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温艾灸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2601发布日期:2018-08-14 16:55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艾灸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恒温功能的艾灸床。



背景技术:

艾灸治疗法是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证广、疗效显著、经济安全,并具有温热刺激,免疫调节,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拔毒泄热,防病保健等功效,深受国内群众的欢迎。目前,很多中医理疗的场所都会设置艾灸床,用户平躺在艾灸床上即可实现艾灸过程。

为了避免艾条燃烧温度过高而烫伤人体,中国专利cn205729778公开了一种艾灸床,该艾灸床可以根据需要独立操作任一灸区的温度和定时,也可同时操作三个灸区,有利于人体不同对热感和治疗效果的不同需要。但是上述艾灸床需要设置定时温度控制器和相关线路,不仅结构复杂,而且成本较高。

中国专利cn105476841公开了一种白穴艾灸床,该艾灸床通过三重过滤层控制艾条燃烧的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温度,从而将温度波幅控制在40-48℃,安全可靠,结构简单。

然而,上述艾灸床的三重过滤层在艾灸过程中将吸入艾条燃烧产生的物质,在多次使用后,其过滤的效率将会降低,而且当三重过滤层饱和以后,将无法继续起到过滤效果。经常更换三重过滤层也将会大大增加艾灸床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恒温艾灸床,所述艾灸床包括:主体和罩盖,所述主体具有艾灸腔,所述艾灸腔具有多个排气孔,所述排气孔贯穿是艾灸腔,所述艾灸腔的容积范围为24000000-108000000mm3,多个排气孔的总面积为8000-36000mm2,所述罩盖包括:网板,所述网板由铝材制成,所述网板可覆盖所述艾灸腔,所述网板上具有多个艾灸孔,所述艾灸孔与所述艾灸腔正对。

优选地,所述主体还具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艾灸腔分隔成多个容腔,所述分隔板具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为三个,三个排气孔等距排列。

优选地,所述容腔为四个,四个容腔呈一字排列,所述容腔的容积为6000000-27000000mm3,单个连通孔的面积为200-500mm2

优选地,所述网板上具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位于所述网板的边缘且向下倾斜。

优选地,所述罩盖还包括:转动支架,所述转动支架分别与所述网板和所述主体形成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体具有面板,所述面板上还具有艾灸开口,所述艾灸腔与所述艾灸开口正对。

优选地,所述面板下方环绕有棉布。

优选地,所述主体还具有四个支撑脚和四个横支板,所述面板为长方体形状,四个支撑脚分别支撑所述面板的四个角部,相邻的两个支撑脚通过所述横支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艾灸腔由多个侧面板与多个端面板闭环连接形成,所述侧面板与所述横支板之间以及所述端面板与所述横支板之间分别形成有缓冲腔。

优选地,所述艾灸腔的内壁覆盖有铝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艾灸床一方面可以实现恒温效果,有足够高度温度且不会烫伤人体,另一方面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不需要更换过滤材料,能长期维持恒温效果。此外,铝板吸热和散热速度快,使用结束后可快速降温,冷却后艾灸的残留更容易清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的艾灸床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涉及的主体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涉及的主体的底部视图;

图4为本发明涉及的网板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涉及的转动支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艾灸床包括:主体1和罩盖2,主体1具有容纳艾条的艾灸腔10,罩盖2覆盖在艾灸腔10的上端。当艾灸床使用时,艾条产生的物质和热量透过罩盖2传送至人体,从而起到艾灸效果。定义一个长度方向l、一个宽度方向w和一个高度方向h,长度方向l、宽度方向w与高度方向h之间相互两两垂直。

结合图2所示,主体1由木材形成,主体1包括:面板11、多个支撑脚12、多个横支板13、底板14、多个侧面板15、多个端面板16和分隔板17。面板11上具有头部孔111和艾灸开口112,用户平卧在艾灸床上时,头部可以放入头部孔111,罩盖2位于艾灸开口112上。多个支撑脚12用于支撑面板11的下表面。侧面板15和端面板16上都具有多个排气孔101,多个侧面板15与多个端面板16形成闭环连接,多个侧面板15和两个端面板16的下端分别底板14连接,形成艾灸腔10,艾灸腔10与艾灸开口112正对,排气孔101贯穿艾灸腔10。分隔板17将艾灸腔10分隔成多个容腔100,分隔板17上具有连通孔102,相邻的容腔100通过连通孔102连通。位于中部的容腔100通过连通孔102将一部分多余的热量和气体传输至位于端部的容腔100,另一部分通过排气孔101排出,位于端部的容腔100通过排气孔101将多余的热量和气体排出。

具体地,面板11为长方体形状,支撑脚12为四个,四个支撑脚12分别支撑面板11的下表面的四个角部。横支板13也为四个,相邻的两个支撑脚12通过横支板13连接,从而加强艾灸床的承重能力。更具体地,主体1还包括:斜支板18,相邻的两个横支板13通过斜支板18连接,从而进一步加强艾灸床的承重能力。

具体地,面板11下方环绕有棉布3,通过棉布3可以吸附艾条燃烧时产生的部分气味及气体中的灰尘,防止其扩散至周围的空气中。

更具体地,侧面板15与横支板13之间以及端面板16与横支板13之间分别形成有缓冲腔103(即形成间隙),缓冲腔103能减慢气体排出的速度,使棉布3更充分地吸收气体。

更具体地,主体1由松木制成,松木可起到吸收气体效果,加强缓冲腔103的吸附作用,从而进一步防止气体扩散。

更具体地,艾灸腔10的内壁覆盖有铝片,一方面提高恒温效果,另一方面在艾灸过程中可防止气体被主体1吸收,避免容腔100内壁难以清洁的情况。

具体地,容腔100为四个,四个容腔100沿长度方向l呈一字排列,包括:三个第一容腔100a和一个第二容腔100b。第二容腔100b位于比第一容腔100a更远离头部孔111的位置,且第二容腔100b的容积小于第一容腔100a的容积。第二容腔100b为用户脚部的位置,对脚部的艾灸温度需要稍微高于身体其他部分的温度,故第二容腔100b的容积较小,积聚的热量较多。

更具体地,多个侧面板15包括:两个第一侧面板15a和两个第二侧面板15b,两个第一侧面板15a相对立设置,两个第二侧面板15b相对立设置,第二侧面板15b位于比第一侧面板15a更远离头部孔111的位置,第二侧面板15b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第一侧面板15a之间的距离。

在本发明中,艾灸腔10沿长度方向l的长为1200-1800mm,沿宽度方向w的宽为400-600mm,沿高度方向h的高为50-100mm,艾灸腔10的容积为24000000-108000000mm3。多个排气孔101的总面积为8000-36000mm2

其中,容腔100沿长度方向l的长为300-450mm,容腔100的容积为6000000-27000000mm3。分隔板17上连通孔102为三个,三个连通孔102等距排列,单个连通孔102的面积为200-500mm2,三个等距排列的排气孔101能使热量传递更加均匀。

如图4和图5所示,罩盖2包括:网板21和转动支架22,转动支架22分别与网板21和主体1形成连接,从而使网板21可绕主体1转动,覆盖或打开容腔100。

网板21由铝材制成,网板21上具有多个艾灸孔211和倾斜部212。多个艾灸孔211位于网板21的中部,并且沿高度方向h与容腔100正对,倾斜部212位于网板21的边缘且向下倾斜。艾灸过程中艾条燃烧产生的热量和物质穿过艾灸孔211到达人体,倾斜部212可防止上述热量和物质从网板21的边缘泄漏。

转动支架22包括:固定板211、转动板222、转轴筒223和翻转轴224,固定板211与主体1形成连接,转动板222与网板21形成连接,转轴筒223位于转动板222上,翻转轴224位于固定板221上,翻转轴224插入转轴筒223,从而使转动板222可相对固定板211转动。

将艾灸床设置成不同容积范围的艾灸腔10和不同材质的网板21,进行温度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可见,本发明设置的改变艾灸腔容积与排气孔面积之间的比例以及网板的材质为最优选择,改变比例或材质后都无法起到合适的恒温效果。此外,将网板设置成木材的话,温度虽然能勉强满足需求,但木材吸附能力强,吸收艾灸产生的气体及灰尘后极难清洁,因此也并不能作为最合适的材质。

综上,本发明的艾灸床,一方面可以实现恒温效果,有足够高的温度且不会烫伤人体,另一方面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不需要更换过滤材料,能长期维持恒温效果。此外,铝板吸热和散热速度快,使用结束后可快速降温,冷却后艾灸的残留物质更容易清洁。

特别指出的是,本发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