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老人术后康复用行走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07145发布日期:2021-06-25 14:02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老人术后康复用行走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康复用行走辅助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老人术后康复用行走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老人在进过手术后,因长时间无法运动,导致肌肉僵硬,无法进行行走,需要用手扶着墙或其它物品行走锻炼。
3.目前现有的老人术后康复用行走辅助装置一般直接固定在墙上,无法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调节,使用十分不便,对于一些身高较矮的患者,无法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老人术后康复用行走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老人术后康复用行走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老人术后康复用行走辅助装置无法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调节,患者使用不便等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老人术后康复用行走辅助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右表面中间处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侧面的右端螺纹连接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右端活动连接有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侧面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侧面的下方螺纹连接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侧面开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调节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部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扶手。
6.优选的,所述底座上下两端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开设有固定孔。
7.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孔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侧面,且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相对应。
8.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孔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侧面,且所述第二限位孔与所述第二限位件相对应。
9.优选的,所述扶手采用的是不锈钢材质。
10.优选的,所述扶手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且所述防滑垫采用的是橡胶材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沿第一支撑杆拉伸第一调节杆,第一调节杆带动安装板移动,安装板带动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带动第二调节杆,第二调节杆带动支撑板,支撑板带动连接杆,连接杆带动扶手,从而便于根据需求调节扶手的位置,便于用户使用,通过第一限位孔和第一限位件相配合,便于固定第一调节杆,从而提高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
13.2)通过沿第二支撑杆拉伸第二调节杆,第二调节杆带动支撑板,支撑板带动连接杆,连接杆带动扶手,从而便于根据需求调节扶手的高度,便于用户使用,通过第二限位孔和第二限位件相配合,便于固定第二调节杆,从而提高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主视图;
15.图2为本发明侧视图;
16.图3为本发明俯视图。
17.图中:1、底座;11、固定板;12、固定孔;2、第一支撑杆;21、第一限位件;22、第一调节杆;23、第一限位孔;24、安装板;3、第二支撑杆;31、第二限位件;32、第二调节杆;33、第二限位孔;34、支撑板;35、连接杆;36、扶手;37、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老人术后康复用行走辅助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右表面中间处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2,第一支撑杆2侧面的右端螺纹连接有第一限位件21,第一支撑杆2的右端活动连接有第一调节杆22,第一调节杆22的侧面开设有第一限位孔23,第一限位孔2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4,安装板2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3侧面的下方螺纹连接有第二限位件31,第二支撑杆3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调节杆32,第二调节杆32的侧面开设有第二限位孔33,第二调节杆3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4,支撑板34底部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5,连接杆3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扶手36。
20.其中,底座1上下两端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1,固定板11的表面开设有固定孔12,通过固定板11和固定孔12安装底座1,第一限位孔23均匀的分布在第一调节杆22的侧面,且第一限位孔23与第一限位件21相对应,通过第一限位孔23进行限位,第二限位孔33均匀的分布在第二调节杆32的侧面,且第二限位孔33与第二限位件31相对应,通过第二限位孔33进行限位,扶手36采用的是不锈钢材质,通过扶手36进行扶持,扶手3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37,且防滑垫37采用的是橡胶材质,通过防滑垫37起到防滑作用。
21.工作原理:本新型方案在具体实施时,通过沿第一支撑杆2拉伸第一调节杆22,第一调节杆22带动安装板24移动,安装板24带动第二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3带动第二调节杆32,第二调节杆32带动支撑板34,支撑板34带动连接杆35,连接杆35带动扶手36,从而便于根据需求调节扶手36的位置,便于用户使用,通过第一限位孔21和第一限位件23相配合,便于固定第一调节杆22,从而提高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通过沿第二支撑杆3拉伸第二调节杆32,第二调节杆32带动支撑板34,支撑板34带动连接杆35,连接杆35带动扶手36,从而便于根据需求调节扶手36的高度,便于用户使用,通过第二限位孔31和第二限位件33相配合,便于固定第二调节杆32,从而提高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
22.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发明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