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透气复合芯体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29103发布日期:2019-04-17 03:15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透气复合芯体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透气复合芯体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纸尿裤成为一种常用的卫生用品,用于婴儿及失禁成人,尤其婴儿纸尿裤尤为受依赖,对于婴儿用品的高品质要求,对于纸尿裤的透气性、吸水后纸尿裤的芯体的性状要求日益提高,目前,很多的纸尿裤的芯体吸水后膨胀,由于婴儿的活动经常会使得芯体内部发生断层或起坨的现象,如此,芯体的液体吸收不均匀,影响使用的舒适感,且容易引起红屁股等现象,因此需要研究一种超透气的复合芯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透气复合芯体的加工方法,可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超透气复合芯体的加工方法,包括通过第一放料辊组对下层吸液性片材进行开卷并将其铺设于最底层;

通过第二放料辊组对第一蓬松无纺布进行开卷并将其输送至下层吸液性片材的上方,通过第一撒布装置向第一蓬松无纺布的上表面异形撒布第一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并通过第一负压装置将第一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吸附至第一蓬松无纺布中,从而在第一蓬松无纺布上形成第一吸液区和第一空白区;

通过第三放料辊组对第二蓬松无纺布进行开卷并将其输送至第一蓬松无纺布的上方;

通过第二撒布装置向第二蓬松无纺布的上表面异形撒布第二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并通过第二负压装置将第二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吸附至第二蓬松无纺布中,从而在第二蓬松无纺布上形成第二吸液区和第二空白区,第二吸液区与第一吸液区对应设置,第二空白区与第一空白区对应设置;

通过第一压合辊组对第二蓬松无纺布、第一蓬松无纺布和下层吸液性片材进行压合固定,第一压合辊组包括第一上压合辊和第一下压合辊;

通过第一超声波焊接粘合辊组对与第一空白区和第二空白区对应的下层吸液性片材、第一蓬松无纺布和第二蓬松无纺布进行焊接粘合;

通过第四放料辊组对第三蓬松无纺布进行开卷并将其输送至第二蓬松无纺布的上方;

通过第三撒布装置向第三蓬松无纺布的上表面异形撒布第三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并通过第三负压装置将第三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吸附至第三蓬松无纺布中,从而在第三蓬松无纺布上形成第三吸液区和第三空白区;

通过第五放料辊组对第四蓬松无纺布进行开卷并将其输送至第三蓬松无纺布的上方;

通过第四撒布装置向第四蓬松无纺布的上表面异形撒布第四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并通过第四负压装置将第四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吸附至第四蓬松无纺布中,从而在第四蓬松无纺布上形成第四吸液区和第四空白区,第四吸液区与第三吸液区对应设置,第四空白区与第三空白区对应设置;

通过第六放料辊组对上层透液性片材进行开卷并将其输送至第四蓬松无纺布的上方;

通过第二压合辊组对上层透液性片材、第四蓬松无纺布、第三蓬松无纺布、第二蓬松无纺布、第一蓬松无纺布和下层吸液性片材进行压合固定,第二压合辊组包括第二上压合辊和第二下压合辊;

通过第二超声波焊接粘合辊组对与第三空白区和第四空白区对应的第二蓬松无纺布、第三蓬松无纺布、第四蓬松无纺布和上层透液性片材进行焊接粘合,得到复合芯体初成品;

通过分切装置对复合芯体初成品进行分切得到特定长度的复合芯体终成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能够实现复合芯体的全自动化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本发明采用第一超声波焊接粘合辊组对与第一空白区和第二空白区对应的下层吸液性片材、第一蓬松无纺布和第二蓬松无纺布进行焊接粘合,采用第二超声波焊接粘合辊组对与第三空白区和第四空白区对应的第二蓬松无纺布、第三蓬松无纺布、第四蓬松无纺布和上层透液性片材进行焊接粘合,降低了粘胶的使用,可以有效节约生产成本。由于通过本方法制得的复合芯体的中层被划分为层层叠设的第四吸液区、第三吸液区、第二吸液区和第一吸液区,由此,当液体透过上层透液性片材后能够快速被第四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第三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第二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和第一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进行吸收,从而大大提高了复合芯体的吸液效果。此外,通过本方法制得的复合芯体中还设有层层叠设的第四空白区、第三空白区、第二空白区和第一空白区,这些空白区中将只会有极少数的液体进入,从而能够使得复合芯体在吸液后仍能保持良好的透气性,进而保证复合芯体的干爽性,有效防止因复合芯体干爽性欠佳而引起人体易起红疹、湿疹等皮肤问题,从而给使用者带来更好的使用感受和体验。同时采用本方法制得的复合芯体还具有吸收液体后不易断层、不易起坨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撒布装置、第二撒布装置、第三撒布装置和第四撒布装置均为带有微孔且中空的圆筒型结构;

第一撒布装置的线速度与第一蓬松无纺布的输送速度相同,第一撒布装置上微孔的布置与第一蓬松无纺布上的第一吸液区的分布相对应;

第二撒布装置的线速度与第二蓬松无纺布的输送速度相同,第二撒布装置上微孔的布置与第二蓬松无纺布上的第二吸液区的分布相对应;

第三撒布装置的线速度与第三蓬松无纺布的输送速度相同,第三撒布装置上微孔的布置与第三蓬松无纺布上的第三吸液区的分布相对应;

第四撒布装置的线速度与第四蓬松无纺布的输送速度相同,第四撒布装置上微孔的布置与第四蓬松无纺布上的第四吸液区的分布相对应。

由此,此种设计可以简化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当第一撒布装置旋转完成的弧长等于一个复合芯体终成品的长度时,能够在第一蓬松无纺布上形成第一吸液区和第一空白区。当第二撒布装置旋转完成的弧长等于一个复合芯体终成品的长度时,能够在第二蓬松无纺布上形成第二吸液区和第三空白区。当第三撒布装置旋转完成的弧长等于一个复合芯体终成品的长度时,能够在第三蓬松无纺布上形成第三吸液区和第三空白区。当第四撒布装置旋转完成的弧长等于一个复合芯体终成品的长度时,能够在第四蓬松无纺布上形成第四吸液区和第四空白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超声波焊接粘合辊组包括第一上粘合辊和第一下粘合辊,第一上粘合辊上设有第一超声波焊头,第一下粘合辊上设有若干第一凸块,第一凸块与第一空白区和第二空白区对应设置;

第二超声波焊接粘合辊组包括第二上粘合辊和第二下粘合辊,第二上粘合辊上设有第二超声波焊头,第二下粘合辊上设有若干第二凸块,第二凸块与第三空白区和第四空白区对应设置。

由于,第一下粘合辊上的第一凸块是与第一空白区和第二空白区对应设置的,由此当第一上粘合辊与第一凸块相接触时,第一超声波焊头能够将与第一空白区和第二空白区对应的下层吸液性片材、第一蓬松无纺布和第二蓬松无纺布进行焊接粘合,当第二上粘合辊与第二凸块相接触时,第二超声波焊头能够将与第三空白区和第四空白区对应的第二蓬松无纺布、第三蓬松无纺布、第四蓬松无纺布和上层透液性片材进行焊接粘合,从而得到复合芯体初成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放料辊组包括第一开卷辊、第一导向辊和第一铺设辊,第一导向辊和第一铺设辊之间设有第一纠偏装置。由此,通过第一开卷辊可以对下层吸液性片材进行开卷放料,通过第一导向辊可以对下层吸液性片材进行牵引、导向,通过第一铺设辊可以对下层吸液性片材进行整平与铺设,从而在第一放料辊组的作用下,下层吸液性片材可以连续、平整地铺设于最底层。此外,通过设置第一纠偏装置,可以对经第一导向辊输送出来的下层吸液性片材进行纠偏,使得下层吸液性片材能够平直地进入到第一铺设辊的下方,从而确保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放料辊组包括第二开卷辊、第二导向辊和第二铺设辊,第二导向辊和第二铺设辊之间设有第二纠偏装置。由此,通过第二开卷辊可以对第一蓬松无纺布进行开卷放料,通过第二导向辊可以对第一蓬松无纺布进行牵引、导向,通过第二铺设辊可以将第一蓬松无纺布平直地铺设于下层吸液性片材的上方。此外,通过设置第二纠偏装置可以对经第二导向辊输送出来的第一蓬松无纺布进行纠偏,使得第一蓬松无纺布能够平直地铺设于下层吸液性片材的上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放料辊组包括第三开卷辊、第三导向辊和第三铺设辊,第三导向辊和第三铺设辊之间设有第三纠偏装置。由此,通过第三开卷辊可以对第二蓬松无纺布进行开卷放料,通过第三导向辊可以对第二蓬松无纺布进行牵引、导向,通过第三铺设辊可以对第二蓬松无纺布进行整平与铺设,从而在第三放料辊组的作用下,第二蓬松无纺布可以连续、平整地铺设于第一蓬松无纺布的上方。此外,通过设置第三纠偏装置,可以对经第三导向辊输送出来的的第二蓬松无纺布进行纠偏,从而使得第二蓬松无纺布能够平直地经过第三铺设辊,从而确保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四放料辊组包括第四开卷辊、第四导向辊和第四铺设辊,第四导向辊和第四铺设辊之间设有第四纠偏装置。由此,通过第四开卷辊可以对第三蓬松无纺布进行开卷放料,通过第四导向辊可以对第三蓬松无纺布进行牵引、导向,通过第四铺设辊可以对第三蓬松无纺布进行整平与铺设,从而在第四放料辊组的作用下,第三蓬松无纺布可以连续、平整地铺设于第二蓬松无纺布的上方。此外,通过设置第四纠偏装置,可以对经第四导向辊输送出来的第三蓬松无纺布进行纠偏,从而使得第三蓬松无纺布能够平直地经过第四铺设辊,从而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五放料辊组包括第五开卷辊、第五导向辊和第五铺设辊,第五导向辊和第五铺设辊之间设有第五纠偏装置。由此,通过第五开卷辊可以对第四蓬松无纺布进行开卷放料,通过第五导向辊可以对第四蓬松无纺布进行牵引、导向,通过第五铺设辊可以对第四蓬松无纺布进行整平与铺设,从而在第五放料辊组的作用下,第四蓬松无纺布可以连续、平整地铺设于第三蓬松无纺布的上方。此外,通过设置第五纠偏装置,可以对经第五导向辊输送出来的第四蓬松无纺布进行纠偏,从而使得第四蓬松无纺布能够平直地经过第五铺设辊,从而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六放料辊组包括第六开卷辊、第六导向辊和第六铺设辊,第六导向辊和第六铺设辊之间设有第六纠偏装置。由此,通过第六开卷辊可以对上层透液性片材进行开卷放料,通过第六导向辊可以对上层透液性片材进行牵引、导向,通过第六铺设辊可以对上层透液性片材进行整平与铺设,从而在第六放料辊组的作用下,上层透液性片材可以连续、平整地铺设于第四蓬松无纺布的上方。此外,通过设置第六纠偏装置,可以对经第六导向辊输送出来的上层透液性片材进行纠偏,从而使得上层透液性片材能够平直地经过第六铺设辊,从而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纠偏装置、第二纠偏装置、第三纠偏装置、第四纠偏装置、第五纠偏装置和第六纠偏装置均包括位置传感器、纠偏机构和控制器,位置传感器和纠偏机构均与控制器电连接,纠偏机构包括旋转支架、第一转动辊、第二转动辊和推动机构,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可转动地设置于旋转支架上,推动机构与控制器电连接。由此,位置传感器可以对待纠偏件的位置进行实时监测,并能够将监测的待纠偏件的位置信息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的信息计算得到偏移量,纠偏机构根据偏移量对待纠偏件进行纠偏,具体地,控制器获得偏移量后,推动机构根据偏移量推动旋转支架旋转所需要的角度,从而使得经安装在旋转支架上的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所传送的纠偏件得以纠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超透气复合芯体的加工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复合芯体的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复合芯体中第一吸液区和第一空白区在第一蓬松无纺布中的分布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复合芯体中第二吸液区和第二空白区在第二蓬松无纺布中的分布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复合芯体中第三吸液区和第三空白区在第三蓬松无纺布中的分布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复合芯体中第四吸液区和第四空白区在第四蓬松无纺布中的分布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复合芯体的剖视图;

图8为图7所示复合芯体中第一吸液区和第一空白区在第一蓬松无纺布中的分布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复合芯体中第二吸液区和第二空白区在第二蓬松无纺布中的分布示意图;

图10为图7所示复合芯体中第三吸液区和第三空白区在第三蓬松无纺布中的分布示意图;

图11为图7所示复合芯体中第四吸液区和第四空白区在第四蓬松无纺布中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超透气复合芯体的加工方法,图2至图6示意性地显示了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复合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至图11示意性地显示了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的复合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该超透气复合芯体的加工方法包括通过第一放料辊组1对下层吸液性片材2进行开卷并将其铺设于最底层。下层吸液性片材2可以为无尘纸或无纺布。

第一放料辊组1可包括第一开卷辊101、第一导向辊102和第一铺设辊103。由此,通过第一开卷辊101可以对下层吸液性片材2进行开卷放料,通过第一导向辊102可以对下层吸液性片材2进行牵引、导向,通过第一铺设辊103可以对下层吸液性片材2进行整平与铺设,从而在第一放料辊组1的作用下,下层吸液性片材2可以连续、平整地铺设于最底层。

第一放料辊组1还可包括第一纠偏装置104,第一纠偏装置104设于第一导向辊102和第一铺设辊103之间。由此,通过设置第一纠偏装置104,可以对经第一导向辊102输送出来的下层吸液性片材2进行纠偏,使得下层吸液性片材2能够平直地进入到第一铺设辊103的下方,从而确保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

通过第二放料辊组3对第一蓬松无纺布4进行开卷并将其输送至下层吸液性片材2的上方,通过第一撒布装置5向第一蓬松无纺布4的上表面异形撒布第一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并通过第一负压装置7将第一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吸附至第一蓬松无纺布4中,从而在第一蓬松无纺布4上形成第一吸液区41和第一空白区42。由此,第一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可均匀分布于第一吸液区41中。

第二放料辊组3可包括第二开卷辊301、第二导向辊302和第二铺设辊303。由此,通过第二开卷辊301可以对第一蓬松无纺布4进行开卷放料,通过第二导向辊302可以对第一蓬松无纺布4进行牵引、导向,通过第二铺设辊303可以将第一蓬松无纺布4平直地铺设于下层吸液性片材2的上方。

第二放料辊组3还包括第二纠偏装置304,第二纠偏装置304位于第二导向辊302和第二铺设辊303之间。由此,通过设置第二纠偏装置304可以对经第二导向辊302输送出来的第一蓬松无纺布4进行纠偏,使得第一蓬松无纺布4能够平直地铺设于下层吸液性片材2的上方。

通过第三放料辊组9对第二蓬松无纺布10进行开卷并将其输送至第一蓬松无纺布4的上方。

第三放料辊组9可包括第三开卷辊901、第三导向辊902和第三铺设辊903。由此,通过第三开卷辊901可以对第二蓬松无纺布10进行开卷放料,通过第三导向辊902可以对第二蓬松无纺布10进行牵引、导向,通过第三铺设辊903可以对第二蓬松无纺布10进行整平与铺设,从而在第三放料辊组9的作用下,上次吸液性片材可以连续、平整地铺设于第一蓬松无纺布4的上方。

第三放料辊组9还可包括第三纠偏装置904,第三纠偏装置904位于第三导向辊902和第三铺设辊903之间。由此,通过设置第三纠偏装置904,可以对经第三导向辊902输送出来的的第二蓬松无纺布10进行纠偏,从而使得第二蓬松无纺布10能够平直地经过第三铺设辊903,从而确保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

通过第二撒布装置6向第二蓬松无纺布10的上表面异形撒布第二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并通过第二负压装置8将第二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吸附至第二蓬松无纺布10中,从而在第二蓬松无纺布10上形成第二吸液区1001和第二空白区1002,第二吸液区1001与第一吸液区41对应设置,第二空白区1002与第一空白区42对应设置。由此,第二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可均匀分布于第二吸液区1001中。

通过第一压合辊组11对第二蓬松无纺布10、第一蓬松无纺布4和下层吸液性片材2进行压合固定,第一压合辊组11包括第一上压合辊111和第一下压合辊112。由此,通过第一压合辊组可以将第二蓬松无纺布10、第一蓬松无纺布4和下层吸液性片材2压合在一起,以便于后续加工工序的顺利进行。

通过第一超声波焊接粘合辊组12对与第一空白区42和第二空白区1002对应的下层吸液性片材2、第一蓬松无纺布4和第二蓬松无纺布10进行焊接粘合。由此,通过第一超声波焊接粘合辊组12可以将与第一空白区42和第二空白区1002对应的下层吸液性片材2、第一蓬松无纺布4和第二蓬松无纺布10焊接粘合在一起,可以对第一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和第二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起到固定作用,防止第一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和第二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漏出。

第一超声波焊接粘合辊组12包括第一上粘合辊121和第一下粘合辊122,第一上粘合辊121上设有第一超声波焊头,第一下粘合辊122上设有若干第一凸块,第一凸块与第一空白区42和第二空白区1002对应设置。由于第一下粘合辊122上的第一凸块是与第一空白区42和第二空白区1002对应设置的,由此,当第一上粘合辊121与第一凸块相接触时,第一超声波焊头能够将与第一空白区42和第二空白区1002对应的下层吸液性片材2、第一蓬松无纺布4和第二蓬松无纺布10进行焊接粘合。

通过第四放料辊组18对第三蓬松无纺布19进行开卷并将其输送至第二蓬松无纺布10的上方,通过第三撒布装置20向第三蓬松无纺布19的上表面异形撒布第三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并通过第三负压装置21将第三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吸附至第三蓬松无纺布19中,从而在第三蓬松无纺布19上形成第三吸液区191和第三空白区192。由此,第三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可均匀分布于第三吸液区191中。

第四放料辊组18可包括第四开卷辊181、第四导向辊182和第四铺设辊183,第四导向辊182和第四铺设辊183之间设有第四纠偏装置184。由此,通过第四开卷辊181可以对第三蓬松无纺布19进行开卷放料,通过第四导向辊182可以对第三蓬松无纺布19进行牵引、导向,通过第四铺设辊183可以将第三蓬松无纺布19平直地铺设于第二蓬松无纺布10的上方。此外,通过在第四导向辊182和第四铺设辊183之间设置第四纠偏装置184,可以对经由第四导向辊182输送出来的第三蓬松无纺布19进行纠偏,使得第三蓬松无纺布19能够平直地铺设于第二蓬松无纺布10的上方。

通过第五放料辊组22对第四蓬松无纺布29进行开卷并将其输送至第三蓬松无纺布19的上方,通过第四撒布装置23向第四蓬松无纺布29的上表面异形撒布第四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并通过第四负压装置24将第四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吸附至第四蓬松无纺布29中,从而在第四蓬松无纺布29上形成第四吸液区291和第四空白区292,第四吸液区291与第三吸液区191对应设置,第四空白区292与第三空白区192对应设置。由此,第四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可均匀地分布于第四吸液区291中。

第五放料辊组22可包括第五开卷辊221、第五导向辊222和第五铺设辊223,第五导向辊222和第五铺设辊223之间设有第五纠偏装置224。由此,通过第五开卷辊221可对第四蓬松无纺布29进行开卷放料,通过第五导向辊222可以对第四蓬松无纺布29进行牵引、导向,通过第五铺设辊223可以将第四蓬松无纺布29平直地铺设于第三蓬松无纺布19的上方。此外,通过在第五导向辊222和第五铺设辊223之间设置第五纠偏装置224,可以对经由第五导向辊222输送出来的第四蓬松无纺布29进行纠偏,使得第四蓬松无纺布29能够平直地铺设于第三蓬松无纺布19的上方。

通过第六放料辊组25对上层透液性片材26进行开卷并将其输送至第四蓬松无纺布29的上方。第六放料辊组25可包括第六开卷辊251、第六导向辊252和第六铺设辊253,第六导向辊252和第六铺设辊253之间设有第六纠偏装置254。由此,通过第六开卷辊251可对上层透液性片材26进行开卷放料,通过第六导向辊252可对上层透液性片材26进行牵引、导向,通过第六铺设辊253可以将上层透液性片材26平直地铺设于第四蓬松无纺布29的上方。此外,通过在第六导向辊252和第六铺设辊253之间设置第六纠偏装置254,可以对经由第六导向辊252输送出来的上层透液性片材26进行纠偏,使得上层透液性片材26能够平直地铺设于第四蓬松无纺布29的上方。

通过第二压合辊组27对上层透液性片材26、第四蓬松无纺布29、第三蓬松无纺布19、第二蓬松无纺布10、第一蓬松无纺布4和下层吸液性片材2进行压合固定,第二压合辊组27包括第二上压合辊271和第二下压合辊272。由此,通过第二压合辊组27可以将上层透液性片材26、第四蓬松无纺布29、第三蓬松无纺布19、第二蓬松无纺布10、第一蓬松无纺布4和下层吸液性片材2压合在一起,以便于后续加工工序的顺利进行。

通过第二超声波焊接粘合辊组28对与第三空白区192和第四空白区292对应的第二蓬松无纺布10、第三蓬松无纺布19、第四蓬松无纺布29和上层透液性片材26进行焊接粘合,得到复合芯体初成品。由此,通过第二超声波焊接粘合辊组28可以将与第三空白区192和第四空白区292对应的第二蓬松无纺布10、第三蓬松无纺布19、第四蓬松无纺布29和上层透液性片材26焊接粘合在一起,从而可以对第三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和第四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起到固定作用,防止第三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和第四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漏出。

第二超声波焊接粘合辊组28包括第二上粘合辊281和第二下粘合辊282,第二上粘合辊281上设有第二超声波焊头,第二下粘合辊282上设有若干第二凸块,第二凸块与第三空白区192和第四空白区292对应设置。由于第二下粘合辊282上的第二凸块是与第三空白区192和第四空白区292对应设置的,由此,当第二上粘合辊281与第二凸块相接触时,第二超声波焊头能够将与第三空白区192和第四空白区292对应的第二蓬松无纺布10、第三蓬松无纺布19、第四蓬松无纺布29和上层透液性片材26进行焊接粘合。

第一撒布装置5、第二撒布装置6、第三撒布装置20和第四撒布装置23最好均为带有微孔且中空的圆筒型结构,第一撒布装置5的线速度与第一蓬松无纺布4的输送速度相同,第一撒布装置5上微孔的布置与第一蓬松无纺布4上的第一吸液区41的分布相对应,即第一撒布装置5与第一吸液区41对应的区域中,筒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微孔,与第一空白区42对应的区域中,筒壁为不设微孔的封闭结构。第一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位于第一撒布装置5的腔体中,当第一撒布装置5转至与第一吸液区41对应的区域时,第一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能够通过微孔并在第一负压装置7的作用下撒布至第一吸液区41中,而当第一撒布装置5转至与第一空白区42对应的区域时,由于此处的筒壁上没有设有微孔,第一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将不能撒布至第一蓬松无纺布4上,从而在第一蓬松无纺布4上形成第一空白区42。此种设计可以简化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当第一撒布装置5旋转完成的弧长等于一个复合芯体终成品的长度时,能够在第一蓬松无纺布4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第一吸液区41和第一空白区42。

第二撒布装置6的线速度与第二蓬松无纺布10的输送速度相同,第二撒布装置6上微孔的布置与第二蓬松无纺布10上的第二吸液区1001的分布相对应,即第二撒布装置6与第二吸液区1001对应的区域中,筒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微孔,与第二空白区1002对应的区域中,筒壁为不设微孔的封闭结构,第二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能够通过微孔并在第二负压装置8的作用下撒布至第二吸液区1001中,而当第二撒布装置6转至与第二空白区1002对应的区域时,由于此处的筒壁为封闭结构,第二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将不能撒布至第二蓬松无纺布10上,从而在第二蓬松无纺布10上形成第二空白区1002。由此,当第二撒布装置6旋转完成的弧长等于一个复合芯体终成品的长度时,能够在第二蓬松无纺布10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第二吸液区1001和第二空白区1002。

第三撒布装置20的线速度与第三蓬松无纺布19的输送速度相同,第三撒布装置20上微孔的布置与第三蓬松无纺布19上的第三吸液区191的分布相对应,即第三撒布装置20与第三吸液区191对应的区域中,筒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微孔,与第三空白区192对应的区域中,筒壁为不设微孔的封闭结构,第三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能够通过微孔并在第三负压装置21的作用下撒布至第三吸液区191中,而当第三撒布装置20转至与第三空白区192对应的区域时,由于此处的筒壁为封闭结构,第三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将不能撒布至第三蓬松无纺布19上,从而在第三蓬松无纺布19上形成第三空白区192。由此,当第三撒布装置20旋转完成的弧长等于一个复合芯体终成品的长度时,能够在第三蓬松无纺布19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第三吸液区191和第三空白区192。

第四撒布装置23的线速度与第四蓬松无纺布29的输送速度相同,第四撒布装置23上微孔的布置与第四蓬松无纺布29上的第四吸液区291的分布相对应,即第四撒布装置23与第四吸液区291对应的区域中,筒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微孔,与第四空白区292对应的区域中,筒壁为不设微孔的封闭结构,第四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能够通过微孔并在第四负压装置24的作用下撒布至第四吸液区291中,而当第四撒布装置23转至与第四空白区292对应的区域时,由于此处的筒壁为封闭结构,第四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将不能撒布至第四蓬松无纺布29上,从而在第四蓬松无纺布29上形成第四空白区292。由此,当第四撒布装置23旋转完成的弧长等于一个复合芯体终成品的长度时,能够在第四蓬松无纺布29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第四吸液区291和第四空白区292。

第一纠偏装置104、第二纠偏装置304、第三纠偏装置904、第四纠偏装置184、第五纠偏装置224和第六纠偏装置254均包括位置传感器、纠偏机构和控制器,位置传感器和纠偏机构均与控制器电连接,纠偏机构包括旋转支架14、第一转动辊15、第二转动辊16和推动机构17,第一转动辊15和第二转动辊16可转动地设置于旋转支架14上,推动机构17与控制器电连接。由此,位置传感器可以对待纠偏件的位置进行实时监测,并能够将监测的待纠偏件的位置信息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的信息计算得到偏移量,纠偏机构根据偏移量对待纠偏件进行纠偏,具体地,控制器获得偏移量后,推动机构17根据偏移量推动旋转支架14旋转所需要的角度,从而使得经安装在旋转支架上的第一转动辊15和第二转动辊16所传送的待纠偏件得以纠正。

通过分切装置13对复合芯体初成品进行分切得到特定长度的复合芯体终成品,分切装置13可包括上分切辊131和下分切辊132,上分切辊131上设有刀片。

本发明能够实现复合芯体的全自动化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本发明采用第一超声波焊接粘合辊组12对与第一空白区42和第二空白区1002对应的下层吸液性片材2、第一蓬松无纺布4和第二蓬松无纺布10进行焊接粘合,采用第二超声波焊接粘合辊组28对与第三空白区192和第四空白区292对应的第二蓬松无纺布10、第三蓬松无纺布19、第四蓬松无纺布29和上层透液性片材26进行焊接粘合,降低了粘胶的使用,可以有效节约生产成本。由于通过本方法制得的复合芯体的中层被划分为层层叠设的第四吸液区291、第三吸液区191、第二吸液区1001和第一吸液区41,由此,当液体透过上层透液性片材26后能够快速被第四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第三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第二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和第一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进行吸收,从而大大提高了复合芯体的吸液效果。此外,通过本方法制得的复合芯体中还设有层层叠设的第四空白区292、第三空白区192、第二空白区1002和第一空白区42,这些空白区中将只会有极少数的液体进入,从而能够使得复合芯体在吸液后仍能保持良好的透气性,进而保证复合芯体的干爽性,有效防止因复合芯体干爽性欠佳而引起人体易起红疹、湿疹等皮肤问题,从而给使用者带来更好的使用感受和体验。同时采用本方法制得的复合芯体还具有吸收液体后不易断层、不易起坨的优点。

通过采用加压法,对现有技术中的复合芯体(样品a)和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得的复合芯体(样品b)的回渗值和吸收速度进行测量,其中加液量均为80ml,共计两次,第一次加液时间为0min,第2次加液时间为6min,加液时将重2.4kg的柱形模具圈住加液点,以液体完全吸收作为终点计得吸收速度,共计测得两次吸收速度。从第1次加液时计时至5min后,将柱形模具压于已知重量的卫生纸上1min,经重量计算测得回渗值。从第2次加液完成计时至5min后,将柱形模具压于已知重量的卫生纸上1min,经重量计算测得回渗值,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得的复合芯体的吸液速度远远高于现有技术中的复合芯体的吸液速度,同时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得的复合芯体的回渗值远远小于现有技术中的复合芯体的回渗值。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