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床医学内科专用的消毒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80355发布日期:2019-03-09 00:11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临床医学内科专用的消毒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临床医学内科专用的消毒器。



背景技术:

医院里内科医生使用的手术刀分刀片和刀柄,刀片是一次性的,刀柄不是,其他的器械也不是一次性的,像手术刀、剪这一类的金属物品不能用高压蒸汽灭菌,因为采用该方法会影响刀具的锋利程度,一般采取的是用戊二醛等高效消毒剂来进行消毒,用前必须要用生理盐水冲洗掉表面残留的化学消毒剂才可以使用,如果不冲洗的话会对局部组织产生刺激。

但是现有的外壳手术刀的消毒方法中,大都是使用高温高压的处理方式,影响手术刀的韧性,缩短手术刀的使用寿命,另外也没有化学消毒试剂的清洗步骤,在进行清洗时,可能会导致二次污染,使得消毒的效率低,灭菌效果差,无法做到对手术刀进行高效全面消毒,而且对手术刀的处理量比较少,导致消毒时间久,而且消毒效果不佳。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临床医学内科专用的消毒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临床医学内科专用的消毒器,本临床医学内科专用的消毒器通过设置左滑动板和右滑动板,医护人员将左滑动板和右滑动板分别拉出底板,可以方便地为储液箱添加消毒剂,以及方便地将消毒液收集在集液箱内待处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临床医学内科专用的消毒器,包括:

可动底座,其包括底板、四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上表面四角处的竖直支杆、设置在所述竖直支杆上端的平置板、四个设置在所述底板下表面四角处的可动机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左滑动板和右滑动板,所述底板上表面设置有滑槽,所述左滑动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相对应的第一滑条,并且所述左滑动板的左端设置有两个第一脚轮和左把手,所述右滑动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相对应的第二滑条,并且所述右滑动板的左端设置有两个第二脚轮和右把手,所述左滑动板上设置有集液箱,所述右滑动板上设置有储液箱,所述储液箱内设置有液泵;

消毒箱,其设置在所述平置板的上表面靠近其右端的部位,所述消毒箱的前侧壁上部设置有矩形观察窗,所述消毒箱的上端铰接有可开合的箱盖,所述箱盖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消毒箱的上端密封连接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消毒凹槽,所述消毒凹槽内设置有第一紫外灯,其槽口设置有防水板,所述箱盖上表面还设置有贯通至所述密封板下表面的第一贯通孔,所述消毒箱左内侧壁设置有超声波发生装置,所述消毒箱的内底部呈斜坡状,并设置有用于放置内科手术刀的支座,所述支座上设置有防护网罩,所述消毒箱的后侧壁设置有进水孔,所述消毒箱左侧壁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和电动阀,所述进水孔通过输液管与所述液泵连接,所述电动阀通过排水管与所述集液箱连通;

烘干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平置板的上表面靠近其左端的部位,所述烘干机构包括机箱和设置在所述机箱内的烘干机本体,所述机箱的内侧壁设置有吸声层,所述机箱的左侧壁设置有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二贯通孔上设置有空气净化机构,所述烘干机本体的出风端通过风管与所述第一贯通孔连接;

控制器,其设置在所述消毒箱的右侧壁,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液泵、所述第一紫外灯、所述超声波发生装置、所述电动阀以及所述烘干机本体电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密封板的四周侧壁设置有贯通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储液箱的顶部设置有加液孔,所述加液孔内设置有加液封堵塞,所述加液箱的侧壁设置有竖直条形观察窗。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空气净化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贯通孔连接的净化管、设置在所述净化管内的第二紫外灯和涂有纳米二氧化钛涂层的光催化剂孔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净化管远离所述机箱的一端的活性炭过滤层,所述第二紫外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操作面板,其内部设置有微处理器,所述操作面板的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液泵、所述第一紫外灯、所述超声波发生装置、所述电动阀、所述烘干机本体以及所述第二紫外灯的输入端电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可动机构包括支撑立柱、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柱下端的横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横板下表面的垫脚和可动轮。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可动轮设为万向轮;所述垫脚通过螺杆与所述横板螺纹连接,所述横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杆相对应的螺纹孔,所述螺杆的上端穿出所述螺纹孔并且设置有底把手。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支座上设置有卡板,所述卡板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卡接内科手术刀的u型卡口,所述u型卡口内设置有弹性卡层。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输液管、所述排水管以及所述风管均由波纹管制成。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左滑动板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限位杆,所述右滑动板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限位杆。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临床医学内科专用的消毒器不仅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廉,并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本临床医学内科专用的消毒器便于移动,适应性强。

2、本发明所述的临床医学内科专用的消毒器通过在消毒箱内设置的超声波发生装置,超声波发生装置在消毒箱内的消毒剂中产生超声波,利用超声波对手术刀进行清洗消毒,可将手术刀上的污物清洗掉;并通过设置的第一紫外灯对手术刀进一步地照射消毒,消毒效果好;手术刀消毒后,还可以通过设置的烘干机构快速的进行烘干,避免水分残留在手术刀上;降低手术刀的消毒处理时间,提高消毒效率,没有采用高温高压的环境,不会对手术刀的韧性造成损伤,不影响手术刀的使用寿命。

3、本发明所述的临床医学内科专用的消毒器通过在烘干机箱上设置有空气净化机构,空气净化机构可以对进入烘干机箱内的空气进行净化,通过净化管内的活性炭过滤层可以吸收空气中的灰尘和水分,通过第二紫外灯和涂有纳米二氧化钛涂层的光催化剂孔板可以对空气进行杀菌,避免烘干过程对手术刀造成二次污染。

本发明所述的临床医学内科专用的消毒器,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临床医学内科专用的消毒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临床医学内科专用的消毒器中箱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临床医学内科专用的消毒器中空气净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临床医学内科专用的消毒器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临床医学内科专用的消毒器中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

1-底板;2-竖直支杆;3-平置板;4-左滑动板;5-右滑动板;6-滑槽;7-第一滑条;8-第一脚轮;9-左把手;10-第二滑条;11-第二脚轮;12-右把手;13-集液箱;14-储液箱;15-液泵;16-消毒箱;17-箱盖;18-密封板;19-消毒凹槽;20-第一紫外灯;21-防水板;22-第一贯通孔;23-超声波发生装置;24-支座;25-防护网罩;26-进水孔;27-排水孔;28-电动阀;29-矩形观察窗;30-输液管;31-排水管;32-机箱;33-烘干机本体;34-吸声层;35-第二贯通孔;36-风管;37-控制器;38-环形凹槽;39-密封圈;40-加液封堵塞;41-竖直条形观察窗;42-净化管;43-第二紫外灯;44-光催化剂孔板;45-活性炭过滤层;46-操作面板;47-微处理器;48-支撑立柱;49-横板;50-垫脚;51-可动轮;52-螺杆;53-底把手;54-卡板;55-u型卡口;56-弹性卡层;57-第一限位杆;58-第二限位杆;59-加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临床医学内科专用的消毒器,包括:

可动底座,其包括底板1、四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表面四角处的竖直支杆2、设置在所述竖直支杆2上端的平置板3、四个设置在所述底板1下表面四角处的可动机构,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左滑动板4和右滑动板5,所述底板1上表面设置有滑槽6,所述左滑动板4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滑槽6相对应的第一滑条7,并且所述左滑动板4的左端设置有两个第一脚轮8和左把手9,所述右滑动板5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滑槽6相对应的第二滑条10,并且所述右滑动板5的左端设置有两个第二脚轮11和右把手12,所述左滑动板4上设置有集液箱13,所述右滑动板5上设置有储液箱14,所述储液箱14内设置有液泵15;

消毒箱16,其设置在所述平置板3的上表面靠近其右端的部位,所述消毒箱16的前侧壁上部设置有矩形观察窗29,所述消毒箱16的上端铰接有可开合的箱盖17,所述箱盖17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消毒箱16的上端密封连接的密封板18,所述密封板18的下表面设置有消毒凹槽19,所述消毒凹槽19内设置有第一紫外灯20,其槽口设置有防水板21,所述箱盖17上表面还设置有贯通至所述密封板18下表面的第一贯通孔22,所述消毒箱16左内侧壁设置有超声波发生装置23,所述消毒箱16的内底部呈斜坡状,并设置有用于放置内科手术刀的支座24,所述支座24上设置有防护网罩25,所述消毒箱16的后侧壁设置有进水孔26,所述消毒箱16左侧壁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27和电动阀28,所述进水孔26通过输液管30与所述液泵15连接,所述电动阀28通过排水管31与所述集液箱13连通;

烘干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平置板1的上表面靠近其左端的部位,所述烘干机构包括机箱32和设置在所述机箱32内的烘干机本体33,所述机箱32的内侧壁设置有吸声层34,所述机箱32的左侧壁设置有第二贯通孔35,所述第二贯通孔35上设置有空气净化机构,所述烘干机本体33的出风端通过风管36与所述第一贯通孔22连接;

控制器37,其设置在所述消毒箱16的右侧壁,所述控制器37分别与所述液泵15、所述第一紫外灯20、所述超声波发生装置23、所述电动阀28以及所述烘干机本体33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板18的四周侧壁设置有贯通的环形凹槽38,所述环形凹槽38内设置有密封圈39。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箱14的顶部设置有加液孔59,所述加液孔59内设置有加液封堵塞40,所述加液箱14的侧壁设置有竖直条形观察窗41。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净化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贯通孔35连接的净化管42、设置在所述净化管42内的第二紫外灯43和涂有纳米二氧化钛涂层的光催化剂孔板44以及设置在所述净化管42远离所述机箱32的一端的活性炭过滤层45,所述第二紫外灯43与所述控制器37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37上设置有操作面板46,其内部设置有微处理器47,所述操作面板46的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器47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微处理器47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液泵15、所述第一紫外灯20、所述超声波发生装置23、所述电动阀28、所述烘干机本体33以及所述第二紫外灯43的输入端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可动机构包括支撑立柱48、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柱48下端的横板49以及设置在所述横板49下表面的垫脚50和可动轮51。

进一步地,所述可动轮51设为万向轮;所述垫脚50通过螺杆52与所述横板49螺纹连接,所述横板49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杆52相对应的螺纹孔,所述螺杆52的上端穿出所述螺纹孔并且设置有底把手53。

进一步地,所述支座24上设置有卡板54,所述卡板54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卡接内科手术刀的u型卡口55,所述u型卡口55内设置有弹性卡层56。

进一步地,所述输液管30、所述排水管31以及所述风管36均由波纹管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左滑动板4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限位杆57,所述右滑动板5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限位杆58。

本发明提供的临床医学内科专用的消毒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临床医学内科专用的消毒器通过设置的可动机构,可以方便移动本消毒器以及支撑本消毒器,医护人员需要移动本消毒器时,转动底把手53调节垫脚50离开地面,可以推动本消毒器移动至合适的工作位置,然后再转动底把手53,将垫脚50抵顶至地面上,可以稳固的支撑本消毒器,减轻整个消毒器对可动轮50、第一脚轮8、第二脚轮11的重压,可延长可动轮50、第一脚轮8、第二脚轮11的使用寿命;医护人员可通过右把手12拉出右滑动板5,将储液箱14拉出来,打开加液封堵塞40将配置的消毒剂加入到储液箱14内;打开箱盖17、取出防护网罩25,将手术刀放置在支座24的卡板54上,将手术刀通过刀柄依次卡接在u型卡口55内,盖好防护网罩25,再闭合箱盖17;启动操作面板46,打开液泵15,将消毒剂输送至消毒箱16内;再打开超声波发生装置23,并通过操作面板46进行消毒定时,然后打开第一紫外灯20;消毒结束后,打开电动阀28,消毒剂通过电动阀28和排水管31排入集液箱13内,然后再打开第二紫外灯43和烘干机本体33对手术刀进行烘干,烘干一段时间后,关闭第一紫外灯20、第二紫外灯43以及烘干机本体33,打开箱盖16,然后取出手术刀即可。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