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幼儿山茶悬浮微胶囊润肤油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79366发布日期:2019-02-26 19:21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婴幼儿山茶悬浮微胶囊润肤油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幼儿山茶悬浮微胶囊润肤油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属于日用化妆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对婴幼儿健康成长的意识不断增强,父母在婴幼儿护理产品的支出投入不断增长,需求迫切且多样化,尤其是对具有营养滋润、营养健肤作用的婴幼儿润肤油消费需求日趋旺盛,市场潜力巨大。婴幼儿润肤油具有延缓皮肤细胞水分流失的作用,能较好的隔绝干燥环境的外部刺激,但却存在成分结构单一,几乎不含水溶性活性成分,无法进行外源性补水,对治疗皮肤过敏、红肿、水泡、红血丝等效果不佳的情况。而乳霜类产品含有许多人工合成的化学乳化剂以维持产品稳定,易对婴幼儿肌肤产生刺激,甚至影响当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问题。因此针对婴幼儿肌肤特点,开发专业的安全无刺激、温和营养婴幼儿皮肤功能,并有效改善婴幼儿皮肤干燥,治疗皮肤过敏、红肿、水泡、红血丝的润肤护肤品,成为我国行业科研人员的研究热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普通润肤油结构成分单一,有效成分浓度低效果不佳等问题,提供一种婴幼儿山茶悬浮微胶囊润肤油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婴幼儿山茶悬浮微胶囊润肤油的制备装置,包括两个进料分流区、气流通道、硬质撞击件、缓冲区、流体撞击室、扩流管区和稳流区构成;所述进料分流区为对称并联的二元结构,所述进料分流区通过缓冲区与流体撞击室连通,所述缓冲区呈“y”形结构,所述缓冲区的分叉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进料分流区连通,所述缓冲区的另一端与所述流体撞击室连通;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进料分流区的侧壁连通;所述硬质撞击件设置于所述进料分流区与所述缓冲区相连的一端端口内部;所述流体撞击室的内壁上设有硬质层,所述缓冲区的交汇处内壁上设有硬质凸起,所述硬质凸起与所述硬质层围成反应腔,所述反应腔的内径小于所述缓冲区的内径;所述反应腔通过出料阀与所述扩流管区连通。

所述硬质撞击件等间隔设置于所述进料分流区的内部,所述硬质撞击件之间形成微孔通道;所述硬质撞击件远离所述缓冲区的一端呈锥形结构。

所述气流通道的内部设有流体单向阀。

一种婴幼儿山茶悬浮微胶囊润肤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风干的山茶花、金盏花、金银花、山金车花粉碎后过40目筛,混合均匀后加入蒸馏水中,加热到60~65℃,在搅拌锅中搅拌30min,充分混合,随后在在50~55℃超声波-微波组合反应釜中处理30~45min,其中超声功率1200~1500w、超声频率25~40khz、微波功率1000~1200w、微波频率2450mhz条件下超声;然后反应釜将温度降至40~45℃,调节ph值至5~5.5,加入纤维素酶与果胶酶酶解3h,酶解液在2500r/min条件下离心10~15min,取酶解清液,再加入透明质酸钠、茶多酚,充分搅拌均匀,得到天然滋养活性成分悬浮微胶囊芯材;

步骤二,选用麦芽糊精、β-环糊精和鱼皮明胶的一种或几种,配制成质量比浓度为2%的溶液,加入安琪干酵母和木瓜蛋白酶进行轻度发酵及酶解,得到微胶囊壁材;

步骤三,将含天然滋养活性成分悬浮微胶囊芯材和壁材分别加入两个进料分流区中,co2流体在流体单向阀的控制下经流体通道进与入物料进行充分混合;液流在200mpa高压下被进入直径细小的硬质撞击件之间,进入缓冲区内稍做缓冲,随后该两股高速流体进入到直径细小的流体撞击室中剧烈碰撞,并经出料阀进入到扩流管区,co2流体开始气化进行二次破壁,使芯材中的有效成分得到进一步的释放,壁材进一步破碎,得到高渗透性小分子态融合物;

步骤四,采用微胶囊造粒装置对高渗透性小分子态融合物进行造粒,壳体喷嘴直径为2mm,氮气流速50ml/s,振动频率1200hz,电极张力800v,喷嘴温度设置为45℃;高渗透性小分子态融合物逐滴滴入4℃的0.2%京尼平溶液中,搅拌速度500r/min,微胶囊固化30min,将微胶囊用蒸馏水冲洗,沥干后倒入山茶油中搅拌20min,静置分层,微胶囊均匀悬浮在油层中,表面残留水分沉入下层,沥干得到含天然滋养活性成分悬浮微胶囊;

步骤五,将含功能性活性成分油组合物与含天然滋养活性成分悬浮微胶囊一起灌装至挤压滴管瓶中,即得婴幼儿山茶悬浮微胶囊润肤油。

其中,步骤五中所述含功能性活性成分油组合物由山茶籽油、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天然角鲨烷、霍霍巴油、月见草油、白芒花籽油、植物甾醇酯、红没药醇、维生素e醋酸酯、维生素a醋酸脂和维生素b6三异棕榈酸酯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提高了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率,提升小分子态融合物的渗透性,还可减少热敏性活性成分的损失。

(2)本发明采用含功能性活性成分油组合物与含天然滋养活性成分悬浮微胶囊相互配伍,使产品更加温润清爽,赋予产品易吸收、润而不腻的肤感,显著缓解婴幼儿皮肤干燥粗糙,提供水分和营养,调节皮脂腺,提高对皮肤过敏、红肿、水泡,祛除红血丝的治疗效果,提高婴幼儿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显著提高山茶润肤油的滋润温养效果。此外,本发明能显著提高水溶性活性成分的稳定性,抑制氧化,且无需添加乳化剂,就能实现油水共存,降低了乳化剂对皮肤的刺激。

(3)本发明采用超声波-微波协同酶法和轻发酵—酶解技术分别对微胶囊芯材和壁材进行前处理,壁材经酵母轻发酵有效去除微胶囊壁材中鱼皮明胶的腥味,木瓜蛋白酶对酵母和鱼皮明胶进一步酶解,并经气混射流反应装置达到极小的均匀纳米态,显著提高了渗透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婴幼儿山茶悬浮微胶囊润肤油的制备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婴幼儿山茶悬浮微胶囊润肤油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婴幼儿山茶悬浮微胶囊润肤油的制备装置,包括两个进料分流区1、气流通道2、硬质撞击件4、缓冲区5、流体撞击室6、扩流管区7和稳流区8构成;所述进料分流区1为对称并联的二元结构,所述进料分流区1通过缓冲区5与流体撞击室6连通,所述缓冲区5呈“y”形结构,所述缓冲区5的分叉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进料分流区1连通,所述缓冲区5的另一端与所述流体撞击室6连通;所述气流通道2与所述进料分流区1的侧壁连通;所述硬质撞击件4设置于所述进料分流区1与所述缓冲区5相连的一端端口内部;所述流体撞击室6的内壁上设有硬质层,所述缓冲区5的交汇处内壁上设有硬质凸起,所述硬质凸起与所述硬质层围成反应腔,所述反应腔的内径小于所述缓冲区5的内径;所述反应腔通过出料阀7与所述扩流管区8连通,将含天然滋养活性成分悬浮微胶囊芯材和壁材分别加入两个进料分流区1中,co2流体在流体单向阀3的控制下经流体通道2进与入物料进行充分混合;液流在200mpa高压下被进入直径细小的硬质撞击件4之间,进入缓冲区5内稍做缓冲,随后该两股高速流体进入到直径细小的流体撞击室6中剧烈碰撞,并经出料阀7进入到扩流管区8,co2流体开始气化进行二次破壁,使芯材中的有效成分得到进一步的释放,壁材进一步破碎,得到高渗透性小分子态融合物。

所述硬质撞击件4等间隔设置于所述进料分流区1的内部,所述硬质撞击件4之间形成微孔通道;所述硬质撞击件远离所述缓冲区5的一端呈锥形结构,将含天然滋养活性成分悬浮微胶囊芯材和壁材通过硬质撞击件4进行初步分散,使其更为均一。

所述气流通道2的内部设有流体单向阀3,确保co2流体不会因为与天然滋养活性成分悬浮微胶囊芯材和壁材混合撞击硬质撞击件4而反流。

一种婴幼儿山茶悬浮微胶囊润肤油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风干的山茶花、金盏花、金银花、山金车花粉碎后过40目筛,混合均匀后加入蒸馏水中,加热到60~65℃,在搅拌锅中搅拌30min,充分混合,随后在在50~55℃超声波-微波组合反应釜中处理30~45min,其中超声功率1200~1500w、超声频率25~40khz、微波功率1000~1200w、微波频率2450mhz条件下超声;然后反应釜将温度降至40~45℃,调节ph值至5~5.5,加入纤维素酶与果胶酶酶解3h,酶解液在2500r/min条件下离心10~15min,取酶解清液,再加入透明质酸钠、茶多酚,充分搅拌均匀,得到天然滋养活性成分悬浮微胶囊芯材;

步骤二,选用麦芽糊精、β-环糊精和鱼皮明胶的一种或几种,配制成质量比浓度为2%的溶液,加入安琪干酵母和木瓜蛋白酶进行轻度发酵及酶解,得到微胶囊壁材;

步骤三,将含天然滋养活性成分悬浮微胶囊芯材和壁材分别加入两个进料分流区1中,co2流体在流体单向阀3的控制下经流体通道2进与入物料进行充分混合;液流在200mpa高压下被进入直径细小的硬质撞击件4之间,进入缓冲区5内稍做缓冲,随后该两股高速流体进入到直径细小的流体撞击室6中剧烈碰撞,并经出料阀7进入到扩流管区8,co2流体开始气化进行二次破壁,使芯材中的有效成分得到进一步的释放,壁材进一步破碎,得到高渗透性小分子态融合物;

步骤四,采用微胶囊造粒装置对高渗透性小分子态融合物进行造粒,喷嘴直径为2mm,氮气流速50ml/s,振动频率1200hz,电极张力800v,喷嘴温度设置为45℃;高渗透性小分子态融合物逐滴滴入4℃的0.2%京尼平溶液中,搅拌速度500r/min,微胶囊固化30min,将微胶囊用蒸馏水冲洗,沥干后倒入山茶油中搅拌20min,静置分层,微胶囊均匀悬浮在油层中,表面残留水分沉入下层,沥干得到含天然滋养活性成分悬浮微胶囊;

步骤五,将含功能性活性成分油组合物与含天然滋养活性成分悬浮微胶囊一起灌装至挤压滴管瓶中,即得婴幼儿山茶悬浮微胶囊润肤油。

婴幼儿山茶悬浮微胶囊润肤油的制备步骤五中所述含功能性活性成分油组合物由山茶籽油、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天然角鲨烷、霍霍巴油、月见草油、白芒花籽油、植物甾醇酯、红没药醇、维生素e醋酸酯、维生素a醋酸脂和维生素b6三异棕榈酸酯组成。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婴幼儿山茶悬浮微胶囊润肤油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风干的山茶花、金盏花、金银花、山金车花粉碎后过40目筛,准确称取山茶花0.4kg、金盏花0.4kg、金银花0.4kg、山金车花0.2kg,混合均匀后加入到50kg蒸馏水中,加热到60~65℃,在搅拌锅中搅拌30min,充分混合,随后在在50~55℃超声波-微波组合反应釜中处理30~45min,其中超声功率1200~1500w、超声频率25~40khz、微波功率1000~1200w、微波频率2450mhz条件下超声;然后反应釜将温度降至40~45℃,调节ph值至5~5.5,加入纤维素酶与果胶酶酶解3h,酶解液在2500r/min条件下离心10~15min,取酶解清液,再加入透明质酸钠、茶多酚,充分搅拌均匀,得到天然滋养活性成分悬浮微胶囊芯材;

步骤二,将0.5kg的麦芽糊精和0.5kg鱼皮明胶加入到50kg的60℃蒸馏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将温度降低至38℃,ph调节为6.0,加入200g安琪干酵母继续搅拌1h以进行轻度发酵,再加入200g木瓜蛋白酶轻酶解2h,即得微胶囊壁材。

步骤三,将含天然滋养活性成分悬浮微胶囊芯材和壁材分别加入气混射流反应腔的两个进料分流区中,10kg的co2流体在单向气流阀的控制下经气流通道进入与物料进行充分混合;液流在200mpa高压下被进入直径细小的硬质材料中,进入缓冲区内稍做缓冲,随后该两股高速流体进入到直径细小的流体撞击反应腔室中剧烈碰撞,并进入到扩流管区泄压,co2流体开始气化进行二次破壁,使芯材中的有效成分得到进一步的释放,壁材进一步破碎,得到高渗透性小分子态融合物;

步骤四,采用微胶囊造粒装置对高渗透性小分子态融合物进行造粒,壳体喷嘴直径为2mm,氮气流速50ml/s,振动频率1200hz,电极张力800v,喷嘴温度设置为45℃;高渗透性小分子态融合物逐滴滴入4℃的0.2%京尼平溶液中,搅拌速度500r/min,微胶囊固化30min,将微胶囊用蒸馏水冲洗,沥干后倒入山茶油中搅拌20min,静置分层,微胶囊均匀悬浮在油层中,表面残留水分沉入下层,沥干得到含天然滋养活性成分悬浮微胶囊;

步骤五,将含功能性活性成分油组合物与含天然滋养活性成分悬浮微胶囊按5:5的重量比一起灌装至挤压滴管瓶中,即得婴幼儿山茶悬浮微胶囊润肤油。

其中,步骤五中所述含功能性活性成分油组合物由山茶籽油55kg、辛酸/癸酸甘油三酯25kg,天然角鲨烷8.5kg,霍霍巴油3kg,月见草油3kg,白芒花籽油3kg,植物甾醇酯0.4kg,红没药醇0.4kg,维生素e醋酸酯1.2kg,维生素a醋酸脂0.25kg,维生素b6三异棕榈酸酯0.25kg混合均匀组成。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婴幼儿山茶悬浮微胶囊润肤油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风干的山茶花、金盏花、金银花、山金车花粉碎后过40目筛,准确称取山茶花0.4kg、金盏花0.4kg、金银花0.4kg、山金车花0.2kg,混合均匀后加入到50kg蒸馏水中,加热到60~65℃,在搅拌锅中搅拌30min,充分混合,随后在在50~55℃超声波-微波组合反应釜中处理30~45min,其中超声功率1200~1500w、超声频率25~40khz、微波功率1000~1200w、微波频率2450mhz条件下超声;然后反应釜将温度降至40~45℃,调节ph值至5~5.5,加入纤维素酶与果胶酶酶解3h,酶解液在2500r/min条件下离心10~15min,取酶解清液,再加入透明质酸钠、茶多酚,充分搅拌均匀,得到天然滋养活性成分悬浮微胶囊芯材;

步骤二,将0.5kg的麦芽糊精和0.5kg鱼皮明胶加入到50kg的60℃蒸馏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将温度降低至38℃,ph调节为6.0,加入200g安琪干酵母继续搅拌1h以进行轻度发酵,再加入200g木瓜蛋白酶轻酶解2h,即得微胶囊壁材。

步骤三,将含天然滋养活性成分悬浮微胶囊芯材和壁材加入到搅拌锅中搅拌30min,在200mpa高压下对其进行微射流处理,得到微胶囊聚合物。

步骤四,采用微胶囊造粒装置对微胶囊聚合物进行造粒,喷嘴直径为2mm,氮气流速50ml/s,振动频率1200hz,电极张力800v,喷嘴温度设置为45℃;微胶囊聚合物逐滴滴入4℃的0.2%京尼平溶液中,搅拌速度500r/min,微胶囊固化30min,将微胶囊用蒸馏水冲洗,沥干后倒入山茶油中搅拌20min,静置分层,微胶囊均匀悬浮在油层中,表面残留水分沉入下层,沥干得到含天然滋养活性成分悬浮微胶囊;

步骤五,将含功能性活性成分油组合物与含天然滋养活性成分悬浮微胶囊按5:5的重量比一起灌装至挤压滴管瓶中,即得婴幼儿山茶悬浮微胶囊润肤油。

其中,步骤五中所述含功能性活性成分油组合物由山茶籽油55kg、辛酸/癸酸甘油三酯25kg,天然角鲨烷8.5kg,霍霍巴油3kg,月见草油3kg,白芒花籽油3kg,植物甾醇酯0.4kg,红没药醇0.4kg,维生素e醋酸酯1.2kg,维生素a醋酸脂0.25kg,维生素b6三异棕榈酸酯0.25kg混合均匀组成。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婴幼儿山茶悬浮微胶囊润肤油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风干的山茶花、金盏花、金银花、山金车花粉碎后过40目筛,准确称取山茶花0.4kg、金盏花0.4kg、金银花0.4kg、山金车花0.2kg,混合均匀后加入到50kg蒸馏水中,加热到60~65℃,在搅拌锅中搅拌30min,充分混合,随后在在50~55℃超声波-微波组合反应釜中处理30~45min,其中超声功率1200~1500w、超声频率25~40khz、微波功率1000~1200w、微波频率2450mhz条件下超声;然后反应釜将温度降至40~45℃,调节ph值至5~5.5,加入纤维素酶与果胶酶酶解3h,酶解液在2500r/min条件下离心10~15min,取酶解清液,再加入透明质酸钠、茶多酚,充分搅拌均匀,得到天然滋养活性成分悬浮微胶囊芯材;

步骤二,将0.5kg的麦芽糊精和0.5kg鱼皮明胶加入到50kg的60℃蒸馏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将温度降低至38℃,ph调节为6.0,加入200g安琪干酵母继续搅拌1h以进行轻度发酵,再加入200g木瓜蛋白酶轻酶解2h,即得微胶囊壁材。

步骤三,采用微胶囊造粒装置对微胶囊聚合物进行造粒,控制芯壁比1:1,运用同心圆赔罪,其核心喷嘴直径为1mm,壳体喷嘴直径为2mm,氮气流速50ml/s,振动频率1200hz,电极张力800v,喷嘴温度设置为45℃;逐滴滴入4℃的0.2%京尼平溶液中,搅拌速度500r/min,微胶囊固化30min,将微胶囊用蒸馏水冲洗,沥干后倒入山茶油中搅拌20min,静置分层,微胶囊均匀悬浮在油层中,表面残留水分沉入下层,沥干得到含天然滋养活性成分悬浮微胶囊;

步骤五,将含功能性活性成分油组合物与含天然滋养活性成分悬浮微胶囊按5:5的重量比一起灌装至挤压滴管瓶中,即得婴幼儿山茶悬浮微胶囊润肤油。

其中,步骤五中所述含功能性活性成分油组合物由山茶籽油55kg、辛酸/癸酸甘油三酯25kg,天然角鲨烷8.5kg,霍霍巴油3kg,月见草油3kg,白芒花籽油3kg,植物甾醇酯0.4kg,红没药醇0.4kg,维生素e醋酸酯1.2kg,维生素a醋酸脂0.25kg,维生素b6三异棕榈酸酯0.25kg混合均匀组成。

表1婴幼儿山茶悬浮微胶囊润肤油感官评价标准

表2产品理化指标和感官评分值的测定结果

由表2产品的感官评分值的测定结果分析得知,实施例1产品的感官评价最佳。在实施例1中,微胶囊芯材运用了低温超声波微波协同酶法提取,微胶囊壁材采取了轻发酵—酶解处理,并运用气混射流反应腔将微胶囊芯材和壁材处理成高渗透性小分子态融合物,产品气味清香怡人,涂抹后质感更加轻盈顺滑,显著提高微胶囊的可吸收性和对肌肤的滋润度。在实施例2中,微胶囊芯材和壁材仅进行了普通的微射流处理,普通微射流对物料的破碎率低、物料粒径大,导致微胶囊可吸收性和对肌肤的渗透性有所下降。实施例3产品由传统工艺制备,微胶囊存在许多难以渗透进皮肤的大分子,其可吸收性和对肌肤的滋润度明显减弱,质地较为厚重,铺展性一般。可见,低温超声波微波协同酶法提取、超高压超临界微射流技术、轻发酵—酶解技术,锐孔微胶囊造粒技术缺一不可,对婴幼儿山茶悬浮微胶囊润肤油的制备有着显著性的作用。

以上仅仅是本发明的几种具体较优实施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上”、“下”、“左”、“右”“顶部”、“底部”、“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