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多功能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5633发布日期:2019-05-31 21:42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多功能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多功能床。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床,只能实现靠背与床板之间角度的调整,功能单一。医院、养老院所使用的护理床,虽然还配有桌台,但是通常桌台的位置和高度不可调。对于可调位置的桌台,通常是在桌台的两端带有插销,床的两侧带有数个插孔,通过调节插销插设的插孔位置调整桌台的位置。可见,桌台的调整极为不便。

专利号为ZL201320326708.7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床,该多功能床在床侧设置滑轨,通过第一电机带动其中一套丝杠的丝杆转动并使另一套丝杠的丝杆联动,丝杆转动带动相应的螺母沿丝杆移动,从而带动桌台联动组件前后移动,进而调整桌台的位置。其位置调节方便,然而,其存在如下技术缺陷:

(一)、由于电机放置靠近床侧板,运行时使床侧板振动,带动多功能床振动,噪音大。

(二)、采用两套丝杠驱动桌台联动组件前后移动,成本高。

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以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多功能床,能够解决现有的多功能床噪音大,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多功能床,包括床架、桌台联动组件和驱动所述桌台联动组件前后移动的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床架包括床头,床尾,连接所述床头和床尾的两块床侧板;

所述桌台联动组件包括桌台,支承所述桌台两端的两个支块组件,设置在所述支块组件底部的连接板,及连接两块所述连接板的连接杆;

所述床侧板上开设贯通的沿所述床侧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孔,所述床侧板的内侧低于所述条形孔的位置设置支承板,所述支承板上设置线性滑轨,所述线性滑轨上设有承重滑块,所述连接板的一端穿过所述条形孔,底部与所述承重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连接杆前后移动,从而实现所述桌台联动组件的前后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装置为丝杠,所述丝杠由电机驱动运行;

所述连接杆的底面设置两块平行的连接片,所述丝杠的丝杆上的螺母固定连接一个直线滑块,所述直线滑块的两侧分别与两块所述连接片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螺母固定连接,通过所述丝杠驱动所述连接杆前后移动,从而实现所述桌台联动组件的前后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还可用通过正时皮带或齿轮带动传动,或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可以实现驱动所述连接杆前后移动的常规技术。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片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底面的正中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支块组件包括支块箱体,及设置在所述支块箱体内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顶部支承所述桌台,实现所述桌台的上下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升降机构为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推杆支承所述桌台。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床头包括床头底座和与所述床头底座转动连接的靠背。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靠背的背后中部固定连接一加强杆,所述床头底座内设有一根水平的连接转轴、一根垂直的推杆和一个7字型连接件;

所述7字型连接件的下端与所述推杆的顶端销轴连接,所述7字型连接件的上端与所述连接转轴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杆的底端与所述连接转轴的上部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7字型连接件的两段之间通过销轴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靠背的正面设置靠背软包。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多功能床还包括控制装置和电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多功能床,通过一套驱动装置带动桌台联动组件前后移动,桌台的位置调整很方便,且能够达到两套丝杠同时驱动相同的效果,因此,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2)、电机安装在床架的中部,极大地降低了对两床侧板产生的振动,降低了噪音。

(3)、调节床头靠背角度的装置安装在床头底座内,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多功能床更加美观大方。

(4)、调节床头靠背角度的推杆减少为一根,且能够达到现有技术中两根推杆共同作用相同的效果,极大地减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智能多功能床的结构示意图(拆除了床板)。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俯视图示意图。

图3为桌台联动组件及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床头及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拆除了床板)。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拆除了床板)。

图中:1-床架、2-桌台联动组件、3-丝杠、4-电机、5-轴承、6-轴承座、7-皮带轮、8-皮带、9-齿轮、10-齿条、11-床头、12-床尾、13-床侧板、21-桌台、22-支块组件、23-连接板、24-连接杆、131-条形孔、132-支承板、133-线性滑轨、134-承重滑块、241-连接片、31-直线滑块、221-支块箱体、222-升降机构、111-床头底座、112-靠背、113-加强杆、114-连接转轴、115-推杆、116-7字型连接件、117-靠背软包、121-尾部封板、122-顶面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浮球式单向阀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多功能床,包括床架1、桌台联动组件2和驱动所述桌台联动组件2前后移动的丝杠3,其中:

所述床架1包括床头11,床尾12,连接所述床头11和床尾12的两块床侧板13。

如图2所示,所述桌台联动组件2包括桌台21,支承所述桌台21两端的两个支块组件22,设置在所述支块组件22底部的连接板23,及连接两块所述连接板23的连接杆24。

所述床侧板13上开设贯通的沿所述床侧板1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孔131,所述床侧板13的内侧低于所述条形孔131的位置设置支承板132,所述支承板132上设置线性滑轨133,所述线性滑轨133上设有承重滑块134,所述连接板23的一端穿过所述条形孔131,底部与所述承重滑块134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杆24通过所述丝杠3带动前后移动,从而实现所述桌台联动组件2的前后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多功能床,通过电机4驱动所述丝杠3带动所述桌台联动组件2前后移动,桌台的位置调整很方便,且只用一套丝杠能够达到两套丝杠同时驱动相同的效果,因此,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同时,所述丝杠3及驱动所述丝杠3运行的电机4安装在床架内部的中间,极大地降低了对两床侧板13产生的振动,显著降低了噪音。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4为伺服电机。

所述连接杆24还可用通过正时皮带或齿轮带动传动,或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可以实现驱动所述连接杆24前后移动的常规技术。

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杆24的底面设置两块平行的连接片241,所述丝杠3的丝杆上的螺母固定连接一个直线滑块31,所述直线滑块31的两侧分别与两块所述连接片241固定连接。电机驱动所述丝杠3的丝杆转动,丝杆上的螺母直线移动,带动所述直线滑块31直线移动,进而所述直线滑块31带动所述连接杆24前后移动,从而驱动所述桌台联动组件2前后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片241设置在所述连接杆24的正中间的底面。使得连接杆24左右两边所受的阻力矩均匀,使用效果好。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支块组件22包括支块箱体221,及设置在所述支块箱体221内的升降机构222,所述升降机构222的顶部支承所述桌台21,实现所述桌台21的上下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升降机构222为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推杆支承所述桌台21。

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床头11包括床头底座111和与所述床头底座111转动连接的靠背112。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靠背112的背后中部固定连接一加强杆113,所述床头底座111内设有一根水平的连接转轴114、一根垂直的推杆115和一个7字型连接件116。

所述7字型连接件116的下端与所述推杆115的顶端销轴连接,所述7字型连接件116的上端与所述连接转轴114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杆113的底端与所述连接转轴114的上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转轴114的两端固定在所述床头底座的两床侧板13上。也可通过支承柱直接支承在床侧板之间的地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靠背112与床板之间的可调节角度的范围优选为90~160度。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多功能床,通过一根推杆115即可实现所述靠背112的角度调节。与现有技术中,通过两根推杆共同实现所述靠背112的角度调节的技术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节方案能够实现相同的功能,且调节方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进一步地,所述7字型连接件116的两段之间通过销轴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靠背板112的正面设置靠背软包117。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多功能床还包括尾部封板121和顶面封板122,所述尾部封板121和所述顶面封板122与两块所述床侧板13共同形成所述床尾12。所述床尾12的内部具有收纳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条形孔131水平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多功能床还包括控制装置和电源。所述控制装置包括遥控器,所述遥控器控制所述电机4的运行,从而控制所述桌台联动组件2的前后运动。

所述遥控器还控制所述升降机构222的运行,从而控制所述桌台21的上下运动。

如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多功能床,总体结构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区别在于,驱动所述连接杆24前后移动的所述驱动装置不同,所述连接杆24通过正时皮带驱动前后移动。具体而言:

所述床头设置电机4和与所述电机4配套的轴承5、轴承座6和皮带轮7,床尾设置配套的皮带轮7、轴承5和轴承座6,床头和床尾之间的所述皮带轮7之间安装皮带8,所述皮带8与所述连接杆24通过螺栓固定。

当所述电机4顺转时,所述皮带轮7带动所述皮带8顺转,所述皮带8带动所述连接杆24向床头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桌台联动组件2向床头移动。

当所述电机4逆转时,所述皮带轮7带动所述皮带8逆转,所述皮带8带动所述连接杆24向床尾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桌台联动组件2向床尾移动。从而实现所述桌台联动组件2的在所述床头和床尾之间的移动。

如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多功能床,总体结构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区别在于,驱动所述连接杆24前后移动的所述驱动装置不同。具体而言: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床头的电机4,所述电机4的连接轴上安装齿轮9,床底板上固定安装所述齿轮9配套的齿条10。所述连接杆24的一侧具有两片连接片241,所述连接片241穿设在所述电机4的连接轴上。

当所述电机4顺转时,所述齿轮9转动并沿着所述齿条10向床头移动,带动所述连接杆24向床头移动。当所述电机4逆转时,所述齿轮9转动并沿着所述齿条10向床尾移动,带动所述连接杆24向床尾移动。从而实现所述桌台联动组件2的在所述床头和床尾之间的移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