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固定置钉瞄准定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42784发布日期:2019-06-18 23:16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固定置钉瞄准定位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固定置钉瞄准定位器。



背景技术:

随着车祸、高处坠落等高暴力致伤因素的逐年增加,皮肤软组织缺损破裂、缺乏组织覆盖的开放性骨折患者也迅速增多。对于开放性骨折、脱位的治疗传统的内固定方法常常面临着软组织坏死、钢板外露、骨外露感染、骨髓炎等多种并发症,治疗十分棘手。外固定支架的使用为这类损伤的治疗提供了合适的解决方案。使用外固定支架时通常在远离骨折部位的骨块上拧入金属螺纹针,然后通过金属或非金属材质的连接杆、夹具将金属螺纹针固定相连,达到间接固定骨折的目的。在此过程中,金属螺纹针的准确置入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骨科医师经常面临着许多挑战,比较常见的有1、置钉时无法有效控制骨折断端,骨段不稳定造成置钉困难;2、置钉时入钉点确定困难,进钉角度难于判断,螺钉偏心拧入造成螺钉在骨骼中的有效工作距离不足,影响金属钉固定强度;3、置钉深度难于判断,置钉过浅固定强度下降,置钉过深刺激对侧软组织造成术后疼痛。以往金属螺纹钉的安全有效置入仅仅依靠临床医师的个人临床经验,学习曲线较长,同质化程度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外固定螺钉置钉瞄准定位器来标准化手术过程,保护患者安全,提高手术疗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固定置钉瞄准定位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在固定肱骨干、股骨干等类圆形长骨时,能在置钉过程中持续有效维持骨骼稳定性,选择合适的外固定螺钉进钉点和进钉角度、进钉深度,并在置钉过程中减少软组织损伤。简化、标准化手术过程,保证安全、提高疗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外固定置钉瞄准定位器,包括弧形固定块,所述弧形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弧形燕尾滑轨,所述弧形燕尾滑轨内滑动连接有与其配合的燕尾滑块,所述燕尾滑块的一端固定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所述燕尾滑块的一端端部固定有扶手块,所述扶手块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端部固定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所述扶手块的一端设置有圆弧挂钩,所述圆弧挂钩挂在骨干的外侧,所述弧形固定块的下端端部焊接固定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内部设置有连接螺纹孔,所述连接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连接螺纹杆,所述连接螺纹杆远离所述连接螺纹孔的一端端部固定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内设置有钻头导向孔。

进一步的,所述扶手块上设置有防滑纹,所述防滑纹均匀的分布在扶手块的外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的设置增大手与扶手块之间的摩擦力,避免手指抓住扶手块使打滑,方便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燕尾滑块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蝶形螺栓,所述蝶形螺栓贯穿避让槽,所述避让槽设置在所述弧形固定块的一侧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蝶形螺栓的设置把燕尾滑块和弧形固定块固定在一起,实现对圆弧挂钩的固定,进而实现对骨骼的把持。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孔的开口处设置有锥形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锥形倒角的设置方便蝶形螺栓螺接到螺纹孔内,便于对燕尾滑块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蝶形螺栓上设置有锁紧板,所述锁紧板与所述弧形固定块的侧壁外侧紧密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紧板的设置增大蝶形螺栓与弧形固定块侧壁的接触面积,提高蝶形螺栓与弧形固定块之间锁紧的牢固性

进一步的,所述圆弧挂钩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端部设置有插入头,所述第二连接杆和所述圆弧挂钩的横截面为矩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入头的设置方便圆弧挂钩插入到皮肤内,减少对皮肤肌肉的损坏,方便插入,第二连接杆和圆弧挂钩的横截面为矩形设计,增大它们与骨干外圆的接触面积,提高固定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固定块的上端端部固定有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块的设置防止燕尾滑块滑出弧形固定块,起到限位、保护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柱的外圆上对称固定有转动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块的设置方便用手通过转动块转动导向柱,实现对导向柱的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燕尾滑轨和所述圆弧挂钩的圆心重合,所述钻头导向孔的轴心线穿过所述圆弧挂钩的圆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钻头导向孔在弧形固定块内滑动时,钻头导向孔始终与圆弧挂钩的中心对齐,进而使穿过钻头导向孔内的钻头始终朝向骨干的中心,进而使螺纹固定针达到满意的双皮质固定,增加固定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燕尾滑块的外圆圆弧、内圆圆弧以及弧形燕尾滑轨的圆心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燕尾滑块沿弧形燕尾滑轨内滑动时绕同一圆心旋转,进而使燕尾滑块围绕骨干的圆心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圆弧挂钩的外壁设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由如下方法制备:

取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称量:甘油6-10份、馨二醇7-9份、丙烯酸酯2-4份、丁二醇9-11份、甲基丙烯酸甲酯4-8份、丙酸钠5-9份、丙烯腈6-8份、二苯甲酮9-13份、异噻唑酮衍生物10-14份、维生素e2-4份、聚氨丙基双胍5-7份、天然芦荟提取液8-12份、消泡剂6-10份、粘结剂8-14份、去离子水90-110份;

s1、备料:先称取上述原料;

s2、油醇酯混合:先将去离子水倒入搅拌器中,然后将甘油、馨二醇、丙烯酸酯、丁二醇、甲基丙烯酸甲酯倒入搅拌器中,开启搅拌器,缓慢提高搅拌器内部的温度,直至达到60摄氏度,控制搅拌器的转速在90r/min,搅拌15分钟;

s3、粉料混合:将丙酸钠、丙烯腈、二苯甲酮、异噻唑酮衍生物、维生素e依次放入搅拌器中,继续搅拌30分钟;

s4、剂液混合:然后将聚氨丙基双胍、天然芦荟提取液依次加入搅拌器中,搅拌20分钟后,加入粘结剂,将搅拌器的转速提高到180r/min,搅拌20分钟;

s5、加热缩水:然后将搅拌器内的温度提高到98摄氏度,继续搅拌直至搅拌器中的液体呈粘稠状;

s6、冷却消泡:然后将搅拌器的转速降低到10r/min,同时降低搅拌器中的温度,然后加入消泡剂,继续搅拌10分钟,制得抗菌液;

s7、喷涂:然后利用高压喷雾器喷枪将步骤s6制得的抗菌液均匀的喷涂在清洗烘干后的圆弧挂钩的表面;

s8、烘干:将步骤s7喷涂有抗菌液的圆弧挂钩放在烘干箱中进行干燥,即在圆弧挂钩的表面制得抗菌层。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外固定置钉瞄准定位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弧形燕尾滑轨和圆弧挂钩的圆心重合,钻头导向孔的轴心线穿过圆弧挂钩的圆心,使钻头导向孔在弧形固定块内滑动时,钻头导向孔始终与圆弧挂钩的中心对齐,进而使穿过钻头导向孔内的钻头始终和骨骼的中心对齐,进而使在骨干上钻孔达到最佳的双皮质固定效果,防止固定失效;

2、本发明通过圆弧挂钩挂在骨干的外侧,进而实现对骨骼的把持固定,防止在钻孔过程中骨折断端晃动,影响工作,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当钻头穿过骨皮质时与骨后边的圆弧挂钩接触,圆弧挂钩由高温消毒的不锈钢材质构成,具有较强的硬度,进而钻头不易打穿圆弧挂钩,进而实现对骨干后面的肌肉进行保护,起到保护作用;

3、可有效增加圆弧挂钩的防腐、防菌的性能,从而使得该圆弧挂钩使用寿命较长,可大幅降低该圆弧挂钩的报废率,从而减少医疗垃圾的产生,尤为重要的是可防止该圆弧挂钩在使用过程中沾染大量的细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弧形燕尾滑轨与燕尾滑块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的b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安装块与导向柱爆炸图;

图6为本发明的弧形燕尾滑轨与燕尾滑块截面图。

附图标记:1、弧形固定块;2、弧形燕尾滑轨;3、燕尾滑块;301、螺纹孔;302、锥形倒角;4、第一连接杆;5、扶手块;501、防滑纹;6、第二连接杆;7、圆弧挂钩;8、骨干;9、安装块;10、连接螺纹孔;11、连接螺纹杆;12、导向柱;13、钻头导向孔;14、蝶形螺栓;15、避让槽;16、锁紧板;17、插入头;18、挡块;19、转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一种外固定置钉瞄准定位器,包括弧形固定块1,弧形固定块1的内部设置有弧形燕尾滑轨2,弧形燕尾滑轨2内滑动连接有与其配合的燕尾滑块3,燕尾滑块3的一端固定有第一连接杆4,第一连接杆4远离燕尾滑块3的一端端部固定有扶手块5,第二连接杆6和圆弧挂钩7比较形状是细长的,而且它们插入肌肉过程中伸出距离较长,很容易发生颤动导致不稳定,扶手块5的设置方便用手通过扶手块5抓住圆弧挂钩7,然后把圆弧挂钩7插入到肌肉内,提高第二连接杆6和圆弧挂钩7插入时的稳定性,扶手块5远离第一连接杆4的一端端部固定有第二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6远离扶手块5的一端设置有圆弧挂钩7,成人的股骨干直径约为3.8mm,儿童的约为2.8mm,成人的肱骨干直径约为2.8mm,儿童的约为1.8mm,因此我们将圆弧挂钩7制作成直径为3.8mm,2.8mm,1.8mm三种型号便于对不同患者进行治疗,圆弧挂钩7由高温消毒的不锈钢材质组成,圆弧挂钩7挂在骨干8的外侧,弧形固定块1的下端端部焊接固定有安装块9,安装块9的内部设置有连接螺纹孔10,连接螺纹孔10内螺纹连接有连接螺纹杆11,连接螺纹杆11远离连接螺纹孔10的一端端部固定有导向柱12,导向柱12内设置有钻头导向孔13。根据钻头直径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钻头导向孔13,便于钻头定位。

较佳地,如图2所示,扶手块5上设置有防滑纹501,防滑纹501均匀的分布在扶手块5的外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501的设置增大手与扶手块5之间的摩擦力,避免手指抓住扶手块5使打滑,方便工作。

较佳地,如图4所示,燕尾滑块3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有螺纹孔301,螺纹孔301内螺纹连接有蝶形螺栓14,蝶形螺栓14贯穿避让槽15,避让槽15设置在弧形固定块1的一侧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蝶形螺栓14的设置把燕尾滑块3和弧形固定块1固定在一起,实现对圆弧挂钩7的固定,进而实现对骨干8的固定

较佳地,如图4、和图6所示,螺纹孔301的开口处设置有锥形倒角30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锥形倒角302的设置方便蝶形螺栓14螺接到螺纹孔301内,便于对燕尾滑块3进行固定。

较佳地,如图4所示,蝶形螺栓14上设置有锁紧板16,锁紧板16与弧形固定块1的侧壁外侧紧密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紧板16的设置增大蝶形螺栓14与弧形固定块1侧壁的接触面积,提高蝶形螺栓14与弧形固定块1之间锁紧的牢固性

较佳地,如图1所示,圆弧挂钩7远离第二连接杆6的一端端部设置有插入头17,第二连接杆6和圆弧挂钩7的横截面为矩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入头17的设置方便圆弧挂钩7插入到皮肤内,减少对皮肤肌肉的损坏,方便插入,第二连接杆6和圆弧挂钩7的横截面为矩形设计,增大它们与骨干8外圆的接触面积,提高固定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较佳地,如图6所示,弧形固定块1的上端端部固定有挡块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块18的设置防止燕尾滑块3滑出弧形固定块1,起到限位、保护作用。

较佳地,如图5所示,导向柱12的外圆上对称固定有转动块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块19的设置方便用手通过转动块19转动导向柱12,实现对导向柱12的拆卸。

较佳地,如图1、图5和图6所示,弧形燕尾滑轨2和圆弧挂钩7的圆心重合,钻头导向孔13的轴心线穿过圆弧挂钩7的圆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钻头导向孔13在弧形固定块1内滑动时,钻头导向孔13始终与圆弧挂钩7的中心对齐,进而使穿过钻头导向孔13内的钻头始终和骨干8的中心对齐,进而使在骨干8上钻孔比较正,防止钻偏。

较佳地,如图6所示,燕尾滑块3的外圆圆弧、内圆圆弧以及弧形燕尾滑轨2的圆心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燕尾滑块3沿弧形燕尾滑轨2内滑动时绕同一圆心旋转,进而使燕尾滑块3围绕骨干8的圆心旋转。

实施例二

与实施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圆弧挂钩7的外壁设有抗菌层,抗菌层由如下方法制备:

取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称量:甘油6份、馨二醇7份、丙烯酸酯2份、丁二醇9份、甲基丙烯酸甲酯4份、丙酸钠5份、丙烯腈6份、二苯甲酮9份、异噻唑酮衍生物10份、维生素e2份、聚氨丙基双胍5份、天然芦荟提取液8份、消泡剂6份、粘结剂8份、去离子水90份;

s1、备料:先称取上述原料;

s2、油醇酯混合:先将去离子水倒入搅拌器中,然后将甘油、馨二醇、丙烯酸酯、丁二醇、甲基丙烯酸甲酯倒入搅拌器中,开启搅拌器,缓慢提高搅拌器内部的温度,直至达到60摄氏度,控制搅拌器的转速在90r/min,搅拌15分钟;

s3、粉料混合:将丙酸钠、丙烯腈、二苯甲酮、异噻唑酮衍生物、维生素e依次放入搅拌器中,继续搅拌30分钟;

s4、剂液混合:然后将聚氨丙基双胍、天然芦荟提取液依次加入搅拌器中,搅拌20分钟后,加入粘结剂,将搅拌器的转速提高到180r/min,搅拌20分钟;

s5、加热缩水:然后将搅拌器内的温度提高到98摄氏度,继续搅拌直至搅拌器中的液体呈粘稠状;

s6、冷却消泡:然后将搅拌器的转速降低到10r/min,同时降低搅拌器中的温度,然后加入消泡剂,继续搅拌10分钟,制得抗菌液;

s7、喷涂:然后利用高压喷雾器喷枪将步骤s6制得的抗菌液均匀的喷涂在清洗烘干后的圆弧挂钩7的表面;

s8、烘干:将步骤s7喷涂有抗菌液的圆弧挂钩7放在烘干箱中进行干燥,即在圆弧挂钩7的表面制得抗菌层。

实施例三

与实施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菌层制备,抗菌层由如下方法制备:

取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称量:甘油8份、馨二醇8份、丙烯酸酯6份、丁二醇1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6份、丙酸钠7份、丙烯腈7份、二苯甲酮10份、异噻唑酮衍生物12份、维生素e3份、聚氨丙基双胍6份、天然芦荟提取液10份、消泡剂8份、粘结剂12份、去离子水100份;

s1、备料:先称取上述原料;

s2、油醇酯混合:先将去离子水倒入搅拌器中,然后将甘油、馨二醇、丙烯酸酯、丁二醇、甲基丙烯酸甲酯倒入搅拌器中,开启搅拌器,缓慢提高搅拌器内部的温度,直至达到60摄氏度,控制搅拌器的转速在90r/min,搅拌15分钟;

s3、粉料混合:将丙酸钠、丙烯腈、二苯甲酮、异噻唑酮衍生物、维生素e依次放入搅拌器中,继续搅拌30分钟;

s4、剂液混合:然后将聚氨丙基双胍、天然芦荟提取液依次加入搅拌器中,搅拌20分钟后,加入粘结剂,将搅拌器的转速提高到180r/min,搅拌20分钟;

s5、加热缩水:然后将搅拌器内的温度提高到98摄氏度,继续搅拌直至搅拌器中的液体呈粘稠状;

s6、冷却消泡:然后将搅拌器的转速降低到10r/min,同时降低搅拌器中的温度,然后加入消泡剂,继续搅拌10分钟,制得抗菌液;

s7、喷涂:然后利用高压喷雾器喷枪将步骤s6制得的抗菌液均匀的喷涂在清洗烘干后的圆弧挂钩7的表面;

s8、烘干:将步骤s7喷涂有抗菌液的圆弧挂钩7放在烘干箱中进行干燥,即在圆弧挂钩7的表面制得抗菌层。

对实施例1-4中的圆弧挂钩7在实验室中在相同的条件下用相同的显微镜观察圆弧挂钩7的表面细菌分布情况统计结果如上表。

从上表统计结果比较分析可知实施例4为最优实施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备抗菌液的工艺步骤简单,容易实现,制备的抗菌层粘度适中、不易分层、便于喷涂、无气泡产生、各组分充分结合,综合性能较好,使得抗菌液在喷涂后能够形成较好的涂膜,不易产生裂纹,成膜效果较好,制备的抗菌层具备较好的防腐、防菌的性能,附着性较好,不易脱落,可有效增加圆弧挂钩7的防腐、防菌的性能,从而使得该圆弧挂钩7使用寿命较长,可大幅降低该圆弧挂钩7的报废率,从而减少医疗垃圾的产生,尤为重要的是可防止该圆弧挂钩7在使用过程中沾染大量的细菌。

结构原理:首先根据钻头的直径选择大小合适的钻头导向孔13,然后用手通过转动块19转动导向柱12,进而使连接螺纹杆11螺接到安装块9上的连接螺纹孔10内,进而实现导向柱12与安装块9的固定;

在患者皮肤上预先开一个小口,保证圆弧挂钩7能够塞进去,使圆弧挂钩7位于水平状态,然后一手手指握紧扶手块5,另一只手握紧弧形固定块1,把水平状态的圆弧挂钩7插入到骨干8周围的肌肉内,直至圆弧挂钩7穿过皮肤内的骨干8,然后转动弧形固定块1使圆弧挂钩7位于竖直状态且开口向下,然后向后拉动圆弧挂钩7使其挂在骨干8的外壁上,进而实现对骨干8的固定,防止在钻孔过程中骨干8晃动;

然后用手上下拉动紧弧形固定块1,进而弧形固定块1沿燕尾滑块3滑动,进而安装块9随弧形固定块1滑动,进而实现钻头导向孔13的位置调节,调节好位置后,用手转动蝶形螺栓14,进而蝶形螺栓14与燕尾滑块3上的螺纹孔301螺接,进而实现燕尾滑块3与弧形固定块1之间的固定,进而实现钻头导向孔13的位置固定,然后把钻头插入到钻头导向孔13内进行钻孔便可;

弧形燕尾滑轨2和圆弧挂钩7的圆心重合,钻头导向孔13的轴心线穿过圆弧挂钩7的圆心,使钻头导向孔13在弧形固定块1内滑动时,钻头导向孔13始终与圆弧挂钩7的中心对齐,进而使穿过钻头导向孔13内的钻头始终和骨干8的中心对齐,进而使在骨干8上钻孔比较正,防止钻偏;

圆弧挂钩7挂在骨干8的外侧,当钻头穿过骨干8时与骨干8后边的圆弧挂钩7接触无法继续向后钻,进而实现对骨干8后面的肌肉进行保护,起到保护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