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灼伤的针灸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60420发布日期:2019-07-24 10:50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灼伤的针灸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防灼伤的针灸杵。



背景技术:

针灸疗法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在一定的穴位上,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直接或间接地施以适当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而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在历代的针灸著作中,多数将针刺与针灸并列论述。由于传统的针法对人体皮肤会产生痛楚,而传统的灸法对人体易产生灼伤,故需要一种不需要扎入人体皮肤又不会对人产生灼伤的针灸杵。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灼伤的针灸杵。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灼伤的针灸杵,包括针管、针头和针盖;所述针头和针盖分别位于所述针管的两端;所述针头包括连接所述针管的针座和位于所述针座上方的针尖,所述针座为空心结构,且针座与所述针管内部相通;所述针座内安装有沿针管轴向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固定有过滤网,所述针座上靠近针尖的一端与所述过滤网之间设有周向均布的第一通气孔;所述针盖上设有第二通气孔。

在使用时,需要将针灸固体柱固定在针头的连接杆上,然后点燃针灸固体柱,再将针管的一端套设在针座内,并将针盖连接在针管的另一端,即可形成防灼伤的针灸杵,作用在人体皮肤表面。

优选的,所述针尖为并排在所述针座上的七根灸柱,所述灸柱垂直于所述针座。使得针灸固体柱的效果能够分散在七根灸柱上,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优选的,所述针尖为并排在所述针座上的三根灸柱,所述灸柱垂直于所述针座。使得针灸固体柱的效果能够分散在三根灸柱上,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优选的,所述针尖为设置在所述针座上的圆锥柱。使得针灸固体柱的效果能够集中在圆锥柱上,接触到人体皮肤的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针尖包括半球体的安装座和五根灸柱,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针座上,所述五根灸柱的一端分别插入安装座且相交于半球的球心,另一端分别伸出所述安装座。使得针灸固体柱的效果能够分散在五根灸柱上,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优选的,所述针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针头和针盖螺纹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可拆卸,便于携带。

优选的,所述灸柱的间距为0.5cm-1cm。使得针灸固体柱分散,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优选的,所述灸柱的间距为2cm-3cm。使得针灸固体柱分散,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使用时,需要将针灸固体柱固定在针头的连接杆上,然后点燃针灸固体柱,再将针管的一端套设在针座内,并将针盖连接在针管的另一端,即可形成防灼伤的针灸杵,作用在人体皮肤表面。

2、使得针灸固体柱的效果能够分散在七根灸柱上,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3、使得针灸固体柱的效果能够分散在三根灸柱上,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4、使得针灸固体柱的效果能够集中在圆锥柱上,接触到人体皮肤的效果更好。

5、使得针灸固体柱的效果能够分散在五根灸柱上,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6、使得本实用新型可拆卸,便于携带。

7、使得针灸固体柱分散,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含七根灸柱的针头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含三根灸柱的针头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含圆锥柱的针头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含五根灸柱的针头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说下:

1、针头;11、针尖;12、针座;13、连接杆;14、过滤网;15、第一通气孔;2、针管;3、针盖;31、第二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灼伤的针灸杵,包括针管2、针头1和针盖3;所述针头1和针盖3分别位于所述针管2的两端;所述针头1包括连接所述针管2的针座12和位于所述针座12上方的针尖11,所述针座12为空心结构,且针座12与所述针管2内部相通;所述针座12内安装有沿针管2轴向的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上固定有过滤网14,所述针座12上靠近针尖11的一端与所述过滤网14之间设有周向均布的第一通气孔15;所述针盖3上设有第二通气孔31。

在使用时,需要将针灸固体柱固定在针头1的连接杆13上,然后点燃针灸固体柱,再将针管2的一端套设在针座12内,并将针盖3连接在针管2的另一端,即可形成防灼伤的针灸杵,在作用在人体皮肤表面的过程中,空气通过第一通气孔15和第二通气孔31进入针管2内,保证了燃烧的针灸固体柱不熄灭,烧尽的落灰会掉落在过滤网14上,不至于灼伤人体的皮肤。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针尖11为并排在所述针座12上的七根灸柱,所述灸柱垂直于所述针座12。使得针灸固体柱的效果能够分散在七根灸柱上,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针尖11为并排在所述针座12上的三根灸柱,所述灸柱垂直于所述针座12。使得针灸固体柱的效果能够分散在三根灸柱上,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针尖11为设置在所述针座12上的圆锥柱。使得针灸固体柱的效果能够集中在圆锥柱上,接触到人体皮肤的效果更好。

实施例5: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针尖11包括半球体的安装座和五根灸柱,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针座12上,所述五根灸柱的一端分别插入安装座且相交于半球的球心,另一端分别伸出所述安装座。使得针灸固体柱的效果能够分散在五根灸柱上,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实施例6: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针管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针头1和针盖3螺纹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可拆卸,便于携带。

实施例7: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灸柱的间距为0.5cm。使得针灸固体柱分散,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实施例8: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灸柱的间距为0.75cm。使得针灸固体柱分散,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实施例9: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灸柱的间距为1cm。使得针灸固体柱分散,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实施例10: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灸柱的间距为2cm。使得针灸固体柱分散,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实施例11: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灸柱的间距为2.5cm。使得针灸固体柱分散,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实施例1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灸柱的间距为3cm。使得针灸固体柱分散,接触到人体皮肤的面积更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