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77113发布日期:2018-09-07 23:35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肌肤的水分逐渐流失,导致肌肤代谢不正常而出现衰老、皱纹和色斑等等一系列肌肤问题。因此,皮肤保湿是皮肤质地光泽细腻润滑的基础、也是皮肤预防或延缓衰老最为重要的一项指标。

一种优异的保湿类化妆品不仅能够增加表皮含水量,还能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功能,减轻皮肤干燥,脱屑,让粗糙的皮肤变得光滑,柔软。不同的保湿活性成分,在皮肤内的保湿机制不同。目前常用的皮肤保湿成分可分为吸湿剂、封闭剂、润肤剂、与水结合的生物大分子。本发明的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中活性成分除润肤剂、吸湿剂、与水结合的生物大分子外,还包括生理性脂质,四类保湿剂均为天然保湿剂。

生理性脂质是人体皮肤最外侧的角质层细胞间类脂体,帮助表皮细胞紧密的接合,起着防止水分散发及对外部刺激有防护功能的重要作用,是维持正常代谢、保持肌肤水分重要成分。但随着年龄或肌肤的变化,生理性脂质合成量会减少,肌肤就会出现干燥、敏感和老化。神经酰胺、胆固醇、游离脂肪酸是生理性脂质最基础的组成成分,其中神经酰胺占50%。经皮水分流失(tewl)反映水分从皮肤表面的蒸发量,是皮肤屏障功能的重要标志。神经酰胺量不足,tewl值增加,补充神经酰胺后皮肤屏障得到修复,tewl值降低。

有一大类天然生物大分子具有亲水特性,能将自由水结合在它形成的三维网状结构中,使自由水变成结合水而不易蒸发散失。透明质酸广泛的存在于生物体的结缔组织中,具有极好的保湿作用,被国际上称为理想的天然保湿因子;聚谷氨酸钠、聚天冬氨酸钠是新发现的天然保湿剂,是天然生物高分子多肽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吸水能力强和无毒可食性等特点,由于分子中含有大量游离羧基,具有较大的亲水性,可以提高皮肤深层的保湿力,而且不会破坏皮肤内外的水分平衡。

润肤剂可以填充胶质细胞间的空隙,从而改善肤质,增加皮肤的柔软和光滑程度,白池花籽油、蓖麻油、霍霍巴籽油、澳洲坚果籽油、小麦胚芽油、乳木果油等为保湿产品较常用的植物性油脂,温和不刺激,稳定性高,具有滋润保湿、收紧皮肤、软化脂肪的功效。

吸湿剂的作用机制是从真皮及外界环境中吸收水分,保存于角质层中。吡咯烷酮羧酸钠是角质层中天然保湿因子的主要成分,其吸湿性远较泛醇、山梨醇等强,且具有长期保湿性;尿囊素能直接作用角蛋白,具有独特的溶角蛋白的性质,增加和促进角质层水合能力;海藻糖、银耳多糖、燕麦β-葡聚糖是一类新型的多糖保湿剂,具有长期高效保湿性能,给皮肤柔软的感觉。

尽管保湿活性成分种类繁多,但常规保湿霜剂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皮肤角质层分泌的外源性脂质和皮脂腺脂质分泌的内源性脂质均为油性物质,因此,脂溶性物质比水溶性物质皮肤吸收程度高,水溶性活性成分皮肤透过性差。而保湿类活性成分大多为水溶性,导致常规水溶性保湿类护肤品利用率很小。其次,神经酰胺能强化皮肤屏障功能,但其为高结晶性物质,溶解度低、水分散性差,在放置过程中易结晶析出,市售神经酰胺化妆品剂型多为普通霜剂,活性成分添加量低、皮肤透过性差、滞留量低。

为了解决护肤品活性成分的应用和皮肤吸收问题,近代一些化学家借助医药学一些理论和实验将最初应用于医药学的载体系统缓释理念和包埋技术应用于个人护理品领域,以增强产品的功效性、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延长货架寿命、改善产品外观。纳米载体发展非常迅速,在化妆品的多个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目前,用于保湿的纳米包载体报道较少,而且大多功效单一,本发明将保湿机制不同的活性物质如生理性脂质、与水结合的生物大分子、润肤剂、吸湿剂、液态油脂等包载于同一纳米组合物载体中,实现多靶点多机制保湿活性成分的透皮共输送,有效增加活性成分在皮肤中的透过量和滞留量,并能在皮肤中缓释和控释,达到协同、长效保湿功效,并能修复皮肤屏障,增强皮肤屏障功能。该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透皮吸收好,滞留时间长,安全性高,载药量高,易于添加到化妆品基质中。目前还未有以生理性脂质、润肤剂、吸湿剂、与水结合的生物大分子四类保湿剂为有效保湿活性成分的复合纳米组合物产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将保湿机制不同的多种活性成分包载于同一纳米载体中,实现多靶点多机制保湿活性成分的透皮共输送、协同保湿作用,兼具皮肤保湿、角质屏障修复双重功效。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包括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0.1%~10%生理性脂质,0.2%~10%润肤剂,0.5%~25%吸湿剂,0.1%~6%与水结合的生物大分子,1%~20%液态油脂,10%~50%乳化剂,5%~30%助乳化剂,0.01%~1%防腐剂和余量的水。

优选的,所述生理性脂质为神经酰胺1型、神经酰胺2型、神经酰胺3型、神经酰胺3a型、神经酰胺3b型和神经酰胺6型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润肤剂为白池花籽油、蓖麻油、霍霍巴籽油、澳洲坚果籽油、小麦胚芽油和乳木果油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吸湿剂为吡咯烷酮羧酸钠、泛醇、山梨醇、尿囊素、海藻糖、银耳多糖和燕麦β-葡聚糖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与水结合的生物大分子为透明质酸、聚谷氨酸钠或聚天冬氨酸钠。

优选的,所述液态油脂为辛酸癸酸甘油三酯、肉豆蔻酸异丙酯、中链甘油三酯、棕榈酸异丙酯、月桂酸聚乙二醇甘油酯、聚乙二醇硬脂酸甘油酯、二辛癸酸丙二醇酯、亚油酸甘油酯、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癸二酸二乙酯、异壬酸异壬酯、丙二醇单辛酸酯、三乙酸甘油酯和角鲨烯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乳化剂为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蓖麻油、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山梨醇月桂酸酯、鲸蜡硬脂醇聚醚和椰油基葡糖苷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助乳化剂为二乙二醇单乙基醚、乙氧基二乙二醇油酸酯、聚甘油-6异硬脂酸酯、辛基十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甘油和1,3-丁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防腐剂为己二醇、戊二醇、苯氧乙醇、乙基己基甘油、尼泊金酯、氯苯甘醚、对羟基苯乙酮、辛酰羟肟酸、山梨坦辛酸酯、辛酸甘油酯、月桂酰精氨酸乙酯盐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的粒径为10nm~500nm。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如上述方案所述的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液态油脂、乳化剂、部分助乳化剂、生理性脂质和润肤剂混合,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得到油相;

(2)将与水结合的生物大分子和余量助乳化剂混合分散后,与吸湿剂和水混合,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得到水相;

(3)将步骤(1)得到的油相与步骤(2)得到的水相混合后加入防腐剂,进行剪切乳化处理,得到微米级分散体;

(4)将步骤(3)得到的微米级分散体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得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

所述步骤1)中部分助乳化剂与步骤2)中余量助乳化剂的质量百分含量比为(1%~20%):(1%~10%);

所述步骤(1)和步骤(2)之间没有时间顺序限定。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油相溶解的温度为50℃~75℃;

所述步骤(2)中水相溶解的温度为50℃~75℃;

所述步骤(3)中剪切乳化处理的转速为5000rpm~10000rpm;所述剪切乳化处理的时间为1min~10min。

所述步骤(4)中高压均质处理的压力为200bar~1800bar,循环次数为1~10次。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如上述方案所述的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在皮肤保湿、角质屏障修复美容保健化妆品中的应用,以及在制备治疗慢性干燥性皮肤病、特应性和接触性皮炎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应用了纳米药物靶向载体制剂技术,将生理性脂质、润肤剂、吸湿剂、与水结合的生物大分子四类不同机制的保湿功效活性成分负载于同一纳米组合物中,实现多种保湿机制多靶点的保湿活性成分的透皮共输送,并能在皮肤中缓释和控释,解决了水溶性成分透皮吸收差、皮肤滞留量低,生理性脂质溶解性差、护肤品添加量低、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保湿活性成分能有效透过皮肤,并在皮肤中长时间滞留,达到优异的即时保湿和长效保湿效果,此外能增强皮肤屏障功能,提高皮肤自身水合能力。

(2)该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安全性高,温和无刺激,载药量大,水分散性好,易于添加到化妆品基质中。

(3)加速贮存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在4℃、45℃、10℃紫外线辐照(光照度4000lux)、常温各放置3个月后,性状及粒径、粒径分布pdi未发生显著性变化,说明纳米组合物稳定性好。保湿功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纳米组合物霜剂比同浓度活性成分普通霜剂的即时保湿和长效保湿效果均好,4周后,使用纳米组合物霜剂的皮肤样本tewl明显降低,说明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功效成分透皮吸收好,具有优异的即时保湿、长效保湿,皮肤屏障修复功效。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对皮肤温和无刺激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5得到的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复合霜剂和同浓度活性成分普通霜剂使用24h后皮肤含水量变化;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5得到的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复合霜剂和同浓度活性成分普通霜剂使用4周经皮水分流失tewl的减小率;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5得到的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复合霜剂和同浓度活性成分普通霜剂使用4周皮肤含水量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包括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0.1%~10%生理性脂质,0.2%~10%润肤剂,0.5%~25%吸湿剂,0.1%~6%与水结合的生物大分子,1%~20%液态油脂,10%~50%乳化剂,5%~30%助乳化剂,0.01%~1%防腐剂和余量的水。

本发明中,所述组合物中生理性脂质的质量百分含量优选为0.5%~8%,更优选为1%~6%;所述生理性脂质优选为神经酰胺1型、神经酰胺2型、神经酰胺3型、神经酰胺3a型、神经酰胺3b型和神经酰胺6型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为神经酰胺2型、神经酰胺3型、神经酰胺3b型和神经酰胺6型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生理性脂质优选为1~2种,当选择1种生理性脂质时,更优选为神经酰胺2型或神经酰胺6型,当选择2种生理性脂质时,更优选为神经酰胺2型和神经酰胺3型。本发明中,对生理性脂质中各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比没有限制。

在本发明中,所述组合物中润肤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优选为0.5%~8%,更优选为1%~6%;所述润肤剂优选为白池花籽油、蓖麻油、霍霍巴籽油、澳洲坚果籽油、小麦胚芽油和乳木果油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为白池花籽油、霍霍巴籽油、澳洲坚果籽油和小麦胚芽油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润肤剂优选为1~2种,当选择1种润肤剂时,更优选为白池花籽油或霍霍巴籽油,当选择2种润肤剂时,更优选为霍霍巴籽油和小麦胚芽油。本发明中,对润肤剂中各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比没有限制。

在本发明中,所述组合物中吸湿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优选为2%~20%,更优选为5%~15%;所述吸湿剂优选为吡咯烷酮羧酸钠、泛醇、山梨醇、尿囊素、海藻糖、银耳多糖和燕麦β-葡聚糖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为吡咯烷酮羧酸钠、尿囊素、海藻糖、银耳多糖和燕麦β-葡聚糖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吸湿剂优选为1~2种,当选择1种吸湿剂时,更优选为吡咯烷酮羧酸钠、海藻糖或银耳多糖,当选择2种吸湿剂时,更优选为尿囊素和燕麦β-葡聚糖。本发明中,对吸湿剂中各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比没有限制。

在本发明中,所述与水结合的生物大分子的质量百分含量优选为0.5%~4.0%,更优选为1.0%~3.0%;所述与水结合的生物大分子优选为透明质酸、聚谷氨酸钠或聚天冬氨酸钠。

本发明中,所述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包括质量百分含量为1%~20%的液态油脂,优选为2%~18%,更优选为3%~15%。在本发明中,所述液态油脂优选为辛酸癸酸甘油三酯、肉豆蔻酸异丙酯、中链甘油三酯、棕榈酸异丙酯、月桂酸聚乙二醇甘油酯、聚乙二醇硬脂酸甘油酯、二辛癸酸丙二醇酯、亚油酸甘油酯、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癸二酸二乙酯、异壬酸异壬酯、丙二醇单辛酸酯、三乙酸甘油酯和角鲨烯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为肉豆蔻酸异丙酯、棕榈酸异丙酯、月桂酸聚乙二醇甘油酯、辛酸癸酸甘油三酯、中链甘油三酯和异壬酸异壬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液态油脂优选为1~2种,当选择1种液态油脂时,更优选为肉豆蔻酸异丙酯、棕榈酸异丙酯或中链甘油三酯,当选择2种液态油脂时,更优选为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和角鲨烯或三乙酸甘油酯和异壬酸异壬酯。在本发明中,对液态油脂中各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比没有限制。

本发明中,所述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包括质量百分含量为10%~50%的乳化剂,优选为15%~40%,更优选为20%~30%。在本发明中,所述乳化剂优选为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蓖麻油、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山梨醇月桂酸酯、鲸蜡硬脂醇聚醚和椰油基葡糖苷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为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山梨醇月桂酸酯和鲸蜡硬脂醇聚醚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乳化剂优选为2~3种,当选择2种乳化剂时,更优选为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和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的混合物、山梨醇月桂酸酯和鲸蜡硬脂醇聚醚的混合物或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和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的混合物。在本发明中,对乳化剂中各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比没有限制。

本发明中,所述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包括质量百分含量为5%~30%的助乳化剂,优选为10%~25%,更优选为15%~20%。在本发明中,所述助乳化剂优选为二乙二醇单乙基醚、乙氧基二乙二醇油酸酯、聚甘油-6异硬脂酸酯、辛基十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甘油和1,3-丁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为二乙二醇单乙基醚、聚甘油-6异硬脂酸酯、辛基十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甘油和1,3-丁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助乳化剂优选为3~4种,当选择3种助乳化剂时,更优选为二乙二醇单乙基醚和辛基十二醇以及丙二醇、1,3-丁二醇和二乙二醇单乙基醚以及甘油、二丙二醇和聚甘油-6异硬脂酸酯以及1,3-丁二醇。在本发明中,对助乳化剂中各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比没有限制。

本发明中,所述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包括质量百分含量为0.01%~1%防腐剂,优选为0.05%~0.8%,更优选为0.1%~0.5%。在本发明中,所述防腐剂优选为己二醇、戊二醇、苯氧乙醇、乙基己基甘油、尼泊金酯、氯苯甘醚、对羟基苯乙酮、辛酰羟肟酸、山梨坦辛酸酯、辛酸甘油酯和月桂酰精氨酸乙酯盐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为己二醇、戊二醇、苯氧乙醇、乙基己基甘油、尼泊金酯、对羟基苯乙酮、辛酰羟肟酸和山梨坦辛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防腐剂优选为1~2种,当选择2种防腐剂时,更优选为己二醇和对羟基苯乙酮、戊二醇和辛酰羟肟酸、苯氧乙醇和乙基己基甘油以及己二醇和山梨坦辛酸酯。在本发明中,对防腐剂中各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比没有限制。

本发明提供的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包括余量的水,所述的水优选为纯化水。

本发明提供的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的粒径为10~500nm,优选为15~300nm,更优选为20~200nm。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方案所述的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本发明中,将液态油脂、乳化剂、部分助乳化剂、生理性脂质、润肤剂混合,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得到油相;所述溶解的温度优选为50℃~75℃,更优选为55℃~70℃;所述溶解的时间优选为10~30min,更优选为11~20min。在本发明中,所述溶解过程优选使用水浴加热溶解。

在本发明中,将与水结合的生物大分子和余量助乳化剂混合分散均匀后,与吸湿剂、水混合,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得到水相;所述的溶解温度优选为50℃~75℃,更优选为55℃~70℃;所述溶解的时间优选为10~30min,更优选为10~20min。在本发明中,所述溶解过程优选使用水浴加热溶解。

在本发明中,所述部分助乳化剂与余量助乳化剂的质量百分含量比为(1%~20%):(1%~10%),优选为(5%~15%):(1%~5%)。

在本发明中,将得到的油相与得到的水相混合后加入防腐剂,进行剪切乳化处理,得到微米级分散体;所述油相与水相的混合温度优选为50℃~75℃,更优选为55℃~70℃。所述剪切乳化处理的转速优选为5000rpm~10000rpm,更优选为6000rpm~9000rpm,最优选为7000rpm~8000rpm;所述剪切乳化处理的时间优选为1min~10min,更优选为3min~9min,最优选为5min~7min。

在本发明中,优选将油相滴加到水相中进行混合,所述滴加的速度优选为1~5滴/秒,更优选为2~3滴/秒,本发明优选在搅拌条件下进行滴加,所述搅拌的速率优选为500r/min~800r/min,更优选为600r/min~700r/min。

在本发明中,得到微米级分散体后,对微米级分散体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即得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所述高压均质处理的压力优选为200bar~1800bar,更优选为400bar~1400bar,最优选为600bar~1200bar;所述高压均质处理的循环次数优选为1~10次,更优选为2~8次,最优选为3~6次;所述高压均质处理的温度优选为50℃~75℃,更优选为55℃~70℃。

在本发明中,所述高压均质处理还可以选择高速微射流处理;所述高速微射流处理的压力优选为10000~15000psi,更优选为11000~13000psi;所述高速微射流处理的循环次数优选为1~10次,更优选为2~6次。

在本发明中,所述油相和水相的制备过程没有时间顺序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在皮肤保湿、角质屏障修复美容保健化妆品中的应用,以及在制备治疗慢性干燥性皮肤病、特应性和接触性皮炎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添加到化妆品中能够起到调节皮肤屏障功能、提高皮肤含水量等目的,并且共输送纳米组合物中活性成分能有效穿透皮肤表层并在表皮中高浓度富集和长时间滞留,实现纳米组合物保湿活性成分的皮肤多靶点输送、缓释和控释。本发明提供的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在化妆品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优选为1%~30%,更优选为5%~20%。

本发明提供的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对慢性干燥性皮肤病、特应性和接触性皮炎有辅助治疗的作用,应用于外用药物制剂能够提高药效。本发明中所述慢性干燥性皮肤病包括银屑病和鱼鳞病。

本发明提供的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在治疗慢性干燥性皮肤病外用药物制剂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优选为1%~40%,更优选为5%~30%。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将15.0%月桂酸聚乙二醇甘油酯、20.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0.0%椰油基葡糖苷、2.0%辛基十二醇、8.0%神经酰胺3b型、0.2%小麦胚芽油在温度为70℃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油相,备用;

将3.0%1,3-丁二醇加入3.0%透明质酸,使其分散均匀,加入6.0%尿囊素、22.8%水,在温度为70℃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水相,备用;

得到油相和水相后,于70℃水浴条件下将油相以2滴/秒的速度滴加至水相中,滴加过程中控制搅拌速率为600rpm,混合完成后,加入0.05%戊二醇和0.05%辛酰羟肟酸,在7000rpm条件下高速剪切乳化9min,制成微米级分散体;

将微米级分散体在压力为800bar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循环6次,得到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

对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的粒径进行检测,可得该纳米组合物粒径为100.5nm。

实施例2

将5.0%棕榈酸异丙酯、10.0%山梨醇月桂酸酯、5.0%鲸蜡硬脂醇聚醚、5.0%二乙二醇单乙基醚、10.0%甘油、0.5%神经酰胺2型、2.0%蓖麻油在温度为55℃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油相,备用;

将10.0%1,3-丁二醇加入6.0%透明质酸,使其分散均匀,加入2.0%泛醇、44.5%水,在温度为55℃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水相,备用;

得到油相和水相后,于55℃水浴条件下将油相以2滴/秒的速度滴加至水相中,滴加过程中控制搅拌速率为600rpm,混合完成后,加入0.5%己二醇和0.5%山梨坦辛酸酯,在6000rpm条件下高速剪切乳化3min,制成微米级分散体;

将微米级分散体在压力为1800bar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循环2次,得到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

对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的粒径进行检测,可得该纳米组合物粒径为15.0nm。

实施例3

将2.0%辛酸癸酸甘油三酯、10.0%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10.0%聚氧乙烯脂肪酸酯、5.0%聚甘油-6异硬脂酸酯、1.0%神经酰胺3型、5.0%霍霍巴籽油在温度为60℃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油相,备用;

将5.0%二丙二醇、5.0%1,3-丁二醇加入4.0%聚天冬氨酸钠,使其分散均匀,加入0.5%山梨醇、52.5%水,在温度为60℃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水相,备用;

得到油相和水相后,于60℃水浴条件下将油相以3滴/秒的速度滴加至水相中,滴加过程中控制搅拌速率为800rpm,混合完成后,加入0.05%尼泊金酯,在5000rpm条件下高速剪切乳化10min,制成微米级分散体;

将微米级分散体在压力为200bar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循环10次,得到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

对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的粒径进行检测,可得该纳米组合物粒径为300.0nm。

实施例4

将3.0%中链甘油三酯、20.0%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30.0%聚氧乙烯蓖麻油、5.0%乙氧基二乙二醇油酸酯、1.5%神经酰胺3a型、6.0%澳洲坚果籽油在温度为65℃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油相,备用;

将5.0%丙二醇加入2.0%聚谷氨酸钠,使其分散均匀,加入5.0%海藻糖、22.5%水,在温度为65℃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水相,备用;

得到油相和水相后,于65℃水浴条件下将油相以4滴/秒的速度滴加至水相中,滴加过程中控制搅拌速率为700rpm,混合完成后,加入0.4%己二醇和0.4%对羟基苯乙酮,在9000rpm条件下高速剪切乳化5min,制成微米级分散体;

将微米级分散体在压力为400bar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循环8次,得到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

对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的粒径进行检测,可得该纳米组合物粒径为10.0nm。

实施例5

将11.5%三乙酸甘油酯、7.5%异壬酸异壬酯、8.0%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12.0%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10.0%二乙二醇单乙基醚、8.0%甘油、4.5%神经酰胺3b型、6.0%澳洲坚果籽油在温度为65℃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油相,备用;

将8.0%1,3-丁二醇加入2.0%透明质酸,使其分散均匀,加入0.8%山梨醇、5.0%海藻糖、16.7%水,在温度为65℃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水相,备用;

得到油相和水相后,于65℃水浴条件下将油相以2滴/秒的速度滴加至水相中,滴加过程中控制搅拌速率为600rpm,混合完成后,加入0.7%氯苯甘醚,在6000rpm条件下高速剪切乳化9min,制成微米级分散体;

将微米级分散体在压力为1000bar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循环3次,得到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

对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的粒径进行检测,可得该纳米组合物粒径为120.5nm。

实施例6

将18.0%聚乙二醇硬脂酸甘油酯、20.0%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10.0%山梨醇月桂酸酯、10.0%二乙二醇单乙基醚、6.0%神经酰胺6型、0.5%乳木果油在温度为75℃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油相,备用;

将10.0%二丙二醇加入0.2%聚谷氨酸钠,使其分散均匀,加入15.0%银耳多糖、10.3%水,在温度为75℃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水相,备用;

得到油相和水相后,于75℃水浴条件下将油相以2滴/秒的速度滴加至水相中,滴加过程中控制搅拌速率为600rpm,混合完成后,加入0.45%苯氧乙醇和0.05%乙基己基甘油,在8000rpm条件下高速剪切乳化7min,制成微米级分散体;

将微米级分散体在压力为1200bar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循环1次,得到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

对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的粒径进行检测,可得该纳米组合物粒径为200.0nm。

实施例7

将20.0%亚油酸甘油酯、10.0%聚氧乙烯脂肪酸酯、5.0%鲸蜡硬脂醇聚醚、8.0%聚甘油-6异硬脂酸酯、5.0%神经酰胺2型、5.0%神经酰胺3型、1.0%霍霍巴籽油在温度为70℃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油相,备用;

将5.0%丙二醇加入0.1%聚谷氨酸钠,使其分散均匀,加入20.0%燕麦β-葡聚糖、20.9%水,在温度为70℃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水相,备用;

得到油相和水相后,于70℃水浴条件下将油相以2滴/秒的速度滴加至水相中,滴加过程中控制搅拌速率为800rpm,混合完成后,加入0.3%辛酸甘油酯和0.3%戊二醇,在7000rpm条件下高速剪切乳化6min,制成微米级分散体;

将微米级分散体在压力为1000bar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循环5次,得到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

对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的粒径进行检测,可得该纳米组合物粒径为500.0nm。

实施例8

将8.0%丙二醇单辛酸酯、10.0%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5.0%聚氧乙烯脂肪酸酯、5.0%乙氧基二乙二醇油酸酯、2.0%神经酰胺2型、1.0%乳木果油在温度为65℃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油相,备用;

将5.0%丙二醇加入0.5%聚天冬氨酸钠,使其分散均匀,加入5.0%尿囊素、2.0%海藻糖、56.5%水,在温度为65℃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水相,备用;

得到油相和水相后,于65℃水浴条件下将油相以2滴/秒的速度滴加至水相中,滴加过程中控制搅拌速率为500rpm,混合完成后,加入0.5%月桂酰精氨酸乙酯盐酸,在8000rpm条件下高速剪切乳化5min,制成微米级分散体;

将微米级分散体在压力为900bar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循环4次,得到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

对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的粒径进行检测,可得该纳米组合物粒径为60.8nm。

实施例9

将6.8%三乙酸甘油酯、6.0%异壬酸异壬酯、12.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8.0%鲸蜡硬脂醇聚醚、5.0%乙氧基二乙二醇油酸酯、5.0%辛基十二醇、2.5%神经酰胺3型、4.5%乳木果油、1.0%小麦胚芽油在温度为65℃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油相,备用;

将5.0%丙二醇加入1.5%聚谷氨酸钠,使其分散均匀,加入0.5%吡咯烷酮羧酸钠、12.0%海藻糖、30.2%水,在温度为65℃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水相,备用;

得到油相和水相后,于65℃水浴条件下将油相以3滴/秒的速度滴加至水相中,滴加过程中控制搅拌速率为700rpm,混合完成后,加入0.5%己二醇和0.5%辛酰羟肟酸,在8000rpm条件下高速剪切乳化6min,制成微米级分散体;

将微米级分散体在压力为600bar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循环4次,得到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

对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的粒径进行检测,可得该纳米组合物粒径为300.8nm。

实施例10

将6.0%癸二酸二乙酯、8.0%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15.0%山梨醇月桂酸酯、10.0%辛基十二醇、1.5%神经酰胺3型、2.0%霍霍巴籽油在温度为65℃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油相,备用;

将5.0%丙二醇加入0.5%聚谷氨酸钠,使其分散均匀,加入1.0%吡咯烷酮羧酸钠、10.0%海藻糖、41.0%水,在温度为65℃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水相,备用;

得到油相和水相后,于65℃水浴条件下将油相以3滴/秒的速度滴加至水相中,滴加过程中控制搅拌速率为600rpm,混合完成后,加入0.3%戊二醇和0.3%辛酰羟肟酸,在9000rpm条件下高速剪切乳化5min,制成微米级分散体;

将微米级分散体在压力为1100bar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循环4次,得到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

对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的粒径进行检测,可得该纳米组合物粒径为72.3nm。

实施例11

将7.5%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15.0%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15.0%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8.0%二乙二醇单乙基醚、2.0%神经酰胺3b型、3.0%小麦胚芽油在温度为65℃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油相,备用;

将10.0%1,3-丁二醇加入1.5%聚谷氨酸钠,使其分散均匀,加入15.0%海藻糖、23.0%水,在温度为65℃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水相,备用;

得到油相和水相后,于65℃水浴条件下将油相以3滴/秒的速度滴加至水相中,滴加过程中控制搅拌速率为600rpm,混合完成后,加入0.3%戊二醇和0.5%山梨坦辛酸酯,在7000rpm条件下高速剪切乳化6min,制成微米级分散体;

将微米级分散体在压力为600bar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循环3次,得到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

对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的粒径进行检测,可得该纳米组合物粒径为64.5nm。

实施例12

将12.0%异壬酸异壬酯、15.5%聚氧乙烯蓖麻油、15.5%鲸蜡硬脂醇聚醚、10.0%二乙二醇单乙基醚、5.0%神经酰胺6型、4.0%澳洲坚果籽油在温度为65℃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油相,备用;

将5.0%二丙二醇加入2.0%透明质酸,使其分散均匀,加入7.0%银耳多糖、24.0%水,在温度为65℃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水相,备用;

得到油相和水相后,于65℃水浴条件下将油相以2滴/秒的速度滴加至水相中,滴加过程中控制搅拌速率为500rpm,混合完成后,加入0.4%苯氧乙醇和0.4%乙基己基甘油,在8000rpm条件下高速剪切乳化8min,制成微米级分散体;

将微米级分散体在压力为1300bar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循环5次,得到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

对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的粒径进行检测,可得该纳米组合物粒径为50.2nm。

实施例13

将13.8%三乙酸甘油酯、8.0%聚氧乙烯蓖麻油、15.0%山梨醇月桂酸酯、8.0%乙氧基二乙二醇油酸酯、4.0%神经酰胺3a型、6.0%霍霍巴籽油在温度为60℃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油相,备用;

将6.5%丙二醇加入2.5%聚谷氨酸钠,使其分散均匀,加入0.8%尿囊素、7.5%燕麦β-葡聚糖、27.9%水,在温度为60℃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水相,备用;

得到油相和水相后,于60℃水浴条件下将油相以3滴/秒的速度滴加至水相中,滴加过程中控制搅拌速率为600rpm,混合完成后,加入0.4%己二醇和0.4%山梨坦辛酸酯,在9000rpm条件下高速剪切乳化5min,制成微米级分散体;

将微米级分散体在压力为800bar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循环3次,得到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

对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的粒径进行检测,可得该纳米组合物粒径为75.5nm。

实施例14

将8.6%角鲨烯、12.0%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18.0%椰油基葡糖苷、12.0%聚甘油-6异硬脂酸酯、3.5%神经酰胺2型、3.5%霍霍巴籽油、2.0%白池花籽油在温度为60℃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油相,备用;

将10.0%1,3-丁二醇加入1.8%聚天冬氨酸钠,使其分散均匀,加入15.0%吡咯烷酮羧酸钠、13.6%水,在温度为60℃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水相,备用;

得到油相和水相后,于60℃水浴条件下将油相以3滴/秒的速度滴加至水相中,滴加过程中控制搅拌速率为650rpm,混合完成后,加入0.6%辛酸甘油酯,在8000rpm条件下高速剪切乳化5min,制成微米级分散体;

将微米级分散体在压力为900bar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循环4次,得到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

对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的粒径进行检测,可得该纳米组合物粒径为48.8nm。

实施例15

将8.5%辛酸癸酸甘油三酯、5.0%角鲨烯、15.0%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10.0%聚氧乙烯脂肪酸酯、12.0%辛基十二醇、5.5%神经酰胺6型、3.5%霍霍巴籽油在温度为60℃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油相,备用;

将5.0%丙二醇加入2.8%聚谷氨酸钠,使其分散均匀,加入0.8%尿囊素、5.5%泛醇、26.4%水,在温度为60℃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水相,备用;

得到油相和水相后,于60℃水浴条件下将油相以3滴/秒的速度滴加至水相中,滴加过程中控制搅拌速率为600rpm,混合完成后,加入0.6%月桂酰精氨酸乙酯盐酸,在8000rpm条件下高速剪切乳化5min,制成微米级分散体;

将微米级分散体在压力为700bar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循环5次,得到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

对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的粒径进行检测,可得该纳米组合物粒径为150.8nm。

实施例16

将15.0%肉豆蔻酸异丙酯、12.0%椰油基葡糖苷、12.0%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15.0%甘油、3.5%神经酰胺2型、3.8%蓖麻油在温度为65℃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油相,备用;

将8.0%二丙二醇加入1.5%聚谷氨酸钠,使其分散均匀,加入1.0%尿囊素、6.0%海藻糖、22.2%水,在温度为65℃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水相,备用;

得到油相和水相后,于65℃水浴条件下将油相以2滴/秒的速度滴加至水相中,滴加过程中控制搅拌速率为650rpm,混合完成后,加入0.6%尼泊金酯,在7000rpm条件下高速剪切乳化8min,制成微米级分散体;

将微米级分散体在压力为900bar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循环6次,得到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

对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的粒径进行检测,可得该纳米组合物粒径为220.8nm。

实施例17

将1.0%肉豆蔻酸异丙酯、5.0%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5.0%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10.0%二乙二醇单乙基醚、10.0%辛基十二醇、0.1%神经酰胺1型、10.0%白池花籽油在温度为50℃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油相,备用;

将10.0%丙二醇加入1.0%聚谷氨酸钠,使其分散均匀,加入25.0%吡咯烷酮羧酸钠、22.9%水,在温度为50℃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水相,备用;

得到油相和水相后,于50℃水浴条件下将油相以1滴/秒的速度滴加至水相中,滴加过程中控制搅拌速率为500rpm,混合完成后,加入0.01%氯苯甘醚,在10000rpm条件下高速剪切乳化1min,制成微米级分散体;

将微米级分散体在压力为1400bar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循环3次,得到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

对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的粒径进行检测,可得该纳米组合物粒径为20.0nm。

实施例18

将7.5%二辛癸酸丙二醇酯、8.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0.0%椰油基葡糖苷、10.0%甘油、0.5%神经酰胺6型、6.0%霍霍巴籽油、2.0%小麦胚芽油在温度为65℃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油相,备用;

将10.0%1,3-丁二醇加入0.5%聚谷氨酸钠,使其分散均匀,加入2.5%尿囊素、2.0%燕麦β-葡聚糖、41.0%水,在温度为65℃水浴条件下搅拌溶解,得到水相,备用;

得到油相和水相后,于65℃水浴条件下将油相以2滴/秒的速度滴加至水相中,滴加过程中控制搅拌速率为600rpm,混合完成后,加入0.4%己二醇和0.4%对羟基苯乙酮,在7000rpm条件下高速剪切乳化6min,制成微米级分散体;

将微米级分散体在压力为800bar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处理,循环4次,得到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此处,采用高速微射流技术同样可以得到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

对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的粒径进行检测,可得该纳米组合物粒径为85.5nm。

实施例19

将实施例15~18所制得的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在常温、4℃、45℃、10℃紫外线辐照(光照度4000lux)条件下各放置3个月,检查样品在贮存前后各条件下的性状,测试样品在贮存前后各条件下的粒径,测试时样品用纯化水稀释,质量分数为10%,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5~18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稳定性试验结果

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无团聚、分层现象,粒径在10nm~500nm之间,满足实际应用要求。样品在常温、4℃、45℃、10℃紫外线辐照(光照度4000lux)条件下各放置3个月后也未出现团聚分层现象,并且粒径未发生显著性变化,仍然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尤其在活性成分浓度高的情况下仍然较稳定,未发现结晶析出现象,无活性成分泄漏,因此,本发明提供的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对比例1

按照常规霜剂制备方法制备普通保湿霜:将0.55%神经酰胺6、0.35%霍霍巴籽油、6.0%辛酸癸酸甘油三酯、3.0%十六十八醇、2.0%硬脂醇聚醚-2、2.0%硬脂醇聚醚-21、1.0%单硬脂酸甘油酯于75℃水浴中加热熔融,得到油相;将0.28%聚谷氨酸钠、0.08%尿囊素、0.55%泛醇、5.0%甘油、5.0%丙二醇、0.15%卡波姆和73.39%纯化水于75℃水浴中溶解,得到水相;将油相滴加至水相搅拌混合,于10000rpm转速下剪切乳化3min,加入0.15%三乙醇胺,继续剪切2min,冷却,加入0.5%苯氧乙醇,搅拌均匀,即得含量为0.55%神经酰胺6、0.35%霍霍巴籽油、0.28%聚谷氨酸钠、0.08%尿囊素、0.55%泛醇普通霜剂。

对比例2

按对比例1中的配方及方法制备空白霜剂,具体方法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对比例3

将对比例2中的空白霜剂与实施例15制备的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按照质量百分含量比9:1进行复配,得到含量为0.55%神经酰胺6、0.35%霍霍巴籽油、0.28%聚谷氨酸钠、0.08%尿囊素、0.55%泛醇的纳米组合物复合霜剂。

实施例20

将实施例15~18所制得的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样品,分别与对比例2中的空白霜剂按照质量百分含量比3:7进行复配,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

取健康家兔30只,体重(2.0±0.2)kg,随机分为5组,每组动物6只,于实验前24h将家兔背部皮肤两侧去毛,去毛后24h检查去毛皮肤是否受伤,受伤皮肤不宜做皮肤刺激性试验。每天涂抹使用实施例15~18得到的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制备的复合霜剂3次,连续涂抹7天,同时涂抹空白霜剂(不给予任何药物)进行对照,观察试验结果,将试验结果列于表2中。

根据表2中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使用实施例15~18制备的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制备的复合霜剂及空白霜剂涂抹于家兔皮肤后均无充血、红肿现象,说明本发明提供的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对皮肤没有刺激性。

表2实施例15~18样品制备的霜剂及空白组皮肤刺激性观察结果

“+”家兔皮肤充血、红肿;“++”表示充血、红肿现象仍在,但有增加趋势;“—”表示无充血、红肿现象。

实施例21

取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制得的普通霜剂、空白霜剂和纳米组合物复合霜剂进行皮肤保湿功效评价测试,测试仪器为德国ck公司生产的皮肤水份含量测试仪cm825。

选取25名皮肤健康、无化妆品过敏史、年龄在20~35岁之间的志愿者作为受试者,选择受试者左、右手臂内侧距手掌基部5cm处为试验部位,试验面积为5×5cm2,分别涂抹等量的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制得的普通霜剂、空白霜剂和纳米组合物复合霜剂,试验前,受试者统一清洁双手前臂内侧,在恒温恒湿环境(温度20℃±2℃,相对湿度50%±10%)中静坐30min,然后测试受试者试验区域的空白值和使用霜剂0.5h、1h、2h、4h、6h、8h、24h后皮肤的含水量,每次测量平行测定5次,取平均值。将得到的结果绘制成图1。

根据图1中的结果可以看出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制得的普通霜剂、空白霜剂和纳米组合物复合霜剂的保湿趋势基本一致,但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复合霜剂的即时保湿效果和长时保湿效果均优于同浓度活性成分的普通霜剂,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中活性成分能快速穿透皮肤表层,并且能在较长时间维持在有效浓度,实现了护肤活性成分的皮肤靶向输送。

实施例22

取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制得的普通霜剂、空白霜剂和纳米组合物复合霜剂进行皮肤保湿功效评价测试,测试仪器为德国ck公司生产的皮肤水分流失测试仪tm300。

选取25名皮肤健康、无化妆品过敏史、年龄在20~35岁之间的志愿者作为受试者,选择受试者左、右手臂内侧距手掌基部5cm处为试验部位,试验面积为5×5cm2,试验前,受试者统一清洁双手前臂内侧,在恒温恒湿环境(温度20℃±2℃,相对湿度50%±10%)中静坐30min,测试受试者试验区域的空白值。然后在4周内每天早晚在同一测试区域内涂抹相应等量的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制得的普通霜剂、空白霜剂和纳米组合物复合霜剂,在第1天、3天、5天、10天、15天、20天、28天测试皮肤水分流失速率,测试前,受试者在恒温恒湿环境(温度20℃±2℃,相对湿度50%±10%)中静坐30mim,每次测量平行测定5次,取平均值。将得到的结果绘制成图2。

经皮水分流失(tewl)反映水分从皮肤表面的蒸发量,是皮肤屏障功能的重要标志。干燥性皮肤的病理特点是皮肤屏障受到破坏,神经酰胺量不足,tewl值增加,补充神经酰胺后皮肤屏障得到修复,tewl值降低。由图2可知,在使用对比例3制备的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复合霜剂10天后,经皮水分流失速率迅速降低,使用28天后经皮水分流失速率减小了20%,说明皮肤屏障得到修复,皮肤中神经酰胺的量得到补充,表明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中的神经酰胺能有效穿透皮肤表层并在皮肤组织中富集。而对比例1制备的普通霜剂效果只稍优于空白霜剂,这是因为神经酰胺为高结晶性物质,溶解度低,普通霜剂中的神经酰胺在放置过程中易结晶析出,皮肤透过性差。本发明的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能有效修复皮肤屏障,增强表皮屏障功能。

实施例23

取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制得的普通霜剂、空白霜剂和纳米组合物复合霜剂进行皮肤保湿功效评价测试,测试仪器为德国ck公司生产的皮肤水份含量测试仪cm825。

选取25名皮肤健康、无化妆品过敏史、年龄在20~35岁之间的志愿者作为受试者,选择受试者左、右手臂内侧距手掌基部5cm处为试验部位,试验面积为5×5cm2,试验前,受试者统一清洁双手前臂内侧,在恒温恒湿环境(温度20℃±2℃,相对湿度50%±10%)中静坐30min,测试受试者试验区域的空白值。然后在4周内每天早晚在同一测试区域内涂抹相应等量的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制得的普通霜剂、空白霜剂和纳米组合物复合霜剂,在第1天、3天、5天、10天、15天、20天、28天测试皮肤含水量,测试前,受试者在恒温恒湿环境(温度20℃±2℃,相对湿度50%±10%)中静坐30mim,每次测量平行测定5次,取平均值。将得到的结果绘制成图3。

由图3可知,对比例3制备的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复合霜剂对皮肤水合能力的提高明显优于对比例1和对比例2制备的普通霜剂和空白霜剂,在使用28天后,纳米组合物复合霜剂处理的样本皮肤含水量提高了40%,表皮中神经酰胺的含量提高,角质层持水能力增强,皮肤迅速恢复保湿和屏障功能。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中的神经酰胺能有效穿透皮肤表层,纳米组合物复合霜剂透皮效果明显优于普通霜剂,同时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能有效提高皮肤水合能力。

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稳定性好、载药量大、皮肤透过性好、滞留时间长,温和无刺激,具有优异的即时保湿、长效保湿,皮肤屏障修复功效,能提高皮肤自身水合能力。该保湿共输送纳米组合物安全性高,水分散性好,易于添加到化妆品基质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