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拉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9925发布日期:2019-02-15 20:31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髌骨拉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髌骨拉钩。



背景技术:

在骨科手术过程中,良好的术野暴露是手术操作的关键。现有的髌骨拉钩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较为便捷,通过将髌骨拉钩放置于胫骨平台的外侧边缘,使伸膝装置与股骨外侧髁拉拽分离,从而实现膝关节外侧结构的暴露。

在单髁关节置换术中,需要观察股骨外侧髁的软骨面的情况,决定继续进行单髁置换或者改为全膝置换,而在单髁关节置换术中,切口狭小并位于髌骨内侧,胫骨平台的外侧边缘无法暴露,无法像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那样放置现有的髌骨拉钩,导致将伸膝装置与股骨外侧髁拉拽分离的操作困难。

具体而言,如果将现有的髌骨拉钩的尖端放置在股骨外侧髁的外侧面强行拉拽使伸膝装置与股骨外侧髁分离,髌骨拉钩容易与髌骨的关节面碰触从而损伤髌骨的关节面,因此,在单髁关节置换术中使用现有的髌骨拉钩,无法满足对髌骨的关节面的保护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髌骨拉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在单髁关节置换术中,使用现有的髌骨拉钩将伸膝装置与股骨外侧髁拉拽分离时,容易损伤髌骨的关节面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髌骨拉钩,用于在单髁关节置换术中将伸膝装置向股骨外侧髁的外侧拉拽,使伸膝装置与股骨外侧髁分离,包括:手柄;牵拉部,牵拉部用于支撑在股骨外侧髁的外侧面,牵拉部与手柄连接,且牵拉部上开设有避让孔,避让孔用于在拉拽伸膝装置的过程中避让伸膝装置内的髌骨,以避免髌骨的关节面损伤。

进一步地,牵拉部呈片状,呈片状的牵拉部的与股骨外侧髁的外侧面接触的表面与股骨外侧髁的外侧面的形状相适配。

进一步地,牵拉部呈S形弯曲。

进一步地,牵拉部呈片状,呈片状的牵拉部与手柄之间形成夹角。

进一步地,牵拉部与手柄圆弧过渡连接。

进一步地,牵拉部的远离手柄的一端形成插入尖端。

进一步地,髌骨拉钩还包括调整部,调整部的第一端与牵拉部连接,且调整部与牵拉部之间形成调整空间,调整部的第二端形成调整操作端。

进一步地,调整部为呈条状的两个,两个呈条状的调整部间隔设置,且两个调整部的第一端均与牵拉部的插入尖端连接。

进一步地,两个调整部的第二端均有一个手持件。

进一步地,调整部沿曲线延伸。

进一步地,手柄、牵拉部和调整部为一体结构。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牵拉部从单髁关节置换术的切口处插入,使牵拉部支撑在股骨外侧髁的外侧面,同时,使避让孔位于髌骨位置处,从而避免牵拉部碰触到髌骨的关节面,之后,使用者拉拽手柄,手柄带动牵拉部拉拽伸膝装置,实现伸膝装置与股骨外侧髁拉拽分离。本申请提供的髌骨拉钩能够在单髁关节置换术中,有效地将髌骨股骨外侧髁拉拽分离又不损伤髌骨的关节面,提高了髌骨拉钩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髌骨拉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髌骨拉钩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股骨外侧髁;2、伸膝装置;10、手柄;20、牵拉部;21、避让孔;30、调整部;31、手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在单髁关节置换术中,使用髌骨拉钩将伸膝装置与股骨外侧髁拉拽分离时,容易损伤髌骨的关节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髌骨拉钩。

如图1和图2所示,髌骨拉钩用于在单髁关节置换术中将伸膝装置2向股骨外侧髁1的外侧拉拽,使伸膝装置2与股骨外侧髁1分离,髌骨拉钩包括手柄10和牵拉部20,牵拉部20用于支撑在股骨外侧髁1的外侧面,牵拉部20与手柄10连接,且牵拉部20上开设有避让孔21,避让孔21用于在拉拽伸膝装置2的过程中避让伸膝装置2内的髌骨,以避免髌骨的关节面损伤。

将牵拉部20从单髁关节置换术的切口处插入,使牵拉部20支撑在股骨外侧髁1的外侧面,同时,使避让孔21位于髌骨位置处,从而避免牵拉部20碰触到髌骨的关节面,之后,使用者拉拽手柄10,手柄10带动牵拉部20拉拽伸膝装置2,实现伸膝装置2与股骨外侧髁1 拉拽分离,本申请提供的髌骨拉钩能够在单髁关节置换术中,有效地将髌骨股骨外侧髁1拉拽分离又不损伤髌骨的关节面,提高了髌骨拉钩的实用性。

如图1所示,牵拉部20呈片状,呈片状的牵拉部20的与股骨外侧髁1的外侧面接触的表面与股骨外侧髁1的外侧面的形状相适配。牵拉部20的与股骨外侧髁1的外侧面接触的表面与股骨外侧髁1的外侧面的形状相适配,这样,能够使牵拉部20与股骨外侧髁1的外侧面更好地贴合,避免牵拉部20在拉拽过程中损伤股骨外侧髁1的外侧面,同时,呈片状的牵拉部20便于生产加工。

在图1示出的实施例中,牵拉部20呈S形弯曲,与人体的股骨外侧髁1的外侧面的形状相适配,使牵拉部20与股骨外侧髁1的外侧面更好地贴合,避免对人体的股骨外侧髁1造成划伤,进一步提升了髌骨拉钩的实用性。

在本申请一未图示实施例中,牵拉部20呈片状,呈片状的牵拉部20与手柄10之间形成夹角。本实施例中的髌骨拉钩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加工,有利于降低髌骨拉钩的加工成本。

在图1示出的实施例中,牵拉部20与手柄10圆弧过渡连接。这样,髌骨拉钩不存在棱角,当髌骨拉钩与股骨外侧髁1或与伸膝装置2接触时,有效地避免了髌骨拉钩因表面具有锋利的棱角而对股骨外侧髁1或伸膝装置2造成损伤。

如图1所示,牵拉部20的远离手柄10的一端形成插入尖端。这样,有利于牵拉部20从切口处插入。

如图1所示,髌骨拉钩还包括调整部30,调整部30的第一端与牵拉部20连接,且调整部30与牵拉部20之间形成调整空间,调整部30的第二端形成调整操作端。在使用时,将牵拉部20和调整部30一起从单髁关节置换术的切口处插入,使牵拉部20支撑在股骨外侧髁1 的外侧面,同时,使避让孔21位于髌骨位置处,之后,使用者按压调整部30的调整操作端,使调整部30与牵拉部20之间的调整空间增大,进一步将伸膝装置2与股骨外侧髁1拉拽分离,增大了单髁关节置换术的术野。

由于牵拉部20支撑在股骨外侧髁1的外侧面,使用者通过按压调整部30将伸膝装置2 与股骨外侧髁1拉拽分离的过程中,牵拉部20起到类似于杠杆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将股骨外侧髁1和伸膝装置2分开,避免股骨外侧髁1随伸膝装置2一起被调整部30拉拽,同时减少了对髌骨周围的股四头肌和髌腱的牵拉损伤,进一步提高了髌骨拉钩的实用性。

如图1所示,调整部30为呈条状的两个,两个呈条状的调整部30间隔设置,且两个调整部30的第一端均与牵拉部20的插入尖端连接。两个呈条状的调整部30之间的间隔用于避让髌骨的关节面,同时,两个呈条状的调整部30之间的间隔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髌骨的尺寸进行调整,从而适应不同的患者。使用时,将牵拉部20支撑在股骨外侧髁1的外侧面,根据患者的髌骨的尺寸调整两个调整部30之间的间隔,调整后,同时按压两个调整部30,将伸膝装置2与股骨外侧髁1拉拽分离,在按压两个调整部30的过程中,髌骨不仅向外拉拽,还被向上方提起,减少了对髌骨周围的股四头肌和髌腱的牵拉损伤,进一步提高了髌骨拉钩的实用性。

如图1所示,两个调整部30的第二端均有一个手持件31。这样,使用者通过手持件31 对调整部30进行操作,设置手持件31能够方便使用者长期握持,从而提升了髌骨拉钩的使用体验好感。

可选地,手持件31为球形,这样,在使用者长期对手持件31进行握持时,球形结构能够有效避免使用者被调整部30划伤或者咯伤,从而提升了髌骨拉钩的使用体验好感。

如图1所示,调整部30沿曲线延伸。这样,调整部30不存在棱角,从而避免在使用调整部30拉拽伸膝装置2的过程中损伤伸膝装置2。

可选地,手柄10、牵拉部20和调整部30为一体结构。这样,有利于髌骨拉钩的加工制造,简化了装配过程,提升了髌骨拉钩的生产效率。

可选地,牵拉部20的长度根据股骨外侧髁1的尺寸设置。牵拉部20的长度既要能够伸入至股骨外侧髁1的外侧面,又不能过长,否则会影响对股骨外侧髁1的操作。

由于儿童和成年人的骨骼尺寸差异较大,并且不同人的骨骼尺寸也会有较大偏差,为了使髌骨拉钩更广泛地适用于大众,牵拉部20的长度可以根据股骨外侧髁1的尺寸数据的统计结果设置为固定的几种尺寸,这样,便于髌骨拉钩的批量生产和推广使用。

可选地,手柄10、牵拉部20和调整部30均选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不锈钢材质能够有效防止髌骨拉钩在使用过程中生锈,从而降低了髌骨拉钩的维修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