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临床用新型牵引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8654发布日期:2019-10-28 22:22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科临床用新型牵引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科临床用新型牵引架。



背景技术:

牵引架是外科手术中及术后恢复的辅助器材,牵引架能解除颈部肌肉痉挛、缓解疼痛症状、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有利于已外突的髓核及纤维环组织稳定、缓解和解除神经根受压与刺激、促进神经根水肿吸取、解除椎对椎动脉的压迫、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局部淤血肿胀及增生消退、松懈黏连的关节囊、改善和恢复钩椎关节、调节小关节错位和椎体滑脱、调整和恢复已被破坏的颈椎内外平衡、恢复颈椎的正常功。

在使用骨科牵引架的过程中,牵引架一端的牵引力是固定不变的,牵引力过大时病人感到不适,牵引力过小不能达到治疗效果,病人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牵引力的大小。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骨科临床用新型牵引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病人可根据自己需要调节牵引力大小,提高舒适性的骨科临床用新型牵引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骨科临床用新型牵引架包括:支撑机构;第二固定机构,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安装于所述支撑机构的顶面;第一固定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机构的一侧;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的底面,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支撑机构的顶面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机构;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安装于所述支撑机构的侧壁,所述牵引机构包括限位槽、转轴、转轮、固定杆、齿轮、支撑板和锯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支撑板的侧壁等距分布的所述锯齿啮合所述第二连接板内部的所述齿轮,所述齿轮的侧壁安装所述转轴,所述转轴通过所述固定杆连接所述转轮,所述转轮卡合所述限位槽;滑槽,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杆和支撑台,所述滑槽设于所述支撑台的顶面,且所述支撑台的底面安装多个所述支撑杆。

优选的,第二固定机构包括第三连接板、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所述支撑台的顶面边缘处安装所述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顶面安装所述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环。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板、松紧带、固定件和扣件,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面分别对称安装两个弧形的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安装两个所述松紧带,所述松紧带的一端安装具有弹性的所述扣件,所述固定板的外侧壁安装所述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卡合所述扣件,且所述固定板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底端平行。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侧壁安装两个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杆、弹簧、第二限位杆和弯勾,所述支撑杆的侧壁垂直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通过所述弹簧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的顶端安装所述弯勾。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端安装两个滑板,所述滑板贯穿所述支撑台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台的侧壁设有侧壁为正八边形的所述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滑动连接侧壁为正八边形的所述转轮。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贯穿所述转轴,且所述转轴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固定于所述转轮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骨科临床用新型牵引架,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台的顶面依次安装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和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将病人需要牵引的肢体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和所述第二固定机构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机构的底端分别安装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内部的所述齿轮啮合所述支撑板侧壁的所述锯齿,所述齿轮的侧壁安装所述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所述固定杆连接所述转轮,转动所述转轮带动所述转轴和所述齿轮旋转,所述齿轮转动使所述支撑板侧壁的所述锯齿移动,使所述支撑板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部伸出,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板向前移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端安装一个所述第一固定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板带动一个所述第一固定机构移动,产生牵引力,为病人的肢体提供牵引,病人通过控制旋转所述转轮的圈数来调节牵引力大小,使牵引力的大小达到最佳,即保证牵引效果,又提高病人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骨科临床用新型牵引架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牵引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限位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牵引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牵引机构,11、限位槽,12、转轴,13、转轮,14、固定杆,15、齿轮,16、支撑板,17、锯齿,2、支撑机构,21、支撑杆,22、支撑台,3、滑槽,4、连接机构,41、第一连接板,42、第二连接板,5、第一固定机构,51、固定板,52、松紧带,53、固定件,54、扣件,6、第二固定机构,61、第三连接板,62、第一固定环,63、第二固定环,7、限位机构,71、第一限位杆,72、弹簧,73、第二限位杆,74、弯勾,8、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骨科临床用新型牵引架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牵引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限位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牵引机构结构示意图。骨科临床用新型牵引架包括:支撑机构2;第二固定机构6,所述第二固定机构6安装于所述支撑机构2的顶面;第一固定机构5,所述第一固定机构5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机构6的一侧;连接机构4,所述连接机构4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5的底面,所述连接机构4包括第一连接板41和第二连接板42;所述支撑机构2的顶面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42,所述第一连接板41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机构2;牵引机构1,所述牵引机构1安装于所述支撑机构2的侧壁,所述牵引机构1包括限位槽11、转轴12、转轮13、固定杆14、齿轮15、支撑板16和锯齿17,所述第一连接板41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6,所述支撑板16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42,所述支撑板16的侧壁等距分布的所述锯齿17啮合所述第二连接板42内部的所述齿轮15,所述齿轮15的侧壁安装所述转轴12,所述转轴12通过所述固定杆14连接所述转轮13,所述转轮13卡合所述限位槽11;滑槽3,所述滑槽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41。

为了方便所述支撑台22为病人的肢体提供支撑,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支撑杆21和支撑台22,所述滑槽3设于所述支撑台22的顶面,且所述支撑台22的底面安装多个所述支撑杆21。

为了方便将病人肢体放入所述第一固定环62的内部,转动所述第二固定环63与所述第一固定环62连接,将病人肢体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环62与第二固定环63之间;第二固定机构6包括第三连接板61、第一固定环62和第二固定环63,所述支撑台22的顶面边缘处安装所述第三连接板61,所述第三连接板61的顶面安装所述第一固定环62,所述第一固定环6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环63。

为了方便所述松紧带52缠绕病人肢体,再使用所述扣件54卡合所述固定件53,将所述松紧带52固定,从而将病人肢体固定在所述固定板51的内部;所述第一固定机构5包括固定板51、松紧带52、固定件53和扣件54,所述第一连接板4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42的顶面分别对称安装两个弧形的所述固定板51,所述固定板51的内部安装两个所述松紧带52,所述松紧带52的一端安装具有弹性的所述扣件54,所述固定板51的外侧壁安装所述固定件53,所述固定件53卡合所述扣件54,且所述固定板51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环62的底端平行。

为了方便所述第一限位杆71从所述第二限位杆73的内部拉出,使所述第一限位杆71底端的所述弯勾74与病床接触,从而将本装置固定,所述支撑杆21的侧壁安装两个限位机构7,所述限位机构7包括第一限位杆71、弹簧72、第二限位杆73和弯勾74,所述支撑杆21的侧壁垂直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杆73,所述第二限位杆73通过所述弹簧72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杆71,所述第一限位杆71的顶端安装所述弯勾74。

为了方便所述第一连接板41在所述滑槽3的底端水平运动,运动过程中,不产生晃动,所述第一连接板41的底端安装两个滑板8,所述滑板8贯穿所述支撑台22与所述滑槽3滑动连接。

为了方便将所述转轮13滑入所述限位槽11的内部,将所述转轮13固定,所述支撑台22的侧壁设有侧壁为正八边形的所述限位槽11,所述限位槽11滑动连接侧壁为正八边形的所述转轮13。

为了方便所述转轮13带动所述转轴12转动,所述固定杆14贯穿所述转轴12,且所述转轴12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14,所述固定杆14固定于所述转轮13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骨科临床用新型牵引架的工作原理如下:将本装置移动到病床前,拉动所述支撑杆21侧壁的所述第一限位杆71,将所述第一限位杆71从所述第二限位杆73的内部拉出,拉长所述弹簧72,使所述第一限位杆71一侧的所述弯勾74勾住病床,将本装置固定在病床旁边。将病人肢体放入第一固定环62和两个所述固定板51之间,转动所述第二固定环63使所述第二固定环63与所述第一固定环62连接固定,将病人肢体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环63与所述第一固定环62之间,拉动所述固定板51内侧壁的所述松紧带52,将所述松紧带52缠绕在病人肢体上,再将所述松紧带52一侧的所述扣件54插入所述固定件53的内部,使所述扣件54卡合所述固定件53,将所述松紧带52固定,从而将病人肢体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机构5的内部。在所述转轴12的侧壁向外滑动所述转轮13,使所在转轮13和所述固定杆14在所述转轴12的侧壁移动,使正八边形的所述转轮13与所述限位槽11分开,转动所述转轮13,使所述转轮13带动所述转轴12和所述齿轮15转动,所述齿轮15在所述第二连接板42的内部转动;所述齿轮15啮合所述支撑板16侧壁的所述锯齿17啮合,所述齿轮15转动使所述锯齿17在所述第二连接板42的内部移动,从而使所述支撑板16从所述第二连接板42的内部伸出,所述支撑板16移动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板41顶端的一个所述第一固定机构5在所述支撑台22顶面上移动,所述滑板8在所述滑槽3内部滑动,保证所述第一连接板41直线移动,不产生晃动,病人肢体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机构5的内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固定机构5移产生牵引力,为病人的肢体提供牵引,病人通过控制旋转所述转轮13的圈数来调节牵引力大小,使牵引力的大小达到最佳,即保证牵引效果,又提高病人的舒适性,当牵引力大小适合后,在所述转轴12的侧壁向内滑动所述转轮13,使正八边形的所述转轮13滑入侧壁为正八边形的所述限位槽11内部,将所述转轮13固定,防止所述转轮13旋转,保证牵引力大小不变。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骨科临床用新型牵引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骨科临床用新型牵引架,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台22的顶面依次安装所述第一固定机构5和所述第二固定机构6,将病人需要牵引的肢体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机构5和所述第二固定机构6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机构5的底端分别安装所述第一连接板4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42,所述第一连接板41通过所述支撑板16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42,所述第二连接板42内部的所述齿轮15啮合所述支撑板16侧壁的所述锯齿17,所述齿轮15的侧壁安装所述转轴12,所述转轴12的一端通过所述固定杆14连接所述转轮13,转动所述转轮13带动所述转轴12和所述齿轮15旋转,所述齿轮15转动使所述支撑板16侧壁的所述锯齿17移动,使所述支撑板16从所述第二连接板42的内部伸出,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板41向前移动,所述第一连接板41的顶端安装一个所述第一固定机构5,所述第一连接板41带动一个所述第一固定机构5移动,产生牵引力,为病人的肢体提供牵引,病人通过控制旋转所述转轮13的圈数来调节牵引力大小,使牵引力的大小达到最佳,即保证牵引效果,又提高病人的舒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