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耳固定带氧气面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6706发布日期:2019-08-27 20:21阅读:6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耳固定带氧气面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耳固定带氧气面罩。



背景技术:

氧气面罩主要由塑料、机硅或橡胶制成,可能包裹鼻子和嘴巴(口腔鼻罩)或整个脸部(全面罩)。对于保证人体健康、保护飞行员及航空乘客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用时会将氧气直接注入贮氧袋内,将面罩置于患者面部,密闭口鼻。使用固定构件将面罩固定于患者头部,进行吸氧。氧气面罩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基本上需要供氧的情况都可以用到氧气面罩,不一定只是病人使用,而一般来说病人使用过的吸氧面罩属于感染性废物,所以在处理氧气面罩的时候也要遵循规则。

临床上使用氧气面罩吸氧时,为确保氧疗有效,往往需要将氧气面罩紧贴病人面部,现有的氧气面罩上设有单一固定带(统称头带),佩戴时自病人额部将头带后拉至枕部,固定于患者枕后部。但是这种氧气面罩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缺点:1、佩戴时需抬起病人头部,对于重病人,会增加不适感;2、长期平卧时枕部有固定带,舒适度欠佳,且有枕部压疮的可能性;3、固定带(头带)长时间接触耳廓,易引起耳廓压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耳固定带氧气面罩,用以解决现有的氧气面罩存在佩戴时不舒适,以及易引起枕部压疮和耳廓压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耳固定带氧气面罩,所述双耳固定带氧气面罩包括氧气面罩和固定装置,所述氧气面罩的上端向外凸起形成第一拱起部,所述氧气面罩的下端向外凸起形成第二拱起部,所述第一拱起部与所述第二拱起部连通,所述第一拱起部的下侧面设置有氧气输入口,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松紧带、第二松紧带、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一松紧带的两端分别从所述氧气面罩一侧的侧边穿出后与所述第一调节件连接,所述第二松紧带的两端分别从所述氧气面罩另一侧的侧边穿出后与所述第二调节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拱起部的上侧面设置有横向延伸的定形片。

优选的,所述定形片的材质为金属铝。

优选的,所述第二拱起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出气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第二调节件均为橡胶套,所述橡胶套的内部设置有弹性压片,所述弹性压片设置有贯穿孔。

优选的,所述氧气面罩的外边缘向外翻卷。

优选的,所述第一松紧带与所述第二松紧带均设置有用于增大松紧带与耳廓接触面的柔性护垫。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耳固定带氧气面罩通过设置第一松紧带和第二松紧带,佩戴时无需抬起患者头部,只需将第一松紧带和第二松紧带分别挂于患者耳部,并分别通过第一调节件与第二调节件来调节两根松紧带的长度,确保氧气面罩与患者面部贴紧,这种佩戴方式不仅减少患者佩戴时的不适感,还能有效避免长期佩戴氧气面罩所引起的枕部压疮和耳廓压疮;通过增加柔性护垫,可对耳廓进行有效保护,增加佩戴时的舒适度,减少因松紧带的牵拉而引起的皮肤发红,进一步降低耳廓压疮发生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耳固定带氧气面罩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耳固定带氧气面罩使用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耳固定带氧气面罩使用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橡胶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沿剖面线A-A所做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氧气面罩;2、固定装置;11、第一拱起部;12、第二拱起部;13、氧气输入口;14、定形片;15、出气孔;21、第一松紧带;22、第二松紧带;23、第一调节件;24、第二调节件;25、橡胶套;211、柔性护垫;251、弹性压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如图1、2、3所示,双耳固定带氧气面罩包括氧气面罩1和固定装置2,氧气面罩1的上端向外凸起形成第一拱起部11,氧气面罩1的下端向外凸起形成第二拱起部12,第一拱起部11与第二拱起部12连通,第一拱起部11用于容纳患者鼻子,第二拱起部12用于容纳患者嘴巴和下颌,第一拱起部11的高度大于第二拱起部12的高度,以确保患者的鼻梁与第一拱起部11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第一拱起部11的下侧面设置有氧气输入口13,使用时氧气输入口13与氧气管插接连接,用于向氧气面罩1内输入氧气。为了方便与松紧带连接,氧气面罩1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两个通孔,通孔用于方便松紧带穿过氧气面罩1。进一步的,为了使第一拱起部11与患者的鼻梁更好的地贴合,第二拱起部12的上侧面设置有横向延伸的定形片14,定形片14的材质为金属铝。进一步的,第二拱起部1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出气孔15,出气孔15用于将患者呼出的废气通过出气孔15排出。

如图4和5所示,固定装置2包括第一松紧带21、第二松紧带22、第一调节件23和第二调节件24,第一调节件23与第二调节件24均为橡胶套25,橡胶套25的内部设置有弹性压片251,弹性压片251设置有贯穿孔。第一松紧带21的两端分别从氧气面罩1一侧的侧边穿出,第一调节件23套设于第一松紧带21的两端;第二松紧带22的两端分别从氧气面罩1另一侧的侧边穿出,第二调节件24套设于第二松紧带22的两端;由于弹性压片251的贯穿孔尺寸很小,当松紧带从贯穿孔中穿过时,弹性压片251受力变形并挤压松紧带,使松紧带收到的拉力小于预定拉力时,松紧带无法从橡胶套25中抽出。当需要氧气面罩1与脸部贴近时,一只手捏住第一松紧带21的两端,另一只手推动第一调节件23向靠近氧气面罩1的方向运动,此时,第一松紧带21被拉伸,第一松紧带21拉动氧气面罩1与脸部贴近;当需要松开氧气面罩1时,只需推动第一调节件23向远离氧气面罩1的方向运动,此时第一松紧带21恢复原状。第二松紧带22的长度调节方式与第一松紧带21调节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详细介绍。通过设置第一松紧带21和第二松紧带22,佩戴时无需抬起患者的头部,只需将第一松紧带21和第二松紧带22分别挂于患者的耳部,这种佩戴方式不仅减少患者佩戴时的不适感,还能有效避免长期佩戴氧气面罩1所引起的枕部压疮和耳廓压疮;通过第一调节件23与第二调节件24来调节两根松紧带的长度,确保氧气面罩1与患者的面部贴紧,避免将松紧带置于患者耳后给患者带来不适感。

使用方法:使用时,将氧气面罩1扣合于患者面部,并将鼻子、嘴巴及下颌包裹于氧气面罩1内,通过第一调节件23和第二调节件24分别调节第一松紧带21和第二松紧带22的长度,确保氧气面罩1与患者的面部贴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以实施例1为基础,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氧气面罩1的外边缘向外翻卷,增大氧气面罩1与用户面部的接触面,减小因为长时间佩戴氧气面罩1在面部产生压痕。进一步的,第一松紧带21与第二松紧带22均设置有用于增大松紧带与耳廓接触面的柔性护垫211。柔性护垫211呈长条形且宽度大于松紧带的宽度,柔性护垫211的材质为纱布或无纺布,优选项为纱布。柔性护垫211的具体固定方式可通过胶粘或套设于松紧带上。本实施例的双耳固定带氧气面罩通过增加柔性护垫211,可对耳廓进行有效保护,增加佩戴时的舒适度,减少因松紧带的牵拉而引起皮肤发红,进一步减少耳廓压疮发生的可能性。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