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导联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9906发布日期:2019-06-05 22:57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心电导联线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心电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心电导联线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电监护仪和心电图机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医疗监测和检测设备。一般来说,主机设备、信号传输部分和信号采集部分为心电监测和检测的三个重要部分。信号采集部分和信号传输部分之间通常是通过电极夹连接,市场上现有电极夹导致可分为钳式、扣式、香蕉插等几种方式。但,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电极接头尺寸不统一,因此,当某一厂家生产的电极接头未采用同一厂家配套的电极夹时,容易造成配合时接触不良的问题,导致信号传输不稳定或中断,影响了心电监测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同时也给医护人员的操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的心电导联线。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心电导联线,包括:

电极夹,所述电极夹包括连接件、左电极和右电极,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中至少其一与连接件连接,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层叠设置并一起围成用于电极接头穿过的容置孔,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中至少其一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和/或由弹性件驱动,使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移动而扩大容置孔,并在弹性作用力下相对移动而缩小容置孔,用以夹紧电极接头;

套体,所述套体包裹在电极夹的外部,所述左电极的至少一部分和右电极的至少一部分从套体中露出;

以及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与电极夹的连接件连通,用以传输电信号。

作为所述心电导联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采用片状结构,所述左电极具有第一通孔,所述右电极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层叠并错位设置,使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部分重叠,该重叠的部分形成容置孔。

作为所述心电导联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采用线状结构。

作为所述心电导联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的线状结构分别形成U形体,所述左电极的U形体和右电极的U形体以底部向内的方式层叠设置,并且其底部相互错开,用以围成所述容置孔。

作为所述心电导联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极夹具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用于阻止左电极和右电极在使容置孔变小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从而限定容置孔的最小空间。

作为所述心电导联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左电极或右电极上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对应设置在右电极或左电极的移动路径上。

作为所述心电导联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极夹具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用于阻止左电极和/或右电极在使容置孔变大的方向上的移动,从而限定容置孔的最大空间。

作为所述心电导联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左电极或右电极上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对应设置在右电极或左电极的移动路径上。

作为所述心电导联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采用片状结构,所述左电极具有第一通孔,所述右电极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边沿向第一通孔方向凸起形成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穿过第一通孔,用以限制左电极和右电极相互靠近的最近位置和相互远离的最远位置。

作为所述心电导联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电极具有凸起设置的卡紧部,所述卡紧部穿过所述限位部伸入到第二通孔对应的区域内,所述卡紧部与第二通孔的孔壁用于夹紧所述电极接头。

作为所述心电导联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体和连接在连接体上的两个连接支脚,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分别与一个连接支脚连接。

作为所述心电导联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大致呈Y形结构。

作为所述心电导联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体和连接在连接体上的一个连接支脚,所述套体形成两个相对设置的套体支脚,一个套体支脚包裹在所述连接支脚外面,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中的一个与连接支脚连接,另一个固定在未包裹连接支脚的盖体支脚上。

作为所述心电导联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极夹具有防装错挡板,所述防装错挡板伸向容置孔以外的空隙处,用以避免电极接头装错。

作为所述心电导联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具有连接槽,所述连接线固定安装在连接槽内。

作为所述心电导联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电极和右电极围成的容置孔为封闭的孔体结构。

作为所述心电导联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左电极和右电极采用导电金属材料一体成型。

作为所述心电导联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体上设置标贴,所述标贴用于指引医护人员按标识连接电极接头。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心电导联线,其左电极和右电极层叠设置并一起围成用于电极接头穿过的容置孔,该左电极和右电极中至少其一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和/或由弹性件驱动,使左电极和右电极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移动而扩大容置孔,并在弹性作用力下相对移动而缩小容置孔。由于该容置孔的大小可以变化,因此该电极夹能够适配市面上多种尺寸的电极接头,使其连接牢固,从而保证信号传输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和2为本申请心电导联线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和2所示实施例中心电导联线和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心电导联线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心电导联线和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和7为本申请心电导联线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和7所示实施例中心电导联线和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心电导联线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实施例中心电导联线和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心电导联线第五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实施例中心电导联线和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心电导联线第六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实施例中心电导联线和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二”、“第一”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心电导联线,其用于连接信号采集部分,并将信号采集部分采集的电信号传递给主机设备。

请参考图1-3,该心电导联线包括电极夹100、套体200和连接线300。该电极夹100用于与电极接头直接接触并将电极接头所采集的电信号传递给连接线300,然后经连接线300传递到主机部分进行处理。

该电极夹100包括连接件110、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该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中至少其一与连接件110连接,该连接件110可用于与连接线300连接,进行电信号的传递。该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层叠设置并一起围成用于电极接头穿过的容置孔101。固定时,该容置孔101的孔壁利用孔径变化而将电极接头夹住,实现对电极接头的固定。

其中,该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中至少其一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和/或由弹性件驱动,使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移动而扩大容置孔101,以便于放入电极接头。当外力消失后,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能够在弹性作用力下相对移动而缩小容置孔101,用以夹紧电极接头。

由于该容置孔101的大小可以变化,因此该电极夹100能够适配市面上多种尺寸的电极接头,例如可以利用外力使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相对移动而增大容置孔101的大小,从而使不同尺寸的电极接头插入到容置孔101内。当外力消失后,电极夹100的弹性回复力将使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复位而使容置孔101缩小,将电极接头夹紧,使其连接牢固,从而保证信号传输稳定可靠。

该套体200包裹在电极夹100和连接线300的外部,其中,该左电极120的至少一部分和右电极130的至少一部分从套体200中露出。该套体200可通过注塑成型把电极夹100和连接线300包裹其中,使电极夹100、连接线300和套体200成为一个整体,这样方便制造加工,且电极夹100和连接线300连接牢固可靠。该套体200通常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既可以保证电极夹100与外界断路,又可以使连接线300摆动时有一定的韧性,避免连接线300的线皮损伤。

请继续图1-3,一种实施例中,该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围成的容置孔101为封闭的孔体结构。这种封闭的容置孔101是由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共同形成。相对于开口式的槽体结构,这种封闭的孔体结构可以保证电极接头装入后很难从容置孔101内掉落,提高操作者的便利性。

进一步地,请继续图1-3,一种实施例中,该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采用片状结构。该左电极120具有第一通孔121,该右电极130具有第二通孔131,该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31层叠并错位设置,使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31至少部分重叠,该重叠的部分形成容置孔101。当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相对移动时,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131的重叠部分将会变大或变小,即容置孔101可以随着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相对移动而变换大小,以便适应不同尺寸的电极接头。

请参考图3,一种实施例中,该连接件110、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采用导电金属材料一体成型。而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连接件110、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也可以是分体结构,最后通过固定方式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地,一些实施例中,该电极夹100具有第一限位结构,该第一限位结构用于阻止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在使容置孔101变小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从而限定容置孔101的最小空间。

如图3所示,当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向两侧移动时,容置孔101将会变小,因此该第一限位结构可设置在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中至少其中之一向两侧移动的方向上,当左电极120或右电极130移动到该第一限位结构时无法再继续移动,从而限定容置孔101不再变小,避免电极夹100变形过度而造成损坏,同时也避免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错位太多而无法围成容置孔101。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左电极120或右电极130上的第一凸起部,该第一凸起部对应设置在右电极130或左电极120的移动路径上。

请参考图3,一种实施例中该第一凸起部102设置在右电极130上,其向左电极120所在一侧凸起设置,并超出左电极120。该第一凸起部102在左电极120的左侧形成限位。当左电极120向左移动到第一凸起部102所在位置时,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将不再相对移动,此时为容置孔101的最小尺寸。

此外,一些实施例中,该电极夹100具有第二限位结构,该第二限位结构用于阻止左电极120和/或右电极130在使容置孔101变大的方向上的移动,从而限定容置孔101的最大空间。

同样的,该第二限位结构可以包括设置在左电极120或右电极130上的第二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对应设置在右电极130或左电极120的移动路径上。

如图3所示,当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向中间移动时,容置孔101将会变大,因此该第二限位结构可设置在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中至少其中之一向中间移动的方向上(图3中虽未示出,但并不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此的理解)。当左电极120或右电极130移动到该第二限位结构时无法再继续移动,从而限定容置孔101不再变大,避免电极夹100变形过度而造成损坏,同时也避免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错位太多而无法围成容置孔101。

该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可以是分开独立设置,也可以是连接为一体,例如形成凸起的环状结构。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和3,一种实施例中,该连接件110包括连接体111和连接在连接体111上的两个连接支脚112,该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分别与一个连接支脚112连接。该套体200套设在连接体111和连接支脚112上,并形成两个套体支脚201、202。

该连接件110大致呈Y形结构。该连接体111为Y形结构的下部支撑部,两个连接支脚112分别为Y形结构上的两个分支。当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相对移动时,该两个连接支脚112随之变形。当外力消失时,该连接支脚112提供弹性回复力,用以帮助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复位(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本身也可具有弹性回复力)。

该连接件110具有连接槽,该连接线300固定安装在连接槽内。具体地,连接槽可设置在连接体111上。该电极夹100可通过铆接与连接线300连接在一起,提高连接的牢固性和可靠性。

另一方面,电极夹100通常会具有很多空隙,一是为了节省成本,二是为了适配各部件形状和移动。操作者容易将电极接头误插入这些空隙内,从而导致电极接头装错。请参考图1和3,一种实施例中,该电极夹100具有防装错挡板103,该防装错挡板103伸向容置孔101以外的空隙处,用以避免电极接头装错。

在图1和3中,该防装错挡板103与右电极130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该防装错挡板103也可以设置在电极夹100的其他位置上,例如左电极120、连接件110等。在图1和3中,该防装错挡板103设置在Y形连接件110的V形空隙内,将该V形空隙隔断,使电极接头无法装入到该空隙内。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和2,一种实施例中,该套体200上可设置标贴203,该标贴203用于指引医护人员按标识连接电极接头。该标贴203可以通过粘贴或做为镶块直接刻在模具上面(注塑成型套体200时显示出来),以指引医护人员按字符的标识把对应的电极接头连接,提高了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提供了另一种心电导联线。

请参考图4和5,本实施例所示心电导联线与实施例一区别在于:该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采用片状结构。该左电极120具有第一通孔121,该右电极130具有第二通孔131。第二通孔131位于第一通孔121内。第二通孔131的边沿向第一通孔121方向凸起形成限位部132。该限位部132穿过第一通孔121,用以限制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相互靠近的最近位置和相互远离的最远位置。

该限位部132可形成环状结构(闭合或不闭合),且位于第一通孔121中。因此,该限位部132同时兼具了实施例一中所说的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的功能,不仅简化了电极夹100的结构,而且又能起到限位的作用。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4和5,一种实施例中,该左电极120具有凸起设置的卡紧部122,该卡紧部122穿过限位部132伸入到第二通孔131对应的区域内,卡紧部122与第二通孔131的孔壁形成所说的容置孔101,用以夹紧电极接头。该卡紧部122随着左电极120移动而移动,当其移动时,其伸入到第二通孔131内的长度也将随之变化,因此其与第二通孔131的孔壁所限定的容置孔101大小也发生变化,可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电极接头。

此外,请参考图4,该防装错挡板103也可以采用与实施例一中不同的形状。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三提供了另一种心电导联线。

请参考图6-8,本实施例所示心电导联线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该第二通孔131的孔壁可设置成外大内小的弧形过渡133,从而便于导向电极接头顺利地插入到第二通孔131内,使操作人员可以不需要眼睛看,只凭手感就能实现连接。

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心电导联线中,该防装错挡板103采用了与实施例一中类似的形状。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四提供了另一种心电导联线。

请参考图9-10,本实施例所示心电导联线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该连接件110包括连接体111和连接在连接体111上的一个连接支脚112。该套体200形成两个相对设置的套体支脚201、202。一个套体支脚202包裹在该连接支脚112外面,该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中的一个与连接支脚112连接,另一个固定在未包裹连接支脚112的盖体支脚201上。

具体来说,请参考图10,该右电极130与连接件110的连接支脚112固定,而左电极120固定连接在套体200的套体支脚201上。套体200本身具备一定的弹性,因而也可以给左电极120提供弹性回复力。

当然,也可以是左电极120与连接件110的连接支脚112固定,而右电极130固定连接在套体200的套体支脚201上。

实施例五:

请参考图11-12,本实施例所示心电导联线是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所做改进,具体地,该连接件110包括连接体111和连接在连接体111上的一个连接支脚112。该套体200形成两个相对设置的套体支脚201、202。一个套体支脚202包裹在该连接支脚112外面,该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中的一个与连接支脚112连接,另一个固定在未包裹连接支脚112的盖体支脚201上。

请参考图12,该右电极130与连接件110的连接支脚112固定,而左电极120固定连接在套体200的套体支脚201上。套体200本身具备一定的弹性,因而也可以给左电极120提供弹性回复力。

当然,也可以是左电极120与连接件110的连接支脚112固定,而右电极130固定连接在套体200的套体支脚201上。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六提供了另一种心电导联线。

请参考图13-14,本实施例所示心电导联线与实施例一至五的区别在于,电极夹100的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采用线状结构。该线状结构的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层叠设置并一起围成用于电极接头穿过的容置孔101。固定时,该容置孔101的孔壁利用孔径变化而将电极接头夹住,实现对电极接头的固定。

具体来说,请参考图14,一种实施例中,该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的线状结构分别形成U形体,左电极120的U形体和右电极130的U形体以底部向内的方式层叠设置,并且其底部相互错开,用以围成该容置孔101。

该电极夹100的连接件110、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都可采用一体的线状结构制成。该连接件110、左电极120和右电极130采用可导电的金属材料,例如采用弹簧钢丝结构,不仅能够传送电信号,还能利用钢丝的弹性实现复位。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