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敷药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3666发布日期:2019-10-15 20:24阅读:15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药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敷药贴。



背景技术:

目前,在患上骨质增生、骨病、经络瘀阻症、不孕不育症、产后后遗症、失眠、病症后遗症以及陈旧性外伤后遗症等疾病时,往往需要内服和外敷各种药物,并且治疗效果还不理想,因此急需一种治疗效果好且使用方便的药贴。



技术实现要素:

(一)发明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外敷药贴,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补正气和祛湿毒的功效,主治各种骨质增生、各种骨病、各种经络瘀阻症、各种不孕不育症、各种产后后遗症、各种失眠、各种病症后遗症以及陈旧性外伤后遗症,疗效极佳。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外敷药贴,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珍珠粉:18~22份、珊瑚:23~27份、麝香:12~18份、藏红花:13~17份、三七:12~17份、牛黄:10~14份、通络化骨散:23~28份。

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珍珠粉:20份、珊瑚:25份、麝香:15份、藏红花:15份、三七:15份、牛黄:12份、通络化骨散:25份。

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珍珠粉:18份、珊瑚:23份、麝香:12份、藏红花:13份、三七:12份、牛黄:10份、通络化骨散:23份。

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珍珠粉:22份、珊瑚:27份、麝香:18份、藏红花:17份、三七:17份、牛黄:14份、通络化骨散:28份。

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珍珠粉:18份、珊瑚:23份、麝香:12份、藏红花:13份、三七:13份、牛黄:14份、通络化骨散:28份。

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珍珠粉:20份、珊瑚:27份、麝香:18份、藏红花:13份、三七:12份、牛黄:10份、通络化骨散:25份。

优选的,该药贴间隔一周贴一次,且每次一贴,五贴一疗程。

优选的,患者贴药三天内忌洗澡以避风寒,且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严禁使用该药贴。

优选的,药贴的使用方法如下:

s1、取出一片药贴;

s2、将药贴贴于患病经络或穴位处,或贴于骨质增生处,或贴于阿是穴;

s3、贴敷一定时间后,撕下药贴。

优选的,在s3中,药贴的贴敷时间具体如下:

冬季10~12h,夏季6~8h,春秋季8~10h。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补正气和祛湿毒的功效,主治各种骨质增生、各种骨病、各种经络瘀阻症、各种不孕不育症、各种产后后遗症、各种失眠、各种病症后遗症以及陈旧性外伤后遗症,疗效极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外敷药贴,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珍珠粉:18~22份、珊瑚:23~27份、麝香:12~18份、藏红花:13~17份、三七:12~17份、牛黄:10~14份、通络化骨散:23~28份。

进一步的,该药贴间隔一周贴一次,且每次一贴,五贴一疗程。

进一步的,患者贴药三天内忌洗澡以避风寒,且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严禁使用该药贴。

进一步的,药贴的使用方法如下:

s1、取出一片药贴;

s2、将药贴贴于患病经络或穴位处,或贴于骨质增生处,或贴于阿是穴;

s3、贴敷一定时间后,撕下药贴。

进一步的,在s3中,药贴的贴敷时间具体如下:冬季10~12h,夏季6~8h,春秋季8~10h。

实施例二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外敷药贴,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珍珠粉:20份、珊瑚:25份、麝香:15份、藏红花:15份、三七:15份、牛黄:12份、通络化骨散:25份。

进一步的,该药贴间隔一周贴一次,且每次一贴,五贴一疗程。

进一步的,患者贴药三天内忌洗澡以避风寒,且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严禁使用该药贴。

进一步的,药贴的使用方法如下:

s1、取出一片药贴;

s2、将药贴贴于患病经络或穴位处,或贴于骨质增生处,或贴于阿是穴;

s3、贴敷一定时间后,撕下药贴。

进一步的,在s3中,药贴的贴敷时间具体如下:冬季10~12h,夏季6~8h,春秋季8~10h。

实施例三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外敷药贴,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珍珠粉:18份、珊瑚:23份、麝香:12份、藏红花:13份、三七:12份、牛黄:10份、通络化骨散:23份。

进一步的,该药贴间隔一周贴一次,且每次一贴,五贴一疗程。

进一步的,患者贴药三天内忌洗澡以避风寒,且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严禁使用该药贴。

进一步的,药贴的使用方法如下:

s1、取出一片药贴;

s2、将药贴贴于患病经络或穴位处,或贴于骨质增生处,或贴于阿是穴;

s3、贴敷一定时间后,撕下药贴。

进一步的,在s3中,药贴的贴敷时间具体如下:冬季10~12h,夏季6~8h,春秋季8~10h。

实施例四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外敷药贴,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珍珠粉:22份、珊瑚:27份、麝香:18份、藏红花:17份、三七:17份、牛黄:14份、通络化骨散:28份。

进一步的,该药贴间隔一周贴一次,且每次一贴,五贴一疗程。

进一步的,患者贴药三天内忌洗澡以避风寒,且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严禁使用该药贴。

进一步的,药贴的使用方法如下:

s1、取出一片药贴;

s2、将药贴贴于患病经络或穴位处,或贴于骨质增生处,或贴于阿是穴;

s3、贴敷一定时间后,撕下药贴。

进一步的,在s3中,药贴的贴敷时间具体如下:冬季10~12h,夏季6~8h,春秋季8~10h。

实施例五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外敷药贴,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珍珠粉:18份、珊瑚:23份、麝香:12份、藏红花:13份、三七:13份、牛黄:14份、通络化骨散:28份。

进一步的,该药贴间隔一周贴一次,且每次一贴,五贴一疗程。

进一步的,患者贴药三天内忌洗澡以避风寒,且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严禁使用该药贴。

进一步的,药贴的使用方法如下:

s1、取出一片药贴;

s2、将药贴贴于患病经络或穴位处,或贴于骨质增生处,或贴于阿是穴;

s3、贴敷一定时间后,撕下药贴。

进一步的,在s3中,药贴的贴敷时间具体如下:冬季10~12h,夏季6~8h,春秋季8~10h。

实施例六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外敷药贴,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珍珠粉:20份、珊瑚:27份、麝香:18份、藏红花:13份、三七:12份、牛黄:10份、通络化骨散:25份。

进一步的,该药贴间隔一周贴一次,且每次一贴,五贴一疗程。

进一步的,患者贴药三天内忌洗澡以避风寒,且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严禁使用该药贴。

进一步的,药贴的使用方法如下:

s1、取出一片药贴;

s2、将药贴贴于患病经络或穴位处,或贴于骨质增生处,或贴于阿是穴;

s3、贴敷一定时间后,撕下药贴。

进一步的,在s3中,药贴的贴敷时间具体如下:冬季10~12h,夏季6~8h,春秋季8~10h。

本发明中,该药贴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补正气和祛湿毒的功效,主治各种骨质增生、各种骨病、各种经络瘀阻症、各种不孕不育症、各种产后后遗症、各种失眠、各种病症后遗症以及陈旧性外伤后遗症。

以下为该药贴的使用疗效案例:

案例一:

初诊:2010年2月21日

望诊:面色淡黄,舌质淡嫩,苔薄白而滑,四肢无力,颈椎僵硬。

切脉:脉沉迟无力。

现病史:因一周前过食生冷食物,胃部疼痛五天,喜暖怕冷,遇冷疼剧,食痛便溏。

既往史:无

中医诊断:胃脘痛,失眠,颈椎骨质增生。

治法:上述药贴。分别贴于大椎第七椎、贴合谷穴,五天贴一次,每次贴八小时。

医嘱:忌食生冷,注意保暖,七天后再来贴一次。

二诊:2010年2月27日

主诉:大小便正常,胃部不再疼痛,饮食已经恢复,心情大好。

诊断:各症状告平。

医嘱:忌食生冷,注意保暖。

附:2010年4月10日电话回访已康复。

案例二

初诊:2009年11月1日

望诊:体倦。

切脉:脉细。

现病史:2007年7月份开始,上腹部疼痛,频频发作,经西医输液服止痛片,时好时坏。1个月前,因食辛辣喝酒至病加重,至今不能缓解,且饭前疼痛较重,夜间隐痛。缓慢进温热食物可暂时缓解,伴恶心,泛酸水,口干、纳少,右上腹明显压痛。

既往史:2007年以前曾有过慢性胃炎,腰痛。

中医诊断:胃脘痛,腰椎间盘突出。

治法:上述药贴。分别贴于大椎第七椎、贴合谷穴,五天贴一次,每次贴十小时。

医嘱:忌食生冷辛辣食物,禁饮酒,保暖为要。

二诊:2009年11月7日

主诉:胃部、腰部不再疼痛。

诊断:各症状告平。

医嘱:忌食生冷辛辣食物,禁饮酒,保暖为要。

案例三

初诊:2008年12月5日

望诊:面色咣白,肢体蜷缩,喜暖畏寒,舌淡嫩,苔白润。

切脉:脉沉细。

现病史:因昨天上午在饭前饥饿的情况下,买一冰冻冷饮一瓶,当天下午感觉腹部不适,进食晚餐即感偏右上腹部胀痛。用热水袋捂上,可暂缓终痛。今早伴恶心呕吐、腹泻。

既往史:无

中医诊断:胃脘痛,颈椎骨质增生。

治法:上述药贴。分别贴于大椎第三椎、贴合谷穴,五天贴一次,每次贴十小时。

医嘱:忌食生冷,注意保暖。

二诊:2008年12月11日

主诉:腹部不再疼痛。

诊断:体征基本恢复正常,因正气尚弱,需继续贴药治疗。

治法:同一诊。

医嘱:忌食生冷,注意保暖。

三诊:2008年12月17日

检查:体征已完全恢复。

案例四

初诊:2008年11月1日

望诊:面色萎黄,手足不温,舌苔白腻。

切脉:脉沉迟。

现病史:胃痛。

既往史:患胃痛多年,经西医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曾服西药治疗效果不显。从小就有手足多汗症,自1989年3月患胃病后,手足不再出汗反而变干了。大便经常不爽,偶有拉稀。

中医诊断:胃脘痛,失眠,颈椎骨质增生。

治法:上述药贴。分别贴于大椎第七椎、贴合谷穴,五天贴一次,每次贴十小时,共贴12贴。

医嘱:禁食辛辣。

二诊:2008年12月6日

主诉:大便正常,胃部不再疼痛。

诊断:体征基本恢复正常,需再贴两贴巩固治疗。

治法:同初诊。

医嘱:忌食生冷,注意保暖。

附:2009年2月15日电话回访,已康复。

案例五

初诊:2008年7月25日

望诊:面色苍白,舌质淡嫩,苔薄白而滑。

切脉:脉沉迟无力。

现病史:一周前,因过食水果,胃上腹部隐隐作痛,绵绵不断,不思饮食,遇下雨疼痛加重,加之遇经期,所以未曾服用任何药物。现畏寒肢冷,经期结束,大便溏泄,小便清长,上腹部痛感时轻时重。

既往史:无

中医诊断:胃脘痛,颈椎骨质增生,月经不调。

治法:上述药贴。分别贴于大椎第二椎、第七椎,五天贴一次,每次贴八小时。

医嘱:禁食辛辣,三天内禁止洗澡.

二诊:2008年7月31日

主诉:胃部不再疼痛。

诊断:脉象已如常人。

医嘱:忌食生冷,注意保暖。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