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磁共振检查中的头部保护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1138发布日期:2019-03-22 19:43阅读:1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磁共振检查中的头部保护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保护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磁共振检查中的头部保护罩装置。



背景技术:

磁共振检查通过扫描形成图像,方便对患者病症进行判定,但磁共振检查过程中会产生高强度的噪声,噪声主要来源于梯度线圈中电流快速切换产生的洛伦兹力引起的振动,当对患者头部进行检查时,会对患者产生很大的噪音,因此用于磁共振检查中的头部保护罩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装置,在现有的用于磁共振检查中的头部保护罩装置中,采用的是由泡沫材料制成的海绵耳塞,防止噪音对患者的影响,现有技术为中国专利公开号为201521064102.6的一种用于磁共振检查中的头部保护罩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放置在患者的头部的头枕、设置在头枕上的拱形支架、设置为拱形支架上并且具有三级消音性能的消音装置。

但是,现有的头部保护罩装置还存在着在对患者的后部检测时不方便对患者的头部进行防护、不方便进行移动该装置和不方便进行防护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用于磁共振检查中的头部保护罩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磁共振检查中的头部保护罩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头部保护罩装置在对患者的后部检测时不方便对患者的头部进行防护、不方便进行移动该装置和不方便进行防护的问题。一种用于磁共振检查中的头部保护罩装置,包括支撑座结构,保护罩结构和移动座结构,所述的保护罩结构插接在支撑座结构的上表面;所述的移动座结构安装在支撑座结构的下表面;所述的支撑座结构包括底座主体,填充块,支撑板,第一通孔,保护层,第二通孔,收纳槽,固定块,插接孔,套管,延伸杆和调节螺栓,所述的填充块胶接在底座主体上表面的纵向中间部位;所述的第一通孔开设在支撑板内部的纵向中间部位;所述的保护层胶接在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的第二通孔开设在保护层内部的纵向中间部位;所述的收纳槽分别开设在底座主体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和支撑板下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固定块分别吹塑在支撑板的左右两端;所述的插接孔开设在固定块的内部;所述的调节螺栓螺纹连接在套管和延伸杆之间。

优选的,所述的保护罩结构包括罩体,连接块,插接柱,隔音层,后板和保护垫,所述的插接柱吹塑在连接块的下表面;所述的隔音层胶接在罩体内壁的上方;所述的后板胶接在罩体的后部;所述的保护垫胶接在后板的下表面。

优选的,所述的移动座结构包括底板,横向滑动槽,纵向滑动槽,纵向螺栓长孔,横向螺栓长孔,橡胶块,粘贴层,固定板,固定螺栓和滑动块,所述的横向滑动槽和纵向滑动槽分别开设在底板的上表面;所述的橡胶块分别胶接在底板下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粘贴层胶接在底板下表面的中间部位;所述的固定板胶接在滑动块的右端;所述的固定螺栓螺纹连接在固定板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的套管分别安装在底座主体上表面左右两侧的收纳槽内,所述的套管上端的延伸杆胶接在支撑板下表面左右两侧的收纳槽内,所述的套管高度比收纳槽深度高五毫米至七毫米。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块设置有多个,所述的固定块内部的插接孔与保护罩结构正对设置,所述的保护罩结构下部插接在插接孔内。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块分别吹塑在罩体的左右两端,所述的连接块下端的插接柱分别插接在支撑座结构上表面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的后板下端的保护垫具体采用橡胶垫,所述的保护垫下表面与支撑座结构的下表面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横向滑动槽和纵向滑动槽组成十字形,所述的横向滑动槽和纵向滑动槽内分别插接有滑动块,所述的滑动块上端与支撑座结构胶结。

优选的,所述的纵向螺栓长孔和横向螺栓长孔分别开设在横向滑动槽和纵向滑动槽内壁的下方,所述的纵向螺栓长孔和横向螺栓长孔分别与固定螺栓正对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套管分别安装在底座主体上表面左右两侧的收纳槽内,所述的套管上端的延伸杆胶接在支撑板下表面左右两侧的收纳槽内,所述的套管高度比收纳槽深度高五毫米至七毫米,有利于方便的支撑起该支撑座结构,同时也方便的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底座主体和支撑板之间的间距连通,还有利于在检测患者背部时,可以方便的使患者的脸部卡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固定块设置有多个,所述的固定块内部的插接孔与保护罩结构正对设置,所述的保护罩结构下部插接在插接孔内,有利于方便的安装和使用该支撑座结构。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块分别吹塑在罩体的左右两端,所述的连接块下端的插接柱分别插接在支撑座结构上表面的左右两侧,有利于方便的安装或拆卸该保护罩结构,同时也方便的对患者的头部进行保护。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后板下端的保护垫具体采用橡胶垫,所述的保护垫下表面与支撑座结构的下表面平行设置,有利于增加了该保护罩结构的密封效果,同时也更加合理的使用该保护罩结构。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横向滑动槽和纵向滑动槽组成十字形,所述的横向滑动槽和纵向滑动槽内分别插接有滑动块,所述的滑动块上端与支撑座结构胶结,有利于方便的横向或纵向移动该保护罩装置,同时也避免了该保护罩装置出现四处移动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纵向螺栓长孔和横向螺栓长孔分别开设在横向滑动槽和纵向滑动槽内壁的下方,所述的纵向螺栓长孔和横向螺栓长孔分别与固定螺栓正对设置,有利于方便的固定住该移动座结构,同时也避免了该移动座结构出现轻易被移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支撑座结构;11、底座主体;12、填充块;13、支撑板;14、第一通孔;15、保护层;16、第二通孔;17、收纳槽;18、固定块;19、插接孔;110、套管;111、延伸杆;112、调节螺栓;2、保护罩结构;21、罩体;22、连接块;23、插接柱;24、隔音层;25、后板;26、保护垫;3、移动座结构;31、底板;32、横向滑动槽;33、纵向滑动槽;34、纵向螺栓长孔;35、横向螺栓长孔;36、橡胶块;37、粘贴层;38、固定板;39、固定螺栓;310、滑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磁共振检查中的头部保护罩装置,包括支撑座结构1,保护罩结构2和移动座结构3,所述的保护罩结构2插接在支撑座结构1的上表面;所述的移动座结构3安装在支撑座结构1的下表面;所述的支撑座结构1包括底座主体11,填充块12,支撑板13,第一通孔14,保护层15,第二通孔16,收纳槽17,固定块18,插接孔19,套管110,延伸杆111和调节螺栓112,所述的填充块12胶接在底座主体11上表面的纵向中间部位;所述的第一通孔14开设在支撑板13内部的纵向中间部位;所述的保护层15胶接在支撑板13的上表面;所述的第二通孔16开设在保护层15内部的纵向中间部位;所述的收纳槽17分别开设在底座主体11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和支撑板13下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固定块18分别吹塑在支撑板13的左右两端;所述的插接孔19开设在固定块18的内部;所述的调节螺栓112螺纹连接在套管110和延伸杆111之间。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保护罩结构2包括罩体21,连接块22,插接柱23,隔音层24,后板25和保护垫26,所述的插接柱23吹塑在连接块22的下表面;所述的隔音层24胶接在罩体21内壁的上方;所述的后板25胶接在罩体21的后部;所述的保护垫26胶接在后板25的下表面。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移动座结构3包括底板31,横向滑动槽32,纵向滑动槽33,纵向螺栓长孔34,横向螺栓长孔35,橡胶块36,粘贴层37,固定板38,固定螺栓39和滑动块310,所述的横向滑动槽32和纵向滑动槽33分别开设在底板31的上表面;所述的橡胶块36分别胶接在底板31下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粘贴层37胶接在底板31下表面的中间部位;所述的固定板38胶接在滑动块310的右端;所述的固定螺栓39螺纹连接在固定板38的上表面。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套管110分别安装在底座主体11上表面左右两侧的收纳槽17内,所述的套管110上端的延伸杆111胶接在支撑板13下表面左右两侧的收纳槽17内,所述的套管110高度比收纳槽17深度高五毫米至七毫米,有利于方便的支撑起该支撑座结构1,同时也方便的使第一通孔14和第二通孔16与底座主体11和支撑板13之间的间距连通,还有利于在检测患者背部时,可以方便的使患者的脸部卡在第一通孔14和第二通孔16内。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块18设置有多个,所述的固定块18内部的插接孔19与保护罩结构2正对设置,所述的保护罩结构2下部插接在插接孔19内,有利于方便的安装和使用该支撑座结构1。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连接块22分别吹塑在罩体21的左右两端,所述的连接块22下端的插接柱23分别插接在支撑座结构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有利于方便的安装或拆卸该保护罩结构2,同时也方便的对患者的头部进行保护。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后板25下端的保护垫26具体采用橡胶垫,所述的保护垫26下表面与支撑座结构1的下表面平行设置,有利于增加了该保护罩结构2的密封效果,同时也更加合理的使用该保护罩结构2。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横向滑动槽32和纵向滑动槽33组成十字形,所述的横向滑动槽32和纵向滑动槽33内分别插接有滑动块310,所述的滑动块310上端与支撑座结构1胶结,有利于方便的横向或纵向移动该保护罩装置,同时也避免了该保护罩装置出现四处移动的问题。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纵向螺栓长孔34和横向螺栓长孔35分别开设在横向滑动槽32和纵向滑动槽33内壁的下方,所述的纵向螺栓长孔34和横向螺栓长孔35分别与固定螺栓39正对设置,有利于方便的固定住该移动座结构3,同时也避免了该移动座结构3出现轻易被移动的问题。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先将固定螺栓39放松,然后使滑动块310在横向滑动槽32和纵向滑动槽33内调节到合适的部位,然后旋转固定螺栓39,并使固定螺栓39固定到纵向螺栓长孔34或横向螺栓长孔35内,当需要对患者背部进行检测时,先将调节螺栓112放松,然后将套管110和延伸杆111调节到合适高度,并将调节螺栓112拧紧,再然后将使用者的头部与保护层15接触,同时使使用者的面部与第二通孔16和第一通孔14正对设置,当患者趴好后,使罩体21通过连接块22下端的插接柱23插入到插接孔19内并使罩体21罩住患者。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