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灸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升降调温和气孔调温相结合的黏贴型艾灸器。
背景技术:
艾灸是我国传统医学常用的治疗手段,艾灸所产生的“药气”通过皮肤和呼吸被人体吸收,能起到抗菌、抗病毒、安神、醒神等作用。
目前被广泛使用的艾灸方法是艾条手持灸法和利用艾灸器具灸法。艾条手持灸法是用绵纸将艾绒包裹好,支撑长圆筒状,将一段点燃,手持对准所需穴位或局部进行薰灼的一种方法;艾灸器具灸法是将艾条固定在竹木或金属的艾灸器具上,对准所需穴位或局部进行薰灼的一种方法。然而,使用不方便、适用穴位不广、艾灸效果不佳是目前艾灸器具的现状,现有的艾灸器具有调温设计不合理,不能有效调控温度、容易对人们皮肤造成烫伤的问题,同时,对艾条燃烧的供气量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无法控制艾烟污染节能减排且浪费艾绒原料,体积较大不便于进行固定,且无法固定到人体特殊部位的穴位,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通过拉升距离进行调温和控制供气量进行调温的升降调温和气孔调温相结合的黏贴型艾灸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降调温和气孔调温相结合的黏贴型艾灸器,包括厚板、外筒、内筒、底座板和双面胶贴,所述厚板装设在外筒的顶端,并与外筒一体成型,所述内筒装设在底座板的上方,所述双面胶贴黏贴在底座板的底部,所述外筒靠近顶端四周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透气孔,所述内筒靠近顶端四周均匀开设有若干个与第一透气孔设置在同一垂直线上的第二透气孔,所述内筒靠近底端四周开设有若干个与第二透气孔相互对称的第三透气孔,所述外筒的高度短于内筒的高度,所述外筒罩设在内筒上,并设置在第三透气孔的上方,所述外筒可相对内筒上下升降。
作为优选的,所述厚板在中部开设有用于放置艾段原料的中孔,所述厚板的中孔内装设有金属卡件,所述艾段原料通过金属卡件固定放置在厚板中孔内。
作为优选的,所述外筒底端设置有定位记号,所述定位记号与第三透气孔设置在一条垂直线上。
作为优选的,所述厚板上方设置有薄顶板,所述薄顶板盖设在金属卡件的上方,并与厚板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的,所述艾段原料从厚板中部的金属卡件插入外筒的内部,所述艾段原料的上端与厚板顶端相平齐,下端从外筒底部伸出。
作为优选的,所述底座板的上方中部设置有内圆,所述内圆的直径小于内筒的内部直径,所述内圆与内筒之间设置有内沿。
作为优选的,所述底座板的内圆上设置有碳素纤维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包括厚板、外筒、内筒和底座板,厚板装设在外筒的顶端,内筒装设在底座板的上方,外筒靠近顶端四周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透气孔,内筒靠近顶端四周均匀开设有若干个与第一透气孔设置在一条垂直线上的第二透气孔,内筒靠近底端四周开设有与第二透气孔相对称的第三透气孔,外筒的高度短于内筒的高度,外筒罩设在内筒上,并设置在第三透气孔的上方,外筒可相对内筒上下升降,当外筒压到最低时,第一透气孔与第二透气孔完全重叠使内部达到最大透气,调节温度时,将外筒上下升降拉升距离,从而调节第一透气孔与第二透气孔之间的交错距离,有效实现控制艾灸器内部的供气量,同时可将点燃的艾段原料进行上下升降远离或靠近皮肤进行调温,当外筒拉升至最高点时,第一透气孔与第二透气孔完全错位,使得艾灸器上端没有透气空间,通过外筒的上下升降实现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的相互交错,从而对供气量进行控制达到调温的目的,有效保证艾灸器内部温度进行快速有效的调温,避免烫伤皮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升降调温和气孔调温相结合的黏贴型艾灸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升降调温和气孔调温相结合的黏贴型艾灸器,包括厚板1、外筒2、内筒3和底座板4,厚板1装设在外筒2的顶端,内筒3装设在底座板4的上方,外筒2靠近顶端四周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透气孔8,内筒3靠近顶端四周均匀开设有若干个与第一透气孔8设置在同一垂直线上的第二透气孔9,内筒3靠近底端四周开设有若干个与第二透气孔9相对称的第三透气10,外筒2的高度短于内筒3的高度,外筒2罩设在内筒3上,并设置在第三透气孔10的上方,外筒2可相对内筒3上下升降,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厚板1装设在外筒3的顶端,并与外筒3一体成型,内筒2装设在底座板4的上方,双面胶贴5黏贴在底座板4的底部,其中,外筒3靠近顶端四周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透气孔8,内筒2靠近顶端四周均匀开设有若干个与第一透气孔8交错设置的第二透气孔9,内筒2靠近底端四周开设有若干个与第二透气孔9相互对称的第三透气孔10,外筒 2的高度短于内筒3的高度,外筒2罩设在内筒3上,并设置在第三透气孔10的上方,外筒2可相对内筒3上下升降,当外筒2压到最低时,第一透气孔8与第二透气孔9完全重叠使内部达到最大透气,调节温度时,将外筒2上下升降拉升距离,从而调节第一透气孔8与第二透气孔9之间的交错距离,有效实现控制艾灸器内部的供气量,同时可将点燃的艾段原料6进行上下升降远离或靠近皮肤进行调温,当外筒2拉升至最高点时,第一透气孔8与第二透气孔9完全错位,使得艾灸器上端没有透气空间,通过外筒2的上下升降实现第一透气孔8和第二透气孔9的相互交错,从而对供气量进行控制达到调温的目的,有效保证艾灸器内部温度进行快速有效的调温,避免烫伤皮肤。
本实施例中,厚板1中部开设有用于放置艾段原料6的中孔,厚板1 的中孔内装设有金属卡件7,艾段原料6通过金属卡件7固定设置在厚板 1的中孔内,通过金属卡件7的设置,便于艾段原料6的固定放置和对艾段原料6的填换。
较佳地,外筒2底端设置有定位记号11,定位记号11与第三透气孔 10设置在一条垂直线上,将外筒2罩设在内筒3上时,定位记号11靠近内筒3底端的第三透气孔10,通过手部触摸定位记号11和第三透气孔10,以此感觉定位记号11是否与第三透气孔10处于同一垂直线上,有效控制第一透气孔8和第二透气孔9的错位情况,同时,便于使用者艾灸时进行调温。
本实施例中,厚板1上方设置有薄顶板12,薄顶板12盖设在金属卡进7的上方,并与厚板1一体成型,通过薄顶板12的设置,有效隔绝金属卡件7因为艾段原料6燃烧而产生的热量,防止金属卡件7的外延烫伤皮肤。
较佳地,艾段原料6从厚板1中部的金属卡件7插入外筒2的内部,所述艾段原料6的上端与厚板1顶端相平齐,下端从外筒2底部伸出,通过将艾段原料6伸出外筒2底部,便于艾灸时将艾段原料6点燃,同时,有效避免火点暴露在艾灸器外引起烫伤。
其中,底座板4的上方中部设置有内圆,内圆的直径小于内筒3的内部直径,内圆与内筒3之间设置有内沿,较佳地,底座板4的内圆上设置有碳素纤维网13,防止温度过高损坏底座板4并烫伤皮肤。
使用时,先将外筒2与内筒3相互拉开分离,将底座板4上的双面胶贴5的防粘贴层撕开,粘贴固定在艾灸部位上,将艾段原料6从金属卡件 7内插入外筒2的内部,顶部压低与厚板1顶部相平,将艾段原料6伸出外筒2的底端点燃,将装填好并点燃艾段原料6的外筒2罩设在已固定的内筒3上,艾段原料6置于内筒3的内部,使用者根据艾灸部位皮肤的冷热感觉进行调温,调温时,调整外筒2的上下高度,以此调节第一透气孔 8和第二透气孔9之间的交错距离,直至使用者感到艾灸温度舒适为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包括厚板1、外筒2、内筒3和底座板4,厚板1装设在外筒2的顶端,内筒3装设在底座板4的上方,外筒2靠近顶端四周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透气孔8,内筒3靠近顶端四周均匀开设有若干个与第一透气孔设8置在一条垂直线上的第二透气孔9,内筒3靠近底端四周开设有与第二透气孔9相对称的第三透气孔10,外筒 2的高度短于内筒3的高度,外筒2罩设在内筒3上,并设置在第三透气孔10的上方,外筒2可相对内筒3上下升降,当外筒2压到最低时,第一透气孔8与第二透气孔9完全重叠使内部达到最大透气,调节温度时,将外筒2上下升降拉升距离,从而调节第一透气孔8与第二透气孔9之间的交错距离,有效控制艾灸器内部的供气量,同时可将点燃的艾段原料6 进行上下升降远离或靠近皮肤进行调温,当外筒2拉升至最高点时,第一透气孔8与第二透气孔9完全错位,使得艾灸器上端没有透气空间,通过外筒2的上下升降实现第一透气孔8和第二透气孔9的相互交错,从而对供气量进行控制达到调温的目的,有效保证艾灸器内部温度进行快速有效的调温,避免烫伤皮肤。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