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摩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81759发布日期:2019-11-20 01:05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按摩枕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保健用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按摩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压力的提高,按摩枕逐渐走进普通家庭。电动按摩枕因能够自动对人体进行按摩,而获得大多数消费者的喜爱。但是现有的电动按摩枕大多是采用振动按摩的方式或者旋转按摩的方式来起到按摩目的的。

采用振动按摩的方式虽然能够对振动部位的肌肉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但不能缓解人体关节的僵硬,不能解筋脉关节,其按摩效果不佳。

采用旋转按摩的方式虽然有起到短暂轻松缓解疲劳的作用,但是现有的产品大多只能起到触压按摩的作用,且这些产品的触压按摩只在一点上进行持续的触压。这些产品对筋脉和骨节没有牵引拉伸效果。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按摩枕的结构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摩枕,具有拉伸颈部的按摩效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按摩枕,包括机壳、枕体、与所述枕体铰接的盖盘、能够相对所述盖盘转动的底座、限制所述盖盘脱离所述底座的限位机构和驱动所述底座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底座的顶面包括存在高度差的高位端和低位端,所述高位端和所述低位端顶持所述盖盘的底面。

进一步地,所述枕体的两端分别铰接有一个所述盖盘,所述盖盘的下方分别设有所述底座,且两个所述底座以两个所述高位端相向或两个所述低位端相向的方式布置,所述驱动机构相应的设置有两根分别与两个所述底座连接的传动轴,两根所述传动轴分别带动对应的所述底座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传动部件,所述电机和所述传动部件均安装在所述机壳上,所述传动部件包括蜗杆、斜齿轮、直齿轮和固设在所述直齿轮上的传动轴,所述电机与所述蜗杆传动连接,所述蜗杆与所述斜齿轮啮合,所述斜齿轮包括与所述蜗杆传动连接的第一齿轮和与所述直齿轮传动连接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同步转动,所述直齿轮与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底座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竖直设置在所述机壳上。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部件设有两组,所述底座相应的设置有两个,两组所述传动部件分别位于所述电机的两端,两个所述底座分别顶持对应所述盖盘,所述电机为双轴直流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顶面向上延伸有的限位凸台,所述盖盘的底面对应所述限位凸台处开设有供所述限位凸台伸入的盘面通孔,所述限位凸台和所述盘面通孔组成所述限位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盘面通孔的上方设置有限位帽,所述限位帽包括帽体和连接体,所述帽体遮盖所述盘面通孔,且所述帽体的底面贴合所述盖盘的顶面,所述连接体穿过所述盘面通孔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盖盘的上方设置有限位帽,所述盖盘的底面向上开设有盘面通孔,所述限位帽包括帽体和连接体,所述帽体遮盖所述盘面通孔,且所述帽体的底面贴合所述盖盘的顶面,所述连接体穿过所述盘面通孔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所述限位帽和所述盘面通孔组成所述限位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顶面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最高处为所述高位端,所述倾斜面的最低处为所述低位端,所述倾斜面顶持所述盖盘的底面,所述限位凸台的轴线与所述倾斜面垂直,所述帽体的底面与所述倾斜面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低位端于贴近所述限位凸台处开设有储存固态润滑油的座体储油槽,所述盖盘于所述盘面通孔旁开设有储存固态润滑油的盖体储油槽。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帽的顶面与所述底座的中心轴垂直,所述帽体的底面朝向所述限位凸台的顶面凸设有定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台的顶面凹设有与所述定位凸块配合的定位开口,所述底座通过定位凸块和所述定位开口的配合带动所述限位帽转动,所述限位帽的顶面向上凸设有腰部按摩凸粒。

进一步地,所述枕体上凸设有颈部按摩凸粒,所述枕体与所述盖盘的铰接处的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设于所述盖盘靠近所述枕体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枕体上凸设有颈部按摩凸粒,所述枕体与所述盖盘的铰接处的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轴线与所述底座的中心轴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盖盘的顶面靠近所述枕体的一端的凸设有提捏按摩凸粒。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于所述枕体的下方固设有红外线热疗灯。

进一步地,还包括保护套,所述机壳、所述驱动机构、所述枕体、所述盖盘和所述底座均位于所述保护套内,所述保护套的内侧壁和内底面与所述机壳间填充有具有缓冲作用的塑料发泡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枕体包括使用状态下靠近头部的枕后端和靠近肩周的枕前端,所述枕前端高于所述枕后端,且所述枕体的高度由所述枕前端向所述枕后端逐渐降低平滑过渡,所述枕前端和所述枕后端的边沿均呈与颈部轮廓相吻合的弧形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一种按摩枕工作时,驱动机构带动底座转动,底座转动时高位端和低位端交替顶持盖盘与枕体铰接处所对应的盖盘底面,使得盖盘与枕体铰接处呈现出升降交替的变化,进而使得枕体呈现交替升降和前后摇摆的变化。当人体的颈部贴靠在枕体上后,枕体交替升降和前后摇摆的变化能够对颈部进行反复的上下拉伸,触进颈部的血液循环。通过枕体牵引人体的颈部做上下方向的拉伸按摩达到缓解颈部疲劳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驱动机构和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底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限位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的底座和限位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1中的枕体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图1中的枕体c-c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

图1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五枕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六枕体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机壳0枕体1

枕后端101枕前端102

连接臂11颈部按摩凸粒12

转轴13按摩横条14

盖盘2

盖盘的底面201盘面通孔21

盖体储油槽22提捏按摩凸粒23

底座3

座底面301座顶面302

圆柱面303高位端31

低位端32限位凸台33

限位螺纹孔331定位开口332

传动通孔34座体储油槽35

限位机构04限位帽4

帽体401连接体402

第一连接通孔41

第一螺钉42定位凸块43

腰部按摩凸粒44揉捏按摩凸粒45

第二连接孔46第二螺钉47

驱动机构5电机51

传动部件52蜗杆521

斜齿轮522第一齿轮5221

第二齿轮5222直齿轮523

传动轴524传动螺纹孔5241

红外线理疗灯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一种按摩枕,实施例一如图1至9所示,包括机壳0、枕体1、与枕体1铰接的盖盘2、能够相对盖盘2转动的底座3、限制盖盘2脱离底座3的限位机构04和驱动底座3转动的驱动机构5,驱动机构5安装在机壳0上,底座3的顶面分别包括一个存在高度差的高位端31和低位端32,高位端31和低位端32顶持盖盘2的底面。

枕体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向两侧延伸出两连接臂11,两连接臂11分别伸向盖盘2的两侧并铰接在盖盘2的侧壁上。

本发明一种按摩枕工作时,驱动机构5带动底座3转动,底座3转动时高位端31和低位端32交替顶持盖盘2与枕体1铰接处所对应的盖盘2底面,使得盖盘2与枕体1铰接处呈现出升降交替的变化,进而使得枕体1呈现交替升降和前后摇摆的变化。当人体的颈部贴靠在枕体1上后,枕体1的交替升降和前后摇摆的变化能够对颈部进行反复的上下拉伸,触进颈部的血液循环。通过枕体1牵引人体的颈部做上下方向的拉伸按摩达到缓解颈部疲劳的目的。

驱动机构5包括电机51和传动部件52,电机51和传动部件52均安装在机壳0上。传动部件52包括蜗杆521、斜齿轮522、直齿轮523和固设在直齿轮523上的传动轴524,传动轴524沿竖直方向可转动地设置在机壳0中,电机的输出轴与蜗杆521传动连接,电机51驱动蜗杆521转动,蜗杆521与斜齿轮522啮合,斜齿轮522包括与蜗杆521传动连接的第一齿轮5221和与直齿轮523传动连接的第二齿轮5222,第一齿轮5221与第二齿轮5222同步转动,直齿轮523带动传动轴524转动,传动轴524与底座3传动连接,传动轴524带动底座3转动。

枕体1的两端分别铰接有一个盖盘2,盖盘2的下方分别设有底座3,且两个底座3以两个高位端31相向或两个低位端32相向的方式布置。相应的传动部件52设有两组,两组传动部件52分别位于电机51的两端,两个底座3分别顶持对应盖盘2。

由于两个底座3以两个高位端31相向或两个低位端32相向的方式布置,且两根传动轴524同步转动,使得两个高位端31或两个低位端32能够始终同时顶持相应的盖盘2与枕体1铰接处所对应的盖盘2底面,进而使得枕体1的两端始终同时升至最高处或同时降至最低处,以保证枕体1在工作时枕体1的两端保持水平,保障按摩效果。

电机51优选的采用常规的双轴直流电机。

底座3固定连接在传动轴524上,底座3的顶面中部向上延伸有圆形的限位凸台33,盖盘的底面201对应限位凸台33处开设有供限位凸台33伸入的盘面通孔21,限位凸台33和盘面通孔21组成限位机构04。

盘面通孔21的上方设置有限位帽4,限位帽4包括帽体401和连接体402,帽体401遮盖盘面通孔21,且帽体401的底面贴合盖盘2的顶面,连接体402穿过盘面通孔21固定连接限位凸台33。

本发明一种按摩枕工作时,电机51驱动蜗杆521转动,蜗杆521与斜齿轮522配合,斜齿轮522带动直齿轮523转动,直齿轮523带动传动轴524转动,进而带动底座3转动;由于限位凸台33伸入盘面通孔21内,通过盘面通孔21限制限位凸台33朝盘面通孔21的径向方向运动。

由于帽体401贴合盖盘2的顶面,且连接体402固定连接限位凸台33,则盖盘2被限制在底座3的顶面和帽体401的底面,使得盖盘2不能脱离底座3,底座3又能够相对盖盘2转动。

在枕体1的两端对应的底座3相对各自相应的盖盘2转动时,枕体1的两端均呈现升降交替的变化,则整个枕头进行交替的升降运动。

此时当使用者将颈部放置在枕体1上时,通过枕体1牵引人体的颈部做上下方向的拉伸按摩和触压按摩,从而松动颈椎的关节,达到缓解颈部疲劳的目的。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

底座3包括座底面301、座顶面302及连接座底面301和座顶面302的圆柱面303。

座顶面302为倾斜面且为椭圆形面,倾斜面的最高处为高位端31,倾斜面的最低处为低位端32,较佳的高位端31和低位端32分别位于座顶面302的椭圆形面上的长轴的两端。座顶面302的高度由高位端31向低位端32逐渐降低平滑过渡。

座顶面302顶持盖盘的底面201,限位凸台33的轴线与倾斜面垂直,帽体401的底面与倾斜面平行。

枕体1上优选凸设有颈部按摩凸粒12,以增加枕体1的触压按摩效果。

帽体401的顶面与底座3的中心轴垂直,限位凸台33的顶面靠近低位端32的一端开设有限位螺纹孔331,限位帽4的顶面对应限位螺纹孔331处开设有第一连接通孔41,第一连接通孔41内设置有第一螺钉42,第一螺钉42穿过第一连接通孔41并螺接于限位螺纹孔331内。限位帽4通过第一螺钉42固定在底座3上。

帽体401的底面朝向限位凸台33的顶面凸设有定位凸块43,限位凸台33的顶面凹设有与定位凸块43配合的定位开口332,底座3通过定位凸块43和定位开口332的配合带动限位帽4转动,限位帽4的顶面向上凸设有多个腰部按摩凸粒44,限位帽4的顶面对应低位端32处凸设有揉捏按摩凸粒45,揉捏按摩凸粒45向外延伸,并伸至盖盘2的上方位置以外。

当将本发明一种按摩枕工作时,限位帽4被带动进行转动,此时将人体的腰部贴着腰部按摩凸粒44和揉捏按摩凸粒45,在限位帽4转动下通过腰部按摩凸粒44和揉捏按摩凸粒45可对腰部肌肉进行触压按摩,缓解腰部疲劳。

底座3的中心轴处开设有供连接传动轴524穿插于内的传动通孔34,限位帽4的顶面对应传动通孔34处开设有第二连接孔46,传动轴524的顶面开设有传动螺纹孔5241,第二连接孔46内设置有第二螺钉47,第二螺钉47穿过第二连接孔46并螺接于传动螺纹孔5241内。通过第二螺钉47可将限位帽4和底座3固定在传动轴524上。

连接臂11连接于盖盘2的靠近人体颈部的一端,枕体1与盖盘2的铰接处的设置有转轴13,转轴13连接连接臂11和对应盖盘2的侧壁,转轴13具有凸出连接臂11外的凸部。

将本发明一种按摩枕使用时,盖盘2靠近人体肩周的一端为前端,与前端相反的一端为后端,盖盘2靠近人体颈部的一侧为内侧,与内侧相反的一侧为外侧。

本发明一种按摩枕工作时,使用者将颈部放置在枕体1上,传动轴524带动底座3转动,当高位端31转至盖盘的底面201后端时,低位端32必然转至盖盘的底面201前端,则此时枕体1呈前端低后端高的状态,枕体1将靠近头部位置的颈椎托起,使头部向前探;

当低位端32转至盖盘的底面201内侧时,枕体1呈前端和后端平衡的状态,限位帽4上的揉捏按摩凸粒45伸至人体颈部侧边,此时揉捏按摩凸粒45可以触压人体颈部的两侧,可揉捏人体颈部两侧筋脉纽带,增加对颈部的按摩效果;

当高位端31转至盖盘的底面201前端时,低位端32必然转至盖盘的底面201后端,则此时枕体1呈前端高后端低的状态,枕体1将远离头部位置的颈椎托起,使头部向后仰,使得颈椎骨节及筋脉能够向后牵引拉伸;同时连接在盖盘2前端处的转轴13的凸部向上翘起,并触压到人体两侧肩周筋脉纽带,对肩周进行按摩。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枕体1包括使用状态下靠近头部的枕后端101和靠近肩周的枕前端102,枕前端102高于枕后端101,且枕体的高度由枕前端102向枕后端101逐渐降低平滑过渡,枕前端102和枕后端101的边沿均呈与颈部轮廓相吻合的弧形结构。如此当高位端31转至盖盘的底面201前端时,此时枕前端102和枕后端101的高度差最大,使得枕体呈倾斜幅度更大的前端高后端低的状态,能够提高向后牵引拉伸颈椎骨节及筋脉的效果。

低位端32于贴近限位凸台33处开设有储存固态润滑油的座体储油槽35;在底座3转动的过程中座体储油槽35内的润滑油,会逐渐的被振出,扩散到盖盘的底面201,产生润滑作用,使得底座3相对盖盘2的转动更顺畅。

盖盘2于盘面通孔21旁开设有储存固态润滑油的盖体储油槽22,限位帽4完全遮盖盖体储油槽22;在底座3转动时盖盘2会产生轻微的振动,在盖盘2振动的过程中盖体储油槽22内的润滑油,会逐渐的被振出,扩散到帽体401的底面,产生润滑作用,使得限位帽4相对盖盘2的转动更顺畅。

机壳0于枕体1的下方固设有常规的红外线热疗灯6。在红外灯热敷下,又在头部连续前探后仰、牵引拉伸,颈部两侧筋脉纽带及肩周肌肉纽带不断的被触压揉捏,能够快速起到松解筋脉骨节,达到颈椎筋脉肌肉僵硬松解效果,并且能够起到矫正颈椎曲度的目的。

本发明一种按摩枕还包括保护套,机壳0、驱动机构5、枕体1、盖盘2、限位帽4和底座3均位于保护套内。保护套具有缓冲作用,能够避免人体直接与枕体1、盖盘2和限位帽4直接接触,以免在按摩时颈部按摩凸粒12、提捏按摩凸粒23和腰部按摩凸粒44在运动的时候刮伤人体。保护套的内侧壁和内底面与机壳0间填充有具有缓冲作用的塑料发泡材料。

实施例二:

本发明一种按摩枕,实施例二如图10所示,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底座3的顶面未延伸出凸台,盖盘的底面201向上开设有盘面通孔21,盘面通孔21的上方设置有限位帽4,限位帽4包括帽体401和连接体402,帽体401遮盖盘面通孔21,且帽体401的底面贴合盖盘2的顶面,连接体402穿过盘面通孔21固定连接传动轴524。限位帽4和盘面通孔21组成限位机构04。

由于帽体401贴合盖盘2的顶面,且连接体402固定连接限位凸台33,则盖盘2被限制在底座3的顶面和帽体401的底面,使得盖盘2不能脱离底座3,底座3又能够相对盖盘2转动。

座顶面302上于靠近传动通孔34处开设有储存固态润滑油的座体储油槽35;在底座3转动的过程中座体储油槽35内的润滑油,会逐渐的被振出,扩散到盖盘的底面201和传动通孔34,产生润滑作用,使得底座3相对盖盘2的转动更顺畅及对传动通孔34内的传动轴524进行润滑养护。

实施例三:

本发明一种按摩枕,实施例三如图11所示,其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臂11连接于盖盘2对应底座3的中心轴处,枕体1与盖盘2的铰接处的设置有转轴13,转轴13连接连接臂11和对应盖盘2的侧壁。

则转轴13的轴线与底座3的中心轴位于同一个平面内,使得枕体1和盖盘2的受力点能够较最快的通过底座3传递到传动轴524上。能够提高本发明一种按摩枕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实施例四:

本发明一种按摩枕,实施例四如图12所示,其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在于:盖盘2的顶面靠近枕体1的一端的凸设有提捏按摩凸粒23。

本发明一种按摩枕工作时,使用者将颈部放置在枕体1上,传动轴524带动底座3转动,当高位端31转至盖盘的底面201内侧时,枕体1呈前端和后端平衡的状态,盖盘2的内侧被高位端31顶起,盖盘2顶面设置的提捏按摩凸粒23能够触压到人体颈部的两侧,可揉捏人体颈部两侧筋脉纽带,增加对颈部的按摩效果。

实施例五和实施例六:

本发明一种按摩枕,实施例五和实施例六:如图13和14所示,其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的不同之处在于:枕前端102处凸设有按摩横条14。

本发明一种按摩枕工作时,使用者将颈部放置在枕体1上,传动轴524带动底座3转动,带动枕体1运动时,按摩横条14能够在起到触压按摩作用,增加对颈部的按摩效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