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9485发布日期:2019-12-24 21:12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奶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奶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奶瓶,一般包含两种状态:

一种为成人给婴幼儿亲自喂食的奶瓶,一般包含瓶身、奶嘴、螺纹盖、防尘罩等;成人在给婴幼儿喂食的过程中,奶瓶必须保持一定的倾斜度、奶嘴必须向下,奶水才能够填满奶嘴部分,婴幼儿才能顺利的喝到奶水(如附图1-1所示);如果出现奶瓶平放或者反向倾斜度、奶嘴向上的情况,则奶嘴中是不会有奶水存在,婴幼儿就会无法吸食到奶水,只能吸食到奶瓶中的空气,就会喝入过多的空气入胃部,形成胀气,进而由于胀气出现吐奶的现象,非常不利于婴幼儿的健康(如附图1-2/1-3所示)。

另一种为婴幼儿自行抓握、自行吸食奶水的奶瓶,一般包括瓶身、奶嘴、螺纹盖、带重力球的硅胶吸管、吸管叶片等部分,该种奶瓶通过硅胶吸管直接连通奶嘴内部和瓶身内部。在婴幼儿使用的时候,由于奶嘴及吸管中存在有空气,婴幼儿在喝第一口时,必须先喝掉奶嘴及硅胶吸管中的空气后,奶水才能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吸入吸管及奶嘴中,这样,婴幼儿才能喝到奶水;在婴幼儿喝奶的间隙,当婴幼儿的嘴巴离开奶嘴,原来存在于奶嘴中的奶水,会由于自身重力的原因,通过硅胶吸管又倒流回奶瓶瓶身中,如此,婴幼儿再一次喝奶时,还是会重复喝掉奶嘴及吸管中的空气,然后又才能喝到奶水;这样,婴幼儿就会喝入过多的空气入胃部,形成胀气,进而由于胀气出现而吐奶的现象,非常不利于婴幼儿的健康(如附图2所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克服至少一个不足,提供一种奶瓶,防止婴幼儿在喝奶时吸入空气,杜绝胀气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奶瓶,其特征在于,包括:

瓶身,具有第一腔室,瓶身内设有限位台阶;

奶嘴,具有第二腔室;

旋盖,卡住奶嘴的下端,并与所述瓶身可拆卸连接,将奶嘴安装于瓶身的一端,使得第二腔室的开口与第一腔室的开口相向设置;以及

分隔件,设于瓶身的限位台阶和旋盖之间,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隔开,该分隔件包括气囊和可压缩变形的气囊弹片,气囊安装于气囊弹片上,气囊与气囊弹片配合形成第三腔室;当装好奶嘴的旋盖安装于瓶身时该第三腔室被压缩变形,体积变小;分隔件还设有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连接通道,

气囊底部设有第一单向阀,该第一单向阀控制的流动方向为气体从第三腔室进入第二腔室;气囊底部局部向上延伸形成立柱,该立柱位于第三腔室内,立柱的顶端穿过气囊弹片安装于气囊弹片上;立柱内部中空形成所述连接通道,连接通道的顶端设有第二单向阀,该第二单向阀控制的流动方向为液体从连接通道流向第一腔室,连接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有吸管,吸管设于第一腔室内。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弹片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弹性复位件,该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相对设置;弹性复位件连接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用于对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进行弹性复位。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呈片状环形结构,第一支撑件的周边环形面与奶嘴的内周侧面形成密封,使奶嘴内部形成独立的第二腔室。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中心设有安装定位孔,所述立柱的顶端定位安装于该安装定位孔内。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设有一圈开口朝上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底部设有通气孔,使得凹槽内部空间与第三腔室连通;奶嘴下端对应通气孔具有封堵端面,所述奶嘴下端的封堵端面封住凹槽的开口,从而封住通气孔。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为环形框状结构,中间为完全镂空。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复位件包括数个弹性元件,每个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弹性元件具有“n”字形结构。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气囊设计成受压后可以内缩的桶形结构,在受压的时候可以向内折叠。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气囊的上部开口端为整圈的倒扣结构,扣紧于气囊弹片的第一支撑件的环形周边。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气囊的底部为全封闭的结构,包住第二支撑件的底部以及边缘。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气囊连接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并至少围住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的侧面,使得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形成第三腔室。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气囊采用硅胶或其他可以与食品相接触的软性材料制成。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所述复位弹性件为一体结构,采用具有弹性及可以与食品相接触的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奶瓶,在安装奶嘴时即可同步挤压气囊弹片及气囊组装形成的第三腔室,迫使第三腔室内气压上升,气压冲开第一单向阀,向第一腔室注入气体,同步迫使第一腔室的气压也同步上升,如此,在第一腔室的气压作用下,使得瓶身的第一腔室内的奶水通过吸管、冲开第二单向阀,进入奶嘴的第二腔室内,直至充满第二腔室,操作非常方便,不需要额外的动作来排出奶嘴内的空气。婴幼儿在喝奶时,喝到的第一口就是奶,而不是空气。并且,在喝奶的间隙,当婴幼儿的嘴巴离开奶嘴后,由于第二单向阀控制的流动方向为液体从连接通道流向第二腔室,而无法逆向流通,因此奶水无法通过吸管流回第一腔室,奶嘴的第二腔室中始终充满奶水,因此,婴幼儿再一次喝奶时,喝到的始终是奶水,直到喝完奶瓶中的奶水,始终不会喝到空气,从而避免了胀气的发生,进而解决了由于胀气而造成吐奶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1、图1-2和图1-3是现有技术的一种奶瓶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另外一种奶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奶瓶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奶瓶的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奶瓶的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奶瓶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爆炸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奶瓶的气囊和气囊弹片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请参考图3-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奶瓶,包括:瓶身1、旋盖3、奶嘴2以及分隔件4。

瓶身1具有第一腔室101,用于储放奶水。瓶身1内设有限位台阶11。

奶嘴2,具有第二腔室201。

旋盖3卡住奶嘴2的下端,并与所述瓶身1可拆卸连接,将奶嘴2安装于瓶身1的一端,使得第二腔室201的开口与第一腔室101的开口相向设置。

奶嘴2下端设有卡槽202,旋盖3对应卡槽202设有卡圈31,卡圈31插入卡槽202中,从而旋盖3卡住奶嘴2。

分隔件4设于瓶身1的限位台阶11和旋盖3之间,将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201分隔开。

该分隔件4包括气囊43和可压缩变形的气囊弹片40,气囊43安装于气囊弹片40上,气囊43与气囊弹片40配合形成第三腔室401。当装好奶嘴2的旋盖3安装于瓶身1时该第三腔室401会被压缩变形,体积变小;分隔件4还设有连通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201的连接通道402。

气囊43底部设有第一单向阀400,该第一单向阀400控制的流动方向为气体从第三腔室401进入第二腔室201。

气囊43底部局部向上延伸形成立柱431,该立柱431位于第三腔室401内,立柱431的顶端穿过气囊弹片40安装于气囊弹片40上;立柱431内部中空形成所述连接通道402,连接通道402的顶端设有第二单向阀403,该第二单向阀403控制的流动方向为液体从连接通道402流向第一腔室101,连接通道402的另一端连接有吸管5,吸管5设于第一腔室101内,从而吸管5可以从第一腔室101吸取奶水并流向连接通道402。

使用时,首先将奶装入瓶身1内,然后将分隔件4放入瓶身1的第二腔室201的开口中,分隔件4被限位台阶11挡住不会落入第二腔室201内。最后把连接有旋盖3的奶嘴2安装于瓶身1上。安装奶嘴2时,奶嘴2的第二腔室201朝向分隔件4,旋盖3压住分隔件4,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201被分隔件4隔开,旋紧旋盖3,则旋盖3朝瓶身1移动挤压分隔件4,气囊弹片40及气囊43组装形成的第三腔室401被挤压变形,使得第三腔室401内气压升高,从而第三腔室401内的气体冲开第一单向阀400,从第一单向阀400进入第一腔室101中,迫使第一腔室101气压升高,压迫瓶身1中的奶水从吸管5进入连接通道402,并冲开第二单向阀403,经过第二单向阀403进入第二腔室201内。在安装奶嘴2的过程中,旋盖3一直移动压迫分隔件4,直到第二腔室201内的空气被完全排出而填充满奶水。之后将奶瓶给到婴幼儿来喝奶,由于第二腔室201内已经填满奶水,因此婴幼儿在喝第一口时喝到的就是奶,而不是空气。之后,随着第二腔室201内的奶水不断被吸走,第一腔室101内的奶水通过第二单向阀403补充到第二腔室201内,从而第二腔室201始终充满奶水。并且,在喝奶的间隙,当婴幼儿的嘴巴离开奶嘴2后,由于第二单向阀403控制的流动方向为液体从连接通道402流向第二腔室201,而无法逆向流通,因此奶水无法通过吸管5流回第一腔室101,因此,婴幼儿再一次喝奶时,喝到的始终是奶水,直到喝完奶瓶中的奶水,始终不会喝到空气,从而避免了胀气的发生,进而解决了由于胀气而造成吐奶的问题。

气囊弹片40包括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该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相对设置,气囊43连接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并至少围住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之间的侧面,使得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之间形成第三腔室401。气囊43可以包住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从而形成可压缩的第三腔室401。该结构简单,容易组装,方便清洁。

所述第一支撑件41设有通气孔411,该通气孔411连通外界和第三腔室401,奶嘴2下端对应通气孔411具有封堵端面212,用于封住通气孔411。当奶嘴2安装于瓶身1时,该通气孔411被奶嘴2封住,则安装奶嘴2时第三腔室401内的气体不会从该通气孔411跑出;当奶嘴2从瓶身1上拆下时,该通气孔411连通外界和第三腔室401,从而外界的空气可以从通气孔411进入第三腔室401,从而便于下次安装奶嘴2时挤压第三腔室401,使得奶嘴2的第二腔室201填满奶水。

所述第一支撑件41呈片状环形结构,第一支撑件41的周边环形面413与奶嘴2的内周侧面形成密封,使奶嘴2内部形成独立的第二腔室201。

所述第一支撑件41设有一圈开口朝上的环形凹槽410,所述通气孔411设于环形凹槽410底部,使得环形凹槽410内部空间与第三腔室401连通。所述奶嘴2下端的封堵端面212封住凹槽410的开口,从而封住通气孔411。

所述气囊弹片40还包括弹性复位件44,该弹性复位件44连接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用于对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进行复位。从瓶身1上拆下奶嘴2后,弹性复位件44可对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复位,从而第三腔室401自动扩大回复原状,而不需要手动拉开,与此同时,由于第三腔室401内压力较小,外界空气从通气孔411进入第三腔室401内。

所述弹性复位件44包括数个弹性元件441,每个弹性元件44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所述弹性元件441具有“n”字形结构。这样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施力可压缩弹性元件441,从而压缩第三腔室401。撤去施加的力后,弹性复位件44可自动复位。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441的数量为三个,均匀设于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之间。但不限于此,弹性元件44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所述第一支撑件41、第二支撑件42和所述弹性复位件44为一体结构,容易安装。第一支撑件41、第二支撑件42和弹性复位件44均采用塑料制成,进一步地,采用具有弹性及可以与食品相接触的塑料制成。

所述第二支撑件42为框状结构,中间为完全镂空。所述气囊43包住第二支撑件42的底部以及边缘,并包住第一支撑件41的外周缘。

第一支撑件41中心设有安装定位孔412,立柱431的顶端穿过第一支撑件41的安装定位孔412定位安装于第一支撑件41上。所述第一单向阀400设于气囊43底部。吸管5安装于连接通道402内,且吸管5内部与连接通道402连通。

气囊43设计成受压后可以内缩的桶形结构,在受压的时候可以向内折叠。

气囊43的上部开口端为整圈的倒扣结构,扣紧于气囊弹片40的第一支撑件41的环形周边。

气囊43的底部为全封闭的结构,包住第二支撑件42的底部以及边缘。

所述气囊43、立柱431、第一单向阀400、第二单向阀403为一体结构。优选地,所述气囊43、立柱431、第一单向阀400和第二单向阀403采用硅胶制成,但不限于此,所述气囊43、立柱431、第一单向阀400、第二单向阀403也可以采用其他食品级的软性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所述第一单向阀400可以为波形阀,也可以为v形阀,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所述第二单向阀403可以为波形阀,也可以为v形阀,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所述吸管5可以选用带重力球51的吸管,使得吸管5的末端始终处于液面下,从而采用任意姿势握住奶瓶都可以喝到奶。

所述奶瓶还包括手柄,可拆卸地安装于瓶身1上,便于握持。所述奶瓶还包括防尘罩6,罩设于奶嘴2外侧,保持奶嘴2的清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