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29647发布日期:2018-06-19 19:1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当归8~10份、白花蛇15~20份、决明子10~15份、板蓝根20~30份、鱼腥草15~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当归8份、白花蛇15份、决明子15份、板蓝根20份、鱼腥草20份。

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按以下重量份配比称取各原料:当归8~10份、白花蛇15~20份、决明子10~15份、板蓝根20~30份、鱼腥草15~20份;

S2,将S1称取的各原料混合,向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相当于各原料总重量10倍的0.6g/100ml的碳酸氢钠溶液,浸泡2d,然后煮沸10~15min,过滤掉药渣,收集滤液;

S3,向S2的滤液加入0.05mol/l的盐酸溶液,调节pH至7.0,得到中性药液;

S4,将S3的中性药液煮沸5~10min后,脱色处理,得到脱色药液;

S5,将S4的脱色药液旋转蒸发至体积为所述碳酸氢钠溶液体积的1/10,得到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色处理采用极性吸附剂和非极性吸附剂进行脱色,所述极性吸附剂为硅胶,所述非极性吸附剂为活性炭或者硅藻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眼表疾病的外用中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中性药液煮沸5~10min后,依次流经非极性吸附剂柱和极性吸附剂柱进行脱色,其中非极性吸附剂柱的直径为50cm,高度为50cm;极性吸附剂柱的直径为40cm,高度为60cm。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