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数字X光机的隔室可视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4524发布日期:2019-08-21 00:02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数字X光机的隔室可视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文涉及一种数字X光机,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数字X光机的隔室可视化装置。



背景技术:

X线成像基本原理,一方面是基于X线的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感光效应;另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组织之间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当X线透过人体不同组织结构时,被吸收的程度不同,所以到达探测器上的X线量即有差异,因此形成明暗或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

X射线平片影像是被检肢体各组织器官重叠的二维影像,由于各种组织密度的叠加,最终成像效果可能会出现模糊、不易分辨的情况。为了更好地显示被检部位,通常利用移动摄影床面、改变X射线管投照方向、根据人体解剖结构特点将患者置于一特定位置,然后再进行摄影。在曝光过程中,患者位置移动或者偏移,就会导致所得图像并非目标图像,从而需要进行二次曝光摄影,造成病人吸收更多的辐射剂量。

现阶段,通常在操作室通过铅玻璃窗观察机房内患者及被检部位状态,是一个从侧面视角的观察方式,存在一定的观察盲区。现有X射线摄影系统在拍片时,患者位于铅房内摄影床上(床下位)或者胸片架Bucky前面(胸片位),医生在控制室外通过狭小的铅玻璃窗观察机房内病人状态,然后按下手闸曝光。该使用场景下,通过铅玻璃窗观察患者状态具有以下缺点:铅玻璃窗尺寸较小,视野有限;从铅玻璃窗朝里看,为侧方视角,无法从正面观察病人拍摄部位状态;存在患者及被检部位视觉盲区。

基于以上三点,存在患者及被检部位观察不清,肉眼无法确定所拍部位即备件部位,只有最终曝光摄影之后才能确定,存在盲拍而导致二次曝光的情况,此时患者会多吸收不必要的射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数字X光机的隔室可视化装置,实时显示所获取的图像,从患者正向(和射线入射方向一致)获取图像,观察拍摄部位,清晰观察到所拍部位的状态,控制曝光时机,大大提高拍片效率,避免发生因观察不到位而误曝光的情况。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数字X光机的隔室可视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数字X光机机架系统、图像获取装置和图像控制终端,其中,

上述数字X光机机架系统包括X射线高压发生器、X光球管、X光机限束器和成像摄影支架;

上述X光机限束器安装于所述X光球管的发射口处;

上述X光球管与X射线高压发生器相连,且在同一水平方向;

上述图像获取装置安装于所述数字X光机限束器内,且所述图像获取模块方向与X光机限束器方向始终保持一致;

上述数字X光机机架系统、图像获取装置设于机房内;

上述图像控制终端设于机房外,并分别与所述图像获取装置和X光机机架系统电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成像摄影支架包括浮动床面式摄影床和立式摄影架。

进一步地,上述图像获取装置为摄像机。

进一步地,上述图像控制终端包括图像传输模块、图像显示模块和图像储存模块;

上述图像传输模块分别与图像显示模块和图像储存模块电连接;

上述图像传输模块与X光机限束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图像传输模块传输方式为网线传输或串口通讯传输;

上述图像显示模块为视频显示系统或电视系统。

进一步地,上述图像储存模块按照循环录像-存储-删减的模式进行储存,拍摄录像视频后,储存指定时间内的视频,保存时间超过指定时间则自动删除视频。

进一步地,上述图像获取装置数量为1~4。

进一步地,上述X光机限束器是手动限束器、电动限束器和全自动限束器中的1种。

本发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精准定位,确保曝光摄影前可以精准定位拍摄部位;高清观察,图像获取模块可以在短距离内获取高像素电子图像,方便对患者及被检部位状态进行清晰观察;兼容性强,无需对现有机房进行改造,本发明是通过对数字X光机机架及其配套部件进行设计升级,无需对现有机房进行二次改造,兼容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数字X光机的隔室可视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数字X光机的隔室可视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数字X光机的隔室可视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数字X光机的隔室可视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X射线高压发生器;2、立式摄影架;3、X光机限束器;4、图像获取装置;5、机房;6、浮动床面式摄影床;7、图像传输模块;8、图像显示模块;9、图像储存模块;10、控制室;11、X光球管。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一种用于数字X光机的隔室可视化装置,包括数字X光机机架系统、图像获取装置4和图像控制终端。

上述数字X光机机架系统包括X射线高压发生器1、X光球管11、X光机限束器3和成像摄影支架。X光机限束器3安装于所述X光球管11的发射口处。X光球管11与X射线高压发生器1相连,且在同一水平方向。

X光机机架系统,作为X光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载体,通过对数字X光机机架及其配套部件进行设计升级,无需对现有机房进行二次改造,兼容性强。

X光球管11与X射线高压发生器1相连,且在同一水平方向目的是可以保证所获取的图像和射线入射方向保持一致,同时又不至于阻碍射线入射,然后将图像通过网线传输至图像显示模块8,可以直观的观察到患者及被检部位的实时状态。

上述图像获取装置4安装于所述数字X光机限束器3内,且所述图像获取模块方向与X光机限束器3方向始终保持一致。

图像获取装置旨在从患者正向获取图像,观察拍摄部位,可以清晰观察到所拍部位的状态,精准定位,从而控制曝光时机,大大提高拍片效率,避免因为观察不到位而需要二次曝光的情况发生。

上述数字X光机机架系统、图像获取装置4设于机房5内。

通过在摄影机架上安装图像获取模块,通过图像传输模块将图像传输至机房外的图像显示模块,实时显示所获取的图像。从而达到实时观察的目的。机房内设备与外部图像控制终端的距离为小于或等于1.8米。

上述图像控制终端设于机房5外,并分别与所述图像获取装置4和X光机机架系统电连接。

X射线摄入过多易导致脱发,皮肤烧伤,视力障碍,白血病等伤害,为了防止X射线对操作技师的伤害,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将图像控制终端放置于机房外有利于减少操作技师工作期间的辐射量,从而保护操作技师的身体健康。

上述成像摄影支架包括浮动床面式摄影床6和立式摄影架2。

立式摄影架2需至少满足以下条件:垂直移动范围为1200~1900mm,纵向移动范围为1700~2500mm,横向移动范围不低于220mm。

浮动床面式摄影床可提供多个部位的检查拍摄功能,从头部、胸部(肺部)、腹部、脊椎和四肢进行X线曝光。可对坐位或卧位病人进行X射线摄影检查。预置结合平板式胸片架联动功能,从而可对站立位的病人进行X摄影检查,具有简便易用性和灵活性。

上述图像获取装置4为摄像机。

摄像机可获取高像素电子图像,方便对患者及被检部位状态进行清晰观察。减少放射误差而导致从做而引起的过量曝光量,防止患者的过多辐射造成身体的影响。

上述图像控制终端包括图像传输模块7、图像显示模块8和图像储存模块9;

上述图像传输模块7分别与图像显示模块8和图像储存模块9电连接;

上述图像传输模块7与X光机限束器3电连接。

图像传输模块7用于将图像获取装置4所得的图像以数据的方式传输到图像显示模块8及图像储存模块9;图像显示模块8用于实时显示经过图像获取装置4所获取的、经图像传输模块7传输过来的图像;图像储存模块9为计算机系统,放置于操作室台面上,技师可以随时调整放置位置方便观察,用于图像存储及保存。

上述图像传输模块7传输方式为网线传输或串口通讯传输;上述图像显示模块8为视频显示系统或电视系统。

图像传输模块7将图像传输至机房外的图像显示模块8,实时显示所获取的图像,可以从患者正向(和射线入射方向一致)获取图像,观察部位即拍摄部位,可以清晰观察到所拍部位的状态,从而控制曝光时机,大大提高拍片效率,避免因为观察不到位而误曝光的情况发生。

上述图像储存模块9按照循环录像-存储-删减的模式进行储存,拍摄录像视频后,储存指定时间内的视频,保存时间超过指定时间则自动删除视频。

存储模块按照录像-存储-删除的原则,保存7天视频,自动删除早期内容,先储存的先删除,在一周内实验过程可查,并在此周期内达到不间断录像效果。

上述图像获取装置4数量为1~4。

图像获取装置4安装于数字X光机限束器3内部,可用于获取X射线入射方向的图像,保证所获取图像和X射线摄影图像位置一致,便于提前观察患者及被检部位状态。图像获取装置4的数量对操作技师的实时观察有重要的影响,定位越准确,X光机的工作效率越高。

上述X光机限束器3是手动限束器、电动限束器和全自动限束器中的1种。

X光机限束器作为X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X光速的照射范进行限定,以减少对患者的辐射,以及配合点片系统实现对X光胶片的多分片功能。其性能的优劣对于提高X光机的自动化水平,实现整机的数字化控制,减少对患者的辐射伤害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施例1

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数字X光机的隔室可视化装置,包括数字X光机机架系统、图像获取装置4和图像控制终端。

上述数字X光机机架系统包括X射线高压发生器1、X光球管11、X光机限束器3和成像摄影支架。X光机限束器3安装于所述X光球管11的发射口处。X光球管11与X射线高压发生器1相连,且在同一水平方向。

上述图像获取装置安装于所述数字X光机限束器3内,且所述图像获取装置方向与X光机限束器3方向始终保持一致。

上述数字X光机机架系统、图像获取装置4设于机房5内;图像控制终端放置在控制室10内,并分别与所述图像获取装置5和X光机机架系统电连接。成像摄影支架包括浮动床面式摄影床6和立式摄影架2。

图像控制终端包括图像传输模块7、图像显示模块8和图像储存模块9;且图像传输模块7分别与图像显示模块8和图像储存模块9电连接;图像传输模块7与X光机限束器3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图像传输模块7传输方式优选为网线传输;图像显示模块8优选为视频显示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图中人物为婴幼儿。

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图像获取装置4数量优选为1;X光机限束器3优选为电动限束器。

婴幼儿X光摄影时,通常会有医护人员或家属在机房内辅助摆位、帮助患儿固定体位等,为了不遮挡X射线方向,医护人员或家属只能半蹲于床边或者站立在胸片架两侧进行辅助,该情况如果从铅玻璃窗往里观察的话,由于医护人员或家属的遮挡,往往无法清晰观察患儿状态。采用本发明的隔室可视化装置,直接通过控制室台面的图像显示模块进行观察,则可以清晰观察到患儿实时状态,可以保证在患儿状态符合拍摄要求时再进行曝光摄影,最大程度避免多次摄影,达到高效诊疗的效果。

实施例2

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数字X光机的隔室可视化装置,包括数字X光机机架系统、图像获取装置4和图像控制终端。

上述数字X光机机架系统包括X射线高压发生器1、X光球管11、X光机限束器3和成像摄影支架。X光机限束器3安装于所述X光球管11的发射口处。X光球管11与X射线高压发生器1相连,且在同一水平方向。

上述图像获取装置安装于所述数字X光机限束器3内,且所述图像获取装置方向与X光机限束器3方向始终保持一致。

上述数字X光机机架系统、图像获取装置4设于机房5内;图像控制终端放置在控制室10内,并分别与所述图像获取装置5和X光机机架系统电连接。成像摄影支架包括浮动床面式摄影床6和立式摄影架2。

图像控制终端包括图像传输模块7、图像显示模块8和图像储存模块9;且图像传输模块7分别与图像显示模块8和图像储存模块9电连接;图像传输模块7与X光机限束器3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图像传输模块7传输方式优选为串口通讯传输;图像显示模块8优选为电视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图中人物为进行胸片正/侧位摄影的患者。

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图像获取装置4数量优选为4;X光机限束器3优选为手动限束器。

胸片正/侧位摄影时,需要在患者深吸气下屏气时曝光摄影,通过本发明的隔室可视化装置,通过控制台的图像显示模块可以清晰观察到患者的呼吸状态,从而选择合适的曝光时机,避免因为在呼气情况下曝光产生废片而需要二次曝光的情况发生。

实施例3

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数字X光机的隔室可视化装置,包括数字X光机机架系统、图像获取装置4和图像控制终端。

上述数字X光机机架系统包括X射线高压发生器1、X光球管11、X光机限束器3和成像摄影支架。X光机限束器3安装于所述X光球管11的发射口处。X光球管11与X射线高压发生器1相连,且在同一水平方向。

上述图像获取装置安装于所述数字X光机限束器3内,且所述图像获取装置方向与X光机限束器3方向始终保持一致。

上述数字X光机机架系统、图像获取装置4设于机房5内;图像控制终端放置在控制室10内,并分别与所述图像获取装置5和X光机机架系统电连接。成像摄影支架包括浮动床面式摄影床6和立式摄影架2。

图像控制终端包括图像传输模块7、图像显示模块8和图像储存模块9;且图像传输模块7分别与图像显示模块8和图像储存模块9电连接;图像传输模块7与X光机限束器3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图像传输模块7传输方式优选为网线传输;图像显示模块8优选为电视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图中人物为进行腿部正/侧位摄影的患者。

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图像获取装置4数量优选为2;X光机限束器3优选为全自动限束器。

正常拍片时,患者由于不确定放射是否结束,移动身体,通过本发明的隔室可视化装置,通过控制台的图像显示模块可以清晰观察到患者的身体部位,通过控制定位患者放射部位,避免因为在移动身体情况下曝光产生废片而需要二次曝光的情况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