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智能眼底疾病诊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15249发布日期:2020-08-05 01:01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智能眼底疾病诊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领域,具体涉及全自动智能眼底疾病诊断系统。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当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据2014年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已经达到3.82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七大重点管控眼病之一,是由于视网膜微血管损害导致严重影响视力甚至致盲的慢性进行性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和最主要的致盲原因。

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是完全可以预防和减轻的。糖尿病患者定期接受眼部(视网膜)检查可使90%的患者有效防止严重的视力下降。社区筛查和社区防治是dr整体防治中的关键。

我国在dr在早期筛查干预中面临诸多困境。一方面,我国在各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的眼科资源和眼保服务能力上参差不齐。社区眼科专科门诊极少,眼病筛查设备落后,缺乏必要的简单易操作的自动化筛查设备。相较于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居民可以在社区进行配镜及糖尿病患者眼科检查服务,我国社区的眼科设备配备尤显不足。自动化设备的缺乏也导致许多初级眼保健项目无法大规模开展。与此同时,目前国内外医学上传统的诊断方法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诊断结果的正误与医生的医疗水平密切相关。虽总体上,我国拥有一定数量的医生专家,但相对各专科医院,特别是中、小型及偏远地区的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家的数量比较是少数,导致dr误诊率偏高,给病人和家属带来无尽痛苦与遗憾;另一方面,三级医院或特色医院的眼科专业医师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由于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合理,导致病人无论大病小病都到三级医院就诊。

综上所述,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一种便于用户(尤其是dr患者、糖尿病患者,或其他易感对象)自助进行眼底筛查的全自动智能眼底疾病诊断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便于用户(尤其是dr患者、糖尿病患者,或其他易感对象)自助进行眼底筛查的全自动智能眼底疾病诊断系统。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智能眼底疾病诊断系统,所述的诊断系统包括:

(a)全自动眼底照相机(2),其包括:照相控制单元、底座(25)、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具有光学头(24)的照相机主体(21)、下颌托(23),和前额横档支架;且所述全自动眼底照相机用于在所述照相控制单元控制下,对用户进行眼底拍照,从而获取所述用户的眼底图像;

(b)启动单元,所述启动单元与照相控制单元信号连接,用于启动全自动眼底照相机的自动拍照程序以获取用户的眼底图像;其中,所述启动单元被设置为由用户自行控制和/或被设置为当用户就位后自动启动;和

(c)分析诊断单元,所述分析诊断单元用于分析由全自动眼底照相机获取的用户的眼底图像,并进行眼底疾病的诊断。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诊断系统还包括:

(d)控制子系统,所述控制子系统与全自动眼底照相机和分析诊断单元信号连接。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启动单元选自下组:用户自控型启动单元、就位自启型启动单元、或其组合。

在另一优选例中,用户自控型启动单元包括供用户按压的启动开关。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就位自启型启动单元包括:用于探测用户头部是否就位的就位探测器,以及与所述就位探测器信号连接的启动控制单元,并且所述启动控制单元设有一计时器,所述计时器对就位后时间进行计时,记为t1,并且当t1大于等于预定的就位时间t0(即t1≥t0)时,则所述启动控制单元发出启动信号,启动所述全自动眼底照相机的自动拍照程序。

在另一优选例中,t0为2-10秒,较佳地3-10秒,更佳地4-8秒。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计时器在检测到用户头部就位后开始计时,并在头部保持就位的情况下持续计时;如果所述就位探测器检测到用户头部偏离或离开,则所述计时器终止计时,并将计时归为0。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前额横档支架包括前额横档(22),以及第一支撑杆(26a)和第二支撑杆(26b)。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启动单元为手动触发式的,或者自动触发式的。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启动单元为手动触发式的,且所述启动单元包括用于用户自助启动眼底照相机的手动触发开关(27);

且所述手动触发开关设置于全自动眼底照相机的底座;或者独立地设置于全自动眼底照相机的周边。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手动触发式的启动单元为按键开关。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启动单元为所述自动触发式的,且所述自动触发式的启动单元包括用于探测用户头部是否就位的就位探测器(所述自动触发式的启动单元用于当用户就位后自动开启全自动眼底照相机)。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就位探测器包括:设于前额横档(22)的第二传感器(262)。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就位探测器还包括:设于第一支撑杆(26a)和第二支撑杆(26b)的第三传感器(261)。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就位探测器包括第二传感器(262)和第三传感器(261)。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二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用于探测用户是否将额头紧靠前额横档)。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三传感器为距离传感器。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三传感器分别设于第一支撑杆(26a)和第二支撑杆(26b)的对应位置(或对称位置)。

在另一优选例中,设于第一支撑杆(26a)的第三传感器和设于第二支撑杆(26b)的第三传感器是对称设置的。

在另一优选例中,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杆(26a)的所第三传感器和位于第二支撑杆(26b)的所第三传感器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控制子系统还包括交互界面。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启动单元是独立于全自动眼底照相机的,或集成于全自动眼底照相机的。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全自动眼底照相机还包括虹膜识别模块,所述的虹膜识别模块与照相控制单元信号连接。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照相机主体(21)设有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使所述照相机主体(21)可以在相对于所述底座的水平方向(x轴和y轴)以及垂直方向(z轴方向)上移动。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下颌托(23)设有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使所述下颌托(23)在垂直方向上(z轴方向)移动。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诊断系统还包括:

(e)语音提示单元,所述语音提示单元用于发出提示用户的预设声音;优选地,所述语音提示单元与控制子系统信号连接。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诊断系统还包括:

(f-1)身份识别单元;和

(f-2)用户信息子系统。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用户身份识别单元包括指纹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虹膜识别模块和/或身份证件读卡模块。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诊断系统还包括:

(g)图像审核单元,所述图像审核单元用于审核由全自动眼底照相机获取的图像是否符合预设的图像标准;优选地,所述图像审核单元与控制子系统信号连接。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诊断系统还包括:

(h)结果输出单元,且所述结果输出单元与控制子系统信号连接。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诊断结果输出单元为智能终端、打印机,和/或能够与外部储存设备连接的接口。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全自动眼底照相机还包括闪光灯和/或感光元件。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照相控制单元包括:

(i)瞳孔寻找及校准模块,所述瞳孔寻找及校准模块用于使光学头移动到瞳孔位置并校准;

(ii)自动对焦模块,所述的自动对焦模块用于寻找拍摄中心并聚焦于所述拍摄中心;和

(iii)亮度调节模块,用于调节拍摄时的亮度。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全自动眼底照相机的下颌托(23)还设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并与照相控制单元信号连接。

应理解,在本发明范围内中,本发明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具有手动触发式的启动单元的全自动智能眼底疾病诊断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具有手动触发式的启动单元的全自动智能眼底疾病诊断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具有自动触发式的启动单元的全自动智能眼底疾病诊断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显示了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眼底疾病诊断系统各部分的连接关系。

图5显示了本发明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眼底疾病诊断系统各部分的连接关系。

图6显示了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获取眼底图像的流程。

图中,各标识如下:

2为全自动眼底照相机;

21为照相机主体、22为前额横档、23为下颌托、24为光学头、25为底座、26a为第一支撑杆、26b为第二支撑杆、27为手动触发开关;

261为第三传感器、262为第二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为解决治疗资源不平衡,基层医生医师少等问题,通过结构优化,尤其是将用户自控型启动单元和/或就位自启型启动单元与全自动眼底照相机进行整合,从而将全自动眼底照相机与无须医师操作的启动单元、分析诊断单元和语音提示单元有效整合,实现了用户自助进行眼底图像采集,从而通过本发明的诊断统用户能够自行进行眼底疾病初步诊断或筛查,大大节省了医疗资源。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发明。

术语

如本文所用,术语“信号连接”是指2个单元或模块或系统之间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送数据、指令等。

如本文所用,“全自动智能眼底照相机”、“全自动眼底照相机”或“眼底照相机”可以互换使用,至用于获取用户的眼底图像的全自动眼底照相机。

如本文所用,术语“眼位”是指在眼科检查中指眼球的位置。

全自动智能眼底疾病诊断系统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自动眼底疾病诊断系统,其包括:

(a)全自动眼底照相机(2),包括:照相控制单元、底座(25)、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具有光学头(24)的照相机主体(21)、下颌托(23),和前额横档支架;且所述全自动眼底照相机用于在照相控制单元控制下,获取(优选地,所述全自动眼底照相机用于自动切换左右眼拍摄、自动寻找瞳孔并校准、自动对焦,和自动拍摄并输出用户的眼底图像,从而获取眼底图像)用户的眼底图像。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照相机主体(21)还包括虹膜识别模块,所述的虹膜识别模块与照相控制单元信号连接,用于获取用户的眼位信息。较佳地,所述虹膜识别模块还与控制子系统信号连接并用于获取虹膜信息。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照相机主体(21)设有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使所述照相机主体(21)可以在相对于所述底座的水平方向(x轴和y轴)以及垂直方向(z轴方向)上移动;和/或,所述下颌托(23)设有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使所述下颌托(23)在垂直方向上(z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和/或第二移动机构用于在照相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根据虹膜识别模块获得的眼位信息,调整照相机主体的光学头与用户的眼睛的相对位置,从而使用户眼睛基本位于光学头正前方便于后续瞳孔的寻找及校准。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全自动眼底照相机还包括闪光灯和/或感光元件。

其中,所述照相控制单元包括:(i)瞳孔寻找及校准模块,所述瞳孔寻找及校准模块用于使光学头移动到瞳孔位置(如通过第一移动机构使照相机主体前后左右移动)并校准;(ii)自动对焦模块,所述的自动对焦模块用于寻找拍摄中心(优选地,所述的拍摄中心为黄斑或视盘)并聚焦于所述拍摄中心;和(iii)亮度调节模块,用于调节拍摄时的亮度(如根据感光元件感应导电环境光强度来调节闪光灯的亮度)。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全自动眼底照相机的下颌托(23)还设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并与照相控制单元信号连接,且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确认用户是否将下颌放于下颌托上。

(b)启动单元,所述启动单元与照相控制单元信号连接,且所述启动单元用于启动全自动眼底照相机以获取用户的眼底图像;

(c)分析诊断单元,所述分析诊断单元用于分析由全自动眼底照相机获取的用户的眼底图像,并进行眼底疾病的诊断,例如,用户是否患有眼底疾病和/或用户眼底疾病的进展情况,具体地,该单元通过人工智能眼底疾病诊断软件对眼底图像进行分析并进行眼底疾病的诊断,人工智能眼底疾病诊断软件可以采用市售的或自主开发的诊断软件,例如,基于大数据并应用了深度学习神经卷积网络技术的诊断软件。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分析诊断单元是设于本地的,获得的眼底图像直接在设于本地的分析诊断单元中被分析并直接输出结果。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分析诊断单元设于云端服务器(包括dr分析诊断中心)的,获得的眼底图像通过控制子系统传输至云端并被分析。

(d)控制子系统,所述控制子系统与全自动眼底照相机、分析诊断单元和语音提示单元信号连接;较佳地,所述控制子系统还包括交互界面,所述交互界面用于用户进行选择(例如,用户可以在交互界面上选择查看诊断结果的方式,如获得纸质报告还是发送至用户的智能终端);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子系统还记录图像审核单元的审核未通过的次数,并将记录的次数与预设最大尝试次数(通常,预设最大尝试次数为2~5次,优选地,3次)进行比较;较佳地,所述控制子系统还用于根据图像审核单元的审核结果(通过或未通过)控制语音提示单元发出相应于审核结果的语音提示(若审核通过,则通过语音提示单元告知用户已完成眼底图像获取,并等待眼底疾病诊断结果;若审核未通过,则通过语音提示单元告知用户需再次拍摄眼底图像(即告知用户需再次在全自动眼底照相机前就位),或告知用户无法获取眼底图像请至眼科就诊);若审核未通过的次数≤预设最大尝试次数,则控制子系统控制语音提示单元使其告知用户需再次拍摄眼底图像;若审核未通过的次数>预设最大尝试次数,则控制子系统控制语音提示单元使其告知用户无法获取眼底图像请至眼科就诊;

(e)语音提示单元,所述的语音提示单元用于发出用于提示用户的预设声音(如提示音、预录语音等)(例如,提示用户将头紧靠前额横档,保持姿势不动,看前方,再次进行拍摄,已完成眼底图像的获取可以使头离开全自动眼底照相机等);

(f-1)身份识别单元;所述用户识别单元为具有指纹信息获取功能的模块,和/或具有虹膜信息获取功能的模块,和/或具有卡片信息读取功能的模块(如ic卡读卡器),且所述身份识别单元与控制子系统信号连接。其中,所述具有虹膜信息获取功能的模块可以是独立设置的第二虹膜识别模块,或者是所述照相机主体(21)的虹膜识别模块。

(f-2)用户信息子系统,所述用户信息子系统包括用户数据库,且所述用户信息子系统用于根据身份识别单元获取的识别信息(如指纹、卡的识别信息,虹膜信息,或账号密码等)从用户数据库中调取对应的用户的个人信息。其中,所述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和/或身份识别码(身份证号、社保号等等);个人信息还可包括指纹、既往病史,以及之前获取的眼底图像和眼底疾病的诊断结果等。所述(f)用户信息子系统还包括用户登记单元,用于在用户数据库新建用户信息并将相应的识别信息与新用户信息关联。较佳地,所述的诊断系统还用于将获取的眼底图像和/或眼底疾病的诊断结果储存于对应的用户信息中,并用于下一次的眼底疾病诊断。如图4所示,所述用户信息子系统是本地的,并直接与身份识别单元信号连接;或者如图5所示,所述用户信息子系统是位于云端的,其经由控制子系统与身份识别单元信号连接。

(g)图像审核单元,所述图像审核单元用于审核由全自动眼底照相机获取的图像是否符合预设的图像标准(即是否符合分析诊断所需图像的要求),且所述图像审核单元与控制子系统信号连接;和

(h)结果输出单元,且所述结果输出单元与分析诊断单元(本地)信号连接(图4),或者与控制子系统信号连接(图5)。较佳地,所述诊断结果输出单元为智能终端(例如,用户的安装有配套软件的手持终端,或者医生用于调取用户信息的终端)、打印机,和/或能够与外部储存设备连接的接口(如usb接口等)。

在另一优选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启动单元是独立于全自动眼底照相机(例如,用户可通过启动单元触发启动全自动眼底照相机使其在照相控制单元的控制下获取眼底图像);或者,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启动单元是集成于全自动眼底照相机的(例如,用户通过启动单元启动全自动眼底照相机使其在照相控制单元的控制下获取眼底图像)。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全自动眼底照相机为自行设计全自动眼底照相机或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全自动眼底照相机(如拓普康trc-nw400型眼底照相机,或centervue的drs)。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启动单元与所述全自动眼底照相机为一体化的。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启动单元集成于所述全自动眼底照相机。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启动单元为所述的启动单元为手动触发式的,或者自动触发式的,在手动或自动触发启动单元后启动或延迟0.1~10s(较佳地,0.1-3s)后启动眼底照相机对用户的眼底进行拍摄。

在另一优选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启动单元为手动触发式的,且所述启动单元包括用于用户自助启动眼底照相机的手动触发开关(27);较佳地,所述手动触发式的启动单元为按键开关。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手动触发开关设置于全自动眼底照相机的底座(用户端部分)。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手动触发开关独立地设置于全自动眼底照相机的周边(所述的周边是指,当用户将下巴放在全自动眼底照相机的下颌托时,能够开启所述手动触发式开关)。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启动单元为自动触发式的(即所述启动单元为就位自启型启动单元),且所述自动触发式的启动单元用于当用户就位(即已将额头固定于前额横档,并正面朝向具有光学头的照相机)后自动开启全自动眼底照相机;以及所述启动单元包括:用于探测用户头部是否就位的就位探测器,以及与所述就位探测器信号连接的启动控制单元,并且所述启动控制单元设有一计时器,所述计时器对就位后时间进行计时,记为t1,并且当t1大于等于预定的就位时间t0(即t1≥t0)时,则所述启动控制单元发出启动信号,启动所述全自动眼底照相机的自动拍照程序。较佳地,t0为2-10秒,较佳地3-10秒,更佳地4-8秒。较佳地,所述计时器在检测到用户头部就位后开始计时,并在头部保持就位的情况下持续计时;如果所述就位探测器检测到用户头部偏离或离开,则所述计时器终止计时,并将计时归为0。

如图3所示,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自动触发式启动单元(即就位自启型启动单元)的探测器(即就位探测器)包括:设于前额横档(22)的第二传感器(262),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探测用户是否将额头紧靠前额横档。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探测器还包括设于支撑杆(26a、26b)的第三传感器(261)(第三传感器由两部分组成,且分别设于第一支撑杆(26a)和第二支撑杆(26b),位于第一支撑杆的第三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三传感器用于探测用户是否面朝正前方。较佳地,所述第二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和/或,所述第三传感器为距离传感器。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传感器分别设于支撑杆(26a)和支撑杆(26b)的对应位置(即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杆(26a)和第二支撑杆(26b)的第三传感器位于同一水平位置)。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当位于支撑杆(26a)的距离传感器获得的与用户脸部的距离与位于支撑杆(26b)的距离传感器获得的与用户脸部的距离接近或相等(距离相差≤1cm,优选地,≤0.5cm)时;和当第二压力传感器感知的压力分布均匀时;则判断用户头部就位。

本发明眼底疾病诊断系统自动触发式的启动单元(即就位自启型的启动单元)通过多传感器(探测器)的组合显著降低了用户就位的误判率,从而大大提升了获取眼底图像的成功率。此外,通过传感器判断而非用户自行判断是否就位,避免了用户因经验少而造成的对就位的误判。

如图6所示,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用户通过本发明系统进行自助诊断的方法如下:

1.确认身份信息:

在控制子系统的控制下,通过语音提示单元提示用户将身份证或者医保卡放在读卡器上以识别身份,或者提示用户进行指纹识别,或者提示用户输入账号密码,并根据获得的识别信息通过用户信息子系统从用户数据库中调取对应于识别信息的用户的个人信息;如果未在用户数据库找到对应的用户的个人信息则提示用户登记个人信息并将个人信息与识别信息关联。

2.用户自行就位:

在控制子系统的控制下,通过语音提示单元提示用户坐在眼底照相机前、面朝正前方,并将下巴放在下颌托上,前额紧靠前额横档。

优选地,间隔一段时间后(如1分钟),位于下颌托的第一传感器未检测到用户已将下颌放于下颌托上则再次语音提示用户。

3.启动眼底照相机:

用户就位后,启动单元自动启动全自动眼底照相机以获取眼底图像(使用如图3所示系统时);或者

在控制子系统的控制下,通过语音提示单元提示用户手动启动全自动眼底照相机,例如,开启启动单元的手动触发式开关(如按下开启按钮),以获取眼底图像(使用如图1或图2所示装置时);

4.眼底照相机自动获取眼底图像

在控制子系统的控制下,通过语音提示单元提示用户拍照开始,请用户固定头位,不要移动,正视前方,和/或注视照相机主体的光学头,较佳地注视位于光学头(镜头)中心的光标;

且全自动眼底照相机在照相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开始拍照以获取用户的眼底图像;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4.1)根据由虹膜识别模块获得的眼位信息确认眼位是否符合拍照要求(即光学头是否基本位于患者眼睛正前方);

若不符合检测要求,则调整照相机主体与用户的相对位置;

若虹膜识别模块无法获取眼位信息则通过照相控制单元反馈给控制子系统,进而通过语音系统语音提示单元再次提示目视正前方。

(4.2)当眼位是否符合拍照要求时,在瞳孔寻找及校准模块控制下光学头移动至左眼或右眼的瞳孔位置并校准;在自动对焦模块控制下,自动对焦于拍摄中心(如黄斑、视盘);在亮度调节模块的控制下,调整拍照时的闪光度亮度;拍摄左眼或右眼的眼底图像;光学头移动至未进行拍摄的眼睛处,以相同的过程拍摄另一只眼睛的眼底图像;

每只眼采集两张不同的眼底图像,即以黄斑为中心的眼底图像1张,以视盘为中心的眼底图像1张;拍照过程不需要用户配合移动头位,照相机自动寻找拍摄中心和聚焦。

5.眼底图像的审核

在控制子系统的控制下,用户的眼底图像被传输至图像审核单元,进行审核。

若审核合格即获取的眼底图像符合分析标准,则提示用户已完成拍照。

若审核不合格即获取的眼底图像不符合分析标准,则提示用户将再次进行拍照。一般重复尝试不超过3次,3次后仍然未能采集成功,则提示用户至眼科就诊。

6.眼底图像分析

在控制子系统的控制下,符合标准的眼底图像被传送至分析诊断单元,通过内置的人工智能(ai)眼底疾病诊断软件对眼底图像读片分析并进行诊断,诊断结果(即初步筛查结果)通过结果输出单元反馈给用户。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包括:

(a)本发明的眼底诊断系统能够完全自动化地,无需医护人员辅助,用户或用户通过自行操作或自动操作即可实现眼底检查并获得检测结果,极大程度上节约了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诊疗成本。

(b)本发明的系统在包括基层医疗机构在内的各个级别医疗机构均能便捷、高效、精准地对接受使用了本系统的用户进行眼底图像信息采集和即时诊断,为眼底疾病的初步筛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医疗资源,提高了诊疗效率,也为临床医生的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c)全自动智能眼底疾病诊断系统可为社区医生提供dr的辅助医疗诊断信息,迅速及时得到正确诊断结果,有助于全面推行dr社区筛查,解决我国眼科资源和眼保服务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具备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d)本发明的全自动智能眼底疾病诊断系统使用方便,对于用户的使用水平几乎无要求,尤其适用于老龄用户。

(e)本发明的眼底疾病诊断系统属于用户自助式诊断系统,有助于保护用户的隐私。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

实施例1

采用图3所示的系统,放置在社区,志愿者自行检测(无工作人员辅助)。

使用该系统的大致流程如下:

1.语音提示志愿者将身份证或者医保卡放在读卡器上识别身份。

2.语音提示受检者坐在眼底照相机前。

3.语音提示受检者面朝正前方,将下巴放在下颌托上,前额紧靠前额横档。

4.眼底照相机在眼底诊断系统头位摆正后自动启动采集眼底照片,语音提示用户拍照开始,请用户固定头位,受检眼注视照相机镜头中心的光标不要移动

5.眼底照相机自动依次拍摄右眼和左眼的眼底图像,每只眼采集两张或两张以上的照片,(如为拍摄两张照片,位置分别为以黄斑为中心的照片1张,以视盘为中心的照片1张)。拍照过程不需要用户配合移动头位,照相机自动寻找拍摄中心和聚焦

6.如果首次图像采集不符合标准,系统提示用户将再次尝试采集,重复尝试不超过3次,3次后仍然未能采集成功,提示用户至眼科就诊

7.语音提示双眼眼底照片采集完毕。

经过考察,每个志愿者获取眼底图像(包括左眼2张、右眼2张)的平均耗时为2-3分钟)。(以志愿者坐在眼底照相机准备开始拍照,开始计时)

获取的眼底图像分别由分析诊断单元和医师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一致。

在本发明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