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患者急救信息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44639发布日期:2019-04-29 15:12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患者急救信息管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具体涉及患者急救信息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创伤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00年全球死于创伤的人数约500万,占全球死亡总数的9%。2007年8月中国卫生部发布《中国伤害预防报告》,显示我国每年发生伤害约2亿人次,死亡约70~75万人,占死亡总人数的9%左右,是第5位死亡原因。估算每年因伤害而就医约6200万人次,直接医疗费达650亿元。创伤最容易累及社会劳动力的主体——青壮年人群,由此导致的死亡和残疾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呈明显上升趋势,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与此同时,创伤患者的救治往往是多学科的联合救治过程,患者伤情重,病情进展快,评估与治疗决策困难,目前没有可靠的评估决策系统辅助医务人员的治疗过程,造成效率低下,人员依赖性强。

一般而言,创伤发生后,救护车到达现场进行急救处理后,急救人员在救护车上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并利用便携式仪器对患者的体温、血压等进行监测。但是,这些监测数据和评估结果只能是在救护车到达医院后由急救人员交接给医院,在救护车行驶过程中无法实现患者信息的及时交接。在患者到达医院后经常需要医院的医生重新进行分诊,而在分诊过程中,对于涉及的部门科室、参与的人员、可使用的资源也无法有序调动,甚至出现错误(例如所需药品无货),从而耽误宝贵的治疗时间。

另一方面,目前的创伤救治依赖于医生的临床经验,而各地、各个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医生的临床经验参差不齐,很难实现科学、规范性的救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新就医患者的急救决策提供科学有序的分诊信息,从而赢得宝贵的黄金时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患者急救信息管理方法,包括:临床创伤数据库接收来自于便携式指令终端的创伤数据;对所述临床创伤数据库中的创伤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根据所述分析和建模模块的分析结果提供辅助决策信息;根据所述辅助决策信息确定是否进行手术治疗,并提供手术治疗所需医疗资源信息;将所述所需医疗资源信息与医疗资源数据库中的医疗资源信息进行匹配;播发分诊指令。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创伤数据包括患者病情评估参数和所述患者人体生理数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患者病情评估参数包括创伤发生时间、急救时刻、伤情评分、内科评估或病情描述。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患者人体生理数据包括体温、血压、血氧、心电图、呼吸或体动测量仪器的测量数据。

作为优选方案,上述患者急救信息管理方法还包括:将手术治疗结果输入到所述创伤救治辅助决策系统以实现临床反馈。

作为优选方案,上述患者急救信息管理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分析和建模模块进行修正。

上述患者急救智能评估决策系统的采用,使得医院对新就诊创伤患者的处理拥有智能化的评估决策平台,解决了目前医院没有科学的创伤急救决策支持系统,纯人工的的评估决策造成效率低下,失误频繁,特别是对于医疗资源相对缺乏以及流程建设尚不规范的医疗机构,难以胜任日益增长的就诊需求的问题;系统通过分层级,相互关联,统一调度的管理,使新入院创伤患者的评估决策处理有了客观的可供参考的依据与流程,从而使新就诊患者就医的每个环节可做到统筹有序地进行,最大程度地利用了医疗资源,使得患者的救治得到更科学最优化的分诊指挥;此外智能化的系统,能够通过自身所积累的病例,不断学习修正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评估分诊算法,使之逐步达到最优化,保证了系统的适用性与可用性。

附图说明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便携式指令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智能评估决策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分诊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患者急救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患者急救信息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便携式指令终端,包括:通信模块、人机接口模块、通用数据传输接口、cpu、通信模块和定位模块。通信模块采用cdma、gsm、3g、4g、5g、wifi模式或者以上多种模式的组合。人机接口模块、通信模块、定位模块和通用数据传输接口均与cpu连接,通信模块与远程的智能评估决策系统通信连接。人机接口模块,用于接收急救人员手工输入的患者病情评估参数,例如创伤发生时间、急救时刻、伤情评分、内科评估或病情描述、患者病情相关评估参数例如phi评分、gcs评分等信息,这与医院常用的医生输入病情的设备是相同的;通用数据传输接口,包括蓝牙、并行口、串口或usb接口之一或者其组合,可与常用的便携式监测设备连接并通过数据传输协议采集诸如体温、血压、血氧、心率、、呼吸或体动等人体生理数据,上述监测设备也是已知的,这些测量仪器能够将测量数据通过通用数据传输接口输入到便携式指令终端。与所述人机接口模块和所述通用数据传输接口通信连接的cpu,用于控制通信模块,将所述患者病情评估参数和所述患者人体生理数据传送给远程的智能评估决策系统。利用cpu控制通信模块进行远程信息发送的技术也是已知的。定位模块能够实时提供急救人员及救护车的位置,为医院何时做好接诊准备提供参考。定位模块也与cpu连接,cpu通过通信模块发送定位信息。上述便携式指令终端能够将急救人员手工输入的参数、便携式监测设备采集的数据提前传送给远程的智能评估决策系统,从而使医院能够提前做好接诊准备,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救护车上能够可拆卸地安装有如上所述的便携式指令终端,该指令终端作为随车设备便于急救医生的取用。

参考图2,智能评估决策系统包括:临床创伤数据库、分析和建模模块、创伤救治辅助决策系统、临床决策支持模块、医生自学习接口和专家修正接口。临床创伤数据库由一家或者多家医院构建形成,并不断接收新的临床创伤数据。分析和建模模块用于对临床创伤数据库中的创伤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该分析和建模能够通过例如人工神经元网络实现不断的自学习从而得以完善。作为优选方案,该分析和建模过程能够通过专家修正接口得到建立、干预和修正。创伤救治辅助决策系统用于根据分析和建模模块的分析结果提供辅助决策信息。临床决策支持模块,用于根据辅助决策信息确定是否进行手术治疗,并提供手术治疗所需医疗资源信息。医生自学习接口用于将手术治疗结果输入到创伤救治辅助决策系统以实现临床反馈。医生自学习接口还允许医生将临床信息输入临床创伤数据库,以不断丰富数据信息。医生自学习接口为一个或者多个,优选为多个并且设立在不同的医院中。专家修正接口允许临床专家输入信息从而对所述分析和建模模块进行修正。专家修正接口为一个或者多个,优选为多个并且设立在不同的医院中。智能评估决策系统实时检测各个便携式指令终端上传的患者信息,包括所述患者病情评估参数和所述患者人体生理数据,然后将这些患者信息作为新的临床创伤数据记录进入临床创伤数据库,并将这些患者信息带入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数据分析和建模模块,进行智能分析,通过创伤救治辅助决策系统形成包括供参考的治疗指南、分诊流程、涉及科室等信息反馈至指令终端并同时传递至分诊系统。数据分析和建模模块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通过积累的病例自动学习并不断优化修正智能分析算法使之逐步达到最优化,并能够通过专家修正接口得到修正。

参考图3,分诊系统包括可扩展性软件接口、可扩展性医疗资源数据库及会诊呼叫服务模块。通过可扩展性软件接口根据不同医院的医疗特点与需求,手工或者自动地(例如通过医护人员或者通过药房的药品扫描出入库系统)扩展编辑添加配置各级协同部门(如急诊科、icu、骨科、神经外科、普外科等);添加参与人员(如急救队员、急诊科医师、麻醉科医师、护士、专科医师等);提供可使用的资源(如可用床位数量、可参与抢救的医护人数、抢救设备、影像设备、手术设备、药品与器械、血制品等),使之成为可扩展性医疗资源数据库。该医疗资源数据库可通过软件接口接收新的信息从而得到不断的更新。分诊系统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相互的级联、从属以及支配关系,从而构建有效的急救指挥系统,并与智能评估决策系统实时交换数据,根据智能评估决策系统的结果,查找到医疗资源数据库中的匹配医疗资源,然后会诊呼叫服务模块播发分诊指令,使就医患者进入相应的诊疗流程。

参考图4,本实施例的患者急救智能评估决策系统包括上述的便携式指令终端、智能评估决策系统和分诊系统。便携式指令终端一般由急救人员携带或者安装在急救车中,远程的智能评估决策系统位于医院或者多家医院合用的远程控制中心,分诊系统位于医院。

参考图4、图5,本实施例的患者急救信息管理方法,首先,远程的智能评估决策系统接收来自于便携式指令终端的包括患者信息、定位信息在内的创伤数据,然后远程智能评估决策系统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对所述患者信息进行智能分析,然后远程智能评估决策系统将智能分析的结果反馈给便携式指令终端和分诊系统,最后分诊系统根据其存储的医疗资源数据库来播发分诊指令,使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器械、药品等进入接诊状态,同时,携带有指令终端的急救人员能够在救护车到达医院后直接将患者送入相应的会诊位置,患者直接进入救护状态。

其中,远程智能评估决策系统的临床创伤数据库接收到包括患者信息的创伤数据后,对临床创伤数据库中的创伤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然后根据分析和建模的分析结果提供辅助决策信息,该辅助决策信息确定是否进行手术治疗,并提供手术治疗所需的医疗资源信息;然后将所需的医疗资源信息与医疗资源数据库中的医疗资源信息进行匹配之后,播发分诊指令。在此过程中,允许医生将手术治疗结果反馈至所述辅助决策信息,且/或允许专家对分析和建模模块进行修正。临床创伤数据库能够由一家或者多家医院构建。

上述患者急救智能评估决策系统及方法的采用,使得医院对新就诊创伤患者的处理拥有智能化的评估决策平台,解决了目前医院没有科学的创伤急救决策支持系统,纯人工的的评估决策造成效率低下,失误频繁,特别是对于医疗资源相对缺乏以及流程建设尚不规范的医疗机构,难以胜任日益增长的就诊需求的问题;系统通过分层级,相互关联,统一调度的管理,使新入院创伤患者的评估决策处理有了客观的可供参考的依据与流程,从而使新就诊患者就医的每个环节可做到统筹有序地进行,最大程度地利用了医疗资源,使得患者的救治得到更科学最优化的分诊指挥;此外智能化的系统,能够通过自身所积累的病例,不断学习修正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评估分诊算法,使之逐步达到最优化,保证了系统的适用性与可用性。

以上描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对上述实施例所做的等效替换与修饰,均应落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