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防治肩颈腰部骨质增生的按摩仪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2651发布日期:2019-06-26 01:26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用于防治肩颈腰部骨质增生的按摩仪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按摩保健治疗仪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防治肩颈腰部骨质增生的按摩仪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在电脑前工作,并且保持长久的同一个坐姿,会引发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腰椎疼痛;这会大大增加颈椎、肩周、腰椎盘处突出疾病的发生概率;另外除了这种坐立人员,还有流水线工人、教师、等长久站立工作人员,还有中老年人也常常带有肩颈腰部骨质增生的病状。

针对上述各种病情,市面上存在许多治疗、按摩、缓解症状的仪器,但一般体积笨重、造价高昂,更为重要的是功能单一、只针对一处病症。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针对病症多的用于防治肩颈腰部骨质增生的按摩仪器。

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用于防治肩颈腰部骨质增生的按摩仪器,其包括架体和按摩辊,架体包括左、右两侧的连接杆、架设在两根连接杆之间且可沿自身长度方向伸缩的两根横杆,两根横杆间隔、平行排布;一个或两个平行分布或三个平行分布的按摩辊可沿自身轴线转动的安装在两根横杆之间。

进一步的,横杆由外杆、中杆和内杆构成,外杆内端面上设有第一内滑轨,中杆外端面上设有第一外滑片,中杆内端面上设有第二内滑轨,内杆外端面上设有第二外滑片;通过所述第一内滑轨与第一外滑片的卡装配合,外杆与中杆沿长度方向可相对滑动的安装在一起;通过第二内滑轨与第二外滑片的卡装配合,中杆与内杆沿长度方向可相对滑动的安装在一起。

进一步的,外杆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贯穿外杆内外端面的外左定位孔、外轴孔、外右定位孔;中杆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贯穿中杆内外端面的中左定位孔、中轴孔、中右定位孔;内杆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贯穿内杆内外端面的内左定位孔、内轴孔、内右定位孔;外左定位孔、中左定位孔、内左定位孔、外右定位孔、中右定位孔、内右定位孔相对应匹配,外轴孔、中轴孔、内轴孔相对应匹配。

进一步的,第一定位螺栓顺次穿过外左定位孔、中左定位孔、内左定位孔后与第一定位螺母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二定位螺栓顺次穿过外右定位孔、中右定位孔、内右定位孔后与第二定位螺母固定安装在一起;横杆之间安装有一个按摩辊,按摩辊的两端面中心均设有转动轴孔;第一转动螺栓顺次穿过外轴孔、中轴孔、内轴孔后与第一转动螺母固定安装在一起且第一转动螺栓的尾部可转动的安装在转动轴孔内。

进一步的,按摩辊的中部呈凹弧形,按摩辊的两端呈凸弧形。

进一步的,第一定位螺栓顺次穿过外右定位孔、中左定位孔、内左定位孔后与第一定位螺母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二定位螺栓顺次穿过中右定位孔、内右定位孔后与第二定位螺母固定安装在一起;横杆之间安装有两个按摩辊,按摩辊的两端面中心均设有转动轴孔;第一转动螺栓穿过外轴孔后与第一转动螺母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二转动螺栓顺次穿过中轴孔、内轴孔后与第二转动螺母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一转动螺栓、第二转动螺栓的尾部分别可转动的安装在对应的转动轴孔内。

进一步的,第一定位螺栓顺次穿过外右定位孔、中左定位孔后与第一定位螺母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二定位螺栓顺次穿过中右定位孔、内左定位孔后与第二定位螺母固定安装在一起;横杆之间安装有三个按摩辊,按摩辊的两端面中心均设有转动轴孔;第一转动螺栓穿过外轴孔后与第一转动螺母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二转动螺栓穿过中轴孔后与第二转动螺母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三转动螺栓穿过内轴孔后与第三转动螺母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一转动螺栓、第二转动螺栓、第三转动螺栓的尾部分别可转动的安装在对应的转动轴孔内。

进一步的,按摩辊上均匀布有向外凸起的按摩触点。

进一步的,第一、第二、第三转动螺栓的尾部均设有表面光滑的阶梯轴,阶梯轴可转动的安装在转动轴孔内。

由于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通过两根长度可调节的横杆,布置一个或两个平行分布或三个平行分布的按摩辊,一个按摩辊使用时放置脖颈下滚动使用,预防、控制肩周及颈椎周围骨质增生;两个按摩辊使用时放置背部下滚动使用,预防、控制颈椎周边骨质增生,按摩整个胸锥;三个按摩辊使用时放置背部及腰部下滚动使用,预防、控制颈椎及腰椎周边骨质增生,按摩整个胸锥;本申请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患者在家即可针对肩、颈、腰等各部位进行按摩治疗,便于推广普及。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是本申请中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转动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中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6是本申请中实施例2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7是本申请中实施例3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8是图3中A-A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例:1.连接杆,2.按摩辊,3.外杆,4.中杆,5.内杆,6.第一内滑轨,7.第一外滑片,8.第二内滑轨,9.第二外滑片,10.外左定位孔,11.外轴孔,12.外右定位孔,13.中左定位孔,14.中轴孔,15.中右定位孔,16.第一定位螺栓,17.第一定位螺母,18.第二定位螺栓,19.第二定位螺母,20.第一转动螺栓,21.第一转动螺母,22.第二转动螺栓,23.第二转动螺母,24.第三转动螺栓,25.第三转动螺母,26.转动轴孔,27.按摩触点,28.阶梯轴,29.内左定位孔,30.内轴孔,31.内右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如图1至8所示,用于防治肩颈腰部骨质增生的按摩仪器包括架体和按摩辊2,架体包括左、右两侧的连接杆1、架设在两根连接杆1之间且可沿自身长度方向伸缩的两根横杆,两根横杆间隔、平行排布;一个或两个平行分布或三个平行分布的按摩辊2可沿自身轴线转动的安装在两根横杆之间。

横杆间距可调并可根据需求放置一个或两个或三个按摩辊2,按摩辊2的直径在7-15厘米,长度在20-30厘米,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体型的人群的需求;按摩辊2可采用硬质木料制作,如桑树木,其密度大,不易折断,弹性较小,皮实耐用,按摩效果理想。架体外部可呈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形状。装置一个按摩辊2时,装置放置在脖颈下滚动使用,预防、控制肩周及颈椎周围骨质增生;装置两个按摩辊2时,装置放置背部下滚动使用,预防、控制颈椎周边骨质增生,按摩整个胸锥;装置三个按摩辊2时,装置放置在背部及腰部下滚动使用,预防、控制颈椎及腰椎周边骨质增生,按摩整个胸锥;本申请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患者在家即可针对肩、颈、腰等各部位进行按摩治疗,对骨质增生具有治疗、预防作用,便于推广普及。

如图1、2、3、8所示,横杆由外杆3、中杆4和内杆5构成,外杆3内端面上设有第一内滑轨6,中杆4外端面上设有第一外滑片7,中杆4内端面上设有第二内滑轨8,内杆5外端面上设有第二外滑片9;通过所述第一内滑轨6与第一外滑片7的卡装配合,外杆3与中杆4沿长度方向可相对滑动的安装在一起;通过第二内滑轨8与第二外滑片9的卡装配合,中杆4与内杆5沿长度方向可相对滑动的安装在一起。

如图1至3所示,外杆3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贯穿外杆3内外端面的外左定位孔10、外轴孔11、外右定位孔12;中杆4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贯穿中杆4内外端面的中左定位孔13、中轴孔14、中右定位孔15;内杆5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贯穿内杆5内外端面的内左定位孔29、内轴孔30、内右定位孔31;外左定位孔10、中左定位孔13、内左定位孔29、外右定位孔12、中右定位孔15、内右定位孔31相对应匹配,外轴孔11、中轴孔14、内轴孔30相对应匹配。

实施例1,如图3、5所示,第一定位螺栓16顺次穿过外左定位孔10、中左定位孔13、内左定位孔29后与第一定位螺母17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二定位螺栓18顺次穿过外右定位孔12、中右定位孔15、内右定位孔31后与第二定位螺母19固定安装在一起;横杆之间安装有一个按摩辊2,按摩辊2的两端面中心均设有转动轴孔;第一转动螺栓20顺次穿过外轴孔11、中轴孔14、内轴孔30后与第一转动螺母21固定安装在一起且第一转动螺栓20的尾部可转动的安装在转动轴孔内。

使用时,如图5所示,人平躺后,臀部着力,将实施例1放置在颈下,脖颈正好压在按摩辊2上,保持身体静止或轻微晃动,每天使用2-4次,每次10-30分钟,可预防、控制肩周、颈椎处骨质增生。

作为实施例1的优化,按摩辊2的中部呈凹弧形,按摩辊2的两端呈凸弧形。中部凹陷作用于颈部,两端外凸按摩肩周。

实施例2,如图2、6所示,第一定位螺栓16顺次穿过外右定位孔12、中左定位孔13、内左定位孔29后与第一定位螺母17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二定位螺栓18顺次穿过中右定位孔15、内右定位孔31后与第二定位螺母19固定安装在一起;横杆之间安装有两个按摩辊2,按摩辊2的两端面中心均设有转动轴孔;第一转动螺栓20穿过外轴孔11后与第一转动螺母21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二转动螺栓22顺次穿过中轴孔14、内轴孔30后与第二转动螺母23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一转动螺栓20、第二转动螺栓22的尾部分别可转动的安装在对应的转动轴孔内。

使用时,如图6所示,人平躺后,臀部悬空或者轻微着力,将实施例2放置在背部下方,脖颈下端、背部正好压在按摩辊2上,人通过足部发力,保持背部在按摩辊2上运动,每天使用2-4次,每次10-30分钟,可预防、控制颈椎下部、腰椎上部的骨质增生,并对胸锥进行按摩,保持脊柱曲线。

实施例3,如图1、7所示,第一定位螺栓16顺次穿过外右定位孔12、中左定位孔13后与第一定位螺母17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二定位螺栓18顺次穿过中右定位孔15、内左定位孔29后与第二定位螺母19固定安装在一起;横杆之间安装有三个按摩辊2,按摩辊2的两端面中心均设有转动轴孔;第一转动螺栓20穿过外轴孔11后与第一转动螺母21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二转动螺栓22穿过中轴孔14后与第二转动螺母23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三转动螺栓24穿过内轴孔30后与第三转动螺母25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一转动螺栓20、第二转动螺栓22、第三转动螺栓24的尾部分别可转动的安装在对应的转动轴孔内。

使用时,如图7所示,人平躺后,臀部悬空,将实施例3放置在背部及臀部下方,脖颈下端、背部、臀部正好压在按摩辊2上,人通过足部发力,保持在按摩辊2上运动,每天使用2-4次,每次10-30分钟,可预防、控制颈椎下部、腰椎各部的骨质增生,并对胸锥进行按摩,保持脊柱曲线。

作为实施例2和实施例3共同的优化,如图2所示,按摩辊2上均匀布有向外凸起的按摩触点27。

作为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共同的优化,如图4所示,第一、第二、第三转动螺栓20、22、24的尾部均设有表面光滑的阶梯轴28,阶梯轴28可转动的安装在转动轴孔内。这样,当进行增加或减少按摩辊2时,先卸下定位螺栓、转动螺栓;拉伸或收缩横杆,安装定位螺栓,摆放按摩辊2,最后安装转动螺栓,方便快捷,按摩辊2转动自如。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