发明的血压信息测定装置中,可以是,上述加压减压机构包括单个加压泵、流体供给路径以及切换阀。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上述加压泵对上述第一流体袋的上述内部空间和上述第二流体袋的上述内部空间进行加压,优选的是,上述流体供给路径的一端侧连接于上述加压泵,上述流体供给路径的另一端侧分支为连接于上述第一流体袋的第一供给路和连接于上述第二流体袋的第二供给路。此外,优选的是,上述切换阀设于上述流体供给路,切换经由上述第一供给路向上述第一流体袋供给流体的状态和经由上述第二供给路向上述第二流体袋供给流体的状态。在该情况下,可以是,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加压泵和上述切换阀的动作,由此,在通过经由上述第二供给路供给的流体对上述第二流体袋的上述内部空间进行加压后,通过经由上述第一供给路供给的流体对上述第一流体袋的上述内部空间进行加压。

在上述基于本发明的血压信息测定装置中,可以是,上述加压减压机构在对上述第一流体袋的上述内部空间进行加压而使上述第一流体袋的内压达到第一压力后,维持上述第一流体袋的密闭状态,并且对上述第二流体袋的上述内部空间进行加压。

在上述基于本发明的血压信息测定装置中,可以是,上述加压减压机构包括第一加压泵和第二加压泵。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上述第一加压泵对上述第一流体袋的上述内部空间进行加压,上述第二加压泵对上述第二流体袋的上述内部空间进行加压。而且,在该情况下,可以是,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加压减压机构的动作,以使在停止上述第二加压泵的状态下驱动上述第一加压泵,之后在停止上述第一加压泵的状态下驱动上述第二加压泵。

在上述基于本发明的血压信息测定装置中,可以是,上述加压减压机构包括单个加压泵、流体供给路径以及切换阀。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上述加压泵对上述第一流体袋的上述内部空间和上述第二流体袋的上述内部空间进行加压,优选的是,上述流体供给路径的一端侧连接于上述加压泵,上述流体供给路径的另一端侧分支为连接于上述第一流体袋的第一供给路和连接于上述第二流体袋的第二供给路。此外,优选的是,上述切换阀设于上述流体供给路,切换经由上述第一供给路向上述第一流体袋供给流体的状态和经由上述第二供给路向上述第二流体袋供给流体的状态。在该情况下,可以是,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加压泵和上述切换阀的动作,由此,在通过经由上述第一供给路供给的流体对上述第一流体袋的上述内部空间进行加压后,通过经由上述第二供给路供给的流体对上述第二流体袋的上述内部空间进行加压。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在具备第一流体袋和容纳于该第一流体袋的第二流体袋的构成中使测定精度提高的血压信息测定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血压计的外观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第一空气袋和第二空气袋的展开图。

图3是表示对图2所示的第一空气袋和第二空气袋进行加压后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血压计的功能块的构成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血压计的测定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对空气袋进行加压的工序的第一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第一例中的流路切换阀和加压泵的动作状态以及第一空气袋和第二空气袋的内压的变化的图。

图8是表示图5所示的对空气袋进行加压的工序的第二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第二例中的流路切换阀和加压泵的动作状态以及第一空气袋和第二空气袋的内压的变化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血压计的功能块的构成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对空气袋进行加压的工序的第一例中的第一加压泵和第二加压泵的动作状态以及第一空气袋和第二空气袋的内压的变化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对空气袋进行加压的工序的第二例中的第一加压泵和第二加压泵的动作状态以及第一空气袋和第二空气袋的内压的变化的图。

图13是表示变形例的血压计的外观构造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在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作为血压信息测定装置用袖带,举例示出在构成为能测定最高血压和最低血压等血压值的上臂式的血压计中使用的血压计用袖带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对于相同或共同的部分在图中标注相同的符号,不重复进行其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血压计的外观构造的立体图。参照图1,对实施方式1的血压计1的概略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血压计1具备:主体10、袖带40以及作为流体供给路的空气管60。空气管60将分离构成的主体10与袖带40连接。

空气管60包括作为第一供给路的第一空气管61和作为第二供给路的第二空气管62。第一空气管61和第二空气管62例如相互分离。第一空气管61和第二空气管62分别例如由具有可挠性的树脂制的管构成。

主体10具有箱状的壳体,在其上表面具有显示部21和操作部23。主体10在测定时载置于桌子等的载置面来使用。

袖带40具有能卷绕于作为被装戴部位的上臂的带状的形状。袖带40在测定时装戴于上臂来使用,在卷绕于上臂的装戴状态下呈环状的形态。袖带40包括:外装罩45、作为第一流体袋的第一空气袋41以及作为第二流体袋的第二空气袋42。使用图2和图3,在后文对第一空气袋41和第二空气袋42的详细内容加以叙述。

外装罩45在展开的状态下具有俯视呈大致矩形的带状且袋状的形状。外装罩45包括:外侧罩构件45b,在装戴状态下位于径向外侧;以及内侧罩构件45a,在装戴状态下位于径向内侧,与上臂的表面接触。

外装罩45通过外侧罩构件45b与内侧罩构件45a重叠且它们的周缘在由斜纹带(biastape)(未图示)覆盖的状态下被接合(例如缝合、熔接等)而形成为袋状。

在外装罩45的长尺寸方向的一端部附近的外周面设有钩环紧固件(hookandloopfastener)46,在位于与该一端部相反的一侧的外装罩45的另一端部附近的内周面设有钩环紧固件47。钩环紧固件46例如由钩紧固件(hookfastener)构成,钩环紧固件47例如由环紧固件(loopfastener)构成。

这些钩环紧固件46、47能通过外装罩45卷绕于上臂而使该外装罩45的上述一端部附近的部分与上述另一端部附近的部分在上臂的表面上重叠来进行卡定。因此,通过在将袖带40卷绕于上臂的状态下使该钩环紧固件46、47卡定,在装戴状态下外装罩45固定于上臂。

图2是实施方式1的第一空气袋和第二空气袋的展开图。图3是表示对图2所示的第一空气袋和第二空气袋进行加压后的状态的剖面图。需要说明的是,图3示出与沿着图2所示的iii-iii线的部分对应的剖面图。参照图2和图3,对第一空气袋41和第二空气袋42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第一空气袋41在展开的状态下具有俯视呈大致矩形的带状且袋状的形状。第一空气袋41具有在卷绕于测定对象部位的状态下成为周向的长度方向l和与长度方向l正交的宽度方向w。

第一空气袋41具有一对外表面41a、41b和一对内表面41c、41d。

在上述一对外表面41a、41b中的一方的外表面41a设有第一管接头43。第一空气袋41通过空气经由第一管接头43进出而膨胀收缩。

第二空气袋42在展开的状态下具有俯视呈大致矩形的带状且袋状的形状。第二空气袋42的外形比第一空气袋41的外形小。第二空气袋42容纳于第一空气袋41。第二空气袋42在使第一空气袋41和第二空气袋42一起展开成平面状的状态下,位于第一空气袋4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

第二空气袋42具有一对外表面42a、42b和一对内表面42c、42d。第二空气袋42的一对外表面42a、42b分别与第一空气袋41的一对内表面41c、41d对置。

在上述一对外表面42a、42b中的一方的外表面42a设有第二管接头44。第二空气袋42通过空气经由第二管接头44进出而膨胀收缩。

第二管接头44例如设于第二空气袋42的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w的大致中央部。通过在这样的位置设置第二管接头44,能使第二空气袋42大致均匀地膨胀。

优选的是,第一管接头43在使第一空气袋41和第二空气袋42一起展开成平面状的状态下,配置于与第二空气袋42的外缘部对应的位置或该外缘部的外侧位置。

在此,上述与第二空气袋42的外缘部对应的位置或该外缘部的外侧位置是如下位置:在插接状态下、第一空气袋41未膨胀并且第二空气袋42膨胀的状态下,第一管接头43不会被第二空气袋42闭塞。因此,上述与第二空气袋42的外缘部对应的位置是指,在将第一空气袋41和第二空气袋42展开的状态下,在俯视的情况下,不仅是与第二空气袋42的外缘部重叠的位置,还包括距离第二空气袋42的外缘部一定程度的内侧的位置。

此外,优选的是,第一管接头43配置为:在使第一空气袋41和第二空气袋42一起展开成平面状的状态下,沿着与第一空气袋41的宽度方向w平行的方向和第二管接头44并排。

在实施方式1中,第一管接头43配置为:在使第一空气袋41和第二空气袋42一起展开成平面状的状态下,在上述第二空气袋的外缘部的外侧的位置,沿着与第一空气袋41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和第二管接头44并排。

第二管接头44贯通与第二空气袋42的外表面42a对置的第一空气袋41的内表面41c并被向外部拉出。

第一空气袋41和第二空气袋42优选由使用树脂片形成的袋状的构件构成。构成第一空气袋41和第二空气袋42的树脂片的材质只要是富有伸缩性且不会从内部的空间漏气的材质,就可以利用任何材质。从这样的观点出发,树脂片的优选材质可列举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软质氯乙烯、聚氨酯、聚酰胺等。

如图3所示,在测定血压时,对第一空气袋41和第二空气袋42这双方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使其膨胀。如下所述,既可以先对第一空气袋41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也可以先对第二空气袋42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

如上所述,第一管接头43在使第一空气袋41和第二空气袋42一起展开成平面状的状态下,配置于与第二空气袋42的外缘部对应的位置或该外缘部的外侧位置,由此,即使在先于第一空气袋41向第二空气袋42导入空气而使第二空气袋42膨胀的情况下,也能防止第一管接头43被第二空气袋42闭塞。由此,能可靠地向第一管接头43的内部导入空气。

此外,通过对第二空气袋42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利用帕斯卡原理,即使在向第一空气袋41的空气供给量少的情况下,也能使第一空气袋41按压测定对象部位的力增大。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血压计的功能块的构成的图。参照图4,对血压计1的功能块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主体10除了上述的显示部21和操作部23之外,还包括:控制部20、存储部22、电源部24、作为压力感测装置的第一压力p1传感器31a1、第二压力p2传感器31a2、加压泵32、作为切换阀的流路切换阀33、第一排气阀34、第二排气阀35、振荡电路51a1、振荡电路51a2、加压泵驱动电路52、切换阀驱动电路53、第一排气阀驱动电路54以及第二排气阀驱动电路55。

加压泵32、流路切换阀33、第一排气阀34以及第二排气阀35相当于对第一空气袋41和第二空气袋42的内部的空间进行加压减压的加压减压机构。

加压减压机构构成为能从对第一空气袋41和第二空气袋42中的一方的流体袋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使其膨胀的第一状态切换至维持一方的流体袋的密闭状态并且对第一空气袋41和第二空气袋42中的另一方的流体袋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使其膨胀的第二状态。

控制部20例如由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构成,是用于控制整个血压计1的单元。控制部20具有运算部25,该运算部25在袖带40装戴于作为测定对象部位的上臂的状态下,基于通过第一压力p1传感器31a1感测到的压力信息来计算出血压。

存储部22例如由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构成,是用于存储用于使控制部20等执行血压值测定用的处理步骤的程序或存储测定结果等的单元。

显示部21例如由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构成,是用于显示测定结果等的单元。操作部23是用于接受由使用者等进行的操作而将该来自外部的命令输入至控制部20、电源部24的单元。电源部24是用于向控制部20供给电力的单元。

控制部20将用于驱动加压泵32、流路切换阀33、第一排气阀34以及第二排气阀35的控制信号分别输入至加压泵驱动电路52、切换阀驱动电路53、第一排气阀驱动电路54以及第二排气阀驱动电路55。此外,控制部20将通过上述运算部25计算出的血压值作为测定结果输入至存储部22、显示部21。

需要说明的是,血压计1可以另行具有将作为测定结果的血压值输出至外部的设备(例如pc(personalcomputer:个人计算机)、打印机等)的输出部。输出部例如可以利用串行通信线路、对各种记录介质的写入装置等。

加压泵32通过向第一空气袋41和第二空气袋42的内部的空间供给空气来对第一空气袋41的内部空间和第二空气袋42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加压泵32经由空气管60向第一空气袋41和第二空气袋42供给空气。空气管60的一端侧连接于加压泵32。空气管60的另一端侧分支为连接于第一空气袋41的第一空气管61和连接于第二空气袋42的第二空气管62。

第一空气管61的顶端插入至上述第一管接头43,由此连接于第一空气袋41。第二空气管62的顶端插入至上述第二管接头44,由此连接于第二空气袋42。

加压泵驱动电路52基于从控制部20输入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加压泵32的动作。

流路切换阀33设于空气管60。具体而言,流路切换阀33设于第一空气管61与第二空气管62的分支部。流路切换阀33切换经由第一空气管61向第一空气袋41供给空气的状态(对第一空气袋41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的状态)和经由第二空气管62向第二空气袋42供给空气的状态(对第二空气袋42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的状态)。

切换阀驱动电路53基于从控制部20输入的控制信号来控制流路切换阀33的动作。

第一排气阀34连接于第一空气管61。通过开闭第一排气阀34,来维持第一空气袋41的内压,或使第一空气袋41的内部的空间对外部开放而对第一空气袋41的内压进行减压。

第一排气阀驱动电路54基于从控制部20输入的控制信号来控制第一排气阀34的动作。

第二排气阀35连接于第二空气管62。通过开闭第二排气阀35,来维持第二空气袋42的内压,或使第二空气袋42的内部的空间对外部开放而对第二空气袋42的内压进行减压。

第二排气阀驱动电路55基于从控制部20输入的控制信号来控制第二排气阀35的动作。

能通过第一压力p1传感器31a1来测定第一空气袋41的内压。能通过第二压力p2传感器31a2来测定第二空气袋42的内压。第一压力p1传感器31a1和第二压力p2传感器31a2是电容型的传感器。

第一压力p1传感器31a1的电容根据第一空气袋41的内压而变化。振荡电路51a1生成与第一压力p1传感器31a1的电容对应的振荡频率的信号,并将所生成的信号输入至控制部20。

第二压力p2传感器31a2的电容根据第二空气袋42的内压而变化。振荡电路51a2生成与第二压力p2传感器31a2的电容对应的振荡频率的信号,并将所生成的信号输入至控制部20。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血压计的测定流程的流程图。参照图5,对血压计1的测定流程进行说明。

在测定血压值时,将袖带40预先设为卷绕装戴于被测者的上臂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当操作设于主体10的操作部23来接通血压计1的电源时,从电源部24向控制部20供给电力来驱动控制部20。

如图5所示,控制部20在其驱动后首先进行血压计1的初始化(步骤s1)。在初始化中,控制部20通过控制第一排气阀34和第二排气阀35的动作来使第一空气袋41和第二空气袋42的内部的空间变为对外部开放的开放状态。

接着,控制部20等待测定开始的指示,当操作操作部23来输入测定开始的指示时,使第一排气阀34和第二排气阀35闭塞并且开始驱动加压泵32(步骤s2)。

在步骤s2中,控制部20控制流路切换阀33的动作,以使向第一空气袋41和第二空气袋42中的任一方供给空气。在第一空气袋41和第二空气袋42的内压达到规定的压力的情况下,控制部20控制流路切换阀33的动作,以使向第一空气袋41和第二空气袋42中的另一方供给空气。使用图6至图9,在后文对步骤s2中的详细动作加以叙述。

需要说明的是,规定的压力是指,在先对第一空气袋41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的情况下为第一压力p1(参照图7),在先对第二空气袋42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的情况下为第二压力p2(参照图9)。在该情况下,第一压力p1小于第二压力p2。

在该加压过程中,控制部20按照公知的步骤计算出最高血压和最低血压(步骤s3)。具体而言,控制部20在第一空气袋41和第二空气袋42这双方的内压上升的过程中,根据从振荡电路51a1获得的振荡频率来获取第一空气袋41的内压,提取叠加于所获取的第一空气袋41的内压的脉搏波信息。然后,控制部20基于所提取的脉搏波信息来计算出上述血压值。

当在步骤s3中计算出血压值时,控制部20停止驱动加压泵32,并且通过开放第一排气阀34和第二排气阀35来将第一空气袋41和第二空气袋42内的空气完全排出(步骤s4)。

此外,将作为测定结果的血压值显示于显示部21,并且将该血压值储存于存储部22(步骤s5)。

之后,控制部20等待电源断开的指令,当操作操作部23来输入电源断开的指示时,切断从电源部24对控制部20的电力供给而结束一系列的处理步骤。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对空气袋进行加压的工序的第一例的流程图。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第一例中的流路切换阀和加压泵的动作状态以及第一空气袋和第二空气袋的内压的变化的图。参照图6和图7,关于对空气袋进行加压的工序的第一例进行说明。

如图6和图7所示,在对空气袋进行加压的工序的第一例(步骤s2)中,首先对第一空气袋41进行加压(步骤s21)。具体而言,控制流路切换阀33的动作,来关闭第二空气管62侧,使第一空气管61与加压泵32连通。由此,能经由第一空气管61向第一空气袋41供给空气。在该状态下,驱动加压泵32,经由第一空气管61向第一空气袋41供给空气,对第一空气袋41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

接着,控制部20基于通过第一压力p1传感器31a1感测到的第一空气袋41的压力信息来判断第一空气袋41的内压是否达到了规定的压力(第一压力p1)(步骤s22)。在判断为第一空气袋41的内压小于规定的压力的情况下(步骤s22:否),继续对第一空气袋41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直到第一空气袋41的内压达到第一压力p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压力p1例如为50mmhg左右。

在判断为第一空气袋41的内压达到了第一压力p1的情况下(步骤s22:是),对第二空气袋42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步骤s23)。在本实施方式中,从t0开始对第一空气袋41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在t1处第一空气袋41的内压达到第一压力p1。

在对第二空气袋42进行加压的工序中,通过流路切换阀33,来关闭第一空气管61侧,使第二空气管62与加压泵32连通。由此,能经由第二空气管62向第二空气袋42供给空气。在该状态下,通过维持关闭第一排气阀34的状态来维持密闭第一空气袋41的状态。

通过继续驱动加压泵32,如图7所示,第二空气袋42的内部空间被进行加压。此时,第一空气袋41内的空气被第二空气袋42按压,由此,即使在未向第一空气袋41供给空气的状态下,第一空气袋41的内压也会上升。由此,第一空气袋41的内压和第二空气袋42的内压上升。

在第一空气袋41和第二空气袋42的内压上升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压力p1传感器31a1来感测第一空气袋41的内压的变化,控制部20内的运算部25基于所感测到的压力信息来计算出使用者的血压。

如上所述,在第一例中,加压减压机构在对第一空气袋41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而使第一空气袋41的内压达到第一压力p1后,维持第一空气袋41的密闭状态,并且对第二空气袋42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

更具体而言,控制加压泵32和流路切换阀33的动作,由此,在通过经由第一空气管61供给的流体对第一空气袋41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后,通过经由第二空气管62供给的流体对第二空气袋42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

如此,通过维持内压达到了第一压力p1的第一空气袋41的密闭状态并且对第二空气袋42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使用帕斯卡原理,即使在向第一空气袋41的空气供给量少的情况下,也能使第一空气袋41按压测定对象部位的力增大。

因向第一空气袋41的空气供给量减少,与仅使第一空气袋41膨胀来测定血压信息的情况相比,能较大地捕捉脉搏波。由此,能使测定精度提高。

此外,由于在使第一空气袋41膨胀后使第二空气袋42膨胀,因此,与不使第一空气袋41膨胀而使第二空气袋42膨胀的情况相比,在测定血压信息时,能使第一空气袋41的内表面与第二空气袋42的外表面的摩擦减轻。其结果是,能抑制摩擦导致的噪声,能抑制叠加于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的噪声。由此,能使测定精度提高。

图8是表示图5所示的对空气袋进行加压的工序的第二例的流程图。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第二例中的流路切换阀和加压泵的动作状态以及第一空气袋和第二空气袋的内压的变化的图。参照图8和图9,关于对空气袋进行加压的工序的第二例进行说明。

如图8和图9所示,在对空气袋进行加压的工序的第二例(步骤s2a)中,首先对第二空气袋42进行加压(步骤s21a)。具体而言,通过流路切换阀33,来关闭第一空气管61侧,使第二空气管62与加压泵32连通。由此,能经由第二空气管62向第二空气袋42供给空气。在该状态下,驱动加压泵32,经由第二空气管62向第二空气袋42供给空气,对第二空气袋42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

接着,控制部基于通过第二压力p2传感器31a2感测到的第二空气袋42的压力信息来判断第二空气袋42的内压是否达到了规定的压力(第二压力p2)(步骤s22a)。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压力p2大于上述第一压力p1。

在判断为第二空气袋42的内压小于规定的压力的情况下(步骤s22a:否),继续对第二空气袋42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直到第二空气袋42的内压达到第二压力p2。

在判断为第二空气袋42的内压达到了第二压力p2的情况下(步骤s22a:是),对第一空气袋41进行加压(步骤s23a)。在本实施方式中,从t0开始对第二空气袋42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在t2处第二空气袋42的内压达到第二压力p2。

在对第一空气袋41进行加压的工序中,通过流路切换阀33,来关闭第二空气管62侧,使第一空气管61与加压泵32连通。由此,能经由第一空气管61向第一空气袋41供给空气。在该状态下,通过维持关闭第二排气阀35的状态来维持密闭第二空气袋42的状态。

通过继续驱动加压泵32,如图9所示,第一空气袋41的内部空间被进行加压。此时,向第一空气袋41供给空气,并且第一空气袋41内的空气被先膨胀的第二空气袋42按压,由此,与仅使第一空气袋41膨胀的情况相比,以较少的空气供给量使第一空气袋41的内压上升。

在该情况下,也是第一空气袋41的内压上升,并且第二空气袋42的内压上升。在第一空气袋41的内压和第二空气袋42的内压上升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压力p1传感器31a1来感测第一空气袋41的内压的变化,控制部20内的运算部25基于所感测到的压力信息来计算出使用者的血压。

如上所述,在第二例中,加压减压机构在对第二空气袋42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而使第二空气袋42的内压达到第二压力p2后,维持第二空气袋42的密闭状态,并且对第一空气袋41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

更具体而言,控制加压泵32和流路切换阀33的动作,由此,在通过经由第二空气管62供给的流体对第二空气袋42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后,通过经由第一空气管61供给的流体对第一空气袋41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

如此,通过维持内压达到了第二压力p2的第二空气袋42的密闭状态并且对第一空气袋41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使用帕斯卡原理,即使在向第一空气袋41的空气供给量少的情况下,也能使第一空气袋41按压测定对象部位的力增大。

因向第一空气袋41的空气供给量减少,与仅使第一空气袋41膨胀来测定血压信息的情况相比,能较大地捕捉脉搏波。由此,能使测定精度提高。

此外,由于在使第二空气袋42膨胀后使第一空气袋41膨胀,因此,与不使第一空气袋41膨胀而使第二空气袋42膨胀的情况相比,在测定血压信息时,能使第一空气袋41的内表面与第二空气袋42的外表面的摩擦减轻。其结果是,能抑制摩擦导致的噪声,能抑制叠加于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的噪声。由此,能使测定精度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1中,举例示出设有用于感测第二空气袋42的内压的第二压力p2传感器31a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在按照上述的对空气袋进行加压的工序的第二例来测定血压信息的情况下,即使在通过流路切换阀33切换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也能通过第二压力p2传感器31a2来测定第一空气袋41的内压。因此,可以省略第一压力p1传感器31a1和振荡电路51a1。该情况下,第二压力p2传感器31a2相当于压力感测装置。

(实施方式2)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血压计的功能块的构成的图。参照图10,对实施方式2的血压计1a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在与实施方式1的血压计1相比的情况下,实施方式2的血压计1a在如下方面不同:未设有流路切换阀33,分别使用相互独立的流路和泵对第一空气袋41和第二空气袋42进行加压。

具体而言,与实施方式1的血压计1相比,实施方式2的血压计1a的空气管60a和主体10a的构成不同。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方式2的袖带40的构成与实施方式1大致相同。

空气管60a由相互独立的第一空气管61a和第二空气管62a构成。第一空气管61a的顶端侧连接于第一空气袋41的第一管接头43,第一空气管61a的基端侧连接于后述的第一加压泵32a1。第二空气管62a的顶端侧连接于第二空气袋42的第二管接头44,第二空气管62a的基端侧连接于后述的第二加压泵32a2。

与实施方式1的主体10相比,主体10a主要在如下方面不同:独立地设有用于对第一空气袋41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的第一加压泵32a1和用于对第二空气袋42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的第二加压泵32a2。

第一加压泵32a1经由第一空气管61a向第一空气袋41供给空气。第二加压泵32a2经由第二空气管62a向第二空气袋42供给空气。

主体10a包括:第一泵驱动电路52a1,用于驱动第一加压泵32a1;以及第二泵驱动电路52a2,用于驱动第二加压泵32a2。这些第一泵驱动电路52a1和第二泵驱动电路52a2基于来自控制部20的输入信号来分别控制第一加压泵32a1和第二加压泵32a2的动作。

此外,主体10a包括:第一压力p1传感器31a1,用于测定第一空气袋41的内压;以及第二压力p2传感器31a2,用于测定第二空气袋42的内压。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加压泵32a1、第一排气阀34、第二加压泵32a2以及第二排气阀35相当于对第一空气袋41和第二空气袋42的内部的空间进行加压减压的加压减压机构。即,加压减压机构包括:第一加压泵32a1,用于对第一空气袋41进行加压;以及第二加压泵32a2,用于对第二空气袋42进行加压。

加压减压机构构成为能从对第一空气袋41和第二空气袋42中的一方的流体袋进行加压使其膨胀的第一状态切换至维持一方的流体袋的密闭状态并且对第一空气袋41和第二空气袋42中的另一方的流体袋进行加压使其膨胀的第二状态。

在实施方式2的血压计1a中,依据实施方式1的测定方法来测定血压信息。具体而言,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实施与步骤s1至步骤s5同样的动作。

在步骤s2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实施依据对空气袋进行加压的工序的第一例或第二例的动作。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对空气袋进行加压的工序的第一例中的第一加压泵和第二加压泵的动作状态以及第一空气袋和第二空气袋的内压的变化的图。

如图11所示,在实施依据对空气袋进行加压的工序的第一例的动作的情况下,在停止第二加压泵32a2的状态下驱动第一加压泵32a1。由此,经由第一空气管61a向第一空气袋41供给空气,对第一空气袋41进行加压。

接着,控制部基于通过第一压力p1传感器31a1感测到的第一空气袋41的压力信息来判断第一空气袋41的内压是否达到了规定的压力(第一压力p1)。在判断为第一空气袋41的内压小于规定的压力的情况下,继续对第一空气袋41进行加压,直到第一空气袋41的内压达到第一压力p1。

在判断为第一空气袋41的内压达到了第一压力p1的情况下,对第二空气袋42进行加压。在本实施方式中,从t0开始对第一空气袋41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在t3处第一空气袋41的压力达到第一压力p1。

在对第二空气袋42进行加压的工序中,在停止第一加压泵32a1的状态下驱动第二加压泵32a2。此时,能通过设为关闭第一排气阀34的状态来维持第一空气袋41的密闭状态。

通过驱动第二加压泵32a2,如图11所示,第二空气袋42的内部空间被进行加压。此时,第一空气袋41内的空气被第二空气袋42按压,由此,即使在未向第一空气袋41供给空气的状态下,第一空气袋41的内压也会上升。

如此,在第一空气袋41和第二空气袋42的内压上升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压力p1传感器31a1来感测第一空气袋41的内压的变化,控制部20内的运算部25基于所感测到的压力信息来计算出使用者的血压。

如上所述,在依据对空气袋进行加压的工序的第一例的动作中,加压减压机构在对第一空气袋41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而使第一空气袋41的内压达到第一压力p1后,维持第一空气袋41的密闭状态,并且对第二空气袋42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

具体而言,控制部20控制加压减压机构的动作,以使在停止第二加压泵32a2的状态下驱动第一加压泵32a1,之后在停止第一加压泵32a1的状态下驱动第二加压泵32a2。

在该情况下,也能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减少向第一空气袋41的空气供给量,由此,能较大地捕捉脉搏波。其结果是,能使测定精度提高。此外,能抑制第一空气袋41与第二空气袋42的摩擦导致的噪声,能抑制叠加于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的噪声。由此,能使测定精度提高。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对空气袋进行加压的工序的第二例中的第一加压泵和第二加压泵的动作状态以及第一空气袋和第二空气袋的内压的变化的图。

如图12所示,在实施依据对空气袋进行加压的工序的第二例的动作的情况下,在停止第一加压泵32a1的状态下驱动第二加压泵32a2。由此,经由第二空气管62a向第二空气袋42供给空气,对第二空气袋42进行加压。

接着,控制部基于通过第二压力p2传感器31a2感测到的第二空气袋42的压力信息来判断第二空气袋42的内压是否达到了规定的压力(第二压力p2)。在判断为第二空气袋42的内压小于规定的压力的情况下,继续对第二空气袋42进行加压,直到第二空气袋42的内压达到第二压力p2。

在判断为第二空气袋42的内压达到了第二压力p2的情况下,对第一空气袋41进行加压。在本实施方式中,从t0开始对第二空气袋42进行加压,在t4处第二空气袋42的压力达到第二压力p2。

在对第一空气袋41进行加压的工序中,在停止第二加压泵32a2的状态下驱动第一加压泵32a1。此时,能通过设为关闭第二排气阀35的状态来维持第二空气袋42的密闭状态。

通过驱动第一加压泵32a1,如图12所示,第一空气袋41被进行加压。此时,向第一空气袋41供给空气,并且第一空气袋41内的空气被先膨胀的第二空气袋42按压,由此,与仅使第一空气袋41膨胀的情况相比,以较少的空气供给量使第一空气袋41的内压上升。

在该情况下,也是第一空气袋41的内压上升,并且第二空气袋42的内压上升。在第一空气袋41的内压和第二空气袋42的内压上升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压力p1传感器31a1来感测第一空气袋41的内压的变化,控制部20内的运算部25基于所感测到的压力信息来计算出使用者的血压。

如上所述,在依据对空气袋进行加压的工序的第二例的动作中,加压减压机构在对第二空气袋42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而使第二空气袋42的内压达到第二压力p2后,维持第二空气袋42的密闭状态,并且对第一空气袋41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

具体而言,控制部20控制加压减压机构的动作,以使在停止第一加压泵31a1的状态下驱动第二加压泵32a2,之后在停止第二加压泵32a2的状态下驱动第一加压泵32a1。

在该情况下,也能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减少向第一空气袋41的空气供给量,由此,能较大地捕捉脉搏波。其结果是,能使测定精度提高。此外,能抑制第一空气袋41与第二空气袋42的摩擦导致的噪声,能抑制叠加于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的噪声。由此,能使测定精度提高。

(变形例)

图13是表示变形例的血压计的外观构造的立体图。参照图13,对变形例的血压计的外观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与实施方式1的血压计1相比,变形例的血压计1b的空气管60b的构成不同。其他构成大致相同。空气管60b所包括的第一空气管61和第二空气管62在主体10侧被一体化。具体而言,在主体10侧,第一空气管61的躯干部与第二空气管62的躯干部被连接,第一空气管61和第二空气管62构成为双躯干型。另一方面,第一空气管61和第二空气管62在第一管接头43和第二管接头44侧被分支。如此,可以构成空气管60b。在变形例的血压计1b中,也能通过与实施方式1大致相同的测定流程来测定血压。

需要说明的是,血压计1b的空气管60b的构成当然也能适应于实施方式2的血压计1a。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2以及变形例中,作为测定方式,举例示出采用了加压测定方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当然也可以采用在对第一空气袋41和第二空气袋42进行减压时检测脉搏波的所谓的减压测定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2以及变形例中,作为流体袋,举例示出使用空气进出的空气袋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空气以外的气体或空气以外的非压缩的粘性流体进出的袋。即,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被进行流量控制的流体为压缩空气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上述公开的内容的应用对象,被进行流量控制的流体也可以是压缩空气以外的高压的气体、处于压缩环境下的液体等。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而非限定性的内容。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示出,并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符号说明

1、1a、1b血压计

10、10a主体

20控制部

21显示部

22存储部

23操作部

24电源部

25运算部

31a1第一压力p1传感器

31a2第二压力p2传感器

32加压泵

32a1第一加压泵

32a2第二加压泵

33流路切换阀

34第一排气阀

35第二排气阀

40袖带

41第一空气袋

41a、41b外表面

41c、41d内表面

42第二空气袋

42a、42b外表面

42c、42d内表面

43第一管接头

44第二管接头

45外装罩

45a内侧罩构件

45b外侧罩构件

46、47钩环紧固件

51a1、51a2振荡电路

52加压泵驱动电路

52a1第一泵驱动电路

52a2第二泵驱动电路

53切换阀驱动电路

54第一排气阀驱动电路

55第二排气阀驱动电路

60、60a、60b空气管

61、61a第一空气管

62、62a第二空气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