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止血的压力施加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72484发布日期:2020-11-19 22:01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止血的压力施加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止血设备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止血的压力施加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尿毒症患者大部分都依靠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其中,约75%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血液透析至今仍是尿毒症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之一,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最主要的通路,可以说是血液透析患者们的“生命线”。人体可以用做内瘘的血管本身极其有限,而血液透析患者由于血管本身的病变及长期医疗过程中抽血、静脉输液等的影响,血管条件大多较差。每次的内瘘废用就丧失了一个“生命通道”。然而,由于血透内瘘穿刺用针粗,置针维持时间长,且所述内瘘术后静脉逐渐动脉化导致静脉内压力较高,特别是对于自身凝血机制不好的血液透析患者来说,在穿刺失误、穿刺后止血时间不够或是止血压迫力度不当的情况下,均可能引起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穿刺点出血或是引发内瘘并发症。而血液透析的存活的年限可以达到三十年,所以内瘘的寿命以及维护显得至关重要。病情严重的血液透析患者需频繁进行血液透析(一周三次或者一周二次),每次透析结束拔针后,正确压迫止血点和压迫力度是保护内瘘的重要环节,会直接影响下一次透析和血管内的寿命。

目前,在对所述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后的止血,临床上通常使用压迫止血带进行止血操作。现有的传统型压迫止血带,其结构形式是通过在一根松紧带的两端,分别缝接第一编织刺毛条和第二编织刺毛条而构成的。对于此类传统型压迫止血带,其临床应用操作是,先将棉球枕放在一端的编织刺毛条的松紧带的反面,再用手将棉球枕压合在所述内瘘穿刺点部位,再用另一只手将松紧带环绕在内瘘穿刺点部位的肢体上(例如前臂),再将两端的编织刺毛条搭接扣合,以此达到固定止血的目的。在止血过程中,由于所述内瘘必须保持血流通畅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在所述内瘘压迫止血的时间段(大约1小时)内,必须定时放松止血带。目前,传统型压迫止血带的所述放松操作,往往是先将压合在一起的两个编织刺毛条剥离分开,然后由操作者随意放松止血带后,再将两个编织刺毛条搭接压合而固定的。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6548570u)公开了一种动静脉内瘘穿刺处压迫止血带,具体用于血液透析病人在治疗结束时,对血管动静脉内瘘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该专利包括用于环绕病人手臂从而实现捆扎式固定操作的固定带,在所述固定带上的位于病人手臂穿刺点位置处设置可充放气的压迫气囊;在压迫气囊与病人皮肤之间处还夹设有一层软质垫层,所述软质垫层上贯穿设置供无菌棉球塞入及固定的安置孔,病人手臂穿刺点位置位于该安置孔的孔型范围内。

虽然,该专利具备可重复使用、使用成本低以及无菌压迫止血的优点,在每次透析治疗结束并拔穿刺针后,在压迫20~30分钟时再缓慢放松减压,从而有效保证穿刺点的均匀放压止血效果。但是,该专利提供的动静脉内瘘穿刺处压迫止血带,单手操作捆扎或是调节松紧的难度大,很难由患者一人单独完成;并且由于无菌棉球安装在软质垫层内部,由于无菌棉球和软质垫层的弹性系数不同,存在压迫气囊施压不均而压迫点位置不准确的问题;同时,还存在如需对无菌棉球进行更换,必须在解除捆扎后才能进行,需要再次由医护人员辅助进行捆扎。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止血的压力施加控制系统。

此外,一方面由于申请人所理解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与审查部门必然有所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依据审查指南相关规定随时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止血的压力施加控制系统,至少包括止血敷带和设于所述止血敷带上且用于汲液止血的止血片,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止血敷带的一端固接且用于放置所述止血片的止血盒和与所述止血盒相适配的止血盒盖,其中,所述止血盒盖被配置为:所述止血盒盖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所述止血盒上具有至少一个导向槽和一端固接至所述导向槽内壁上的弹性限位体,所述弹性限位体具有用于限制所述限位孔移动的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和由所述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向下弯曲延伸形成的第二自复位弹性限位部,在所述止血盒盖沿与所述止血敷带的上表面垂直的方向相对所述止血盒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和所述第二自复位弹性限位部按照靠近所述导向槽底面的方式向内侧倾斜且所述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沿所述限位孔的贯通方向卡合至所述限位孔内,以使得所述止血片能够借助于所述止血盒盖的相对移动而以局部压迫的方式与位于所述止血盒下方的体表皮肤相接触。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被配置为响应于对其施加的且施加方向与所述止血敷带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的外力作用,所述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以所述第二自复位弹性限位部沿与所述止血敷带的上表面垂直的方向抵靠至所述导向槽底面的方式退出所述限位孔,以此解除所述限位孔对所述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的运动限制,从而使得所述止血盒盖能够以其朝向远离所述止血盒的方向移动的方式与所述止血盒脱离连接且使得所述止血片能够借助于所述止血盒盖的相对移动而以非局部压迫的方式设于所述体表皮肤的上方。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止血敷带至少包括一端与所述止血盒固接的第一止血敷带和一端与所述止血盒盖固接的第二止血敷带,其中,所述第一止血敷带具有设于所述第一止血敷带上远离所述止血盒的另一端且用于与所述第二止血敷带连接的调节组件。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调节组件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止血敷带相适配的至少两个竖向连接板体以及彼此相互平行的第一导向板体和第二导向板体,

在所述竖向连接板体的两端分别固接至所述第一导向板体和所述第二导向板体上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导向板体和所述第二导向板体之间构成能够用于所述第二止血敷带沿所述第一止血敷带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的第一移动导向空间。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导向板体以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导向板体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有纵向延伸板体,以及设于所述纵向延伸板体上方且经转轴与所述纵向延伸板体活动连接的锁紧转动板体,其中,所述锁紧转动板体被配置为:

所述锁紧转动板体能够响应于对其施加的外力作用而以其沿所述转轴的周向方向相对转动的方式抵靠至所述纵向延伸板体的上表面,并使得位于所述锁紧转动板体与所述纵向延伸板体之间的第二止血敷带与所述第一止血敷带相对固定。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移动导向空间,所述第二移动导向空间被配置为在所述锁紧转动板体沿所述转轴的周向方向相对转动且逐渐靠近所述纵向延伸板体的情况下,以所述第二止血敷带沿所述第一止血敷带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且与所述第一移动导向空间并行布置的方式,由所述纵向延伸板体与所述锁紧转动板体共同所构成的。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锁紧转动板体上靠近所述纵向延伸板体的下表面具有若干个形状由圆锥体限定的尖刺限位部,在所述第二止血敷带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移动导向空间和所述第二移动导向空间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止血敷带能够在所述第一止血敷带固接至所述第一导向板体的下表面的条件下按照所述锁紧转动板体沿所述转轴的周向方向相对转动且所述尖刺限位部逐渐靠近所述纵向延伸板体的方式定位至所述第一止血敷带的一端。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止血盒的下表面上具有与所述止血盒的中空内腔贯通的隔离部,在所述止血盒的与所述第一止血敷带的长度方向垂直的俯视图中观察,所述隔离部的形状与所述止血片的形状相异。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施压囊体对所述出血部位施加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和用于检测所述出血部位环境信息的伤口监测器,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伤口监测器分别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中央处理模块,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将生成的提示信息传输至提示模块。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伤口监测器包括血液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或气体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提示模块包括声光提示器。

本发明提供的控制系统至少具有如下优势:

(1)本发明通过设置可拆卸式连接的止血盒和止血盒盖,使得施压囊体和止血片能够在患者单手操作下即能进行安装,并且无需医护人员辅助,患者能够单手对设于止血盒上的弹性限位体施加压力,使得弹性限位体退出限位孔以此能够将止血盒盖抽离,再仅需单手通过镊子或是手指,对设于止血盒内的一次性使用的止血片进行更换操作,同时由于止血盒盖与止血盒之间设有防丢失带,在止血盒盖被抽离后能够通过该防丢失带悬挂于止血盒外部,避免将止血盒盖随意放置感染细菌或是不小心被丢失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患者在更换完止血片后只需将止血盒盖与止血盒重新安装即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必须对捆扎解除后才能更换棉球的问题,操作便捷且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2)并且,本发明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采集压力变化,便于患者能够通过声光提示信息控制施压囊体的施压大小,并且在伤口监测器采集到出血情况时,中央处理模块通过声音提示信息向患者播放应对措施,避免医护人员不在旁侧的情况下患者容易因出血而精神紧张慌乱,能够提供有效的监护辅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弹性限位体的正视图的简化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优选的调节组件的正视图的简化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控制系统的正视图的简化结构连接示意图;和

图4是本发明的优选的控制系统的构建部分模块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止血片2:止血盒3:施压囊体

4:止血盒盖5:限位孔6:导向槽

7:弹性限位体8: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9:第二自复位弹性限位部

10:第一止血敷带11:第二止血敷带12:竖向连接板体

13:第一导向板体14:第二导向板体15:纵向延伸板体

16:锁紧转动板体17:尖刺限位部18:隔离部

19:通断阀20:压力传感器21:伤口监测器

22:中央处理模块23:提示模块24:第一侧面

25:第二侧面26:防丢失带27:第一移动导向空间

28:第二移动导向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用于止血的压力施加控制系统,如图3所示,至少包括止血敷带和设于止血敷带上且用于汲液止血的止血片1,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止血敷带的一端固接且用于放置止血片1的止血盒2和用于安装施压囊体3且与止血盒2相适配的止血盒盖4。用于止血的压力施加控制系统至少包括止血敷带。用于止血的压力施加控制系统至少包括设于止血敷带上且用于汲液止血的止血片1。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止血敷带的一端固接且用于放置止血片1的止血盒2。止血盒2与止血敷带的一端固接且用于放置止血片1。控制系统还包括用于安装施压囊体3且与止血盒2相适配的止血盒盖4。止血盒盖4用于安装施压囊体3且与止血盒2相适配。

止血盒盖4上与止血敷带的长度方向平行的两个第一侧面24均开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5,止血盒2上与止血敷带的长度方向平行的两个第二侧面25均具有至少一个导向槽6和一端固接至导向槽6内壁上且形状由长条状限定的弹性限位体7,弹性限位体7具有用于限制限位孔5移动的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8和由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8向下弯曲延伸形成的第二自复位弹性限位部9,在止血盒盖4沿与止血敷带的上表面垂直的方向相对止血盒2移动的情况下,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8和第二自复位弹性限位部9按照靠近导向槽6底面的方式向内侧倾斜且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8沿限位孔5的贯通方向卡合至限位孔5内,并且施压囊体3位于止血片1的上方。其中,控制系统还包括两端分别与第一侧面24的外壁和第二侧面25的外壁固接的防丢失带26。止血盒盖4上与止血敷带的长度方向平行的两个第一侧面24均开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5。至少一个限位孔5分别位于止血盒盖4上与止血敷带的长度方向平行的两个第一侧面24上。止血盒2上具有至少一个导向槽6。止血盒2上与止血敷带的长度方向平行的两个第二侧面25均具有至少一个导向槽6。止血盒2上具有弹性限位体7。止血盒2上与止血敷带的长度方向平行的两个第二侧面25均具有一端固接至导向槽6内壁上且形状由长条状限定的弹性限位体7。如图1所示,弹性限位体7的一端固接至导向槽6内壁上且形状由长条状限定。弹性限位体7具有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8和第二自复位弹性限位部9。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8用于限制限位孔5移动。第二自复位弹性限位部9由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8向下弯曲延伸形成。弹性限位体7具有用于限制限位孔5移动的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8和由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8向下弯曲延伸形成的第二自复位弹性限位部9。止血盒盖4能够沿与止血敷带的上表面垂直的方向相对止血盒2移动。在止血盒盖4沿与止血敷带的上表面垂直的方向相对止血盒2移动的情况下,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8和第二自复位弹性限位部9按照靠近导向槽6底面的方式向内侧倾斜且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8沿限位孔5的贯通方向卡合至限位孔5内。并且施压囊体3位于止血片1的上方。其中,控制系统还包括防丢失带26。防丢失带2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面24的外壁和第二侧面25的外壁固接。

本发明通过设置可拆卸式连接的止血盒2和止血盒盖4,使得施压囊体3和止血片1能够在患者单手操作下即能进行安装,并且无需医护人员辅助,患者能够单手对设于止血盒2上的弹性限位体7施加压力,使得弹性限位体7退出限位孔5以此能够将止血盒盖4抽离,再仅需单手通过镊子或是手指,对设于止血盒2内的一次性使用的止血片1进行更换操作,同时由于止血盒盖4与止血盒2之间设有防丢失带26,在止血盒盖4被抽离后能够通过该防丢失带26悬挂于止血盒2外部,避免将止血盒盖4随意放置感染细菌或是不小心被丢失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患者在更换完止血片1后只需将止血盒盖与止血盒重新安装即可,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必须对捆扎解除后才能更换棉球的问题,操作便捷且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并且,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20采集压力变化,患者能够通过声光提示信息控制施压囊体3的施压大小,并且在伤口监测器21采集到出血情况时,中央处理模块22通过声音提示信息向患者播放应对措施,避免医护人员不在旁侧的情况下患者容易因出血而精神紧张慌乱,能够提供有效的监护辅助效果。

在医护人员结束穿刺后,患者能够先通过将止血盒2放置于患者需要进行压迫止血的部位,通过调节组件将第一止血敷带和第二止血敷带的端部固接,并向止血盒2内放置新的一次性的止血片1,止血片1例如是无菌棉球或是无菌海绵,再通过第一自复位弹性限位部8和限位孔5的卡合将止血盒盖4固定至止血盒2,以此将施压囊体3置于止血片1上方。患者通过外置的加气装置对设有通断阀19的施压囊体3进行充气操作,加气装置例如是带有充气管的微型气泵或是带有充气管的手持充气球,在气体的作用下,使得施压囊体3逐渐膨胀,膨胀后的施压囊体3不仅可以对患者血管穿刺部位或伤口流血部位施加足够的压力进行有效的局部压迫,还提高了止血敷带与患者肢体连接的稳固性,即在止血敷带产生相同压力下结合施压囊体3增加了局部的压迫力量,提高了压迫止血的效果,有效避免出血的发生。并在压力传感器20采集到压力信息与预设压力阈值接近时,中央处理模块22通过提示模块23提示患者停止充气,患者只需将外接的充气管抽离通断阀19,从而可针对不同患者进行所需的压迫止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能够通过预设对局部的压迫时间,当压迫时间达到预设的压迫止血时间时,中央处理模块22通过提示模块23向患者发出提示,提示患者对绷带进行解松,避免了压迫时间不当引发的并发症,并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在控制系统使用完毕以后,患者能够通过打开调节组件的方式,松开第一止血敷带10和第二止血敷带11之间的紧固连接,以此将控制系统从患者穿刺处取下即可。当患者穿刺部位出现渗血时,止血片1能够对渗出血液进行有效的吸收,并当伤口监测器21监测到止血片1上的血液时,中央处理模块22通过提示模块23发出警报提示医护人员及时查看该患者情况,避免并发症发生,或是向患者播放出血后的应对措施,避免医护人员不在旁侧的情况下患者容易因出血而精神紧张慌乱,以此提供有效的监护辅助效果。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止血敷带至少包括第一止血敷带10。第一止血敷带10的一端与止血盒2固接。止血敷带至少包括第二止血敷带11。第二止血敷带11的一端与止血盒2固接。止血敷带至少包括一端与止血盒2固接的第一止血敷带10和一端与止血盒2固接的第二止血敷带11。其中,第一止血敷带10具有调节组件。第一止血敷带10具有设于第一止血敷带10上远离止血盒2的另一端且用于与第二止血敷带11连接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设于第一止血敷带10上远离止血盒2的另一端且用于与第二止血敷带11连接。优选地,第一止血敷带10比第二止血敷带11短,在使用时可以预先缠绕一圈的第二止血敷带11,结合隔离部18,能够避免在调节所述第二止血敷带11的长度时止血盒2的位移。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调节组件上具有至少两个竖向连接板体12。至少两个竖向连接板体12分别与第一止血敷带10表面垂直且形状均由板状限定。调节组件上具有彼此相互平行的第一导向板体13和第二导向板体14。调节组件上具有与第一止血敷带10表面垂直且形状由板状限定的至少两个竖向连接板体12以及彼此相互平行的第一导向板体13和第二导向板体14。在竖向连接板体12的两端分别固接至第一导向板体13和第二导向板体14的情况下,第一导向板体13和第二导向板体14之间构成能够用于第二止血敷带11沿第一止血敷带10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的第一移动导向空间27。第一导向板体13和第二导向板体14之间构成第一移动导向空间27。第一移动导向空间27用于第二止血敷带11沿第一止血敷带10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第一导向板体13和第二导向板体14之间构成能够用于第二止血敷带11沿第一止血敷带10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的第一移动导向空间27。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导向板体13上具有纵向延伸板体15。纵向延伸板体15沿与第一止血敷带10的长度方向平行且远离第二导向板体14的方向延伸出。第一导向板体13上具有沿与第一止血敷带10的长度方向平行且远离第二导向板体14的方向延伸出的纵向延伸板体15。第一导向板体13上具有锁紧转动板体16。锁紧转动板体16设于纵向延伸板体15上方。锁紧转动板体16经转轴与纵向延伸板体15活动连接。第一导向板体13上具有设于纵向延伸板体15上方且经转轴与纵向延伸板体15活动连接的锁紧转动板体16。其中,锁紧转动板体16的一端能够抵靠至纵向延伸板体15的上表面。锁紧转动板体16的一端能够按照锁紧转动板体16沿转轴的周向方向相对转动的方式抵靠至纵向延伸板体15的上表面。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锁紧转动板体16能够沿转轴的周向方向相对转动且逐渐靠近纵向延伸板体15。在锁紧转动板体16沿转轴的周向方向相对转动且逐渐靠近纵向延伸板体15的情况下,纵向延伸板体15与锁紧转动板体16之间构成第二移动导向空间28。第二移动导向空间28用于第二止血敷带11沿第一止血敷带10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第二移动导向空间28与第一移动导向空间27并行布置。纵向延伸板体15与锁紧转动板体16之间构成能够用于第二止血敷带11沿第一止血敷带10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且与第一移动导向空间27并行布置的第二移动导向空间28。在锁紧转动板体16沿转轴的周向方向相对转动且逐渐靠近纵向延伸板体15的情况下,纵向延伸板体15与锁紧转动板体16之间构成能够用于第二止血敷带11沿第一止血敷带10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且与第一移动导向空间27并行布置的第二移动导向空间28。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导向板体13、第二导向板体14以及两个竖向连接板体1共同限定出第一移动导向空间27,锁紧转动板体16、纵向延伸板体15以及两个竖向连接板体1共同限定出第二移动导向空间28,并使得第一移动导向空间27和第二移动导向空间28并行布置且彼此贯通。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锁紧转动板体16上具有若干个尖刺限位部17。尖刺限位部17的形状由圆锥体限定。锁紧转动板体16上靠近纵向延伸板体15的下表面具有若干个形状由圆锥体限定的尖刺限位部17。第二止血敷带11能够依次穿过第一移动导向空间27和第二移动导向空间28。在第二止血敷带11依次穿过第一移动导向空间27和第二移动导向空间28的情况下,第二止血敷带11能够在第一止血敷带10固接至第一导向板体13的下表面的条件下按照锁紧转动板体16沿转轴的周向方向相对转动且尖刺限位部17逐渐靠近纵向延伸板体15的方式定位至第一止血敷带10的一端。第二止血敷带11能够定位至第一止血敷带10的一端。第二止血敷带11能够在第一止血敷带10固接至第一导向板体13的下表面的条件下按照锁紧转动板体16沿转轴的周向方向相对转动且尖刺限位部17逐渐靠近纵向延伸板体15的方式定位至第一止血敷带10的一端。第二止血敷带11能够按照锁紧转动板体16沿转轴的周向方向相对转动且尖刺限位部17逐渐靠近纵向延伸板体15的方式定位至第一止血敷带10的一端。在患者将第二止血敷带11依次穿过第一移动导向空间27和第二移动导向空间28前,先将锁紧转动板体16沿转轴的周向方向相对转动且尖刺限位部17逐渐远离纵向延伸板体15,以此才能将第二止血敷带11穿过通道,待固定至需要压迫止血的部位后,再通过将锁紧转动板体16沿转轴的周向方向相对转动且尖刺限位部17逐渐靠近纵向延伸板体15,并在尖刺限位部17上远离锁紧转动板体16的尖部作用下,将第二止血敷带11牢固地固定在调节组件上并与第一止血敷带10相对固接。优选的,调节组件可以为平盖型开合式皮带扣,在皮带扣的开合状态下能够对皮带两端进行固定且便于单手进行调节。优选的在调节第二止血敷带11相对第一止血敷带10的长度时,保持所述调节组件相对体表皮肤的当前位置上,即为保持所述第一止血敷带10不会与体表皮肤之间相对移动或滑动,保持所述止血盒2的位置与出血处之间的相对固定,仅通过调节第二止血敷带11将整个止血敷带进一步收紧在体表皮肤上或松动整个止血敷带与体表皮肤之间的相对固定关系。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止血盒2的下表面上具有隔离部18。隔离部18与止血盒2的中空内腔贯通。止血盒2的下表面上具有与止血盒2的中空内腔贯通的隔离部18。所述隔离部18固接至止血盒2的位于竖向下端的止血盒上,所述隔离部18上至少部分区域位于止血盒2的外部,即为具有弹性的所述隔离部18虽然与所述止血盒2固接但仍能够相对所述止血盒2向周围延伸,通过延伸后的且本身具有一定摩擦系数的隔离部18,有利于在使用时将止血盒2相对牢固地保持在人体皮肤的当前位置,且避免硬质的止血盒2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隔离部18大大地增加了与人体皮肤之间的亲肤性,减小对人体皮肤的不必要的压迫伤害。

在止血盒2的与第一止血敷带1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俯视图中观察,隔离部18的形状与止血片1的形状相异。使得止血片1能够以最大接触面积通过该隔离部18向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能有效避免意外出血而未采集到的情况以及避免止血片1通过该隔离部18脱落出止血盒2的情况。

优选地,所述隔离部18的材质可以为软体硅橡胶,其厚度可以为5mm~9mm,形状近似为圆角三角形,可进行压缩变形。根据待止血部位,确定不同的止血盒2的止血盒底面积大小,对于在手臂上的创口需要止血时,能够选择底面积大小为3cm*4cm的止血盒2,保证了隔离部18紧贴至人体皮肤上。其中所述隔离部18的外表面为摩擦面,即为隔离部18与人体皮肤之间具有静摩擦力,能够有效地粘附在人体上,不易滑落。此外,该隔离部18由软性材料制成,具有足够的厚度,以使其能够充分变形以贴合于人体,这里的软性材料指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软性的亲肤材料例如橡胶、水凝胶体、记忆海绵、硅胶等。

进一步优选地,隔离部18可以为涂覆有压力敏感性水凝胶的弹片。其中,弹片用于提供支持所述压力敏感性水凝胶在位于其上方的压力气囊对其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变形且向外膨胀延展的弹力。例如其压力敏感性水凝胶可以为已授权的公开号为cn105038665b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压敏水凝胶,其提供的压敏水凝胶的生物相容性良好、对皮肤毫无刺激感、具有较好的固定性。由此在实际使用时,在医护人员结束穿刺后,患者能够先通过将止血盒2放置于患者需要进行压迫止血的部位,通过调节组件将第一止血敷带10和第二止血敷带11之间连接,以使得止血盒2稳定在当前部位上,患者通过外置的加气装置对设有通断阀19的对施压囊体3进行充气操作,在气体的作用下,使得压力气囊3逐渐膨胀,膨胀后的施压囊体3对止血片1产生推力使其逐渐贴近人体皮肤,直至所述止血片紧贴至隔离部18上并将其受到的压力过渡至所述隔离部18上,隔离部18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下向下移动紧贴至人体皮肤,并且由于其表面上涂覆的压力敏感性水凝胶受到挤压而膨胀延展开来,膨胀延展后的水凝胶增大了隔离部18与人体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地增大了本身摩擦系数较高的水凝胶与人体皮肤之间的静摩擦力,以此使得即使是在使用该止血盒2的过程中,通过调节组件对第一止血敷带10和第二止血敷带11进行调节,即为在松动或是增强第一止血敷带10和第二止血敷带11对患处的束缚力度时,仍能保持该止血片1与患者血管穿刺部位之间的稳定接触,同时柔性的水凝胶保证了在施加压力或安装止血盒2时不会直接压迫伤害人体皮肤,并且由于变形后的水凝胶缓冲了施压囊体3对止血盒2对人体皮肤施加的压力,使得止血片1通过施压囊体3获得足够进行压迫的压力时,止血片1对人体皮肤的压力大于所述止血盒2对人体皮肤的压力,由此能够有效实现只对位于多个隔离部18之间的患者血管穿刺部位的点状压迫。优选地,所指的点状压迫即为局部区域的压迫,具有一定的面积,并非狭义的圆点状。优选地,所述弹片可以设置为其竖向底面上具有若干个吸附凹腔的结构,由此在使用时由于受到压力作用,将其多个吸附凹腔内的气体排出,形成负压吸附在人体皮肤上,增强了在使用时止血盒2与人体皮肤之间的吸附稳定作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止血盒盖4上具有通断阀19。通断阀19与施压囊体3内部连通。通断阀19设于止血盒盖4上表面。止血盒盖4上具有与施压囊体3内部连通且设于止血盒盖4上表面的通断阀19。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施压囊体3上远离止血盒盖4的一端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0。压力传感器20用于检测施压囊体3对出血部位施加的压力。施压囊体3上远离止血盒盖4的一端还设置有用于检测出血部位环境信息的伤口监测器21。施压囊体3上远离止血盒盖4的一端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施压囊体3对出血部位施加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20和用于检测出血部位环境信息的伤口监测器21。压力传感器20和伤口监测器分别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中央处理模块22,中央处理模块22将生成的提示信息传输至提示模块23。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施压囊体3上远离止血盒盖4的一端设置有中央处理模块22以及分别与中央处理模块22电连接的压力传感器20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止血片1上靠近人体皮肤的一端设置有伤口监测器21和与伤口监测器20电连接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止血盒2的外壁上设置有提示模块23和与提示模块23电连接的第三无线通信模块,其中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三无线通信模块之间通过无线通信进行信息交互,以使得各个模块能够传输信息至中央处理模块22或接收由中央处理模块22传输的指令。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施压囊体3上远离止血盒盖4的一端设置有中央处理模块22以及分别与中央处理模块22电连接的压力传感器20、伤口监测器21和提示模块23,此时伤口监测器21可以为shm-01/a(b)系列型号的产品,例如公开号为cn207856009u的中国专利中所提供的湿度传感器模块。

优选的,压力传感器20和伤口监测器21还可以设置于所述施压囊体3的下表面,中央处理模块22可以设置于所述止血盒盖内侧的底面上。由于现有的止血装置仅仅只具有包扎止血的作用,无法对伤口进行监测,医生或患者无法通过止血装置了解伤口的出血情况和是否感染。本发明设置的伤口监测器21用于以非接触式对伤口周围环境的变化进行监测,以此实现对伤口出血的监测作用。由于伤口愈合的过程首先是血小板和胶原蛋白形成血栓以起到止血的作用,再次是白细胞侵润进行炎症反应,防止感染,在这个时候血管会扩张,血液循环会增加,接下来再进行组织再生而逐渐愈合,而在上述伤口愈合过程中都会发生炎症反应,血液循环也会增加,另外炎症反应的病理表现就是有红、肿、热痛等,其中热就是温度增高的表现,所以伤口处的体温会比其他地方高,通过设置的伤口监测器21例如温度传感器,可以对位于伤口附近区域进行监测,此时在监测到温度明显升高的情况下,输出该信息至中央处理模块22,由中央处理模块22输出报警信息至提示模块23,提示模块23通过声音提示信息向患者播放应对措施,提示患者呼叫医护人员或是需要将止血片1更换为其他具有消炎功能的敷料,本发明还适用于伤口护理技术领域。例如伤口监测器21可以为颜色传感器23,其设置在位于止血片1上靠近其中心位置的区域上,用于感测止血片1上的颜色变化,在止血片1上浸染血液时能够将出血信息传输至中央处理模块22。优选地,所述伤口监测器21设置于止血片1上靠近人体皮肤的端面上,止血片1可以为公开号为cn205433929u的专利所公开的智能纱布,伤口监测器21即为该智能纱布上设置的伤口出血监测装置,由于伤口出血监测装置能够对伤口的出血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而在将其所述伤口出血监测装置设置于本发明的止血片1上时,伤口出血监测装置与中央处理模块22数据连接,以使得在伤口出血监测装置监测到出血情况时,中央处理模块22能够将生成的提示信息或是报警信息传输至提示模块23,提示模块23通过声音提示信息向患者播放应对措施,提示患者手动进行充气操作以施加局部压迫,避免医护人员不在旁侧的情况下患者容易因出血而精神紧张慌乱,能够提供有效的监护辅助效果。所述伤口监测器21位于止血片上与多个隔离部18之间的通孔区域相对应的位置上。患者通过外置的加气装置对设有通断阀19的对施压囊体3进行充气操作,加气装置例如是带有充气管的微型气泵或是带有充气管的手持充气球,在气体的作用下,使得施压囊体3逐渐膨胀,膨胀后的施压囊体3不仅可以对患者血管穿刺部位施加足够的压力进行有效的局部压迫,还提高了止血敷带与患者肢体连接的稳固性,即在止血敷带产生相同压力下结合施压囊体3增加了局部的压迫力量,提高了压迫止血的效果,有效避免出血的发生。并在压力传感器20采集到压力信息与预设压力阈值接近时,中央处理模块22通过提示模块23提示患者停止充气,患者只需将外接的充气管抽离通断阀19,从而可针对不同患者进行所需的压迫止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能够通过预设对局部的压迫时间,当压迫时间达到预设的压迫止血时间时,中央处理模块22通过提示模块23向患者发出提示,提示患者对绷带进行解松,避免了压迫时间不当引发的并发症,并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伤口监测器21可以为血液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湿度传感器可以为shm-01/a(b)系列型号的产品,例如公开号为cn207856009u的中国专利中所提供的湿度传感器模块。提示模块23包括声光提示器,其中可以进一步为7408型号的与门芯片、发光二极管和喇叭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压力传感器20包括setraasm型、yyj/gy1-1201型号或lcf500型号中的一种或几种。中央处理模块22包括运算处理服务器、中央处理器或微处理器芯片中的一种或几种。上述的伤口监测器21、提示模块23、压力传感器20和中央处理模块22等均为现有的常规元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功能需要自行选择具体型号以实现上述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