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扩张的椎间融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21126发布日期:2019-11-01 20:44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可扩张的椎间融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1月10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号62/444,663(代理人案卷号51624-703.101)、2017年3月14日提交的62/471,206(代理人案卷号51624-703.202)、和2017年4月4日提交的62/481,565(代理人案卷号51624-703.103)的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公开涉及医疗装置和方法,并且更优选地涉及用于促进椎间融合的装置和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能够被插入在相邻椎骨之间以促进融合过程的可扩张融合装置。

用于处理与椎间盘相关联的疼痛的常见过程是使用椎间融合装置来融合一个或多个相邻椎体,所述椎间盘由于诸如创伤或老化等各种因素而变得退化。通常,为了融合相邻的椎体,首先部分或完全移除椎间盘。然后通常将椎间融合装置插入在相邻椎骨之间以维持正常的椎间盘间隔并恢复脊柱稳定性,从而促进椎间融合。

本领域中存在许多用于实现椎间融合的已知的传统融合装置和方法。这些包括螺钉和杆布置、实心骨移植物、以及包括笼体或其他植入机构的融合装置,其通常填塞有骨和/或骨生长诱导物质。将这些装置植入在相邻椎体之间,以便将椎体融合在一起,减轻相关联的疼痛。

然而,存在与已知的传统融合装置和方法相关联的挑战。例如,用于安装传统融合装置的现有方法可能需要在植入融合装置之前使相邻的椎体撑开以使患病的椎间盘空间恢复到其正常或健康的高度。为了在插入融合装置后就维持该高度,融合装置的高度通常维度大于初始撑开高度。这种高度差异可能使外科医生难以将融合装置安装在撑开的椎间空间中。

如此,需要一种能够以最小到没有撑开高度而被安装在椎间盘空间内的融合装置,以及需要一种能够在被植入时维持相邻椎体之间的正常距离的融合装置。

椎间融合手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是椎间移植物或笼体下沉,通过使用较大足迹的椎间笼体或移植物来将其最小化或减轻。这通常是困难的,因为为了最小化与脊柱手术相关联的创伤和发病率,通常有利的是利用可能的最小外科进入通道来实现手术目标。如此,需要一种能够通过相对较小的手术通道被插入并且然后能够被扩张到适于抵抗下沉的更大足迹的融合装置。

本装置优选地能够满足这两个标准——能够以最小到使椎间撑开最小或无椎间撑开并且以最小宽度通过相对小的手术通道而被插入然后部扩张并被维持在适于抵抗下沉的更大足迹并且被维持在适于减压神经元和维持椎间高度以及相邻椎体的理想对准的目的的更大高度。本文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将满足这些目标中的至少一些。



背景技术:

8,568,481;8926704;9474625;9138328;9445918;2016/0317315;2016/0324654;us20170056200a1;us9801734;us9795493;us9717601;us6821298;us20110035011a1;us9445918;us9480574;us6176882;us8105382;us8568481;us20160302940;us9561116;us9278008。



技术实现要素: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扩张融合装置,其能够通过相对较小的手术通道以最小至无椎间撑开并且以最小宽度被插入,然后被扩张并被维持在适于抵抗下沉的较大足迹处并且被维持在适于减压神经元并维持椎间高度以及相邻椎体的理想对准的目的的更大高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融合装置包括近侧楔形件、远侧楔形件、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第三斜面、第四斜面、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三端板、第四端板、致动器和保持构件,其被设计来约束致动器相对于近侧楔形件的线性运动。致动器能够将近侧楔形件和远侧楔形件拉到一起或彼此分开,迫使第一斜面远离第四斜面并迫使第二斜面远离第三斜面并且还迫使第一斜面远离或朝向第二斜面斜面并且迫使第三斜面远离或朝向第四斜面,以使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三端板和第四端板彼此向外移动并进入到扩张构造中。

本文提供的第一方面是一种用于植入在两个相邻椎骨之间的可扩张融合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包括驱动特征和纵轴线的致动器;耦合到所述致动器的楔形件组件;与所述楔形件组件可滑动地耦合的斜面组件;与所述斜面组件可滑动地耦合的上端板组件;与所述斜面组件可滑动地耦合的下端板组件。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具有宽度,所述宽度包括所述上端板组件和所述下端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外部宽度。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具有高度,所述高度包括所述上端板组件和所述下端板组件之间的外部距离。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致动方向上的第一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增加了所述宽度而不增加所述高度。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的超过所述第一数量的致动的第二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增加了所述高度和所述宽度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数量的致动是约0.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数量的致动是至少约0.5次致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数量的致动是至多约10次致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数量的致动是约0.5次致动至约1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1.5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2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2.5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1.5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2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2.5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2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2.5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2.5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4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4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4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4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6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6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或约8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数量的致动是约0.5次致动,约1次致动,约1.5次致动,约2次致动,约2.5次致动,约3次致动,约3.5次致动,约4次致动,约5次致动,约6次致动,约8次致动,或约10次致动。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二数量的致动是约0.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二数量的致动是至少约0.5次致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二数量的致动是至多约10次致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二数量的致动是约0.5次致动至约1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1.5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2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2.5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1.5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2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2.5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2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2.5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2.5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4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4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4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4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6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6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或约8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二数量的致动是约0.5次致动,约1次致动,约1.5次致动,约2次致动,约2.5次致动,约3次致动,约3.5次致动,约4次致动,约5次致动,约6次致动,约8次致动,或约10次致动。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的超过所述第一数量的致动的第二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增加了所述高度和所述宽度二者。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的超过所述第一数量的致动的第二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增加了所述高度而不增加所述宽度。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一旦所述驱动特征被至少所述第一数量的致动致动,所述装置的所述宽度就达到顶点。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一旦所述驱动特征被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数量的致动致动,所述装置的高度就到达顶点。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通过至少所述第一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将所述装置的所述高度增加约30%至约400%。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通过至少所述第一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将所述装置的所述高度增加至少约30%。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通过至少所述第一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将所述装置的所述高度增加至多约400%。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通过至少所述第一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将所述装置的所述高度增加约30%至约50%,约30%至约75%,约30%至约100%,约30%至约125%,约30%至约150%,约30%至约175%,约30%至约200%,约30%至约250%,约30%至约300%,约30%至约350%,约30%至约400%,约50%至约75%,约50%至约100%,约50%至约125%,约50%至约150%,约50%至约175%,约50%至约200%,约50%至约250%,约50%至约300%,约50%至约350%,约50%至约400%,约75%至约100%,约75%至约125%,约75%至约150%,约75%至约175%,约75%至约200%,约75%至约250%,约75%至约300%,约75%至约350%,约75%至约400%,约100%至约125%,约100%至约150%,约100%至约175%,约100%至约200%,约100%至约250%,约100%至约300%,约100%至约350%,约100%至约400%,约125%至约150%,约125%至约175%,约125%至约200%,约125%至约250%,约125%至约300%,约125%至约350%,约125%至约400%,约150%至约175%,约150%至约200%,约150%至约250%,约150%至约300%,约150%至约350%,约150%至约400%,约175%至约200%,约175%至约250%,约175%至约300%,约175%至约350%,约175%至约400%,约200%至约250%,约200%至约300%,约200%至约350%,约200%至约400%,约250%至约300%,约250%至约350%,约250%至约400%,约300%至约350%,约300%至约400%,或约350%至约400%。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通过至少所述第一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将所述装置的所述高度增加约30%,约50%,约75%,约100%,约125%,约150%,约175%,约200%,约250%,约300%,约350%或约400%。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通过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将所述装置的所述宽度增加约14%至约150%。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通过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将所述装置的所述宽度增加至少约14%。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通过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将所述装置的所述宽度增加至多约150%。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通过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将所述装置的所述宽度增加约14%至约20%,约14%至约30%,约14%至约40%,约14%至约50%,约14%至约60%,约14%至约70%,约14%至约80%,约14%至约100%,约14%至约120%,约14%至约140%,约14%至约150%,约20%至约30%,约20%至约40%,约20%至约50%,约20%至约60%,约20%至约70%,约20%至约80%,约20%至约100%,约20%至约120%,约20%至约140%,约20%至约150%,约30%至约40%,约30%至约50%,约30%至约60%,约30%至约70%,约30%至约80%,约30%至约100%,约30%至约120%,约30%至约140%,约30%至约150%,约40%至约50%,约40%至约60%,约40%至约70%,约40%至约80%,约40%至约100%,约40%至约120%,约40%至约140%,约40%至约150%,约50%至约60%,约50%至约70%,约50%至约80%,约50%至约100%,约50%至约120%,约50%至约140%,约50%至约150%,约60%至约70%,约60%至约80%,约60%至约100%,约60%至约120%,约60%至约140%,约60%至约150%,约70%至约80%,约70%至约100%,约70%至约120%,约70%至约140%,约70%至约150%,约80%至约100%,约80%至约120%,约80%至约140%,约80%至约150%,约100%至约120%,约100%至约140%,约100%至约150%,约120%至约140%,约120%至约150%,或约140%至约150%。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通过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将所述装置的所述宽度增加约14%,约20%,约30%,约40%,约50%,约60%,约70%,约80%,约100%,约120%,约140%或约150%。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致动器具有远端和近端。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远端的至少一部分包括第一螺纹特征。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近端的至少一部分包括第二螺纹特征。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近端包括所述驱动特征。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纹特征和所述第二螺纹特征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围绕所述致动器设置在外部的螺纹。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纹特征和所述第二螺纹特征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相反的螺纹方向。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楔形件组件包括远侧楔形件和近侧楔形件。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特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致动使所述远侧楔形件和所述近侧楔形件朝向彼此会聚。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远侧楔形件包括第三螺纹特征,并且其中所述第三螺纹特征可螺纹地耦合到所述第一螺纹特征。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近侧楔形件包括第四螺纹特征,并且其中所述第四螺纹特征可螺纹地耦合到所述第二螺纹特征。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螺纹特征包括设置在所述远侧楔形件内部的螺纹。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螺纹特征包括设置在所述近侧楔形件内部的螺纹。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斜面组件包括第一远侧斜面、第二远侧斜面、第一近侧斜面和第二近侧斜面。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楔形件组件和所述斜面组件、所述斜面组件和所述上端板组件、以及所述斜面组件和所述下端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所述可滑动耦合与所述纵轴线成横向角度。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横向角度为约0度至约90度。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横向角度至少约0度。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横向角度至多约90度。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横向角度为约0度至约1度,约0度至约5度,约0度至约10度,约0度至约20度,约0度至约30度,约0度至约40度,约0度至约50度,约0度至约60度,约0度至约70度,约0度至约80度,约0度至约90度,约1度至约5度,约1度至约10度,约1度至约20度,约1度至约30度,约1度至约40度,约1度至约50度,约1度至约60度,约1度至约70度,约1度至约80度,约1度至约90度,约5度至约10度,约5度至约20度,约5度至约30度,约5度至约40度,约5度至约50度,约5度至约60度,约5度至约70度,约5度至约80度,约5度至约90度,约10度至约20度,约10度至约30度,约10度至约40度,约10度至约50度,约10度至约60度,约10度至约70度,约10度至约80度,约10度至约90度,约20度至约30度,约20度至约40度,约20度至约50度,约20度至约60度,约20度至约70度,约20度至约80度,约20度至约90度,约30度至约40度,约30度至约50度,约30度至约60度,约30度至约70度,约30度至约80度,约30度至约90度,约40度至约50度,约40度至约60度,约40度至约70度,约40度至约80度,约40度至约90度,约50度至约60度,约50度至约70度,约50度至约80度,约50度至约90度,约60度至约70度,约60度至约80度,约60度至约90度,约70度至约80度,约70度至约90度,或约80度至约90度。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横向角度为约0度,约1度,约5度,约10度,约20度,约30度,约40度,约50度,约60度,约70度,约80度,或约90度。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楔形件组件和所述斜面组件、所述斜面组件和所述上端板组件、以及所述斜面组件和所述下端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所述可滑动耦合包括凸部和槽。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凸部从所述楔形件组件、所述斜面组件、所述上端板组件和所述下端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延伸,并且其中所述槽被设置在所述上端板组件和所述下端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中。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凸部包括销、脊部、凹坑、螺栓、螺钉、轴承或其任何组合。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槽包括通槽、盲槽、t槽、v槽、凹槽或其任何组合。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特征包括凹陷区域,所述凹陷区域被构造成接收驱动器械。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凹陷区域包括槽、十字槽h型、十字槽z型、十字槽f型、四角内凹槽、12点法兰、内六角、安全内六角、星形驱动、安全梅花、ta、三点、三翼、扳手头、离合器、单向、双方形、三方形、多驱动、花键驱动、双六角、布里斯托尔、螺纹、摩擦配合或五叶凹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特征包括从其延伸并且被构造成被耦合到驱动器械的突起。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突起包括六角形、六小叶形、螺纹形或方形突起。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上端板组件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并且其中所述下端板组件包括第三端板和第四端板。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所述第三端板和所述第四端板、所述第一近侧斜面和所述第二近侧斜面、以及所述第一远侧斜面和所述第二远侧斜面中的至少一个具有镜像对等性。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板和所述第四端板中的至少一个大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三端板中的至少一个。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板,所述第二端板、所述第三端板和所述第四端板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被构造成抓住所述椎骨的纹理。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纹理化包括齿、脊部、粗糙区域、金属涂层、陶瓷涂层、龙骨、尖钉、突出部、凹槽或其任何组合。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致动器、所述楔形件组件、所述斜面组件、所述上端板组件和所述下端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钛、钴、不锈钢、钽、铂、peek、pekk、碳纤维、硫酸钡、羟基磷灰石、陶瓷、氧化锆、氮化硅、碳、骨移植物、脱矿质骨基质产品、合成骨替代物、骨形态发生剂、骨生长诱导材料或其任何组合。

本文提供的第二方面是一种用于植入在两个相邻椎骨之间的可扩张融合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插入器和可扩张融合装置,所述可扩张融合装置包括:包括驱动特征和纵轴线的致动器;楔形件组件;斜面组件;上端板组件;和下端板组件;其中,所述装置具有宽度,所述宽度包括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三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和所述第四端板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外部距离;其中,所述装置具有高度,所述高度包括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以及所述第三端板和所述第四端板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外部距离;其中,通过在第一致动方向上的第一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增加了所述宽度而不增加所述高度;并且其中,通过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的超过所述第一数量的致动的第二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增加了所述高度和所述宽度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的超过所述第一数量的致动的第二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增加了所述高度和所述宽度二者。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的超过所述第一数量的致动的第二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增加了所述高度而不增加所述宽度。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一旦所述驱动特征被至少所述第一数量的致动致动,所述装置的所述宽度就达到顶点。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一旦所述驱动特征被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数量的致动致动,所述装置的所述高度就到达顶点。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数量的致动是约0.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数量的致动是至少约0.5次致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数量的致动是至多约10次致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数量的致动是约0.5次致动至约1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1.5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2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2.5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1.5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2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2.5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2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2.5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2.5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4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4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4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4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6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6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或约8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数量的致动是约0.5次致动,约1次致动,约1.5次致动,约2次致动,约2.5次致动,约3次致动,约3.5次致动,约4次致动,约5次致动,约6次致动,约8次致动,或约10次致动。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二数量的致动是约0.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二数量的致动是至少约0.5次致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二数量的致动是至多约10次致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二数量的致动是约0.5次致动至约1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1.5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2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2.5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1.5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2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2.5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2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2.5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2.5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4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4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4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4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6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6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或约8次致动至约10次动作。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二数量的致动是约0.5次致动,约1次致动,约1.5次致动,约2次致动,约2.5次致动,约3次致动,约3.5次致动,约4次致动,约5次致动,约6次致动,约8次致动,或约10次致动。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通过至少所述第一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将所述装置的所述高度增加约30%至约400%。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通过至少所述第一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将所述装置的所述高度增加至少约30%。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通过至少所述第一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将所述装置的所述高度增加至多约400%。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通过至少所述第一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将所述装置的所述高度增加约30%至约50%,约30%至约75%,约30%。至约100%,约30%至约125%,约30%至约150%,约30%至约175%,约30%至约200%,约30%至约250%,约30%至约300%,约30%至约350%,约30%至约400%,约50%至约75%,约50%至约100%,约50%至约125%,约50%至约150%,约50%至约175%,约50%至约200%,约50%至约250%,约50%至约300%,约50%至约350%,约50%至约400%,约75%至约100%,约75%至约125%,约75%至约150%,约75%至约175%,约75%至约200%,约75%至约250%,约75%至约300%,约75%至约350%,约75%至约400%,约100%至约125%,约100%至约150%,约100%至约175%,约100%至约200%,约100%至约250%,约100%至约300%,约100%至约350%,约100%至约400%,约125%至约150%,约125%至约175%,约125%至约200%,约125%至约250%,约125%至约300%,约125%至约350%,约125%至约400%,约150%至约175%,约150%至约200%,约150%至约250%,约150%至约300%,约150%至约350%,约150%至约400%,约175%至约200%,约175%至约250%,约175%至约300%,约175%至约350%,约175%至约约400%,约200%至约250%,约200%至约300%,约200%至约350%,约200%至约400%,约250%至约300%,约250%至约350%,约250%至约400%,约300%至约350%,约300%至约400%,或约350%至约400%。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通过至少所述第一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将所述装置的所述高度增加约30%,约50%,约75%,约100%,约125%,约150%,约175%,约200%,约250%,约300%,约350%或约400%。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通过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将所述装置的所述宽度增加约14%至约150%。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通过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将所述装置的所述宽度增加至少约14%。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通过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将所述装置的所述宽度增加至多约150%。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通过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将所述装置的所述宽度增加约14%至约20%,约14%至约30%,约14%至约40%,约14%至约50%,约14%至约60%,约14%至约70%,约14%至约80%,约14%至约90%,约14%至约100%,约14%至约120%,约14%至约150%,约20%至约30%,约20%至约40%,约20%至约50%,约20%至约60%,约20%至约70%,约20%至约80%,约20%至约90%,约20%至约100%,约20%至约120%,约20%至约150%,约30%至约40%,约30%至约50%,约30%至约60%,约30%至约70%,约30%至约80%,约30%至约90%,约30%至约100%,约30%至约120%,约30%至约150%,约40%至约50%,约40%至约60%,约40%至约70%,约40%至约80%,约40%至约90%,约40%至约100%,约40%至约120%,约40%至约150%,约50%至约60%,约50%至约70%,约50%至约80%,约50%至约90%,约50%至约100%,约50%至约120%,约50%至约150%,约60%至约70%,约60%至约80%,约60%至约90%,约60%至约100%,约60%约120%,约60%至约150%,约70%至约80%,约70%至约90%,约70%至约100%,约70%至约120%,约70%至150%,约80%至约90%,约80%至约100%,约80%至约120%,约80%至约150%,约90%至约100%,约90%至约120%,约90%至约150%,约100%至约120%,约100%至约150%,或约120%至约150%。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通过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将所述装置的所述宽度增加约14%,约20%,约30%,约40%,约50%,约60%,约70%,约80%,约90%,约100%,约120%或约150%。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致动器具有远端和近端。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远端的至少一部分包括第一螺纹特征。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近端的至少一部分包括第二螺纹特征,并且其中所述近端包括所述驱动特征。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纹特征和所述第二螺纹特征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围绕所述致动器设置在外部的螺纹。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纹特征和所述第二螺纹特征具有相反的螺纹方向。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楔形件组件包括远侧楔形件和近侧楔形件。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特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致动使所述远侧楔形件和所述近侧楔形件朝向彼此会聚。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远侧楔形件包括第三螺纹特征,并且其中所述第三螺纹特征可螺纹地耦合到所述第一螺纹特征。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近侧楔形件包括第四螺纹特征,并且其中所述第四螺纹特征可螺纹地耦合到所述第二螺纹特征。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螺纹特征包括设置在所述远侧楔形件内部的螺纹。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螺纹特征包括设置在所述近侧楔形件内部的螺纹。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斜面组件包括第一远侧斜面、第二远侧斜面、第一近侧斜面和第二近侧斜面。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楔形件组件和所述斜面组件、所述斜面组件和所述上端板组件、以及所述斜面组件和所述下端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所述可滑动耦合与所述纵轴线成横向角度。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横向角度为约0度至约90度。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楔形件组件和所述斜面组件、所述斜面组件和所述上端板组件、以及所述斜面组件和所述下端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所述可滑动耦合包括凸部和槽。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凸部从所述楔形件组件、所述斜面组件、所述上端板组件和所述下端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延伸,并且其中所述槽被设置在所述上端板组件和所述下端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中。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凸部包括销、脊部、凹坑、螺栓、螺钉、轴承或其任何组合。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槽包括通槽、盲槽、t槽、v槽、凹槽或其任何组合。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特征包括凹陷区域,所述凹陷区域被构造成接收驱动器械。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凹陷区域包括槽、十字槽h型、十字槽z型、十字槽f型、四角内凹槽、12点法兰、内六角、安全内六角、星形驱动、六叶形、安全梅花、ta、三点、三机翼、扳手头、离合器、单向、双方形、三方形、多驱动、花键驱动、双六角、布里斯托尔、螺纹、摩擦配合、或五叶凹部或任何其他形状的凹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特征包括从其延伸并且被构造成被耦合到驱动器械的突起。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突起包括六角形、六小叶形、螺纹形或方形突起或任何其他形状的突起。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上端板组件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并且其中所述下端板组件包括第三端板和第四端板。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所述第三端板和所述第四端板、所述第一近侧斜面和所述第二近侧斜面、以及所述第一远侧斜面和所述第二远侧斜面中的至少一个具有镜像对等性。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板和所述第四端板中的至少一个大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三端板中的至少一个。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板、所述第二端板、所述第三端板和所述第四端板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被构造成抓住所述椎骨的纹理。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纹理化包括齿、脊部、粗糙区域、金属涂层、陶瓷涂层、龙骨、尖钉、突出部、凹槽或其任何组合。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致动器、所述楔形件组件、所述上端板组件和所述下端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钛、钴、不锈钢、钽、铂、peek、pekk、pei、pet、碳纤维、硫酸钡、羟基磷灰石、陶瓷、氧化锆、氮化硅、碳、骨移植物、脱矿质骨基质产品、合成骨替代物、骨形态发生剂、骨生长诱导材料或其任何组合。

本文提供的第三方面是一种用于在两个相邻椎骨之间植入可扩张融合装置的方法,包括:在两个相邻椎骨之间插入具有宽度和高度的装置;通过在第一次致动中的第一数量的致动来致动驱动特征,以增加所述宽度而不增加所述高度;通过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的超过所述第一数量的致动的第二数量的致动来致动所述驱动特征,以增加所述高度和所述宽度中的至少一个;将插入器附接到所述可扩张融合装置上,所述装置具有宽度和高度并且包括驱动特征。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的超过所述第一数量的致动的第二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增加了所述高度和所述宽度二者。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的超过所述第一数量的致动的第二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增加所述高度而不增加所述宽度。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一旦所述驱动特征被至少所述第一数量的致动致动,所述装置的所述宽度就达到顶点。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一旦所述驱动特征被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数量的致动致动,所述装置的所述高度就到达顶点。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数量的致动为约0.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数量的致动是至少约0.5次致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数量的致动是至多约10次致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数量的致动是约0.5次致动至约1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1.5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2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2.5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1.5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2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2.5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2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2.5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2.5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4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4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4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4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6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6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或约8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数量的致动是约0.5次致动,约1次致动,约1.5次致动,约2次致动,约2.5次致动,约3次致动,约3.5次致动,约4次致动,约5次致动,约6次致动,约8次致动,或约10次致动。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二数量的致动是约0.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二数量的致动是至少约0.5次致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二数量的致动是至多约10次致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二数量的致动是约0.5次致动至约1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1.5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2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2.5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0.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1.5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2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2.5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1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2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2.5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1.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2.5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2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3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2.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3.5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3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4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3.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4次致动至约5次致动,约4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4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4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5次致动至约6次致动,约5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5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约6次致动至约8次致动,约6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或约8次致动至约10次致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二数量的致动是约0.5次致动,约1次致动,约1.5次致动,约2次致动,约2.5次致动,约3次致动,约3.5次致动,约4次致动,约5次致动,约6次致动,约8次致动,或约10次致动。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通过至少所述第一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将所述装置的所述高度增加约30%至约400%。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通过至少所述第一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将所述装置的所述高度增加至少约30%。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通过至少所述第一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将所述装置的所述高度增加至多约400%。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通过至少所述第一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将所述装置的所述高度增加约30%至约50%,约30%至约75%,约30%至约100%,约30%至约125%,约30%至约150%,约30%至约175%,约30%至约200%,约30%至约250%,约30%至约300%,约30%至约350%,约30%至约400%,约50%至约75%,约50%至约100%,约50%至约125%,约50%至约150%,约50%至约175%,约50%至约200%,约50%至约250%,约50%至约300%,约50%至约350%,约50%至约400%,约75%至约100%,约75%至约125%,约75%至约150%,约75%至约175%,约75%至约200%,约75%至约250%,约75%至约300%,约75%至约350%,约75%至约400%,约100%至约125%,约100%至约150%,约100%至约175%,约100%至约200%,约100%至约250%,约100%至约300%,约100%至约350%,约100%至约400%,约125%至约150%,约125%至约175%,约125%至约200%,约125%至约250%,约125%至约300%,约125%至约350%,约125%至约400%,约150%至约175%,约150%至约200%,约150%至约250%,约150%至约300%,约150%至约350%,约150%至约400%,约175%至约200%,约175%至约250%,约175%至约300%,约175%至约350%,约175%至约约400%,约200%至约250%,约200%至约300%,约200%至约350%,约200%至约400%,约250%至约300%,约250%至约350%,约250%至约400%,约300%至约350%,约300%至约400%,或约350%至约400%。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通过至少所述第一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将所述装置的所述高度增加约30%,约50%,约75%,约100%,约125%。约150%,约175%,约200%,约250%,约300%,约350%或约400%。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通过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将所述装置的所述宽度增加约14%至约150%。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通过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将所述装置的所述宽度增加至少约14%。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通过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将所述装置的所述宽度增加至多约150%。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通过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将所述装置的所述宽度增加约14%至约20%,约14%至约30%,约14%至约40%,约14%至约50%,约14%至约60%,约14%至约70%,约14%至约80%,约14%至约100%,约14%至约120%,约14%至约140%,约14%至约150%,约20%至约30%,约20%至约40%,约20%至约50%,约20%至约60%,约20%至约70%,约20%至约80%,约20%至约100%,约20%至约120%,约20%至约140%,约20%至约150%,约30%至约40%,约30%至约50%,约30%至约60%,约30%至约70%,约30%至约80%,约30%至约100%,约30%至约120%,约30%至约140%,约30%至约150%,约40%至约50%,约40%至约60%,约40%至约70%,约40%至约80%,约40%至约100%,约40%至约120%,约40%至约140%,约40%至约150%,约50%至约60%,约50%至约70%,约50%至约80%,约50%至约100%,约50%至约120%,约50%至约140%,约50%至约150%,约60%至约70%,约60%至约80%,约60%至约100%,约60%至约120%,约60%至约140%,约60%至约150%,约70%至约80%,约70%至约100%,约70%至约120%,约70%至约140%,约70%至约150%,约80%至约100%,约80%至约120%,约80%至约140%,约80%至约150%,约100%至约120%,约100%至约140%,约100%至约150%,约120%至约140%,约120%至约150%,或约140%至约150%。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致动方向上通过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数量的致动对所述驱动特征的致动将所述装置的所述宽度增加约14%,约20%,约30%,约40%,约50%,约60%,约70%,约80%,约100%,约120%,约140%或约150%。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致动器具有远端和近端。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远端的至少一部分包括第一螺纹特征。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近端的至少一部分包括第二螺纹特征,并且其中所述近端包括所述驱动特征。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纹特征和所述第二螺纹特征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围绕所述致动器设置在外部的螺纹。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纹特征和所述第二螺纹特征具有相反的螺纹方向。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楔形件组件包括远侧楔形件和近侧楔形件。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特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致动使所述远侧楔形件和所述近侧楔形件朝向彼此会聚。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远侧楔形件包括第三螺纹特征,并且其中所述第三螺纹特征可螺纹地耦合到所述第一螺纹特征。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近侧楔形件包括第四螺纹特征,并且其中所述第四螺纹特征可螺纹地耦合到所述第二螺纹特征。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螺纹特征包括设置在所述远侧楔形件内部的螺纹。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螺纹特征包括设置在所述近侧楔形件内部的螺纹。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斜面组件包括第一远侧斜面、第二远侧斜面、第一近侧斜面和第二近侧斜面。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楔形件组件和所述斜面组件、所述斜面组件和所述上端板组件、以及所述斜面组件和所述下端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所述可滑动耦合与所述纵轴线成横向角度。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横向角度为约30度至约90度。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楔形件组件和所述斜面组件、所述斜面组件和所述上端板组件、以及所述斜面组件和所述下端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所述可滑动耦合包括凸部和槽。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凸部从所述楔形件组件、所述斜面组件、所述上端板组件和所述下端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延伸,并且其中所述槽被设置在所述上端板组件和所述下端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中。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凸部包括销、脊部、凹坑、螺栓、螺钉、轴承或其任何组合。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槽包括通槽、盲槽、t槽、v槽、凹槽或其任何组合。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特征包括凹陷区域,所述凹陷区域被构造成接收驱动器械。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凹陷区域包括槽、十字槽h型、十字槽z型、十字槽f型、四角内凹槽、12点法兰、内六角、安全内六角、星形驱动器、安全梅花、ta、三点、三翼、扳手头、离合器、单向、双方形、三方形、多驱动、花键驱动、双六角、布里斯托尔、螺纹、摩擦配合或五叶凹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驱动特征包括从其延伸并且被构造成被耦合到驱动器械的突起。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突起包括六角形、六小叶形、带螺纹的方形突起。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上端板组件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并且其中所述下端板组件包括第三端板和第四端板。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所述第三端板和所述第四端板、所述第一近侧斜面和所述第二近侧斜面、以及所述第一远侧斜面和所述第二远侧斜面中的至少一个具有镜像对等性。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板和所述第四端板中的至少一个大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三端板中的至少一个。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板、所述第二端板、所述第三端板和所述第四端板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被构造成抓住所述椎骨的纹理。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纹理化包括齿、脊部、粗糙区域、金属涂层、陶瓷涂层、龙骨、尖钉、突出部、凹槽或其任何组合。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致动器、所述楔形件组件、所述上端板组件和所述下端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钛、钴、不锈钢、钽、铂、peek、pekk、碳纤维、钡。硫酸盐、羟基磷灰石、陶瓷、氧化锆、氮化硅、碳、骨移植物、脱矿质骨基质产品、合成骨替代物、骨形态发生剂、骨生长诱导材料或其任何组合。

根据下文提供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他应用领域将变得显而易见。应当理解,详细描述和具体示例在指示本公开的优选或示例性实施例的同时,仅旨在用于说明的目的,而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具体阐述了本公开的新颖特征。通过参考以下详细描述和附图将获得对本公开的特征和优点的更好理解,所述详细描述阐述了在其中利用本公开的原理的说明性实施例,附图中:

图1描绘了植入在处于初始收缩状态下的两个椎体之间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

图2描绘了植入在处于完全扩张状态下的两个椎体之间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

图3描绘了处于其初始收缩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4描绘了处于其完全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5描绘了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分解图。

图6a描绘了处于初始收缩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平面俯视图。

图6b描绘了处于初始收缩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平面端视图。

图6c描绘了在宽度上完全扩张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平面俯视图。

图6d描绘了在宽度上完全扩张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平面端视图。

图6e描绘了在宽度和高度上都完全扩张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平面俯视图。

图6f描绘了在宽度和高度上都完全扩张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平面端视图。

图7a描绘了处于其初始收缩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详细视图,并且图示出了导致高度扩张延迟的铰接。

图7b描绘了处于部分宽度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详细视图。

图7c描绘了处于部分宽度和高度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详细视图。

图8a描绘了示例性端板的仰视图。

图8b描绘了示例性端板的俯视图。

图9a描绘了具有t形槽的示例性端板。

图9b描绘了具有l形槽的示例性端板。

图9c描绘了具有y形槽的示例性端板。

图9d描绘了具有f形槽的示例性端板。

图9e描绘了具有直线槽的示例性端板。

图10a描绘了示例性端板的透视俯视图。

图10b描绘了示例性端板的仰视图。

图10c描绘了处于完全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10d1描绘了处于初始收缩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10d2描绘了处于完全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10d3描绘了处于完全扩张状态下并且与骨紧固件组装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11a描绘了具有所有平坦端板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端视图。

图11b描绘了具有所有凸出端板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端视图。

图11c描绘了具有所有单独凸出端板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端视图。

图11d描绘了具有所有平坦端板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端视图,其中一些端板具有不同的高度。

图11e描绘了顶板和底板通常是凸出的和脊柱前凸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端视图。

图11f描绘了具有所有凸出端板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端视图,其中一些端板具有不同的高度。

图11g描绘了具有扁平和脊柱前凸端板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端视图。

图11h描绘了具有平底端板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端视图,单独凸出的顶端板具有不同长度。

图11i描绘了具有两个大致凸出的顶端板和两个平底端板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端视图。

图12a描绘了具有所有平坦端板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侧视图。

图12b描绘了具有所有圆顶端板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侧视图。

图12c描绘了具有所有平面和倾斜端板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侧视图。

图12d描绘了具有所有平面和圆顶端板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端视图。

图13a描绘了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俯视图,其中所有端板在初始收缩状态下具有相同长度。

图13b描绘了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俯视图,其中端板在初始收缩状态下具有不同长度。

图13c描绘了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俯视图,其中所有端板在完全宽度扩张状态下具有相同长度。

图13d描绘了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俯视图,其中端板在完全宽度扩张状态下具有不同长度。

图14a描绘了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高度扩张的侧视图。

图14b1描绘了被构造成在两端不均匀地扩张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扩张状态的俯视图。

图14b2描绘了具有替代的扩张机构并且被设计成在两端不均匀地扩张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完全扩张状态的俯视图。

图15a描绘了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宽度扩张的侧视图。

图15b描绘了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初始收缩状态的俯视图,其具有被设计成在一侧实现比在另一侧上更多宽度扩张的不同长度的端板。

图15c描绘了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完全宽度扩张状态的俯视图,其具有被设计成在一侧实现比在另一侧上更多宽度扩张的不同长度的端板。

图15d描绘了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完全扩张状态的透视图,其具有被设计成在一侧上实现比在另一侧上更多宽度扩张的不同长度的端板。

图15e描绘了具有不平坦斜面的示例性远侧楔形件的透视图。

图15f描绘了具有不平坦斜面的示例性近侧楔形件的透视图。

图15g描绘了示例性斜面的透视图。

图16描绘了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高度扩张的端视图。

图17a描绘了示例性斜面的内部透视图。

图17b描绘了示例性斜面的外部透视图。

图18a描绘了具有l形分支的示例性斜面的内部透视图。

图18b描绘了具有c形分支的示例性斜面的内部透视图。

图18c描绘了具有t形分支和t形沟道的示例性斜面的内部透视图。

图18d描绘了具有y形分支和y形沟道的示例性斜面的内部透视图。

图18e描绘了具有内部t形分支和y形沟道的示例性斜面的内部透视图。

图19a描绘了具有直线横截面的圆柱形分支的示例性斜面的内部透视图。

图19b描绘了具有直线横截面的圆柱形分支的示例性斜面的外部透视图。

图19c描绘了具有l形横截面的圆柱形分支的示例性斜面的内部透视图。

图19d描绘了具有l形横截面的圆柱形分支的示例性斜面的外部透视图。

图19e描绘了具有t形横截面的圆柱形分支的示例性斜面的内部透视图。

图19f描绘了具有t形横截面的圆柱形分支的示例性斜面的外部透视图。

图19g1描绘了处于未组装状态下的示例性端板和示例性斜面之间的铰接的详细截面图。

图19g2描绘了处于部分组装状态下的示例性端板和示例性斜面的铰接的详细截面图。

图19g3描绘了处于完全组装状态下的示例性端板和示例性斜面之间的铰接的详细截面图,其中斜面的行程范围受到限制。

图19h1描绘了示例性斜面、示例性端板和示例性紧固件之间的铰接的详细视图,其中斜面的行程范围受到限制。

图19h2描绘了示例性斜面、示例性端板和示例性紧固件之间的铰接的详细分解图,其中斜面的行程范围受到限制。

图20描绘了示例性致动器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1a描绘了示例性致动器的透视图。

图21b描绘了示例性致动器的透视图。

图22描绘了示例性保持销的透视图。

图23描绘了示例性保持固定螺钉的透视图。

图24描绘了示例性保持c形夹的透视图。

图25描绘了示例性近侧楔形件、示例性致动器和示例性保持c形夹之间的铰接的截面图。

图26a描绘了示例性近侧楔形件的后透视图。

图26b描绘了示例性近侧楔形件的前透视图。

图27a描绘了具有t形突出部的示例性近侧楔形件的透视图。

图27b描绘了具有螺纹中心孔径和替代器械附接特征的示例性近侧楔形件的透视图。

图27c描绘了具有t形突出部和替代器械附接特征的示例性近侧楔形件的透视图。

图27d描绘了具有t形突出部、替代器械附接特征和替代侧孔径形状的示例性近侧楔形件的透视图。

图28a描绘了示例性远侧楔形件的前透视图。

图28b描绘了示例性远侧楔形件的后透视图。

图29a描绘了具有t形突出部的示例性远侧楔形件的前透视图。

图29b描绘了具有t形突出部且没有侧孔径的示例性远侧楔形件的前透视图。

图30描绘了示例性插入器器械的透视图。

图31描绘了示例性插入器器械的透视图。

图32描绘了示例性插入器器械的远端的详细透视图。

图33描绘了示例性扩张驱动器器械的透视图。

图34描绘了附接到示例性插入器器械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35描绘了在初始收缩状态下被植入在两个椎体之间同时具有附接到其上的示例性插入器器械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

图36描绘了附接到具有示例性扩张驱动器器械的示例性插入器器械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37描绘了附接到示例性插入器器械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详细透视图。

图38描绘了附接到示例性插入器器械的处于部分宽度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详细透视图。

图39描绘了附接到示例性插入器器械的处于完全宽度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详细透视图。

图40描绘了附接到示例性插入器器械的处于完全宽度和高度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详细透视图。

图41描绘了填充有移植物材料并附接到示例性插入器器械的处于完全宽度和高度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42描绘了处于完全扩张状态下的植入在两个椎体之间并填充有移植物材料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

图43描绘了示例性插入器器械。

图44描绘了示例性插入器器械的示例性致动机构的详细截面图。

图45描绘了示例性插入器器械的主轴的远端的详细视图。

图46描绘了示例性插入器器械的远端的详细视图。

图47描绘了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和示例性插入器器械之间的铰接的详细截面图。

图48描绘了附接到处于解锁状态下的示例性插入器器械的处于初始收缩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详细透视图。

图49描绘了附接到处于锁定状态下的示例性插入器器械的处于初始收缩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详细透视图。

图50描绘了附接到具有示例性扩张驱动器器械的示例性插入器器械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51描绘了附接到示例性插入器器械的处于完全宽度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52描绘了附接到示例性插入器器械并处于完全宽度和高度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53描绘了填充有移植物材料并附接到示例性插入器器械的处于完全宽度和高度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54a描绘了处于初始收缩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二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54b描绘了处于完全扩张状态下的图54a的示例性第二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54c描绘了示例性第二可扩张融合装置的分解图。

图55a描绘了在图54a-图54c的示例性第二可扩张融合装置中使用的示例性近侧楔形件的前视图。

图55b描绘了在图54a-图54c的示例性第二可扩张融合装置中使用的示例性近侧楔形件的后视图。

图56a描绘了处于初始收缩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三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56b描绘了处于完全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三可扩张融合物的透视图。

图56c描绘了示例性第三可扩张融合装置的分解图。

图57a描绘了示例性第三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示例性斜面的右视图。

图57b描绘了示例性第三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示例性斜面的左视图。

图58描绘了示例性第三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示例性端板的仰视图。

图59a描绘了处于初始收缩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四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59b描绘了处于完全扩张状态下的图59a的示例性第四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59c描绘了处于初始完全收缩状态下的图59a的示例性第四可扩张融合装置的俯视图。

图59d描绘了包括两个相对的端板的示例性第四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部分组装的透视图。

图60a描绘了处于完全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五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60b描绘了处于完全扩张状态下的图60a的示例性第五可扩张融合装置的侧视图。

图61a描绘了处于完全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六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61b描绘了示例性第六可扩张融合装置的分解图。

图62a描绘了处于完全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七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62b描绘了示例性第七可扩张融合装置的分解图。

图63a描绘了处于初始收缩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八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63b描绘了处于完全宽度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八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63c描绘了处于完全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八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63d描绘了示例性第八可扩张融合物的分解图。

图64描绘了在示例性可扩张融合装置中使用的示例性第八近侧楔形件的透视图。

图65a描绘了处于初始收缩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九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65b描绘了处于完全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九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65c描绘了处于初始收缩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九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部分组装透视图。

图65d描绘了处于部分宽度扩张状态(仅线性宽度扩张)下的示例性第九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部分组装透视图。

图65e描绘了处于完全宽度扩张状态(线性和角度扩张都被完成)下的示例性第九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部分组装透视图。

图66a描绘了处于完全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十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66b描绘了处于初始收缩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十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66c描绘了处于完全宽度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十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66d描绘了在示例性可扩张融合装置中使用的示例性第十复合端板的顶部透视图。

图67a描绘了处于完全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十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67b描绘了在示例性可扩张融合装置中使用的示例性第十一端板复合体的透视图。

图67c描绘了处于初始收缩状态下的图67a的示例性第十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67d描绘了处于完全宽度扩张状态下的图67a的示例性第十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68描绘了处于初始收缩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十二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69a描绘了在示例性可扩张融合装置中使用的示例性第十二近侧楔形件的后透视图。

图69b描绘了在示例性可扩张融合装置中使用的示例性第十二近侧楔形件的截面图。

图70a描绘了在示例性可扩张融合装置中使用的示例性第十二远侧楔形件的前视图。

图70b描绘了在示例性可扩张融合装置中使用的示例性第十二远侧楔形件的截面图。

图71描绘了组装有张紧器器械并且处于初始收缩状态的示例性第十二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72a描绘了组装有张紧器器械的处于初始收缩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十二可扩张融合装置的截面图。

图72b描绘了组装有张紧器器械的处于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十二可扩张融合装置的截面图。

图72c描绘了张紧构件锁定就位的处于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十二可扩张融合装置的截面图。

图73a描绘了处于初始收缩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十三可扩张融合装置的俯视图。

图73b描绘了处于完全宽度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十三示例性可扩张融合装置的俯视图。

图73c描绘了处于完全高度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十三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73d描绘了示例性第十三可扩张融合装置的分解图。

图74a描绘了处于初始收缩状态下的附接到示例性插入器-扩张器器械的示例性第十三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74b描绘了处于完全宽度扩张状态下的附接到示例性插入器-扩张器器械的示例性第十三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75a描绘了处于初始收缩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十四可扩张融合装置的俯视图。

图75b描绘了处于完全宽度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十四可扩张融合装置的俯视图。

图75c描绘了处于完全高度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十四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75d描绘了处于完全宽度和高度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十四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75e描绘了示例性第十四可扩张融合装置的分解图。

图76a描绘了处于初始收缩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十五可扩张融合装置的俯视图。

图76b描绘了处于完全宽度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十五可扩张融合装置的俯视图。

图76c描绘了处于完全宽度和高度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十五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76d描绘了示例性第十五可扩张融合装置的分解图。

图77a描绘了处于初始收缩状态下的附接到插入器-扩张器器械的示例性第十五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77b描绘了处于完全宽度扩张状态下的附接到插入器-扩张器器械的示例性第十五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78描绘了处于初始收缩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十六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79a描绘了处于初始收缩状态下的附接到插入器-扩张器器械的示例性第十六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79b描绘了处于完全宽度扩张状态下的附接到插入器-扩张器器械的示例性第十六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80描绘了概述了其初始配置和宽度扩张配置的示例性第十七可扩张融合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81a描绘了处于其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十八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81b描绘了处于其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十八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81c描绘了处于其分解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十八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82描绘了第十八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示例性致动器的透视图。

图83a描绘了第十八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示例性近侧楔形件的透视图。

图83b描绘了第十八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示例性远侧楔形件的透视图。

图84a描绘了第十八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示例性近侧斜面的第一透视图。

图84b描绘了第十八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示例性近侧斜面的第二透视图。

图85描绘了第十八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示例性远侧斜面的透视图。

图86描绘了第十八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示例性端板的透视图。

图87a描绘了处于其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十九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87b描绘了处于其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十九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87c描绘了处于其分解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十九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88描绘了第十九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示例性致动器的透视图。

图89a描绘了示例性第十九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示例性远侧楔形件的透视图。

图89b描绘了示例性第十九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示例性远侧楔形件的透视图。

图90a描绘了示例性第十九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示例性第一斜面的透视图。

图90b描绘了示例性第十九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示例性第一斜面的透视图。

图91a描绘了示例性第十九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示例性第二斜面的透视图。

图91b描绘了示例性第十九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示例性第二斜面的透视图。

图92a描绘了示例性第十九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示例性第一端板的透视图。

图92b描绘了示例性第十九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示例性第一端板的透视图。

图93a描绘了示例性第十九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示例性第二端板的透视图。

图93b描绘了示例性第十九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示例性第二端板的透视图。

图94a描绘了示例性第十九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示例性第三端板的透视图。

图94b描绘了示例性第十九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示例性第三端板的透视图。

图95a描绘了示例性第十九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示例性第四端板的透视图。

图95b描绘了示例性第十九可扩张融合装置的示例性第四端板的透视图。

图96a描绘了示例性第十九可扩张融合装置和示例性分离的插入器工具的透视图。

图96b描绘了示例性第十九可扩张融合装置和示例性邻接的插入器工具的透视图。

图97描绘了示例性第十九可扩张融合装置和示例性邻接的插入器工具的横截面视图。

图98a描绘了处于其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二十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98b描绘了处于其分解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二十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透视图。

图99描绘了示例性第二十一可扩张融合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各种实施例的描述本质上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决不旨在限制教导、其应用或用途。虽然以下描述一般涉及可扩张融合装置的实施例以及使用脊柱的侧入、后入和经椎间孔入路将其植入在两个相邻腰椎之间的方法,但是应当理解,在利用其他手术入路的颈椎、胸椎和骶椎节段的治疗中也使用与之类似的机构和布置,其他手术入路包括但不限于经椎弓根、经髂骨、前和前侧入路并被构造成与各自的解剖结构和入路角度相连接。类似地,虽然以下描述一般涉及可扩张融合装置的实施例,其中致动器将楔形件拉到一起以引起扩张,但是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通过致动器迫使楔形件分开可以容易地实现相同的功能性。通常采用脊柱融合来消除由退化的椎间盘材料的运动所引起的疼痛。在成功融合后,融合装置被永久固定在椎间盘空间内。

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

根据图1,示出了通过手术通道5植入在相邻椎体2和4的端板6和8之间的处于初始收缩状态下的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的示例性实施例。植入处于初始收缩状态下的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减小了植入所需的手术通道5的尺寸和冲击力。根据图2,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被示出为处于扩张状态(宽度和高度均被扩张)下,通过手术通道5植入在相邻椎体2和4之间并与端板6和8接合。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扩张高度为约8mm至约13mm,或更优选为8mm至16mm,或最优选为7mm至14mm,并且宽度为约10mm至约18mm,更优选为约11mm至约20mm,更优选为约14mm至约24mm,或最优选为约15mm至约26mm。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优选地将比其处于初始收缩状态下的宽度更长,并且端板优选地将比它们的宽度更长。在被植入在椎体2和4之间时扩张融合装置1000允许融合装置1000与端板6和8之间的间距或接触面积(或足迹)以及融合装置1000的宽度的增加超过否则手术通道5将允许的范围并且向端板6和8施加撑开力以便通过增加和维持植入物的高度和/或其部件的角度取向而优选地增加和维持椎体2和4之间的距离和/或角度。

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的部件可以由多种材料制成,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和合金(例如,商业纯钛、包括基于ti-6al-4v合金的钛合金、包括cocrmo合金的钴合金、不锈钢、钽及其合金、铂及其合金等)、聚合物(例如,peek、pekk、pekek、pei、pet、petg、uhmwpe、ppsu、缩醛、聚缩醛等包括碳纤维增强品种和填充有如下的其他品种,例如碳纤维、碳纳米管、石墨烯、硫酸钡或羟基磷灰石)、陶瓷(如氧化铝、氧化锆、氮化硅、类金刚石碳等以及各种金属化陶瓷金属陶瓷复合物)。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融合装置1000的部件由钛合金(包括但不限于ti-6al-4v合金)或钴合金(包括但不限于cocrmo合金)制成。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由cocr基合金制造融合装置1000的一些螺纹部件允许增加强度、减小尺寸和其他性能考虑因素。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将骨同种异体移植物、自体骨移植物、异种移植物、脱矿质骨基质产物、合成骨替代物、骨形态发生剂或其他骨生长诱导材料引入融合装置1000内和/或周围以进一步促使并促进椎间融合。在一个实施例中,融合装置1000优选地在其已被扩张之后用骨移植物、脱矿质骨基质产物、合成骨替代物、骨形态发生剂或其他骨生长诱导材料填塞或注射,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植入之前或在植入之后但在扩张之前将移植物材料引入到融合装置1000内或周围的空间中。

参考图3-图5,示出了示例性融合装置1000。图3示出了融合装置1000的完全收缩状态。图4示出了融合装置1000的扩张状态。图5示出了融合装置1000的分解图。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融合装置1000包括第一端板100、第二端板150、第三端板200、第四端板250、近侧楔形件550、远侧楔形件650、致动器500、第一斜面300、第二斜面350、第三斜面400、第四斜面450、保持销600(最佳可见于图5中)和保持固定螺钉700。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端板100、第二端板150、第三端板200和第四端板250基本相同,但是,虽然所有四个都具有相同的特征组,但是这些特征的具体尺寸和角度取向在所有实施例中或在任何特定的实施例内不必相同。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斜面300、第二斜面350、第三斜面400和第四斜面450基本相同(应当注意,即使在实施例中是相同的时,斜面也可能或需要适当旋转或镜像以被组装成图3-图5中所示的布置),但是,虽然所有四个都具有相同的特征组,但是这些特征的具体尺寸和角度取向在所有实施例中或在任何特定的实施例内不必相同。此外,下面进一步详细图示了端板、斜面和楔形件使它们的倾斜表面关于融合装置1000的扩张特性而以不同的角度倾斜的影响。

如下面将更详细讨论的,致动器500作用来将近侧楔形件550和远侧楔形件650拉到一起,迫使第一斜面300远离第三斜面400并且还迫使第二斜面350远离第四斜面450,其使得端板100和150被迫远离端板250和200(导致融合装置1000的宽度扩张)。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仅在宽度扩张基本完成之后,第一斜面300和第二斜面350被拉向彼此,并且第三斜面400和第四斜面450被拉向彼此。第一斜面300和第二斜面350朝向彼此的移动迫使第一端板100远离第二端板150,并且第三斜面400朝向第四斜面450的移动迫使第三端板200远离第四端板250(导致高度扩张)。在一个实施例中,保持销600和保持固定螺钉700用于抵抗致动器500中的张力并维持近侧楔形件550相对于致动器500的线性位置。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包括致动器、近侧楔形件、远侧楔形件和四个斜面的子组件被统称为致动器组件。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斜面300和350以及斜面400和450仅在宽度扩张已基本发生并且斜面300和400已基本达到其相对于近侧楔形件550的行程极限并且斜面350和450已基本上达到其相对于远侧楔形件650的行程极限之后才开始朝向彼此移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通过宽度扩张过程的初始部分通过端板100、150、200、250与近侧楔形件550和远侧楔形件650可滑动地接合来实现高度扩张的这种延迟。在宽度扩张过程期间,当楔形件550和650朝向彼此移动时,它们最终从端板100、150、200、250脱离并允许它们在高度上扩张,如下面将讨论的。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借助于限制高度扩张的插入器器械进一步实现高度扩张的延迟,直到宽度扩张已经基本上发生,如下面将讨论的。

当被完全组装时,第一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最优选地是稳定的部件组件,其借助于“燕尾”铰接使用诸如例如销、球、螺钉和固定螺钉之类的紧固件在其整个运动范围内全部被扣留在组件内。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紧固件被固定在一个部件中并在另一个部件的配合特征(诸如轨道)中行进,从而将第一部件的运动范围限制为轨道特征所允许的量,从而防止部件拆卸。

参考图6a-图6f,图6a和图6b分别示出了处于初始完全收缩状态下的融合装置1000的侧视图和端视图,图6c和图6d分别示出了处于完全扩张宽度状态下的融合装置1000的侧视图和端视图,并且图6e和图6f分别示出了处于完全扩张宽度和高度状态下的融合装置1000的侧视图和端视图。

图7a-图7c图示出了用于延迟高度扩张直到宽度扩张部分或基本完成的机构。在图7a中,融合装置1000被示出处于初始收缩状态中并且作为示例演示了近侧楔形件550与端板100和150的配合特征的接合,在该状态下,将近侧楔形件550和远侧楔形件650拉到一起导致宽度扩张但不导致融合装置1000的高度扩张。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根据图7a,近侧楔形件和端板之间的接合防止高度扩张。一旦宽度扩张发生到足以使楔形件与端板上的配合特征脱离的程度(如图7b中所示),则近侧楔形件550和远侧楔形件650的进一步拉伸可以导致仅高度扩张(如图7c中所示)或同时的高度和宽度扩张。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图7b,近侧楔形件与端板的脱离允许高度扩张。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起始宽度优选为14mm,并且当宽度达到约20mm时开始高度扩张。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高度扩张可以在达到完全最大或基本(如上所述)宽度时开始。实现高度扩张的延迟是因为:为了发生高度扩张,在融合装置1000的任一侧上的成对斜面必须相对于它们所接合的端板而朝向彼此平移。当楔形件的倾斜表面同时与端板和斜面接合时,这不会发生,因为端板是刚性的并且跨越近侧楔形件550和远侧楔形件650之间的距离,从而仅允许宽度扩张直到达到图3c中所示的状态,此时楔形件仍然与斜面接合但不再与端板接合并且从此时向前拉伸楔形件允许斜面相对于端板朝向彼此移动,导致高度扩张。下面提供组件及其特征的详细描述。

尽管以下讨论涉及第一端板100,但是应当理解,它同样适用于第二端板150、第三端板200和第四端板250,因为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端板100与第二端板150、第三端板200和第四端板250基本相同(注意,即使在一个实施例中是相同的,端板也可以或需要适当地旋转或镜像以组装成如图3-图5中所示的组件中的上述布置)。将端板100和250统称为上端板,将端板150和200统称为下端板。还应该理解,虽然词语“基本相同”是指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组的端板100、150、200和250,如下所述所有这些特征在每个端板100、150、200和250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但是在任何特定实施例内,这些特征的具体尺寸和角度取向在端板100、150、200和250之间可以相同或不同。

现在转向图8a和图8b,分别示出了端板100的仰视图和俯视图。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端板100具有第一端102和第二端104。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端板100还包括连接第一端102和第二端104的上表面134,以及连接第一端102和第二端104的下表面132。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端板100还包括两个锥形槽,靠近第一端102、从下表面132朝向上表面134延伸的第一锥形槽107,以及靠近第二端104、从下表面132朝向上表面134延伸的第二锥形槽109。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锥形槽107和109的斜率或形状彼此相同或不同。

第一锥形槽107包括:底表面106,所述底表面106在一个实施例中基本上平行于长轴线,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横向于长轴线的平面中成角度或弯曲;大致横向于底表面106的锥形表面110;以及与锥形表面110相对并且大致横向于底表面106的锥形表面136,而锥形表面110和136从底表面106并且朝着向内表面130朝向彼此逐渐变细。第二锥形槽109包括:底表面108,所述底表面108在一个实施例中基本上平行于长轴线,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横向于长轴线的平面中成角度或弯曲;大致横向于底表面108的锥形表面138;以及与锥形表面112相对并且大致横向于底表面108的锥形表面138,而锥形表面138和112从底表面108并且朝着向内表面130朝向彼此逐渐变细。

端板100还可选地包括形成平坦表面126的第一凸起(relief)125和形成平坦表面128的第二凸起127。第一凸起125从第一端102延伸到第一锥形槽107并由基本平行于下表面132的平坦表面126和基本上平坦且平行于向内表面130的第一凸起表面114来限定。第二凸起127从第二端104延伸到第二锥形槽109并由基本平行于下表面132的平坦表面128和基本上平坦并平行于向内表面130的第二凸起表面116限定。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端板100包括靠近第一端102的第一斜切面142和靠近第二端104的第二斜切面144。斜切面142和144优选地通过减小端板100在第一端102和第二端104处的高度来促进相邻椎体2和4之间的融合装置1000的引入和移除,由此提供锥形前缘和后缘。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端板100还可选地包括靠近第一端102的倾斜凹槽122和118以及靠近第二端104的倾斜凹槽124和120。倾斜凹槽122、118和124、120被构造成接合近侧楔形件550和远侧楔形件650的配合倾斜几何形状,以使得融合装置1000的初始扩张被限于宽度扩张并防止融合装置1000同时在宽度和高度上扩张。倾斜凹槽122、118、124和120的斜率被构造成与楔形件550和650的斜率相匹配。倾斜凹槽124和122被构造成与楔形件550和650的梯形(或在其他实施例中为t形、y形)突出部的几何形状相配合。倾斜凹槽118和120优选地分别由两个表面形成,一个平行于底表面132并且一个垂直于底表面132。倾斜凹槽118和120被构造成与楔形件550和650的突出部的突起相配合。

现在转向图9a-图9e。应当理解,尽管在说明性实施例中,槽107和109具有梯形横截面,但是它们可以可选地具有但不限于以下:t形横截面(图9a中所示)、l形横截面(图9b中所示)、y形横截面(图9c中所示)、f形横截面(图9d中所示)或优选地导致槽107和109在向内表面130处比它们在底表面106和108处或在向内表面130与底表面106和108之间的任何点处更窄的大致任何横截面。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虽然上述形状当借助于“燕尾”、锥形、t形或其它槽几何形状期望将斜面300保持在端板100中时是优选的,但是槽107和109的非锥形的、大致直线形横截面(图9e中所示)例如当附加紧固件(例如销或固定螺钉)被用来将斜面300保持在槽107或109中以仅允许在一个维度上平移(同时也允许在一个或多个平面中旋转)时是有益的。还应该理解,虽然端板的各种替代几何形状在这里作为分立的实施例而呈现,但是这些替代实施例具有可选特征,其可以与说明书中的任何其他实施例进行替换或混合/匹配。还应该理解的是,替换端板部件中的任何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可能需要或将需要配合部件(例如,端板、斜面和楔形件)以使用那些特征的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来实现适当的接合并且该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的形状将不可避免地遵循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几何形状。

图10a-图10d3示出了端板100的替代实施例。图10a和图10b示出了示例性端板100,其中下表面132还包括与第一锥形槽107共用锥形表面110的突出部145和与第二锥形槽109共用锥形表面112的突出部146。在图10a和图10b的实施例中,下表面132还包括凹部147和凹部148,凹部147被构造成接纳另一个端板的突出部146,凹部148被构造成接纳另一个端板的突出部145。突出部145和146以及凹部147和148的目的是增加接触面积并在融合装置1000接近最大高度扩张状态(如下图10c中所示)时在端板100、150、200、250与斜面300、350、400、450之间提供额外的稳定性。在没有突出部145和146的实施例中,随着融合装置1000的高度扩张,当斜面平移通过端板的锥形槽以产生扩张时,端板和斜面之间的接触面积稳定地减小。突出部145和146补偿了这种接触面积的损失,从而改善了融合装置1000组件的稳定性。应该理解的是,上面讨论并在图9a、图9b、图9c、图9d中示出的相同实施例同样适用于图10a和图10b中所示的实施例。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突出部145和146在端板和斜面之间产生额外的接触面积的一些区域。此外,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突出部145和146以及配合凹部147和148尽管在一个实施例中被描画为大致三角形,但是可以具有其他形状,所述其他形状在融合装置1000接近最大高度扩张状态时实现增加端板100、150、200、250和斜面300、350、400、450之间的接触面积的相同目标。图10c示出了包括在端板上的突出部145和146以及配合凹部147和148的示例性融合装置1000的完全扩张状态。突出部在端板和斜面之间产生额外接触面积的一些区域被指示和标记。图10d1-图10d3示出了示例性融合装置1000,其中端板100在其近端包括凸部143。凸部143还包括孔径149,孔径149被构造成接纳骨紧固件730。孔径149的中心轴线与端板100的长轴线之间的角度可以具有0到90度之间的任何值,但最优选地在0到45度之间,并且一般(但在与凸部143接触的骨紧固件730的近端部分(即紧固件730的“头部”)基本上大于接触骨的骨紧固件730的主体的近端部分(即紧固件730的柄部)并且主体基本上小于孔径149的实施例中不一定不是必需的)限定了骨紧固件730的轨迹,示出了与图10d3中的融合装置1000组装在一起。应当理解,尽管端板的各种替代几何形状在这里作为分立的实施例而呈现,但是这些替代实施例具有可选特征,其可以与说明书中的任何其他实施例进行替换或混合/匹配。还应该理解的是,替换端板部件中的任何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可能需要或将需要配合部件(例如,端板、斜面和楔形件)以使用那些特征的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来实现适当的接合并且该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的形状将不可避免地遵循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几何形状。

如图11a-图12d中所图示,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根据图11a、图11d和图12a,第一端板100的上表面134是大致平坦的,以允许第一端板100的上表面134与相邻椎体2接合。可替代地,上表面134在一个或多个平面中弯曲(图11b、图11c、图11f、图11h和图12b中所示)以允许与相邻椎体2更大程度的接合。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上表面134是大致平坦的但是包括大致是直的倾斜表面(图11g和图12c中所示)或弯曲的倾斜表面(图11a、图11h和图12d中所示)。倾斜表面允许例如如图11e中所示以脊柱前凸方式和/或如图12c和图12d中所示例如以冠状锥形方式与相邻椎体2接合。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不同高度的非倾斜端板以及不同高度的倾斜和非倾斜端板的布置也导致适合于与端板的脊柱前凸接合的几何形状,如图11d、图11f、图11h和图11i中所图示。应该理解的是,由于图11a-图11i和图12a-图12d示出了装置1000处于彼此成90度的两个不同的突出部中,所以表面134的倾斜性质针对图11a-图11i被描述为“脊柱前凸”并且针对图12a-图12d被描述为“锥形”。进一步预期的是,尽管在一个实施例中,融合装置1000中的所有端板具有相同的长度,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一些或所有端板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以更好地适应目标解剖结构。图13a和图13c示出了示例性融合装置1000的完全收缩和完全扩张的视图,其中所有端板具有相同的长度,并且图13b和图13d示出了示例性融合装置1000,其中两个端板具有比另外两个端板更短的长度,这在侧向入路应用中以及在一些后入路应用中被视为是有利的。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上表面134包括纹理140以帮助抓住相邻椎体。尽管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纹理140包括一系列横向于端板100的长轴线延伸的平行凹槽,但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纹理包括高表面粗糙度的齿、脊部、高表面粗糙度的区域、具有相对高表面粗糙度的金属或陶瓷涂层、摩擦增加元件、龙骨、尖钉或抓住或紧抓突出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端板比其他端板更短、更长、更窄或更宽。应当理解,尽管端板的各种替代几何形状在这里作为分立的实施例而呈现,但是这些替代实施例具有可选特征,其可以与说明书中的任何其他实施例进行替换或混合/匹配。还应该理解的是,替换端板部件中的任何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可能需要或将需要配合部件(例如,端板、斜面和楔形件)以使用那些特征的反向和/或互补几何形状来实现融合装置1000的各个部件之间以及那些部件与周围解剖结构之间的适当的预期接合,并且该反向和/或互补几何形状的形状将不可避免地遵循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几何形状。

在图14a-图14b2中图示出了改变锥形槽107和109的斜率和/或取向或者在斜面和锥形槽107和109之间允许的行进量的影响。图14a示出了从端板250表示装置1000的顶部以及端板250表示装置1000的底部的一侧观察的改变四个端板中的每一个端板上的槽107和109的斜面和/或取向的影响。改变槽107和109的斜率或限制斜面与每个端板内的槽107和109之间的允许行程可以导致但不限于第一端102和第二端104在融合装置1000的顶部和底部上均匀地扩张、在融合装置1000的顶部和底部上不均匀地扩张,在顶部上均匀地扩张并且在底部上不均匀地扩张、或者在底部上均匀地扩张并且在顶部上不均匀地扩张。图14b1和图14b2分别示出了示例性融合装置1000的初始完全收缩和扩张图,该融合装置1000被构造成在其近端和远端不均匀地扩张,导致端板以一定角度逐渐变细的扩张状态。图14b1和14b2的实施例采用了斜面300的替代实施例(下面详细讨论),其适于借助于允许锥形槽107和109在端板的一端和端板的另一端之间的不均匀扩张以与代替其他实施例的平坦倾斜表面的圆形表面接触,这继而又允许端板的长轴与斜面的长轴成一角度。图14b1和14b2的实施例进一步采用了下面详细描述的机构,其独立地限制斜面和锥形槽107与斜面和锥形槽109之间的行程量,这允许例如端板的近端到达其高度扩张的末端并因此在端板的远端停止扩张之前停止扩张,导致在近端已经停止扩张之后端板的远端继续扩张,从而在完全扩张状态时实现比近端更大的高度扩张。

现在转向图15a-图15g,改变端板100的倾斜凹槽122、118、124和120的斜率和/或取向以及斜面和楔形件的互补配合特征的斜率和/或取向的影响被示出。图15a示出了融合装置1000的端视图,其中装置1000的顶部由端板100和250表示,并且装置1000的底部由端板150和200表示。图15a示出了其中融合装置1000的两侧均匀扩张的实施例以及其中左侧和右侧不均匀扩张的实施例。图15b、图15c和图15d示出了其中融合装置1000的左侧和右侧由于端板、楔形件和斜面的配合倾斜特征的斜率的变化而不均匀地扩张的示例性融合装置1000。图15b示出了该实施例的收缩状态的俯视图。图15c示出了该实施例的扩张状态的俯视图,并且示意性地指示了在每个方向上实现的不相等的宽度扩张量。图15d示出了该实施例的扩张状态的透视图,并且允许更好地观察融合装置1000的两侧之间的倾斜表面的斜率差异。图15e进一步示出了在图15d中所示的组件1000中使用的示例性远侧楔形件650。图15f进一步示出了在图15d中所示的组件1000中使用的示例性近侧楔形件550。图15g进一步示出了在图15d中所示的组件1000中使用的示例性斜面300。现在转向图16,其示出了融合装置1000的四个实施例的端视图,图示出了改变端板之间的槽107和109的斜率但在每个单独的端板内保持它们相同的影响,这可能导致但不限于所有四个终端板以相同的速率扩张,所有四个终端板以不同的速率扩张,任何三个终端板以相同的速率扩张而第四个终端板以不同的速率扩张,任何两个终端板以一种速率扩张而另外两个终端板以不同的速率扩张。此外,在横向于任何端板的长轴线的平面中弯曲槽107和109将优选地使这些端板在扩张期间倾斜,如图16中所示。应当理解,尽管端板、楔形件和斜面的各种替代几何形状这里作为分离的实施例而呈现,但是这些替代实施例具有可选特征,其可以与说明书中的任何其他实施例进行替换或混合/匹配。还应该理解的是,替换一个部件中的任何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可能需要或将需要配合部件(例如,端板、斜面和/或楔形件)以使用这些特征的反向和/或互补几何形状来实现融合装置1000的所有各种部件之间以及那些部件与周围解剖结构之间的适当的预期接合,并且该反向和/或互补几何形状的形状将不可避免地遵循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几何形状。

尽管以下讨论涉及第一斜面300,但是应当理解,它也同样适用于第二斜面350、第三斜面400和第四斜面450,因为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斜面300与第二斜面350、第三斜面400和第四斜面450基本相同(注意,即使在实施例中是相同的时,斜面也可能或需要适当地旋转以组装成如图3-图5中所示的组件中的上述布置)。还应该理解,虽然词语“基本相同”是指具有相同特征组的斜面300、350、400和450,如下所述所有这些特征在每个斜面100、150、200和250中起到相同或相似功能的作用,但是在任何特定实施例内,这些特征的具体尺寸和角度取向在斜面300、350、400和450之间可以相同或不同。

现在转向图17a和图17b,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斜面300具有第一端301和第二端303。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斜面300还包括连接第一端301和第二端303的内表面305,以及连接第一端301和第二端303的外表面307(最佳可见于图17b中)。第一斜面300还包括连接第一端301和第二端303的上表面309,以及连接第一端301和第二端303的下表面311,两个表面309和311优选地彼此平行但不必彼此平行。第一斜面300还包括突起315,该突起315还包括优选地但不必延伸超过外表面307和下表面311的上分支321,以及优选地但不必延伸超过外表面307和下表面311的下分支323。上分支321包括第一倾斜表面302和第二倾斜表面310,第一倾斜表面302和第二倾斜表面310从内表面305延伸并在外表面327的方向上向外逐渐变细,从而使上分支321给出大致梯形的横截面。下分支323包括第一倾斜表面304和第二倾斜表面312,第一倾斜表面304和第二倾斜表面312从内表面305延伸并在外表面327的方向上向外逐渐变细,从而使下分支323给出大致梯形的横截面。预期分支321和323可滑动地接合端板中的锥形槽107和109。预期分支321和323以及锥形槽107和109的配合横截面被构造成仅允许在一个维度上平移,或者在直线或曲线中平移(尽管一些实施例可以允许在一个或多个平面中旋转)。

如图17a中的其余部分所示,内表面305包括形成倾斜表面320的突出部319和表面325,其优选地与内表面305形成大于90度的角度,如图17a所示。突出部319包括第一分支314和第二分支316以及凹槽322。凹槽322从外表面307沿着倾斜表面320并朝向内表面305延伸。凹槽322不延伸穿过表面325而是终止于表面324。如下面将讨论的,沟道322和表面324的目的是通过使斜面300上的配合特征在表面324上触底来限制近侧楔形件550和远侧楔形件650相对于斜面300的运动。沟道322可以进一步包括与表面324重合的盲孔308。孔308的目的是可选地接纳配合销以限制允许的宽度扩张量。分支314从倾斜表面320延伸到表面329,并且分支316从倾斜表面320延伸到表面330。突出部319还包括凸起306,凸起306的轴线基本上平行于长轴线。凸起306被构造成与致动器500配合并且允许斜面比没有凸起306的情况下彼此更接近。凸起306具有适合于实现上述功能的任何横截面,例如大致直线形的横截面,或更优选为部分多边形横截面,或最优选为圆形横截面。倾斜表面320和分支314和316形成锥形沟道328,其具有大致梯形的横截面。应当理解,尽管在说明性实施例中,锥形沟道328具有梯形横截面,但是横截面可以包括但不限于t形横截面(图18c中所示)、y形横截面(图18d和图18e中所示)、l形横截面(未示出)、f形横截面(未示出)或优选地导致锥形沟道328在表面329处比其在倾斜表面320处或在表面329与倾斜表面327之间的任何点处更窄的大致任何横截面。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倾斜表面320的斜率在端板中的斜面350、400、450、500之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应该理解,尽管在说明性实施例中,分支321和323具有梯形横截面,但是它们可以具有但不限于以下,t形横截面、y形横截面、l形横截面或优选地导致分支321和323在内表面305处比其在外表面327处或在内表面305与外表面之间的任何点处更窄的大致任何横截面。图18a、图18b、图18c、图18d、图18e示出了分支321和323可以采取的多种横截面。本文描述的任何实施例可以可选地在其分支中具有这些横截面。由于可制造性考虑,l形(图18a)、u形(图18b)和t形(图18c)横截面可能是特别优选的,但是y形横截面(图18d)以及“内部t”形横截面(图18e)也是可能的。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分支321和323的斜率彼此相等或不同。由于分支321和323旨在与槽107和109配合,因此改变它们的斜率的影响与上面针对端板100中的槽107和109所讨论的相同。同样,在上面已经描述了改变四个斜面中的每一个之间的倾斜表面320的斜率对装置1000的扩张特性的影响,并且在上面的图15a-图15g中可以看到,但是为了增加这些图的描述并且根据这里提供的斜面300规范的详细描述,应该提到的是,由于倾斜表面320的斜率控制装置1000的宽度扩张,所以改变其在每个斜面中的斜率(以及以互补的方式改变楔形件中的斜面的配合斜率)可以导致但不限于:所有四个端板以相同的速率扩张,右侧的端板扩张比左侧的端板快,左侧的端板扩张比右侧的端板快,或者一个、一些或全部端板扩张比其他端板快。应当理解,尽管斜面的各种替代几何形状在这里可以作为分立的实施例而呈现,但是这些替代实施例具有可选特征,其可以对说明书中的任何其他实施例进行替换或混合/匹配。还应该理解的是,替换斜面部件中的任何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将使配合部件(例如,端板、楔形件和/或致动器)使用这些特征的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以实现适当的接合。该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的形状将不可避免地遵循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几何形状。

现在转向图19a-图19h2,其中,图19a和图19b示出了斜面300的替代实施例,其中分支321和323分别包括大致圆柱形(在其他预期的实施例中为圆锥形)凸部331和332,其中心轴大致垂直于斜面300的长轴线。在任何实施例中,凸部331和332还分别包括孔径334和335。孔径334和335的中心轴与凸部331和332的中心轴重合,并且所述孔径被构造成与紧固件740接合,紧固件740在一个实施例中是销(但在其他实施例中是螺钉),其被构造成接合孔径334和335以及延伸到端板100的底表面108中的轨道127a(最佳可见于图19h2中)和延伸到端板100的底表面106中的对应轨道(未示出)。紧固件740当被接合到端板100中的对应轨道中时旨在同等地或优先地限制斜面300与端板100中的倾斜槽107和109之间允许的平移量。应当理解,尽管在说明性实施例中,凸部331和332具有通过其中心轴的大致矩形横截面,或者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的横截面:l形横截面(图19c和图19d中所示)、t形横截面(图19e和图19f中所示)、梯形横截面(未示出)或优选地导致凸部331和332在内表面305处比其在外表面327处或在内表面305和外表面327之间的任何点处更窄的大致任何横截面。斜面300和端板100的这些实施例之间的铰接旨在允许斜面300仅在一个维度上在端板100的倾斜槽107和/或109中平移并且仅在一个平面中在所述槽内旋转。

图19g1-图19g3示出了示例性端板100和示例性斜面300的铰接实施例的组件的截面图,其中由于t形槽149是盲槽并且没有突破端板100的底表面132,所以斜面300以一个形成在斜面300的长轴和端板100之间的角度平移地限制在端板100的倾斜槽内,同时允许以另一个在斜面300的长轴和端板100之间的角度(优选地在示例性融合装置1000的功能和/或有用范围之外)通过(例如并且优选地在融合装置1000的组装期间)。图19h1和图19h2示出了示例性融合装置1000的一部分,其包括在斜面300和端板100之间的铰接的实施例,其中端板100的倾斜槽109具有大致t形的横截面并且其中斜面300的凸部331具有大致t形的横截面。凸部331还包括与其大致同心的孔径334,其中孔径334被构造成接纳紧固件740,在该实施例中,紧固件740包括销。端板100的倾斜槽107还包括凹陷到其底表面中并被构造成与紧固件740接合的轨道,目的是限制斜面300在端板100的槽107内的平移行程。图19h1示出了组装好的铰接的侧视图。图19h2示出了铰接的分解图。图19g1-图19g3和图19h1-图19h2的这些实施例都可用于但不限于产生上面的14b1和图14b2中所示的融合装置1000的远端和近端的不均匀扩张。应当理解,尽管斜面的各种替代几何形状在这里作为分立的实施例而呈现,但是这些替代实施例具有可选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与说明书中的任何其他实施例进行替换或混合/匹配。还应该理解的是,替换一个部件中的任何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可能需要或将需要配合部件(例如,端板、楔形件和/或致动器)以使用这些特征的反向和/或互补几何形状来实现融合装置1000的各个部件之间以及那些部件与周围解剖结构之间的适当的预期接合,并且该反向和/或互补几何形状的形状将不可避免地遵循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几何形状。

现在转向图20。致动器500包括近端504、远端502和连接近端504和远端502的圆柱形表面506。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致动器500还包括靠近近端504的驱动特征512和靠近远端502的螺纹508。圆柱形表面506包括围绕致动器周向设置的靠近驱动特征512的凹槽514和围绕致动器周向设置的靠近螺纹508的脊部510。预期脊部510通过在允许的行程范围的末端处与远侧楔形件650接触而用作限制致动器500的线性行程的深度止动件。尽管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特征512被示出为六角形凸部(外六叶形驱动),但是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驱动特征512可以是但不限于内六叶形、外六边形、内六边形、外十字形、内十字形或任何其他形状。可选地,在图21中所示的任何实施例中,驱动特征512是六边形凹部(内六边形驱动)。另外,在图2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致动器500的圆柱形表面506还包括脊部515,脊部515围绕致动器周向地设置在近端504附近,但是在凹槽514的远侧。脊部515被构造成在近侧楔形件550的第二端560上触底。可以预期,提供对致动器500的阻力,推动穿过中心孔径568并使保持销600、保持固定螺钉700、保持c形夹720或一些其他致动器保持装置承受高负荷。图25示出了包括近侧楔形件550、致动器500和保持c形夹720的子组件的截面图,并且演示了脊部515的位置和功能。可选地,在图21b中示出的任何实施例中,致动器500包括靠近近端504的附加螺纹517。螺纹517包括与螺纹508的方向相反的螺旋凹槽(即,如果螺纹508是右旋的,则螺纹517是左旋的)。添加相反方向螺纹517的影响是致动器500将以例如顺时针的方式穿入到远侧楔形件650中,同时以例如逆时针的方式行进到近侧楔形件550中,这使得致动器500将楔形件拉到一起,同时在扭转致动时也相对于两个楔形件平移。致动器500相对于每个楔形件的行程范围被预期为借助于螺纹长度来控制,在这种情况下,螺纹的行进完毕将在相应的楔形件上触底或者借助于周向地设置在致动器周围并且构造成在相应的楔形件上的专用脊部(例如,510和515)而在相应的楔形件上触底,从而限制致动器的平移。应当理解,尽管致动器的各种替代几何形状在这里作为分立的实施例而呈现,但是这些替代实施例具有可选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与说明书中的任何其他实施例进行替换或混合/匹配。还应该理解的是,替换致动器部件中的任何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将需要配合部件(例如楔形件、斜面或旨在接合致动器500的任何辅助器械)以使用那些特征的反向或互补的几何形状来实现适当的接合,并且该反向几何形状的形状将不可避免地遵循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几何形状。

关于图22,保持销600包括第一端604、第二端602和连接端部604和602的圆柱形表面606,而圆柱形表面606可以具有适合于特定应用、配合特征或组件的任何直径和任何长度。关于图23,保持固定螺钉700包括第一端704、第二端702和连接端部704和702的螺纹表面705。保持固定螺钉700还包括靠近第一端704的驱动特征和从第二端702延伸的圆柱形凸部710。关于图24,保持c形夹720包括内径724、外径722和中断内径722和外径724的裂口725。

进一步参考图26a-图26b,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近侧楔形件550包括第一端562、第二端560、连接第一端562和第二端560的上表面590、以及连接第一端562和第二端562的下表面552。近侧楔形件还包括位于第二端560附近的第一倾斜表面580和第二倾斜表面582。第一倾斜表面580包括从第一倾斜表面580朝向表面565延伸并具有大致梯形横截面的第一突出部564。第二倾斜表面582包括从第二倾斜表面582朝向表面567延伸并具有大致梯形横截面的第二突出部566。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突出部564包括突起574,第二突出部566包括突起575。突出部564和566预期被构造成以这样的方式可滑动地接合端板中的斜面300的锥形沟道328,以使得斜面300仅在一个维度上相对于近侧楔形件550平移——在直线或曲线中前后移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在斜面和楔形件550之间也可允许在一个平面内旋转)。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突起574和575被构造成接合端板中的斜面300上的凹槽322,并通过在允许的行程极限处与表面324接触来限制斜面300和楔形件550之间的平移程度。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上表面590还包括从上表面590延伸的突出部554。突出部554包括延伸穿过第一端562但不穿过第二端560的沟道599。应当理解,沟道599旨在作为用于在装置1000的引入、扩张和/或移植物到装置1000中的输送中所使用的辅助器械的配合特征,并且可以以其他方式进行配置、成形和定位——只要其可从第一端562进入即可。近侧楔形件550还包括中心孔径568(例如,如图19在所示),以及侧孔径570和572(例如,如图26b中所示)。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中心孔径568包括底切571,并且两个侧孔径570和572都是带螺纹的。中心孔径568被构造成借助于以下构件来接合并保持致动器500:接合在螺纹孔径586中并延伸到致动器500的凹槽514中的保持固定螺钉700和/或接合在孔584中并且延伸到致动器500的凹槽514中的保持销600或同时接合在底切571和致动器500的凹槽514(图25中所示)中的保持c形夹720(参见图24)或允许致动器500在中心孔径568内旋转但基本上防止致动器500沿中心孔径568的轴线平移的任何其他保持机构中

应当理解,尽管在说明性实施例中,第一突出部564和第二突出部566具有梯形横截面,或者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的的横截面:t形横截面、y形横截面(未示出)或优选地导致突出部564和566在倾斜表面580和582处比在表面565和567处更窄的大致任何横截面。类似地,任何实施例可以可选地具有上面描述的横截面。图27a示出了具有具有t形横截面的突出部564和566的实施例,由于可制造性和性能考虑,t形横截面可能是特别优选的。

侧孔径570和572旨在用作用于在装置1000的引入和/或扩张和/或移植物到装置1000中的输送中所使用的辅助器械的配合特征,并且可以以其他方式进行配置、成形和定位——只要它们可以从第一端562进入即可。例如,可以有一个或两个侧孔径,一个侧孔径、两个侧孔径或没有侧孔径可以是带螺纹的,侧孔径中的一个或两个可以是非圆形的。另外,中心孔径568旨在与致动器配合并且可以在或可以不在近侧楔形件550的几何中心,并且可以是或可以不是带螺纹的。作为示例,图27b示出了示例性近侧楔形件550,其中中心孔径是用左旋螺纹拧的(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用右旋螺纹拧的),其中一个侧孔径是带螺纹的并且一个侧孔径具有大致矩形或优选为大致方形的形状,其被视为有利于移植物输送到融合装置1000中,因为与类似外部维度的圆形开口相比,它可以为移植物材料提供更大的横截面面积。还预期了其他可选器械附接特征,包括但不限于图27b、图27c和图27d中所示的近侧楔形件550的实施例。例如,图27b中所示的实施例不包括突出部554,而是包括从上表面延伸并形成沟道591的突出部587和突出部588以及从下表面552延伸并形成沟道592的突出部589和突出部590。图27c示出了包括从突出部587延伸到突出部589的凹槽592的来自图27b的实施例。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具有相似维度的另一个凹槽(未示出)可以从突出部589延伸到突出部590。还可以预期这些凹槽将用作辅助器械的接合特征。图27c的实施例还包括是圆形的且带螺纹的两个侧孔径以及无螺纹的中心孔径。图27d示出了来自图27c的实施例,其还包括在近侧楔形件550的侧面上的阶梯式凹槽593和594,阶梯式凹槽593和594的较深部分位于第二端560附近。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阶梯式凹槽593和594将用作辅助器械的接合特征。图27d的实施例还包括是圆形且带螺纹的一个侧孔径、大致是矩形的或优选地大致是方形的一个侧孔径、以及是无螺纹的中心孔径。辅助器械将在下面详细讨论。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倾斜表面580和582的斜率(以及下面讨论的倾斜表面680和682的斜率)彼此相等或不同。由于楔形件的倾斜表面580、582(以及下面讨论的680、682)的分支旨在与斜面300、350、400、450的倾斜表面320配合,因此改变其斜率的影响与上面针对斜面300中的倾斜表面320所讨论的相同。应当理解,尽管近侧楔形件的各种替代几何形状在这里作为分立的实施例而呈现,但是这些替代实施例具有可选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与说明书中的任何其他实施例进行替换或混合/匹配。还应该理解的是,替换近侧楔形件部件中的任何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将使配合部件(例如,端板、斜面、致动器和远侧楔形件)使用这些特征的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以实现适当的接合并且该反向几何形状的形状将不可避免地遵循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几何形状。

现在转向图28a和图28b,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远侧楔形件650包括第一端662、第二端660、连接第一端662和第二端660的上表面690、以及连接第一端662和第二端660的下表面652。近侧楔形件还包括位于第二端660附近的平坦的第一倾斜表面680和平坦的第二倾斜表面682。第一倾斜表面680包括从第一倾斜表面680朝向表面665延伸并具有大致梯形横截面的第一突出部664。第二倾斜表面682包括从第二倾斜表面682朝向表面667延伸并具有大致梯形横截面的第二突出部666。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突出部664包括突起674,第二突出部666包括突起675。突出部664和666预期被构造成以这样的方式可滑动地接合端板中的斜面300的锥形沟道328,以使得斜面300仅在一个维度上相对于近侧楔形件650平移——在直线或曲线中前后移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突起674和675被构造成接合斜面300上的凹槽322,并通过在允许的行程极限处与表面324接触来限制斜面300和楔形件650之间的平移程度。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表面690还包括从上表面690延伸的突出部654和从下表面652延伸的突出部655。突出部654和655还包括斜切面688和689,其被构造成促进在相邻椎骨2和4之间对装置1000的引入以及相邻椎骨2和4的初始撑开。远侧楔形件650还包括中心孔径668和侧孔径670和672。中心孔径668是完全螺纹的并且两个侧孔径670和672均是带螺纹的。中心孔径668被构造成接合致动器500。侧孔径旨在用作用于在装置1000的引入和/或扩张和/或移植物到装置1000中的输送中所使用的辅助器械的配合特征,并且可以以其他方式进行配置、成形和定位。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可以有一个或两个侧孔径,侧孔径670和672中的一个、两个或没有一个可以是带螺纹的,以及侧孔径670和672中的一个或两个可以是非圆形的。作为示例,图29a示出了不包括侧孔径的示例性远侧楔形件650。应当理解,尽管在说明性实施例中,第一突出部664和第二突出部666具有梯形横截面,但是它们或本文公开的任何其他实施例可以可选地具有但不限于以下,t形横截面、y形横截面、l形横截面或优选地导致突出部664和666在倾斜表面680和682处比它们在表面665和667处更窄的大致任何横截面。图29b示出了示例性远侧楔形件650,其具有具有t形横截面的突出部664和666,由于可制造性和性能考虑,t形横截面可能是特别优选的。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倾斜表面580和582的斜率以及倾斜表面680和682的斜率彼此相等或不同。由于楔形件的倾斜表面580、582、680、682的分支旨在与斜面300、350、400、450的倾斜表面320配合,因此改变其斜率的影响与上面讨论的相同。应当理解,虽然远侧楔形件的各种替代几何形状在这里作为分立的实施例而呈现,但是这些替代实施例具有可选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与在说明书中的任何其他实施例中进行替换或混合/匹配。还应该理解的是,替换远侧楔形件部件中的任何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将使配合部件(例如,端板、斜面、致动器和近侧楔形件)使用反向或互补的几何形状来实现适当的接合并且该反向几何形状的形状将不可避免地遵循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几何形状。

现在转向在两个相邻椎体2和4之间植入融合装置1000的方法。图30、图31和图32示出了插入器800的实施例,该插入器800被构造成可逆地附接到融合装置1000,允许融合装置1000被植入在相邻椎体2和4之间并且促进移植物到融合装置1000中的输送。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插入器800包括大致矩形形状的细长主体820,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其他形状,最优选是具有与处于初始收缩状态下的融合设备1000的横截面基本相同的横截面。插入器800还包括可滑动地设置在主体中的螺纹轴840。主体820还包括远端,该远端被构造成与融合装置1000的近侧楔形件550配合,并且包括在主体820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的三个孔径。第一孔径821允许螺纹轴840进入近侧楔形件550的螺纹侧孔径中的一个,允许借助于将螺纹轴840拧入到近侧楔形件550中而将插入器800可逆地附接到融合装置1000。第二孔径822允许扩张驱动器870进入致动器500的驱动特征512。扩张驱动器870在图33中示出并且包括远端和近端,该远端包括与致动器500的驱动特征512兼容的驱动特征877,该近端包括用于扭矩手柄、扭矩限制手柄或扭矩指示手柄的附接特征875,其被用来对致动器500进行致动并实现融合装置1000的扩张。第三孔径823允许进入近侧楔形件550的侧孔径,以便在扩张后将诸如骨移植物或骨生长诱导材料之类的治疗剂输送到融合装置1000中。主体820的远端还包括形成凸缘825和827的扁平平坦平板,用于防止融合装置1000的高度扩张,直到宽度扩张基本完成。一旦借助于将螺纹轴840拧入到近侧楔形件550中(参见图34)而将插入器800附接到融合装置1000,融合装置1000就被植入在相邻椎体2和4之间(参见图35)。一旦发现融合装置1000的初始植入位置令人满意,就将扩张驱动器870可滑动地引入到插入器800中的第二孔径822中,并且驱动特征877与致动器500的驱动特征512接合(参见图36)。将扭矩施加到扩张驱动器870现在导致融合装置1000的扩张。图37示出了附接到处于完全收缩状态下的融合装置1000上的插入器800,并且凸缘825部分地覆盖端板,从而防止高度扩张但允许融合装置1000的宽度扩张。图37中的凸缘825被示出为覆盖部分端板并防止融合装置1000的高度扩张。图38示出了附接到处于部分宽度扩张状态下的融合装置1000上的插入器800,并且凸缘825部分地覆盖端板,从而防止高度扩张但允许融合装置1000的进一步宽度扩张。图39示出了附接到处于完全宽度扩张状态下的融合装置1000上的插入器800,并且凸缘825不再覆盖端板,从而允许融合装置1000的高度扩张。图40示出了附接到处于完全宽度和高度扩张状态下的融合装置1000上的插入器800。然后通过插入器800的第三孔径823将骨移植物或骨生长诱导材料(移植物材料)引入、输送或注射到融合装置1000中。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在附接插入器800之前可以将移植物材料预先填塞到第三孔径中并且一旦融合装置1000被植入和扩张,就使用被构造成穿过第三孔径823的细长夯具(未示出)将其夯实通过第三孔径823并到融合装置1000中。进一步预期在装置1000已经扩张之后可以通过包括但不限于注射器、漏斗、螺纹致动的移植物输送装置或手柄操作的移植物输送装置在内的装置将移植物材料输送到第三孔径823的近端开口中。然后使用细长夯具将保持在第三孔径823内的任何移植物材料推入到融合装置1000中。进一步预期在融合装置1000已被扩张之后以及在插入器器械已经脱离之后将移植物材料引入到融合装置1000中,移植物通过近侧楔形件550中的任何可用孔径或通过第一椎骨端板6和近侧楔形件550之间的间隙或通过第二椎骨端板8和近侧楔形件550之间的间隙或同时通过两者而被引入。图41示出了填充有骨移植物材料并仍然附接到插入器800的处于完全扩张状态下的融合装置1000。图42示出了填充有骨移植物并与插入器800相脱离的处于完全扩张状态下的位于两个相邻椎体2和4之间的融合装置1000。然后完成融合装置1000的植入,并且然后可以关闭手术伤口。

图43示出了示例性插入器器械。插入器900包括主轴955、套筒930、轮945、手柄915和销970和971。主轴955还包括远端和位于近端附近的外螺纹,该远端被构造成与融合装置1000的近侧楔形件550配合。图44中可见插入器的螺纹铰接的详细截面图。如图45和图46中所示,主轴还包括在主轴955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的三个径。第二孔径961允许扩张驱动器870进入致动器500的驱动特征512。第一孔径961和第三孔径963为了在扩张后将骨移植物或骨生长诱导材料输送到融合装置1000中而允许进入到近侧楔形件550的侧孔径。主轴955的远端还包括第一柄脚956和第二柄脚957,第一柄脚956包括远侧凸部964,第二柄脚957包括远侧凸部965。柄脚956和957通过狭缝958和959部分地与主轴955的主体分离,这赋予柄脚灵活性。柄脚的远端被构造成接合示例性近侧楔形件550的配合特征;该铰接在图47中的截面图中被示出。套筒930被构造成在主轴955上滑动并且借助于转动轮945而沿主轴955向远侧或近侧推进,轮945与主轴955螺纹接合并借助于销970和971而与套筒930旋转接合,这导致铰接,由此轮945相对于套筒930旋转但不相对于套筒930平移。手柄915刚性地附接到主轴955的近端。当套筒930处于其最近侧位置时(如图48中所示),允许柄脚956和957彼此远离地弹性变形以接合融合装置1000的近侧楔形件550上的配合特征,并且当套筒930处于其最远侧位置时(如图49中所示),它防止柄脚956和957彼此远离地弹性变形,导致在融合装置1000的近侧楔形件550和插入器900之间的正接合。此外,在其最远侧状态下,套筒930并且特别是其远端在插入器900中执行与凸缘825和827在插入器800中相同的功能,该功能防止融合装置1000在高度上扩张,直到宽度扩张已基本完成。一旦将插入器900附接到融合装置1000,就将融合装置1000植入在相邻椎体2和4之间。一旦发现融合装置1000的初始植入位置令人满意,就将扩张驱动器870引入到插入器900中的第二孔径962中,并且驱动特征877与致动器500的驱动特征512接合(参见图50)。将扭矩施加到扩张驱动器870现在导致融合装置1000首先在宽度上扩张(参见图51),然后在宽度和高度上都扩张(参见图52)。现在可以以上述方式通过孔径961和963中的一个或两个来实现骨移植材料通过插入器900输送到融合装置1000中。图53示出了填充有骨移植物材料并且仍然附接到插入器900的处于完全扩张状态下的融合装置1000。然后可以将插入器900与融合装置1000相脱离,然后完成融合装置1000的植入,并且外科手术然后可以关闭伤口。

第二可扩张融合装置

现在转向图54a-图54c,其示出了示例性第二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a。图54a示出了处于完全收缩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二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a。图54b示出了处于完全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二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a。图54c示出了示例性第二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a的分解图。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二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a包括第一斜面300的实施例300a(以及斜面350a、400a和450a,在该实施例中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斜面400a被用来指示图54c中的针对斜面300a的参考数字)与第一斜面300的示例性实施例相同,但以下例外:外表面327包括与分支323的倾斜表面平行的倾斜槽335a,分支321和323具有大致c形的横截面,表面329和330包括凸部337a和338a,沟道328具有大致t形的横截面并且不包括存在于先前讨论的斜面300的实施例中的凹槽322。

第二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a还包括第一端板100的实施例100a(以及端板150a、200a和250a,在本实施例中它们都是相同的,但可能需要适当地对准以便被组装成第二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a的布置),其中倾斜槽107和109具有被构造成与斜面300a配合的c形横截面,顶表面132包括靠近槽109的凸部145a和靠近倾斜槽107的凹部146a,而凸部145a和凹部146a具有互补的形状,使得当两个端板适当地旋转时,一个的凸部145a嵌套在另一个的凹槽146a中,允许顶部端板的底表面和底部端板的顶表面接触。凸部145a的面向外的表面还包括凹窝147a(在图54c中被示出在端板200a上),其在被组装时通常与斜面300a的倾斜槽335a的长轴线对准,但不是全部通过端板的另一侧。凹窝147a可以具有球形、圆柱形(如所示)或任何其他形状。凹窝的目的是在凹窝的底部和倾斜槽109的向内表面之间产生薄的材料区域,这允许使凹窝的底部变形(冲击)并在端板的槽109的面向内的表面上产生凸突的凹坑148a。当部件被组装并处于完全收缩状态时,冲击步骤作为组装过程中的最后一步而被执行,并借助于冲头或尖头或圆形工具来执行,借助冲击、按压或其他手段将负荷施加到凹窝的底表面。如上所述,冲击在端板的面向内的表面上产生凹坑148a,其在组装好的装置状态下——与斜面的倾斜凹部对准并接合,捕获它们并防止第二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a由于过度扩张而拆卸。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凹窝由端板中的通孔替换,并且被冲击的凹坑的功能通过被挤压穿过端板开口并接合斜面的倾斜槽的销来执行。端板100a不包括存在于端板100的前面讨论的实施例中的锥形槽122、118、124和120,而是包括倾斜表面121a和123a(在图54c中被示出在端板200a上),其通常执行与凹槽122、118、124和120相同的功能,这是为了防止高度扩张发生,直到装置在宽度上已充分扩张。这是通过倾斜表面121a和123a在整个宽度扩张过程的大部分时间内以及当它们与楔形件接触时与楔形件的配合倾斜表面接触来实现的,每个端板的相对侧上的斜面仅能够沿着楔形件的倾斜表面的方向和倾斜表面121a和123a移动,同时相对于彼此保持静止,而为了实现高度扩张,相对的斜面需要能够沿着装置的长轴线朝向彼此移动。一旦宽度扩张基本上完成并且一旦倾斜表面121a和123a不再接触楔形件,就允许斜面朝向彼此移动,导致高度扩张。顶表面132还包括靠近倾斜槽107的凸部115a,并且向内表面130包括靠近槽109的凹部117a,而凸部115a和凹部117a具有互补的形状,使得当两个端板适当地旋转时,一个的凸部115a嵌套在另一个的凹部117a中,允许两个端板的相对的顶表面和底表面接触。凸部115a被构造成与斜面300a配合,作为倾斜槽107的倾斜表面的延伸。凸部115a的目的是通过保持斜面和端板之间的大接触面积来在允许的高度扩张的上限处提高装置稳定性。端板100a还包括从内表面延伸到外表面的开口119a。该特征是可选的,并且预期允许移植物材料离开装置的内部并填充其周围的空间。端板100a还包括凸起149a,其轴线基本上平行于长轴线。凸起149a被构造成与致动器500a配合,并且允许端板比没有凸起149a的情况下彼此更接近。

第二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a还包括致动器500的实施例500a。致动器500a包括近端504a、远端502a和连接近端504a和远端502a的圆柱形表面506a。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致动器500a还包括在近端504a上的驱动特征512a、靠近近端504a的螺纹517a、以及靠近远端502a的螺纹508a。螺纹508a包括与螺纹508的方向相反的螺旋凹槽(例如,如果螺纹508a是右旋的,则螺纹517a是左旋的,反之亦然)。该实施例还包括在远端上的第二驱动特征(未示出)。这种第二驱动特征在修正入路与原始手术期间使用的入路不同的修正手术中被认为是有用的。

第二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a还包括近侧楔形件550的实施例550a。近侧楔形件550a在图55a和图55b中分别以前透视图和后透视图示出。近侧楔形件550a包括第一端562a、第二端560a、连接第一端562a和第二端560a的上表面590a以及连接第一端562a和第二端560a的下表面552。近侧楔形件还包括位于第二端560a附近的第一倾斜表面580a和第二倾斜表面582a。第一倾斜表面580a包括靠近上表面的第一倾斜凹陷轨道591a和靠近下表面的第二倾斜凹陷轨道592a。第一倾斜表面580a还包括从第一倾斜表面580a朝向表面565a延伸并具有大致t形横截面的突出部564a。突出部564a导致倾斜表面580a被分成上部和下部。第二倾斜表面582a包括靠近上表面的第一倾斜凹陷轨道593a和靠近下表面的第二倾斜凹陷轨道594a。第二倾斜表面582包括从第二倾斜表面582a朝向表面567延伸并具有大致t形横截面的突出部566。突出部566a导致倾斜表面582a被分成上部和下部。倾斜凹陷轨道591a、592a、593a和594a不会突破楔形件550a的侧表面,并且通过用作触底的斜面300a的凸部337a和338a的深度止动件而起到限制斜面相对于近侧楔形件的行进的作用。上表面590a还包括从上表面590a延伸的突出部554a。下表面552a还包括从下表面552a延伸的突出部555。突出部554a和555a包括延伸穿过第一端562a和第二端560a的沟道599a和598a。应当理解,沟道599a和598a旨在作为用于在第二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a的引入、扩张和/或移植物到第二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a的输送中所使用的辅助器械的配合特征,并且可以以其他方式进行配置、成形和定位——只要其可从第一端562a进入即可。近侧楔形件550a还包括带螺纹的中心孔径568a和大致矩形的孔径570a和572a,它们突破近侧楔形件550a的相应侧面。近侧楔形件550a还包括部分孔597a,该部分孔597a从第一端562a延伸到某个深度,但不是一直延伸到第二端560a,并且大致以带螺纹的中心孔径568a的大直径为中心,从而中断其螺纹。部分孔597a允许在装置已被扩张之后进入螺纹致动器的近端并且使用冲头、锥子或自动冲压工具使其上的第一螺纹变形。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或减少致动器在手术后松开而导致装置失去高度的可能性。

第二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a还包括远侧楔形件650的实施例650a(以分解图最佳可见于图54c中)。在该实施例中,近侧楔形件650a与近侧楔形件550a相同,除了以下例外:远侧楔形件650a包括中心孔径,该中心孔径沿与近侧楔形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拧。例如,如果近侧楔形件550a的中心孔径具有左旋螺纹,则远侧楔形件650a的中心孔径具有右旋螺纹。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使近侧楔形件上存在的所有插入特征也存在于远侧楔形件以及具有在远端上的第二驱动特征的致动器上(如上所讨论)在修正入路与原始手术中使用的入路不同的修正手术的情况下是有用的。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远侧楔形件可以具有更多孔的远端以促进初始植入。

还应当理解,尽管各种部件的各种替代几何形状在这里作为分立的实施例而呈现,但是这些替代实施例具有可选特征,其可以与说明书中的任何其他实施例进行替换或混合/匹配。还应该理解的是,替换任何部件中的任何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可能需要或将需要配合部件以使用这些特征的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以实现适当的接合,并且该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的形状将不可避免地遵循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几何形状以及利用该几何形状所描述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作为示例,装置第二可扩张融合装置利用一些或任何致动器实施例、高度和宽度扩张特征、配置和实施例以及这里描述的端板稳定特征和实施例。

第三可扩张融合装置

现在转向图56a-图56c,其示出了示例性第三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b。图56a示出了处于完全收缩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三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b。图56b示出了处于完全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三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b。图56c示出了示例性第三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b的分解图。第三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b具有与先前讨论的实施例类似的功能性,因为其被构造从初始收缩状态(图56a中所示)转移到最终扩张状态(图56b中所示),但使用改进的机构来完成扩张,其中斜面300b的倾斜槽被构造成接纳通过端板100b中的配合开口插入的销600。由于端板100b不包含倾斜表面,因此通过沿着倾斜槽行进的销600以及通过端板的各个弯曲表面与斜面的倾斜表面进行切线接触来实现高度扩张。借助于在允许的行程极限处在斜面300b的倾斜槽中触底的销600来防止由于过度扩张导致的拆卸。如图57a和图57b中的互补视图中所示,第三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b包括第一斜面300的实施例300b(以及斜面350、400和450,在本实施例中它们都是相同的),具有第一端301b和第二端303b。第一斜面300b还包括连接第一端301b和第二端303b的内表面305b,以及连接第一端301b和第二端303b的外表面307b(最佳可见于图57b中)。第一斜面300b还包括连接第一端301b和第二端303b的上表面309b,以及连接第一端301b和第二端303b的下表面311b,两个表面309b和311b优选地彼此平行。第一斜面300b还包括突起315b,该突起315b还包括优选地延伸超过外表面307b和上表面309b的上分支321b,以及优选地延伸超过外表面307b和下表面311b的下分支323b。上分支321b包括上端表面341b、第一倾斜表面302b以及优选地第二倾斜表面310b。下分支323b包括下端表面343b、第一倾斜表面304b以及优选地第二倾斜表面312b。内表面305b包括形成倾斜表面320b的突出部319b。突出部319b包括第一分支314b和第二分支316b。第一分支314b从倾斜表面320b延伸到表面329b,并且第二分支316b从倾斜表面320b延伸到表面330b。倾斜表面320b和分支314b和316b形成具有大致t形横截面的沟道328b,其由于分支314b和316b包括分别平行于倾斜表面329b和330b并沿着倾斜表面329b和330b延伸并且朝向彼此延伸的相应突出部而形成。第一分支314b还包括突出部348b,第二分支316b还包括突出部349b。突出部319b还包括凸起306b,凸起306b的轴线基本平行于长轴线。凸起306b被构造成与致动器500a配合并且允许斜面比没有凸起306b的情况下彼此更接近。凸起306b具有适合于实现上述功能的任何横截面,例如大致直线的横截面。斜面300b还包括:第一倾斜槽337b,其凹陷到内表面305b中并从斜面300b的中平面向上分支321b延伸但不突破上端表面341b;以及第二倾斜槽338b,其凹陷到外表面327b中并从斜面300b的中平面向分支323b延伸但不突破下端表面343b。斜面300b还包括从斜面300b的中平面向分支321b延伸并被设置在内表面305b和突出部319b的内边缘之间的第一倾斜凸起341b和从斜面300b的中间平面朝向分支323b延伸并被设置在内表面305b和突出部319b的内边缘之间的第二斜面凸起342b。倾斜凸起的斜率可以平行于或可以不平行于相应的倾斜槽,并且倾斜凸起的目的是在高度扩张期间清除端板的各部分。

第三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b还包括第一端板100(以及端板150、200和250,其在本实施例中都是相同的)的实施例100b(最佳可见于图58中),其包括第一端102b和第二端104b。第一端板100b还包括连接第一端102b和第二端104b的上表面134b,以及连接第一端102b和第二端104b的下表面132b。第一端板100b还包括靠近第一端102b的第一细长开口107b和靠近第二端104b的第二细长开口109b。细长开口107b和109b在垂直于长轴线的方向上从下表面132b延伸穿过上表面140b。第一端板100b还包括从第一端102b延伸并穿过第一细长开口107b的第一细长凹部110b和从第二端104b延伸并穿过第二细长开口109b的第二细长凹部112b。细长凹部110b和112b在垂直于长轴线的方向上从底表面132b朝向上表面140b延伸但不穿过上表面140b,并分别形成第一内表面114b和第二内表面116b。

底表面132b包括靠近开口107b的第一凸部145b、靠近开口109b的第二凸部145bl、靠近第一开口107b的第一凹部146b和靠近第二开口109b的第二凹部146b1。而凸部145b和145b1以及凹部146b和146b1具有互补的形状,使得当两个端板彼此收缩时,一个的凸部145b嵌套在另一个的凹部146b1中,并且一个的凸部145b1嵌套在另一个的凹部146b中,同时允许两个端板的相应顶表面和底表面接触,并且两个端板的内表面130b对准。凸部的中心被构造成在组装时大致与斜面300b的倾斜槽对准。凸部145b和145b1还分别包括通孔147b和147b1,被构造成接纳将与斜面300b的倾斜槽接合的销。内表面130b还包括凸起149b,其轴线基本上平行于长轴线。凸起149a被构造成与致动器500b配合并且允许端板比没有凸起149b的情况下彼此更接近。内表面130b还包括从面向内的表面延伸到面向外的表面的开口119b。该特征是可选的,并且预期允许移植物材料离开装置的内部并填充其周围的空间。第一内表面114b和第二内表面116b还分别包括第一凸部118b和第二凸部120b。凸部在彼此面对的表面上是圆形的。凸部114b和116b的圆形部分被构造成与斜面300b的倾斜表面310b和312b切线接触,以增加端板和斜面之间的接触面积。由至少第一端102b和向内表面130b以及由第二端104b和向内表面130b形成的拐角分别包括圆形表面121b和123b。这些圆形表面的目的是帮助防止高度扩张,直到装置在宽度上已充分分扩张。这是通过圆形表面121b和123b在贯穿大部分宽度扩张过程并且当它们与楔形件切线接触时与楔形件的配合倾斜表面切线接触来实现的,每个端板100b的相对侧上的斜面300b因为楔形件550b和650b的倾斜表面与圆形表面121a和123a形成切线接触,所以仅能够沿着这些倾斜表面的方向移动,同时斜面300b相对于彼此保持静止,而为了实现高度扩张,相对的斜面需要能够沿着装置的长轴线朝向彼此移动。一旦宽度扩张基本上完成并且一旦圆形表面121a和123a不再切向地接触楔形件,就允许斜面朝向彼此移动,导致高度扩张。上表面134b包括纹理140b,以帮助抓住相邻椎体。尽管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纹理140b包括横向于端板100b的长轴线延伸的一系列平行凹槽,包括但不限于齿、脊部、高表面粗糙度的区域、具有相对高表面粗糙度的金属或陶瓷涂层、摩擦增加元件、龙骨、尖钉、或抓住或紧抓突出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端板可以比其他端板更短、更长、更窄或更宽。

第三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b还包括近侧楔形件550a、远侧楔形件650a、致动器500a和销600。

还应当理解,尽管各种部件的各种替代几何形状在这里作为分立的实施例而呈现,但是这些替代实施例具有可选特征,其可以与说明书中的任何其他实施例进行替换或混合/匹配。还应该理解的是,替换任何部件中的任何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可能需要或将需要配合部件以使用这些特征的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以实现适当的接合,并且该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的形状将不可避免地遵循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几何形状以及利用该几何形状所描述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作为示例,第三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b可以利用一些或任何致动器实施例、高度和宽度扩张特征、配置和实施例以及这里描述的端板稳定特征和实施例。

第四可扩张融合装置

现在转到图59a-图59c,其示出了示例性第四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c。图59a示出了处于完全收缩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四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c。图59b示出了处于完全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四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c。图59c示出了示例性第四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b的俯视图。第四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c与先前描述的第三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b相同,除了以下例外:在第三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c中,端板包括允许改善稳定性的嵌套的互锁稳定特征(最佳可见于图59d中),确保正确对准并减少装置两侧上顶部端板和底部端板之间的“斜率”,并促进装置扩张。在第四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c的顶部和底部上的相对的端板(例如图59d示出了相对的端板100c和150c)包括朝向彼此的突出部111c1和111c2以及延伸突出部的长度并通过端板的上表面的配合凹部113cl和113c2。凹部还包含在一个端板上的燕尾形轨道103c2和在相对的端板上的燕尾形突出部103cl(最佳可见于图59c中),使得配合端板仅相对于彼此在一个维度上沿着燕尾形轨道的长轴线朝向或远离彼此移动。而突出部lllcl和lllc2以及凹部113cl和113c2具有互补的形状,使得当两个端板适当地旋转时,一个的突出部11c1嵌套在另一个的凹部113c2中,并且一个的凹部113c1接纳另一个的突出部lllc2,同时允许两个端板的下表面接触,并且两个端板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对准。应当理解,虽然这里已经示出了该实施例的稳定特征以可滑动地互连上端板部分和下端板部分,但是相同的布置也被用来可滑动地互连上端板部分对或下端板部分对,或者可滑动地互连上端板部分对、下端板部分对、以及上端板部分和下端板部分。

还应当理解,尽管各种部件的各种替代几何形状在这里作为分立的实施例而呈现,但是这些替代实施例具有可选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与说明书中的任何其他实施例进行替换或混合/匹配。还应该理解的是,替换任何部件中的任何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可能需要或将需要配合部件以使用这些特征的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以实现适当的接合,并且该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的形状将不可避免地遵循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几何形状以及利用该几何形状所描述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作为示例,第四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c可以利用一些或任何致动器实施例、高度和宽度扩张特征、配置和实施例以及这里描述的端板稳定特征和实施例。

第五可扩张融合装置

现在转到图60a-图60c,其示出了示例性第五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d。图60a示出了处于完全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五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d。图60b示出了处于完全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五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d的侧视图。第五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d与先前描述的第四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c相同,除了以下例外:在第五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d中,端板包含嵌套的互锁稳定特征,其中上文关于装置1000c描述的突出部111c1和111c2分别还包括为弯曲凸部111d3和111d4,并且上面关于装置1000c描述的凹部113c1和113c2还分别包括弯曲凸起113d3和113d4,其被构造成以嵌套的方式接纳弯曲凸部111d3和111d4。弯曲凸部被构造成切向接触斜面300b的倾斜表面,从而在斜面和端板之间提供附加接触点,并且在可允许的高度扩张的上限处导致改善的装置稳定性。第五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d的端板不包含倾斜表面并且依靠销部件在斜面和端板之间传递扩张力,这可能由于低接触面积而导致这些部件之间的不期望的运动(或斜率)。将弯曲特征(例如弯曲凸部11d1和11d4)添加到端板允许接近斜面和端板之间的连续接触表面,从而改善了如上所提及的稳定性。

还应当理解,尽管各种部件的各种替代几何形状在这里作为分立的实施例而呈现,但是这些替代实施例具有可选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与说明书中的任何其他实施例进行替换或混合/匹配。还应该理解的是,替换任何部件中的任何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可能需要或将需要配合部件以使用这些特征的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以实现适当的接合,并且该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的形状将不可避免地遵循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几何形状以及利用该几何形状所描述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作为示例,第五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d可以利用一些或任何致动器实施例、高度和宽度扩张特征,配置和实施例以及这里描述的端板稳定特征和实施例。

第六可扩张融合装置

现在转向图61a-图61b,其示出了示例性第六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e。图61a示出了处于完全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六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e。图61b示出了示例性第六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e的分解图。第六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e包括第一端板100的实施例100e(以及端板150、200和250,而端板100e和150e是相同的,并且端板250e和200e是端板100e和150e的镜像),其与端板100相同,但有以下例外。在端板100e中,槽107和109具有大致c形的横截面并且具有在相同方向上倾斜的相等斜率,而槽107和109都在上表面134处开始并且朝向第二端104斜,底表面132包括靠近槽109的凸部145e和靠近槽107的凹部146e,而凸部145e和凹部146e具有互补的形状,使得当顶部和底部端板彼此收缩时,一个凸部145a嵌套在另一个的凹部146e中,允许相对端板的相应的顶表面和底表面接触。凸部145e还包括开口147e(在图61b中被示出在端板150a上),当组装时,开口147e与斜面300e的倾斜槽335e大致对准,并且被构造成接纳销600,然后销600接合斜面300e中的倾斜槽。

端板100e不包括在端板100的前面讨论的实施例中存在的锥形凹槽122、118、124和120,而是包括倾斜表面121e和123e,其执行与凹槽122、118、124和120大致相同的功能,这是为了防止高度扩张发生,直到装置的宽度已充分扩张。这是通过倾斜表面121e和123e在贯穿大部分宽度扩张过程并且当它们与楔形件接触时与楔形件的配合倾斜表面接触来实现的,每个端板的相对侧上的斜面仅能够沿着楔形件的倾斜表面的方向和倾斜表面121e和123e移动,同时相对于彼此保持静止,而为了实现高度扩张,相对的斜面需要能够沿着装置的长轴线朝向彼此移动。一旦宽度扩张基本上完成并且一旦倾斜表面121e和123e不再接触楔形件,就允许斜面朝向彼此移动,从而导致高度扩张。端板100e还包括在垂直于长轴线的方向上从上表面延伸到下表面的开口119e。开口119e的目的是通过斜面350e或450e的配合突起315e来接合。端板100a还包括跨越槽107和109之间的距离的直线形凸起149e。凸起149e的目的是允许斜面300e和400e与端板适当地配合。

第六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e还包括远侧斜面350e和远侧斜面450e,它们是相同的并且此后将被称为远侧斜面350e。第六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e还包括近侧斜面300e和近侧斜面400e,它们是相同的并且此后将被称为近侧斜面300e。远侧斜面350与上述斜面300b相同,但有以下例外:远侧斜面350e不包括突起315b或斜面300b中存在的倾斜槽,而是包括突起315e,突起315e延伸经过上表面309b,经过下表面311b并经过外表面307b,并且具有大致在垂直于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方向上延伸的细长形状。近侧斜面300e与上述斜面300b相同,但有以下例外:在近侧斜面300e中,将倾斜槽337b凹陷到外表面327b而不是内表面305b,因为它在前面描述的斜面300b中,这导致倾斜槽337b和338b都位于近侧斜面300e的同一侧上,并且在中间平面处合并在一起。近侧斜面300e不包括倾斜凸起341b和342b,凸部315b的分支323b和321b具有大致c形的横截面,并且近侧斜面300e还包括凸部315el,其通过地峡315e2而连接到近侧斜面300e的尖端并形成近侧斜面300e的第一端30le。凸部315el与凸部315b相同,包括具有两个倾斜槽338e和337e,它们都被凹陷到与外表面327b共面的外表面327e中。形成第一端301e的凸部315el的尖端被截头为短于凸部315b的尖端。

第六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e还包括致动器500a、近侧楔形件550a、远侧楔形件650a和销600,其被构造成压入到端板的配合开口中并接合近侧斜面的倾斜槽338b、337b、338e和337e,以提供稳定性并防止由于过度扩张而导致的装置拆卸,通过在最大允许行程和高度扩张结束时在斜槽中触底。如在融合装置的其他实施例中,在第六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e已经基本上达到最大宽度扩张之后,进一步将楔形件拉到一起导致近侧斜面和远侧斜面朝向彼此移动。近侧斜面与端板的倾斜槽接合,并通过在装置的长轴线方向和高度扩张方向上并且沿着近侧斜面和端板的配合倾斜表面的角度而相对于端板移动来实现高度扩张,而远侧斜面仅在高度扩张方向上相对于端板移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用斜面350a和450a替换斜面350e和450e,以及向端板添加配合倾斜槽以为斜面350a和450a提供配合几何形状将导致具有期望特性的实施例,包括改善的端板稳定性以及更容易且更均匀的高度扩张。

还应当理解,尽管各种部件的各种替代几何形状在这里作为分立的实施例而呈现,但是这些替代实施例具有可选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与说明书中的任何其他实施例进行替换或混合/匹配。还应该理解的是,替换任何部件中的任何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可能需要或将需要配合部件以使用这些特征的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以实现适当的接合,并且该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的形状将不可避免地遵循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几何形状以及利用该几何形状所描述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作为示例,第六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e可以利用一些或任何致动器实施例、高度和宽度扩张特征、配置和实施例以及这里描述的端板稳定特征和实施例。

第七可扩张融合装置

现在转向图62a-图62b,其示出了示例性第七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f。图62a示出了处于完全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七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f。图62b示出了示例性第七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f的分解图。在该实施例中,第七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f的前端中的斜面与端板的后倾斜表面接合,并且装置后部上的斜面与端板上的前倾斜表面接合,使得装置在高度上扩张——因为当致动器被致动时前后斜面被迫在一起。第七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f包括第一端板100的实施例100f(以及端板150、200和250,而端板100f和250f是相同的,并且端板150f和200f是端板100f和250f的镜像),其中槽107和109具有“侧向t”形横截面,具有相等的斜率并且在相反的方向上倾斜,而槽107f延伸穿过内表面132f并且槽109f延伸穿过外表面134f。

端板100f不包括存在于端板100的先前讨论的实施例中的锥形凹槽122、118、124和120,而是包括靠近第一端102的圆形表面121f和靠近第二端104的圆形表面123f,其执行大致与凹槽122、118、124和120相同的功能,这是为了防止高度扩张发生,直到装置在宽度上已充分扩张。这是通过圆形表面121f和123f在贯穿大部分宽度扩张过程并且当它们与楔形件接触时与楔形件的配合倾斜表面切线接触来实现的,每个端板的相对侧上的斜面因为它们与圆形表面121f和123f保持切线接触所以仅能够沿着楔形件的倾斜表面的方向移动,同时相对于彼此保持静止,而为了实现高度扩张,相对的斜面需要能够沿着装置的长轴线朝向彼此移动。一旦宽度扩张基本完成并且一旦圆形表面121f和123f失去它们与楔形件的切线接触,则允许斜面朝向彼此移动,导致高度扩张。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圆形表面121f和123f也是大致平行于楔形件的倾斜表面的倾斜平坦表面,以实现与上述相同的高度扩张限制影响。

端板100f还包括跨越槽107f和第二端104之间的距离的直线形凸起149f以及看不到跨越槽109和第一端之间的距离且同样的在另一侧上的对应凸起。凸起的目的是允许斜面300f和350f与端板适当地配合。端板100f还包括内表面132f和外表面134f中的凸起1490,其轴线基本上平行于长轴线。凸起1490被构造成与致动器500a配合并且允许端板比没有凸起1490的情况下彼此更接近。存在两个凸起1490的原因在于,如上所讨论的,因为端板100f与端板250相同并且端板150f与端板200f相同,取决于端板100f是在左侧还是右侧位置组装在第七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f中,端板100f的内表面132f可以形成组装好的装置的内边缘或外边缘。考虑到这一点,端板100f包括两个凸起1490,以便即使在任何给定组件中的任何给定端板中只有一个凸起1490实际接触致动器500a时也在该实施例中保持左右端板部件相同。

第七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f还包括近侧外侧斜面300f和远侧外侧斜面450f,它们是相同的并且此后将被称为外侧斜面300f。融合装置1000e还包括近侧内侧斜面400f和远侧内侧斜面350f,它们是相同的并且此后将被称为内侧斜面350f。这里,基于斜面的倾斜表面是与端板中的内部槽还是外部槽接触而将斜面描述为内侧和外侧。内侧斜面350f与上述斜面300b相同,但有以下例外:内侧斜面350f不包括斜面300b中存在的倾斜凸起341b和342b或倾斜槽337b和338b,分支321f和323f具有侧向t形横截面,被构造成与端板的类似形状的槽107f和109f配合。内侧斜面350f比斜面300b长,并且具有靠近第一端301b的截头尖端。内侧斜面350f被构造成接合端板的面向内的槽并允许外侧斜面300f清楚外侧斜面350f的外表面,同时其自身接合端板的面向外的槽。

外侧斜面300f与上述斜面300b相同,但有以下例外:内侧斜面300f不包括斜面300b中存在的倾斜槽,分支321f和323f具有侧向t形横截面,其被构造成与端板的类似形状的槽107f和109f配合。内侧斜面350f比斜面300b长,并且具有靠近第一端的截头尖端。此外,与仅突出超过外表面307b的斜面300b的突起315b相反,外侧斜面300f的突起315f突出超过外表面307f和内表面305f。外侧斜面300f被构造成与端板的面向外的槽接合,并允许内侧斜面350f清楚外侧斜面300f的内表面,同时其自身接合端板的面向内的槽。

第七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f还包括致动器500a、近侧楔形件550a和远侧楔形件650a。如在融合装置的其他实施例中,在装置1000e基本上达到最大宽度扩张之后,进一步将楔形件拉到一起导致近侧斜面和远侧斜面朝向彼此移动。近侧斜面与端板的倾斜槽接合,并通过在装置的长轴线方向和高度扩张方向上并且沿着端板的配合倾斜表面和近侧斜面的角度而相对于端板移动来实现高度扩张。使用上文其他实施例中描述的各种方法以及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方法来防止通过过度扩张而引起的第七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f的拆卸。用于实现此目的的一个另外预期方法是在比所期望的最大允许高度更大的高度扩张状态下对装置进行组装,然后一旦装置被完全组装就稍微降低高度,然后以这样的方式使致动器500a的螺纹变形,以使得不再允许第七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f返回到其组装或拆卸部件所需的初始过度扩张状态。

还应当理解,尽管各种部件的各种替代几何形状在这里作为分立的实施例而呈现,但是这些替代实施例具有可选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与说明书中的任何其他实施例进行替换或混合/匹配。还应该理解的是,替换任何部件中的任何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可能需要或将需要配合部件以使用这些特征的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以实现适当的接合,并且该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的形状将不可避免地遵循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几何形状以及利用该几何形状所描述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作为示例,第七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f可以利用一些或任何致动器实施例、高度和宽度扩张特征、配置和实施例以及这里描述的端板稳定特征和实施例。

第八可扩张融合装置

现在转向图63a-图63d,其示出了示例性第八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g,其中每个端板包括前部和后部,前部和后部还包括配合切口和圆形开口,其允许这些部分与销可枢转地连接(或者一个部分上的整体圆柱形凸部与另一部分中的配合孔接合)。销可以被压制或焊接或机械加工成一个部分中的凸部,被插入到另一部分中并且其自由端被锻造以防止拆卸。斜面包括圆柱形凸部,其与楔形件中的倾斜槽接合,这允许斜面相对于楔形件平移和旋转。槽还限制斜面相对于楔形件平移多远,包括在其中不允许平移并且斜面仅能够相对于楔形件旋转的预期配置。通过调节槽的长度来实现这种配置,使得在初始收缩状态下,斜面仅在宽度扩张发生时相对于它们各自的楔形件枢转或旋转。第八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g以与融合装置1000a相同的方式起作用,但有以下例外。第八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g的斜面能够相对于楔形件平移和旋转,这与每个端板包括两个可枢转连接部分的事实相结合,导致通过使相对端板彼此远离地平移并且通过允许端板在宽度扩张状态下铰接成大致菱形或方形配置,第八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g能够在宽度上扩张。

第八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g包括第一端板100的实施例100g(以及端板150、200和250,而复合端板100g、250g、150g和200g全部相同但相对于彼此旋转以进行适当的组装)。复合端板100g与上述端板100a相同,但有以下例外。复合端板100g包括两个部分100g1和100g2,其通过复合端板100g的中心与销600可枢转地连接。每个部分100g1和100g2包含互补凸起149g1和149g2以及圆形开口119g1和119g2,当同心对准时,其允许部分100g1和100g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大致共面的方式对准并且允许围绕开口119g1和119g2的轴线枢转。

第八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g还包括斜面300的实施例300g(以及斜面350、400和450,而斜面300g、350g、400g和450g在该实施例中都是相同的但是相对于彼此旋转以进行适当的组装)。斜面300g与上述斜面300a相同,但有以下例外。分支316g和314g形成沟道328g,沟道328g具有大致矩形的横截面,与具有t形横截面的斜面300a的沟道328a不同。表面330a和329a不包括如斜面300a中那样的凸部349a和348a。除了斜面300a的倾斜表面330a和329a之外,分支316g和314g还包括倾斜表面330g1和329g1,而表面330g1和329g1与表面330a和329a成一角度。分支316g和314g还分别包括圆柱形凸部349g和348g。而圆柱形突起共享相同的中心轴线并且与表面330a、329a、316g和314g相切。凸部349g和348g的目的是平移地且可枢转地接合楔形件的配合槽。

第八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g还包括实施例550g的远侧楔形件550。远侧楔形件550g(在图64中详细示出)与远侧楔形件550a相同,但有以下例外。远侧楔形件550g不包括倾斜凹陷轨道591a、592a、593a和594a,但确实包括凸部564g和566g,其包括分别形成在凸部564g和566g的上表面中的倾斜凹陷轨道591g和593g,并且还包括分别形成在凸部564g和566g的下表面中的倾斜凹陷轨道592g和594g。凸部555g和554g包括倾斜表面596g、597g,其被构造成一旦第八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g在宽度上完全扩张,就允许端板相对于楔形件移动。近侧楔形件的沟道598g不突破凸部555g。

第八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g还包括远侧楔形件650的实施例650g。在该实施例中,近侧楔形件650g与近侧楔形件550g相同,除了以下例外:远侧楔形件650a包括具有方向与近侧楔形件的相反的螺纹的中心孔径。例如,如果近侧楔形件550g的中心孔径具有左旋螺纹,则远侧楔形件650g的中心孔径具有右旋螺纹。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使近侧楔形件上存在的所有插入特征也存在于远侧楔形件以及具有在远端上的第二驱动特征的致动器上(如上所讨论)在修正入路与原始手术中使用的入路不同的修正手术的情况下是有用的。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远侧楔形件可具有更多孔的远端以促进初始植入。

第八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g还包括致动器500a和销600。

还应该理解的是,尽管各种部件的各种替代几何形状在这里作为分立的实施例给出,但是这些替代实施例具有可选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与说明书中的任何其他实施例替换或混合/匹配。还应该理解的是,在任何部件中替换任何上述可选的替代特征可能或将需要配合部件使用这些特征的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以进行适当的接合,并且该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的形状将不可避免地遵循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几何形状以及利用该几何形状所描述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作为示例,第八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g可以利用一些或任何致动器实施例、高度和宽度扩张特征、配置和实施例以及这里描述的端板稳定特征和实施例。

第九可扩张融合装置

现在转向图65a-图65e,其示出了示例性第九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h。图65a示出了示例性第九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h的初始收缩状态。图65b示出了示例性第九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h的完全扩张状态。图65c示出了处于收缩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九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h的部分组装视图。图65d示出了处于全线性宽度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九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h的部分组装图,并且图65e示出了处于完全线性和角度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九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h的部分组装图。在第九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h中,每个端板包括前部和后部,前部和后部还包括配合切口和圆形开口,其允许这些部分与销可枢转地连接(或者一个部分上的整体圆柱形凸部与另一部分中的配合孔接合)。销可以被压制或焊接或机械加工成一个部分中的凸部,被插入到另一部分中并且其自由端被锻造以防止拆卸。斜面包括圆柱形凸部,其与楔形件中的倾斜槽接合,这允许斜面相对于楔形件平移和旋转。槽还限制了斜面相对于楔形件平移多远。第九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h以与第三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b相同的方式起作用,但有以下例外。第九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h的斜面能够相对于楔形件平移和旋转,这与每个端板包括两个可枢转连接部分的事实相结合,导致通过使相对端板彼此远离地平移并且通过允许端板在宽度扩张状态下铰接成大致菱形或方形配置,第九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h能够在宽度上扩张。

第九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h包括第一端板100(以及端板150、200和250)的实施例100h,而复合端板100h、250h、150h和200h全部相同但相对于彼此旋转以进行适当的组装)。复合端板100h与包括具有圆形表面121b和123b的上述端板100b相同,除了以下例外:它包括完全如上所述地用于端板100g的可枢转地连接的两个部分。

第九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h还包括斜面300的实施例300h(以及斜面350、400和450,而斜面300h,350h,400h和450h在该实施例中都是相同的但是相对于彼此旋转以进行适当的组装)。斜面300h与上述斜面300b相同,但有一些例外。斜面300h与斜面300b的不同与上述斜面300g与上述斜面300a的不同是完全相同的方式,包括具有圆柱形凸部349g(最佳可见于图65c中)和348g(在与装置1000g的讨论有关的图中示出)。应当理解,如果在第九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h的初始收缩状态下,端板100h的圆形表面121b和123b与斜面300h的圆柱形凸部349g和348g同心或接近同心(这种铰接最佳地可见于图65c、图65d和图65e中),则第九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h将能够在初始收缩状态下立即开始在宽度上进行线性和角度扩张,这是因为在这种场景中,斜面和端板部分都将能够围绕公共轴线相对于楔形件旋转。然而,如果端板100h的圆形表面121b和123b不是同心的或者与斜面300h的圆柱形凸部349g和348g不是同心的,则第九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h将以线性方式开始宽度扩张并且仅能够在端板的圆形表面和楔形件之间失去接触之后有角度地扩张。这是因为端板的圆形表面和斜面的圆柱形凸部不是同轴的,但仍然保持与楔形件的倾斜表面同时切线接触,因此不能相对于楔形件旋转直到第九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h在宽度上已足够扩张,其中圆形表面与楔形件的倾斜表面失去接触。

第九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h还包括近侧楔形件550g、远侧楔形件650g、致动器500a和销600。

还应当理解,尽管各种部件的各种替代几何形状在这里作为分立的实施例而呈现,但是这些替代实施例具有可选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与说明书中的任何其他实施例进行替换或混合/匹配。还应该理解的是,替换任何部件中的任何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可能需要或将需要配合部件以使用这些特征的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以实现适当的接合,并且该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的形状将不可避免地遵循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几何形状以及利用该几何形状所描述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作为示例,第九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h可以利用一些或任何致动器实施例、高度和宽度扩张特征、配置和实施例以及这里描述的端板稳定特征和实施例。

第十可扩张融合装置

现在转向图66a,其示出了处于完全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十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k,而第十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k包括上端板100k,该上端板100k包括通过一系列成角度的可变形支杆100k3连接在一起成为单个部件的两个部分100k1和100k2;并且进一步包括下端板200k,该下端板200k包括通过一系列成角度的可变形支杆200k3连接在一起成为单个部件的两个部分200k1和200k2。部分100k1、100k2和200k1和200k2可以与上述端板100、150、200和250的任何实施例相同。在该实施例中,成角度的可变形支杆100k3和200k3是人字形或v形,但可以是任何其他合适的形状,包括u形、w形和z形等。支杆被构造成在装置的宽度扩张时变形,其中支杆的表面之间的角度通过宽度扩张过程而从初始收缩状态下的某个初始角度(图66b中所示)增加到完全宽度扩张状态下的较大角度(图66c中所示)。除了上端板和下端板的两个部分通过成角度的可变形支杆整体连接之外,包括第十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k的部件与上述其任何实施例相同。在宽度扩张步骤期间,连接包括上端板和下端板的各部分的一系列成角度的可变形支杆通过致动器和楔形件的行动而塑性变形,以永久地使上端板和下端板从初始收缩状态(如图66d中所示)进入宽度扩张状态。

还应当理解,尽管各种部件的各种替代几何形状在这里作为分立的实施例而呈现,但是这些替代实施例具有可选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与说明书中的任何其他实施例进行替换或混合/匹配。还应该理解的是,替换任何部件中的任何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可能需要或将需要配合部件以使用这些特征的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以实现适当的接合,并且该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的形状将不可避免地遵循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几何形状以及利用该几何形状所描述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作为示例,第十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k可以利用一些或任何致动器实施例、高度和宽度扩张特征、配置和实施例以及这里描述的端板稳定特征和实施例。

第十一可扩张融合装置

现在转向图67a,其示出了处于完全扩张状态下的示例性第十一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m,而第十一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m包括端板复合体100m(图67b中所示),其包括上部100ml和100m2以及下部200ml和200m2。而所有四个部分通过一系列成角度的(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弯曲的)可变形支杆而整体连接在一起,而两个上部通过成角度的可变形支杆250ml连接在一起,并且两个下部通过成角度的可变形支杆250ml连接在一起,而上部通过成角度的可变形支杆250m2连接到下部。各部分100ml、100m2和200ml和200m2可以与上述端板100、150、200和250的任何实施例相同。在该实施例中,成角度的可变形支杆250ml和250m2是人字形或v形,但是可以是任何其它合适的形状,包括u形、w形和z形等。支杆250ml被构造成随着装置的宽度扩张而变形,并且支杆250m2被构造成随着装置的高度扩张而变形,其中支杆的表面之间的角度通过扩张过程而从初始收缩状态下的某个初始角度(图67c中所示)增加到完全宽度扩张状态下的更大角度(如图67d中所示)并处于完全宽度和高度扩张状态。除了端板的部分通过成角度的可变形支杆整体连接到端板复合体100m中之外,包括第十一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m的部件与上述其任何实施例相同。在装置扩张期间,连接包括端板复合体的各部分的一系列成角度的可变形支杆通过致动器、楔形件和斜面的行动而塑性变形,以永久地使端板复合体从初始收缩状态100m进入宽度扩张状态,并且然后进入宽度和高度扩张状态。

还应当理解,尽管各种部件的各种替代几何形状在这里作为分立的实施例而呈现,但是这些替代实施例具有可选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与说明书中的任何其他实施例进行替换或混合/匹配。还应该理解的是,替换任何部件中的任何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可能需要或将需要配合部件以使用这些特征的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以实现适当的接合,并且该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的形状将不可避免地遵循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几何形状以及利用该几何形状所描述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作为示例,第十一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m可以利用一些或任何致动器实施例、高度和宽度扩张特征、配置和实施例以及这里描述的端板稳定特征和实施例。

第十二可扩张融合装置

现在转向图68-图72c,其示出了示例性第十二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n及其部件。图68示出了示例性第十二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n的初始收缩状态,其与上述第三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b相同,除了下面描述的例外。第十二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n包括近侧楔形件550n,其与近侧楔形件550a相同,但有以下例外。近侧楔形件550n(如图69a和图69b中所示)包括侧孔径570n和572n,侧孔径570n和572n具有大致圆形的横截面,不会突破楔形件的侧壁(尽管在其他实施例中它们可以突破),并且朝向近侧楔形件550n的中线成角度。近侧楔形件550n还包括阶梯状中心孔径568n,其进一步包括通孔径568n1和靠近第一端562n的盲孔568n2,而盲孔568n2包括靠近第一端562的螺纹部分。近侧楔形件550n不包括存在于近侧楔形件550a中的沟道598a和599a。

第十二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n还包括远侧楔形件650n(图70a和图70b中所示),其与近侧楔形件550n相同,但有以下例外。远侧楔形件650n不包括中心孔径,而是包括穿过第二端660n的螺纹盲孔668n,其与近侧楔形件550n的中心孔径568n大致对准。远侧楔形件650n还包括靠近第一端662n的凸起凹槽662n1,用于补偿环绕楔形件并与侧孔径接合的张紧构件的厚度。

第十二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n还包括柔性张紧构件715n,其环绕穿过远侧楔形件650的侧孔径670n和672n,而张紧构件715n的自由端进一步穿过侧孔径570n和572n,并且延伸出近侧楔形件550n的第一端562n,而然后可以将这些自由端系住或夹紧或以其他方式扣留或结合到插入器/张紧器工具(未示出)的致动器上。柔性张紧构件715n可以包括缝合线、带、纤维绳、单丝或上述任一束,并且可由以下一种或多种制成:聚合物(例如uhmwpe、pet、尼龙、peek、kevlar等)、金属(如钛、钛合金、不锈钢、cocrmo等)或任何其他纤维诸如例如丝、碳纤维等。

第十二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n还包括固定螺钉700n(最佳可见于图71中),其与上述固定螺钉700相同,除了以下例外,驱动特征708n(其可以是六角形、六叶形、三叶形、正方形、双方形等)一直穿过固定螺钉,并且固定螺钉700n相对于固定螺钉700而言相对较大,以便适当地起到如下所述的作用。固定螺钉700n拧入到近侧楔形件550n的孔568n2的螺纹部分中,并且被构造成(当被致动或紧固时)在柔性张紧构件715n穿过近端楔形件550n的侧开口570n和572n时在图72c中所示的夹点处与柔性张紧构件715n接触。固定螺钉700n的直通驱动特征被构造成穿过张紧器器械(未完整示出)的螺纹轴840n(首先可见于图71中,其示出了与张紧器器械的螺纹轴840n接合的处于完全扩张状态下的第十二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n)并且允许其进入远侧楔形件的螺纹孔668n(最佳可见于图72a,其示出了与张紧器器械的螺纹轴840n接合的处于完全收缩状态下的第十二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n的截面图)并且还允许移植物材料在装置被扩张之后通过它输送到装置1000n的内部(在图72b中的第十二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n的截面图中可见),螺纹轴840n被抽出并且致动或拧紧固定螺钉700n以通过在图72c中的第十二扩张融合装置1000n的截面图中指示的夹点处使其接触而锁定柔性张紧构件715n,并且从而使柔性张紧构件715n保持由椎体产生的张力,该压力向端板施加压缩力,并且从而使第十二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n保持在其扩张状态。

与融合的第三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b不同,第十二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n不包括致动器500a,而是包括实现融合装置1000n的扩张并将第十二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n保持在所期望的扩张状态下的带螺纹的(或更一般地——线性)致动器500a的功能性在张紧器器械的螺纹轴840n(此处未完整地示出)之间分开,该螺纹轴840n旋入到远侧楔形件650n并且具有通过张紧器器械施加到其上的线性张力同时所述张紧器器械的主体支承在近侧楔形件550n上,以使近侧楔形件550n和远侧楔形件650n朝向彼此移动,使得第十二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n以上述针对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方式扩张,并且柔性张紧构件715n在装置扩张期间附接到张紧器器械允许借助于拧紧固定螺钉700n而将第十二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n保持在所期望的扩张状态。应该理解的是,张紧构件715n也可以借助于固定螺钉700n以外的方式来锁定,包括将张紧构件的端部系结成结或采用其它防止张紧构件的滑动或张力损失的装置,诸如在骨科手术中使用的缝线锚和按钮的设计中广泛理解的、已知的和所利用的那些。在扩张和锁定步骤之后,可能需要修剪张紧构件715n的端部。

还应当理解,尽管各种部件的各种替代几何形状在这里作为分立的实施例而呈现,但是这些替代实施例具有可选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与说明书中的任何其他实施例进行替换或混合/匹配。还应该理解的是,替换任何部件中的任何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可能需要或将需要配合部件以使用这些特征的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以实现适当的接合,并且该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的形状将不可避免地遵循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几何形状以及利用该几何形状所描述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作为示例,第十二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n可以利用一些或任何致动器实施例、高度和宽度扩张特征、配置和实施例以及这里描述的端板稳定特征和实施例。

第十三可扩张融合装置

参考图73a-图74b,图73a、图73b、图73c和图73d分别示出了包括端板100a、150a、200a和250a(在该实施例中它们都是相同的)、斜面300p、350p、400p和450p(在该实施例中它们都是相同的)、近侧楔形件550p、远侧楔形件650p(远端和近侧楔形件在该实施例中是相同的)和致动器500a的示例性第十三可扩张融合装置融合装置1000p的初始收缩状态、完全宽度扩张状态、完全高度扩张状态和分解图。第十三可扩张融合装置融合装置1000p与上述第二可扩张融合装置融合装置1000a相同,但有以下例外。斜面300p与上述斜面300a相同,除了如下例外:表面320p、329p和330p没有倾斜而是与第十三可扩张融合装置融合装置1000p的长轴线成大致横向的(它们或者如图所示垂直于长轴线或者与长轴线成角度,取决于楔形件的特定实施例的配合表面相对于装置的长轴线是垂直或成角度)。远侧楔形件650p与上述远侧楔形件650a相同,但有以下例外。应当注意,在上文中,远侧楔形件650a被简单地描述为与近侧楔形件550a相同,而近侧楔形件550a被详细描述。表面680p和682p相对于彼此不倾斜(楔形件650a的对应表面相对于彼此倾斜),而是与第十三可扩张融合装置融合装置1000的长轴是大致平行的并且是大致横向的(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它们或者如图所示相对于装置的长轴线垂直或者成角度)。表面680p和682还分别包括槽691p和692p,它们突破楔形件的一侧,但是不突破楔形件的另一侧,并且用于限制斜面相对于楔形件在槽不会突破楔形件650p的侧壁的那一侧上的平移的目的。为了限制斜面相对于楔形件在楔形件的另一侧上的平移,在组装装置之后,可以将槽的开口塑性变形或“锻造”以防止拆卸。此外,远侧楔形件650p的上表面652p和下表面690p不包括如在楔形件650a中那样的突出部或沟道。远侧楔形件650p与近侧楔形件550p相同。

由于斜面的配合滑动表面及其相应的配合楔形件通常与第十三可扩张融合装置融合装置1000p的长轴线共同平行且横向(如图所示垂直或可成角度),这种布置致使第十三可致动的融合装置融合装置1000p在致动器500a被致动时不能够在宽度上扩张。相反,当致动器500a被致动时,装置1000p仅在高度上扩张,这与所有先前描述的实施例的行为方式不同。由于楔形件和斜面的配合滑动表面共同平行并且横向于长轴线,因此借助于施加外力例如借助于插入器/扩张器器械而在宽度上扩张第十三可扩张融合装置融合装置1000p。如此,斜面和楔形件之间的铰接不再用作扩张机构,而是简单地保持装置的部件适当对准,同时在由器械所影响的宽度扩张的上限处防止拆卸。宽度扩张现在独立于高度扩张,这在一些应用中是有益的。图74a和图74b示出了与插入器-扩张器器械840p组装在一起的分别处于初始收缩状态下和处于完全宽度扩张状态下的第十三可扩张融合装置融合装置1000p。插入器-扩张器器械840p(未示出其整体)包括一对前楔形件840p1和一对后楔形件840p2,它们使用螺钉操作,夹紧操作或任何其他机构(不是示出)。插入器-扩张器器械在装置的完全宽度扩张状态下与第十三可扩张融合装置融合装置1000p接合;然后装置被收缩回其初始状态以便插入。一旦被插入到椎间盘空间中,器械的前楔形件和后楔形件被拉到一起,使得第十三可扩张融合装置融合装置1000p在宽度上扩张到扩张宽度,在该扩张宽度处,前楔形件不再与装置1000p接触(状态最佳可见于图74b中)并且被抽出。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装置在高度上扩张。该布置意味着为了使器械840p与第十三可扩张融合装置融合装置1000p脱离,装置必须在宽度上充分扩张以允许前楔形件被抽出。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可以向最终用户供应多个不同的前楔形件宽度,以允许它们确定哪个目标扩张宽度最适合于特定应用。应该注意的是,使宽度扩张由两个相对的楔形件来操作不允许在前后楔形件和装置之间没有燕尾、钩或其他铰接的情况下将宽度从较宽的状态减小到较窄的状态,这将允许器械将张力和压力都施加到装置上,从而使器械既扩张又收缩装置的宽度。将在以下实施例中探索该功能性。此时还应该提到的是,除了装置1000p之外的所有扩张机构和配置都被构造(尽管具有不同程度的实用性)成允许通过反转致动方向来反转装置在宽度和高度上的扩张。因此,因为除了第十三可扩张融合装置融合装置1000p之外的上述所有倾斜铰接都具有前向和后向倾斜接触表面,允许这些铰接承受拉力和压力,从而产生通过分别沿“向前”和“向后”方向对致动器进行致动来扩张和收缩这些装置。

还应该理解的是,尽管各种部件的各种替代几何形状在这里作为分立的实施例给出,但是这些替代实施例具有可选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与说明书中的任何其他实施例替换或混合/匹配。还应该理解的是,在任何部件中替换任何上述可选的替代特征可能或将需要配合部件使用这些特征的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以进行适当的接合,并且该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的形状将不可避免地遵循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几何形状以及利用该几何形状所描述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作为示例,第十三可扩张融合装置融合装置1000p可以利用一些或任何致动器实施例、高度和宽度扩张特征、配置和实施例以及这里描述的端板稳定特征和实施例。

第十四可扩张融合装置

参考图75a-图75e,图75a、图75b、图75c、图75d和图75e分别示出了包括端板100r、150r、200r和250r(在该实施例中它们都是相同的)、斜面300r、350r、400r和450r(在该实施例中它们都是相同的)、近侧楔形件550p、远侧楔形件650p(远端和近侧楔形件在该实施例中都是相同的)和致动器500a的示例性第十四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r的初始收缩状态、完全宽度扩张状态、全高度扩张状态、完全宽度和高度扩张状态以及分解图。第十四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r与上述第十三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p相同,但有以下例外。端板100r具有第一端102r和第二端104r。第一端板100r还包括上表面134r、下表面132r和连接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内表面130r。如在此描述的所有其他实施例中那样,上表面包括增加表面粗糙度的表面特征。内表面包括圆柱形凸起149r,其轴线平行于长轴线。第一端板100还包括靠近第一端的第一倾斜表面110r和靠近第二端的第二倾斜表面112r。倾斜表面110r和112r还分别包括燕尾形倾斜槽107r和109r。如上所讨论的,尽管在该实施例中,槽是燕尾形的并且具有大致梯形的横截面,但它们也可以具有t形、y形或任何其它将允许配合铰接具有前后接触面的合适横截面。端板100r还包括开口119r,开口119r在横向于长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穿过侧表面。凸起149r。由倾斜表面110r和112r与内表面130r的交叉形成的边缘包括斜切面121r和123r,其被构造成与上述插入器-扩张器器械840p配合。

斜面300r与上述斜面300p相同,但有以下例外。分支321r和323r不具有如斜面300p的对应特征那样的u形横截面,而分支321r和323r分别包括倾斜表面302r和304r,而这些倾斜表面分别包括燕尾形翅片302r1和304rl。燕尾形翅片被构造成与端板的燕尾形槽配合。斜面300r不包括存在于斜面300p中的凹陷的槽。第十四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r具有与上述第十三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p类似的功能性,包括依赖于外部扩张器器械进行宽度扩张。

还应当理解,尽管各种部件的各种替代几何形状在这里作为分立的实施例而呈现,但是这些替代实施例具有可选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与说明书中的任何其他实施例进行替换或混合/匹配。还应该理解的是,替换任何部件中的任何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可能需要或将需要配合部件以使用这些特征的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以实现适当的接合,并且该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的形状将不可避免地遵循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几何形状以及利用该几何形状所描述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作为示例,第十四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r可以利用一些或任何致动器实施例、高度和宽度扩张特征、配置和实施例以及这里描述的端板稳定特征和实施例。

第十五可扩张融合装置

参考图76a-76d,图76a、图76b、图76c和图76d分别示出了包括端板100r、150r、200r和250r(在该实施例中它们都是相同的)、斜面300s、350s、400s和450s(在该实施例中它们都是相同的)、近侧楔形件550s、远侧楔形件650s(远侧和近侧楔形件在该实施例中都是相同的)和致动器500a的示例性第十五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s的初始收缩状态、完全宽度扩张状态和完全高度扩张状态以及分解图。第十五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s与上述第十四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r相同,但有以下例外。近侧楔形件550s与上述近侧楔形件550a相同,但有以下例外,楔形件550s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不包括如在楔形件550a中那样的突出部或沟道,并且楔形件550s的相对倾斜表面在它们之间具有比它们在楔形件550中更大的夹角“a”。该角度最佳可见于图76a中并且预期大于100度且小于179度并且更优选地大于140度并且最优选地大于160度(为了说明的目的示出了150度角)。斜面300s与斜面300r相同,但有以下例外:表面330s、320s和329s不垂直于长轴线,因为它们在斜面300r中,而是相对于长轴线以等于上述角度“a”的一半的角度倾斜,这最佳可见于图76a中。斜面300s还包括倾斜底切337s1和337s2,其被构造成与扩张器器械配合,并且可以具有矩形截面或l形、t形或燕尾形截面。端板100s与上述端板100r相同,但具有如下例外:端板100s还包括倾斜底切147s1和147s2,其被构造成与扩张器器械配合并且可以具有矩形截面或l形、t形或燕尾形截面。当具有矩形截面时,底切337s1、337s2、147s1和147s2用于在宽度扩张受到扩张器器械的影响时防止装置在高度上扩张。当这些底切具有l形、燕尾形或类似截面时,它们用于另外的目的,即通过反转致动的方向而允许扩张器器械增加和减小装置的宽度。如上所讨论的,这是因为,l形、t形、燕尾形等截面包含允许捕获配合部件的前和后接触表面并允许张力或压力被施加到界面。

在楔形件的倾斜表面之间的大夹角“a”的重要性和有用性不是显而易见的,并且需要额外的澄清。这里描述的可扩张融合装置的许多实施例(例如1000a、1000b、1000c、1000d、1000e等)的功能性和临床实用性依赖于在发起高度扩张之前必须发生完全或显著的宽度扩张的事实。这是通过在宽度扩张步骤期间保持端板与楔形件的配合表面滑动接触来实现的,并且当以上述方式配置时,这种接触在被保持时防止斜面彼此靠近移动(这对于影响高度扩张是必要的)。在宽度扩张的过程中,端板和楔形件之间的这种接触最终会丢失,并且允许高度扩张开始。然而,第十五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s不包括这种延迟机构,并且宽度和高度扩张而且似乎能够通过转动致动器而同时发生。如果我们想象替代的第十五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s1(未示出),其与第十五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s相同,除了其角度“a”相对较小(例如,约90度)并且想象该替代的第十五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sl处于扩张状态,其中装置的宽度小于完全宽度扩张的状态,并且装置的高度至少稍微扩张。如果我们现在保持致动器静止,这通常是在未被致动的情况下(即由于螺纹摩擦),并且对装置端板施加压力,诸如将适用于临床使用中的相邻椎骨端板,则替代的第十五可扩张融合装置l000sl将倾向于在高度上收缩并且同时在宽度上扩张,直到达到完全宽度扩张或高度完全收缩(首先发生哪一种情况取决于高度和宽度扩张的初始程度)。这情况发生是因为在任何尚未达到完全宽度扩张的装置状态下,对于致动器相对于楔形件的每个位置以及因此对于近端和远侧楔形件之间的每个分离距离而言,存在可以实现的一系列扩张状态。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形下,替代的第十五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s1不处于平衡状态,并且其高度扩张通过以下作用结构而被“转换”为宽度扩张。在这种状态下,当在高度方向上对端板施加压力时,斜面部件看到由于高度扩张中所涉及的倾斜表面而产生的推动它们分开的力,因为致动器保持静止,所以斜面仅通过相对于楔形件滑动而移动分开,进入更大宽度扩张的状态,从而增加斜面之间的距离并减小装置的高度。在类似的仅高度或仅宽度的扩张机构中,由于致动器的螺纹中的摩擦而防止了这种扩张的反转,这与所使用的螺纹的“锁定”属性有关。锁定螺纹的特征在于低“螺旋角”,其例如防止在不施加任何扭矩的情况下将平均螺钉轴向推入到配合螺纹中(应该注意的是,没有任何纯轴向力将导致锁定螺纹跟随螺旋路径进入到配合螺纹中)。这与诸如在软木螺钉中使用的螺纹之类的非锁定(或检修)螺纹形成对比,其通过施加纯轴向力而被迫扭曲成工件。但是在本情况下,由于致动器不移动,并且不平衡是机构所固有的,所以致动器螺纹的锁定属性不能防止高度损失。类似于具有由螺纹螺旋角度(具有向螺纹赋予锁定属性的低螺旋角)所控制的其机械效率的螺纹,斜面或“倾斜平面”(其中楔形件机构是适应的)也已知具有机械效率(或优势),其被表达为倾斜的长度除以其上升或更简单地——除以楔形件的夹角。夹角越大,楔形件机构的机械效益越小。此外,对于所使用的任何楔形件机构和材料(以及所产生的摩擦力),存在一些最大夹角,在该角度处楔形件将停止充当楔形件,因为试图在两个物体之间推动这样的楔形件将不会导致这些物体被迫分开——无论由于摩擦力、载荷和材料强度而施加的载荷有多高。

将其带回第十五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s,因为近侧和远侧楔形件550s和650s利用大角度“a”,所以它们不起宽度扩张机构的作用,而是起到防止第十五作用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s自发地失去高度和增加宽度的锁定机构的作用。这意味着如果在初始收缩状态下,致动器500转动,则第十五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s将仅在高度上而不是在宽度上扩张,并且在高度方向上作用的合理压缩力将导致装置失去高度并获得宽度,如上所讨论的。第十五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s依赖于外部插入器-扩张器器械840s(见图77a和图77b)来影响宽度扩张。

插入器-扩张器器械840s(未示出其整体)包括一对前楔形件840s1和一对后楔形件840s2,它们使用螺钉操作的、手柄操作的或任何其他机构(未示出)拉在一起或被迫分开。器械840s被构造成在向前或向后方向上同时致动(这里:转动)致动器并将前楔形件和后楔形件平移在一起或分开。在宽度扩张过程中转动执行器不会导致或基本上贡献于宽度扩张本身(由于楔形件的大角度“a”和由此产生的这些楔形件的近零机械效率),而是仅仅允许近端和远侧楔形件朝向彼此移动,为由器械840s供应的力所实现的宽度扩张提供空间。插入器-扩张器器械在装置的完全宽度扩张状态下与第十五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s接合,然后该装置被收缩回其初始状态以插入到盘空间中(最佳可见于图77a中)。一旦被插入到盘空间中,器械的前楔形件和后楔形件被拉到一起,使得第十五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s在宽度上扩张到扩张宽度,在该扩张宽度处,前楔形件不再与装置接触1000p(状态最佳可见于图77b中)并且被抽出。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设备在高度上扩张。该布置意味着为了使器械840s与装置1000p脱离,装置必须在宽度上充分扩张以允许前楔形件被抽出。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可以向最终用户供应多个不同的前楔形件宽度,以允许它们确定哪个目标扩张宽度最适合于特定应用。应该注意的是,使宽度扩张由两个相对的楔形件来操作不允许将宽度从较宽的状态减小到较窄的状态,除非前后楔形件和装置之间使用燕尾、钩、l形或其他铰接,这将允许器械将张力和压力都施加到装置上,从而允许器械既扩张又收缩装置的宽度。

还应当理解,尽管各种部件的各种替代几何形状在这里作为分立的实施例而呈现,但是这些替代实施例具有可选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与说明书中的任何其他实施例进行替换或混合/匹配。还应该理解的是,替换任何部件中的任何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可能需要或将需要配合部件以使用这些特征的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以实现适当的接合,并且该反向或互补几何形状的形状将不可避免地遵循上述可选替代特征几何形状以及利用该几何形状所描述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作为示例,第十五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s可以利用一些或任何致动器实施例、高度和宽度扩张特征、配置和实施例以及这里描述的端板稳定特征和实施例(诸如例如在实施例1000c和1000d中示出的)。

第十六可扩张融合装置

参考图78、图79a和图79b,图78示出了可扩张装置1000t的初始收缩状态。图79a示出了附接有扩张器器械的示例性第十六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t的初始收缩状态,并且图79b示出了附接有扩张器器械的装置1000t的宽度扩张状态。第十六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t包括端板100t、150t(最佳可见于图79b中)、200t和250t(在该实施例中它们都是相同的)、斜面300s、350s、400s和450s(在该实施例中它们都是相同的)。近侧楔形件550s、远侧楔形件650s(远端和近侧楔形件在该实施例中都是相同的)和致动器500a。第十六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t与上述装置1000s相同,但有以下例外。端板100t包括形成在上表面134t中的倾斜槽107t2。该倾斜槽被构造成与插入器-扩张器器械840t接合(最佳可见于图79a和图79b中)。

插入器-扩张器器械840t(未完整示出)包括一对前分叉斜面840t1,当器械的主体(未示出)被附接到并抵靠近侧楔形件时,所述前分叉斜面840t1被推动或拉动。器械840t被构造成在正向或反向方向上同时致动(这里:转动)致动器并且取决于致动方向向前或向后平移分叉斜面。在宽度扩张过程中转动执行器不会导致或基本上贡献于宽度扩张本身(由于楔形件的大角度“a”和由此产生的这些楔形件的近零机械效率),而是仅仅允许近端和远侧楔形件朝向彼此移动,为由器械8401供应的力所实现宽度扩张提供空间。插入器-扩张器器械在装置的完全宽度扩张状态下与第十六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t接合,然后该装置被收缩回到其初始状态以插入到盘空间中(最佳可见于图79a中)。一旦被插入到盘空间中,器械的分叉斜面被拉向装置的近端,器械的主体支承在近侧楔形件上并同时转动致动器。这使得第十六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t在宽度上扩张到扩张宽度,在该扩张宽度处,分叉斜面不再与第十六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t接触(状态最佳可见于图79b)并且被抽出。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设备在高度上扩张。该布置意味着为了使器械840t与第十六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t脱离,装置必须在宽度上充分扩张以允许前楔形件被抽出。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可以向最终用户供应多个不同的前楔形件宽度,以允许它们确定哪个目标扩张宽度最适合于特定应用。由于器械的分叉斜面具有与端板的前后接触面的事实,因此宽度扩张过程是可逆的,因为如果在一个方向上致动器械将导致装置宽度扩张,那么反转致动的方向将导致装置在宽度上收缩。

第十七可扩张融合装置

现在参考图80,图80示出了示例性第十七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u的一般宽度扩张功能性的图,其与上述第十三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p相同,但具有下面描述的某些例外。第十七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u是第十三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p的修改,其中近侧楔形件与其两个配合斜面之间以及远侧楔形件与其两个配合斜面之间的大致平行的铰接表面相对于装置的长轴线倾斜并且具有允许装置以非直线方式在宽度上扩张的理想属性,使得装置的宽度扩张状态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般形状,而不是由例如第十三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p产生的矩形。这对于一些手术入路是有用的,其中入路轴线相对于标准解剖平面成角度,诸如经椎间孔(或tlif)入路。

第十八可扩张融合装置

根据图81a-图86,在此提供的是用于植入在两个相邻椎骨之间的第十八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v。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根据图81a,装置1000v包括:包括驱动特征503v和纵轴线504v的致动器500v;耦合到致动器500v的楔形件组件750v;与楔形件组件750v可滑动地耦合的斜面组件800v;与斜面组件800v可滑动地耦合的上端板组件850v;以及与斜面组件800v可滑动地耦合的下端板组件900v。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根据图81b,装置1000v具有宽度1100v,其包括上端板组件850v和下端板组件900v中的至少一个的外部宽度。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该装置具有高度1200v,其包括上端板组件800v和下端板组件900v之间的外部距离。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根据图81c,通过在第一致动方向1300v上的第一数量的致动对驱动特征503v的致动增加了宽度1100v而不增加高度1200v。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致动方向1300v上的超过第一数量的致动的第二数量的致动对驱动特征503v的致动增加了高度1200v和宽度1100v中的至少一个。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致动方向1300v上的超过第一数量的致动的第二数量的致动对驱动特征503v的致动增加了高度1200v和宽度1100v二者,其中通过在第一致动方向1300v上的超过第二数量的致动的第三数量的致动对驱动特征503v的致动增加了高度1200v而不增加宽度1100v。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致动方向1300v上的超过第一数量的致动的第二数量的致动对驱动特征503v的致动既不增加高度1200v也不增加宽度1100v,其中通过在第一致动方向1300v上的超过第二数量的致动的第三数量的致动对驱动特征503v的致动增加了高度1200v而不增加宽度1100v。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一旦驱动特征503v被至少第一数量的致动致动,则装置1000v的宽度1100v达到顶点。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一旦驱动特征503v被至少第一和第二数量的致动致动,则装置1000v的高度1200v达到顶点。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致动方向1300v上的超过第一数量的致动的第二数量的致动对驱动特征503v的致动增加了高度1200v和宽度1100v二者。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致动方向上的超过第一数量的致动的第二数量的致动对驱动特征503v的致动增加了高度1200v而不增加宽度1100v。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致动方向1300v上的至少第一数量的致动对驱动特征503v的致动将装置1000v的高度1200v增加约30%至约400%。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致动方向1300v上的至少第一和第二数量的致动对驱动特征503v的致动将装置1200v的宽度1100v增加约14%至约150%。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根据图82,致动器500v包括具有远端和近端的圆柱形细长轴。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远端的至少一部分包括第一螺纹特征501v。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近端的至少一部分包括第二螺纹特征502v,并且其中近端包括驱动特征503v。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螺纹特征501v和第二螺纹特征502v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围绕致动器500v设置在外部的螺纹。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螺纹特征501v和第二螺纹特征502v具有相反的螺纹方向。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螺纹特征501v和第二螺纹特征502v具有相同的螺纹方向。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螺纹特征501v和第二螺纹特征502v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右旋螺纹。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螺纹特征501v和第二螺纹特征502v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左旋螺纹。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驱动特征503v包括被构造成接收驱动器械的凹陷区域。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凹陷区域包括槽、十字槽h型、十字槽z型、十字槽f型、四角内凹槽、12点法兰、内六角、安全内六角、星形驱动、安全梅花、ta、三点、三翼、扳手头、离合器、单向、双方形、三方形、多驱动、花键驱动、双六角、布里斯托尔或五叶凹部或任何其他形状的凹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驱动特征包括从其延伸并且被构造成被耦合到驱动器械的突起。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突起包括六角形、六小叶形或方形突起或任何其他形状的突起。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驱动特征503v与纵轴线504v重合。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根据图81c,楔形件组件包括远侧楔形件650v和近侧楔形件550v。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驱动特征在第一方向上的致动使远侧楔形件650v和近侧楔形件550v朝向彼此会聚。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根据图83a,远侧楔形件650v是等腰梯形棱柱,其包括远侧面和近侧面。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远侧楔形件650v包括第三螺纹特征654v。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三螺纹特征654v从远侧楔形件650v的远侧面延伸到远侧楔形件650v的近侧面。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远侧楔形件650v还包括被构造用于临时附接到插入器工具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三螺纹特征654v可螺纹耦合到致动器500v的第二螺纹特征502v。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远侧楔形件650v还包括第一槽651v和第二槽652v。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槽651v包括左上第一槽651v、右上第一槽651v、左下第一槽651v和右下第一槽651v。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左上第一槽651v和右上第一槽651v、以及左下第一槽651v和右下第一槽651v关于远侧楔形件650v的矢状平面具有镜像对称性。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左上第一槽651v和左下第一槽651v、以及右上第一槽651v和右下第一槽651v关于远侧楔形件650v的横向平面具有镜像对称性。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左上第一槽651v、右上第一槽651v、左下第一槽651v和右下第一槽651v中的每一个的中间平面被取向为与远侧楔形件650v的矢状平面成横向角度。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远侧楔形件650v和近侧楔形件550v中的第三螺纹特征654v和第四螺纹特征554v中的至少一个分别包括螺纹锁定特征,该螺纹锁定特征被构造成防止在与第一致动方向1300v相反的方向上致动致动器500v的第二螺纹特征502v和第三第一特征501v中的至少一个。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螺纹锁定特征包括可变形插入件、可变形螺纹、变形螺纹、柔性唇缘或其任何组合。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螺纹锁定特征包括在远侧楔形件650v和近侧楔形件550v中的至少一个内的孔,其被构造成提供对第三螺纹特征654v或第四螺纹特征554v的进入,和/或其被构造成接收诸如销、螺钉、销钉、螺母或其任何组合的插入件以防止致动器500v的致动。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二槽652v包括左上第二槽652v、右上第二槽652v、左下第二槽652v和右下第二槽652v。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左上第二槽652v和右上第二槽652v、左下第二槽652v和右下第二槽652v关于远侧楔形件650v的矢状平面具有镜像对称性。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左上第二槽652v和左下第二槽652v、以及右上第二槽652v和右下第二槽652v关于远侧楔形件650v的横向平面具有镜像对称性。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左上第二槽652v、右上第二槽652v、左下第二槽652v和右下第二槽652v的中间平面被取向为与远侧楔形件650v的矢状平面成横向角度。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根据图83b,近侧楔形件550v具有等腰梯形棱柱形状,其包括远侧面和近侧面。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近侧楔形件550v包括第四螺纹特征554v。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四螺纹特征554v从近侧楔形件550v的远侧面延伸到近侧楔形件550v的近侧面。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近侧楔形件550v还包括被构造用于临时附接到插入器工具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四螺纹特征554v螺纹耦合到致动器500v的第一螺纹特征501v。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三螺纹特征654v包括设置在远侧楔形件650v内部的螺纹。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四螺纹特征554v包括设置在近侧楔形件650v内部的螺纹。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三螺纹特征654v和第四螺纹特征554v具有相反的螺纹方向。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三螺纹特征654v和第四螺纹特征554v具有相同的螺纹方向。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三螺纹特征654v和第四螺纹特征554v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右旋螺纹。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三螺纹特征654v和第四螺纹特征554v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左旋螺纹。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根据图81c,斜面组件800v包括第一近侧斜面300v、第二近侧斜面400v、第一远侧斜面350v和第二远侧斜面450v。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根据图84a和图84b,第二远侧斜面400v包括划分成两个叶片的矩形棱柱。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二远侧斜面400v包括第一脊部401v、第一凸部402v、v槽403v、第三凸部404v、第三脊部405v和第三槽406v。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脊部401v包括两个第一脊部401v。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脊部401v位于第二远侧斜面400v的近端上。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脊部401v的中间平面位于从第二远侧斜面400v的中间面的横向角度处。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凸部402v包括两个第一凸部402v。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凸部402v位于第二远侧斜面400v的近中近侧角上。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v槽403v包括两个v槽403v。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v槽403v位于第二远侧斜面400v的近中平面上。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v槽403v的顶点朝向第二远侧斜面400v的远端而被取向。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凸部404v包括两个凸部404v。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凸部404v位于远侧斜面400v的下表面上。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三脊部405v包括两个第三脊部405v。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三脊部405v位于第二远侧斜面400v的上表面上。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三脊部405v的中间平面平行于第二远侧斜面400v的近中面。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三槽406v包括两个第三槽406v,包括两个第三槽406v。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三槽406v位于第二远侧斜面400v的上表面上。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三槽406v的中间平面平行于远侧斜面400v的近中面。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远侧斜面300v是第二远侧斜面400v的镜像对等性。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远侧斜面350v包括第二脊部351v。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二脊部351v包括两个第二脊部351v。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二脊部351v位于第一远侧斜面350v的横向侧上。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远侧斜面350v包括第二凸部352v。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二凸部352v包括两个第二凸部352v。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二凸部352v位于第一远侧斜面350v的横向近端上。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二凸部352v的中间平面垂直于第二脊部351v的中间平面。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远侧斜面350v包括舌部353v。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舌部353v沿着远侧斜面350v的横向近侧边缘从远侧斜面350v的底部延伸到远侧斜面350v的顶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二远侧斜面450v是第一远侧斜面350v的镜像对等性。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上端板组件包括第一端板100v和第二端板250v。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下端板组件包括第三端板150v和第四端板200v。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端板100v和第二端板250v、第三端板150v和第四端板200v、第一近侧斜面300v和第二近侧斜面400v以及第一远侧斜面350v和第二远侧斜面450v中的至少一个具有镜像对等性。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二端板250v和第四端板200v中的至少一个大于第一端板100v和第三端板150v中的至少一个。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端板100v、第二端板250v、第三端板150v和第四端板200v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被构造成抓住椎骨的纹理。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纹理化包括齿、脊部、粗糙区域、金属涂层、陶瓷涂层、龙骨、尖钉、突出部、凹槽或其任何组合。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根据图81a和图81c,楔形件组件750v和斜面组件800v、斜面组件800v和上端板组件850v、以及斜面组件800v和下端板组件900v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可滑动耦合与纵轴线504v成横向角度。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横向角度为约0度至约90度。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楔形件组件750v和斜面组件800v、斜面组件800v和上端板组件850v、以及斜面组件800v和下端板组件900v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可滑动耦合包括凸部和槽。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凸部从楔形件组件750v、斜面组件800v、上端板组件850v和下端板组件900v中的至少一个延伸。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槽被设置在楔形件组件750v、斜面组件800v、上端板组件850v和下端板组件900v中的至少一个中。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凸部包括销600、脊、凹坑、螺栓、螺钉、轴承或其任何组合。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槽包括通槽、盲槽、t槽、v槽、凹槽或其任何组合。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根据图81a-图86b,楔形件组件750v和斜面组件800v之间的可滑动耦合包括远侧楔形件650v内的第一槽651v和第二槽652v、近侧楔形件550v内的第三槽551v和第四槽552v、第一近侧斜面300v和第二近侧斜面400v内的第一凸部402v和第一脊部401v、以及第一远侧斜面350v和第二远侧斜面450v内的第二凸部352v、第二脊部351v和舌部353v。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槽651v、第二槽652v、第三槽551v、第四槽552v、第一凸部402v、第一脊部401v、第二凸部352v以及第二脊部351v中的至少一个的数量约为1、2、3、4或更多。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近侧楔形件550v与第一近侧斜面300v或第二近侧斜面400v之间的可滑动耦合包括第三槽551v与第一脊部401v之间的可滑动耦合、以及第四槽552v与第一凸部402v之间的可滑动耦合。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远侧楔形件650v与第一远侧斜面350v或第二远侧斜面450v之间的可滑动耦合包括第一槽651v与第二脊部351v之间的可滑动耦合、第二槽652v与第二凸部352v之间的可滑动耦合、或其任何组合。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远侧楔形件650v内的第二槽652v包括第一止动件653v,以防止第一凸部402v在一个方向上离开第二槽652v。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近侧楔形件550v内的第四槽552v包括第二止动件553v,以防止第一凸部402v在一个方向上离开第二槽652v。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斜面组件800v与上端板组件850v或下端板组件900v之间的可滑动耦合包括在第一远侧斜面350和第二远侧斜面450中的至少一个内的舌部353v、以及在第一近侧斜面300和第二近侧斜面400中的至少一个内的v槽403v、第三凸部404v、第三脊部405v和第三槽406v、以及在第一端板100v、第二端板250v、第三端板150v和第四端板200v中的至少一个内的燕尾槽101v、第四凸部102v、第四槽104v、第五槽103v和第四脊部105v。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远侧斜面350v或第二远侧斜面450v与第一端板100v、第二端板250v、第三端板150v或第四端板200v之间的可滑动耦合包括燕尾槽101v和舌部353v之间的可滑动耦合。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近侧斜面300v或第二近侧斜面400v与第一端板100v、第二端板250v、第三端板150v或第四端板200v之间的可滑动耦合包括v槽403v和第四凸部102v之间的可滑动耦合、第三凸部404v和第四槽104v之间的可滑动耦合、第三脊部405v和第五槽103v之间的可滑动耦合、第三槽406v和第四脊部105v之间的可滑动脊部、或其任何组合。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四凸部102v包括第一端板100v、第二端板250v、第三端板150v或第四端板200v的特征。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四凸部102v包括牢固地插入到第一端板100v、第二端板250v、第三端板150v或第四端板200v中的单独部件。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四凸部102v包括销600v。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楔形件组件750v与上端板组件850v和下端板组件900v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可滑动耦合包括在第一端板100v、第二端板250v、第三端板150v和第四端板200v中的至少一个中的远侧斜切面123v和近侧斜切面121v与远侧楔形件650v和近侧楔形件550v中的至少一个中的引导表面621v521v之间的可滑动耦合。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楔形件组件750v与上端板组件850v和下端板组件900v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可滑动耦合防止装置的高度1200v增加,直到装置1000v的宽度1100v达到其顶点。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致动器500v、楔形件组件750v、斜面组件8000v、上端板组件850v和下端板组件900v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钛、钴、不锈钢、钽、铂、peek、pekk、碳纤维、硫酸钡、羟基磷灰石、陶瓷、氧化锆、氮化硅、碳、骨移植、脱矿骨基质产品、合成骨替代物、骨形态发生剂、骨生长诱导材料、或任何其组合。

根据图81a,此处进一步提供的是用于植入在两个相邻椎骨之间的可扩张融合系统,该系统包括收缩工具5000v和第十八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v。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一旦致动器500v在第一致动方向1300v上被至少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的致动进行致动,使得装置1000v的宽度1100v和高度1200v处于其顶点,则在与第一致动方向1300v相反的方向上对致动器500v的致动可以仅减小宽度1100v,而不减小装置1000v的高度1200v。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收缩工具5000v以允许高度1200v减小而不减小宽度1100v。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收缩工具5000v包括第一插脚5001v和第二插脚5001v,其中第一插脚5001v被构造成被插入到近侧楔形件550v和/或远侧楔形件650v与第一近侧斜面300v之间,并且其中第二插脚5002v被构造成被插入到近侧楔形件550v和/或远侧楔形件650v与第二近侧斜面400v之间。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插脚5001v和第二插脚5001v具有相同的长度。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插脚5001v和第二插脚5001v具有不同的长度。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插脚5001v和第二插脚5001v具有相同的厚度。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插脚5001v和第二插脚5001v具有不同的厚度。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十八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v可以另外地或替代地包括任何前述可扩张融合装置的任何特征、部件或特性。

用于示例性第十八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部件的数字指示符被汇编在下面的表1中。

表1

第十九可扩张融合装置

根据图87a-图94d,在此提供的是用于植入在两个相邻椎骨之间的第十九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w。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根据图81a,设备1000w包括:包括驱动特征503w和纵轴线504v的致动器500w;耦合到致动器500v的楔形件组件750w;与楔形件组件750v可滑动地耦合的斜面组件800w;与斜面组件800v可滑动地耦合的上端板组件850w;与斜面组件800w可滑动地耦合的下端板组件900w。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上端板组件850w还与下端板组件900w可滑动地耦合。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根据图87a,装置1000w具有宽度1100w,其包括上端板组件850w和下端板组件900w中的至少一个的外部宽度。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装置具有高度1200w,其包括上端板组件800w和下端板组件900w之间的外部距离。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根据图87c,通过在第一致动方向1300w上的第一数量的致动对驱动特征503w的致动增加了宽度1100w而不增加高度1200w。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致动方向1300w上的超过第一数量的致动的第二数量的致动对驱动特征503w的致动增加了高度1200w而不增加宽度1100w。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致动方向1300w上的超过第一数量的致动的第二数量的致动对驱动特征503w的致动增加了高度1200w和宽度l100w二者,其中通过在第一致动方向1300w上的超过第二数量的致动的第三数量的致动对驱动特征503w的致动增加了高度1200w而不增加宽度1100v。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致动方向1300w上超过第一数量的致动的第二数量的致动对驱动特征503w的致动既不增加高度1200w也不增加宽度l100w,其中通过在第一致动方向1300w上的超过第二数量的致动的第三数量的致动对驱动特征503w的致动增加了高度1200w而不增加宽度1100w。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一旦驱动特征503w被至少第一数量的致动致动,则装置1000w的宽度1100w就到达顶点。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一旦驱动特征503w被至少第一和第二数量的致动致动,则装置1000w的高度1200w就到达顶点。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致动方向1300w上的超过第一数量的致动的第二数量的致动对驱动特征503w的致动增加了高度1200w和宽度1100w二者。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致动方向上的超过第一数量的致动的第二数量的致动对驱动特征503w的致动增加了高度1200w而不增加宽度1100w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致动方向1300w上的至少第一数量的致动对驱动特征503w的致动将装置1000w的高度1200w增加约30%至约400%。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致动方向1300w上的至少第一和第二数量的致动对驱动特征503w的致动将装置1200w的宽度1100w增加约14%至约150%。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根据图88,致动器500w包括具有远端和近端的圆柱形细长轴。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致动器500w的远端的至少一部分包括第一螺纹特征501w。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致动器500w的近端的至少一部分包括第二螺纹特征502w,并且其中近端包括驱动特征503w。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螺纹特征501w和第二螺纹特征502w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围绕致动器500w设置在外部的螺纹。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螺纹特征501w和第二螺纹特征502w具有相反的螺纹方向。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螺纹特征501w和第二螺纹特征502w具有相同的螺纹方向。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螺纹特征501w和第二螺纹特征502w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右旋螺纹。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螺纹特征501w和第二螺纹特征502w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左旋螺纹。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驱动特征503w包括被构造成接收驱动器械的凹陷区域。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凹陷区域包括槽、十字槽h型、十字槽z型、十字槽f型、四角内凹槽、12点法兰、内六角、安全内六角、星形驱动、安全梅花、ta、三点、三翼、扳手头、离合器、单向、双方形、三方形、多驱动、花键驱动、双六角、布里斯托尔或五叶凹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驱动特征包括从其延伸并且被构造成被耦合到驱动器械的突起。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突起包括六角形、六小叶形或方形突起。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驱动特征503w与纵轴线504w重合。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根据图87c,楔形件组件包括远侧楔形件650w和近侧楔形件550w。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驱动特征在第一方向上的致动使远侧楔形件650w和近侧楔形件550w朝向彼此会聚。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根据图89a-图89b,远侧楔形件650w是新月形棱柱,其包括远端、近端、顶侧和底侧。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远侧楔形件650w包括第三螺纹特征654w。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三螺纹特征654w从远侧楔形件650w的远端延伸到远侧楔形件650w的近端。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远侧楔形件650w还包括被构造用于临时附接到插入器工具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三螺纹特征654w可螺纹耦合到致动器500w的第二螺纹特征502w。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远侧楔形件650w还包括第一槽651w和第二槽652w。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槽651w包括左上第一槽651w、右上第一槽651w、左下第一槽651w和右下第一槽651w。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左上第一槽651w和左下第一槽651w、以及右上第一槽651w和右下第一槽651w关于远侧楔形件650w的横向平面具有镜像对称性。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左上第一槽651w、右上第一槽651w、左下第一槽651w和右下第一槽651w中的每一个的中间平面被取向为与远侧楔形件650w的矢状平面成横向角度。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二槽652w包括左上第二槽652w、右上第二槽652w、左下第二槽652w和右下第二槽652w。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左上第二槽652w和左下第二槽652w、以及右上第二槽652w和右下第二槽652w关于远侧楔形件650w的横向平面具有镜像对称性。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左上第二槽652w、右上第二槽652w、左下第二槽652w和右下第二槽652w的中间平面被取向为与远侧楔形件650w的矢状平面成横矢角度。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近侧楔形件550w等同于远侧楔形件650w。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根据图87c,远侧楔形件650w的矢状平面被布置成与近侧楔形件550w的矢状平面共面。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根据图87c,远侧楔形件650w的矢状平面被布置成与近侧楔形件550w的矢状平面成180度布置。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远侧楔形件650w和近侧楔形件550w中的第三螺纹特征654w和第四螺纹特征554w中的至少一个分别包括螺纹锁定特征,该螺纹锁定特征被构造成防止在与第一致动方向1300w相反的方向上致动致动器500w的第二螺纹特征502w和第三第一特征501w中的至少一个。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螺纹锁定特征包括可变形插入件、可变形螺纹、变形螺纹、柔性唇缘或其任何组合。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螺纹锁定特征包括在远侧楔形件650w和近侧楔形件550w中的至少一个内的孔,其被构造成提供对第三螺纹特征654w或第四螺纹特征554w的进入,和/或被构造成接收诸如销、螺钉、销钉、螺母或其任何组合的插入件以防止致动器500w的致动。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根据图87c,斜面组件800w包括第一近侧斜面300w、第二近侧斜面400w、第一远侧斜面350w和第二远侧斜面450w。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根据图90a和图90b,第二近侧斜面400w通常包括三角形棱柱。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二近侧斜面400w包括第一脊部401w、第一凸部402w、v槽403w、第三凸部404w、第三脊部405w和第三槽406w。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脊部401w包括两个第一脊部401w。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脊部401w的中间平面位于从第二近侧斜面400w的中间面的横向角度处。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凸部402w包括两个第一凸部402w。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v槽403w位于第二近侧斜面400w的横向平面上。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v槽403w的顶点朝向装置1000w的近中平面而被取向。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凸部404w包括两个凸部404w。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凸部404w位于远侧斜面400w的下表面上。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三脊部405w包括两个第三脊部405w。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三脊部405w位于第二近侧斜面400w的下表面上。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三脊部405w的中间平面平行于第二近侧斜面400w的近中面。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三槽406w包括两个第三槽406w,包括两个第三槽406w。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三槽406w位于第二近侧斜面400w的上表面上。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三槽406w的中间平面平行于远侧斜面400w的近中面。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二近侧斜面300w等同于第一远侧斜面350w。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根据图91a和图91b,第一近侧斜面300w通常包括三角形棱柱。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二远侧斜面300w包括第一脊部301w、第一凸部302w、v槽303w、第三凸部304w、第三脊部305w和第三槽306w。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脊部301w包括两个第一脊部301w。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脊部301w的中间平面位于从第二远侧斜面300w的中间面的横向角度处。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凸部302w包括两个第一凸部302w。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v槽303w位于第二远侧斜面300w的横向平面上。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v槽303w的顶点朝向装置1000w的近中平面而被取向。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突起304w包括两个突起304w。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凸部304w位于远侧斜面300w的下表面上。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三脊部305w包括两个第三脊部305w。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三脊部305w位于第二远侧斜面300w的下表面上。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三脊部305w的中间平面平行于第二远侧斜面300w的近中面。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三槽306w包括两个第三槽306w,包括两个第三槽306w。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三槽306w位于第二远侧斜面300w的上表面上。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三槽306w的中间平面平行于远侧斜面300w的近中面。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近侧斜面300w等同于第二远侧斜面450w。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上端板组件包括第一端板100w和第二端板250w。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下端板组件包括第三端板150w和第四端板200w。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端板100w和第二端板250w、第三端板150w和第四端板200w、第一近侧斜面300w和第二近侧斜面400w以及第一远侧斜面350w和第二远侧斜面450w中的至少一个具有镜像对等性。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二端板250w和第四端板200w中的至少一个大于第一端板100w和第三端板150w中的至少一个。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端板100w、第二端板250w、第三端板150w和第四端板200w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被构造成抓住椎骨的纹理。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纹理化包括齿、脊部、粗糙区域、金属涂层、陶瓷涂层、龙骨、尖钉、突出部、凹槽或其任何组合。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根据图87a和图87c,楔形件组件750w和斜面组件800w、斜面组件800w和上端板组件850w、以及斜面组件800w和下端板组件900w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可滑动耦合与纵轴线504w成横向角度。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横向角度为约0度至约90度。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楔形件组件750w和斜面组件800w、斜面组件800w和上端板组件850w、以及斜面组件800w和下端板组件900w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可滑动耦合包括凸部和槽。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凸部从楔形件组件750w、斜面组件800v、上端板组件850w和下端板组件900w中的至少一个延伸。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将槽设置在楔形件组件750w、斜面组件800w、上端板组件850w和下端板组件900w中的至少一个中。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凸部包括销600、脊、凹坑、螺栓、螺钉、轴承或其任何组合。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所述槽包括通槽、盲槽、t槽、v槽、凹槽或其任何组合。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根据图87a-图95b,楔形件组件750w和斜面组件800w之间的可滑动耦合包括远侧楔形件650w内的第一槽651w和第二槽652w、近侧楔形件550w内的第三槽551w和第四槽552w、以及第一近侧斜面300w和第二近侧斜面400w内的第一凸部402w和第一脊部401w、以及第一远侧斜面350w和第二远侧斜面450w内的第二凸部352w、第二脊部351w和v槽353w。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槽651w、第二槽652w、第三槽551w、第四槽552w、第一凸部402w、第一脊部401w、第二凸部352w以及第二脊部351w中的至少一个的数量约为1、2、3、4或更多。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近侧楔形件550w与第一近侧斜面300w或第二近侧斜面400w之间的可滑动耦合包括第三槽551w与第一脊部401w之间的可滑动耦合、以及第四槽552w和第一凸部402w之间的可滑动耦合。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远侧楔形件650w与第一远侧斜面350w或第二远侧斜面450w之间的可滑动耦合包括第一槽651w与第二脊部351w之间的可滑动耦合、第二槽652w与第二凸部352w之间的可滑动耦合槽、或其任何组合。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远侧楔形件650w内的第二槽652w包括第一止动件653w,以防止第一凸部402w在一个方向上离开第二槽652w。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近侧楔形件550w内的第四槽552w包括第二止动件553w,以防止第一凸部402w在一个方向上离开第二槽652w。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斜面组件800w与上端板组件850w或下端板组件900w之间的可滑动耦合包括在第一远侧斜面350和第二远侧斜面450中的至少一个内的舌部353w、以及在第一近侧斜面300和第二近侧斜面400中的至少一个内的v槽403w、第三凸部404w、第三脊部405w和第三槽406w,以及在第一端板100w、第二端板250w、第三端板150w和第四端板200w中的至少一个内的燕尾槽101w151w201w251w、第四凸部102w152w202w252w、第五槽103w153w203w253w、第四槽104w154w204w254w和第四脊部105w155w205w255w。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远侧斜面350w或第二远侧斜面450w与第一端板100w、第二端板250w、第三端板150w或第四端板200w之间的可滑动耦合包括燕尾槽101w151w201w251w和舌部353w之间的可滑动耦合。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近侧斜面300w或第二近侧斜面400w与第一端板100w、第二端板250w、第三端板150w或第四端板200w之间的可滑动耦合包括v槽403w和第四凸部102w152w202w252w之间的可滑动耦合、第三凸部404w和第四槽104w154w204w254w之间的可滑动耦合、第三脊部405w和第五槽103w153w203w253w之间的可滑动耦合、第三槽406w和第四脊部105w155w205w255w之间的可滑动连接、或其任何组合。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四凸部102w152w202w252w包括第一端板100w、第二端板250w、第三端板150w或第四端板200w的特征。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四凸部102w152w202w252w包括牢固地插入到第一端板100w、第二端板250w、第三端板150w或第四端板200w中的单独部件。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四凸部102w152w202w252w包括销600w。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上端板组件850w和下端板组件900w之间的可滑动耦合包括在第一端板100w中的舌部101w与第三端板150w中的凹槽151w之间的可滑动耦合、以及第二端板250w中的舌部251w与第四端板200w中的凹槽201w之间的可滑动耦合。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楔形件组件750w与上端板组件850w和下端板组件900w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可滑动耦合包括在第一端板100w、第二端板250w、第三端板150w和第四端板200w中的至少一个中的远侧斜切面123w和近侧斜切面121w与远侧楔形件650w和近侧楔形件550w中的至少一个中的引导表面621w521w之间的可滑动耦合。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楔形件组件750w与上端板组件850w和下端板组件900w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可滑动耦合防止装置的高度1200w增加,直到装置1000w的宽度1100w到达其顶点。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致动器500w、楔形件组件750w、斜面组件8000w、上端板组件850w和下端板组件900w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钛、钴、不锈钢、钽、铂、peek、pekk、碳纤维、硫酸钡、羟基磷灰石、陶瓷、氧化锆、氮化硅、碳、骨移植、脱矿骨基质产品、合成骨替代物、骨形态发生剂、骨生长诱导材料、或任何其组合。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十九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w可以另外地或替代地包括任何前述可扩张融合装置的任何特征、组件或特性。

根据图96a至图97,此处进一步提供的是用于植入在两个相邻椎骨之间的可扩张融合系统,该系统包括收缩工具5000w和第十九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v。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一旦致动器500w在第一致动方向1300w上被至少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的致动进行致动,使得装置1000w的宽度1100w和高度1200w处于其顶点,则在与第一致动方向1300w相反的方向上对致动器500w的致动可以仅减小宽度1100w,而不减小装置1000v的高度1200w。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收缩工具5000w以允许高度1200w减小而不减小宽度l100w。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收缩工具5000w包括第一插脚5001w和第二插脚5001w,其中第一插脚5001w被构造成被插入到近侧楔形件550w和/或远侧楔形件650w与第一近侧斜面300w之间,并且其中第二插脚5002w被构造成被插入到近侧楔形件550w和/或远侧楔形件650w与第二近侧斜面400w之间。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插脚5001w和第二插脚5001w具有相同的长度。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插脚5001w和第二插脚5001w具有不同的长度。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插脚5001w和第二插脚5001w具有相同的厚度。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一插脚5001w和第二插脚5001w具有不同的厚度。

用于示例性第十九可扩张融合装置的部件的数字指示符被汇编在下面的表2中

表2

第二十可扩张融合装置

根据图98a-图98b,在此提供的是用于植入在两个相邻椎骨之间的第二十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x。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根据图95a,装置1000x包括:包括驱动特征503x和纵轴线504x的致动器500x;耦合到致动器500x的楔形件组件750x;与楔形件组件750x可滑动地耦合的斜面组件800x;与斜面组件800x可滑动地耦合的上端板组件850x;与斜面组件800w可滑动地耦合的下端板组件900x。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致动器500w、楔形件组件750x、斜面组件8000x、上端板组件850x和下端板组件900x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钛、钴、不锈钢、钽、铂、peek、pekk、碳纤维、硫酸钡、羟基磷灰石、陶瓷、氧化锆、氮化硅、碳、骨移植、脱矿骨基质产品、合成骨替代物、骨形态发生剂、骨生长诱导材料、或任何其组合。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二十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x可以另外地或替代地包括任何前述可扩张融合装置的任何特征、配件或特性。

第二十一可扩张融合装置

根据图99,在此提供的是用于植入在两个相邻椎骨之间的第二十一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根据95a,该装置包括:包括驱动特征和纵轴线的致动器;耦合到致动器的楔形件组件;与楔形件组件可滑动地耦合的斜面组件;与斜面组件可滑动地耦合的上端板组件;与斜面组件可滑动地耦合的下端板组件。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二十一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y包括在上端板组件和下端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及近侧楔形件和远侧楔形件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间隙。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间隙10使得装置1000y能够同时在宽度和高度上扩张。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致动器、楔形件组件、斜面组件、上端板组件和下端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钛、钴、不锈钢、钽、铂、peek、pekk、碳纤维、硫酸钡、羟基磷灰石、陶瓷、氧化锆、氮化硅、碳、骨移植物、脱矿质骨基质产品、合成骨替代物、骨形态发生剂、骨生长诱导材料或其任何组合。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楔形件组件与上端板组件和下端板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缺少可滑动耦合允许装置1000y的高度和宽度均增加直到它们的相对顶点。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当致动器在第一方向上被致动时,1000y的高度和宽度以相同的速率增加。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致动方向上的第一数量的致动对驱动特征的致动以相同的速率增加装置1000x的高度和宽度。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致动方向上的第一数量的致动对驱动特征的致动以不同的速率增加装置1000x的高度和宽度。

可选地,在任何实施例中,第二十可扩张融合装置1000x可以另外地或替代地包括任何前述可扩张融合装置的任何特征、配件或特性。

术语和定义

除非另外定义,否则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

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包括复数引用,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对“或”的任何引用旨在涵盖“和/或”。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约”是指接近所述量10%、5%或1%的量,包括其中的增量。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纵轴线”是指空间中的理论轴线,其包括物体的旋转对称轴线。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可滑动地耦合”是指两个或更多个部件之间的关系,由此部件共享至少一个自由度。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外部宽度”是指物体的最外表面之间的宽度。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外部距离”是指物体的最外表面之间的距离。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点”是指距离、测量或参数的最大值。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螺纹特征”是指一个或多个螺旋或盘旋形凸部或凹部,其能够用作另一个螺纹特征或与另一个螺纹特征耦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