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25009发布日期:2018-06-19 05:17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特别是一种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的治疗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目前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细胞凋亡(apoptosis)或称程序化细胞死亡,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最后细胞脱落离体或裂解为若干凋亡小体,被其他细胞吞噬。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不同,细胞凋亡不是一件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过程,是为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主动争取的一种死亡过程。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一种基本生物学现象,在多细胞生物去除不需要的或异常的细胞中起着必要的作用。它在生物体的进化、内环境的稳定以及多个系统的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恶性肿瘤患者区别于正常人体的特点在于,其细胞可不受控制,无限分裂,具有扩散性,成为“不死”细胞。正常情况下,体内会产生各种生物活性功能肽来调节异常细胞使其恢复正常,或者直接凋亡清除异常细胞,达到保护人体的作用。但在肿瘤患者中,往往出现这种能力的缺失或者下降。细胞凋亡机制不能对肿瘤细胞产生作用。近几年,应用中药干扰肿瘤细胞生长、代谢、增殖等过程,最终触发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成为有望治疗肿瘤的新途径。如冬凌草、大黄、茯苓、人参、三七等均有良好的损伤DNA而抗白血病作用。苦参碱抗癌机制主要在于它以肿瘤细胞的DNA作为敏感的靶点。毛叶茶提取物ECPC能够诱导肿瘤细胞DNA断裂损伤。紫杉醇通过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诱导细胞凋亡。新疆紫草对多种肿瘤有抑制作用,其可选择性地抑制DNA拓扑异构酶来介导凋亡。槲皮素、莪术等体外实验电镜下可见凋亡小体,电泳分析DNA片段亦可证实细胞凋亡的存在。中药丹参能使C-myc高蛋白水平表达而诱导狼疮成纤维细胞发生凋亡;丹参酮能抑制SMMC-7721细胞的C-myc癌基因蛋白表达;榄香烯可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癌基因Bcl-2、C-myc表达减少,P53表达增加有关;如丹参酮、人参皂苷Rh2、苦参、葛根、三七、金荞麦等通过分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一些中药如人参、党参、刺五加等可刺激机体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甘草、甘草甜素等具有分泌糖皮质激素作用。这些中药可使体内激素水平升高,推测其有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对治疗激素敏感性肿瘤可应用该类中药。而且这方面研究对中医药治疗癌瘤也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及疗效评价标准,中医药调节机体功能失调,过去仅只是指调节脏腑功能的失调;而中医药诱导分化治疗是在细胞水平及基因水平上,调节其增殖与分化控制的失调。总之,中药可通过多种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如何筛选中药有效成分及有效组方来达到诱导肿瘤细胞大量凋亡的目的,使肿瘤消退或逆转肿瘤,仍需要更深层揭示,研究中药抗癌的作用机制,中药复方对肿瘤分化诱导作用的实验研究仅个别报道。并且大量的中药引起的细胞凋亡只是处于实验室阶段,实验室证明有很好的抑制肿瘤的中药,在临床实践中单凭一种药物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如何结合中医对肿瘤的认识,使研究从实验室转化为临床治疗效果依然存在障碍。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的中药对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的现状及不足:本发明从临床研究出发,从传统的单一中药研究,拓展为处方研究,从传统的实验室中中药抑制肿瘤细胞研究到结合肿瘤的中医发病机理,组方应用于临床研究,从而提出一种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方法;可促进肿瘤的瘤体的消亡,其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半夏10-15份、苍术8-10份、苦杏仁6-9份、黄芩4-6份、龙胆草6-8份,肉桂3-5份,绞股蓝15-20份、白芍10-15份、白头翁6-8份、玄参6-8份、大枣10-12枚制成。优选为:半夏15份、苍术10份、苦杏仁9份、黄芩6份、龙胆草8份,肉桂5份,绞股蓝20份、白芍15份、白头翁8份、玄参8份、大枣12枚制成。本发明可以制成多种中药剂型,中药制剂的中药药材活性成份与药用载体按任意比例组成,其中活性成份占重量比可以为0.1-99.9%,药用载体占重量比可以为99.9-0.1%。药用载体可以为淀粉、糊精、蛋白糖、蔗搪、微粉硅胶、炼蜜或其它常用载体。汤剂制备方法是:按上述配方称取:半夏、肉桂,绞股蓝、白芍、白头翁、玄参、大枣添加重量2倍的水浸泡30分钟武火烧开改文火煎煮30分钟,再添加苍术、苦杏仁、黄芩、龙胆草,混合煎煮20分钟滤过得滤液既可。颗粒剂制备方法是:按上述配方称取:半夏、肉桂,绞股蓝、白芍、白头翁、玄参、大枣添加重量2倍的水浸泡30分钟武火烧开改文火煎煮30分钟,再添加苍术、苦杏仁、黄芩、龙胆草,混合煎煮20分钟滤过得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35左右(80℃热测)稠浸膏,真空干燥,粉碎,加入适量药用载体混匀,75%酒精制粒,干燥,包装即得。细胞凋亡是机体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药物治疗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临床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开辟一条有效的肿瘤治疗途径,高效低毒的肿瘤细胞凋亡诱导剂,比直接杀伤肿瘤的治疗有明显优越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发明的内容作出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一一种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半夏10份、苍术8份、苦杏仁6份、黄芩4份、龙胆草6份,肉桂3份,绞股蓝15份、白芍10份、白头翁6份、玄参6份、大枣10枚制成。汤剂制备方法是:按上述配方称取:半夏、肉桂,绞股蓝、白芍、白头翁、玄参、大枣添加重量2倍的水浸泡30分钟武火烧开改文火煎煮30分钟,再添加苍术、苦杏仁、黄芩、龙胆草,混合煎煮20分钟滤过得滤液既可。实施例二一种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半夏12份、苍术9份、苦杏仁8份、黄芩5份、龙胆草7份,肉桂4份,绞股蓝18份、白芍13份、白头翁7份、玄参7份、大枣11枚制成。汤剂制备方法是:按上述配方称取:半夏、肉桂,绞股蓝、白芍、白头翁、玄参、大枣添加重量2倍的水浸泡30分钟武火烧开改文火煎煮30分钟,再添加苍术、苦杏仁、黄芩、龙胆草,混合煎煮20分钟滤过得滤液既可。实施例三一种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半夏15份、苍术10份、苦杏仁9份、黄芩6份、龙胆草8份,肉桂5份,绞股蓝20份、白芍15份、白头翁8份、玄参8份、大枣12枚制成;汤剂制备方法是:按上述配方称取:半夏、肉桂,绞股蓝、白芍、白头翁、玄参、大枣添加重量2倍的水浸泡30分钟武火烧开改文火煎煮30分钟,再添加苍术、苦杏仁、黄芩、龙胆草,混合煎煮20分钟滤过得滤液既可。实施例四一种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半夏15份、苍术10份、苦杏仁9份、黄芩6份、龙胆草8份,肉桂5份,绞股蓝20份、白芍15份、白头翁8份、玄参8份、大枣12枚制成;颗粒剂制备方法是:按上述配方称取:半夏、肉桂,绞股蓝、白芍、白头翁、玄参、大枣添加重量2倍的水浸泡30分钟武火烧开改文火煎煮30分钟,再添加苍术、苦杏仁、黄芩、龙胆草,混合煎煮20分钟滤过得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35左右(80℃热测)稠浸膏,真空干燥,粉碎,加入适量药用载体混匀,75%酒精制粒,干燥,包装即得。实施例五一种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半夏15份、苍术10份、苦杏仁9份、肉桂5份制成;汤剂制备方法是:按上述配方称取:半夏、肉桂,添加重量2倍的水浸泡30分钟武火烧开改文火煎煮30分钟,再添加苍术、苦杏仁、混合煎煮20分钟滤过得滤液既可。实施例六一种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黄芩6份、龙胆草8份、白芍15份、白头翁8份、玄参8份;汤剂制备方法是:按上述配方称取:白芍、白头翁、玄参、大枣添加重量2倍的水浸泡30分钟武火烧开改文火煎煮30分钟,再添加黄芩、龙胆草,混合煎煮20分钟滤过得滤液既可。实施例七一种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半夏15份、苍术10份、苦杏仁9份、肉桂5份、黄芩6份、龙胆草8份、白芍15份、白头翁8份、玄参8份;汤剂制备方法是:按上述配方称取:半夏、肉桂,白芍、白头翁、玄参、添加重量2倍的水浸泡30分钟武火烧开改文火煎煮30分钟,再添加苍术、苦杏仁、黄芩、龙胆草,混合煎煮20分钟滤过得滤液既可。实施例八一种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绞股蓝20份、大枣12枚;汤剂制备方法是:按上述配方称取:绞股蓝、大枣添加重量2倍的水浸泡30分钟武火烧开改文火煎煮50分钟滤过得滤液既可。实施例九一种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半夏15份、苍术10份、苦杏仁9份、肉桂5份、绞股蓝20份,大枣12枚;汤剂制备方法是:按上述配方称取:半夏、肉桂,绞股蓝、大枣添加重量2倍的水浸泡30分钟武火烧开改文火煎煮30分钟,再添加苍术、苦杏仁、混合煎煮20分钟滤过得滤液既可。实施例十一种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黄芩6份、龙胆草8份、白芍15份、白头翁8份、玄参8份、绞股蓝20份、大枣12枚;汤剂制备方法是:按上述配方称取:绞股蓝、白芍、白头翁、玄参、大枣添加重量2倍的水浸泡30分钟武火烧开改文火煎煮30分钟,再添加黄芩、龙胆草,混合煎煮20分钟滤过得滤液既可。本发明中药物:半夏化痰类中药性味:辛、温、有毒;归经:归脾、胃、肺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用于湿痰咳嗽,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瘿瘤痰核,痈疽肿毒。杏仁镇咳类中药性味:苦,微温、有小毒;归经:归肺、大肠经;功效: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主治:用于咳嗽气喘,肠燥便秘。苍术舒筋活络类中药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脾、胃经;功效:燥湿健脾,辟秽,祛风湿;主治:用于湿浊中阻,腹胀呕恶,风寒湿痹,足膝肿痛,风寒感冒,雀目夜盲。肉桂温里类中药性味:辛、甘,热;归经:归肾、脾、心、肝经;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主治:用于肾阳不足,阳瘘宫冷,脘腹冷腹,寒痹腰痛,寒疝腹痛,寒凝血瘀,经闭痛经,胸痹心痛。龙胆草清热燥湿类中药性味:苦,寒;归经:归肝、胆经;功效:清热燥湿,泻肝火;主治:用于湿热黄疸,阴肿,白带,肝胆实火,目赤耳聋,高热惊风。黄芩清热燥湿类中药性味:苦,寒;归经:归肺、胆、胃、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用于湿温,黄疸,泻痢,热淋,高热烦渴,肺热咳嗽,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热不安。白芍补血类中药性味:苦、酸,微寒;归经:归肝、脾经;功效: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主治:用于月经不调,崩漏,虚汗,脘腹急痛,胁肋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白头翁清热解毒类中药性味:苦,寒;归经:归大肠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玄参清热凉血类中药性味:苦、甘、咸、寒;归经:归肺、胃、肾经;功效:清热凉血,解毒散结,滋阴生津;主治:用于热入营分,身热夜甚,血热发斑,咽喉肿痛,痈肿疮毒,肠燥便秘。绞股蓝补气类中药性味:性寒,味苦;归经:归肺经、脾经、肾经;功效:清热解毒、止咳祛痰。大枣补气类中药性味:甘,温;归经:归脾、胃经;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主治: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血虚萎黄,妇女脏躁。申请人通过临床研究得出:中医对胃癌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统一的认识。通过大样本的临床证候分析,并参考相关临床资料,发现胃癌的中医基本病理机制为脾胃虚弱,寒热阻结,中焦升降失调,即其病机以正虚兼邪实(寒湿、痰浊和热毒)为多见,总体呈现本虚标实的特点,原因,可能由于饮食不节,寒温不适,恣食生冷,饥饱不匀,引起脾胃功能失调,运化失司,寒湿痰浊阻滞中焦,久郁不去,化生热毒;寒热错杂,阻结中焦,反而又加重了中焦升降功能的失调,渐而形成症瘕积聚。本发明全方由辛苦温开、苦寒降气、甘温3组药物配伍构成,大致可以分为,一是辛苦温开药,半夏与肉桂、苍术、苦杏仁;二是苦寒解毒药,黄芩、龙胆草、白芍、白头翁、玄参;三是甘温药,绞股蓝、大枣。第一组与第二组治病驱邪,第三组扶正补虚。结构严谨,药少力专,十分符合胃癌的中医病机。以辛苦温开,苦寒降气调畅气机为根本。升降同调,以复中焦之升降。同时益气健脾,调理脾胃以扶正,清热凉血解毒具有寒热并用,温而不燥,寒而不遏之特,契合了消化道肿瘤\"中焦气机升降功能失调\"的病机,半夏辛苦温,归脾、胃、肺经;它的主要作用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其降逆作用优于其他药物。半夏是燥湿药,湿去,热邪才能散去。湿邪从二便排出需要降气,而半夏是降气的主要药物,以降胃气为主。胃气降了,其他该降的就会随之而降。一味半夏虽然功效权,但是作用小,用苍术配合燥湿,用杏仁辅助降气,使半夏燥湿降气之力更显著,半夏:苍术,苦杏仁、共为君药。湿邪属阴,在没有形成痰结以前,温化是最好的办法。解决湿热郁结的方法是祛湿为主,清热为辅。“湿去热孤”。要解决闭塞的病态,就要有辛味药,半夏、肉桂都是辛味药,走而不守,“辛以散痞”,有利于消散内郁的湿浊及其形成的痰湿。“佐君者为臣”,肉桂属辛温药物,为本方臣药,可以温化中焦湿气。主药将湿邪解决了,里边的热邪还要“清热解毒药”帮助透发。黄芩是入心经与肺经,一般不作胃经药用,中医学认为,在五脏之中,主升降的是脾与胃,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肝之清气随脾之清气升达,肺之浊气随胃之浊气下降。也就是说肝气的舒达可以帮助脾气的升清,肺气的肃降有利于胃气的降浊。黄芩可以祛湿热,通水道,通血道,性质是往下走的,这便是要用黄芩清肃肺气的原因。肝藏血,血为气之母,龙胆草、白芍、白头翁、玄参归肝经,清热解毒,疏肝养血,调气,黄芩、龙胆草、白芍、白头翁、玄参为本方佐药。绞股蓝、大枣为使药,一是补益脾胃之气,气足有利于湿气的消散;二是利于清气上升,清气上升才能利于浊气下降。本发明可以使“中气得和,上下得通,阴阳得位,水升火降。本发明通过长期的临床及大量的资料研究从众多的中药中选取药物取得很好的效果:1材料1.1实验动物:家兔,体重2.0-2.5kg,共20只,由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2药物及试剂:本发明药材由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附属医院提供,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培养液: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消化液:0.25%胰蛋白酶消化液;5一氟尿嘧啶(5-FU):临用时用RPMI-1640培养液稀释至所需浓度;RPMI-1640由上海经科化学科技有限公司;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细胞由河南中医药大学细胞室引进。2方法2.1药物制备:依据原方比例,按中医理论及配伍规律分为9组:实施例一一种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半夏10份、苍术8份、苦杏仁6份、黄芩4份、龙胆草6份,肉桂3份,绞股蓝15份、白芍10份、白头翁6份、玄参6份、大枣10枚制成。实施例二一种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半夏12份、苍术9份、苦杏仁8份、黄芩5份、龙胆草7份,肉桂4份,绞股蓝18份、白芍13份、白头翁7份、玄参7份、大枣11枚制成。实施例三一种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半夏15份、苍术10份、苦杏仁9份、黄芩6份、龙胆草8份,肉桂5份,绞股蓝20份、白芍15份、白头翁8份、玄参8份、大枣12枚制成;实施例五一种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半夏15份、苍术10份、苦杏仁9份、肉桂5份制成;实施例六一种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黄芩6份、龙胆草8份、白芍15份、白头翁8份、玄参8份;实施例七一种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半夏15份、苍术10份、苦杏仁9份、肉桂5份、黄芩6份、龙胆草8份、白芍15份、白头翁8份、玄参8份;实施例八一种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绞股蓝20份、大枣12枚;实施例九一种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半夏15份、苍术10份、苦杏仁9份、肉桂5份、绞股蓝20份,大枣12枚;实施例十一种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黄芩6份、龙胆草8份、白芍15份、白头翁8份、玄参8份、绞股蓝20份、大枣12枚;将各组药物按照各自实施例的方法制备成汤剂,实施例药液浓缩为含生药2g/ml,其实施例煎后浓缩体积与全方煎液相同,使各配伍组合中组成药生药浓度与全方中各相应生药浓度相同。2.2含药血清的制备:方法,每组选家兔2只,实验前禁食12小时,灌胃给药,各药物组每只家兔灌服试验药物,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剂量;每次26ml/kg体重,相当于60kg成人日服用量的10倍;给药方式:连续灌胃3次,第1,2次间隔20小时,第2,3次间隔4小时;采血时相:第3次给药后2小时无菌条件下心脏采血,静置4小时,3000转/min离心20min,分离血清(药物血清,DS),同种条件下药物血清混匀,56℃,30分钟水浴灭活,-20℃冰箱保存备用;经培养实验没有微生物生长。2.3BGC-823细胞培养:细胞培养BGC-823胃癌细胞株置于50mL培养瓶.加入1640培养液(含10%小牛血清)6m1,置37℃、饱和湿度、含5%CO2的CO2细胞培养箱中无菌培养,细胞2一3天传代I次。2.4采用MTT法测定配伍药组含药血清对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的BGC-823细胞,细胞存活率达95%以上,先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培养细胞,再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配成单个细胞悬液,以每孔1X104个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每孔体积200μL。在细胞液中加人最终浓度分别为5%,10%的实施例一、二、三、五、六、七、八、九、十的兔血清,各浓度设3个平行孔,并设正常兔血清对照组及5-FU阳性对照组,平行做3板,将培养板放人CO2培养箱,在37℃,5%CO2及饱和湿度条件下分别培养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每孔加人MTT溶液(5mg/ml)20μL,37℃继续孵育4小时后,终止培养,小心吸弃孔内培养上清液。每孔加人150μLDMSO,振荡10分钟,使甲瓒充分溶解,在490nm波长下,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定各孔光吸收值(A),按下列公式求出细胞存活率,即细胞存活率(%)=试验组光吸收值(A)/对照组光吸收值(A)X100%。每个样品计数3次,根据其3次实验结果求平均值和标准土S、n=3),2.5BGC-823细胞DNA的提取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取一瓶对数生长期的BGC-823细胞,细胞存活率达95%以上。用含有青霉素、链霉素各100U/ml,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将细胞数调节为2X106个/ml,放在培养瓶中,置培养箱培养24小时细胞生长旺盛期,弃去原培养液,加人终浓度分别为5%,10%的实施例一、二、三、五、六、七、八、九、十的兔血清培养液作为实验组,不含药的兔血清培养液作为对照组,含100μg/ml5-FU的培养液作为阳性对照组,置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弃去上清液。细胞用0.25%的胰蛋白酶消化后,加RPMI-1640终止反应,离心,弃去上清。将上述细胞用PBS液洗涤3次,离心,弃去上清液,加DNA缓冲液孵育10分钟,离心,去上清,加人蛋白酶K,SDS过夜。第2天加人饱和酚,氯仿/异丙醇剧烈混匀,真空干燥,溶于TE液中,4℃冰箱保存。取提取的DNA液,在0.5%琼脂糖凝胶中电泳2小时,溴化乙啶染色,紫外灯下观察,并摄影。2.6采用S-P免疫组化法测定及配伍药组含药血清对BGC-823细胞bcl-2表达的影响:取I瓶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细胞存活率达95%以上。用含有青霉素、链霉素各100U/ml,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将细胞数调节为2X104个/ml,在直径为5cm培养皿中放置3小块玻片,将调好浓度的BGC-823细胞液接种于培养皿中,置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弃去原培养液,加人终浓度分别为5%,10%的实施例一、二、三、五、六、七、八、九、十兔血清的培养液作为实验组,不含药的细胞培养液作为对照组,置培养箱中继续培养48小时,取出玻片用PBS液冲洗2-3次,用95%的酒精固定,室温干燥。(S-P免疫组化法)将上述已固定的细胞用PBS液冲洗,加柠檬酸修复液高温修复抗原,再用PBS液冲洗,加过氧化酶阻断剂,室温孵育10分钟,用PBS液冲洗后,加非免疫性动物血清,室温孵育10分钟,甩去血清,加抗原(bcl-2),4℃冰箱过夜。再用PBS缓冲液冲洗,加生物素标记的二抗,室温孵育10分钟,PBS缓冲液冲洗,加链亲和素一过氧化物酶溶液,室温孵育10分钟,用DAB显色液显色((5-15分钟),自来水冲洗后,再用苏木素复染,无水乙醇脱水,用中性树胶封片后阅片,并摄影。结果判断:bcl-2阳性的肿瘤细胞胞膜、胞浆均呈棕色;计数100个肿瘤细胞中阳性细胞百分率,即阳性细胞百分率(%)=阳性细胞数/计数的总细胞数x100%,2.7统计学方法:采用方差分析(ANOVA)后,多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用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t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结果3.实施例配伍药组对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附表示,与正常组(空白)比较,本发明各配伍药组含药血清对BGC-823细胞的存活率都有一定的影响,且在48小时最为明显,细胞存活率随含药血清浓度的上升而表现出显著的剂量一效应关系(p<0.05或P<0.01);与阳性对照组(5-FU)比较,本发明各配伍药组含药血清处理的BGC-823细胞存活率均较高,但差异无显著性;各配伍药组组间比较,时实施例1、2、3显著低于实施例10、9、8(p<0.05);实施例1、2、3显著低于实施例5、6、7(P<0.05);苦降组实施例5、6、7显著低于实施例10、9、8(P<0.05)。各配伍药组含药血清药效总体表现为;实施例3>实施例2>实施例1>实施例7>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9>实施例10>实施例8。3.2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与MTT实验基本一致,实施例10、8、9组含药血清作用于BGC-823细胞48小时后,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未见明显的“梯状带”。而实施例1、2、3、5、6、7含药血清浓度在10%作用48小时后,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典型的“梯状带”,尤以实施例1、2、3明显,可能是由于低浓度的实施例10、8、9组含药血清处理的BGC-823细胞DNA断裂不够充分。3.3配伍药组含药血清对BGC-823细胞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显色结果示,bcl-2在单纯细胞培养液组(对照组)呈现高表达(细胞膜、胞浆均呈深棕色),实施例10、8、9显色较单纯细胞培养液组稍弱,但不明显;实施例1、2、3组显色明显较单纯细胞培养液组淡,呈现低表达,其中浓度为10%的实施例1可使bcl-2阳性细胞百分率降至30.5%;实施例5、6、7组显色比较有一定的差异,但不显著。提示实施例1、2、3的配伍形式诱导BCG-823细胞凋亡的作用机理与下调bcl-2表达有关。临床观察及疗效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6年4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100例,年龄26~71岁,平均(49.7±8.5)岁;胃癌32例,食道癌40例,大肠癌28例;1.2方法:中药汤剂组成药物包括:由以下重量份的:半夏15份、苍术10份、苦杏仁9份、黄芩6份、龙胆草8份,肉桂5份,绞股蓝20份、白芍15份、白头翁8份、玄参8份、大枣12枚制成;汤剂制备方法是:按上述配方称取:半夏、肉桂,绞股蓝、白芍、白头翁、玄参、大枣添加重量2倍的水浸泡30分钟武火烧开改文火煎煮30分钟,再添加苍术、苦杏仁、黄芩、龙胆草,混合煎煮20分钟滤过得滤液既可。1剂/d,水煎服,合并煎液约4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1个月为一个疗程,2个月后评价疗效。1.3观察指标:⑴临床疗效:将临床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4个等级,其中病灶完全消失且时间超过4周为CR;治疗后病灶最大长径及最大垂直径相乘后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减少程度超过50%,其他病灶无变化,无新病灶出现时间超过4周为PR;病灶最大长径及最大垂直径相乘后缩小程度不足50%,增大程度不足25%,无新病灶出现时间超过4周为SD;病灶最大长径及最大垂直径相乘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大且程度在25%以上或有新病灶出现为PD。总有效=CR+PR。⑵免疫功能变化:分别于治疗前后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3mL,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包括CD4+、CD8+、CD4+/CD8+)。⑶生活质量:根据治疗前后卡氏评分(KPS)变化情况将生活质量分为提高、下降、稳定3个级别,其中治疗后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增加程度不低于10分为提高;治疗后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减少程度不低于10分为下降,治疗后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在提高与降低之间为稳定。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数据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临床试验结果:⑴患者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后统计临床疗效,服用本药后患者完全缓解有34.00%,部分缓解有25.00%,稳定病情达20.00%,总有效率达到79.00%。表1临床疗效统计结果⑵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8+与治疗前比较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结果见表2;表2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组别时间CD4+(%)CD8+(%)CD4+/CD8+治疗前37.02±4.4534.35±5.061.08±0.85观察组治理后45.36±6.8933.08±8.571.89±0.31⑶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的比较:表3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的统计结果组别提高下降稳定观察组57(57.00%)*25(25.00%)*18(18.00%)*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稳定或提高的患者比例达到75.00%,可见本发明的药物制剂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术后病情复发比例显著降低。典型病例病例一:周某,男,39岁。患者因上腹部疼痛,胃胀、恶心、呕吐3天,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癌,后在确诊为胃癌后行切除手术,又经多次化疗和放疗。2008年2月复查时发现胃部出现新的肿块,并伴随上腹疼痛。服用实施例3的治疗胃癌的中药1日2次,一次一包,2个月为一疗程,患者用药后自觉精神状态佳,体力恢复,食欲增加,大小便正常,体重增加,一个疗程后症状好转,原方加减继服六个疗程。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CT检查病灶消失,随访5年内一直存活。病例二:常某,男,43岁。患者反复上腹部隐痛10年余,按“胃溃疡”反复治疗,效果不佳。患者于2011年3月疼痛症状有逐渐加重。经过CT检查发现胃部有阴影,后确诊为胃癌遂化疗,疗效不佳.改服用实施例3的治疗胃癌的中药1日2次,一次一包,2个月为一疗程,2个疗程腹水消失,食欲增加,原方继服六个疗程,癌肿蔓延得到控制后,采用实施例3的治疗胃癌的中药持续服用,随访存活3年8个月后死亡.病例三:李某,男,35岁。患者于2010年5月因恶心、呕吐并伴有吞咽困难,体重减轻去医院就诊,CT发现胃部肿块后确诊为责门胃底癌。5月20日到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胃大部手术切除,术后送病理检查报告提示:胃小弯低分化腺癌,浸及浆膜层,浆膜层淋巴结2枚有癌细胞转移,10月22日开始口服化疗药,后感体质虚弱,体重减轻,解小便困难,尤其晚间为甚,并纳差、乏力、便秘等症状,于10月30日来我院治疗,给予本发明实施例3中药制剂,1日2次,一次一包,2个月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恶心呕吐感消失,进食正常,原方继服两个疗程,去医院复查胃部肿块消失,随访存活至今。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