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13621发布日期:2019-03-27 11:03阅读:965来源:国知局
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药物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收载于化学药品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第九册,标准号为ws-10001-(hd-0836)-2002,由l-谷氨酰胺、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制成。适应症为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肠道疾病和肠道功能紊乱,如肠易激综合征、非感染性腹泻、肿瘤治疗引起的肠道功能紊乱和放疗性肠炎;亦可促进创伤或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现有技术中,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的制备存在工艺复杂,辅料用量大,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因此,提供一种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工艺简单,辅料用量少,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及其制备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工艺复杂,辅料用量大,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所述的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l-谷氨酰胺120份,人参50份,炙甘草50份,茯苓50份,白术50份,填充剂3-4份,润滑剂1-2份。优选地,所述填充剂为玉米淀粉。优选地,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镁。本发明所述的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粉碎:将人参粉碎成人参粉末,备用;步骤2.按处方量称取炙甘草、白术、茯苓,加水提取,过滤,滤液浓缩成清膏;步骤3.按处方量称取人参粉末,与所述清膏混合制粒、干燥,得颗粒;步骤4.将处方量的l-谷氨酰胺、玉米淀粉、硬脂酸镁与步骤3制得的颗粒预混合,粉碎,再将粉碎后的粉末混后均匀,得到混合粉末;步骤5.将步骤4所得的混合粉末充填入空心肠溶胶囊中,检验、包装,即得成品。进一步地,所述人参粉末的粒径为60-80目。进一步地,所述人参粉经辐照灭菌后使用。进一步地,所述炙甘草、白术、茯苓加水提取三次,每次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3-6倍量,滤液浓缩至80℃时相对密度为1.15-1.20g/cm3的清膏。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采用一步制粒法将人参粉末与清膏混合制粒、干燥。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将炙甘草、白术、茯苓加水浸泡30min后,再加热提取。本发明中所述的炙甘草为甘草的炮制加工品,即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载的炙甘草。本发明中所述的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的干燥根茎,即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载的白术。本发明中所述的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即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载的茯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设计科学,方法简单,辅料用量少,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发明将人参打粉后入药,即保留了人参的有效成分,同时粉末入药可以有效减少辅料用量,降低生产难度和生产成本。本发明将人参灭菌后使用,有效地保证了用药安全。本发明将人参与清膏制粒后再与余料混合,粉碎,再混合,有效地保证了药物的均一性。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本发明的制备,处方如表1所示:表1物料名称1000粒配料量l-谷氨酰胺120g人参粉末50g炙甘草饮片50g茯苓饮片50g白术饮片50g玉米淀粉3.4g硬脂酸镁1.6g制备方法如下:步骤1.粉碎:将人参饮片置热风循环烘箱内干燥。干燥温度:60±5℃;干燥时间:人参饮片水分<9.5%,干燥8小时;人参饮片水分≥9.5%,干燥10小时。干燥完成,冷却。将干燥后的人参饮片先用22.5mm孔径不锈钢冲孔筛进行破碎,并用洁净容器盛装,再用0.5mm孔径(80目)不锈钢冲孔筛进行细碎,置双层药用低密度聚乙烯袋中,准备辐照。人参粉采用60co辐照灭菌:60co辐照灭菌辐照装置参数:2'40"×6~4'40"×6;常规剂量计的分布位置和数量定为五点分布;最小吸收剂量:6.10kgy~7.9kgy;最大吸收剂量:6.95kgy~9.02kgy;整体平均剂量:6.49kgy~8.45kgy;剂量不均匀度:1.073~1.221,最大总体平均辐照剂量不得超过10kgy。步骤2.按处方量称取炙甘草、白术、茯苓,加入药材重量的5倍水,浸泡30分钟后,开启蒸汽阀门加热,加热时蒸汽压力控制:≤0.2mpa。当温度达到80℃后,开启循环,循环约3min。当加热至95℃,开始计时,温度控制在95±5℃,煎煮2小时。煎煮结束后,将煎液通过100目筛网过滤,泵入储罐中。第二次煎煮:加1.35m3(药材重量的5倍)饮用水,开启蒸汽阀门加热,加热时蒸汽压力控制:≤0.2mpa。当温度达到80℃后,开启循环,循环约3min。当加热至95℃,开始计时,温度控制在95±5℃,煎煮1.5小时。煎煮结束后,将煎液通过100目筛网过滤,泵入储罐中,与第一次煎煮滤液合并。第三次煎煮:加0.81m3(药材重量的3倍)饮用水,开启蒸汽阀门加热,加热时蒸汽压力控制:≤0.2mpa。当温度达到80℃后,开启循环,循环约3min。当加热至95℃,开始计时,温度控制在95±5℃,煎煮0.5小时。煎煮结束后,将煎液通过100目筛网过滤,泵入储罐中,与前两次煎煮滤液合并。浓缩:减压浓缩:开启双效浓缩器真空,真空度:≥0.05mpa,将煎煮滤液从储罐抽入双效浓缩器中,当煎煮滤液液面达到人孔镜1/2位置时,停止煎煮滤液抽入,开启蒸汽,浓缩。当一效浓缩器/二效浓缩器内提取液液面浓缩至下方视镜1/3位置时,继续抽入煎煮滤液至人孔镜1/2位置,继续浓缩。反复抽入煎煮滤液浓缩,直至将储罐和二效浓缩器内煎煮滤液全部转移至一效浓缩器中。浓缩约3.5小时,取样检测浓缩液相对密度,当相对密度达到1.05~1.15g/cm3时(浸膏温度80℃±2℃检测),关闭真空。减压浓缩参数控制:蒸汽压力保持在≦0.2mpa之间;一效温度:70~90℃,真空度:0.03~0.06mpa;二效温度:50~70℃,真空度:0.05~0.08mpa。常压浓缩:在90℃以上保温1小时以上,当相对密度达到1.15~1.20g/cm3时(浸膏温度在80℃±2℃时测量),开始收膏。收膏:将浸膏通过100目不锈钢筛后,用可密闭不锈钢桶盛装,称量、标识、加盖密闭,转移至中间站储存备用。步骤3.将人参粉投入flb-150c沸腾制粒干燥机锅内,开启沸腾制粒干燥机,进风温度设置:90℃,控制进风温度:80~100℃,风机频率:20hz,抖袋参数设置:120s抖袋6次,将人参粉预热至物料温度50℃以上,在保持沸腾状态下,用蠕动泵喷入浸膏,进行制粒干燥。制粒、干燥参数:控制进风温度:60~100℃,保持物料温度:50~80℃,根据物料温度和物料流化状态调节风机频率:20~45hz,喷液频率:120~220rpm,开枪压力:0.2~0.3mpa,雾化压力:0.2~0.3mpa。浸膏喷完后,将风机频率调整至35~45hz,控制进风温度:80~100℃,干燥后,在取样口取样,用快速水分测定仪检测物料水分,水分≤4.0%。快速水分测定仪参数设置:加热温度:105℃;结束方式:自动30s;加热方式:标准。样品量3~5g。水分达到要求后,关闭加热,将物料温度降至37℃以下,收料。用双层药用低密度聚乙烯袋装好,分别扎紧内外袋袋口,贴上标识,转移至中间站贮存。步骤4.预混:依l-谷氨酰胺、玉米淀粉、硬脂酸镁、浸膏粉的先后次序,抽入fzh-1000l型方锥混合机内,混合机转速:12转/分钟,设定混合参数:总运行时间:5分钟;正转时间:150秒;反转时间:150秒;星三角转换时间:10秒。开启设备,混合。混合结束后,将物料放入洁净容器内,加盖标识,转移至粉碎间。磨粉:将初混后的物料抽入30bvi型吸尘粉碎机料斗内,开启粉碎机组,用1.5mm孔径不锈钢冲孔筛磨粉。上料参数设定:抽料时间:9s,放料时间:3s。磨粉后,用不锈钢桶盛装,加盖标识后,转移至混合间。总混:将磨粉后的混粉抽入fzh-1000l型方锥混合机内,混合机转速:12转/分钟,设定混合参数:总运行时间:20分钟;正转时间:600秒;反转时间:600秒;星三角转换时间:10秒。开启设备,混合。混合完后,放出物料,用2层药用低密度聚乙烯袋盛装,分别扎紧内外袋袋口,称量、贴上标识,转运至气锁间,装桶标识,转移至固体制剂车间。步骤5.设备调试:全自动硬胶囊填充机空载运行正常后,投入2#肠溶明胶空心胶囊、混粉,调节6组充填杆深度,抽查1组充填杆胶囊的单粒药囊重量,合格后,继续充填至少一圈计量盘数量胶囊的单粒药囊重量,并检查胶囊外观,均合格后才能正式填充。全自动硬胶囊充填机参数控制:充填机转速:1000~2800粒/分钟;压缩空气压力:0.5~0.7mpa;分囊真空度:0.02~0.05mpa。抛光灯检:充填后的胶囊用抛光机进行抛光及剔废(空囊和半截胶囊),然后人工在灯检台上进行检查,剔出劈叉、瘪囊、空囊、长囊等外观不合格的胶囊。将挑选后的合格胶囊装入衬有双层药用低密度聚乙烯袋的洁净容器内,扎紧袋口,称重、附上标识,转运至中间站按批集中存放。检验合格后,即得成品。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本发明的制备,处方如表2所示:表2物料名称1000粒配料量l-谷氨酰胺120g人参粉末50g炙甘草饮片50g茯苓饮片50g白术饮片50g玉米淀粉3g硬脂酸镁2g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了本发明的制备,处方如表3所示:表3物料名称1000粒配料量l-谷氨酰胺120g人参粉末50g炙甘草饮片50g茯苓饮片50g白术饮片50g玉米淀粉4g硬脂酸镁1g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发明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发明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