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质量变化的输液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7235发布日期:2019-08-21 00:19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质量变化的输液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质量变化的输液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治疗是临床医疗工作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不少患者一天需输几组药液。因输液时间长,输入量大,这对病人及其陪护人员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既不利于病人的休养,也容易贻误换液时机。如果液体输完未及时发现,医护人员不能及时换药或拔掉针头,会出现空气进入血管形成气栓或是血液回流等情况。轻则延误治疗,给病人造成痛苦,重则会严重危及患者,甚至有生命危险。同时,对于部分特殊用药,医嘱明确规定其输液流速上限,并要求病属监护,一旦监护不当,会造成患者身体不适甚至多种并发症严重后果。目前,临床输液过程监护大多由患者、陪侍或医护人员随时观察药液余量的方式进行,牵扯精力大、效率低,特别是在患者增多,医护人员紧张的情况下,这个矛盾尤为突出。虽然大多数医院目前都已安装了病房传呼对讲系统,但它解决的只是医患之间的联系问题,医患双方因输液带来的心理压力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减轻。

目前,涉及输液智能监护最常用的方式是采用红外、视频等技术对药液点滴计数分析法,此方法虽产生了较多产品,但存在几个较难解决的问题:(1) 点滴计数法累计误差较大,尤其在点滴速度不同及药液物理属性不同情况下,每滴药液的数量有较大差异;(2)采用红外或视频计数法,需要在输液软管处固定外置装置,安装和移动不便,容易出现漏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质量变化的输液监测装置,可以自动检测输液情况,实时对医护人员进行辅助提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质量变化的输液监测装置,包括输液袋和悬臂梁,悬臂梁一端固定在墙面或可移动支架上,输液袋悬挂在悬臂梁另一端;悬臂梁上设置有四个相同的压敏电阻,压敏电阻分别为:第一压敏电阻、第二压敏电阻、第三压敏电阻和第四压敏电阻,第一压敏电阻、第二压敏电阻、第三压敏电阻和第四压敏电阻组成一个四边形ABCD,形成惠斯登桥式电路;在对角线BD为输入端,连接电源;对角线AC为输出端,连接电压检测器,电压检测器与控制器相连接。

进一步的,电压检测器与控制器之间连接有放大电路。

进一步的,电源与对角线BD之间并联有补偿电阻。

进一步的,控制器上连接有时钟模块与控制器一起测得单位时间内的平均流速作为第一流速。

进一步的,输液袋下端依次设置有输液管和储液囊,储液囊侧壁设置有流速传感器,流速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接,流速传感器探测的流速作为第二流速;控制器上还连接有语音提示器,语音提示器用于报警提示。

进一步的,控制器上还连接有输入模块和存储器,输入模块用于预设余量阈值和流速阈值,存储器对余量阈值和流速阈值进行存储。

进一步的,控制器上连接有通信模块,通信模块将检测的药液的质量(即余液数据)、第一流速、第二流速、输液完成时间传输至智能设备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一种基于质量变化的输液监测装置,包括输液袋和悬臂梁,悬臂梁一端固定在墙面或可移动支架,输液袋悬挂在悬臂梁另一端;悬臂梁包括上表面设置有四个相同的压敏电阻,压敏电阻分别为:第一压敏电阻、第二压敏电阻、第三压敏电阻和第四压敏电阻,第一压敏电阻、第二压敏电阻、第三压敏电阻和第四压敏电阻组成一个四边形ABCD,形成惠斯登桥式电路;在对角线BD为输入端,连接电源;对角线AC为输出端,连接电压检测器,电压检测器与控制器相连接。通过电压检测器检测输出电压值得到悬臂梁另一端的受力,即输液袋中药液的质量,从而自动计算出一段时间内输液的速度,并根据流速阈值和余量阈值进行报警和换液提示。

该装置部署简单、硬件成本低廉,通过总量换算受动态干扰因素小、测量数据无累计误差,配合语音提示和智能终端信息推送,可极大提高输液质量、确保患者输液安全,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减轻患者家属劳累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质量变化的输液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质量变化的输液监测装置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悬臂梁、2-输液袋、3-压敏电阻、4-输液管、5-储液囊、6-流速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质量变化的输液监测装置,包括输液袋和悬臂梁,悬臂梁一端固定在墙面或移动支架上,输液袋悬挂在悬臂梁另一端;悬臂梁上表面设置2个压敏电阻,下表面设置2个压敏电阻,压敏电阻分别为:第一压敏电阻R1、第二压敏电阻R2、第三压敏电阻R3和第四压敏电阻R4,第一压敏电阻、第二压敏电阻、第三压敏电阻和第四压敏电阻组成一个四边形ABCD,形成惠斯登桥式电路;对角线BD为输入端,连接电源;对角线AC为输出端,连接电压检测器,电压检测器与控制器相连接。通过电压检测器检测输出电压值得到悬臂梁另一端的受力,即输液袋中药液的质量。

悬臂梁一端固定在墙面上,另一端受力时,悬臂梁的上表面被拉伸,下表面则被压缩,上下表面所采用的压敏电阻相同,发生的形变近似相等。于是有:

在公式1中因R1、R2、R3、R4均为相同的压敏电阻,且形变情况相同,所以U0=KΔR。即输出电压U0与受力F近似成正比。

电压检测器与控制器之间连接有放大电路。由于输出电压U0的变化幅度较小,通过放大电路对检测的电压值进行放大。

电源与对角线BD之间并联有补偿电阻R,使受力F=0时,输出电压U0=0,后续测量的电压值就为悬臂梁的受力,即输液袋中剩余的药液质量。

控制器上连接有时钟模块,每隔一分钟向控制器发送时钟信号,控制器计算这一分钟内的质量变化。单位时间内的质量变化就是药液的平均流速,平均流速为第一流速,控制器再根据药液的质量(即余液数据)和平均流速计算出完成输液的剩余时间,护士查看后能够明确知道完成输液的剩余时间,减轻工作量。

上述计算方法为常规的平均速度和剩余时间计算方法,采用现有技术进行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不涉及对计算机程序本身的改进。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输液袋下端依次设置有输液管和储液囊,储液囊侧壁设置有流速传感器,流速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接,流速传感器探测的流速作为第二流速;控制器上还连接有语音提示器,语音提示器用于报警提示。

控制器上还连接有输入模块和存储器,输入模块用于预设质量阈值(即剩余量阈值)和流速阈值,存储器对余量阈值和流速阈值进行存储。

控制器将第一流速和第二流速分别与流速阈值进行比较,若第一流速或第二流速为,或者大于流速阈值,语音提示器进行报警提示。

由于输液速度有严格的规定,严重时,输液速度过快会导致患者身体受损,因此在输液控制中对流速的控制及其重要。而第一压敏电阻R1、第二压敏电阻 R2、第三压敏电阻R3和第四压敏电阻R4设置在悬臂梁上、下表面,有可能因为外力冲击造成元件损坏;流速传感器设置在储液囊内,也有腐蚀受潮的风险。因此,在通过余液数据测量出第一流速时的同时,通过设置在储液囊内的流速传感器测量出第二流速,控制器对第一流速和第二流速分别进行比较,若任意一个流速数据为0或者超过流速阈值语音提示器就进行报警提示,能够避免因某一个元器件损坏(压敏电阻或流速传感器),而无法正常判断流速的风险,进一步提升安全性。

并且,语音提示器还可在完成输液的剩余时间为5min中时,进行报警提示。

控制器上连接有通信模块,通信模块将检测的药液的质量(即余液数据)、第一流速、第二流速传输、输液完成时间传输至智能设备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