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专用输液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50698发布日期:2018-11-07 09:50阅读: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液椅,尤其涉及一种儿科专用输液椅。

背景技术

儿科是现代医学的一个分支,专门医疗患病的婴儿、儿童及青少年。最大的年龄限制介乎十四至二十一岁之间。

输液又名打点滴或者挂水。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注射液。通常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不含防腐剂或抑菌剂。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进入静脉,以补充体液、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

因为输液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在儿童输液时,通常由家长将儿童抱在怀里,安抚儿童,并制止儿童随意摆动手臂导致针头脱落,这样容易使得家长感到疲惫;而且儿童通常较为好动,家长长时间的将儿童抱在怀里,限制了儿童的自由,儿童容易感到不快,而普通输液设备较为笨重,不便于移动,若任由儿童移动,而由人手工搬动输液设备跟在儿童身后,这样不仅让人感到疲惫,还有可能导致吊瓶撞击输液设备,导致吊瓶破裂,带来安全隐患,也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亟需研发一种可以让儿童自由移动、能随儿童移动而移动、且能防止吊瓶撞击输液设备的儿科专用输液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家长抱着儿童输液束缚了儿童,让儿童感到不悦;输液设备笨重不便移动;吊瓶容易撞击输液设备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让儿童自由移动、能随儿童移动而移动、且能防止吊瓶撞击输液设备的儿科专用输液椅。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科专用输液椅,包括有圆形板、带子、支脚、轮子、l形连接板、伸缩杆、卡住装置、轴承座、第一钩子和吊瓶固定装置,圆形板上侧中部开有通孔,圆形板下侧左部连接有带子,带子的另一端与圆形板下侧右部相连接,圆形板底部前后左右四侧均连接有支脚,支脚底部均铰接连接有轮子,圆形板下侧左部连接有l形连接板,l形连接板上侧左部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顶端设有卡住装置,卡住装置包括有l形支杆、第一导套、第一插杆、卡块、轴承座和第一钩子,伸缩杆左侧中部开有插孔,伸缩杆左侧中部连接有l形支杆,l形支杆位于插孔左下方,l形支杆左侧顶部连接有第一导套,第一导套内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插杆,第一插杆的右部位于插孔内,第一插杆中部的上下两侧均连接有卡块,伸缩杆上部安装有轴承座,轴承座右侧中部连接有第一钩子,第一钩子上挂有吊瓶,伸缩杆顶部右侧设有吊瓶固定装置,吊瓶固定装置包括有凹形板、第二导套、第一导杆、弧形压块和第一弹簧,伸缩杆顶部右侧连接有凹形板,凹形板前侧右部连接有第二导套,第二导套内滑动式连接有第一导杆,第一导杆左端连接有弧形压块,弧形压块与吊瓶右侧中部相接触,第一导杆右部上下两侧均连接有第一弹簧,两根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凹形板右端的上侧和下侧相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盖板、第一支杆、第三导套、第二导杆、连接块和第二弹簧,通孔左侧上部的圆形板上铰接连接有盖板,盖板下部开有第一插槽,圆形板上侧左部连接有第一支杆,第一支杆顶端连接有第三导套,第三导套内滑动式连接有第二导杆,第二导杆右侧穿过第一插槽,第二导杆左端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右侧上下两部均连接有第二弹簧,两根第二弹簧的右端分别与第三导套的上下两部相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第二支杆、第一螺栓和垫块,支脚的内侧上部均连接有第二支杆,第二支杆的底部中部均开有螺纹孔,螺纹孔内均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螺栓,第一螺栓的底端均连接有垫块。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第二钩子、螺母和第二螺栓,轴承座底部左右两侧均开有第二插槽,轴承座左侧中部连接有第二钩子,伸缩杆顶部左侧连接有螺母,螺母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螺栓,第二螺栓的上部位于左侧的第二插槽内。

当儿童需要输液时,家长可将儿童放在圆形板上的通孔中,使儿童跨坐在带子上,轮子使得设备便于移动,让设备可以随着儿童的移动而自由移动,防止儿童在移动的过程中不慎将针头拔出,然后医护人员将第一插杆向左移动将第一插杆抽出插孔,此时医护人员可调整伸缩杆的高度,使得伸缩杆顶部的第一钩子与儿童的手之间的距离达到规定的要求,伸缩杆调整完毕后,医护人员将第一插杆向右移动对伸缩杆进行固定,接着,医护人员将第一导杆向右拉动,第一弹簧拉伸,第一导杆带动弧形压块向右移动,此时医护人员将吊瓶本体挂在第一钩子上,然后松开第一导杆,第一弹簧恢复,第一导杆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左移动,第一导杆带动弧形压块向左移动将吊瓶本体固定,防止在儿童移动时,吊瓶本体撞击伸缩杆导致吊瓶破裂,当儿童输液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设备收好即可。

因为还包括有盖板、第一支杆、第三导套、第二导杆、连接块和第二弹簧,通孔左侧上部的圆形板上铰接连接有盖板,盖板下部开有第一插槽,圆形板上侧左部连接有第一支杆,第一支杆顶端连接有第三导套,第三导套内滑动式连接有第二导杆,第二导杆右侧穿过第一插槽,第二导杆左端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右侧上下两部均连接有第二弹簧,两更第二弹簧的右端分别与第三导套的上下两部相连接,当儿童感到疲惫,不愿站立输液时,家长可向左移动连接块,第二弹簧拉伸,连接块带动第二导杆向左移动,此时家长可将盖板顺时针旋转,然后家长松开连接块,第二弹簧恢复带动连接块向右移动,连接块带动第二导杆向右移动,家长将儿童抱起,然后将盖板盖在通孔上,然后家长可坐在盖板上,将儿童抱在怀中输液。

因为还包括有第二支杆、第一螺栓和垫块,支脚的内侧上部均连接有第二支杆,第二支杆的底部中部均开有螺纹孔,螺纹孔内均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螺栓,第一螺栓的底端均连接有垫块,将长抱着儿童进行输液之前,医护人员首先将旋动第一螺栓使之向下移动,第一螺栓带动垫块向下移动,使得轮子不与地面相接触,这样可防止设备移动,提高安全性,当儿童站立输液时,医护人员再旋动第一螺栓使之向上移动,第一螺栓带动垫块向上移动,使得轮子重新与地面相接触即可。

因为还包括有第二钩子、螺母和第二螺栓,轴承座底部左右两侧均开有第二插槽,轴承座左侧中部连接有第二钩子,伸缩杆顶部左侧连接有螺母,螺母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螺栓,第二螺栓的上部位于左侧的第二插槽内,有时由于治疗需要,儿童需要一次输液多瓶,医护人员可先将第一个吊瓶挂在第一钩子上,将第二个吊瓶挂在第二钩子上,当第一瓶输完后,医护人员旋转第二螺栓使之向下移动,将第二螺栓转出第二插槽,然后将轴承座旋转180度,将第二个吊瓶转至吊瓶固定装置处,然后再将下一瓶挂在第一钩子上,如此往复,便于医护人员调换吊瓶。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通过设置了轮子,使设备便于移动,实现了让儿童在输液时能够自由移动的效果,同时输液设备也能随之移动;本发明还通过设置了吊瓶固定装置,有效防止了吊瓶撞击输液设备,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三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三种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1、圆形板,2、通孔,201、带子,3、支脚,4、轮子,5、l形连接板,6、伸缩杆,7、卡住装置,71、插孔,72、l形支杆,73、第一导套,74、第一插杆,75、卡块,8、轴承座,9、第一钩子,10、吊瓶固定装置,101、凹形板,102、第二导套,103、第一导杆,104、弧形压块,105、第一弹簧,11、吊瓶本体,12、盖板,13、第一插槽,14、第一支杆,15、第三导套,16、第二导杆,17、连接块,18、第二弹簧,19、第二支杆,20、螺纹孔,21、第一螺栓,22、垫块,23、第二插槽,24、第二钩子,25、螺母,26、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儿科专用输液椅,如图1-6所示,包括有圆形板1、带子201、支脚3、轮子4、l形连接板5、伸缩杆6、卡住装置7、轴承座8、第一钩子9和吊瓶固定装置10,圆形板1上侧中部开有通孔2,圆形板1下侧左部连接有带子201,带子201的另一端与圆形板1下侧右部相连接,圆形板1底部前后左右四侧均连接有支脚3,支脚3底部均铰接连接有轮子4,圆形板1下侧左部连接有l形连接板5,l形连接板5上侧左部连接有伸缩杆6,伸缩杆6顶端设有卡住装置7,卡住装置7包括有l形支杆72、第一导套73、第一插杆74、卡块75、轴承座8和第一钩子9,伸缩杆6左侧中部开有插孔71,伸缩杆6左侧中部连接有l形支杆72,l形支杆72位于插孔71左下方,l形支杆72左侧顶部连接有第一导套73,第一导套73内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插杆74,第一插杆74的右部位于插孔71内,第一插杆74中部的上下两侧均连接有卡块75,伸缩杆6上部安装有轴承座8,轴承座8右侧中部连接有第一钩子9,第一钩子9上挂有吊瓶,伸缩杆6顶部右侧设有吊瓶固定装置10,吊瓶固定装置10包括有凹形板101、第二导套102、第一导杆103、弧形压块104和第一弹簧105,伸缩杆6顶部右侧连接有凹形板101,凹形板101前侧右部连接有第二导套102,第二导套102内滑动式连接有第一导杆103,第一导杆103左端连接有弧形压块104,弧形压块104与吊瓶右侧中部相接触,第一导杆103右部上下两侧均连接有第一弹簧105,两根第一弹簧105的另一端分别与凹形板101右端的上侧和下侧相连接。

实施例2

一种儿科专用输液椅,如图1-6所示,包括有圆形板1、带子201、支脚3、轮子4、l形连接板5、伸缩杆6、卡住装置7、轴承座8、第一钩子9和吊瓶固定装置10,圆形板1上侧中部开有通孔2,圆形板1下侧左部连接有带子201,带子201的另一端与圆形板1下侧右部相连接,圆形板1底部前后左右四侧均连接有支脚3,支脚3底部均铰接连接有轮子4,圆形板1下侧左部连接有l形连接板5,l形连接板5上侧左部连接有伸缩杆6,伸缩杆6顶端设有卡住装置7,卡住装置7包括有l形支杆72、第一导套73、第一插杆74、卡块75、轴承座8和第一钩子9,伸缩杆6左侧中部开有插孔71,伸缩杆6左侧中部连接有l形支杆72,l形支杆72位于插孔71左下方,l形支杆72左侧顶部连接有第一导套73,第一导套73内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插杆74,第一插杆74的右部位于插孔71内,第一插杆74中部的上下两侧均连接有卡块75,伸缩杆6上部安装有轴承座8,轴承座8右侧中部连接有第一钩子9,第一钩子9上挂有吊瓶,伸缩杆6顶部右侧设有吊瓶固定装置10,吊瓶固定装置10包括有凹形板101、第二导套102、第一导杆103、弧形压块104和第一弹簧105,伸缩杆6顶部右侧连接有凹形板101,凹形板101前侧右部连接有第二导套102,第二导套102内滑动式连接有第一导杆103,第一导杆103左端连接有弧形压块104,弧形压块104与吊瓶右侧中部相接触,第一导杆103右部上下两侧均连接有第一弹簧105,两根第一弹簧105的另一端分别与凹形板101右端的上侧和下侧相连接。

还包括有盖板12、第一支杆14、第三导套15、第二导杆16、连接块17和第二弹簧18,通孔2左侧上部的圆形板1上铰接连接有盖板12,盖板12下部开有第一插槽13,圆形板1上侧左部连接有第一支杆14,第一支杆14顶端连接有第三导套15,第三导套15内滑动式连接有第二导杆16,第二导杆16右侧穿过第一插槽13,第二导杆16左端连接有连接块17,连接块17右侧上下两部均连接有第二弹簧18,两根第二弹簧18的右端分别与第三导套15的上下两部相连接。

实施例3

一种儿科专用输液椅,如图1-6所示,包括有圆形板1、带子201、支脚3、轮子4、l形连接板5、伸缩杆6、卡住装置7、轴承座8、第一钩子9和吊瓶固定装置10,圆形板1上侧中部开有通孔2,圆形板1下侧左部连接有带子201,带子201的另一端与圆形板1下侧右部相连接,圆形板1底部前后左右四侧均连接有支脚3,支脚3底部均铰接连接有轮子4,圆形板1下侧左部连接有l形连接板5,l形连接板5上侧左部连接有伸缩杆6,伸缩杆6顶端设有卡住装置7,卡住装置7包括有l形支杆72、第一导套73、第一插杆74、卡块75、轴承座8和第一钩子9,伸缩杆6左侧中部开有插孔71,伸缩杆6左侧中部连接有l形支杆72,l形支杆72位于插孔71左下方,l形支杆72左侧顶部连接有第一导套73,第一导套73内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插杆74,第一插杆74的右部位于插孔71内,第一插杆74中部的上下两侧均连接有卡块75,伸缩杆6上部安装有轴承座8,轴承座8右侧中部连接有第一钩子9,第一钩子9上挂有吊瓶,伸缩杆6顶部右侧设有吊瓶固定装置10,吊瓶固定装置10包括有凹形板101、第二导套102、第一导杆103、弧形压块104和第一弹簧105,伸缩杆6顶部右侧连接有凹形板101,凹形板101前侧右部连接有第二导套102,第二导套102内滑动式连接有第一导杆103,第一导杆103左端连接有弧形压块104,弧形压块104与吊瓶右侧中部相接触,第一导杆103右部上下两侧均连接有第一弹簧105,两根第一弹簧105的另一端分别与凹形板101右端的上侧和下侧相连接。

还包括有盖板12、第一支杆14、第三导套15、第二导杆16、连接块17和第二弹簧18,通孔2左侧上部的圆形板1上铰接连接有盖板12,盖板12下部开有第一插槽13,圆形板1上侧左部连接有第一支杆14,第一支杆14顶端连接有第三导套15,第三导套15内滑动式连接有第二导杆16,第二导杆16右侧穿过第一插槽13,第二导杆16左端连接有连接块17,连接块17右侧上下两部均连接有第二弹簧18,两根第二弹簧18的右端分别与第三导套15的上下两部相连接。

还包括有第二支杆19、第一螺栓21和垫块22,支脚3的内侧上部均连接有第二支杆19,第二支杆19的底部中部均开有螺纹孔20,螺纹孔20内均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螺栓21,第一螺栓21的底端均连接有垫块22。

实施例4

一种儿科专用输液椅,如图1-6所示,包括有圆形板1、带子201、支脚3、轮子4、l形连接板5、伸缩杆6、卡住装置7、轴承座8、第一钩子9和吊瓶固定装置10,圆形板1上侧中部开有通孔2,圆形板1下侧左部连接有带子201,带子201的另一端与圆形板1下侧右部相连接,圆形板1底部前后左右四侧均连接有支脚3,支脚3底部均铰接连接有轮子4,圆形板1下侧左部连接有l形连接板5,l形连接板5上侧左部连接有伸缩杆6,伸缩杆6顶端设有卡住装置7,卡住装置7包括有l形支杆72、第一导套73、第一插杆74、卡块75、轴承座8和第一钩子9,伸缩杆6左侧中部开有插孔71,伸缩杆6左侧中部连接有l形支杆72,l形支杆72位于插孔71左下方,l形支杆72左侧顶部连接有第一导套73,第一导套73内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插杆74,第一插杆74的右部位于插孔71内,第一插杆74中部的上下两侧均连接有卡块75,伸缩杆6上部安装有轴承座8,轴承座8右侧中部连接有第一钩子9,第一钩子9上挂有吊瓶,伸缩杆6顶部右侧设有吊瓶固定装置10,吊瓶固定装置10包括有凹形板101、第二导套102、第一导杆103、弧形压块104和第一弹簧105,伸缩杆6顶部右侧连接有凹形板101,凹形板101前侧右部连接有第二导套102,第二导套102内滑动式连接有第一导杆103,第一导杆103左端连接有弧形压块104,弧形压块104与吊瓶右侧中部相接触,第一导杆103右部上下两侧均连接有第一弹簧105,两根第一弹簧105的另一端分别与凹形板101右端的上侧和下侧相连接。

还包括有盖板12、第一支杆14、第三导套15、第二导杆16、连接块17和第二弹簧18,通孔2左侧上部的圆形板1上铰接连接有盖板12,盖板12下部开有第一插槽13,圆形板1上侧左部连接有第一支杆14,第一支杆14顶端连接有第三导套15,第三导套15内滑动式连接有第二导杆16,第二导杆16右侧穿过第一插槽13,第二导杆16左端连接有连接块17,连接块17右侧上下两部均连接有第二弹簧18,两根第二弹簧18的右端分别与第三导套15的上下两部相连接。

还包括有第二支杆19、第一螺栓21和垫块22,支脚3的内侧上部均连接有第二支杆19,第二支杆19的底部中部均开有螺纹孔20,螺纹孔20内均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螺栓21,第一螺栓21的底端均连接有垫块22。

还包括有第二钩子24、螺母25和第二螺栓26,轴承座8底部左右两侧均开有第二插槽23,轴承座8左侧中部连接有第二钩子24,伸缩杆6顶部左侧连接有螺母25,螺母25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螺栓26,第二螺栓26的上部位于左侧的第二插槽23内。

当儿童需要输液时,家长可将儿童放在圆形板1上的通孔2中,使儿童跨坐在带子201上,轮子4使得设备便于移动,让设备可以随着儿童的移动而自由移动,防止儿童在移动的过程中不慎将针头拔出,然后医护人员将第一插杆74向左移动将第一插杆74抽出插孔71,此时医护人员可调整伸缩杆6的高度,使得伸缩杆6顶部的第一钩子9与儿童的手之间的距离达到规定的要求,伸缩杆6调整完毕后,医护人员将第一插杆74向右移动对伸缩杆6进行固定,接着,医护人员将第一导杆103向右拉动,第一弹簧105拉伸,第一导杆103带动弧形压块104向右移动,此时医护人员将吊瓶本体11挂在第一钩子9上,然后松开第一导杆103,第一弹簧105恢复,第一导杆103在第一弹簧105的弹力作用下向左移动,第一导杆103带动弧形压块104向左移动将吊瓶本体11固定,防止在儿童移动时,吊瓶本体11撞击伸缩杆6导致吊瓶破裂,当儿童输液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设备收好即可。

因为还包括有盖板12、第一支杆14、第三导套15、第二导杆16、连接块17和第二弹簧18,通孔2左侧上部的圆形板1上铰接连接有盖板12,盖板12下部开有第一插槽13,圆形板1上侧左部连接有第一支杆14,第一支杆14顶端连接有第三导套15,第三导套15内滑动式连接有第二导杆16,第二导杆16右侧穿过第一插槽13,第二导杆16左端连接有连接块17,连接块17右侧上下两部均连接有第二弹簧18,两更第二弹簧18的右端分别与第三导套15的上下两部相连接,当儿童感到疲惫,不愿站立输液时,家长可向左移动连接块17,第二弹簧18拉伸,连接块17带动第二导杆16向左移动,此时家长可将盖板12顺时针旋转,然后家长松开连接块17,第二弹簧18恢复带动连接块17向右移动,连接块17带动第二导杆16向右移动,家长将儿童抱起,然后将盖板12盖在通孔2上,然后家长可坐在盖板12上,将儿童抱在怀中输液。

因为还包括有第二支杆19、第一螺栓21和垫块22,支脚3的内侧上部均连接有第二支杆19,第二支杆19的底部中部均开有螺纹孔20,螺纹孔20内均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螺栓21,第一螺栓21的底端均连接有垫块22,将长抱着儿童进行输液之前,医护人员首先将旋动第一螺栓21使之向下移动,第一螺栓21带动垫块22向下移动,使得轮子4不与地面相接触,这样可防止设备移动,提高安全性,当儿童站立输液时,医护人员再旋动第一螺栓21使之向上移动,第一螺栓21带动垫块22向上移动,使得轮子4重新与地面相接触即可。

因为还包括有第二钩子24、螺母25和第二螺栓26,轴承座8底部左右两侧均开有第二插槽23,轴承座8左侧中部连接有第二钩子24,伸缩杆6顶部左侧连接有螺母25,螺母25内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螺栓26,第二螺栓26的上部位于左侧的第二插槽23内,有时由于治疗需要,儿童需要一次输液多瓶,医护人员可先将第一个吊瓶挂在第一钩子9上,将第二个吊瓶挂在第二钩子24上,当第一瓶输完后,医护人员旋转第二螺栓26使之向下移动,将第二螺栓26转出第二插槽23,然后将轴承座8旋转180度,将第二个吊瓶转至吊瓶固定装置10处,然后再将下一瓶挂在第一钩子9上,如此往复,便于医护人员调换吊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