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咳嗽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43082发布日期:2020-01-21 17:47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咳嗽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病症。临床上通常将以咳嗽为惟一症状或主要症状、时间超过8周、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者称为慢性咳嗽。慢性咳嗽病因复杂且涉及面广,很多患者常反复进行各种检查,或者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和镇咳药物,收效甚微并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中医学认为慢性咳嗽经久不愈,多因风痰瘀交错为患,肺气宣肃失常,肺气上逆,咳嗽不止。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诊治慢性咳嗽,多从风邪入手。“风盛则挛急”,以致肺失宣降,上逆而咳。风邪袭肺,治不得法,邪易留恋久稽不去,伏于络中,常与痰瘀交错为患。“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饮内生,阻塞气道,呼吸不利,咳嗽不已。《素问·经脉别论》云:“肺朝百脉”。百脉之精气朝会于肺脏,血脉和则肺气畅,肺气壅塞郁闭则血行不畅致气滞血瘀,或肺气亏虚,无以推动血行致气虚血瘀。慢性咳嗽病程较长,耗伤正气,肺病既深,气虚气滞,血液迟缓,滞塞壅遏,瘀阻肺络咳而不已。

慢性咳嗽中医药治疗具有明显优势,但目前从风、痰、瘀病因病机入手治疗慢性咳嗽的中成药较少见,降低了临床疗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更好疗效的、具有化痰散瘀祛风止咳功效的用于治疗慢性咳嗽的中药组合物。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咳嗽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僵蚕6-10份、炙枇杷叶8-12份、百部8-16份、款冬花8-12份、浙贝母8-12份、当归8-16份、甘草6-10份。

优选的,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僵蚕8份、炙枇杷叶10份、百部12份、款冬花10份、浙贝母10份、当归12份、甘草8份。

进一步的,所述中药组合物可以是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或散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中药组合物的使用方法,用水煎服,每份采用克为单位,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口服,疗程为15天,可达到临床治愈效果。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中僵蚕可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本草纲目》谓其可“散风痰”,为主要药物,炙枇杷叶清肺止咳降逆,款冬花辛温而润,可止咳化痰、润肺下气,两者一叶一花,为轻疏之品,应“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浙贝母味苦偏泄,可清热化痰,百部甘润苦降,微温不燥,可润肺止咳,两者有泄有润,驱邪而不伤肺,当归养血和血活血,且有止咳之功,《神农本草经》谓其“主咳逆上气”,活血止咳之功得以彰显,甘草有止咳祛痰和中作用,诸药配合,有祛风止咳、化痰散瘀功效,同时疗效好,治愈率高,副作用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的实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咳嗽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

僵蚕8份,炙枇杷叶10份,百部12份,款冬花10份,浙贝母10份,当归12份,甘草8份。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咳嗽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

僵蚕10份,炙枇杷叶12份,百部14份,款冬花12份,浙贝母12份,当归14份,甘草10份。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咳嗽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

僵蚕6份,炙枇杷叶8份,百部10份,款冬花8份,浙贝母8份,当归10份,甘草6份。

实施例4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咳嗽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

僵蚕8份,炙枇杷叶12份,百部12份,款冬花10份,浙贝母12份,当归10份,甘草8份。

本发明临床观察试验:

1、临床资料: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版)”的诊断标准,纳入120例慢性咳嗽患者,均为我院中医科、呼吸科门诊患者,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男50例,女30例;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2粒,一天三次。治疗组以化痰散瘀、祛风止咳为治法。方剂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如下范围内因症状做相应调整:僵蚕6-10份、炙枇杷叶8-12份、百部8-16份、款冬花8-12份、浙贝母8-12份、当归8-16份、甘草6-10份。连续用药15天。

3、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原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咳嗽疗效判定标准制定。

①临床治愈:咳痰症状消失或不足轻度;

②好转:咳嗽咳痰症状由重度转为中度或由中度转为轻度;

③无效:咳嗽咳痰症状无明显缓解。

4、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ⅹ2检验。

5、试验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80例中临床治愈60例,好转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40例中临床治愈15例,好转1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62.50%。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